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中国的骚人墨客似乎特别钟爱月亮。在浩瀚如银河的历代诗词中,月亮高悬中天,被众多诗人反复地吟咏,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
想象卓绝的诗人们,为月亮取了许多雅号:玉蟾、白兔、桂宫、圆魄、麝月、天镜、玉盘、冰轮、玉壶、银钩、玉弓、嫦娥、婵娟等等,不下四十余种。美名如月晕,环拥着这天之骄子。 ,
大千世界,月亮为何具有独特的魅力,受到诗人们的青睐?莫非因为,月亮是亲切的,一如温柔的女性,宜作倾吐心事的对象;莫非因为,月亮是轮回的,盈虚有期,暗含着某种命运的启示;莫非因为,月亮是永恒的,饱经沧桑,纵览古今,无愧为历史的见证;莫非因为,月亮是神秘的,移步随影,缺蚀无定,常在波诡云谲中隐现,在斗转星移中升沉,动潮汐,变节令,卜晴晦,兆吉凶,可望而不可即,令人遐想无穷?
作为情感的载体,月亮是严重“超载”了。千百年来,人们把贫富穷通、悲欢离合、生死沉浮、感物叹世、旅愁闺怨等种种情感寄托在上面,使月亮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人化的自然”,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公众”意象。
在剖析月亮意象之前,有必要先说明“意象”及其相关概念。
意象,指作家对存在于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进行提炼、加工、改造的结果,其物化形态就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诗人以主观之“意” 浸染或赋予客体之“象”,形成主客体同一、情与景交融、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统一的“意象”。诗人的种种内心情状包括无意识的那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通过“象”而显现出来,达之于人,呈之于众,变得可观照、可感受、可领悟、可玩味。因此意象的实质,并非要人们去认识“象”之本身,而是要人们去体察揣摩“象”中蕴藏着的意绪、心境、愿望、理想等主观精神的内容。“意”在“象”中,如盐在水中,盐化无形,水却有味。古代诗论讲“味象识情,析象解理”,“搜求于象,心入于境”,指明了欣赏意象的方法,是授人以锁钥;又讲“思与境偕,意与象应”。“情景相生,妙合无垠”,指明了创造意象的方法,是传人以圭臬。
意象是意境的构件,作品的整体意境总是由若干意象构成。精彩的意象,即主客体完美结合的意象,不仅可以深化意境,成为作品动人的关键,而且可以摘取出来单独欣赏与品评,成为独立审美的精品。历来人们乐于从古诗词中摘录佳句,甚或感叹某些诗作“有句无篇”,便是个别意象受到重视的证明。由此可见,意象单纯,然而并不单薄。好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用心灵对宇宙的感应。尤其是像月亮这样一个“几千斤重的橄榄”(曹雪芹语),更是耐人咀嚼、含味无穷。
在月亮意象中,诗人们融进了自己的灵魂、自己的风格,使一个月亮幻化成千万个月亮。在月亮意象中,千万个诗人却传达出几种大致相同的情愫,于多样中又显出统一。
把握这一点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将许许多多关于月亮的诗句进行梳理,并在分类与综合的基础上,找出其中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基本内涵来,以裨益于今日文明,而不至于在一大堆典籍中陷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困境。
我相信,一个久唱不衰的意象,其中必有奥妙可寻。古诗中保留着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说不定是个楔入点。
嫦娥奔月。李商隐的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提到了“嫦娥奔月” 这个最著名的神话。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嫦娥奔月”的帛画,可见其流传之久远。《淮南子·览冥训》载,嫦娥,又名妲娥,后羿之妻。“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历史上,后羿是夏代东夷族有穷氏的部族首领,勇武善射,曾率领族人向西发展势力,一度夺得太康之位取代夏政。由于他恃武而不修民事,日以田猎为乐,不久即被亲信寒浞所杀。寒浞不仅篡夺了羿的政权,同时还强占了羿的氏族和妻室。难道先民们出于对这位“上射九日,下除百兽”的英雄的敬慕和怀念,才在神话中为他的妻子寻找了月亮这样一个理想的避难所?让嫦娥远离充满杀戳与阴谋的尘世,住进凌云九霄的“广寒清虚之府”享受优裕的生活,这里我们隐约可以看到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看到先民的情感经验在原始文化中的积淀。
嫦娥升天成仙,做了月亮的主宰,这跟世界上几大古老文明共尊女性为月神竟不谋而合。如希腊神话中有月亮女神塞勒涅,巴比伦神话中有月亮女神茜伯莉,巴勒斯坦和埃及神话中有月亮女神阿斯塔尔忒;而“日神”则都是男性,如中国神话中的伏羲氏,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人类“集体无意识”?
古诗中还保留了其它一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主要的有:
灵兔捣药。李白“白兔捣药成,问药与谁餐?”杜甫“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皆言此事。关于月中阴影,自古有蟾与兔二说,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蜍与兔古音近,兔之说是以音似而后生。看来蟾蜍的说法更为古老,屈原《天问》有四句问月:“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即月亮何德能死而复苏,究竟有什么好处,在肚子里养一只蟾蜍?蟾蜍是很丑陋的动物,元好问《蟾池》诗形容它:“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于虎。” 古人却尊它为“月精”。(《春秋孔演图》:蟾蜍,月精也。)在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以狰狞物为图腾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据此推测,蟾与兔同为一种动物图腾,先民崇拜它是为了驱邪避害,灵兔捣药亦为了同一目的。
吴刚伐桂。李贺“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提到这则神话。“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即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段成式《酉阳杂俎》)吴刚又名吴质,看来是一个违犯天条被罚做苦役的角色。这里已有了阶级社会的特点了。谁罚他?大约不会是嫦娥。虽然月亮上只有他们两个人,又都很寂寞,但奇怪的是,神话中二人没有什么联系,“老死不相往来。”是地位悬殊的原因?
此外还有玉斧修月的传说,方回诗“玉斧难修旧月轮,”王沂孙词“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说的是月亮上有八万多工匠常在用斤凿补月,所以月亮浑圆。有素娥乘鸾的传说。李贺“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说唐玄宗梦游广寒宫,见白衣仙女乘鸾往来,歌舞于桂树下的浪漫情事。有琼楼玉宇的传说。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言月中有白色楼宇,为仙人居所……
以上关于月亮的神话和传说,化为典故被后世诗人大量引用,成为月亮意象多重含义滋生的母本,甚至直接浓缩为月亮的别称。它是月亮文化的源头。
马克思称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些充满奇情异彩的神话和传说,确实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人类生活和理想愿望。 神话中有人类自身的影子——嫦娥、吴刚,有动物图腾——蟾蜍、兔,有地球植物——桂树,有生活资料——房屋,有生产工具——斧、臼, 这一切已足以说明问题。而故事所暗寓着的某些人类普遍精神,则一时难以全部破译,它似浅而深,正是原始文化的魅力之所在,让后人常读常新。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之所以格外看重神话,是因为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必须仰仗神话、图腾、梦境这些人类心理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来证明。原始意象产生于远古,潜藏于艺术,慑服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一种浓缩了人类普遍情感经验的微妙载体,使我们能隐约地追溯到生命起源时那种最深奥的境界。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正是荣格所称的那样一种“原始意象”,又称原型。
原始意象如同框架,每代人都能在这个框架中贮存起他们的特殊经验;原始意象如同旋律,历代诗歌中都回响着它古老而强大的声音。不管有意无意,凡属优秀的诗人都不肯轻易放过这种从祖先最深的无意识中产生出来的原始意象,把它变得能为当时人所接受,使其产生魔术般的情感催化作用。用荣格的话说就是:“把它纳入到与意识价值的关系之中,并按照当代人的接受能力,使这种意象通过变形而为人们所能接受。”(荣格《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
月亮意象的多重含义就是这样产生的。
1、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2、望江南 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恹恹醉,尽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的艳情词,在名家的笔下以雅秀的笔意和绵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点都不显俗套,反而是曲曲传出了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暮春三月,这里说的不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时节。“更情浓”,浓情密意,指的应是欢情。那么,“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几句呢,初读之下,很可能觉得是在写“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分手情状;况且“秋千闲挂月”,也容易使人联想到韩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或者梦窗自己的《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但细细寻绎下去,便会知道都对不上号。
这里绘制的绝不是雨横风狂三月暮的凄凉图画。“人去”、“马停”的笔墨,其间实在是隐去了若干具体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见欢”,写到如此隐约迷离,含浑蕴藉,手法可谓高明极了。不去实写柳阴摇出画船来的情状,也不去细摹仕女秋千会的场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动,作者只是侧击旁敲,轻灵地烘托出一个类似“空镜头”的画面:闲挂月中的秋千索、驻泊堤旁的画船、拴系于垂杨的马匹。这一切都在无误地牵引着读者的神思,循着词人的细密思路,顺理成章地凑泊过去:倦马嘶风、柳边船歇——待人归!夜已深沉,月已朦胧。全部的环境完全被一种静谧、甜美、而又圣洁的氛围笼罩着。这,就是词的上片的不写之写。实际上,而今乐事他年泪,这种对欢情的描写,其实是在为下片的悲感作铺垫。 季节,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浓情过滤到神态恹恹的如痴如醉。世事犹如春梦,失去便不可复得;人也如同飞鸿离去后也不再复回。密约幽期不可复得,峡云无迹各自西东,剩下的只有无穷的怅惘和不尽的忆念,她也许只会独自守着窗儿,整日价在情思昏昏中打发日子罢了。“宿燕夜归银烛外”,用的是温庭筠《池塘七夕》诗“银烛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却是人此时的孤栖处境。下一句“流莺声在绿阴中”绿阴内流莺啼啭,更是使人伤春不忍听,加倍烘托出主人公旁徨寂寞的心境。最后以“无处觅残红”歇拍,对应上文的“花落”,也点明景情迥异聚散匆匆的无奈,哀婉的歌声里倾注着作者对不幸的主人公的绵邈深情。梦窗词擅长以离合吞吐之法抒写感怀旧游之情。 比较而言,长调慢词的篇幅更易于酣畅铺排,直抒哀乐,而《望江南》这样的小词,要传出虚实相生,悲欢迷见的韵调,实有相当的难度,而作者却巧妙地将上下片属于两段时间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欢相续,构成了全词的浑然整体。尤其是他咏写艳情而用的那种隐去情事,虚处传神的独特技法,造出了一个格调高雅、情意醇厚的空灵境界,这不能不令人击节叹赏。
3、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赏析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白苹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梳洗”在晨,“斜晖”临暮,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脉脉”、“悠悠”状景切情,尤有神韵。
4、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 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评析] 李煜词中意境图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 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5、望江南 李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句解:多少泪,断脸复横颐断脸复横颐,写眼泪纵横交流貌,颐,指脸颊。此句与前首起句看似形式相同,其实结构大有不同,前首恨由梦生,而“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完全从正面刻画描写,无尽的泪水纵横交流于脸颊,“复”字更加突出泪水连绵不绝的样子。词人极度伤心无处排遣,惟有日日以泪洗面。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凤笙,相传萧史、弄玉夫妇吹萧,萧声引动凤,后人便以“凤”字形容笙萧,比喻笙萧之美好。心中的痛楚能够向谁诉说呢,和着眼泪不说也罢,凤萧声声,如怨如诉,留泪伤情之时还是不要吹的好,这样只能令心中的悲痛愈发加重。“莫将”、“休向”看似告戒他人的语气,实则是词人自己警戒自己。肠断更无疑若真是要和泪说,泪时吹,那定是断肠无疑的啊!词人心中不住地劝慰自己,可是真的能说服么?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道:“‘断肠’一句,承上说明心中悲哀,更见人间欢乐,于己无分,而苟延残喘,亦无多日,真伤心垂绝之音也”。评解:词人直接由泪入手,极尽描摹,断脸横颐,俨然在目。随后却作劝慰语,心事不必再说,凤笙不必再吹,无穷难言之隐,直欲含泪而吞。“断肠”一句,直截了当,词人终于将极度悲痛失声倾诉。刘永济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提道:“昔人谓后主亡国后之词,乃以血写成者,言其语语真切,出自肺腑之言也。”实乃贴切。
6、望江南 曹雪芹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孰与话轻柔?东逝水,无复向西流。 想象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脉脉使人愁!
7《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评析 这首词像一幅清疏淡雅的出水画。“千里江山”是远景;满湖芦花,孤舟停泊,是近景。月下楼中吹笛,是画面的主体。船泊芦花深处,体现逍遥自在;月夜吹笛,笛声悠扬,则尽显风流潇洒。“自古逢秋悲寂寥”,而此词盛赞江南秋色,因为这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梦中的美景来补偿已失去的欢乐。正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8望江南 雪浮荷
多少泪,往事空回首。昔日相遇随风走,今日相逢覆水收,南望人更愁。恨相逢,无奈离别后。阆苑依旧枉凝眸,凭栏问君仍记否,不恋江南秀。
主旨:对与故人再次相遇的感慨和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叹 望江南 方子固(清桐城方苞之孙)相逢处,记得虎山前,七里胭脂淘作水,一城罗绮织为天。箫管送流年。 那时节,卿在木兰船。隔座唾人花散雨,带歌行酒柳摇烟。宛转到侬边。很缠绵的一首带回忆性质的词,意境美自在心里自己感受,写出倒显得累赘断章取义。
9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10望江南(两首)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gǔn)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两首词描绘了两幅不同季节的江南美景。第一首感情基调是欢快的;第二首感情基调是凄清悲凉的。 第一首词中,写人的诗句是:忙杀看花人。第二首词从三个方面写景,其中些远景的是:千里江山寒色远。
11望江南 庄然
凭栏月,冬水润江南。夜半风声桂子落,两岸灯火意阑珊。不醉不扬帆。
此首词是作者于2010年10月应一位从未谋面的网友之约作。作者借此词回忆了当年意气风发之时,和友人秋末时节相约登高时的情景和踌躇满志、意犹未尽的心情。
美丽的家乡重庆酉阳桃花源60字作文
思路:“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酉阳山水甲天下,可如果你去过桃花源,就会有新的感觉:那就是桃源山水甲酉阳。暑假,我去了闻名遐迩的桃花源,目睹了它的美景。
我们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硕大的山洞。山洞有石桌和石凳。有一些老爷爷和老奶奶闲来无事就坐在凳子上面促膝而谈。旁边有一条很浅很浅的溪流,溪流清澈见底。斑驳的灯景映照在水中,若隐若现、流光溢彩,漂亮极了。
接着我们去了美池。美池里里面有很多的鱼儿。路过这里的游人都会情不自禁的给那些可爱的鱼儿喂食。美池旁边有许多桃树,当一阵阵微风吹来,桃花的花瓣会到处飘起,就像降了一场花瓣雨,花瓣在空中像一只只粉红的蝴蝶,落到美池里就成了鱼儿们的小伞了。
然后,我们去了陶公祠。陶公祠的左后两方都有一栋小巧玲珑的房子,房子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颇具古风。陶公祠的前方有一尊陶渊明的石像,石像正襟危坐,栩栩如生,看起来凛然不可侵犯。
最后,我们到了伏羲洞。他们都说刚进去伏羲洞的时候很冷很冷,可是我却没感觉到,也许是伏羲洞的景色太迷人的原故吧。一路上我一直在拍照。
看都五颜六色的灯光想起了曾度过的三毛的书,看到她与荷西,在夜的海边看烟花的情形,空阔无人黑暗的海面上,仰望夜空,看那绚丽的烟花,瞬间散发灿烂光华,生命的狂喜与刺痛。
顷刻间宛如烟花,该是何等的壮观与凄美?伏羲洞不仅景色美丽,而且景色的名字更有特色,如:将军帽、藏宝小洞、仙人脚、仙人手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活灵活现、不奇不有。
桃花源真是迷人的人间仙境啊!正如洞外所说的标语一样天上美瑶池,人间桃花源。
酉阳桃花源旅游作文
桃花源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人间仙境,是酉阳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星期天,我和妈妈迎着和煦的春风去目睹桃花源那美丽的风光。
刚到桃花源,映入眼帘的是“桃花源”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看到这三个字,就让我想到了桃花,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一定会很美。我和妈妈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了桃花源。
刚进入大门,两边种着桃树,桃花粉红粉红,美极了,顺着石板路走,右边,一条溪水静静地流淌着,溪水清澈见底,形态各样的石子静静地躺在水底,洞顶不时滴下几颗水珠使原本静静流淌的小溪有了一线生机。左边的洞上,有一些好看的颜色。
顺着溪水继续向上登,溪水越来越深。鱼儿也在桃花溪里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鱼儿的颜色有许多,红的、白的、黑的,红白相间的等,好看极了,溪边还有许多人,有的在喂食,有的在静静地看,我也把事先准备好的鱼饲料给鱼吃,鱼饲料丢完了,我和妈妈又走起来。
不一会,一股沁人心脾的桃花香便传来了,我兴奋极了,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桃花林。只见一朵朵桃花盛开着。你瞧,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玩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眼间就到了下午,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和妈妈走出了桃花源。我相信,随着人们的建设,酉阳的改变,桃花源将以更新、更美、更迷人的风采,展现在人们眼前,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写风景名胜的作文600字写重庆酉阳的景
美丽的家乡重庆酉阳桃花源
在我的家乡——酉阳,有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那就是桃源洞。桃源洞可出名了!它是国家ААААА级景区,还被称为“世外桃源”、“养生之地”、“人间仙境”。
一走进那个又窄又小的门,沁人心脾的桃花香扑鼻而来。停步抬头一看,正在迎接我们的正是那一片桃林。你一棵棵桃树上张扬舞爪的枝丫上面接着一朵朵鲜艳的桃花,有红的、还有粉红的 当我看到这一朵朵争奇斗艳的桃花时,我就想起了一句诗:“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在那花丛中的一只只可爱小蜜蜂正在热火朝天的采着花蜜。还有那一只只蝴蝶穿着各式各样的花衣服在空中炫耀着自己优美的舞姿呢!
跟随着桃林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就是洞里了,这洞高约三十几米,宽约二十几米。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再往里走,只听见“哗啦”——“哗啦”——的声音,原来是右旁的那条小溪正在唱着自己自编自导的歌!还有那几条金色的小金鱼正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其实是在给小溪伴舞呢!你抬头一看,就能看见一条木板梯一只延伸到洞顶。如果你仔细看那些岩壁,你就会发现岩壁上有许多小石窟。听说,那是古人专门藏书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天屋藏书窟”。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胜景区——“桃源洞”。它就像一位化妆师,把酉阳城装扮的格外美丽!
桃花源的景点介绍写作文三个
1 求一篇关于桃花源风景描写的作文
追求一轮红日,便将强壮的身体化作山峦去托起它;追求一个梦想,便将所有的心血化作了地平线去迎接它;追求一种成功,便将自信的力量化作风景去展现它;追求一处桃源,便将智慧的力量去化作桃林去变成它。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多姿的桃花在我们不经意间热情的开放。美丽的青春年华,在我们忽略中,一点点地流逝。
风不停,绿树荫,阳光晃眼,天真蓝。一阵轻盈的东风夹带着幽香迎面扑来,一朵朵粉红的桃花浅施粉黛,风吹过如玉脂般晶莹的花瓣打着旋儿落地。
躺在草地上,柔软的小草,抚摸着我们。天空中的白云也禽者着思念轻轻拍打在树叶上。此时的我不曾留意在雨中轻摆裙边的桃花。
这个夏天仿佛是一步步地挪过来的但终究还是来了。我们的花季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流逝了,我所渴望的却又是我所忽略的,而又偏偏是少年最重要的东西,美丽的青春年华。
花季雨季,青春年华是挽留不住的,就如桃花源一样都是挽留不住的。我们只要忽略便不复存在了。
在我们心中的桃花源能象夸父的拐杖变出
后面的自己想
2 桃花源有那些著名景点
常德桃花源介绍:位于常德桃源县境内,距常德市23公里。
整个旅游景区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长藤缠绕,花草芬芳,石阶曲径,亭台碑坊,特别是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粉浪翻江,落英缤纷,宛若仙境。桃花源旅游区,分桃花山、桃仙岭、桃源山、秦人村四大部分。
东晋未年,失意于官场的彭泽县令陶渊明,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于山水文学之间,写下了《桃花源记》这篇千古传颂的文字,使桃花源成为“把千古游人忙煞”的游览胜地。桃花源之建筑,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末年,曾几次毁于大火,清光绪年间逐步修复。
1992年,进行了全面修复和开发,游览面积由04公里扩大到812平方公里,景点由20个增加到70多个,并修建了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使桃花源成为符合现代旅游需要的新型旅游区。桃花源北去80余公里,为常德市石门夹山旅游区,内有夹山寺、闯王陵等著名景点。
1、桃花源牌坊 仿古建筑,高1618米,宽268米,中空净跨12米,为目前我国横道跨线最长的第一大牌坊。1992年由桃源县 和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集资兴建。
桃花源牌坊相传为人间和仙境的接界处,在这里可遥闻仙境内的鸡犬之声。牌坊外为人间,跨进牌坊即到了桃花源仙境。
2、桃花山牌坊 牌坊为门楼式,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恢复。牌坊上方匾额题“桃花源”三字,字为魏碑体,十分遒劲有力。
两边有石刻“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牌坊两侧各翼居古亭一组,每组4座,共8座,占地1500平方米,分别以民间传说的八仙命名,称八仙亭。
8亭造型迥异,极富特色,与牌坊一起,互相映称,共为桃花源著名建筑。 3 、夹山寺 位于石门县城东南15公里的石板桥。
此地两山夹寺,一道中通,故名夹山寺。夹山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懿宗李_下诏大营夹山,后宋神宗赵顼、元世祖忽必烈也下诏勒建,故有“三朝御修”之称。
宋代,圆悟禅师在此住持,著有《碧岩录》,流传全国及朝鲜、日本,被视为佛家宝典。以后这里便成为澧水流域佛家的文化中心。
清顺治初,有奉天玉和尚住持,后圆寂,葬于寺旁。乾隆时,澧州知县何磷,巡视至此,访问僧俗,撰《书李自成传后》一文,言“奉天玉”为李自成僭号。
近年在寺西侧发掘到奉天玉和尚墓志铭和“犷符碑”,又于庙墙中得桃花诗木刻版,从而引起史学界对李自成归宿问题进行新的探讨。夹山寺四周翠嶂蔽日,古木合抱,花鸟竞技,山间流翠,风景优美。
雄跨于山口的大雄宝殿为清代重建,此殿面阔7间,进深5间,建造方法有许多独创之处,殿内有北宋大观三年(1109)铁钟,附近有碧岩泉、青嶂岭、闯王陵等名胜。 4、秦人村 包括秦人古道、秦人古洞、秦人居、秦人作坊和竹廊等。
秦人古道位于酉山之麓,传为避乱秦人送武陵渔人走出世外桃源的秘境,婉蜒近千米,由古牌坊、古道、古堡、古点将台、古洞组成,为江南罕见之仿先秦建筑。秦人古洞在桃花潭上方,洞长67米,洞口镌“秦人古洞”四个大字,奇石怪松,古色苍然,相传为渔郎进村的通道。
入洞曲径通幽,恍入陶记意境。出洞即到秦人村竹廊。
竹廊长1068米,廊腰亭阁,透迄婉蜒,内挂历代名诗佳画,两旁栽各类名竹,是一条艺术长廊,被游人称为“天下一绝”。 5、方竹亭 原名桃川八方亭,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湖广按察江东之参政陈性学修建。
亭为八方形,三门四窗,高6米,墙厚1米,砖石结构。亭身洁白,顶盖绿色琉璃瓦,内顶为半球形,亭内立有古今石刻6方。
亭外四周,长有丛丛方竹。方竹,眼望为圆形,手摸有棱有角,如刀削成,为桃花源仅有珍品,方竹亭因此而建。
方竹亭附近的碑廊,廊内立有历代吟咏桃茶源的诗碑17方,其中唐代诗人杜牧、李群玉、胡曾吟桃花源的诗碑3方,书法秀逸,尚可摩读。 6、刘禹锡草堂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授监察御史,贞元年间,因参与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政治,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刘在任朗州司马10年间,常寓住桃仙岭吟诗作赋。为此,建草屋5间,竹树掩映,室内刻有千古传诵的《陋室铭》。
草堂附近,有咏归亭,为刘禹锡吟咏之处。亭居半岛之间,三面环水,桃红柳绿,风景如画。
7、佳致碑 全称“桃源佳致”碑,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贬朗州司马时游桃花源所题。碑高24米,厚026米,原碑历久剥蚀,现碑文“桃源佳致”为明万历三年(1575)湖广巡抚赵重书,字体隶书,古雅苍劲。
石碑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桃源知县余良栋刻石重立。1992年建有碑亭。
亭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四周绿树成荫,阡陌纵横,意趣盎然,至此可统观桃源山全景和领略“桃源佳致”四字的意境。 8、桃花观 踞桃花山主峰天尊崖上。
始建于唐初,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湖广巡抚廊显忠重建,名大士阁,1914年改名桃花观至今。观两旁题有“秦时明月,洞口桃花”对联,观内有历代名人题匾和近世名家书画绣像。
桃花观两厢,有蹑风亭、探月亭相向而立。蹑风亭名源于陶渊明诗“愿言蹑轻风”之句,1914年桃源知县杨瑞铛建。
亭为四方形两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室顶耀金,琉璃呈碧,鸱吻啄空,雕梁飞丹。厅内正壁。
3 写景桃花源的作文写中等的300字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谓是人间仙境,鸟语花香,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让人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短暂的离开喧嚣的城市独自来到这个我心灵上的人间仙境。
在奶奶家的顶楼上有一块平台,起初这里空空的,看上去很荒凉,但总会有些不甘寂寞的人为那个平台增添色彩,现在的平台摆满了花花草草,细心的人更是为它们搭建了一间玻璃小屋。无意中闯进了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便喜欢上了这里无法自拔。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那里报到,享受那个世界带给我的舒适感,我紧张疲惫的身心会在这里得到释然,闻着那清新的空气,突然觉得生活也不过如此,每天做着一样的事情,重复着一样的节奏,慢慢去习惯自己不喜欢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看看那些生机盎然的植物,简单而又多姿多彩的生活,没有城市的嘈杂熙攘,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不用为了生计而匆忙奔波,其实简单也好是一种美。
4 酉阳桃花源旅游作文
桃花源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人间仙境,是酉阳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星期天,我和妈妈迎着和煦的春风去目睹桃花源那美丽的风光。
刚到桃花源,映入眼帘的是“桃花源”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看到这三个字,就让我想到了桃花,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一定会很美。我和妈妈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了桃花源。
刚进入大门,两边种着桃树,桃花粉红粉红,美极了,顺着石板路走,右边,一条溪水静静地流淌着,溪水清澈见底,形态各样的石子静静地躺在水底,洞顶不时滴下几颗水珠使原本静静流淌的小溪有了一线生机。左边的洞上,有一些好看的颜色。
顺着溪水继续向上登,溪水越来越深。鱼儿也在桃花溪里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鱼儿的颜色有许多,红的、白的、黑的,红白相间的等,好看极了,溪边还有许多人,有的在喂食,有的在静静地看,我也把事先准备好的鱼饲料给鱼吃,鱼饲料丢完了,我和妈妈又走起来。
不一会,一股沁人心脾的桃花香便传来了,我兴奋极了,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桃花林。只见一朵朵桃花盛开着。你瞧,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玩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眼间就到了下午,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和妈妈走出了桃花源。我相信,随着人们的建设,酉阳的改变,桃花源将以更新、更美、更迷人的风采,展现在人们眼前,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5 桃花源导游词与景点介绍(初一的)
桃花源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奇文《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避秦绝境原型,后人所称“世外桃源”真迹,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桃花源四大景区各具特色。无论您什么时候来此,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秦人村景区,融古土野奇于一体,在这里您可以穿秦服、用秦币;参与“打弹弓”、“骑脚马”、“滚铁环”、“打陀螺”“踢_子”等游戏活动,重温纯真的童年生活;观赏仙女抚琴、仙人下棋、渔鼓说唱。
桃花山景区现有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30余景,历代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毁去了桃花源不少的风景名胜,唯有桃花山景区越过历史的沧桑,大部分完好地保存到今天,这里,山美,有千年古松、万杆翠竹;水美,有幽涧呜泉、碧湖波光;路美,有小桥流水,古道斜阳;建筑美,观阁争奇、亭轩比幽;历史美,文星集贤、僧道留踪;亦有神话美,灵龟钻井,陈碧劈洞。
桃花山景区主要景点有:桃花山牌坊、桃源佳致、五柳湖、桃花溪、穷林桥、菊圃、碑廊、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水源洞、白云轩、御碑亭、临仙馆、高举阁、摩顶松、渊明祠、既出亭、寻契亭、问路桥、桃花观、蹑风亭、玩月亭、秦人宅、集贤祠。面积约2平方公里。桃花山是福地洞天,山水的中心。自明迄今,以桃花山为主的名胜古迹越过历史的沧桑,风景迷恋过一代又一代骚客游人。这里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著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风聚气,泻灵溢韵。“水迥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您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的意境,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桃源山风景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已开放的景点有10余个,其中,水府阁高踞江畔山顶,直观印象超过江西南昌的藤王阁,誉为江南第一阁。
桃源山景奇佳。一条幽碧神秘的大河从山脚流过,一条得道成仙的小路在山中婉蜒,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在这儿诞生;过去,有一条白鲇鱼精,在山前潭中兴风作浪,淹没庄稼,吞吃生灵。少年英雄黄闻智降鲇鱼精,自己也被压在海底。从此这儿山更碧,水更幽,传说更神奇。从此天下游客纷至沓来,登高临远,临流赋诗,幽谷听泉,仙径漫步,使这儿成为了扬名天下的风景名胜区。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裁:“神仙所居的名出胜境有‘十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桃源山为白马玄光之天,”
桃源山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后门洞、问津亭、缆船洲、桃川宫、水府阁、空心筏、炼丹台、清风桥、仙径亭、沦鼎池、功德亭、中日友谊亭、天宁碑院。面积约25平方公里。桃源山是道教的圣地,文化的中心。从西晋到晚明,以桃源山为主的名胜古迹,代有声名。西晋末叶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观,中唐逐渐扩大,到北宋而称极盛。这里有潇湘一阁的水府阁,江南一宫的桃川宫,华夏一院的天宁碑院当您朝圣“桃川香火”之暇,足以尽情领略道宫聚紫、高阁流霞、渔舟唱晚、仙气缭绕的沅湘风情。
6 走近桃花源的作文怎么写
阵阵春风随客到,朵朵桃花向阳开。2005年3月28日,桃花源——这个花的世界,成了人的海洋。500多名身着节日盛装的中小学生,与来自天津、上海、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数万名游客,拉开了“中国湖南桃花节”的序幕。
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的桃花源,近年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景区。她的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花草芬芳。桃花山、秦人村是桃花源的心脏,桃花溪、秦人古洞等 70余处景点是她的经脉。脚下之路,尽是曲折石阶;入眼之景,处处生机盎然。人在溪边走,宛若画中游。
走进桃花源,成片的桃花林映入眼帘。与往年桃花节不同的是,今年的桃花并没有盛装迎客,而是枝枝桃花含苞待放。据桃花源风景管理处介绍,要是往年,这个时候早已是桃花灿烂了,今年由于天气比较寒冷,桃花要比往年迟开一段时间。
开幕式后,桃花源景区还举办了“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源里尽开颜”“秦人楚韵秦人村,桃花源里可耕田”等活动,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游客们笑容满面地参加了“桃花林中留真情”“遇仙桥上遇仙人”“人鸽共舞祈和平”等主题活动。在最原始、最古老的部落村庄——秦人村,游客身着秦楚服装参加了古式秦人婚嫁活动,亲身体验了耕田、打鱼、打铁、做擂茶、车水等田园生活。
如果说城市能激起人们创造的欲望,那么桃花源的山水便能净化我们的情感。一位游客说:“在城市生活久了,更感到山川绿色的珍贵,桃花源的绿树青山,桃花源的万竿翠竹,桃花源的幽涧呜泉,都能在游客心中烙上一幅幅抹之不去的美画。”
7 美丽的桃花源作文
美丽的桃花源在我的家乡——酉阳,有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
那就是桃源洞。桃源洞可出名了!它是国家ААААА级景区,还被称为“世外桃源”、“养生之地”、“人间仙境”。
一走进那个又窄又小的门,沁人心脾的桃花香扑鼻而来。停步抬头一看,正在迎接我们的正是那一片桃林。
你一棵棵桃树上张扬舞爪的枝丫上面接着一朵朵鲜艳的桃花,有红的、还有粉红的 当我看到这一朵朵争奇斗艳的桃花时,我就想起了一句诗:“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在那花丛中的一只只可爱小蜜蜂正在热火朝天的采着花蜜。
还有那一只只蝴蝶穿着各式各样的花衣服在空中炫耀着自己优美的舞姿呢! 跟随着桃林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就是洞里了,这洞高约三十几米,宽约二十几米。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再往里走,只听见“哗啦”——“哗啦”——的声音,原来是右旁的那条小溪正在唱着自己自编自导的歌!还有那几条金色的小金鱼正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其实是在给小溪伴舞呢!你抬头一看,就能看见一条木板梯一只延伸到洞顶。如果你仔细看那些岩壁,你就会发现岩壁上有许多小石窟。
听说,那是古人专门藏书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天屋藏书窟”。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胜景区——“桃源洞”。
它就像一位化妆师,把酉阳城装扮的格外美丽。
8 学了桃花源记之后写的桃源美景作文500字
我乃一介莽夫,以捕鱼为生。这几年战火连连,皇帝老儿只顾玩乐,不问朝政,搜刮民脂。我现在家徒四壁,难以供给老妻和小儿,是在郁闷。
今天,我照往常一样道河边打渔,真希望天公作美,能赏我几网。前两天我已收了几回空网了,隔壁柴夫大傻人家天天都能被一捆柴回家,为什么山认樵夫给树,而水认渔夫不给鱼呢?我就这样发着呆,蓦然一惊,发现周围景色全变了样,满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林,竟没有别的一棵树,小草清新嫩绿,花儿鲜艳美丽,桃花漫天飘舞,一层层淡淡的云烟缭绕在四周,一股清香在四周氤氲开来。我十分诧异,这个年头兵荒马乱的,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地方呢?我想弄清个究竟,看看桃林后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继续摇桨前行,桃林在河水的源头就尽了。前面有一座小山,山前有个洞,仿佛还透出了星星亮光。莫非这是那个贼窝的藏宝点?我心里有点欣喜,便将船锁好,进入了山洞,开始洞口很窄,我只得侧身通过,又走了几十步,山洞豁然开阔敞亮了起来,我将头探出洞外,马上不敢相信地使劲揉了揉眼睛,用口将臂膀狠狠地咬了一口,留下了红红的牙印。我痴痴地看着,莫非这是人间仙境?别有洞天啊!这儿土地肥沃,庄稼整整齐齐一块一块,一座座房舍一排一排,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高大的桑树和竹子充斥着我的眼睛。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似乎织成了一张网罗幸福的大网,站在其间稀稀疏疏还能听见鸡鸣犬吠。壮年男子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年轻的 当门织布,他们的穿着与我们外面的一模一样。老人们在葡萄藤下躺在舒适宽大的躺椅里沐浴阳光,享受天伦之乐,一些蓬头稚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在捉迷藏,钓鱼。我从他们的脸上看见了一种与我阔别已久的东西——笑容。
突然一个人看见了我,竟对我上下的打量,一副十分吃惊的神情。因为这是别人的地盘,我当然要谨慎行事。于是我满脸堆笑地说:“请问您贵姓啊?”那人这才反应过来,抱拳道:“免贵姓李,叫我大李就行了。请问您姓甚,来自何处?”我答道:“我姓刘单名一个静字,说来怕您笑话,我娘在我小时希望我做一个老实本分求静的人,便为我取了这个名字。我来自荆州,是个渔夫,我在护城河边打渔时不知怎的迷了路,便到这里来了。”大李沉思了一会,便邀请我去他家小住几日,为我杀鸡摆酒席接风洗尘,面对他的热情,我盛情难却,只得随他去了。一路上,有很多人与他打招呼,互相嘘寒问暖,当有人问起我,他便说是从外面来的贵客。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便都知道了,都纷纷跑到大李家里来看我,想我打听关于外面的世道。他们自称是因秦朝的暴虐无道的统治,便带着妻儿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避难,随着天长日久,来的路被渐渐湮没、荒芜消失,他们互相勉励劳动,春收蚕丝,秋收粮食,这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君王、也没有什么赋税,在这里自由自在,幸福安定地生活。他们问我如今是秦始皇帝传几世了。我是十分奇怪,他们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前朝魏朝和现在的晋朝了。于是我便按平常听说书先生说的为他们讲了近几朝的事,我开始有点犹豫讲不讲本朝的,但又一想这儿又不是那皇帝老儿的领土,不会有事,我便开始向他们大吐苦水,讲我们如今黎明百姓之疾苦。讲了整整三天三夜心里才觉着舒坦。围听的桃源人纷纷潸然泪下,留下同情的泪水,叹道:“世转五百年,又是一个黑暗王朝,痛苦百姓啊!”不久,人们纷纷散去,他们请我到他们家做客,都为我办了酒席。在桃花源停留了几日,我觉得不好再打扰人家了,便向大李辞别。离开时,大李对我说:“这儿的事不值得对外面提起啊!”我茫然,不知为何。( 吴江市
土家先民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到“土王崇拜”和“土老司崇拜”的历史过程,这几种主要的崇拜形式构成了土家文化的基本架构。作为廪君即虎巴后裔的土家人,因“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之故,最先产生了血祭白虎图腾的崇拜形式,所谓血祭即人祭,这是一种古老而残酷的崇拜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祖先崇拜”形式所替代;对“八部大王”的崇拜是“祖先崇拜”的主要内容。“八部大王”又称“八部大神”,传说是靠喝虎奶长大的八个神人,他们的名字分别为:熬潮河舍、西梯佬、西河佬、里都、苏都、那乌米、拢此也所也冲、接也会也那飞列也。酉阳县酉酬镇的巴柯村建有“八部大王庙”,现仍存“八部大王之位”残碑一块。由于他们神力无边,战功显赫,有德于民,成为土家族崇拜的远古祖先;“土王崇拜”是在土司制度实行以后才产生的一种崇拜形式,均以姓氏为纽带,具有明显的宗族色彩。“土老司崇拜”是“土王崇拜”的又一形式。土老司,土家语称为“梯玛”,是土家人信奉的本民族“巫师”。土家人把“梯玛”看成是人神合一的统一体,在原始落后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在土司制度时期,“梯玛”是土家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崇拜对象。他头戴凤冠高帽,身穿八幅罗裙,运用八宝铜铃、牛角、司刀、卦子、令牌等法器,从事“摇宝宝“、”还牛菩萨愿“等法事,主持大型祭祖和摆手舞活动,以”梯玛跳神“的形式替人消灾除病,祈求吉祥。”梯玛“是土家先民进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王崇拜“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具体实施者,作为土家文化模式的主要角色,”梯玛“在婚丧嫁娶、摆手祭祖、敬神驱邪、治病消灾、祈求幸福吉祥等社会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在土家地区”梯玛“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甚至土司们也敬畏几分。
酉阳地处古代五溪之首的酉溪地带,属土司统治时”九溪十八峒“原始部落。自上古时期就”巫风盛行“,古籍所载昔日这里”言语侏俚“、”连腰踏蹄“、”喜鬼尚巫“,故酉阳州志有”土人面对篝火歌舞膜拜以祀神“的记载。毋庸讳言,在摆手舞的形式和内容中,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巫文化“色彩。”巫“的产生具有极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它是伴随着人类对事物的模糊认识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一文化现象在中原地区逐步消失,却在相对落后的武陵山区得以长期保存并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
土家先民在进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和摆手舞祭祖等活动中,都强烈地表现出了对先祖的祭祀和崇拜之情。无论是摆手祭祀歌,还是摆手舞本身都贯穿着祈求神灵庇护和祭祀先祖的主题。土家人用这种歌舞的形式来实现”娱神“和自娱的目的。 酉阳土家摆手舞植根于武陵腹地、酉水之滨这片深深的沃土,赋有灵性的黄天厚土孕育了这一灿烂的民族文化。它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流露,感情深刻而真挚,艺术表现鲜活而生动,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加工,成为极其精美的优秀叙事诗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质朴、厚重之美
酉阳土家摆手舞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十分古朴,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宏大而又精细。从形式上看,因举办时间、举办地点和祭祀主体的不同,又分为”大摆手“形式和”小摆手”形式。“大摆手”一般为“三年两头摆”,地点大多在“大摆手堂”或“八部大王庙”举行,祭祀主体主要是“八部大王”,举行“大摆手”时,在摆手坝的中央设置丈余高的“龙凤大旗”,以示感谢“龙哺乳、凤羽温”之恩,还要在摆手场的四周插上许多旗幡,以此烘托和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历史上,“大摆手堂”都是分地域设置,届时不分州、县,四乡八寨的土家人均汇集到“大摆手堂”前,参加这一民族盛会。而“小壁手“则是以村寨或姓氏为单位每年都举行的祭祀活动,一般在”土王庙“或”爵主宫“进行,祭祀主体主要是”冉、杨、田“或”彭、田、向“等三姓土司和历代先祖。相对于”大摆手“而言,这一形式更为实用、方便。这两种形式都反映了土家先民用”一年一小摆,两年一大摆”的祭祀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的祈求和先祖的崇敬;从内容上看,“大摆手”主要表现人类起源、神话传说、古代战争等宏大场面,表演时手持长矛或齐眉短棍,身披“西兰卡普”,以锦代甲,其舞姿剽悍、劲勇,在中途还要穿插表演更为原始古老的土家族“茅古斯”舞,在“茅古斯”表演中除了有神话传说、祭山狩猎等主题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土家先民的“生殖崇拜”的文化现象,即“男根”崇拜。“小壁手“则主要表现民族迁徙和生产生活画面等,舞姿轻柔而细腻,表演时很少运用道具,也不受服饰限制,但所反映的内容十分细致,如:栽秧、薅草、打蚊子、抖屹蚤、牛擦背、打糍粑等等。质朴的表演形式和厚重的表演内容构成了酉阳土家摆手舞极其深遂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了土家人对先祖的崇敬和热爱生活、战胜自然、祈求五谷丰登的朴素信念。
歌舞乐结合、自然之美
原始摆手舞中既有歌、又有舞,还有打击乐的伴奏,三者浑然一体,互为补充,自然流畅。
《摆手歌》的演唱分为两种形式:一种由土老司演唱,歌词内容大多为祭祀先祖、民族历史和迁徙故事等,一般安排在摆手舞进行之前演唱。如流传在酉阳县下寨村一带的以反映民族迁徙为主要内容的原始摆手舞,最先就要演唱《古根歌》,歌中唱到:”讲古根来唱古根,讲起土家有原因,想起土家过去事,土家人哟泪淋淋。……为了感谢先祖恩,土家人呀唱古根,山寨修建土王庙,摆脚摆手进庙庭……“这不仅表现出了浓郁的祭祀色彩,还回答了为什么要跳摆手舞的由来;另一种是由表演者自己演唱,歌词大多反映生产生活情景,一般穿插在摆手舞中进行。如流传在酉阳县可大乡、后溪镇一带的以表现农事劳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摆手舞,就要用土家语演唱《农事歌》,歌中唱到:”利古嘛写昔岔也,私里子媚结嘎也……“,其汉语意为:”秧子嘛栽得好,大米饭吃得饱“,同时还要穿插土家语对白,其形态十分原始古朴。而原始摆手舞中的纯打击乐伴奏形式则是摆手舞的又一特色,拌奏乐器为大鼓和土制大锣,声音浑厚、低沉,气氛庄严、肃穆。
动作夸张、粗拙原始之美
酉阳土家摆手舞在情感的表达上十分自然、真挚,既追求生活的真实,也表现艺术的真实,土家先民从生产生活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出许许多多细小而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原始动律,它直接反映了土家人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是历代土家人对生产生活的形象概括和真实情感的升华,情绪自然朴实,感人至深。
酉阳土家摆手舞的基本动作都从不同的层面上表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例如:手脚同边的”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动作,正是适应肩挑背磨和行走山涧小道的土家先民对真实生活的艺术夸张,或者说是在强烈的生态压力面前所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又如:”抖疙蚤“、”叫花子烤火“等动作,形态十分丑陋,但它却反映了土家先民在迁徙途中的辛酸和苦难,时刻教育后人不要忘记民族的历史;再如:”磨鹰闪翅“(即岩鹰)等动作,是土家先民对盘旋和翱翔在武陵上空的岩鹰的原始摹仿,它反映了土家族人民渴望展翅飞翔和冲出大山、搏击蓝天的美好愿望。
挖掘推广
自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以来,酉阳县委、县政府将土家摆手舞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提炼、升华和普及,推出了集观赏性与普及性于一体的广场壁手舞和相关舞蹈精品,使酉阳广场摆手舞成为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群众性广场舞蹈。
1956年,从事民族事务工作的着名教授潘光旦先生,从北京来酉阳考察时, 被蕴藏在这片神奇土地上丰富多采的土家文化深深吸引住了。他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尽快组织专业队伍,尽快抢救,挖掘、搜集、整理这一批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酉阳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将收集整理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1982年初开始对蕴藏在本县境内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门类,特别是对酉阳土家摆手舞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摸底和采风工作。1984年,根据国家文化部《关于收集、整理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通知》精神,酉阳土家摆手舞被作为重点收入集成。1993年,县委、县政府邀请四川省成都市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导张瑜冰,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琚渝安,成都市歌舞剧院曲作家陈大德三同志,以酉阳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基础创作素材,编创了土家族特色浓郁大型乐舞《摆手祭》,并推出了酉阳第一套广场壁手舞。1994年,《摆手祭》在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上摘取“特别奖”,第一次唱响了酉阳土家摆手舞这一民族文化品牌。此后,酉阳在土家摆手舞的提炼工作中,不断推出新的文艺精品。1998年,以酉阳原始摆手舞动作“岩鹰展翅”为基本素材创作了舞蹈《岩鹰颂》;1996年由鲁小伯同志根据“打绕棺”和摆手舞打击乐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土家族吹打乐《欢乐的毕兹卡》在重庆市首届民间吹打乐比赛荣获二等奖;1999年又推出《酉阳广场摆手舞》加快了摆手舞的推广和普及。2001年3月,酉阳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摆手舞之乡“。 1999年,由酉阳县编排的土家摆手舞,代表重庆市赴香港参加国际旅游节展示,受到香港同胞和海外人士的青睐,同年,还赴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比赛并荣获铜牌奖;重庆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走进生活》、《魅力12》、《文艺天地》等栏目多次赴酉阳拍摄摆手舞专题节目和人物专访,并将酉阳摆手舞在1998年重庆电视台与香港凤凰卫视联合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2001年10月3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同志回酉阳看望老区人民时,在城北桃花源广场与各族群众同跳酉阳土家摆手舞,后欣然题词:”酉阳——土家摆手舞之乡“。在2002年5月,文化部把酉阳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摆手舞)“。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把酉阳土家摆手舞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酉阳土家摆手舞的普及工作已深入千家万户,普及率达80%以上,群众文化、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得到加强,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首诗是为送友人杜少府到蜀州上任而写的。一、二两句点名送别地点是在被“三秦”地区护卫着的京城,而友人要去的地方是要过“五津”的蜀州。三、四句抒写送别之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所以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五、留两句书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悲伤,因为山高水远不能阻隔知心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这两句诗是全篇的警策之语,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末两句进一步劝慰杜少府要心情舒畅地到蜀州赴任,不要像青年男女离别是那样伤心流泪。这首送别的抒情诗,笔力矫健,意境开阔,一洗悲酸之态,在劝慰和鼓励之中又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友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