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作者情感技巧

课外文言文作者情感技巧,第1张

1 做文言文阅读有什么技巧

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掌握阅读方法。许多学生往往不认真读文章,而只是到文中去寻找答案。文章没有读懂,想正确回答问题是不可能的。做文言文阅读题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通读必须完成以下五个任务;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如果文言语段是议论性的文字,就要找出表明论点的句子,再找到证明支撑论点的论据,最后看看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论点的。

第二步,品读细节,把握人物。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品质和内心。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第三步,精读文章,对症下药。深入到文章内部,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

词语解释题。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直译,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然后意译,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

筛选信息题。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它可以促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

归纳概括题。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具体内容有;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观点态度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可从文体特点人手;记叙性文体,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会融会在他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中,也有少数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简要的议论,概括时就应抓住这些特点。议论性文体,作者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同时注意两点;一是概括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情感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其次,对课内文言文应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复习,如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加以整理,把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列一个表格;这样更方便复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主旨,做更深入的思考,并且能有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古为今用;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其哲理。

对课外文言文应该按照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对课外选文中的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或是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对课外文言文的内容,要能按要求进行分析,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认真积累,反复训练,持之以恒,能力就会不知不觉提高了。总之,课外文言能力从课内迁移中得来,课外文言能力从反复训练中得来,课外文言能力从积累延伸中得来。

古代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多是经典之作,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丰富情感阅历,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2 能介绍一些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及课外文言文的技巧吗

考生在走进考场之前,除了做好充分的复习之外,还有一些准备工作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收集一些有关考试的信息,明了中考命题的趋势,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技巧等等。

下面拟就中考语文试题的三大板块,即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分别谈一些看法,供考生们参考。文言文今年文言文部分的分值由去年的23分增加到了28分,考试篇目则扩展到了课外。

从往年的命题情况来看,默写部分注重名家名篇名句,词语与句子的解释主要涉及一些常见的实词及结构相对简单的句子,阅读理解题则侧重总体把握,这在今年的试卷中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试卷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第4小题“《少年中国说》中以龙来比喻中国少年无限生机的句子是__、__”。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而应当把理解和背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考试中顺利地搜索出相关的语句。估计这种题型今年仍可能保留。

至于课外篇目,由于是第一次考,难度不会太大,所考的内容与课内篇目之间也会有一定的联系。对于文言文基础扎实,复习充分的考生来说,课外篇目应该不会造成很大困难。

现代文现代文部分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注重整体阅读,许多试题的解答必须建立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宗旨的基础之上,这是考生们所应当引起注意的。现代文的另一个趋势是开放性试题和鉴赏题在逐年增加。

要回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了试题给出的限制是什么,又留出了多少发挥的空间。如2002年试卷的第15题,“第5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

’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气”实际上指的是通过阅读吸收到的营养,你必须围绕这一点,再结合自己课外阅读中的体会来谈。

再如2002年试卷的第18题,“从语言特点看,在第⑤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看上去这道试题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什么语句都行,只要是“富有表现力”;但实际上你找的语句还是应该和本文中心有关,即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的语句。作文最近两年的小作文都取材于现代文阅读。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考生在做完阅读理解的试题后,对材料已比较熟悉了,这就节省了审题的时间。从历届中考小作文的情况来看,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考生作文的中心(观点)不够明确,造成说理时游移不定,这对于一篇200字篇幅的小作文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为此,建议考生在作文开头即明确提出本文中心(观点),这样既可以促使自己在后文的中紧紧围绕中心,同时也便于阅卷老师了解你的观点与思路。中考大作文的命题有一个原则,即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从考试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选材。材料了无新意,苍白空洞,无病 的作文占了很大一部分。

许多考生苦于作文没内容可写,便拿看过的作文选里的材料填进去充数,这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内容都是不同的,初中四年的学习生活里,不可能没有一篇有着真情实感与独特思考的比较好的作文吧。

与其照搬别人的作文材料,还不如考前把自己写过的比较好的作文认真地加以修改,多准备几篇,说不定到了考场还真能发挥作用呢。

3 课外古诗,要有作者介绍,意象,手法,情感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写翻译 写翻译写赏析 写赏析纠错 纠错收藏 收藏评分: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参考翻译 写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缉恭光枷叱磺癸委含莲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4 语文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方法

古诗词鉴赏不骤:

一题目入手(注意注释) 明确诗词类型

1山水田园诗(一般表明志向,描写景zhidao色)

2托物言志(表明志向)

3咏史怀古

a内容: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

b情感: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昔盛版今衰的感慨,抒发爱国之情,接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逸。

c主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对比。

4送别诗(抒发依依不舍之情)

5行旅诗(思乡情)

6边塞诗(战争之景,爱国思乡之情,对统治者的不满)

二知人论诗 诗言志

三翻译 注意意向(名词)

四权读懂诗的情感

(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做就行了)

5 课外古诗,要有作者介绍,意象,手法,情感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写翻译 写翻译写赏析 写赏析纠错 纠错收藏 收藏评分: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参考翻译写翻译 写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参考赏析写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作者介绍白居易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6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7 语文的诗词分析和课外文言文怎么做

诗词分析我们老师说:每天积累一首诗词,看赏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做起题来思路会清晰些。

我建议,你找些曾经做过的题,看看题型(貌似有画面描绘、赏析作者情感、分析词语表达作用、分析表达方式等),积累做题方法。诗词赏析方法一、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标题中的“喜雨”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联着一“好”字赞雨,说它“知时节”;第二、三两联以“适时”、“润物”进一步表现和风细雨的好;尾联是想象“好雨”之后,万物发荣滋长的情景。“喜”虽未露面却“喜”意迭出,表达了诗人满心欢喜的心情。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可以先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辨别所写之景色调的“冷”“暖”,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主要集中在二、三两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绘出开阔、幽美的草堂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闲适啊!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经历长期流离生活之后得以安身的闲适、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 设题方式 1、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技巧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②雄浑壮阔。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1、语言上有何特色?2、分析语言风格或谈语言艺术特点? 解答技巧①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指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①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②“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设题方式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 解答技巧①指出所用手法(如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衬托、联想和想像、白描;修辞: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②阐明为什么;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诗人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归来的大雁一样来到北部边塞。

③通过比喻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设题方式:为何说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解答技巧①对突出主旨的作用;②结构上的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同意。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①而此诗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所引起的。

所以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设题方式:1、为何说某字最生动传神?2、某字好在哪里? 解答技巧①释义;②据字联想,再现景象;③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8 初二语文古诗歌鉴赏及课外文言 题方法

关于诗词鉴赏就很简单了,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

慢慢来说:

总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

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

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等

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我们语文老师讲的答题模式,通常按照这个方法,一般可以在7分至满分,很容易,我诗词鉴赏通常就是满分。

另外,这里我只讲了模式,具体内容你可以参考《5年高考,3年模拟》,里面的具体专业用词很多,比如描述效果的有哪些,特点用词有那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之涣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他的诗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韩愈诗作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他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

韦庄为唐代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

孟浩然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

王维写的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他写的风景诗多是情景并胜,但由于他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诗篇中,含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岑参也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怀古诗(咏史诗)。

《夷门歌》和《西施咏》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行旅诗

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以下的诗都是是范成大所作写盛赞峨眉山的雄姿秀色。

三峨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

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

丹岩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

四时青黛如彩绘,岷嶓蔡蒙实相对。

昔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光相寺

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苔痕新唏六月雪,不势旧偃千年风。

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浮云元自有超脱,地上可怜悲攓蓬。

点心山

入山窘宿雨,上山贺朝霁。

跬步便历险,转盼已呀气。

岂惟膝点心,固已头抢地。

游人贪胜践,姑吟蜀道易。

胡孙梯

木磴鳞鳞滑带泥,微生欹侧寄枯藜。

胡孙愁处我犹过,个里如今幸有梯。

大扶捭

身如鱼跃上长竿,路似镜中相对看。

珍重山丁扶我过,人间踽踽独行难。

八十四盘

冥鸿无伴鹤孤飞,回首尘笼一笑嘻。

八十四盘新拄杖,万三千乘旧牙旗。

石梯碧滑云生后,木叶红斑雪霁时。

说与同行莫惆怅,人间捷径转巅巇。

闺怨诗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白《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空房泪如雨。

李白《妾薄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相思》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一声,不读轻声)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回答者: 苦苦湖 - 五级 2009-11-30 23:26

怀乡、行旅诗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解:

1、和:指用诗应答。

2、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3、淑气:和暖的天气。

4、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韵译: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

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评析:

��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

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

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评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韵译: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评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评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

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韵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评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韵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评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如梦令》(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 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析读]绍圣元年(1094),秦观贬官处州,以后流徙南荒,直到卒于旅途中。

这首小令写贬途之中旅居客馆的寂寞凄凉。词由静而动,由梦而醒,醒而无寐,隐晦曲折地写出主人公的不安情绪。作者善于用精简的笔力捕捉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如凄清的夜景——极具表现力。叠词的使用,增强了全词的表情效果。

《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投笔吏,汉人班超,始以抄书为生,后投笔从军被封为定远侯。

请长缨,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受长缨,后指自愿从军为请缨。

[析读]诗人登上燕台,被边关壮美的景色和边疆熊熊的烽火震撼,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汉代,被古代的英雄业绩所激发,顿生投笔请缨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

全诗想象雄奇,写景壮阔,抒情豪迈,气势不俗。

苏 幕 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品评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回答者: 985282258 - 二级 2009-12-2 19:26

行旅诗

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以下的诗都是是范成大所作写盛赞峨眉山的雄姿秀色。

三峨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

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

丹岩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

四时青黛如彩绘,岷嶓蔡蒙实相对。

昔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光相寺

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苔痕新唏六月雪,不势旧偃千年风。

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浮云元自有超脱,地上可怜悲攓蓬。

点心山

入山窘宿雨,上山贺朝霁。

跬步便历险,转盼已呀气。

岂惟膝点心,固已头抢地。

游人贪胜践,姑吟蜀道易。

胡孙梯

木磴鳞鳞滑带泥,微生欹侧寄枯藜。

胡孙愁处我犹过,个里如今幸有梯。

大扶捭

身如鱼跃上长竿,路似镜中相对看。

珍重山丁扶我过,人间踽踽独行难。

八十四盘

冥鸿无伴鹤孤飞,回首尘笼一笑嘻。

八十四盘新拄杖,万三千乘旧牙旗。

石梯碧滑云生后,木叶红斑雪霁时。

说与同行莫惆怅,人间捷径转巅巇。

一、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四、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

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要领: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96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