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准确、熟练地诵读课文。
3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
4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用意,并能学习这种刻苦勤奋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用意。
难点
运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较果。
教学突破
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想通过它来劝慰马生勤奋学习。要在学习中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书序和赠序的不同。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听说过“序”这种文体吗
生:(齐说)没有。
师:“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在书的前面,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由等;赠序用于临别,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老师板书课题)
师:通过预习,你认为作者送给马生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生: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有所成就。
师:对。大家对这篇赠序的主旨理解的很正确,作者有勉励的目的。谁你将你搜集到的和作者及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生2:明初宋濂被征招作江南儒学提举,并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所以宋濂在朝迁中名气很大,官职显赫,马生拜谒他,就容易理解了。
生3:这篇文章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当时作者已辞官应诏到应天朝见明太祖,太子学生马君则认同乡和晚辈的身份来拜见他,在他将回家探亲之前,宋濂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师:这几位同学在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把作者及写作背景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大家一定要坚持这种课外搜集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提高你们的文化素养非常有益。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我范读第一段,同学们注意不认识的字词,朗读的语气及停顿。
(师读第一段,后指名同学朗读其它段落)
师:你们认为这几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1:他们都注意了句中的停顿,能较好地表现出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生2:“媵人”的“媵”应读“yìng”刚才他读成“yǐng”。
师:每位朗读的同学很注意停顿和语气的表达效果,能够很好地读出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变化,读得很有感情。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生僻字词,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展示幻灯片)
(指名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嗜学、叱咄、俟其欣悦、负筐曳屣、皲、裂、食、被绮绣、烨然、温袍敝衣”)
师: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生自由朗读再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声音洪亮,节奏把握也很好。现在我们再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对照课文注释,复述、翻译课文,要求是: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完整,小组不能解决的请提出来。(学生分组合作,口头复述课文)
师: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1:“既加冠”的“加冠”怎样讲
生2:“加冠”指成年。古代男子成年时要举行加冠仪式,所以“加冠”表示已成年。
生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先达”怎么解释
生4:“先达”指有名望的前辈。
生5:“烨然若神人”这句怎么解释
生6:闪光耀眼好像神人。
师:下面哪位同学还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没有了。
师:好,我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课文。
(生翻译课文)
师:翻译得真不错!不过还有几处不够准确,谁来纠正
生1:“弗之怠”一句应该是“不敢放松”,他说的是“停下”。
生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应译成“又苦于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不是“担心”。
生3:“以中有足乐者”应译成“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以”在这里表示因果关系,这样与上文衔接得紧密。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以”在这里确实表示一种因果关系,什么事情令作者心中充满快乐
生:读书。
师:对,读书使作者感到快乐。现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能概括课文内容。
(同学们再读课文,大致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同桌也可以相互讨论概括。学生自读,并口头概括每段的大概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每一段的内容,谁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生1:第一自然段着重介绍了作者早年读书的经历,及他艰苦学习的条件。
生2:第二自然段着重介绍了宋濂外出求学时的学习生活,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
师:这两位同学归纳得怎么样
生(齐声):概括得很准确全面。
师:这两位同学读书很细心,能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得很好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翻译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同学互相提问,重点是关于字词的解释。(以同桌为单元,互相提问解答)
师:好了,刚才我们共同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理解课文内容,先请同学朗读课文,以便加深印象。
(学生齐读)
师: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作者写给马生的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讨论)
生1:这篇序表现了作者劝慰马生勤奋学习,期望他早日成才。
生2:这篇序还体现出作者对马生好学精神的肯定。
师:对,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就在于劝慰马生的目的。作者通过哪些内容的讲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生: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来达到目的。
师:你认为作者的求学经历怎样呢
生:非常艰难。
师:大家概括一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艰难的学习经历
生1:家贫,没有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书自读。
生2:天气寒冷时,砚台结冰,手指不能伸,但都不敢停下来。
生3:没有名师指导,只好到很远的地方请教,却受到冷遇。
师:对“冷遇”一词,认同吗
生4:不认同,文中指老师对待学生很严肃,宋濂就恭敬地在旁边等待,礼节更周到,这样老师才更好地解答他的疑问。
师:对,分析得透彻,作者还遇到哪些困难
生5:作者在山中求学,大雪封山,他差点冻死。
生6:住得也不好,每天吃两顿饭,还是粗茶淡饭。
师:文中没说他住得不好呀!
生7:能想象得到,因为他家贫,书都买不起,肯定住的是下等房了。
师:你很会联想,书就应该这样读。
生9:穿得不好,都是一些旧衣服,而别的同学却是华丽的衣服,腰间还佩戴玉环,香袋,好帅气啊!(学生笑)
师:同学们把作者遇到的困难一一找了出来,可以看到作者在生活水平上没法与其它同学相比,原因是他家很贫穷,但是,在学业上他的成绩最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1:告诉我们,学习贵在专心一致,才能有所成就。
生2:我认为作者最可贵的的还是学习目的明确,而且意志坚定,才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生3:学习条件的好坏不是决定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
师:你们三位同学认识得很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劝诫我们要正确认识学习条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真正起作用的是自己的勤奋学习精神。
师:我们来看课文,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展示幻灯片)
生:对比。
师: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呢
生:通过对比,显示了作者求学时期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说明作者不追求“口体之奉”一心向学的精神。
师:正如他所说运用对比手法,形成鲜明对比,更能显出作者的学习态度,引起人们的思考。
师:下面,我们共同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家贫穷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这样到底对不对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学生以四小组讨论)
生1:我不赞成这种方式,现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层朋友关系,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天经地义,同时两者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
生2:作者学习精神让我十分佩服。如果我处在那样的条件下,肯定不行,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3:作者对老师的恭敬态度是一种礼貌行为,表示对老师的敬重,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生4:学习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我以前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我要向作者学习,力争成为一名好学生。
师:以上大家对这个问题谈得很具体了,现代的师生关系更多是一种朋友加老师的关系,但是两方都应该相互尊重。对待学习,这一点我们大家要向作者学习,继承并发扬他的勤学奋进的求学精神。同学们下课后把今天上课的认识和感受整理出来,写成一篇读后感。(下课)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学习品质。同时,强化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通过探究课文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注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
在课前没有较好地设置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做得也不够好。
点评: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意在通过介绍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今天求学的人来说仍有积极的意义。教师紧紧抓住文章这一主题,对课堂教学做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教师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信息的搜集与交流。以教师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并区别了“书序”和“赠序”,作者及文言字词句都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学生借助工具查阅完成,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
其次,教学中强化阅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靠单纯的说理征服人,而是通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读、悟结合的方式激励人,使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要想成才,必须能忍受磨难,刻苦读书。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第三,教师你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实现由文本到情境的迁移,如教学中师生对作者艰苦的学习经历的探讨,由“家贫,无以致书”“四肢僵劲不能动”等描述,激活学生想象其食宿艰难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发奋读书的共鸣。
第四,由课内向课外引申拓展,给学生以充分的理性的思考空间。针对文中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提出当今的师生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此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但很多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还没有定型并内化为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我继续坚持文言文以读为主,积累为重点的理念。并以板块的模式,展示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和读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课文分析过程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3、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对于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随着学生读的不断深入,分析课文,感悟主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求学之志和劝勉之情。
2、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感知文中作者的求学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合作学习,我感到特别的高兴,大家高兴不高兴呀(高兴)那就请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拿出你们的热情,勇敢的说出你们的见解,好吗(学生回答的声音大)你们的热情和勇敢我感受到了,相信今天我们的合作学习一定会成功的。(学生回答的声音小)你们的热情老师没有感受到,能不能让老师感受一下你们的热情和勇敢呀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课文《送东阳马生序》走回到宋濂的求学时代,看看宋濂是如何求学的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识读(咬文嚼字做积累)
1、学生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课文后停下来。(幻灯片)
师:今天我们的学生表现的特别好,不仅仅学习许多生字,而且通过交流,还学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老师相信这些方法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的。好,我们一起把我们刚刚结识的字读两遍。(生齐读生字两遍)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生字,我们可以制作知识积累卡把他们积累下来,如制成知识积累卡一(正音)(教师出示幻灯片)
2、学生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并用勾画的方式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学生读书并勾画)(幻灯片)
师:我看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已经画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了,现在我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的同学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内讨论交流,疏通文句。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幻灯片)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师:我们的小组合作很成功,把问题都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的翻译,把这篇课文的大意说给同桌听。(学生互相说课文大意)
师:学习文言文,积累很重要,请同学们把重要的文言知识积累下来。如知识积累卡二—重点词、知识积累卡三—重点句子、知识积累卡四—通假字、知识积累卡五—古今异义词、知识积累卡六—一词多义。老师小结:刚才大家合作解读了本文内容,可见文言文并不难学。现在让我们充满信心,再齐读一遍课文。
活动二:美读(时空穿梭获信息)(幻灯片)
师: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能给人带来鲜活的生活和美景,下面就让我们美美的听朗读示范,随着课文一起回到宋濂生活的时代,去看看宋濂的生活的画面,然后以“我看到宋濂在——”说一句话。(提示:1、少年时代的生活画面;2、加冠以后的生活画面;3、从师之时的生活画面。)
师:通过对宋濂生活的了解,大家说一说宋濂求学苦不苦呀
生:苦
师:好,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进入我们的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思读(只言片语说技法)(幻灯片)
思考:请试着从多个角度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求学艰难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1、特定背景 2、故事情节 3、人物描写 4、借助他者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一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选择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老师总结:作者利用特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的直接描写、借助文中的老师和同学的对比及反衬等技法。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其实,这些技法往往是文章主旨或具体情节、情感的放大器,会使文章的主旨或情感更清晰。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运用这些技法。(引导学生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
活动四:悟读(追根求源思目的)(幻灯片)
师:刚刚我们一起分析了作者运用的多种技法,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辛,目的何在呢请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的背景和文体特点会对我们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体特点。(出示习作背景和文体介绍。)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生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马生。(幻灯片)
本文的体裁特点: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幻灯片)
师:下面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析本文的写作目的。(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看来作者写了此篇文章,充满了对后生的希望和鼓励,我们读来也受益匪浅,下面让我们转变角色,按下面的情景要求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此文给我们的启发。(学生写,并发言)(幻灯片)
A:“我”是宋濂——当“我”少年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细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成就时,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到宋濂成功时,我后悔地说……
老师总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活动五:背读(时时激励铭吾志)(幻灯片)
师:通过同学们不同角色的转化体验,我们更深刻的感悟到宋濂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课下请同学背诵这篇文章,让他的经历时时激励我们!(学生当堂成诵最好,不能就放到课下继续背诵)
三、作业:
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一封回信。
我去过,在环西文化广场那里,新开的,我姨的小孩报名了,那里环境不错,就是贵了点。
美吉姆致力于帮助0至13岁的孩子进行身体能力、运动能力、情感能力、认知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语言沟通能力及社交能力的发展。独特的课程综合了精彩趣味的游戏、运动、体操、音乐、舞蹈、绘画等,在促进孩子潜能开发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美吉姆精心打造的“非竞争性”环境, 独特的“纪律”哲学更帮助孩子学习自控、 自律、如何自己做决定以及如何朝着目标而努力。在美吉姆, 孩子们放飞想象,构筑健康心智及人格,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钱翰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赵东阳的得意弟子之一。他的作品以文笔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而著称,被誉为“钱文精神”的代表。
钱翰在学习赵东阳的诗文和书法技艺时,深刻吸收了赵东阳的思想精华,实践了赵东阳的艺术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他的诗文和书法作品,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在构思上,都能体现出赵东阳教育的深刻影响。
钱翰曾经在赵东阳的临帖下学习书法,认真研究赵东阳的笔法、墨色和构图,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表现出赵东阳的书法风格,而且还能够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因此,钱翰作为赵东阳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不仅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更是继承和发扬了赵东阳的艺术精神,对于明代文艺、书法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