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情感在幼儿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幼儿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和基础。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提高幼儿教师的情感素养,是有效实施幼儿情感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内涵的保障。因此,情感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情感素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1 幼儿教育阶段教师情感素养因子分析,现状论述,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近几年来,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人们不断探索情感、意志、性格的养成教育,尤其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日趋提高。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人说,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情感教育也成为了当今幼儿园教育的主线。
情感教育(如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处理幼儿的情绪问题、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与同事、家长的沟通等)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些教师在遇到具体教育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另外,不同教师实施情感教育取得的成效存在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已有的情感教育经验、情感教育能力等情感素养的原因。
2 教师情感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表现
教师的情感素养指的是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自觉地对儿童情感发展予以关注,并能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规律,运用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影响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能力和人格品质。根据情感教育的影响机制,教师情育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即能维持和促使教师顺利、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情感品质、行为的总和,如富有爱心、健康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自我情感认知和调节能力,以及美感、责任感、自尊感、自信心等,都属于情感素养范畴;二是教师对儿童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的行为方式与能力。包括:对儿童情感需要和发展特点的理解与分析;与儿童能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良好和得体的情感语言;科学地设计情感教育活动和创设情感教育场的能力,给予儿童个别化情感影响的机智等等。前者既是教师对儿童情感产生潜在影响的因素,又是教师情育素养的基础,后者则是能直接和有意识影响幼儿情感发展的操作因素。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感情需要,因此幼儿情感教育具有时段性。它们分别是3~4岁幼儿的依恋需要,4~5岁幼儿的交往需要和求知需要,5~6岁幼儿的自尊需要。据此,幼儿情感教育在不同的年龄段教育的目标就不一样。一般把小班情感教育的侧重目标定为信赖感和情感觉察能力;中班定为合群感、求知感和移情能力、专注能力;大班定为自信感、自我激励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同时,幼儿情感教育还具有长时性。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次活动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将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教育。如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强化爱的情感教育等。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要注意随机教育,发掘出着眼点,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使孩子们行成良好的情感素质。
3 幼儿教育中加强教师情感素养培养与情感注入的现实必要性
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与社会,立足与社会。”可见,在幼儿教育中加强教师情感素养培养与情感注入是幼儿成长教育,特别是培养幼儿如何做人的需要。
同时,在幼儿教育中加强教师情感素养培养与情感注入也是幼儿教育这一特殊阶段教育特点的需要。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情绪、情感的发展十分迅速,由最早的原始情绪到人类各种基本情感的形成,只有几年的时间。然而这种分化、成熟过程并不能自发进行,需要依赖于一定的教育环境。如果孩子在这头几年中得不到适宜的教育影响,则会产生与不良影响相应的消极情感,而这些又将影响以后的发展。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有人说幼儿是情感的俘虏,在他们的活动中充满着情绪色彩。例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时,如果能从道德情感入手,则往往是事半功倍,若在他们的智力体操、语言学习、个性形成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中,伴有愉快的情绪,都可提高活动的效果。这正是情感的辐射作用在幼儿认知过程、社会性发展进程中的具体体现,在幼儿阶段,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手段。
在幼儿教育中加强教师情感素养培养与情感注入也是处理幼儿教育中一些普遍性问题的需要。现在的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条件优越,一家大小都以孩子为中心,致使孩子情感方面的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你经常看见买了好吃的东西孩子是自己先品尝,从来没有想到过长辈,父母身体不适的时候也很少看到孩子端茶送药的行动,对那些有了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孩子是很小气的,往往说:“我自己的东西干吗给别人”,看到别人的困难置若罔闻,这对孩子今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很不利的,而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幼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诸多的幼教工作中,幼儿教师的素质成为各种挑战中的焦点,而其中情感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要。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幼儿园实施幼儿情感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所以这也是现代教育理论和育人环境改变的需要。
具有良好情感素养的教师富有爱心、耐心、同情心、同理心、秩序感、具有求知欲、挑战未知的热情;具有良好情育素养的老师能真情对待幼儿,关心爱护幼儿;能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完善自我,展现个人风采。提高幼儿教师的情育素养对实施幼儿情感教育、健全幼儿人格起关键性作用。同时,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尊重家长,友爱同事,与孩子、家长、同事之间建立“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和谐互助的关系,在情感上认同、接纳每一个教育合作伙伴,能使幼儿教育效益最大化。因而,提高教师情感素养也是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需要。
4 教师自身情感素养培养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教师本人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不断明确情感教育的意义,而得以提高发展起来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情感教育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情感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首先是指教育价值观,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搞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它的价值在于它把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它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凭借自身的情感教育素养实施好情感教育,以情育人,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2)扎实的文化功底。
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功底上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功底,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只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功底。才具备了不断发展自己情感教育素养的良好文化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个基础,教师才有可能充分利用扎实的文化功底的优势,进一步学习各种新理论,不断发展自己的政治思想素养;增强各种新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情感教育素养。
(3)积累生活经验。
教师在个人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积累的丰富生活经验,是提高情感教育素养的重要条件,它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情感教育素养水平。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培养总是在一定的'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教师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对生活的感受就越深刻,联想和想象的天地也就越广阔;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事物越多,他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了解就越全面,情感反应也越强烈。
(4)善于教育实践。
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是在教师长期的情感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并得到不断提高的。通过实践,教师将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对情感教育理论的认识,而这,又可以用来指导教师进行新的实践研究。这样,在教育教学中,如此滚动推进,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与日俱增了。
(5)学校的支持
幼儿园通过丰富的培训内容、方式,促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拥有积极健康的教育心态和行为,提高教师的情感智力,让教师拥有“工作着、快乐着、幸福着”的美好体验,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教育人生。
5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展示
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次活动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注意随机教育,发掘出着眼点,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使孩子们行成良好的情感素质。以下是我一些情感教育案例的展示:
现在的孩子,家里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大多数幼儿爱父母、爱他人的意识淡薄。有一次,在离园时,我班的心愿小朋友刚被妈妈接出门外,就大哭起来,而且还用脚去踢妈妈,说什么也不走。问清原因,我才知道是因为妈妈忘记给她买新衣服了。于是,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我爱妈妈”的活动。我问孩子们:“是谁天天给你洗衣服、做饭?”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是妈妈”我又问:“妈妈每天上班,下班后还要到幼儿园来接你们,然后再回家做饭,是不是很辛苦呀,你们应该怎样对待妈妈呢?能不能不高兴就用手打妈妈,用脚踢妈妈呢?这样会让妈妈伤心的。那我们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我为妈妈捶背”“我帮妈妈摘菜”“我给妈妈讲故事”“我给妈妈洗脚”“我听妈妈的话””我不让妈妈生气”并模仿表演了“今天我来当妈妈”等一系列活动。
幼儿园有目的的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结合这些特点认真地设计并组织活动,才能将情感有机地渗透其中,但要避免手段和方式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例如:过去在组织讲故事的活动时,经常在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孩子们类似的问题:“我们要向故事中的谁学习?学习他什么呢?”并引导幼儿说出:“学习他关心别人,互相帮助”等等,这些类似的活动,都没有跳出说教的圈子,孩子们虽然当时能对答如流,但在生活交往中是否能真正体现,就不一定了,因为孩子们并没有把知识的获得深化为思想感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要自然地协调地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在“认识春天”的教育活动时,多半限于让幼儿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和动植物的变化,使幼儿感觉衣服的增减等,这样孩子们所获得的只是知识。在更新教育观念后,在组织教育活动时,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注意了情感教育,如春天到了,带小朋友到户外春游,观察春天的景象以及池塘里的蝌蚪的变化,并根据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启发幼儿:“小朋友,春天到了,池塘里的蝌蚪也出生了,它们的妈妈是谁呀?为什么它们长得跟妈妈不一样呢?”孩子们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春天里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接着,我又用拟人的手法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会怎么样?”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有的说:“小蝌蚪伤心地哭了,”有的说:“没有妈妈照顾,小蝌蚪会生病的。”这时,我便说:“让我们帮帮小蝌蚪的忙吧!”孩子们的情绪明显高涨,有的说:我们帮它找妈妈;有的说:我把它带回家照顾它;有的说:我们要爱护它,让它感受到我们的爱。孩子们说了很多各种各样充满爱心的想法。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既领略了知识世界的内容,又进入了情感世界,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关心他人和同情、帮助弱小者的品质的熏陶。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各种节日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教师应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主要的涵义,如“三八”妇女节、“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清明节、元旦等等,将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三八节,五一节到了,让幼儿通过绘画“我的妈妈”、“我的爸爸”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来表达幼儿对父母热爱的情感,鼓励幼儿帮助爸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洗袜子,拿拖鞋,收拾玩具,摆放碗筷,为大人递送用具等,养成幼儿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关心他人的情感。除了一些传统的节日外,我还抓住一些现代文化性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这些节日都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让幼儿了解节日的来历和有关的知识,于是我们班组织了幼儿到户外捡塑料袋、收集旧电池。还利用区域活动教育幼儿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从自我做起。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努力创设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和谐环境气氛,就能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和谐的健康发展。
6 情感教育效果与分析
在对幼儿进行坚持不懈的情感教育后,我发现孩子们在以下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信赖感:孩子喜欢并亲近父母、老师,乐于接受他们给予的爱抚:喜欢与小伙伴交谈,并乐意将自己的事告诉他们;有了不会做的事,主动请亲近的人帮忙,并为此感到快乐。(2)自信感:孩子体验到自己对别人对集体是重要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有成功的信心;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心里感到快乐和自豪。(3)合群感:孩子感到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是一件高兴的事;在活动和游戏中乐意遵守规则,并能宽容别人的无意过失,从中体验到相互合作、谅解的愉快。(4)惜物感:孩子养成保护周围环境和动植物的习惯,体验到优美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爱惜劳动成果,对被损坏的东西感到可惜,并对自己损坏物品的行为感到内疚。(5)求知感:孩子能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变化并感到好奇,乐于向成人提问;喜欢摆弄、操作各种物体,愿意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在探求的过程中掌握本领,体验快乐。(6)求美感:孩子欣赏并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孩子能用唱、跳、画、讲等方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7)觉察能力:孩子能辨别他人表情、语气、体态等所表达出来的高兴、喜欢、生气、痛苦、悲伤、难过、惊奇等各种情绪。(8)移情能力:孩子学会当别人高兴时能表示欢乐,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当别人伤心时,能表示安慰,能同情周围较弱的同伴,并能主动接近他们。(9)情感表达能力:孩子愿意表露自己的情感。在集体活动中能用恰当的言语、动作和表情表达自己高兴或生气的感受;学会选择合适的场合和对象来表露自己的各种情绪。
能够取得这些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是从这三方面去做工作:一是日常生活中多发现教育的契机。二是设计专门的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从而受到教育。三是注意家园结合,让家长也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7 几点建议
(1)教师培养情感素养要注意自身的经验积累,要努力成为学习型老师。教师要乐于教育经验的总结,在日常的情感教育实践中,我们也曾有过不少成功的做法,这些做法,如不及时加以经验的总结,可能将被我们逐渐淡忘;如不及时积累下来,可能稍纵即逝。而如果乐于教育经验的总结,我们的情感教育素养将在这种将我们的实践与学习的理论相结合,尔后上升为一定的教育经验的不断感悟中升华到了一个个更高的境界。
(2)情感的注入要注意场合、注意幼儿的个性,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注意情感教育的情感交流性。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打交道,这其实是发展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根本性途径。教师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进行精神沟通、情感交流和发挥个体人格的影响力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活动中去,都离不开与学生的对话和沟通。教师要经常通过有意识地与学生接触,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掌握学生的情感表现,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掌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艺术。这不仅促进了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
(3)幼儿教育要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情感教育正面影响幼儿家长,以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利用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来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去,便于他们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回到家里以后,家长有意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培养,尽而提高的孩子的情感能力,而我们一但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就马上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也强化这方面的行动,促进孩子人格健康和谐的发展。
儿教事业是一种爱的事业,它需要教育者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幼儿爱别人的情感,使幼儿由开始爱自己的父母、爱生活中熟悉的集体和老师成长为将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周围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的一代新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有情感教育经验的教师,会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引导孩子天天生活在一个非常欢乐的群体之中。这时教师的情感已不是一般的自身情感体验,而是产生了火种的作用,把自己的情感传导给了幼儿,这就是以情育情的效果。
教师下班后抖音直播带货不可以。
教师下班后抖音直播带货不可以。教育行业的产品大多属于体验式消费,用户从产生需求到最后购买,会有体验的需求。
抖音直播特点:
不容易用短视频展示出效果,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给用户安利。像口红颜色都差不多,香水隔着屏幕又闻不到。就必须通过直播演示以及话术来表现并引导用户下单。直播和视频的玩法类似,细节上有些不同,网红带货猛已经是圈子里的常识了。记住,能通过互联网带货的玩家,信任流量或现金流他至少是占一样的。
一、 儿童村妈妈的职责:
儿童村妈妈直接负责照顾和培养孩子,她应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并认真履行妈妈的职责,抚育孩子,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让孩子重新感受到母爱和家庭温暖。妈妈在和孩子的共同生活中,应给予不同年龄孩子适当的指导,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最终让孩子顺利地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二、 应聘妈妈和阿姨的条件:
1、热爱儿童村事业,尊重、喜欢孩子;
2、年龄应在26—35周岁,独身或是离异、丧偶无子女的女性;
3、至少接受过10—12年的学校教育,达到高中或相当于高中的文化程度;
4、身心健康,性格开朗,宽容、热心和机敏;
5、具备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的实际技能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三、 儿童村招聘妈妈和阿姨的程序:
1、应聘妈妈需将本人的详细资料(包括本人简历、家庭、工作状况、身份证及学历证明复印件、照片、****)邮寄到儿童村,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应聘》两字;
2、儿童村接到应聘妈妈的资料后进行登记,根据需要安排面试,应聘者接到面试通知即来村面试。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就从高中一线教师岗位主动退了下来,去学校后勤部管学生宿舍了。孩子上二年级后,她更是直接从学校调离了教师的岗位。
这种岗位上的调动,不止是工资上差距,也会直接影响到她在事业上的声望和地位。然而她做出这样义无反顾的决定,都是为了可以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学习。
无法想象,一个曾经有着强烈事业心的女人,竟然为了将孩子转学到一个区级市里的更好的学校,舍家撇业地当起了陪读妈妈。
近几年,家长们兴起了陪读。在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在农村种地养家,母亲在城里租房给孩子做饭,当起了陪读妈妈。
也有很多县城里的家庭,孩子初中学习比较优秀,等到高中的时候,就去了区级、省级的重点高中,于是就有不少妈妈,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工作,选择去给孩子当陪读。
像我朋友这样的陪读妈妈,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陪读,那就意味着要用12年时间去陪孩子读书。
据说,考大学时,985院校的录取率只有1%左右,211院校的录取率也只有2%到3%。那么,这些陪读妈妈们,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到底值不值得呢?
01陪读妈妈的心理
我也问了朋友这个问题,因为当年我们也是一起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样参加过高考的人,我不希望她这样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
然而,她却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妈妈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开始陪读,去年高考,她的孩子就成功地考上了清华大学。所以,12年虽然漫长,但是只要孩子能考上清华,将来有个好前途,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了。
她说,活到中年才明白,有车、有房、有钱,其实都没那么重要,孩子出息了,才是自己后半生幸福的保障和底气。
如果非要在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可能上清华这两者之间选择,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清华。
我相信大多数妈妈都是这样的心理,也都会这样去选择。毕竟,“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可是,并不是所有陪读妈妈家里的孩子都能考上清华啊?
我家住在一所重点高中附近,在我家附近有很多公寓都租给了一些陪读的家庭。有时候在超市买菜时,经常会碰上一些陪读妈妈。
通过和她们聊天得知,她们的孩子虽然都在这所重点高中读书,但是大多数孩子的成绩都很一般,甚至有的孩子成绩还很差。
而这些妈妈们,在陪读期间,一般只能给孩子做一些做做饭,洗洗衣,早上叫孩子起床等等这一类的琐事,大多数都辅导不了孩子学习。
所以,陪读妈妈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工作,却只做一些保姆就可以做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似乎并不太大。
陪读妈妈们只愿看到一些陪读让孩子成功考上好大学的案例,却根本不愿正视陪读失败的案例。她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相信自己的陪伴会让孩子懂得感恩,更加努力。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2长期陪读对孩子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有人专门帮孩子打理生活上的琐事,孩子就会专心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升。但是实际上家长陪读却是有利有弊:
陪读的好处:
1、经常给孩子鼓励和信心,有利于亲子关系更融洽。
在孩子失败时,家长能及时支持和鼓励孩子;在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讲解;在孩子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分析和引导等等。
如果家长可以做到这些,会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孩子日常遇到的问题,让孩子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并可以轻松应对考试。
2、如果孩子自制力较差、有网瘾等坏习惯,家长的陪读很必要。
当孩子出现严重不良行为时,比如沉迷网络,学别人逃学、旷课等,父母的陪读就可以有效加强监督、隔离孩子受环境影响,预防孩子继续走下坡路。
陪读的弊端:
1、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
因为凡事都有妈妈在身边帮助解决,孩子会变得懒惰,依赖性变强。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在学习上也过度依赖母亲的指导。
比如,遇到不会的难题,自己不会主动去思考、解决,而是直接将难题抛给父母,缺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很多陪读妈妈,要么辞去了体面工作,让自己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一心侍候孩子;要么心里把让孩子进入好大学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事业。
调查发现:有606%父亲和633%母亲认为子女就是自己人生的希望。
她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大的期望,将整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他们看似无怨无悔地付出,但是付出得越多,孩子的压力就越大。
父母出于关心,时刻关注着孩子的言行举止,让孩子感觉窒息,感觉没有了一点自己的隐私,脾气会变得暴躁和逆反。
如果家长脾气也不好,看不惯孩子,对孩子非打即骂,那么,陪读的结局只会让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亲子关系也会走向反面。
3、陪读会让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从小被家人照顾得太多的孩子,缺乏独立性,更缺乏自理能力。这样的孩子,即使将来考上了一所好大学,生活上的能力也会让他在大学生活里出现很多问题,吃尽不少苦头。
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包办代替,会让孩子永远学不会管理自己的生活。一个不会照顾自己的人,缺乏最起码的生存能力,这非常不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03长期陪读对父母的影响
其实,长期陪读不仅对孩子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也会对父母家庭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
1、陪读会让妈妈失去自我。
长期的陪读生活,会让妈妈与社会脱节。每天妈妈心中只想着,早饭、午饭、晚饭都吃些什么?孩子上学去了,妈妈就开始收拾家务、洗衣服、备菜……
妈妈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她忘记了自己的需求,失去了自我。孩子成了母亲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等到孩子考上大学走了以后,她的人生会突然没有了目标……
2、陪读会给妈妈很大的的压力。
如果孩子考上了好大学,那么全家人皆大欢喜,妈妈成了家里的功臣;如果孩子没考好,妈妈就会特别自责,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是自己的责任。就算家里人不说什么,妈妈的精神压力也会很大。
3、陪读会对家庭造成伤害。
父母两人长期两地分居,缺乏交流,会造成感情生疏、淡漠、甚至破裂。不利于家庭和睦团结。
我家亲戚一对夫妻就是因为妈妈跟着孩子陪读三年后离婚了。是孩子的妈妈在城里认识了另一个陪读的爸爸,两人走到了一起,结果两个家庭破碎了,两家的孩子也很受伤,学习直线下降。
写在最后:
父母之爱子,必将为其计深远。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但是爱孩子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千万不要最后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你应该感觉是一个很幸福的事情。因为你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而不必因为没有人看管你,而把你送到你不喜欢去的托管或者补习班。
因为老师的上班时间和你上学的时间,都是一致的。你上学的时间,你妈妈在上班。而你放学的时间,你妈妈已经下班。还有周末和节假日。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妈妈去陪你逛公园、超市甚至旅游等等。
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可以让你在学习上感觉很轻松。许多不会的题,妈妈可以用和你老师同样的方式帮你讲解。而且你的妈妈会教给你更多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这都是别的孩子所得不到的教育资源。
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让你感觉烦恼的是,上学的时候要面对老师,放学的时候还要面对当老师的妈妈,周末以及节假日你还是未能幸免的要和当老师的妈妈一起度过。
也许是职业病的原因,我感觉很多当老师的妈妈,回到家里依然摆脱不了这种角色的定位。会把自己的孩子也当做自己的学生。这种体验,也是别的孩子所体会不到的。
会不会疯掉?每天面对着老师。上学的老师给你安排学校的规矩,学校的条条框框。回到家里,你的老师妈妈,也会给你安排家里的规矩,家里的条条框框。让你片刻也得不到休息。一些老师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都是比较严格。这些严格要求,就让你慢慢体会吧。
首先,我并不是想歌颂自己多么伟大,我只是想诉说一位母亲的无奈。
我是一位农村中学的教师,学校在外县,离家要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然而我又不会开车,再加上没有直达家里的班车。最头痛的事我每天要6点爬起来上早自习,不管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寒冬凌晨还是狂风暴雨的夏天早上都必须要起来。哦,对了,还要上晚自习,有的时候要上到晚上10点。所以星期一到星期五我根本回不了家,周末成了我最期盼最不想浪费的时光,不是用来睡觉看剧,而是用来陪伴我的女儿。
我女儿刚满三岁,从出生到现在我都是在外县教书,一直当的是“周末妈妈”,有的时候因为学校的事,周末也见不到。有的时候因为太想念女儿,不想错过太多,也会经常把她带来学校。你们可能不知道一位农村中学的主课教师每天有多忙有多累,一个班60多人,光是改作业都会把你的颈椎折磨到痛不欲生。可想而知,我一个人要上课又要带女儿是有多么的辛苦。她还小没有能力自理她的生活,所以我得牺牲自己好多时间,更早起更晚睡,给她做好吃的,给她读绘本。
我庆幸自己生的是个女儿,女儿天性比较乖巧,贴心懂事。她会在我早上去上早自习的时候,还会跟我说一声“妈妈,你慢一点”,然后继续入睡;她会在我上完早自习回到房间的时候跟我说“妈妈我没有尿床,我没哭”;她会在我中午去看管学生午休的时候跟我说“妈妈,你去吧,我一个人待在房间没事的,我会乖乖的”;她会在我去教室上课的时候跟我说“妈妈,你去给哥哥姐姐上课吧,我就在办公室玩,我不会去教室找妈妈的”;……
可能就是因为她超出同龄人的懂事和独立,所以觉得非常心疼觉得亏欠她太多,还有就是跟我的职业有关,当老师的都知道,小孩的成长妈妈一定不能缺席,你要在身边教会她很多很多东西,言传身教,注意各种细节,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更知道情感的缺失永远都弥补不了,用什么都弥补不了。每当看到学校里那么多留守儿童走向歧途,自暴自弃,真的很心疼。家庭因素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当老师的我只会觉得力不从心。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只有说不完的心酸和无奈,想一心工作又想好好带娃。
我经常想,我天天在教室里陪着别人的小孩教育别人的小孩,自己的小孩见一面都那么难。上次在新闻里面看到一名教师在前面上课,自己幼小的小孩在后面桌上趴着睡着了,而且一不留神可能就会从凳子上摔下来。好多人看到这条新闻立马就想到了我,我也不例外。身为人民教师,我知道自己的职责,有那么多的孩子等着我,我不能因为女儿的一声哭闹就怠慢,辛苦劳累,无偿辅导都是常态,可是这是我的工作,他们一句句“老师好”都在提醒着我担负的责任。可是同时越来越深的愧疚感每天都压的我喘不过气,我也是一个妈妈,我的小孩也需要我的陪伴,她的成长只有一次,而我错过了太多太多!错过了教你骑自行车,没有给你读很多很多绘本,错过了你的最佳英语启蒙期……
女儿今年三岁了,本该上幼儿园,可我舍不得,我想趁不忙的时候带在身边,多陪陪她,她能在我怀里撒娇的日子也就只有这两三年了。三岁,是她成长的关键期,我想让她在这段最最可爱的时光里也多陪陪我。
过两天就要开学了,新学期任务很重,比以前更忙碌,担心不能好好陪女儿,焦虑到一晚都没睡着,失眠了一整宿,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最后,忘了说,我女儿叫点点。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职业道德
首先,幼儿教师要热爱幼教事业,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之呕心沥血,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此外,他们还必须热爱幼儿、尊重幼儿,这也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重要条件。幼儿年龄小,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不仅需要教师给予悉心的照料和教育,而且更需要教师的爱。幼儿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给以满足和尊重,那种轻视儿童正当需要,任意屈辱儿童的做法是不符合教师道德的。
二、专业知识
幼儿教师针对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他们身心发展处于幼稚状态,体现在知识、生活经验方面是一张白纸,性情上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差,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教师有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特征和专业服务对象。
基于这个特点,他们不要求掌握某一门学科高深的知识,成为某一门学科的专家,但应当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应当是音、体、美等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应当成为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儿童教育专家。
三、职业技能
幼儿教师仅有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在幼儿园中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
1、观察、了解、评估幼儿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人们,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为了了解,了解是为了发展,只有观察得法,才能知人善教。幼儿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儿童。
每一个儿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其身心状态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幼儿的细微表现中洞察其内心世界,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细致的观察,灵活的思维,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注意自己的活动,同时又能注意幼儿的各种情况,观察评估幼儿的发展,区别对待,灵活处理。
2、组织管理能力,即要有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的组织对于教育工作、班集体的形成和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善于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有组织幼儿集体活动能力的教师,会得到幼儿的爱戴和敬佩。
反之,幼儿教师缺乏组织能力,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成为 “乱”班,使幼儿集体涣散,对幼儿个性形成产生极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工作的计划,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充分估计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各种具体情况,善于组织协调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同时具备解决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
3、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育工作中,言语是传递知识、影响幼儿的重要手段。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必须使教师提高同儿童说话的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效果,影响幼儿心智活动的效率。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诱发幼儿的求知欲,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幼儿的情操,同时也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非常重视自己的语言修养,努力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能力。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就得到怎样的印象”。并且“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促进幼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只有在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熏陶。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创设环境的能力,环境的创设应体现幼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创设的环境,真正为教育服务,为幼儿服务,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四、心理素质
1、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变动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的情感尚未成熟,过快的情绪转变会对其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幼儿的年龄较小,没有准确的判断力,作为幼儿教师含含糊糊的表情很容易误导幼儿的判断力,时间一长,幼儿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幼儿教师也因此失去了亲和力。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以便达到良好的幼儿教育效果。
2、情商。情商是情绪智商的简称,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高情商的幼儿教师能够很快地领悟和适应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在工作中遇到矛盾时,能学会移情,能自我调适,能注重沟通,从而迅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早地为用人单位创造出价值。
: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措施
幼儿教师个人方面
一、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点却往往被人忽视,很多老师的头脑中存在这样的错误观念:幼儿园没有升学压力,也没有显性的考试制度,所以幼儿教师好当。因此要树立幼儿教师的责任感。
1、从思想上要明确自己角色的重要性,即让他们明确他们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墓人;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是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是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使他们树立起责任心,为将来完成教育任务提供保证。
2、用一些教育成功的优秀事迹打动他们,帮助他们认识成功的秘诀中最主要的是对工作有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就不怕付出,工作就有动力,就会积极为事业作出贡献,就会取得成就。这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怀着高度责任心去努力学习。
二、坚持德育为首,把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从调查中得知,幼儿园普遍欢迎的是热爱幼教事业,肯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幼儿教师。但从幼儿园的调查结果看,这方面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因此,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学习方向,并从幼师的特点出发,把政治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