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概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第1张

利用动机这一重要的情感因素调动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积极性,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制约行为的感受、感觉、情绪、态度等。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指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等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个人因素。

在学习中,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观的学习情绪等,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树立起自信心并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

而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使每个学生得到关怀和重视,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就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消极的情感(如绝望、失败、羞辱等)则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混乱状态从而阻碍学生的有效学习。

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众所周知, 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如果一个学生总是充满自信,敢于实践, 就会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而一个学习一旦自信心受到伤害,往往就没有勇气战胜学习中的困难, 也就无法取得好成绩。

大概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各种应对不同的情况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及其抽象产物。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沟通交流。而这种沟通交流是出于我们情感上的一种需要而进行的,同时我们运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  那么什么是情感呢?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而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它提倡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这种动力功能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增力功能,二是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多岁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讲,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同时,情感也是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用情感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情感教育的三要素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应充分运用以下三方面的情感素质,即教师本身的情感素质、教材资源的情感素质和学生的情感素质。

1教师本身的情感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他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同时又是活动中的交流者和管理者。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师的兴趣爱好,甚至性别、年龄,乃至服装、发型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有力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些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考验都可能导致教师形成强大的心理学压力,从而引发许多负面情绪。然而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努力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发展着的学生,而情感是可以传染和传递的。当教师产生挫折感并且表现为不良的情感时,教师消极的情感会使他的学生受到其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调节不良的情感,提高教师的情商,始终保持一种良好心境。同时教师应当多方面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自身的优势,一定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情感,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2教材资源的情感素质

英语(新标准)这一套教材选取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如hobbies, friendship, entertainment等都是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中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相一致,因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将教材内容具体化,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形或隐性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学科的课程由其特殊性,英语教材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信息量大,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理解,而且能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英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提高教学效率。

3学生的情感素质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这是因为由我们的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所面对的是由个性差异显著的学生个体所组成的庞大学生群体,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但是身心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同时,他们身上还保留着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使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教育的作用

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教师的情感因素,教材的情感因素和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消极的情感不仅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州市夏店乡初级中学)

使用不同的语言,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一

 

从母语说起。我的母语是粤语和普通话。用你在问题中的例子“看”,这是普通话;粤语则是“睇”,也有“看”(文白差异),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并不可以说粤语和普通话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因为动词虽然不同,但是表义和搭配是相近的:看(睇)电视,看(睇)书,看一下(睇下),在这一个词语上近乎没有差异,但是其他的词语表达会有很大的不同。像是粤语中的“纸”和普通话中的“纸”表义的范围就不同,粤语的“纸”还可以表示钱。粤语和普通话是属于同语族的语言,在语言的使用上差异不可谓小。那这样的差异是不是说明认识思维的差异呢?就我个人看来,这里的语言并没有过多的表现思维的差异。所以人们常说语言和思维的差异性其实要到民族的范畴才可以谈。那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语言在影响思维,而是不同的民族本来就有不同的思维,他们不同的思维在该民族语言起源之时就已经有所表现。那么接着就说说外语。(法、意学得很浅,只是初学,有错请指正),英语中看**是watchamovie或者seeafilm,看书是readabook,看一下则是havealook,意大利语里guardare是“看”(相当于英语的watch),vedere是“看见”(相当于see),法语里lire相当于英语里面的read即“读”的意思;voir相当于英语里面的see即“看”的意思;regarder相当于英语里面的look也是“看”的意思。

从举例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三种语言的词语尽管书写不一样,但用法是接近的。

那么将它们和我们熟悉的汉语对比,能够得出的是这三种语言对于表示“看”这一意义分类要细于现代汉语,在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词语,构成不同的搭配,以达到表义的准确。难道说中文表义是较外语模糊吗?其实不然,我们还有“顾、视、观、见、眺、睹、望……”这样的词语去表示“看”的不同的细致意义。我自己是一个多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明显的感觉到民族思维的不同。但我觉得不是语言让我认识到思维的不同,不是语言在影响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人的思维,而是思维在影响语言的表达。到底什么词语表达是详细的,什么词语表达是粗略的,是该民族该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

  摘 要:英汉语言的思维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思维的制约。本文结合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受汉语思维的制约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英语写作的对策。

关键词:思维模式 英语写作 对策

英语写作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们长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已经习惯了汉语的思维方式,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不自觉地带有汉语思维的痕迹。美国研究写作的教育家Robert Bander 曾指出“写作是一种思维行为”①。作为一种思维行为,写作势必会受到思维的影响,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英汉语言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其结果是英汉语在语言结构、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大相径庭,为英语写作带来很大困难。

本文结合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受汉语思维的制约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一、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的制约因素

1在词汇选择方面的制约

汉语的具体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导致语言中动词、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不同②,思维的抽象性导致了英语的名词化倾向,构成了以静态为主的语言特色,介词的大量使用,使英语显得虚、静和抽象;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例如:It will arouse people’s interest so long as they catch sight of it(只要看它一眼,人们就会动心)He often acts after he has thought about it seriously(他常常谨慎行事),按照汉语思维,用动词+主从复合句才能表达的思想,如果改用名词,以上两句就会简单得多:The mere sight of it turned one’s mind(名词作主语,取代状语从句)/ He often acts after serous thought(介词结构代替状语从句)

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动词连用”,即汉语的一个句子里可出现几个连续的动词,比如在“他们患得患失,拒绝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在汉语思维定势下会用多个并列的动词结构“They worried about their personal gains and loss and refused to accept the job assigned to them”,这不符合英语习惯,因此显得文笔平淡,改用名词consideration代替worried about,变并列句为分词结构,“Swayed by consideration of gains and loss, they refused to accept the job assigned to them”这样就精彩多了,更有英语味道。

为了追求音韵和谐与结构平衡,汉语经常有用词造句的重复现象,蔡基刚③、连书能④认为,汉语的重复倾向与其语言文字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比如“相互合作”、“依然存在”、“外国进口”、“不切实际的幻想”、“毫无根据的诽谤”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说法,但于此对应的英语“mutual cooperation”;“still exist”; “foreign imports”; “unrealistic illusion”; “groundless scandal”前面的修饰成分就被认为是不必要的重复,是冗余,应该删除。

用词简洁是英语的一大特色,而学生的英语表达太抠字眼,唯恐言不尽意,过多地依赖于汉语分析型的短语表达形式,造成冗余。比如“他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很容易写成“His talk made me suddenly see the light”, 这是因为他没有想到“enlighten”这个词,如果想到的话,上句完全可以更地道地说成“His talk enlightened me”再如He indicated his approval by nodding his head他点头表示同意。(He nodded his approval) She took care of him like a mother when he was ill 在他生病期间,这位老奶奶像妈妈一样照顾他。(The old lady mothered him during his illness) 句中的nod和 mother 表达的简洁性和生动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汉语思维则制约了这种表达方式。

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词语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其汉语对应词的影响,这是因为学生在记忆词汇时倾向于在单词和“汉意”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在写作中的词汇选择时发挥重要作用。

2在句法方面的制约

英语思维重视形式逻辑和汉语思维重视辩证思维的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即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言形式的完整,句法功能呈外现形,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as, if, because, although, however, while等明确表达出来的,这样表达使句子结构严谨,文章紧凑;而汉语重意合,即语言表现形式由意念引导,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句子结构松散。中国学生在用英文写作时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往往不注意句间衔接,给人跳跃和不流畅的感觉。例如:A student acquires knowledge mainly from the text book and in class When he graduates from school he can do nothing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from what teachers told him He would be disappointed and frustrated He may even be afraid to face the real world Our universities have turned out people of no use由于缺乏必要的连接形式,整个段落给人松散的感觉,意思也不明确。如果我们给上段句子中加入连接词,意思就会明确,结构也会紧凑。As he acquires knowledge mainly from the text book and in class, a student finds himself capable of doing nothing when he graduates from school For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from what teachers told him, he would be disappointed and frustrated As a result, he may even be afraid to face the real world Obviously our universities have turned out people of no use

英语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他们对主体和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表现在语言上,英语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以物或抽象概念充当主语,“The medicine will make you better”远比“You will get better after you have the medicine(你吃了这药就会好些)”更地道,“The matter asks immediate attention” 要比“We should deal with it immediately(此事需立即办理)”更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而汉语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受此影响,中国学生极少采用非生命的词做主语,常常用“I think”,“ we must”, “ someone says”, “you should”, “ let’s” 等主观倾向鲜明的表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中发现很多这样的结尾:Therefore, we should waste no electricity We must remember without electricity, there would be no power, no energy ; As a student, I should study hard to gain as much knowledge as possible I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echnology等中国式的表达方式。

3 对篇章结构方面的制约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更明显地反应在篇章结构上,根据Kaplan⑤的研究,英语的语篇思维模式为线条式(liner),而东方人的语篇思维模式为迂回式(circular, or approach by indirection),很明显这是两种差异很大的思维模式,线条型思维表现为注重理性,突显中心意思,表达直截了当,用事实说话;而迂回式思维则表现为偏重情感,遵循思想的自然流向,波澜起伏,曲折入题。汉语句子间没有那么多连接词,靠思维的连贯、语义的自然衔接和前后呼应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种与英语完全不同的汉语思维模式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种种影响,写作时游离于段落中心之外,不能直接入题,不能保持段落的统一性,如:I have been studying English for almost eight years Although I have made a lot of effort, and spend much time on it, I do not make very obvious progress I think it is because we have few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what have been learned How can I memorize it if we learn a new word without any chance to use it! But if we encounter or use it in real life many times, things will be quite different For example这段文字由学英语付出努力而没有效果说起,到不能学以致用,后过渡到记忆单词考试用,接下来说如果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遇到的单词,情形就会不一样。这样一直在不停地变换话题,说不定在举例之后,又会对产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段落可能一直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显示了典型的汉语思维在写作中的“思想自然流动”,但是违反了英语思维的“段落统一性”原则。

重理性的英语思维在论述问题时习惯于用事实说话,而情感型的汉语思维习惯于陈述观点和想法,受此影响,学生会这样写:Taking part in sports can also help improve study efficiently It can give you a rest after a day’s hard work It can make you relax when you feel tired and broken-down It can relieve the pressure you have in studies If you take part in sports regularly, your study efficiency will be surely improved这段的作者想表达参加运动对学习的积极作用,用汉语思维来看无可厚非,但对于喜欢在论述问题时用事实说话的英语读者看来却显得空洞无物,造成“东拉西扯”的感觉。如果把段落中空洞的 口号 转化为说明段落中心的细节,那么结果会好得多。Taking part in sports can help improve study efficiency One study shows that people who take regular exercises suffer less from anxiety and are able to work better My person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half an hour’s exercise every morning can help me keep concentration in class

二、克服汉语思维模式制约的对策

首先,正视思维差异,树立中西方思维差异观,认识到汉语和英语由于思维差异而造成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并在学习中重视西方思维的习得,克服汉语思维模式的制约。

其次,阅读时重视篇章结构的分析。研究表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语篇知识能力对英语写作存在着间接影响⑥。外语学习的重点不单纯在以词法、句法为基础的语言点上,更重要的是语篇所涉及的语言文化知识。通过语篇分析,找出关键词,主题句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文章的主体框架和主题扩展脉络,然后以主题为中心进行具体剖析,使文章呈现立体化,通过层次衔接与意义连贯和逻辑推理等手段来分析文章,从而摆脱语法分析的羁绊,增强把握文章整体意义的能力。

再次,强化输入,勤于实践。注重阅读在于建立一种外语思维模式,而注重语篇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写作意识,在分析文章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逐步接近作者,从而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写作萌动,这样就可以进行范文模仿写作或重写,改写,续写,然后再逐步从这种依赖性的练习转到灵活、独立的写作实践上来。

本文从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方面受到汉语思维模式的制约出发,分析其错误或不地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引起英语写作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注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注释:

①Bander, Robert G 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M]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8:172

②申小龙 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③蔡基刚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④连书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⑤Kaplan, R Culture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662:15-2

⑥马广惠,文秋芳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J]外语教学研究,1999, 4:34-3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23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