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事情上,需要情感调剂,从而让生活有色彩。
大事情上,一定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
另外,在对待家人和在乎的人时,需要情感多一点。在外,打拼时,要理智多一些。
情侣是一种感情,通常是指人们在恋爱阶段所表现出来特殊感情的关系。
爱情的本质是化学反应,由激素和荷尔蒙所散发出特殊的气味由大脑识别,知其喜好,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有些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有些感情是后天发展的,比如战友情,手足情,爱情,爱国情等。所以,情侣的定义就是:爱情是人们在恋爱阶段,渴求为所爱的人付出一些或全部所有的,并希望其永远幸福的感情思想。
爱情是一种很模糊的东西,也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的感觉。因为它是一种感觉的到却摸不着猜透的东西。爱情并不是要拥有,但是只要过程精彩,双方开心,快乐
传统的观点认为:性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实施性行为,而性行为的客观目的又在于繁衍后代。事实上,性情感是人对两性互补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建立、维持和发展两性之间的生殖合作、生产合作和消费合作,由性行为引发的生殖合作只是性情感的客观目的之一,而不是全部目的。而且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两性之间的相互合作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的性情感具有越来越大的模糊性、多变性和能动性,越来越远离原始的生殖意义。
一、男女的生殖合作
生物界由无性繁殖发展成为有性繁殖,实现了生殖活动上的自然分工,这是生物界一次重大飞跃,大大加快了生物的进化速度。对于无性繁殖的生物来说,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只能通过自身的生与死来被动地、痛苦地接受自然的选择,没有任何主动性。对于有性繁殖的生物来说,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配偶之间的优化选择来主动地筛选,从而大大提高了遗传信息的积累速度。人类在生殖活动上的自然分工是由男人完成授精生理行为,由女人完成受精、怀孕、哺乳等生理行为,这种自然分工构成了两性之间的共同利益:维持和发展人类的生命。这种共同利益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就形成了两性之间相互吸引的情感,这就是性欲。性欲是人在纯生理意义上对于异性的向望,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性情感形式,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致力于人口的生产,以确保人类物种的繁衍。其它形式的性情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性欲,任何性情感都是不稳定、不长久的。
人口的生产包括生育、养育和培育三个基本内容,人口的生产能力包括生育能力、养育能力和培育能力三个基本部分。一般来说,在人口素质极低的状态下,生育是人口生产的主要内容,生育能力是人口生产能力的主要部分;随着人口素质的逐渐提高,养育逐渐发展成为人口生产的主要内容,养育能力逐渐发展成为人口生产能力的主要部分;随着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培育逐渐发展成为人口生产的主要内容,培育能力逐渐发展成为人口生产能力的主要部分。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两性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生殖上的交配,男人对于女人在人口生产上的帮助非常有限,女人除了要养活自己,还要生育和养育后代,女人担负着比男人更多的责任,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劳动代价,因而必然占据比男人更高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形成母系制社会的重要价值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逐渐丰富,男女之间的合作逐渐加强,女人逐渐从繁重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人口生产,男人在生产活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女人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渐把自己及其子女的命运寄托给男人,女人的人口生产能力直接受制于男人获取社会财富的能力,男人除了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妻子和孩子,从而担负着比女人更多的责任,付出比女人更多的劳动代价,因而必然占据比女人更高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形成父系制社会的重要价值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人口数量受到限制,人口素质逐渐提高,人口生产中生育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养育与培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不断提高其社会化程度,男人可以更多地参与其中,女人也逐渐从人口生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逐渐摆脱对于男人的依赖,扮演与男人相同的社会角色,分享与男人相同的社会权力,这就是父系制逐渐消失的重要价值原因。
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在生殖合作方面的互补利益是男女之间性情感最基础的客观目的。
二、男女的生产合作
男女在生殖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在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决定着他们在劳动能力和劳动特性上的差异。由于女人在生殖活动上承担着大部分的劳动义务,男人必然更多地承担着其它方面的劳动义务,因此女人在其它方面的劳动能力通常要低于男人。由于身体受生育活动的制约,女人不能过多地参与高强度、高速度的体力劳动,其体力劳动能力通常要低于男人;由于身体受养育活动的制约,女人不能过多地参与户外活动,从而缩小了她们的见识面,限制了她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了解,阻碍了她们对于事物的综合反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其脑力劳动能力通常也要低于男人。但是,女人在人口的生育、养育和培育过程中,逐渐培养了高度的细致心、耐心、爱心、高度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
男女在劳动能力和劳动特性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
1、从劳动的体力强度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强度劳动,女人则善长于低强度劳动。
2、从劳动行为的活动性来看,男人善长于动态性劳动,女人善长于静态性劳动。
3、从劳动行为的复杂性来看,男人善长于复杂多变性劳动,女人善长于简单重复性劳动。
4、从劳动行为的发生特征来看,男人善长于突发性、随机性劳动,女人善长于渐变性、常规性劳动。
5、从劳动场所来看,男人善长于室外劳动,女人善长于室内劳动。
6、从劳动行为的运动幅度来看,男人善长于粗犷性劳动,女人善长于细致性劳动。
7、从劳动时间的长短来看,男人善长于短时间劳动,女人善长于长时间劳动。
8、从劳动行为的技巧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技巧性劳动,女人善长于低技巧性劳动。
9、从劳动行为的合作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合作性劳动,女人善长于低合作性劳动。
10、从劳动成果的创造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创造性劳动,女人善长于高传统性或继承性劳动。
11、从脑力劳动的思维特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逻辑推理性脑力劳动,女人善长于形象思维性脑力劳动。
男人与女人在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加大了劳动的总力量,扩展了劳动的总功能,提高了生产资料、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了劳动时间,扩展了劳动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劳动行为的价值率。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在生产合作方面的互补利益是男女之间性情感又一重要的客观目的。
三、男女的消费合作
男女在生殖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决定着他们在消费活动的分工与合作。由于女人在生殖活动上承担着大部分的劳动义务,就必须消费大量以生育、养育和培育为价值功能的生活资料,因此女人对于以生育、养育和培育为价值功能的生活资料的消费能力要高于男人,而男人对于其它生活资料的消费能力要高于女人。
男女在消费能力和消费特性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根据消费速度来区分,男人重“暴饮暴食”消费,女人重“细水长流”消费。
2、根据消费行为的活动性来区分,男人重动态性消费,女人重静态性消费。
3、根据消费场所来区分,男人重家庭外消费,女人重家庭内消费。
4、根据消费资料的时间特性来区分,男人重新潮性、创造性产品消费,女人重传统性产品(家具、居室、服饰除外)消费。
5、根据消费的动机性来区分,男人重客观目的性消费,女人重主观感受性消费。
6、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内容来区分,男人重价值内容性消费,女人重价值形式性消费。
7、根据消费的计划性来区分,男人重计划性消费,女人重随机性消费。
8、根据消费的价值效用来区分,男人重发展性消费,女人重生存性消费。
9、根据消费资料的类型来区分,男人重精神性消费,女人重物质性消费(表达感情和体验情感的消费除外)。
10、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层次来区分,男人重高层次消费,女人重低层次消费。
11、根据消费的合作伙伴来区分,男人重与朋友合作消费,女人重与亲人合作消费。
12、根据消费主体的类型来区分,男人重集体性消费,女人重个体性消费。
13、根据消费活动的自主性来区分,男人重独立自主性消费,女人重被动诱导性消费。
14、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来源来区分,男人重借贷性消费,女人重贮蓄性消费。
15、根据消费方式的差异性来区分,男人重求异消费,女人重求同消费。
男女在消费活动上的分工与合作,可以确保消费活动的有效性、广泛性、深刻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等矛盾,提高生活资料的利用率,提高消费活动的价值率。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在消费合作方面的互补利益是男女之间性情感第三个客观目的。
摘要:
情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为亲密的一种形式,而相处模式则是情侣之间建立和谐稳定关系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情侣在相处中应采取的模式,以促进关系的长久发展。通过理解和尊重对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冲突解决机制、培养共同兴趣和价值观、保持个人独立性以及给予彼此空间等方面的相处模式,情侣可以共同创造出健康、稳定而持久的关系。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情侣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很多情侣关系在开始时充满激情和浪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出现矛盾和问题,甚至最终走向破裂。为了使情侣关系能够长久发展,相处模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建立健康、稳定的相处模式,情侣才能走得更远。
一、理解和尊重对方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情侣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双方应该努力去理解对方的需求、欲望和情感,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在决策和解决问题时,双方应该充分考虑对方的意见和感受,避免单方面的行动和决策。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冲突解决机制
沟通是情侣关系中沟通心灵的桥梁。双方应该学会倾听对方,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避免憋在心里积累矛盾。在冲突发生时,双方应该以平和的心态进行讨论,尊重对方的意见,并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共同兴趣和价值观
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是情侣关系中的纽带。双方应该发现并培养彼此的共同兴趣,共同参与活动和探索新事物,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亲密感。此外,价值观的一致性也是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情侣应该在早期阶段就讨论并了解彼此的核心价值观,确保彼此的信仰和目标相符。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能够为情侣提供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连结力。
四、保持个人独立性
尽管情侣关系是亲密的,但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定的个人独立性。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个人生活和兴趣,给予彼此一定的空间和自由。个人独立性能够增加情侣之间的互相吸引和兴奋感,同时也减少了相互依赖过度所带来的压力和负担。
五、给予彼此空间
除了个人独立性外,给予彼此空间也是建立稳定相处模式的重要方面。情侣之间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发展个人能力。这种自由和独立的空间可以帮助情侣保持自身的身份和自尊,同时也能够促进彼此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关爱。
结论:
情侣关系中的相处模式对于长久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理解和尊重对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冲突解决机制、培养共同兴趣和价值观、保持个人独立性以及给予彼此空间,情侣可以建立健康、稳定而持久的关系。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下,情侣能够更好地处理困难和矛盾,共同成长和发展。因此,情侣应该积极地探索和实践适合自己的相处模式,以走得更远,创造出美满和幸福的未来。
好的恋爱关系不仅仅是情绪的牵引,还包括情感的共鸣、沟通的顺畅、价值观的契合等方面。情绪的牵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指双方在相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共鸣和吸引力,这种情感共鸣和吸引力可以使双方更加亲近、理解和支持对方,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和健康的关系。
除了情绪的牵引,好的恋爱关系还需要双方具备一些共同点,比如价值观的契合、兴趣爱好的相似、生活习惯的相近等等,这些共同点可以促进双方更好地相互理解和支持。同时,恋爱关系中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双方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好的恋爱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情绪的牵引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其他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大家多余李雪琴想必不是很陌生吧,在我看来李雪琴是一个富有学识的一位女性。她称恋爱关系本质上是人际关系,我十分的认可这一观点。
一、恋爱是两个人关系的建立恋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两个人志同道合才会走到一起,这就是人际关系的开始。如果两个人不来电,在处理关系的时候肯定是不愉快,或者毫无感觉。在恋爱的时候就是人际关系培养的时候,一开始两个人还不是情侣,需要相关的了解,需要感情的不断培养,才会对于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才会走到一起。
二、合理的把握是会有好的发展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都需要友好的相处,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想要与对方相处的融洽,就需要好好地维护好这段感情,好好地处理好这段关系,不然是会走向分手的境地。人际关系是任何关系都会存在的,不是两个人一旦恋爱就完全的不管不顾对方的感受,这样是行不通的。好的处理这段关系,是会让两个人的感情生根发芽,有一个幸福的句号。
三、人与人的相处恋爱是两个人的相处,相处的过程中就需要好好地运用人际关系,不然就是情商超级低。大家都喜欢高情商的人一起恋爱,这样会让自己生活的很幸福,如果对方在恋爱的过程中连起码的处理事情都不会,这样就会大打折扣。
恋爱一开始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只要有人的发生就会产生人际关系。我们想要自己的恋爱有一个好的结果,就应该对待这段感情认真负责,好好地处理好这段关系,才会让对方感受到爱意。恋爱是双向的,只有彼此心意相通才会让这段关系维持的长久。
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心理学把认知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把情感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把意志定义为“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由于“态度”和“主观愿望”均属于主观的范畴,“人的需要”有着什么样的客观内容也不清楚,因此心理学的这些定义也是模糊的,仍然没有找到这三种主观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因而不可能揭示出这三种基本心理活动真正的客观本质,更不能真正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结构和辩证关系。
一、人类一般意识的“三步曲”
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或“什么事实”的问题。人只有首先了解事物的外在特性(或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内在本质),即首先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才能对它进行其它方面的深入了解。
2、二是评价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 或“有什么价值”的问题。人只有了解在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以及“对我有何价值”,才能知道如何对它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3、三是意志(或决策)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 或“实施什么行为”的问题。就是针对事物的品质特性以及每一品质特性对于人的价值,人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事物的价值特性。
没有“认知”的评价就是一种盲目的评价,没有“认知”的意志就是一种盲目的意志;没有“评价”的认知就是一种麻木的认知,没有“评价”的意志就是一种麻木的意志;没有“意志”的认知就是一种空洞的认知,没有“意志”的评价就是一种空洞的评价。
二、事实关系与认知
事实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如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等,这些作用都有其客观规律性,人只能承认它、认识它和利用它,而不能否定它、违背它。
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认知,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最基本形式。认知包括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其中:感性认知是指人对事物所发出的刺激信号进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如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冷热等方面的感知;理性认知是指人对概念或概念系统(即事物的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认知、理解、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
认知只需要考虑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与变化规律,不需要考虑人的利益需要,没有任何主观偏爱,是一种纯粹中性的反映活动。
三、价值关系与情感
价值关系是指事实本身相对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所体现的作用,是指那些带有主体目的色彩的事实关系。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是一切价值关系的根本目标,也是价值关系与事实关系的根本差异之所在,离开了主体就无所谓价值关系。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关系,是一种把事物和主体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的事实关系。
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情感,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另一种基本形式。情感包括感性情感与理性情感。感性情感是指人对事物发出的感性刺激(如物理或化学刺激)信号所产生的感觉取向、知觉取向和表象取向。例如,尖锐物体的刺激引起人的疼痛感觉,人将会设法逃避它;绿色事物容易使人产生宁静、祥和的情感,人将会趋向于亲近它;凶狠的狼容易使人产生恐惧的情感,人将会设法逃避它。理性情感是指人对概念或概念系统(即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认知取向、理解取向、判断取向、推理取向、分析取向、归纳取向等。典型的认知取向是,人通常只对那些存在切身利益关系的事物及其知识感兴趣;典型的理解取向是,善良的人总容易善解人意,邪恶的人总容易恶解人意;典型的判断取向是,人对道德形象好的人总容易用善的眼光来判断他的行为动机,而对道德形象差的人总容易用恶的眼光来判断他的行为动机;典型的推理取向是,人最容易找到或肯定那些最为有利的推理论据,从而推理出最有利于自己的结论,而不容易发现或容易否定那些最不利的推理论据,从而否定最不利于自己的结论;典型的分析取向是,人在对事物的起因、现状及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时,最容易把事物产生正向价值效应归功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联的事物,最容易把事物产生负向价值效应归罪于他人或与他人相关联的事物;典型的归纳取向是,乐观者最容易发现事物存在的最好价值效应,即最容易看到最好的前途,悲观者最容易发现事物存在的最差价值效应,即总容易看到最坏的后果。
情感除了需要考虑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与变化规律外,更需要考虑主体的利益需要,它是一种非中性的、有一定主观偏好的反映活动。
四、行为关系与意志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个相反的方面:一个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另一个是主体对客体的反作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互为前提、共同发展。价值关系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过程,行为关系则反映了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过程。
行为关系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反映了主体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对客体施加反作用力,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价值增值是行为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根本差异之所在。任何价值关系既需要进行消费,也需要进行生产,才得以存在和发展下去,如果没有价值生产,价值关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价值消费,价值关系就会将变得毫无不意义。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价值生产,使实践活动具有价值增值的特征,行为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价值关系,它是一种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和主体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的价值关系。
对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意志,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血管扩张、神经紧张等感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脑力劳动需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
意志既要考虑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与变化规律,还要考虑主体的利益需要,尤其要考虑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能力,它是一种非中性的而且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
五、知、情、意的辩证关系
综上所述,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
知、情、意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
1、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一般的价值属性区别开来,因此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广义角度来看,知、情、意都是一种认知活动,只是各自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情感侧重于从意义的角度进行认知,意志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
2、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区别。其主要区别是:认知一般是以抽象的、精确的、逻辑推理的形式出现,情感一般是以直观的、模糊的、非逻辑的形式出现,意志一般是以潜意识的、随意的、能动的形式出现;认知主要是关于“是如何”的认识,情感主要是关于“应如何”的认识,意志主要是关于“怎么办”的认识。如果把情感与认知割裂开来,就会使情感没有客观依据而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把情感与认知混淆起来,又会使情感失去公正性而变成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把情感与意志割裂开来,就会使情感成了空洞的情感;如果把情感与意志混淆起来,又会使情感成了糊涂的情感。
3、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没有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价值关系,行为关系也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认知是情感的源泉,情感是意志的源泉;事实关系以价值关系为导向,价值关系又以行为关系为导向,因此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情感以意志为导向;情感最初是从认知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意志最初是从情感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情感的发展;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