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意象

梅花的意象,第1张

梅花晶莹高洁、不畏严寒,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倔强坚韧的品格, 有一种不惧冰雪、敢傲霜雪的气度, 还有一种怡然自乐、不与群芳争艳的志气。墨客们大都喜欢咏花弄月的原因之外, 一定是梅花所具有的某种特性与诗人的一种意志、一种情怀或者某种遭遇暗合, 于是诗人便借梅加以抒发, 借梅予以寄托。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梅花的品格与陆游全然相似,所以得到了陆游的特别钟爱,在陆游心目中,花中品格最高的是梅花。千古爱梅的诗人,若从咏梅诗篇最多、诗品最高、诗传最广上论,无疑首推陆游。陆游一生对国家忠贞不渝,他将梅花这种自然物象与个人的身世之感慨相联结,并以此作为失意的爱国志士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梅花的品格与气度相融,梅花所代表的精神也正是陆游一生的写照。在陆游一生中,一共写下了160余首咏梅诗,这些咏梅诗中,不仅有独特的赏梅情趣,而且具有特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品格,或表露志向,或表达情感,无不显示出诗人的高洁品性。

苏轼《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释义:春天幽静的山谷里溪水潺潺,冬天未谢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间闪烁点点繁华;忽然一夜的东风袭来,风起石落,半数(摧落的)梅花随着满天的飞雪渡过关山。 这首诗运用衬托手法,以“草棘”的枯败衬托梅花的夺目,以狂风暴雪之恶衬托梅花的坚强。突出野梅超群脱俗,卓然不凡,坚强不屈。该诗第一句以动衬静写梅花的生长环境,侧重表现野梅远离人世的喧嚣,冰心玉骨不染尘的绰约风姿。第二句写野梅蓬勃的生命力与傲然不群的品格。“灼”是燃烧的意思,“烁”是光亮的样子。朵朵梅花像是缀在枝头的团团星火,开放的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娇艳。而冬末春初的“草”自然是黄白而枯败的,“棘”也自然是绿叶尽脱,以衰草瘦棘的背景相衬,梅花更显得容丽品高、卓然不凡。她是那样的迷人,却又难以触摸,可远观不可近亵。这超群脱俗的“灼烁梅花”显现了幽谷的灵魂,构成了空山的绝唱。第三句中“一夜”足见时间之长,而袭击竟在“夜”里进行,使你难以提防、抵挡,足见用心之险恶。“吹石裂”可见打击之猛烈,不难想象“一夜”梅与风的搏斗是怎样的惨烈:狂风将梅花恶狠狠地压在地上,梅却将铁般的腰肢不屈的伸挺起来;再压下去,再挺起来,但终因双方争斗力量悬殊,悲剧的结果是必然的。第四句中,“度关山”有一种收复失地的豪情。摧落的梅花漫空飞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屈的魂灵在空中控诉、呐喊。这里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隐的潜台词好像说“一夜”的刀光剑影,狂风也未必全胜,梅花也未必全败,你看,不是还有朵朵梅花“灼烁”在枝头吗?一旦日出,她又会让幽谷更加靓丽起来。 俗话说“句句景语皆情语”,下面联系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宋元丰二年,苏轼写讽诗入狱,执政者欲置之于死地,后因其北竭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元丰三年正月,苏轼被贬到偏远的黄州小镇去当团练副使,这首诗就是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所以说,这首诗苏轼是在写梅花,也是在写他自己的不幸遭遇。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草木俊秀、风必摧之。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有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的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着春天的来临。 所以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也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的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寄寓在梅花这个形象中)

坚强、忠贞、高雅。

梅花不畏严寒,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趋荣利、坚强、忠贞、高雅。象征着坚韧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作为品格坚强、高风亮节之人的象征。

一、以梅隐喻人格精神

有的诗人看到在寒冷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雪助花妍,于是把它诠解为一种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和锐意进取的勇士品质;有的诗人在受挫时深感尘世的不如意,而且还受道家逍遥自适的人生哲学的影响,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于是绽放于山野的梅花就被赋予了隐者风标。

1、自信乐观,顽强坚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2、清白孤高,不流于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解读

一生“梅妻鹤子”的林逋堪称爱梅之最的文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诗无一“梅”字,却将“梅”的独特风韵展现无遗:明净的水波中映着斜逸而出的梅枝,朦胧月色里氤氲的香气因风布远。诗人笔下的梅花神清骨秀,典雅至极,在寒冬之中展露出独耐孤寂、不趋时附势的高尚品格。而梅花通体清澄,引发了诗人洁身净心的自觉意识,诗句以梅花意象为载体,将自我幽独清高、甘于素淡的人格渗透其中。此时诗人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所以,虽是咏梅,实则也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人格的真实写照。宋代诗人陈与义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代诗人齐已的《早梅》诗:“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林逋的写梅名句,不仅给人以丰厚的心灵滋润与绝妙的审美享受,且在梅诗的创作上具有超越出新的美学意义。

3、隐逸山水,潇洒自得

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

二、借梅抒发坎坷境遇中的哀愁

古往今来,个人悲欢、国家荣辱,最能牵动诗人的敏感情思。而在个人和国家命运中苦苦挣扎的诗人,像极了在寒冬烈风里开放的梅花,因此梅也成为抒发感伤之情的载体。

三、借梅寄托眷恋与相思

“赠梅”与“折柳”,均是古代赠别的特定仪式,都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情感。人们之所以会以赠梅寄情,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春来花开,春去无情,最是人间留不住,芳华易逝令人倍感人情之堪怜,故而产生出了无限的不舍及挽留之意;另一个方面,天涯阻隔,世事难料,因相忆绵绵而不见,故只能用此芳信来传递一个美好的讯息,借此来表达祝福与惦念。是:在漫山红叶的掩映下,山斋显得越发渺小,有谁曾经找到这幽山中的小书房呢?也许只有探梅人走过溪桥悄然探访过吧。梅花作为春之使者,绽于冬末春初,但从词中“红叶”可知此时应为秋天,何来探梅之说呢?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因此“探梅”的目的并不在“梅”,而是意图在某一处水驿荒村找到那世外桃源,如鲁卿一样过上恬淡自得的隐居生活,活出人生本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8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