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三个誓言,反映了关汉卿什么思想感情

窦娥冤的三个誓言,反映了关汉卿什么思想感情,第1张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对于窦娥三个愿望的描写,是处于一个封建政治黑暗官场黑暗的大背景之下,“官司眼见得不明不暗,那赃官害得我负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后灵应不显,怎见得此时我怨气冲天,我不要半星红血红尘溅,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四下里望旗杆人人得见,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 ”这个是窦娥的唱词中的三个愿望。

  关汉卿的这些描写在深层意义上也已突破了“天人感应”的观点,它们为作家对黑暗势力的愤懑、抗议所充实,成为强烈的对正义呼唤的感情依托,化为一种复仇愿望的象征,一种揭露和谴责的深深力量。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窦娥誓愿六月飞雪,不仅要求证明她的冤屈,还要求“免着我尸骸现”,白雪葬身,胜过埋在古陌荒阡,这同不要血洒红尘一样,表明了对那个污浊社会的最后决裂,也表现了她的品格的高洁。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高中语文窦娥冤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窦娥冤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窦娥冤说课稿1

 从《大纲》要求看,古代戏曲属于我国优秀文化范畴,主要在于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说教材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教材中唯一的一个戏曲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古代戏曲常识,培养戏曲鉴赏意识,初步涉入戏曲欣赏的瑰丽之门。《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戏曲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又位于单元之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学习环境,激发兴趣,发展思维,探究方法,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戏曲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习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

 2、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审美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培养人文情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人物语言是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精髓,教材中也明确指出,本单元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戏曲语言。因而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位为鉴赏古代戏曲语言,曲词的抒情性因抽象不易把握而成为教学的难点。对剧情,人物和主题的把握为鉴赏提供了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在教法学法上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

 1、设问题情境,**画面情境,形成学习探究的一个个阶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真悟。

 2、对于难以把握的人物情感,采用体验式教学形式,即(1)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直接体验,加深理解;(2)利用、**、录音直观展示,获得真切感受。;(3)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的比较,获得对戏曲语言的认识。

  五、说教学过程

 古代戏曲语言主要有三个特点:口语化、音韵美和抒情性。口语化是曲白共同的特点,音韵美和抒情性是曲词特点,鉴赏重在曲词,安排时由次到主,由易而难。

 口语化和音韵美两个特点比较容易掌握,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语言的比较中发现戏曲语言的特点,并理解、体验其表达效果。这样,学生易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鉴赏戏曲语言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特点:曲词的抒情性。在难点的突破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措施: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曲词进行重点鉴赏。如[滚绣球]和高潮部分的曲词。

 2、设计问题情境,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如重点鉴赏的曲词都分两个层次设问:(1)、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情感?(2)、曲词是怎样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的?要让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

 3、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感觉直观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模糊的效果明显化。如,听配乐朗诵,观看戏剧**,让学生充分体验抒情性的曲词和流转回环的音乐相结合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中语文窦娥冤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窦娥冤》。我的说课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 说教材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五、 说教学过程

 六、说作业布置

 七、说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窦娥冤》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首次接触中国古典戏剧。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古典戏剧瑰丽之门。《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开放的思维和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根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作者关汉卿及作品《窦娥冤》相关介绍。

 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难点: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表演法——学生通过话剧表演,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戏剧语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2 、自主探究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表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自我总结规律,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 、 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交给学生评点式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戏曲《窦娥冤》中窦娥被斩片段。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是他的代表作品。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导演、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传统的戏剧教学总是教师引导学生按剧本逐句分析,学生缺乏切身的情境,对话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这节课我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占据了本课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此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质量,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师提前布置好表演任务,剩下的都由学生负责,导演和演员的选拔,道具的准备,平时的排练。所以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到位。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然提起了学习的兴趣。

 (四)鉴赏语言

 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根据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应在学生发言后明确:首先关汉卿的语言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关汉卿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阅读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看出窦娥那出自一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的话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其次他的语言还具有强烈抒情性的特点,比如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责,情感喷薄,把自己的冤情展现出来,让人深深的受到感染。

 (五)自由讨论,学生没四人分为一组,每组只负责一个问题,教师做好分配。

 问题1、窦娥作为一个女子,却无来由犯王法,那么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根据教学目标二及重点,我设计了这个问题,并指导学生联系窦娥的唱词进行分析。

 明确:窦娥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子,她选择走前街而不是后街,怕婆婆看到她伤心,这样一个善良的女性却被处以极刑,足见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她还是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主要体现在她滚绣球的唱词和三桩誓愿上。她敢于指斥天地,把自己的冤屈展示出来。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问题2、三桩誓愿一一兑现,如何理解这一写法。

 理解浪漫主义手法,不但是领会作品艺术性的关键,又是把握全文思想价值的钥匙,研究中,还可以引进《孔雀东南飞》《聊斋》等作品,举例对比,分析探讨,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

 让同学看到运用浪漫主义笔法,除了加强艺术感染力外,越超越现实,越表明现实的黑暗不公,越为“冤”张本。也越让人们看到窦娥的刚烈反抗性。

 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管中窥豹,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对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难点。

 最后,教师要指出《窦》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六)拓展延伸

 比较拓展:进一步了解窦娥性格。以突出教学重点。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白宝箱》的杜十娘及本文的窦娥面对不幸时的反应

 1、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也无计可施,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

 2、杜十娘:知道自己“中道见弃”她没有流泪没有痛不欲生,她的表现很是冷静,她很早起身挑灯梳洗,当着负心人的面,沉下了珍贵的百宝箱。杜十娘的“修饰”是彻底绝望后,用美进行报复,进行惩罚,也是与这个罪恶世界决绝的最后宣告。

 3、而窦娥在受到了冤枉后,也不是唯唯诺诺,而是愤慨地指责天地。

 三人虽表现各有不同,但她们三人身上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都是中国妇女的典范。

 (七)课堂小结: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虽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已不仅仅是这个民间故事的翻版,而是成为一部深刻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它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息贷款盘剥的残酷、社会的混乱、官府的贪腐,并且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量,不愧为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

六、说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

 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七、说板书设计

;

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京剧《窦娥冤》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的代表作。程砚秋编演本《窦娥冤》的剧情是:秀才蔡昌宗上京赶考,佣妇张氏的儿子张驴儿随同前去,张驴儿想图谋蔡昌宗的妻子窦娥,半路把蔡昌宗推入淮河,回家假说蔡昌宗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张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来谋害蔡母。不想误被自己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张驴儿趁机讹诈,要强占窦娥。告到官府,县官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含冤屈供,被判斩刑,窦娥在法场上向苍天倾诉自己的冤情。窦娥之父窦天章,身为八府巡按,来楚州一带巡查,因遇乡民替窦娥喊冤,随将张驴儿抓来,问明了此案。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却已来不及了,随即判张驴儿及山阳县官胡里图斩刑。

从情节上看,窦娥被张驴儿陷害,为救婆婆含冤招供,在法场上喊冤及发三桩誓愿的情节取材于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的丈夫蔡昌宗书生的身份设定、上京赶考落水的情节,是张驴儿母亲而不是父亲误食羊肚汤而死的情节,蔡婆到监房探监的情节,取材于明代叶宪祖的《金锁记》。剧作将张驴儿母亲的身份设置为蔡家佣工,将张驴儿的身份设置为随同母亲住在蔡家的闲汉,将窦娥被张驴儿陷害、蒙冤而死的起因设置为张驴儿贪图窦娥的美色、想霸占窦娥为妻,将张驴儿谋害蔡昌宗的行为设置在陪同蔡昌宗上京赶考在淮河边歇凉的时刻,将窦天章为窦娥昭雪冤情的起因设置为邻居拦路含冤都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程砚秋编演本《窦娥冤》之所以能成为京剧舞台长演不衰的名剧,在于它能以人情、人性为立足点,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表现人情、人性的善与恶,这是和关汉卿相通的人文情怀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生硬的伦理说教。

窦娥的父亲赴京应试,多年未归,窦娥嫁到蔡家后,所幸夫妻恩爱,婆婆慈祥,窦娥也是一位贤惠的媳妇,婆媳两人相处融洽。不幸蔡昌宗被张驴儿害死,婆媳二人都非常伤心,尤其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蔡婆而言,更是“凄凄凉凉好不惨伤”,窦娥强忍自己的悲痛,劝慰婆婆“婆婆且莫悲声放,保重身体免忧伤”,悉心照料因伤心过度而吐血的婆婆。后来,因张驴儿在羊肚汤里下毒,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的母亲,蔡婆被张驴儿告到公堂,受到严刑逼供,窦娥体谅婆婆“年迈之人禁受不起”,自己承担了罪名。蔡婆见窦娥要画供,也承认是自己害死了张母。窦娥被收监,蔡婆到监房探望儿媳,给儿媳带去饭食,为儿媳梳理头发,表达了希望遇到清官为儿媳伸冤的愿望,给窦娥极大的心理安慰。窦娥知道伸冤的希望渺茫,遗憾“永不能奉甘旨承欢堂上,永不能与婆婆熬药煎汤”。第十一场《法场》中,剧作写窦娥担心婆婆看见自己的尸首性命难保,央求刽子手“问了斩刑之后,千万莫要教我婆婆看见我的尸首”,然而蔡婆不顾自己年迈,到法场祭奠自己的儿媳。蔡婆见到即将临刑的窦娥非常伤痛,窦娥惜别婆婆说:“媳妇今生不能侍奉婆婆,等到来生再为补报,你、你,你要多多保重啊”,当婆婆提出将来无法向窦娥的父亲交代时,窦娥对婆婆说:“爹爹回来休实讲,说孩儿得暴病命丧无常。”蔡婆对窦娥的善良和孝顺非常感动,说:“到如今她还把孝顺话讲,好一似刀割肉箭刺胸膛。”在最后相聚的时刻,两人哭得肝肠寸断。

张驴儿是一个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无赖,心理非常阴暗,剧本很细致地揭示了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心理:“ 我们这儿的少奶奶名叫窦娥,嘿,长得是别提多好看了,只要她跟我说一句话,真教我三魂渺渺,四肢无力,五鸡子六兽,我七窍全塌啦,我……哎呀!也不知怎么啦,我瞧见她我心里就痒痒的抓挠。我就想这个蔡相公也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就会有那样的艳福,我怎么就没那造化哪!我老想把书呆子害死,把窦娥算计到我手里头。 ”无赖的、欲火烧身的、毫无善念的张驴儿就开始谋划、实施他霸占窦娥的一系列行动:第一步,利用陪同蔡昌宗上京赶考的机会,诱导蔡昌宗在淮河边歇凉,指引他看河里的大鱼,趁机推他入水,然后卖了蔡昌宗骑的驴,回去谎报蔡昌宗失足落水而死;第二步,趁蔡婆生病想喝羊肚汤的机会,在汤里下毒药,想毒死蔡婆;第三步,利用自己母亲在蔡家喝羊肚汤后身亡而死的事件,要挟蔡婆和窦娥,想霸占窦娥和蔡家家产;第四步,在要挟遭拒后,将蔡婆告上公堂,欲借官府之手除掉蔡婆,霸占窦娥。张驴儿的目标非常明确,为了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杀人害命也毫无顾忌,唯一在乎的是怎么把窦娥弄到手,张驴儿自己说:“休怪我心狠,只为美佳人。”剧作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好:母亲死了毫不伤心;要挟不成,拉蔡婆到公堂,窦娥阻拦踢倒了窦娥,对窦娥说:“窦娥,我可顾不了你啦”;窦娥到公堂替婆婆承担罪名,张驴儿担心霸占窦娥的愿望落空,对山阳县令说:“您别听她的,她有疯病”;窦娥认罪收监后,张驴儿不无懊悔地说:“ 你说这个事呀,害死一个蔡昌宗,还饶上我一个活妈,实指望把窦娥算计到我手里头,没想到把个如花似玉的窦娥,给我那不成材料的妈抵了偿啦!你说她冤不冤哪?哎呀,这件事情没算好,费尽心机我枉徒劳。 ”张驴儿没有为害死蔡昌宗懊悔,没有为毒死了自己的亲妈懊悔,而是为自己霸占窦娥的愿望落空懊悔。

关汉卿的《窦娥冤》用力于表现窦娥的性格和人格精神,在对张驴儿的表现方面着力不够。程砚秋编演本《窦娥冤》对张驴儿形象的刻画很有现实启示意义: 一个狡猾的、毫无道德观念的人,当他欲火烧身的时候,对那些单纯的、毫无害人之心的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在明处,他在暗处,他时时处处窥探着你的行动,寻找着一切可乘之机,一不小心就被这样的无耻之人算计了,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关汉卿的《窦娥冤》在揭示窦娥蒙冤而死的原因和过程时,致力于表现官吏的“贪”,因“贪”而草菅人命。而京剧《窦娥冤》着力于表现封建官吏的“糊涂”,因“糊涂”而草菅人命。剧作给山阳县令赋予一个含义深刻的名字——“胡里图”,胡里图审案确实是“糊里糊涂”,且看一下剧本用滑稽调笑的手法表现的胡里图审案的片段:

县官       (白)          哟喝!一个年青的小伙子,这还有一个老太太,谁的原告呀?

张驴儿 (白) 我的原告。

县官  (白) 怎么着,是你的原告?好,姓什么?叫什么?怎么回事说给我听听。

张驴儿 (白) 是。小人张驴儿,我妈在蔡家佣工,他们把我妈给害死啦,求太爷做主。

县官  (白) 哦,我说你这老太太吃多了怎么着?怎么吃饱喝足了,没事把他妈给害死了,那是怎么回事呀?

蔡母  (白) 启禀县太爷:只因他母误吃羊肚汤,以致七孔流血而亡,我与他母远日无冤,近日无仇,岂有无故害人的道理呀!

县官  (白) 对呀,你听见了没有?她与你妈远日无冤,近日无仇,哪能把你妈给害了!

张驴儿 (白) 照她这么一说,我妈好模好样就会死了吗?

县官  (白) 是啊!难道他妈好模好样的就死了吗?

……

县官(白)下官胡里图,蒙圣恩放我山阳县的正堂,审了不少奇巧的案件,前有张驴儿前来告状,状告蔡吴氏用羊肚汤将他母亲害死;是我正在用刑之时,窦娥前来喊冤,她言道人是她害的, 也别管是谁害的,反正有一个人给偿命,也就算完了 。

窦娥嫁到蔡家,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幸福美满。哪能想到被佣工的儿子张驴儿害得家破人亡,所以剧作在第十场及第十一场里集中表现了窦娥“含冤莫名”的悲愤。第十场里看守监房的禁婆先是向窦娥索要钱财,随即良心未泯的她耐心地听了窦娥的诉说:“未开言思往事心中惆怅”“实可恨张驴儿良心昧丧,买羊肚要害婆婆一命身亡。害人者反害己徒劳妄想,他的母吃羊肚霎时断肠。狗奸贼仗男子出言无状,他把我老婆婆扭到公堂。不招认实难受无情拶棒,无情拶棒,为此事替婆婆认罪承当。”第十一场里写窦娥在法场上的感伤心碎:“没来由遭刑宪受此磨难,看起来老天爷不辨愚贤。良善家为什么遭此天谴?作恶的为什么反增寿年?法场上一个个泪流满面,都道说我窦娥死得可怜!眼睁睁老严亲难得相见,霎时间大炮响尸首不全。”“虽然是天地大无处伸辩,我还要向苍穹诉告一番!(白)天哪,天!想我窦娥遭此不白之冤,我死之后刀过头落,血喷白练;三伏降雪,遮满尸前;还要山阳亢旱三年,以示屈冤!”“这官司眼见得不明不暗,那赃官害得我负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后灵应不显,怎见得此时我怨气冲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溅,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 四下里望旗杆人人得见,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这里的窦娥虽然没有象关汉卿《窦娥冤》里的窦娥那样强烈地指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但还是向苍穹诉说了自己的冤屈,抒发了对害得她负屈含冤,连分离多年的老父亲也不能见上一面的官府的怨气,并发出三桩誓愿,希望能昭示自己的冤屈。

京剧《窦娥冤》情节上与关汉卿的《窦娥冤》有一些出入,这里的窦娥并没有直接面对张驴儿的霸凌,在张母死后,承受张驴儿威胁的是窦娥和蔡婆两个人,在公堂上被拷打的是蔡婆而不是窦娥,因此整个剧作不像关汉卿的《窦娥冤》那样能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但写出了窦娥“含冤莫名”的悲愤实际上就是对封建吏治的批判。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窦娥冤》全剧为四折一楔子,课文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关汉卿戏曲的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编辑本段主要唱词:

  (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为哪桩……我哭哭一声禁妈妈,我叫叫一声禁大娘,想窦娥遭了这不白冤枉,家有银钱尽花光,哪有余钱来奉上望求妈妈你、你、你行善良。

  (唱二黄慢板)未开言思往事心中调张,禁大娘你容我表叙衷肠。实可恨张驴儿良心昧丧,买羊肚要害婆婆一命身亡。害人者反害已徒劳妄想,他的母吃羊肚篓时断肠。狗奸碱仗男子出言无状,他把我老婆婆扭到公堂。不招认实难受无情梭棒,无情拌棒,为此事替婆婆认罪承当。

  (唱二黄导板)一口饭噎得我险些命丧,(接唱散板)谢上苍恩赐我重见老娘。(唱快三眼)老婆婆你不必宽心话讲,媳妇我顿刻间命丧云阳:永不能奉甘旨承欢堂上,永不能与婆婆熬药煎汤;心儿内实难舍父母思养,要相逢除非是大梦一场。

  (唱反二黄慢板)没来由遭刑宪受此魔难,看起来老天爷不辨愚贤;良善家为什么遭此天谴作恶的为什么反增寿年法场上一个个泪流满面,都道说我窦娥死得可怜!服睁睁老严亲难得相见,重时间大炮响尸首不全。

  (唱二黄散板)又听得法场外人声呐喊,都道说我窦娥冤枉可怜!虽然是天地大无处申辩,我还要向苍弯诉苦一番:……这官司眼见得不明不暗,那赃官害得我负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后灵应不显,怎见得此时我怨气冲天[我不要半星红血红尘溅,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四下里望旗杆人人得见,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选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编辑本段读后感: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窦娥冤》阅读赏析

  第一部分:

  开折,通过监斩官和其他人的行为,描写了一副阴森肃杀的刑场气氛。窦娥便在这种气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场了。一上场,窦娥便唱了两只曲子:[端正好]、[滚绣球]窦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现出来,说明自己无辜被判死刑,冤屈惊天动地,临死之前,把控诉的对象指向了天和地。窦娥控诉天地一场戏,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文章,千古流传。我们来看一看这段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一句是说现实世界有它固有的统治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个“天地也!”一声感叹,蕴涵着窦娥无限的感情。有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争,有指责,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两个表强烈反问语气的词,表达了窦娥对天地强烈的质问。作为主宰万物、维持现实世界秩序的最高统治者——天地,本应该使社会清明,公正无私,却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用非常肯定的语气直接指明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种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间应该存在的公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对主宰万物的天地产生怀疑。“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一句是对前几句的总括性结论,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们期望或相信的那样维持现实的公平合理,相反,却和社会上的邪恶残暴的坏人一样,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这句指责,推翻了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对人们现实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紧接下来,悲愤之气达到极点,便是对天地的直接而强有力的指责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不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这种对天地的大胆的指责批判在古代以天为上的社会里是不多见的,中国古代人民因为以农业为生,特别重视“天”。现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被认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来行使统治权。因此被称为“天子”。窦娥的这一段唱词,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既是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传统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强的民主主义精神。这种思想也是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最后一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的控诉达到极点之后的转折,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悲愤而又无奈的叹息。

  这段话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用精辟而非常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愤慨。表达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维持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愿望。在句式上,几乎全用口语,既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又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千百年来盛传不衰。

  在去刑场的途中,窦娥向刽子手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要求从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见伤心难过,这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窦娥的善良细心。在蔡婆婆将张驴儿父子领回家中,劝说窦娥答应张驴儿父子招亲的要求时,窦娥宁死不从,而且批评了蔡婆婆的软弱和苟且行径。窦娥被张驴儿陷害,又被贪官桃杌不分青红皂白问成死罪,经受残酷拷打,拒不承认,当贪官要拷打蔡婆婆时,窦娥顾念到婆婆年迈,经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认了贪官要她承认的药死公公的罪行(这在重视纲常伦理的封建社会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将要赴刑场处斩的路上,窦娥还牵挂着婆婆,怕她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难过,经不起打击。这个细节虽小,却充分反映了窦娥的善良、孝顺。也是对造成冤案的贪官桃杌的强烈讽刺,象这样一个在临死都记挂着婆婆的孝顺媳妇,怎么可能犯下药死公公的大罪呢?而贪官桃杌却是非不明,连这样一个简单的案子都审不明白,糊里糊涂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后文中竟然得到升迁,可见社会是多么黑暗无道。

  第二部分:

  刑场哭别一场戏,是表现窦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本剧悲剧因素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刑场上,窦娥再次重申了事实真相和自己的冤情。最后,窦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请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死后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坟墓。这段哭诉,哀哀怨怨,与前面的愤怒控诉形成鲜明的对比,是窦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体现。也是窦娥在现实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性格的写照。它说明窦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个勤劳善良,命运孤苦,没有过多要求的普通劳动妇女。她忍受了命运最艰难困苦的打击,从小失去母亲,七岁时又与相依为命的父亲分离,作了蔡婆婆家的童养媳。结婚两年后丈夫又去世。在这种种的命运打击面前,窦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够和婆婆相依为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但现实是如此黑暗,即使这样对生活最起码的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最后落得个无辜受刑的结局。窦娥的请求,体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增强了人们对窦娥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愤怒。最后,窦娥劝解婆婆,说自己是“没时没运”才落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只是窦娥安慰婆婆的话,并不是说窦娥自己没有怨恨了。因为她的冤屈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是因为社会的黑暗,官吏的腐败,邪恶势力的横行。窦娥也从自己身上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临刑时提出了三桩誓愿。

  第三部分:

  关汉卿从“东海孝妇”的传说中得到启示,由之生发开来,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概括丰富的现实社会内容,大胆而精巧地构思出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递升,创造出浓厚的悲剧气氛。

  窦娥是无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从于现实的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定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以奇迹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一桩,“血飞白练”,通过这种方式,窦娥向世人显示她的清白无辜。在唱词中,窦娥提到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表明她死得和苌弘一样冤屈,和望帝一样凄惨。第二桩,“六月飞雪”,如果说第一桩是通过她自身的奇迹来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桩则是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飞霜六月因邹衍”的冤狱故事,更表明了窦娥所遭受的是人间冤狱。第三桩,亢旱三年。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窦娥希望通过第三桩誓愿,直接惩诫残暴昏聩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够象“东海孝妇”一样,得到昭雪。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从此剧看元代社会状况:

  1放高利贷

  2流氓恶霸横行

  3官吏贪赃枉法

  4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

  5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6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第三折 滚绣球 赏析

  1 窦娥将一腔怒火倾向天地,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

  2天地指的是封建秩序,窦娥实则是骂当时的封建秩序 。

  3有着鲜明的社会批判性质,体现了作者思想高度。

  4窦娥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依赖,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天动地。

  5这也正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体现了封建社会普通百姓求告无门,只能求助于天地的现象。

  窦娥冤中曲词特点:

  1抒情性强,反复渲染人物感情

  2朴素的本色,贴合人物处境和性格

  本剧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的来源:

  1窦娥的不幸命运

  2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的对比

  3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

  此外,窦娥冤 与 孔雀东南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中都有超现实场景,都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主要有两层含义:

  1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希望

  2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1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