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意象

古诗中的意象,第1张

古诗中的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意象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建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单一意象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簇(群组),意象是一种生理结构体,是一种有效信息的组合体,也可以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体。一组神经元簇相当于一组信息编码体,与特定感觉信息表征相对应(联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载着相关感觉信息连接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信息载体。

——意象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释义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意象的起源: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现为阳爻和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

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比喻是诗歌(文学)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称之喻象(由比喻产生的形象)。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摘 要:盛唐时期,离别羁旅带给诗人们的种种情感成为他们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它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或是借水抒发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谊和浓浓的离别之情,或是寄托了羁旅途中对故乡或故人的怀念之情,或是抒发羁旅途中的孤独、失意与凄凉的愁绪。如此种种,水意象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离别羁旅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关键词:盛唐;离别羁旅诗;水意象;情感内涵

意象是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传统诗歌审美中十分熟悉的审美观照对象。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光彩瑰丽、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就是由无数的意象构成的,诗歌实际就是意象的世界。在这些五光十色、纷繁复杂意象中,有些事物所占的比例特别大,水意象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盛唐时期积极开放的社会背景下,漫游之风盛行,许多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都有过漫游的经历。他们或游赏山水,或漫游边塞,或入节镇幕府,或去往通都大邑歌吹宴饮、结交友朋、干谒投赠。所以离别羁旅成为他们生活中常有的事情。《楚辞·九歌·少司命》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离别羁旅带给诗人们的种种情感成为他们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流水的一去不返正像离人远去的背影;同时它的无边无际、澄澈清明又像离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牵挂。在旅途中孤身天涯的游子,看到随处可见的流水时,内心深处便涌起对亲人、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像水一样温柔深婉、缠绵不绝。如此种种,水意象便成为离别羁旅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水意象在离别羁旅诗中的第一种情感内涵是借水抒发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谊和浓浓的离别之情。这种情感内涵的水意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在将行之时,汪伦赶来踏歌相送。看着这深湛的桃花潭水,不禁触动了诗人的情思。他难忘桃花潭的美景,更难忘朋友汪伦的一片深情厚谊。这种情谊自然地与眼前深深的桃花潭水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这一千古名句。这首小诗也使得“桃花潭水”成为后人离别抒怀的常用语。

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白的另一首《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在杨花满天的江南,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美丽的当垆姑娘劝尝新酒,好客的金陵子弟相送,他们一杯杯地热情对饮,将千言万语、离情别意都融入了酒中。见此情此景,诗人的将满怀的殷殷别意与滔滔江水相比:请君看这悠悠江水,我们的深情厚意与之相比究竟谁更长在反问中答案不言而喻,使全诗更显得含蓄委婉、富有情致,给人以不尽之思。李白还有许多诗都是以水比喻别离之情的,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行送别》)、“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錞》)、“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等诗。

以水意象比喻离别之意的诗歌,有时将水意象放在结尾处,给人含蓄不尽、意味悠长之感,如前面所举李白的送别诗;还有的是在整篇描写水意象,极描满腹离愁。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朋友即将远去,这“荆吴相接”的“水乡”、“春江”正是友人即将踏上的征途。渺茫的江水一望无际,不仅象征着路途的遥远,而且更是诗人满怀的惆怅离情。最后两句融情于景,以滔滔江水之壮阔与一叶孤帆之渺小进行强烈对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惜别关切之情。船越走越远,放眼万里长江,极目无见,此时诗人的离别之情一涌而出,就像这浩浩的江水漫极天涯。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诗人和王八员外都是被贬谪者,在分别时节,他不禁感慨世俗人情都已如浮云消散,唯有两人的友谊依旧长存。在这离别的时刻,那满腔的离愁别绪犹如湘水一样悠长。类似的诗还有: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浅才通一命,孤剑适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已。(高适《登陇》)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长安此去欲何依先达谁当荐陆机日下凤翔双阙迥,雪中人去二陵稀。舟从故里难移棹,家在寒塘独掩扉。临水自伤流落久,赠君空有泪沾衣。(刘长卿《送陆沣仓曹西上》)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钱起《初发扬子寄元校书》)

古代交通不便,古人远行多走水路,因此常在水边送别,如南浦送别、灞陵送别等。故乡给他们的最后一个印象就是那悠悠的江河湖水。当他们羁旅天涯、漫游四方时,水和水边送别的最后印象就是打开他们心中关于故乡记忆的密码。同时,水流是连绵不断的,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的江、河、湖水的另一头可能就是故乡的所在。虽然盛唐士人大多志在四方,辞亲远游以求功名,但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仍然使他们希望能尽快还乡、与亲人重温团聚。他们看着这悠悠流水,思乡之情会格外强烈。因此,水意象的第二种情感内涵就是寄托了羁旅途中对故乡或故人的怀念之情。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见渭水思秦川》便是此类有代表性的诗歌: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见到滔滔渭水,他想起自己的故乡,这渭水的那一边就是远方亲人的所在地。于是两行思乡之泪洒落在江水上,随着这渭水一同流向故园。这首诗将见水而思乡的心理描写得十分真实、自然。

还有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孟浩然羁旅长江时的思乡之作。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秋寒之时,诗人不禁思念故乡。故乡在他心中就是遥隔云端的曲曲襄水,可望而不可及,作者用襄水意象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曲折动人。李白《渡荆门送别》也有相似的构思:

春天的意象,如桃花、杏花、绿草、新柳,黄鹂、黄莺、蝴蝶等,万物复苏、大地春回,传递喜庆、希望,美好的情思

夏天的意象,如蝉、荷、黄梅、鸣蛙、子规,石榴花,往往写生机勃勃、青春热烈、畅舒的情思,如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通过“明月”、“鹊”、“蛙声”、“稻花”等意象描写了夏天月夜丰收前富有生机的景象

秋天的意象,如黄花、梧桐、冬雁、落叶、菊花、荻花、霜月、蓑草等,来渲染一种凄清、悲苦、萧条、冷寂的气氛,如南宋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黄花”、“梧桐”,写诗人自己的孤寂的感情

冬天的意象,如江雪 、琼枝、梨花、梅等,常用来写傲寒、旅景、行路艰难,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描写边塞的意象:关山、大漠、落日、胡天、羌笛、芦管、狼烟等,要么表达戍边将士生活的艰难苦楚,要么表达思乡之情,要么表现对边塞雄浑景象的赞叹欣赏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这些意象就描写了一种边塞壮阔的景象

描写江南的意象:桃花、流水、芳草、黄鹂、白鹭、江水等常用来描写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诗人对这种江南美景的喜爱及赞美之情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暖色调的意象,常表达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欢欣、喜悦的情绪,如杜甫的《绝句》中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就用了四种鲜明色彩,组成了一幅明丽的图景,传递出欢悦之情

冷色调的意象,要么代表冷漠、低沉的消极颓唐、孤寂凄凉,要么表现一种清幽淡雅,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昏鸦”写出了秋天的萧条诗人的心境的孤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清泉”又写出了诗人对这种静雅、恬淡的喜爱之情

动意态的象往往只有生机而不枯寂,有气势、飘逸、豪迈、壮阔如《如梦令》中的被“惊”的“鸥鹭”就写得很有生气

静态的意象要么宁静,要么孤寂、凄凉,如李煜的《乌衣啼》就通过写静态的“西楼”、“月”、“梧桐”写出深秋月夜独处的情景,孤苦寂寞,无限悲哀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写动是用以衬静的,这叫以动衬静,以声写静如王维的《鸟鸣涧》,动的景物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动又显出“春涧”的幽静

急风、哀猿、寒蝉、冷月,“衰” 、“急”、“哀”、“寒”、“冷”这些修饰语,常表现孤寂、凄冷;明月、清泉,表达明净、幽美,及一种雅致的情调;娇莺、新燕,显得富有生机,欢悦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离别、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凄凉悲愁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高洁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国君

杜鹃 磁针——坚贞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音信、书信

白雪 玉壶 冰心——高洁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送李端》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一是“金柳”,河畔的柳树,被夕阳染成金色,像盛妆的新娘,艳影倒映在剑河的波光中,也荡漾在诗人的心头。

二是绿油油的“青荇”,在康河清澈的柔波中,似在向诗人招手,诗人也甘做一条这样的水草。

三是“清泉”,在榆荫下像是天上的彩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四是:“长篙”,撑着满载星辉的小船,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寻梦,去放歌。

当然还有开头结尾的云彩,共5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45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