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朱国治冤杀了金圣叹,那他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巡抚朱国治冤杀了金圣叹,那他最终是怎样的结局?,第1张

巡抚朱国治冤杀了金圣叹,最后自己成为了吴三桂手下的亡魂,自己身首异处。金圣叹这个名字大家非常熟悉,他是明末清初的名士,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他亲自评定,比如水浒传、西厢记、三国演义,不仅仅才高八斗,而且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但是最后冤死在朱国治手中让人觉得扼腕叹息。朱国治这个人物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占有不少的戏份,历史上他也确实死在吴三桂手中,他是康熙和吴三桂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回到云南的第一天起就注定难以善终。

朱国治从小饱读诗书,从众多学子中突出重围,金榜题名。他怀着一颗救国和忠君爱国之心,他在云南担任官员多年,亲眼见证了很多吴三桂胡作非为的行为。他身上有着一股文人宁死不屈的气质,即使自己身首异处,也要揭发吴三桂的野心。吴三桂把朱国志送进京城交给康熙处置,这是吴三桂给康熙出的一道考题,如何处置朱国治代表了康熙对吴三桂的态度。

当时康熙已经下定决心裁撤三藩,他并没有杀死朱国治。而是升任朱国治为云南巡抚,这是康熙在云南地区钉在吴三桂心中的一颗钉子。吴三桂虽然知道中国这是康熙的人,但是他无可奈何,自己还没有拿定主意要和康熙撕破脸皮,而且也没有做足准备工作,他只能暂时隐忍朱国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

康熙和吴三桂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吴三桂对于这场战争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下定决心要推翻康熙的统治,而朱国治就是他要杀死的第一个目标,他要用朱国治的人头来祭旗,朱国治从回到云南的那一刻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不愧为一代忠臣。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人情世态炎凉,放在封建官场上,同样也是如此。一个有权势的官员在职时人人追捧,一旦获罪革职后便人走茶凉,无不避而远之。清代时,官场上更是毫无人情味,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眼里只有权势二字,连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也丧失了。道光年间大学士伊里布的遭遇,就是活脱脱的官场写真。

伊里布,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年间进士,历任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早年时,伊里布初任云南府知府,因犯公罪被被吏部罢官。按例,罪官被革职后,要马上回籍,因伊里布是旗人,所以要及时回到京城到所在的镶黄旗报到。

和一般的旗人不同,伊里布虽然谈不上政绩显著,却也是一个难得的清廉官员,几年任职下来居然穷的连回京的盘缠都凑不齐。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伊里布心想自己平日里待人不错,尤其是和云南巡抚同城办公,素来有交情,便想找巡抚大人借点路费与家人早日回京。

当伊里布到了巡抚衙门时,正遇巡抚母亲去世,衙门中大办丧事。门丁告诉他巡抚大人不予接见,原因就是在任官不得结交罪官。伊里布恳求再三,巡抚这才放话,说空闲时再召见。不多时,伊里布见到云南一省的官员全部汇集巡抚衙门,大小官员纷纷入内拜谒,但无人理睬他,就连他属下的几个知县也是对他避而远之。

到了下午时分,官员皆已散去,伊里布认为巡抚该要召见他了。可是门丁出来传话,说今日巡抚大人处理丧事,为时久矣,已经十分疲惫了,闲人不得打扰,让他先行退去改日再来。伊里布无奈,等了大半天不得不徒步返回。此后,接连三日又来请见巡抚,都没能见上一面。

伊里布几次求见巡抚借钱一事不胫而走,当地百姓听闻后,感激伊里布平日对地方有恩。不少人纷纷慷慨解囊,好不容易凑了一百多两银子交到了伊里布的手上。可是从云南到京城路途上万里,区区一百两银子无法供应全家食宿,不得已之下,伊里布只好单身赴京,想到了京城后再设法接回家属。

可让伊里布没想到的是,到了京城,情况和云南如出一辙,亲朋好友、同僚同学见到他无不避道,更无一人援手相助,伊里布内心极为沮丧,想来自己清廉一生,对朋友情深义重却换来了这样惨痛的结局。

按清制,旗人因公罪被革职,照例可以觐见皇上。伊里布将剩下的三十两银子通过内监的关系得了嘉庆帝召见的机会。幸运的是,当时正值滇中苗疆叛乱,嘉庆帝深知伊里布为官清廉且颇有干才。询问一番后,更得知了伊里布对苗疆情况十分了解,在奏对中,伊里布回答得当,嘉庆帝十分满意,下旨将其恢复原职务,仍到云南任职。

亲朋好友和同僚们得知伊里布官复原职后,一些人恬不知耻前来庆贺,没几日正当伊里布准备动身前往云南时,嘉庆帝又下谕旨,擢升他为云南按察使。得知伊里布升官后,亲友前来庆贺者更多,有的送礼物的,还有送盘缠的,对此,伊里布一概拒收,收拾行装前往云南上任。

到了云南后,妻子闻听丈夫升为按察使,还以为是在做梦。第二天,伊里布再次参见云南巡抚,这次相见,巡抚格外热情,对他一番褒奖,说他为官清廉又有才干,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态度也极为谦和,和前番来借钱完全变了两个人。

两年之后,伊里布升任云南巡抚,回想其自己被革职罢官的遭遇不由的心生感慨。他马上传令左右,定下一条规矩:“凡是以后有下属遇到困难前来求见,一定要帮助他们,而且还要态度谦和,切勿以愁惨之气象相加。”不几年,伊里布升迁,擢升为大学士。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其中还有投降清朝的土司官职由明朝直接承袭下来的指挥使司,长官为指挥使,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清朝康熙王朝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1681年李光地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与理学家。同时代的学者尊称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李光地是理学家,思想守旧倡导礼乐,实行海禁措施,限制了矿业的发展,对康熙晚年的决策有决定性的影响。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有诗书教养的祥华富绅吴家。自幼聪颖,五岁便从师授读,未尝一启齿,发声试之,辄已成诵,不失一字。善属对,矢口惊人。塾师弗能教也。13岁遍读群经,18岁编写《性理解》,19岁写《四书解》,20岁写《周易解》,24岁辑《历像要义》,25岁通律吕之学,后又从著名学者顾炎武受音韵之学。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进士第五名,李光地因涉及同年进士陈梦雷卖友案而声名不好。三藩之乱时,两人合谋由李光地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受到康熙赞许。平叛之后,身陷叛军的陈梦雷便成了附逆罪臣,逮捕下狱,贬戍奉天。李光地却扶摇直上,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非但不救陈梦雷,反而落井下石。陈梦雷被逮入狱。陈梦雷悲愤至极,于七月份写下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的背信弃义行为。陈梦雷十分憎恨李光地,骂他是欺君负友之徒,还写了《与李光地绝交书》。

康熙十九年(1680年),刑部尚书徐乾学代李光地起草一份疏稿,反映陈梦雷在耿精忠叛乱时有功国家的表现,逼李光地上奏。李光地难以拒绝,遂具名上奏康熙帝,请求宽免陈梦雷,改为流放奉天。并且上疏:郑经已死,子幼弱,部下争夺,宜急取之。这种对形势的正确估计,改变了康熙原来的台湾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的看法,支持李光地的正确主张。正确的决策还需要有贤能的官员来执行。李光地力荐施琅说:他是海上世仇,其心可保,又熟悉海上情况。其人还有谋略,为海上(郑氏)所惧。康熙采纳了李光地的建议,大胆任用一些人以为不可遣,去必叛的施琅。由于施琅治军严整,尤善水战,谙海中气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兵进驻台湾,当地人民壶浆迎师,接踵而来,终于结采了分裂局面。李光地为中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因荐施琅率军统台有功,被擢升为掌院学士。三年后,因同僚诬告,被革职,降为通政使。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为直录巡抚。就任才三个月,康熙帝就面谕李光地亲自踏勘漳河和滹沱河,并上奏治理方案。李光地得旨后迅即行动,于次年四月上呈周详的治漳河方案康览后,表示赞同,下旨迅速施行。秋后,李光地批示两岸州县官府组织民众疏浚河道,使漳、滹两河由馆阁流入大运河,又开通单家桥处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后只用十个月,子牙河工程告竣。康熙帝亲临巡视,十分满意,御赐李光地《子牙河诗》。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总督王新命和工部侍郎赫硕兹治理永定河,事过一年,毫无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钱粮。李光地遵旨确查题参,如实上奏。康熙帝撤王、赫二人之职,授李光地负责治理永定河事宜。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光地为民 ,请求赦免偷垦之罪,允许百姓继续耕种这些田地,以体现皇上优恤黎民之至意。康熙准奏。清初历时数十年的圈地弊政,终于在李光地任直录巡抚和大学士期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纠正。

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硕色协助。二月,李光地奏请全面动工。李光地严密规划组织,划界承包,专人负责。他乘船驻柳坌口,每天巡视工地,督促指挥。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极怠工,甚而口咄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众,说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国家,利泽百姓,从而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仍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亲自巡视工程,为表彰李光地的功绩,特颁赐诗、字,并御书夙志澄清匾额。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赐李光地夹辅高风御匾。夹辅,意即左右辅佐;高风指李光地德才兼优,风格高尚。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热河又赐李光地谟明弼谐御匾,以褒扬他计谟明智,抉弼和谐。太子被废后,李光地开始辅助后来的雍正帝。康熙五十七年五月,李光地病逝京寓。雍正帝称李光地为一代之完人,雍正元年(1723年)追赠太子太傅。曾奉敕编纂了《性理精义》、《朱子全书》、《周易折中》等书。

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

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后来,严监生也病故。文章体现出了严贡生的霸道、赵氏的心计和严监生的吝啬。

6、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最后来了两个人才勉强把新娘接回来。回来的路上,严贡生有假装发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污船家吃了救人的药,最后赖了船钱。

回到家后,声称赵氏为妾,让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大哥家的正方住,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后又告到部里。体现出严贡生的吝啬、霸道、无赖行径。

7、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荀玫的母亲病故,荀玫及王惠想等殿试后在回家奔丧,因此想隐瞒亡情,不成,只得回家。王惠同荀玫共同办完丧事后,王惠独自返回省城。体现了文人的虚伪及薄情。

8、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

后宁王兵败,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蘧公孙回到家后,向爷爷蘧太守诉说此事。蘧公孙的两个表叔来访,住了几日后,送回省城。体现出王惠的贪财、无立场的行径。

9、娄公子两人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于是进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讲清,摄于娄府的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

杨执中因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径自就回到了家中。多日后,娄氏公子想拜见杨执中到底何许人,去杨家找,但未找到。路上遇到刘守备的船冒名娄府逞凶,娄氏公子仅予说教后放行。几日后再次拜访,仍未见到。

10、娄氏公子二次仍未找到杨执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是为鲁家的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按鲁编修的意思,蘧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办了婚事。

11、婚后,鲁**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相谈甚欢。

因蘧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引来老夫人的不满。鲁编修因此发病。此时,因见娄氏公子极好结交贤士,杨执中向娄氏二公子推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名叫权勿用。

12、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并带来一个侠客。

娄公子另邀请了一些朋友陪同一起游玩喝酒一连数日。侠客骗了娄公子500两银子后不知去向。而权勿用则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被跟随来的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13、蘧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

蘧公孙告了官,而拿人的差役知道了那个箱子是叛官的赃物后,诈走了宦成身上的全部银子,并以宦成的名义去诈蘧公孙要银子,并假惺惺提要求给双红赎身。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马纯上,马纯上极力要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下来。

14、经过讨价还价,马纯上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15、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

他的仆人说出了原委,洪憨仙并非仙人,只是意在周济马纯上。协助办完丧事后,马纯上在街上遇到一个拆字的少年匡迥,流落街头,无钱回家。而家中的父亲又病重,很是惨然。马纯上借与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

回家的船上,遇到郑老爹(日后成了匡迥的丈人),讲了一件事情——张氏兄弟因埋怨父亲偏袒小儿子而打闹。被父亲告官后,老大老二上下使钱,并冒充父亲的名义撤了诉。

扩展资料

作品主题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参考资料

—儒林外史

县令就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不过有一点,就是县令的级别,它的品级不一样,有的大县的县令品级高,就跟铁岭市长和上海市长,都叫市长,但是级别差大了,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在县令之上,至于巡抚,一开始就相当于中央巡视小组,由皇帝亲自派人去监督地方,中央官员去管理地方官员,一般情况下品级都要比当地官员低一级,后来因为办事效率比以前高的原因就成了常设机构,再后来就正式成了一个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管理方面就是总览大权,那时候没有分权一说,但是是文官管武将,武将见了比自己低一级的文官都要跪拜。

题主说的应该是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并称清代四大冤案之一的《淮安奇案》。这一案件曾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登上荧幕,题目中提到的候补知县,就是这个案件中的那主角,名叫李毓昌。

淮安赈灾

李毓昌是山东人氏,从小便以品学兼优而闻名于乡里,在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李毓昌考中了举人,那一年他刚满23岁,之后在嘉庆十三年他又考中戊辰科进士,中了进士后,李毓昌被分发江苏抚署候缺。

那一年淮安水灾,李毓昌被临时派往淮安赈灾,当时的山阳知县王伸汉大肆贪污清廷派发的赈灾银粮,听说朝廷派来了赈灾官员后,他便对前来的官员进献巨额的贿赂,但前来的十名官员中只有李毓昌不为所动。

李毓昌到达灾区之后,亲自率人到各地核查赈灾钱粮分发情况,每到一村都按照人数严格核查,记录实际受灾情况,有没有漏赈和冒领现象,一系列的行动让当地百姓赞不绝口,而他这样的举动让山阳知县王伸汉甚为不安。

山阳被害

在实地勘察的过程中,李毓昌查出了王伸汉贪赃枉法、克扣赈银的诸多证据,并准备上报淮安知府。没想到淮安知府与山阳知县王伸汉官官相护,并设计将李毓昌调回了县衙,设下酒宴企图收买他,但李毓昌不为钱财所动,并义正言辞地指责了王伸汉,然后拂袖而去。

李毓昌的行为让王伸汉动了杀心,他收买了李毓昌的三名仆人,在水中下毒,毒死了李毓昌,然后又用丝带伪造自缢身亡现场,让李毓昌受屈蒙冤而死。

嘉庆十四年,李毓昌的妻子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写有“山阳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的禀贴残稿,对丈夫的死产生了怀疑,通过开棺验尸,发现了李毓昌是死于中毒,并不是自缢。为了给李毓昌申冤,李毓昌的叔父李泰清进京城告状。

沉冤得雪

当时的嘉庆帝对贪官污吏极为憎恨,他责令下面彻查此案,很快案件就真相大白了,嘉庆帝亲自批示,将谋害李毓昌的王伸汉、王毂、包祥、李祥、顾祥、马连升等全部处死,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流放,同时处罚了其他涉案的官吏和9名查赈大员。冤死的李毓昌也终于沉冤得雪。

事后,嘉庆帝追封了李毓昌知府衔,并按知府例赐恤,加赏为李毓昌进京告状的李泰清为武举人,由于李毓昌没有后代,又同意将他的侄子李希佐继承为嗣,并加恩赏为举人,嘉庆帝还亲自作《悯忠诗》表达对李毓昌的认可。

至此,淮安奇案宣告结束,嘉庆帝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贪官污吏起到了震慑作用,也算告慰了李毓昌的在天之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92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2
下一篇2023-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