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产生的原因

情绪产生的原因,第1张

当我们谈到“情绪”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将它和“本能”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一般会认为,情绪感知能力,往往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我们开心会笑、伤心会哭、遇到困难会皱眉头等等,这些情绪似乎并不需要后天学习。婴儿一生下来,饿了就知道哭,用哭来表达他们情绪;当我们遇到恐怖的事情,我们会心跳加速,血压上升,手心出汗,并且表现出“惊恐”的表情等等,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认知,作者称之为“传统情绪观”。传统的情绪观有几个特点:

第一:一个人的情绪会以某些固定的形式表现在外,作者称之为“情绪指纹”,也就是说表现和情绪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常说“你的情绪都写在脸上了”,比如你开心时会微笑、放松时身体更舒展、愤怒是拳头会握紧等等。

第二:一个人的情绪在大脑中存在某些固定的“神经回路”。也就是说,传统神经学家认为,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着我们的情绪,比如通常认为大脑杏仁核控制恐惧的情绪,如果杏仁核受损,则没有恐惧的情绪,**《头脑特工队》情节是以此为基础来设计的。

第三:每种情绪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情绪表现和心理特征是一一对应的。有一部美剧《别对我说谎》就是通过情绪变化来识别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的,前几年,也有很多类似的电视节目,心理学家通过阅读嘉宾的表情来识别他们的心理状态等等。

你可能问会,这还有什么错吗?但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我们的确错了。为什么呢?

情绪构建理论

让我们再简单梳理一下传统情绪观的过程,情绪的产生我们通常认为是这样的:我们的感官接受到外在的感知信息 –> 触发某个神经回路 –> 表现出某种内在心理状态 –> 表现出某种外在情绪特征。比如看到一条蛇,会激活大脑的杏仁体,然后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然后我们心理会特别紧张,同时我们也会表现出恐惧和害怕的表情。

这个过程看起来是顺理成章,但真的是这样吗?但实际并不完全是这样。

首先,同一种表情,很可能代表不同的情绪。一个人笑可能是极度悲伤,一个人哭也有可能是喜极而泣,所以,情绪和表情并没有一一对应。比如下面这张照片,这个人处于什么情绪中?

绝大部分都认为这个表情是一种惊恐,但其实这是2008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决赛中,小威廉姆斯击败了她的姐姐大威廉姆斯后,所表现出的欣喜若狂。

其次,情绪和心理特征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心跳加快并不代表一定是恐惧、激动的情绪,是大脑将身体变化解读为某种情绪。

最后,情绪反应也没有固定的神经回路,通常认为杏仁核控制恐惧的情绪,如果杏仁核受损,则没有恐惧的情绪,但实验证明并非如此。

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作者提出了“情绪构建理论”。我们情绪产生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感官系统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各种感官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对于大脑来说,都是噪音,并不能直接让我们产生情绪反应。你的大脑会结合你过去的经验来构建一个假设,然后你的大脑根据你的假设,对当前的输入信息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信息,赋予某种概念和意义,最后产生出某种情绪。

总结起来,作者认为“情绪构建理论”和“传统的情绪观”有几点关键的差异。

第一:我们的情绪并不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是结合了输入的感官信息+过去的体验+你的认知(尤其是概念)的一种综合反应。换句话说,情绪和你当前所在的场景,你过去的体验,你的概念认知都是相关的。

第二:我们是情绪的主动构建者,我们的情绪不是外在信息输入后的一种被动反应。是我们主动在大脑中根据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经验模拟了一种情绪,然后指导我们行动。换句话说,情绪反应是大脑的一种模拟和假设。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让我们来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一只蜜蜂正在一朵芬芳的白色花朵的花瓣上轻舞,一边授粉,一边嗡嗡叫。如果你喜欢蜜蜂,那么你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其他神经元也会立刻调整好你的身体准备走近观察,你的心跳加速,汗腺准备分泌汗液,血压开始下降。

但如果你过去曾被蜜蜂蜇过,有过痛苦的经历,那么你的大脑会让你的身体做好逃跑的准备,或者做出一个准备搏斗的动作,你的身体会出现一些与先前不同的变化。每次你的大脑模拟感官输入时,你的身体就会自动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改变你的情绪。

你的蜜蜂模拟想象源于你的心理概念中对蜜蜂的印象,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对蜜蜂的认知,比如它的样子、声音,你对它的反应,你的自主神经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了你的行动等等。同时也包括其他与蜜蜂相关的概念信息,比如“草坪”“花朵”“蜂蜜”“蜇人”“疼痛”等等。

所有这些信息和你所拥有的“蜜蜂”概念融合到一起,指导着你在特定环境中模拟“蜜蜂”。因此,像“蜜蜂”这样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你大脑中神经模式的集合,它代表了你过去的经历体验。你的大脑以不同的方法把这些模式结合在一起,感知并灵活指导你在新情境中的行为活动。

根据你的概念,你的大脑会把一些事情集合在一起,而把另一些事情分开。你的概念是大脑的一个主要工具,用来猜测即将到来的感觉输入的意义。比如,概念可以赋予变化的声音以意义,这样,你在听到声音的时候,就不会把它视作嘈杂的噪音,而是将之认定为话语或者音乐。

所以,情绪一种综合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是跟场景、过去的体验、你的概念认知密不可分的。情绪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本能,也不存在某种固定的神经回路,当然情绪和表情,或者身体反应也并不存在某种对应的关系。

所以,情绪是我们大脑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假设或者说预测

当我看到这一个观点的时候,也被震惊到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情绪很难控制,是一种本能反应,但是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其实不仅仅是情绪是一种假设,我们过去很多固有的认知都仅仅是一种假设。在《你为什么而工作》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假设”的世界里。比如通常我们认为,工作都是辛苦的,我们为了钱而工作。其实这是一种假设,在“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提出了很多假设:比如“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假设;比如人性懒惰,人都为钱而工作的假设等等。

亚当·斯密说:“想过尽可能舒适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天性,如果一个人从事某项繁重工作和他不做所获得的报酬没有任何差别的话,那么他就会粗心马虎地应付差事,而政府也默认这种行事原则。”

但是,因为这种思维根深蒂固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去质疑它们,而且我们还会不断强化这种假设,比如在工作中遇到不开心或者困难时,我们常常在心理告诉自己,我们是为了钱而工作的,所以不开心是正常的。我们把获得回报和忍受痛苦作为了一种交换,但其实这正是基于,我们对工作的一种假设。但其实,我们有其他的假设,比如那些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他们并没有被假设为钱而工作,但是也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

其实我们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认知都只是一种假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对于经济体系的假设一样,道德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一种假设,人类社会就是基于一套套这样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就像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公司是什么?国家是什么?民族是什么?尤瓦尔·赫拉利给出的答案是:想象共同体

(1)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②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但同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产生不同的情绪表现。

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情绪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情绪和情感这两个词我们不会陌生,在生活中这两个词汇经常被我们使用。情绪和情感其实并不完全是统一的一个心理过程,从其产生的基础和特点上分析,情绪和

情感

心理学

上有所区别。那么在心理学中是怎样体现两者之间的区别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着的心身变化,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反映。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那么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1

1、情绪: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愿望或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信号)功能。

2、情感: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作为一种感受,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想联系的,历史上曾都被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指导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变化,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理解: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情感则侧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绪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为情境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就是所谓的激情);情感则以内涵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而且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2

情绪(emotion)与情感(sentiments)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情绪;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情感。这一定义强调: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形式,即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某种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情绪、情感的产生是与机体的需要相联系的。如果符合人们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体验到满意、自信、喜悦、愉快等;如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就产生否定的态度体验,如憎恨、悲哀、恐惧、愤怒等。

情绪与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情感常常表示体验稳定的一面,情绪常常表示体验动态的一面。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情绪受控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已经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表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3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及联系是什么

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区别介绍:

一、词义:

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则是和人的 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二、个体心理学方面:

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

三、特点: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扩展资料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新生儿一个月内就出现了愉快、痛苦的情绪反应。他们最初的面部表情具有反射的性质,而随后发生的社会性情绪反应就带有体验的性质,产生了情感。

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亲哺乳引起婴儿食欲满足的情绪;母亲的爱抚引起婴儿欢快、享受的情绪。当婴儿与母亲形成了依恋时就产生情感了。这种依恋具有相对稳定而平缓的性质。然而,已经形成的情感,常常要通过具体的情绪表现出来。

对成人来说也是这样,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具体情境下是通过情绪得到体现的。一个人对祖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对敌人仇恨,这都是表达情感的情绪;而每当这些情绪发生时,又体验着爱国主义情感。

情绪以表情形式表现出来,包括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表情和身段姿态表情。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面部表情模式是在种族遗传中获得的。面部肌肉运动向脑提供感觉信息,引起皮层皮下的整合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表情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对成人的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是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起调节和整合的作用。

大脑皮层对有关感觉信息的识别和评价在引起情绪,以及随后的行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网状结构的激活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边缘系统的结构与愤怒、恐惧、愉快、痛苦等强烈情绪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密切相关。

一、 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二、 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 课标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 教学内容: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万花筒 情绪与生活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排解不良情绪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 教学建议:两框,三课时

六、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活动名称:自画像

(题目为“我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和最伤心的各是什么?并画出当时的面部表情”)

步骤:1、同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并作记录。(用于教学评价内容之一)

2、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按作业 进行表演,后各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来表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人进行情境表演)

3、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10个左右特征明显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

4、讨论分析这些面部表情的主要不同之处。(主要从眼睛、眉毛、嘴巴等方面着手)

各部分的动作 喜 怒 哀 惧

额与眉 平静 左右眉毛向上扬起,呈八字皱纹,眉与前额之间有皱纹 左右眉毛向五斜,眉毛呈相反的八字形 左右眉向上扬起,前额出现皱纹

眼睛 下脸向上扬起,眼睛边出现皱纹 睁得很大 部分或全部闭紧 睁得很大

嘴巴 开口,上齿露出 开口,下齿露出 开口厉害,裂开很大 开口

5、通过分析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面部表情后,得出这四种就是人类的最常见的情绪,用书本上的文字来说就是喜、怒、哀、惧。

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如“明天要进行期末考试,晚上的心情怎样?”这里面就有兴奋和不安、自信和担忧、跃跃欲试和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说在这四种常见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二)、活动名称:举一反三:(四个小组竞赛)

提示:四种情绪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经概括了,现在大家想想都有哪些词汇可

以表达这些情绪。以得分最多的为胜。(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但记住千万不能翻字典,否则视为作弊,成绩倒扣)

目的:为了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可体现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等。

过程: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参与率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一定的时间过后,各组的分数统计出来后。我们有一个问题问得分最多和得分最少的那组同学,你们现在各是什么样的情绪。再一个问题是问大家:在比赛过程中,各小组的成绩在你追我赶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或当你们的成绩遥遥领先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答:胜:高兴。 负:伤心。

在比赛过程中,有高兴(成绩领先);有伤心(成绩跟不上其他组,老师怎么就不给我们组机会呢);有害怕(自己组成绩落后);有妒忌;有紧张等情绪的交替出现(或是说综合出现)

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达情绪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从这些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情绪表现是有程度差别的。(如喜有开心、高兴、开怀大笑、欣喜若狂等程度之别)再从刚才比赛过程中大家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情绪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情绪是喜怒哀惧这四种。不同性质的、不同程度的情绪的组合构成乐我们丰富多样的、多资多彩的生活。

作业 :填写书本P61的表格。

第二课时

一、活动名称:猜一猜

材料: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间断的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请问:是哪一只猴子先死?为什么?

过程:学生们热烈讨论并积极举手回答。有说不能动的那只猴子先死。有说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多种多样。

小结:答案应该是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是它长时间地高度紧张,最后先于那只不可活动的猴子而死。(情绪对身体的消极影响)

二、 活动名称:比一比

材料: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他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话,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问题:从这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前后左右进行讨论)

小结:分成两方面来说:从开始的“工作紧张,用脑过度”,以致于“身体虚弱”,说明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有消极影响;从后来的“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以致于“身体逐渐康复了”说明情绪对于人的身体和生活有积极影响。即情绪对身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三:活动名称:谈一谈

例子:1、我平时的成绩不错,可就这次素质考试考得不好。原因是那天晚上我没休息好,太紧张以致于翻来覆去睡不着。

2、我其实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不知怎么的一到关键时候,我就变得急急巴巴、疙疙瘩瘩。

3、国庆前我们初一年级进行了“爱我中华”的主题演讲,开始的两个同学由于过分紧张而中途退场。

师:大家的例子都是情绪对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有消极影响的。那难道就没有积极影响吗?能否举一些例子?(如果有则最好,如没有则采用书本上P62的两个小男孩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例子。)

小结:情绪对正常水平的发挥也是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

归纳:从以上三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积极影响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消极影响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作业 :1、填写书本P63的表格。

2、“这四种基本情绪中,喜是有积极影响而无消极影响的,而怒哀惧则是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影响的。”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导入 :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一个思考题,现在大家有没有答案呢?

生:一种答案: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一种答案:认为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怒可激发人的斗志”;“化悲愤为动力”。

师:既然大家争执不下,那我们就再看一些例子,看看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 活动名称: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据我国史书记载,伍子胥在过昭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

材料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问题一:人为什么会有情绪,怎么产生的? 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 对情绪的产生,心理学上目前常见的有三种解释: 1、情绪是对生理变化的知觉,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哭,所以悲伤;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 2、情绪是大脑皮层对丘脑的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并向上反馈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情绪体验,向下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使个体在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简言之,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3、情绪是由环境、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反应的关键因素。这也是目前在心理咨询中用得非常广泛的,比如Ellis的ABC理论,就是强调了认知在情绪产生中的重要作用,并借改变认知来改变我们的情绪。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比如有一天你在街上见到一个朋友,你向他打招呼,他并未回应你,你如果认为是他故意不理你,你会很生气,而如果你认为他是没见到你,你就不会这么生气,心情也很平静。这就是认知对情绪的作用。 因此,综上所述,情绪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认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至于其产生的地方,则如timeorbit所说,是我们的大脑。

记得采纳啊

问题二: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信心构成要素中的外向认知是指人们对行为可能或必定成功的认识过程,由于这种认识过程只能是对行为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所以这种认识过程实际上又是一种对行为过程的想象和推断;外在意识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人们在睡眠时意识水平最低,在注意力高度凝聚时意识水平最高。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 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同时普通心理学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仇恨、喜爱等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的区别。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 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 以后,伴随着 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 药物 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绪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四种成份组成的:

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问题三:人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一、 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二、 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 课标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 教学内容: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万花筒 情绪与生活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排解不良情绪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 教学建议:两框,三课时

六、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活动名称:自画像

(题目为“我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和最伤心的各是什么?并画出当时的面部表情”)

步骤:1、同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并作记录。(用于教学评价内容之一)

2、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按作业 进行表演,后各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来表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人进行情境表演)

3、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10个左右特征明显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

4、讨论分析这些面部表情的主要不同之处。(主要从眼睛、眉毛、嘴巴等方面着手)

各部分的动作 喜 怒 哀 惧

额与眉 平静 左右眉毛向上扬起,呈八字皱纹,眉与前额之间有皱纹 左右眉毛向五斜,眉毛呈相反的八字形 左右眉向上扬起,前额出现皱纹

眼睛 下脸向上扬起,眼睛边出现皱纹 睁得很大 部分或全部闭紧 睁得很大

嘴巴 开口,上齿露出 开口,下齿露出 开口厉害,裂开很大 开口

5、通过分析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面部表情后,得出这四种就是人类的最常见的情绪,用书本上的文字来说就是喜、怒、哀、惧。

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如“明天要进行期末考试,晚上的心情怎样?”这里面就有兴奋和不安、自信和担忧、跃跃欲试和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说在这四种常见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二)、活动名称:举一反三:(四个小组竞赛)

提示:四种情绪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经概括了,现在大家想想都有哪些词汇可

以表达这些情绪。以得分最多的为胜。(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但记住千万不能翻字典,否则视为作弊,成绩倒扣)

目的:为了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

问题四:人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常常听到“现在的班主任越来越难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抱怨。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也有同感。是的,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形成了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嘴、爱钻牛角尖;不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甚至叛逆等等。

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小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是小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尤其爱出现在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都外出打工长年不在家,留给隔代亲戚照顾的孩子身上。

他们在家不听大人的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想出教室就出教室的现象;与学校纪律对着干,喜欢搞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乱丢垃圾等,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他偏要那么做,在学校公开与老师作对。

去年我接手了一个43个学生的班级,本班23个男同学,大都是好动,不大会听课,学习目的不明确。其中有五个学生就具有上面所说的性格,他们合伙起来扰乱课堂,发出怪叫声,在课堂上,以怎样能使全班学生发笑为荣,以欺负小同学,打架为习惯。特别是有一个叫周小永的同学,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多次打架,用原来老师的一句话:“像他这样的学生,我做了30多年的老师,从未遇见过,教不变的”一个多月来,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他真的与众不同。也曾转到其他学校就读,可都不愿意接收,又回到这个班。 他除了学习目的不明确外,态度极为傲慢,而且情绪非常极端,每次违反纪律后,老师找他谈话,一出办公室的门,就会用打小同学,摔坏桌椅,玻璃等来发泄。不接受任何老师的教育,为所欲为。成了全校闻名,人见人恨的“问题学生”。

一天,我刚下课,“我们班的周小永与吴锋又打起来了”。一听到这里,我的脑子“嗡”了一下,连忙返室,呈现在我眼前的一幕:周揪住吴的头发使劲往投影柜撞,并同时用脚不停提吴的肚子。直往死里打。我看到这,怒气直冲脑门,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强行把他拖开,又强行把他扭到办公室,让他站在我的身边。而他挺着胸脯,仰着头,怒视着我,一脸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看着后脑门流血的吴,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气愤极了,“打叫他家长来,领他回去算了。”“干脆让学校停他几天学。”……面对如此叛逆的学生,看着老师正在处理的吴,我的怒气如火上浇油,我狠狠地举起高高的巴掌,真想……

就在我一站起来的刹那间,眼睛的余光告诉我,他的腿的某部位一定也受了伤,鲜血正往裤脚流出来。他们都是我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谁伤了都心疼呀!想到这里,我的心平静了许多,我把高高举起的巴掌轻轻地放在了他的头上,理了理他凌乱的头发,“你也受伤了对吗?”

他诧异地望着我,慌忙摇了摇头,“来!过来!让老师看看。”他不大情愿的向我移了两步“谁要你看了!”他用力摔开我的手。我低下头,挽起他受伤的那个裤脚。好大的一个伤口,鲜血直流,我一边帮他清理伤口,一边埋怨“还说没有,看!这不是还在流血吗?”我抬头看看他,从他的眼神我看到了他感到意外,没有了来时的那种敌意。和刚才的反抗,“别以为这是一点小伤口不要紧,感染问题就大了。”“老师……”他欲言又止,声音很小。我继续为他处理着伤口,我知道他很疼,但他没有吭声,努力在控制自己。处理好后,我为他>>

问题五: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思想

行为

性格

习惯

遇事心有反应

扩大

形成情绪

问题六:人的厌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就“相对论”而言,你能喜欢上一样东西,必然会厌烦另一样东西,人人都是这样的啊!如果厌烦的东西多了,就尽量远离这些东西,去找点自己喜欢的或是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只要你喜欢上另一种东西了,厌烦情绪就会减弱甚至消失。除非你对任何东西就感到绝望或者想死,要不然抑郁症不会轻易得的:)

问题七:情绪的产生过程是怎样的 喜怒哀乐是人的必然情绪 其实喜怒哀乐改为喜怒哀惧就是人四大基本情绪类型

问题八:人为什么会有情绪,怎么产生的? 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 对情绪的产生,心理学上目前常见的有三种解释: 1、情绪是对生理变化的知觉,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哭,所以悲伤;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 2、情绪是大脑皮层对丘脑的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并向上反馈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情绪体验,向下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使个体在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简言之,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3、情绪是由环境、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反应的关键因素。这也是目前在心理咨询中用得非常广泛的,比如Ellis的ABC理论,就是强调了认知在情绪产生中的重要作用,并借改变认知来改变我们的情绪。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比如有一天你在街上见到一个朋友,你向他打招呼,他并未回应你,你如果认为是他故意不理你,你会很生气,而如果你认为他是没见到你,你就不会这么生气,心情也很平静。这就是认知对情绪的作用。 因此,综上所述,情绪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认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至于其产生的地方,则如timeorbit所说,是我们的大脑。

记得采纳啊

问题九: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信心构成要素中的外向认知是指人们对行为可能或必定成功的认识过程,由于这种认识过程只能是对行为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所以这种认识过程实际上又是一种对行为过程的想象和推断;外在意识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人们在睡眠时意识水平最低,在注意力高度凝聚时意识水平最高。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 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同时普通心理学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仇恨、喜爱等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的区别。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 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 以后,伴随着 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 药物 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绪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四种成份组成的:

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问题十:人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一、 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二、 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 课标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 教学内容: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万花筒 情绪与生活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排解不良情绪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 教学建议:两框,三课时

六、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活动名称:自画像

(题目为“我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和最伤心的各是什么?并画出当时的面部表情”)

步骤:1、同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并作记录。(用于教学评价内容之一)

2、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按作业 进行表演,后各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来表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人进行情境表演)

3、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10个左右特征明显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

4、讨论分析这些面部表情的主要不同之处。(主要从眼睛、眉毛、嘴巴等方面着手)

各部分的动作 喜 怒 哀 惧

额与眉 平静 左右眉毛向上扬起,呈八字皱纹,眉与前额之间有皱纹 左右眉毛向五斜,眉毛呈相反的八字形 左右眉向上扬起,前额出现皱纹

眼睛 下脸向上扬起,眼睛边出现皱纹 睁得很大 部分或全部闭紧 睁得很大

嘴巴 开口,上齿露出 开口,下齿露出 开口厉害,裂开很大 开口

5、通过分析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面部表情后,得出这四种就是人类的最常见的情绪,用书本上的文字来说就是喜、怒、哀、惧。

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如“明天要进行期末考试,晚上的心情怎样?”这里面就有兴奋和不安、自信和担忧、跃跃欲试和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说在这四种常见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二)、活动名称:举一反三:(四个小组竞赛)

提示:四种情绪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经概括了,现在大家想想都有哪些词汇可

以表达这些情绪。以得分最多的为胜。(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但记住千万不能翻字典,否则视为作弊,成绩倒扣)

目的:为了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

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认识过程产生的。

情绪情感过程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主观体验,也称感情(affection)。可分为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两种。

情绪情感过程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主观体验,也称感情。如愉快、不愉快、悲伤、愤怒、惊恐、尊敬、喜爱、厌恶等。

感情可分为情绪和情感两种。

情绪是具有情境性和肤浅性的感情。随着特定情境的产生,某种特定情绪很快产生,随着特定情境的消失,该种情绪也很快消失。并且伴随有比情感更多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人和其它动物都拥有情绪。

情感是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感情。形成于多次情绪感受之上,是长期的、跨情境的感情。如尊敬、爱。情感相比情绪更加内隐、隐晦。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情感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受已形成情感的制约。

2区别: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过程,常具有外部明显、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如喜、怒、哀、恐,在根本上说情绪即愉快或不愉快。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它通常与人的精神性或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24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