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被吼骂会影响智力吗
孩子经常被吼骂会影响智力吗,让你的宝宝越来越聪明,孩子的成长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要教会孩子克服这些困难,此时的耕耘会让孩子在未来受益良多。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经常被吼骂会影响智力吗。
孩子经常被吼骂会影响智力吗1上周末,朋友跟我说了一件让人很揪心的事。
有一天,朋友刚收拾好满地的玩具,就发现2岁的女儿用蜡笔在床单上玩起了“填色”游戏,场面非常混乱。朋友气了个半死,忍不住吼了孩子:“都跟你说了不要乱画!你是聋了吗?!”
孩子吓得呆住了,手一哆嗦,蜡笔掉在地上也不敢捡。
朋友以为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对话,可没想到,却带去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碰过蜡笔。”
说到这里,朋友突然叹了口气:“我特别能理解孩子的感受。我还小的时候,我妈也曾经这样吼我,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我有多恐惧,多害怕。”
很多人不知道,吼娃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比吼娃更好的方法,我都帮你整理好了。
语言暴力,真的会影响孩子智商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两个3岁的孩子做了一次大脑扫描。
2个孩子同龄、同性别、家境也类似,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孩子经常被夸,一个经常被骂。
结果,他们的大脑扫描图,竟出现天壤之别。
经常被骂的孩子,大脑明显小了一大圈。脑容量变小了,智力发育也就会严重受损。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还发现:
经常遭到父母吼叫、辱骂、诅咒等言语暴力的孩子,长大后言语智商平均只有112分,比那些没有遭受言语暴力的孩子低12分。
江西省有一对黎氏夫妻,家族从没有过精神病史,但他们的三个儿子中,却有两个得了精神分裂。
精神病专家到黎家了解情况后,才知道,黎家两个儿子的精神分裂,竟然是爸妈吼出来的。
黎亮胜不堪父母的言语暴力,早早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才有幸逃脱“变疯”的命运。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暗示效应”,父母在吼骂孩子时,会给孩子带来否定、批判的消极心理暗示。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渐渐地将这些消极评判,内化成对自己的评价,直到真的变成了父母嘴里的“坏孩子”“笨孩子”。
父母的每一句吼骂,影响的`不止是孩子的心灵健康,更是真实的在伤害孩子的智力。
被吼叫长大的孩子
需要一生来治愈
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斯特劳斯的一项调研结果发现,将近90%的家长,都吼过孩子。
许多父母都认为,“吼”不过就是一种教育方式,只要不动手,对孩子就没什么影响,但事实上,孩子的内心承受了极大压力。
节目《超级育儿师》中,就有这样一个“暴躁”的妈妈,平时跟孩子交流全靠“吼”。
在这位妈妈的眼中,孩子经常无理取闹,是个蛮不讲理的“爱哭鬼”,“吼”只是为了教育孩子,并没有什么错。
后来,节目组将妈妈带到了一个声音体验场所,让她听一段事先录制的声音。
当自己的怒吼声从音响里传来时,这位妈妈瞬间就崩溃了,她蹲下来颤抖地捂住了耳朵,无法相信这个令人恐惧的、歇斯底里的声音竟然就是平时的自己。
成年人尚且无法忍受吼叫带来的负面能量,更何况是孩子?
吼叫也是言语暴力的一种,父母的怒吼,其实就是用负面情绪肆无忌惮地攻击孩子,让孩子时刻活在不安与恐惧之中。
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那些被吼大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有位答主的回答十分令人心疼。
答主和她的两个弟弟,就是在母亲的怒吼声中长大的。小时候,母亲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对他们打击辱骂。
直到现在,姐弟三人都长大了。
答主的一位弟弟因为性格阴郁悲观,老婆跟他提出了离婚。另一位弟弟,虽然经济能力不错,但是因为心理原因一直无法进入亲密关系。
至于答主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着障碍,家庭不幸福,现在正准备离婚。
英国教育协会教授斯塔彭认为:对孩子怒吼,特别是重复不断地斥责孩子,孩子受到的伤害比被打更严重!
活在父母怒吼声中的孩子,无法信任他人,同样无法认可自己。长此以往,孩子只会越来越不愿意表露自我,出现阴郁、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来自父母的吼声,无疑是将孩子的信任与依赖放在脚下践踏,让孩子的心蒙上一辈子都抹不去的伤痛。
不吼不骂,应该怎么教孩子?
既然“吼”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当问题出现时,不吼应该怎么教孩子?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在《非暴力沟通》中,给出了一套和谐的沟通法则,运用在亲子间的沟通和教育中,也十分合适。
1、可以批评,但不要批判;讲事实,但不要恶语中伤
小区有位妈妈,因为孩子乱扔玩具,没少骂孩子:“跟你说八百遍啦!玩具要收好,每次都不听!”
有一次,孩子忍不住顶嘴:“哪有每次,昨天我明明就收拾了。”
妈妈觉得孩子就是在“狡辩”,不由分说又骂了一通。
自那以后,孩子变本加厉,一次玩具也不收了。
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客观、公正地去评价,不要带着批判的态度。因为批判并不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加重逆反心理。
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来评价孩子:
“今天你没有收玩具哦,前天也是这样,但是昨天就做得很好,收拾得非常整齐,妈妈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能继续坚持。”
2、倾听孩子的需求,不要“我觉得”,而是“你觉得”
表妹之前带孩子去逛超市,孩子看上一顶巨大的帐篷,死活都要买,还赖在地上撒泼打滚。
表妹安抚了孩子后,问她为什么要帐篷。孩子说:“爸爸放假老是睡觉,有了帐篷,爸爸就能在外面睡觉,带我出去玩了。”
表妹这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不是帐篷,而是父亲的陪伴。
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动机。
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不妨多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只有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沟通,孩子会更愿意“听话”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讲过一个案例。
一个孩子,年仅6岁,就可以把被子铺地整整齐齐,甚至通过了军队检验。
朋友们都很好奇:“我家的孩子无论怎么管教,都不肯叠被子,为什么你家的孩子不但听话,还能做这么好呢?”
这位妈妈回答:
“其实我的孩子一开始也是屡教不改,后来我发现,他不是不听话,而是我说的方法,他听不懂。后来我把床单都改成格子的,让他按照线来折叠,他很容易就做到了,也就愿意听我的指令了。”
孩子永远是孩子,对大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对孩子来说可能都是陌生的新事物。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先不要着急,先观察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超出了孩子理解的范围。如果是,请给出更简单易懂的具体指令,这样,孩子就更愿意“听话”了。
当然,“戒吼”是个长期的过程,哪怕上面的方法都尝试一遍,还是会有无数个瞬间,气得想要爆炸。
这很正常,压抑不住怒气时,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沟通是一门学问,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不断地去试错,纠正,和学习。
只要父母永远保有成长意识,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肯定,总有一天能戒除坏脾气,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经常被吼骂会影响智力吗2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缺乏育儿经验,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只能采用“吼叫”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顽劣不堪。
我的小侄子就是正处于孩子最顽皮捣蛋的年纪,他的妈妈常常拿他束手无策,让小侄子吃饭,孩子就到处乱跑,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气得他妈妈经常大声呵斥他,小侄子才能够安静一会。
但时间一长,我就发现小侄子有了变化,就像曾经哈佛研究说明的那样:父母长期对孩子的吼骂会有碍孩子健康成长,我的小侄子无论从反应能力以及智力开发好像都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好。
平日里父母对孩子大喊大骂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导致孩子性格缺陷
1、内向,不爱说话
以前我的小侄子是全家的捣蛋大王,每天嘴都不闲着,很爱跟人聊天,虽然有时候孩子喋喋不休的样子会遭人嫌弃,但是这也恰好证明孩子的性格很开朗健谈。
但是我发现每次孩子的妈妈大声训斥小侄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欲言又止,非常委屈的样子,也不再愿意与人交谈,常常躲在角落不与外人接触,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孩子逐渐消失了。
2、遇事懦弱,喜欢逃避
父母经常发出很大的声音教育孩子,多半是想震慑住孩子,不让他们继续调皮捣蛋,然而这种做法会吓到孩子,让孩子心存恐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唯唯诺诺,不敢面对父母,连最亲近的人都害怕面对。
由于性格逐渐变得软弱无能,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退缩,当面对抉择的时候,都不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3、喜欢讨好别人,自卑
一次父母严厉的训斥,都会给孩子弱小的心灵留下一道阴影,孩子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喜欢自己,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爱与包容,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卑,只会想着如何讨好父母、讨好其他人,想要通过讨好的方式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这对孩子十分不利。
有损大脑发育
(1)导致智力障碍,低于平均水平
有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父母吼骂状态下的孩子,不仅对外界反应迟缓,连智力都低于正常水平的孩子。
这就说明孩子会因为父母大声呵斥,智力会有所下降,无法进行正常健康的成长。
(2)听力、语言表达能力下降
孩子在幼儿时期,耳膜等其他器官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如果父母经常冲着孩子大喊大叫,就会对孩子脆弱的听力造成伤害。
不仅听力会下降,甚至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退步,父母过激行为都会刺激到孩子的大脑皮层,影响孩子大脑正常发育。
父母学会这样做,比你吼一万次还有用
与孩子平等融洽相处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总会认为自己比孩子的地位高一等,经常用命令的语气来限制孩子,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会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孩子。
首先父母要将自己的身份地位摆正,要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父母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就会避免很多矛盾发生,当父母能与孩子和平融洽的相处时,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听话。
学会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话
很多时候,明明是一件好好说话就能解决的小事,经常由于父母不懂得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话,就变成父母濒临疯狂的吼骂声掺杂着孩子的啼哭声,美好的家庭变成了一个充满硝烟的修罗场。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犯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能够和孩子面对面坐下,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谈,会比大声训斥孩子更有用,因为很多时候父母的吼骂不仅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甚至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更加不会听父母的管教。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父母跟孩子的矛盾,多来自于彼此无论从对世界的认知、人生的阅历,都有很大的差异,才导致父母与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分歧。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考虑到孩子由于年纪尚小,很多事情并不明白,而父母已经足够成熟稳重,应该先去了解孩子,并且给孩子应有的尊重,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这不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
1、双方的期待不同,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可以说天下每个父母都无法避开对孩子的期望。
从知道孩子性别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想象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上学长大以后,期望更多了。
只有为人父母了才能理解那种期待。
但是不少父母往往期望过高,特别是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等封建残余思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成龙成凤,出将入相,光宗耀祖。
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地成长上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努力造就成功完美的孩子。
但是到最后,出类拔萃的孩子毕竟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孩子仍然要回归到正常轨道,去过常人的生活。
父母的期望与现实永远成不了正比。
而孩子对父母的期待是,父母应该体谅我,让我自由选择。
一直渴望得到父母认同的成年子女,却经常得到父母的否定。
所以,双方期待不同,相撞时产生的反应也会不同。
又因为是亲人,双方都认为对方改变是理所当然的,在彼此都遭到拒绝的情况下,沟通就困难,冲突就发生了。
孩子的命运有千万种,条条大路通罗马。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作为父母要以平常心去对待。
只要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快快乐乐的生活就够了。
而作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你会发现,当你有一点点成就,父母就会很高兴很满足。
2、父母和子女有代沟
知乎上有个女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说,以前流行“求包养”的时候,我在QQ空间里发说说,里面最后写了“求包养”。
过了很久家庭聚会的时候被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围起来教育说我败坏整个家族的名声,我家世世代代没出过我这样不知羞耻的人一次问爸爸:
老爸,你有微信吗?
爸爸说:有屁的威信,都是你妈说了算。
晚上在朋友圈发美食,配文字“深夜报复社会”老爸留言:别发反动言论,快删掉!……你看这都是典型的代沟问题。
人们常常说三岁一代沟五岁一鸿沟,很多父母苦恼自己与孩子之间有代沟,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父母和孩子有代沟怎么办?
其实只要父母与子女之间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想法,父母经常与孩子保持思想交流,就非常容易消除代沟。
最容易造成矛盾的是父母和孩子都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而不会换位思考和沟通。就像我们宝萍老师说的:懂比爱更重要。
3、错误沟通的模式一直没改变
很多成年的子女经常跟父母发生冲突。
表面上看是意见不合,实际上也有跟幼年时不愉快的沟通经验有关,比如,小张在小时候,一没做好,父母就严厉地批评她,指责她。
这导致在成年后,遇到了某些类似的情境,幼年时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就被唤起了,于是争吵必不可免。
说教式沟通和审问式沟通是中国父母和孩子经常用的沟通方式,而这两种沟通方式也往往是孩子讨厌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在青春期。
如果父母不改变,孩子逆来顺受,也不愿意去改变,那么这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就会和冲突一起时不时发生。
最后再说个故事,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她说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父母经常吵架,自己和他们沟通也经常是吵架。
于是考大学毫不犹豫地考了很远的大学,毕业以后也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这几年,突然发现曾经吵架的父母,居然也变得很恩爱。
而自己和他们的关系,在时间里也变得柔和。随着她自己恋爱、结婚、生孩子,好像也能理解当年父母遇到的问题。
这个朋友的经历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今天看来让人很痛苦的事情、烦恼,过后也会变得和谐。
所以,做父母,做子女,都不容易。但不论怎么样,我们和父母是一种缘分,一方面我们要珍惜,另一方面要放下,不要死磕。
家庭教育出现分歧怎么办?这样的育儿方式会给家庭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呢?
1要以大爱之心,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绩、行为和差异,不苛求完美。其次,与家长阐述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多为家长的能力及家庭背景着想,给予家长尊重,与家长交流时,态度诚恳,从孩子的个性开始,就其行为表现、学业现状,作家校两方面的情况介绍,分析学业及行为不良可能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表明对孩子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赢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2父母在孩子面前讨论一些教育问题,最后达成一致,并不是一件坏事。通过父母的讨论,孩子可以学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无论如何,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智。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家长必须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如果家人不同意,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就是彼此削弱了对孩子的影响。不要在孩子们面前吵架。大人之间的争吵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每个家庭成员都尽量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知道一切都要在处理好情绪的基础上来处理。
3孩子往往是“两面人”。当父母在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如果父亲要这个,母亲要那个,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但是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会本能的选择对自己更好的那个。但长此以往,孩子在父亲面前会是一个样子,在母亲面前又是一个样子。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因为父母在教育上的分歧可能会导致争执甚至争吵。如果这些争论和争吵被孩子看到,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焦虑。
文 | Jenny 乔
这些年无论生活中还是职场里,90后越来越多,和他们聊天,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的婚姻观。
有一次,和办公室的90后单身小美女娜娜吃饭,聊起最近刚结婚的某大龄女青年时,我忍不住感叹,世上又多了一个找到幸福的姑娘。
娜娜突然放下手中的筷子,一本正经地问我:“你真的觉得结婚幸福吗?”
她这么冷不丁的一句,问得我一脸懵。我正想着怎么说,她突然自言自语地来说出了答案:“我觉得结婚这事儿,挺没劲的。”
娜娜若无其事地说完这句话,然后继续埋头吃饭。我却惊讶得说不出话,虽然听多了90后单身至上的人生观,但一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姑娘说她这辈子可能不会结婚的时候,那种震撼依然难忘。
我问她,为什么会这么想。
娜娜冷冷地回了一句:“看着我爸和我妈因为晚饭吃不吃茄子吵架,我就不想结婚了。我一个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干嘛非要找个人来给自己添堵。”
我苦笑了一下,心疼地看着神情冷漠的她,忍不住感叹,女儿都不想结婚了,父母却还在争吵。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很多适龄青年都不想结婚了呢?
其中一个答案特别戳心:父母的婚姻给我敲了警钟。正是因为见识到了就算两个人再不合拍也会为了孩子忍受下去,所以害怕自己以后也会这样,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
很多父母都在问,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可他们从来不想一想,自己的婚姻让孩子多绝望。
Kelly Clarkson的金曲《Because of you》中,讲述的就是一个孩子内心的独白。MV的开头,女主角歇斯底里地和男友争吵,夺门而出。
这时,画面突然定格,回到她小时候,爸爸不在的时候,妈妈愤怒地把一口没动过的菜倒掉,然后拼命地往嘴里塞安眠药。爸爸在的时候,两个人歇斯底里地争吵。终于,爸爸头也不回地拎着行李上了一辆出租车。
当镜子里,一个大姑娘和一个小姑娘同时出现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在走父母的老路。
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孩子也从来不是旁观者。你在婚姻里受过的委屈、吃过的苦,孩子不仅照单全收,还会无限放大,直到他终于相信,婚姻这件事根本没什么好。
父母的相处模式,决定了孩子的幸福。
新一季《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让陈小春和儿子Jasper走入大众视线。让所有人都奇怪的是,一个脾气如此暴躁的爸爸,竟然养出这么温柔懂事的小暖男。可再一看应采儿和陈小春的日常,你可能就觉得一点都不奇怪了。
每次提起应采儿,陈小春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和他的形象极不相称的腼腆和羞涩。
婚前的他,是个脾气暴躁的冷男,婚后,“怕老婆”却成了他的标签。这段爱情故事里,有一个细节,我记得最清楚,陈小春的演唱会上,淡漠清冷的面容,因为看见台下扮作歌迷的应采儿,一下子羞涩地笑了。
喜欢一个人是掩饰不住的。而目睹这一切的孩子,自然而然从小就明白,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样。
我想,父母都不想伤害孩子,但有些伤害是不经意间发生的。中国式父母给孩子最大的伤害,大概就是从不表达爱,却有说不完的怨。
一个女友曾经跟我说,她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生活在爸妈要离婚的恐慌里。因为妈妈不是抱怨爸爸昨天没洗碗,就是怪他今天没倒垃圾。妈妈总说:“每天,家里都是我一个人忙活,都不知道找个老公有什么用。”
可长大之后,她发现,妈妈总是偷偷地给爸爸的钱包里塞钱,爸爸不声不响地从妈妈手里接过超市又沉又重的购物袋。那一刻,她突然觉得,其实这样两个人一辈子都分不开也挺好。
夫妻之间多少有些相处的习惯和默契,所以有些人吵了一辈子都离不了婚,因为他们心里可能都很清楚,再怎么吵这个家都不会散。
可是,孩子并不懂。他们从来没听父母说过“我爱你”,却总是被争吵困扰。在他们眼里,婚姻必然一无是处。
我们的家从不缺少爱,而是缺少温度。我们愿意为彼此做牛做马,可一句我爱你,成了中国夫妻的千古难题。
有人曾经说过:“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我更认同林清玄所说的:“光有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通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今天你对伴侣表达的每一份爱意,都是孩子处理亲密关系的教材。所以,聪明的父母,从来不把爱藏起来。
据调查,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众多影响中,暴力是最严重的一种。
心理学家说,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几率比其他人高,而生活在家庭暴力之中的女孩长大后和男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也会受到巨大影响。
暴力未必是争吵打闹,在大部分中国家庭里,最大的暴力其实是不言不语。
很多中国父母都没有解决纠纷的能力。婚姻里,一遇上不顺心的事情,我们不是歇斯底里,就是摔门而去。不沟通、不解决、不面对,成了中国式婚姻最常见的现象。
几年前,看《怦然心动》的时候,特别羡慕女主角朱莉,不是因为她那段纯洁懵懂的爱情,而是因为她有一对特别有爱的父母。
有一幕我记得很清楚,朱莉的爸爸妈妈第一次当着女儿的面吵架,朱莉吓坏了。当天晚上,爸爸就到朱莉的房间向她道歉,说:“对不起,朱莉,这不是你的错。”
很快,妈妈也来了,同样告诉她:“你有一个又坚强又善良的爸爸。”接着,妈妈还给她讲了很多她对爸爸的爱。
我明白,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每一对夫妻都会吵架。但很多人不知道,吵架后的修复对一个孩子的安全感有多重要。
长大后的我们之所以恐惧走入婚姻,很大一个原因是觉得它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
结婚是为了安心,如果闹一次脾气,家就散了。这样的家,谁会要呢?
没有安全感的婚姻有多惨,不用我说。所以,每个人都在说,一个人真正的安全感要从自己身上找。其实,今天这个自己,就是过去的父母。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据说,婚姻失败的夫妻,子女婚姻失败的比率比家庭幸福的孩子高一倍。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会提醒自己,父母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还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充满爱,然后再去爱这个世界。
01
当当网的开创人李国庆率领几名人员争夺几十枚公章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各方对这件事情所持有的态度都不一样。有人以为李国庆行为过激,并且还存在着违法的嫌疑,毕竟当当网固然是他开创的,可他也不该如此行事。关于这件事情,当当方面曾经报警。
也有人支持李国庆的做法,往常是法治社会,人人恪守法律是正确的,可有些事情单靠法律是无法处理的,因而他们同意李国庆经过这种方式来行使管理权。
在发布的告全体员工书中,李国庆明白地表示,他的做法是经过暂时股东大会所认可的,因而他如此行事,代表的是股东的想法,而非他个人的意愿。假如真如他所说,股东大会作出的决议是契合法律请求的,那么他没有打招呼就去抢了公章的行为,则没有冒犯法律。
可是当当方面表示,事实和李国庆表述出入很多。当当网现任的副总裁阚敏表示,本人也是股东会的一员,可他没有去参与这个所谓的暂时股东大会,并且没有人约请和通知他,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阚敏这番言辞,使李国庆的行为遭到质疑。
对此,李国庆发布了和儿子的聊天记载。在这段聊天记载里,李国庆表示在20多天以前就准备召开股东大会,并且约请了俞渝,也就是他的前妻,如今当当的董事长。但俞渝决绝参与。
李国庆表示,他想尽量用战争的方式收回当当,所以他让儿子当本人和俞渝之间的调解人,毕竟儿子的话俞渝还是可以听进去一些的。李国庆的儿子表示,会代为传达给俞渝,并通知一些其他的相关信息,只是他声明,这不是站队,而是一切当当的股东有权益晓得事情的停顿状况。
关于当当这次“夺权”大战,其实说白了,就是李国庆和妻子之间的抢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当当的企业形象曾经遭到了宏大的影响,想要息事宁人估量不太可能。
于是有网友倡议,既然说不清李国庆和俞渝谁对谁错,那么不如让他们“下课”,将公司全权交给他们的儿子打理,不然事情越闹越大,很有可能会将当当推向深渊。
02这倡议一出,许多人对李国庆的儿子投向羡慕的目光,没想到父母争论,他会成为“最大赢家”。殊不知,在父母撕扯中,最大的输家历来都是孩子。
确实,李国庆的儿子,作为富二代,从小就不缺钱花,可是这就是幸福吗?显然不是。
俞渝和李国庆在谭盾的太太组织的饭局上相识,两人相谈甚欢。据俞渝回想:李国庆就老是来找我,然后我们就开端约会了。
后来他先提出来结婚,我觉得挺自然的,和他呆在一同挺踏实的、挺舒适的、挺好的。我那时分也很想结婚,我想要个家了。
我以至觉得结婚的对象是谁并不重要,结婚的时间很重要。谁在你很想结婚的时间呈现,根本上就是他了。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两人仅仅认识三个月就结婚了。用如今的话,就是闪婚。
有的夫妻闪婚过得很幸福,有的夫妻则过得很糟。很可惜,李国庆和俞渝属于后者。
最初他们很相爱,俞渝曾对李国庆说,“国庆,你是我命里要辅佐的那个人,假如你是孙中山,我就是宋庆龄。”
可惜,李国庆没有孙中山的睿智,更没有孙中山先生的冷静与担当,所以这段婚姻越走越糟。
起初,俞渝一再忍让,身为公司的掌托人,她自然晓得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但奈何李国庆脾气暴躁,做出的事情一次比一次出格,俞渝真实忍无可忍,才愤而还击。
03在她本人看来,这是正义与邪恶的比赛,可在她的儿子看来,这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战争。
既然是战争,那自然是要分出胜负的。
可是不管他怎样选择,他都无法让父母称心。
手心手背都是肉,整日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其内心的纠结与阴影不可思议。
知乎上有一个很抢手的问题: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心理安康影响大吗?
取得13K赞的答复说:十分大。
“小时分父母吵架画面还记得,招致现往常缺乏信任感、平安感,心智不成熟时期以至想过以自杀完毕。”
“过于敏感多疑,习气性猜想人的内心,且把本人的性格习气向对方希望的方面贴近,非常惧怕被厌恶以及无视,容易产生孤单感,经常压制本人,以至扭曲。”
04美国佛蒙特大学心理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讨:将99名9岁至11岁儿童,按常看到和不常看到父母吵架的状况分为两组,然后给出多张照片,让孩子们依据照片上人物的心情停止分组。
结果显现,经常目击父母吵架的孩子,可以辨别快乐和生气的心情,却无法分辨中性心情;而父母不常吵架的孩子,对这三种心情都能精确无误地停止辨别。
关于这个现象,研讨人员在论文中解释道:经常目击父母吵架的孩子,之所以呈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父母经常吵架,使得他们对心情的处置过于焦虑和警觉。
主导这项研讨的教授说:难以分辨中性心情的孩子,成年后在处置人际关系的时分很可能呈现障碍。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婚姻中争持与撕扯在所难免,毕竟两个人生出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兴味喜好,呈现矛盾,太常见了。
的确如此,婚姻中的许多摩擦都在所难免,就想温格·朱利在《幸福婚姻规律》里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即便是最幸福的婚姻,终身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其实之所以呈现争持或者撕扯,有很大一局部缘由是夫妻双方不会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提出,人们要想更好地处理问题,就需求专注于彼此的察看——不带评论、感受——用详细的言语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需求——直接说出需求,而不是一味责备对方、恳求——分明地通知对方,你需求他做什么。
关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一切。每个孩子都深爱着本人的父母,一如父母也深爱着本人的孩子。很多时分,给孩子一个快乐和睦的家庭,比给他买任何玩具都让他感到开心。因而,作为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你的伴侣,而非一味责备或者抱怨对方。
假如你的婚姻能够挽回,那就请担起父母的义务,给孩子一个快乐暖和的生长环境;假如曾经“无可救药”,那就收起借口与怜惜,好聚好散。而不要像李国庆和俞渝这样不时撕扯,让孩子成为最大的输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