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泸定地震已经过去数天,在这场地震救灾行动中,有哪些感人故事?

“9·5”泸定地震已经过去数天,在这场地震救灾行动中,有哪些感人故事?,第1张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四川美丽的泸定甘孜州,也摧毁了四川的旅游景区海螺沟,对于这一层地震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这次地震等级68级对于四川地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到目前为止这场地震已经过去了数天,其中坍塌的房屋伤亡的人员不在少数。

当地震发生之后,四川政府立刻积极了各方力量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抓住黄金24小时的救援时间,全力保利保民保财产。在这场抗震救灾的过程当中,涌现了无数的人民子弟兵英雄以及平凡的人民英雄。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地震救灾行动中有着无数令人感动的故事?

拿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来说有着14年前汶川地震中被消防员救起的,孩子在14年后来,到了四川泸定又救回了消防员的孩子,这是一种爱的传承,长大之后我便成了你,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还有着24名特警英雄独入孤岛,成功转移了200多名被困人员,他们与外界失去联系,但仍然不忘抗震救灾,依然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参与到这次的救援当中,徒手刨土解救被困人员等等感人事迹不在少数。

甚至其中一名特警,在救援期间救活了别人,但自己的父亲以及妹妹都丧失,丧生在了这场地震当中,在这种紧要的关头,把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家利益之前,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

还有着无数的平民英雄,为了不让湾东水电在洪水淹没下游地区,独自一人爬上10层高的大坝拉闸,对于这位普通平凡人民来讲,觉得如果能够以一人的生命换几百人的生命,那么他必须这样去做,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让人钦佩。

平凡成就伟大,英雄来自于人民,英雄更来自于人民节子弟兵。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山崩地裂造成

了狰狞恐怖的自然断裂却也呈现了可歌可泣的挚爱真情。正如一位网友所言

中国人在这次地震中找回了那些曾经以为已经失去的东西……

在灾难来临的瞬间多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在生与死的边缘多少人将死的选择留给自己。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爱记住这些普通生命绽放出的温暖光辉记住中华民族

优秀儿女的精神疆界。

让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种生死瞬间的人间大爱致礼

然而如何才能永远铭记如何才能永远不忘却新闻是易碎品当关于地

震的新闻慢慢远去时我们如何保存对此段悲伤的记忆如何留下对此间感动的

纪念

为此人民网特向网友征集“请您说说抗震救灾中那些让您感动的人和事”

欢迎提供线索发表感言讲述他她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细细体味这

大灾必有大爱,每一次灾难发生后,我们都能够在灾后,看到很多暖人心故事。泸定地震发生后,就有很多暖人心故事发生;其中既有特警徒手刨土营救被困人员,也有幼儿园教师,用时一分钟转移270名幼童故事,还有民众将自家棉被拿出来,轻轻为消防救援人员盖上暖心故事发生。

“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们不能够预测地震这种灾害,却可以在地震后,积极开展震后救灾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我们会看到救援人员的辛苦,也能够看到众多心怀感恩之心民众,他们用一片真心,回报这些最可爱的人。

救援人员不惜一切代价,救助被困群众

地震发生以后,震中所属地区管理人员,便会迅速组织消防救援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前往震中投入救援行动中。这个过程中,再一次体现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精神,车辆无法通行区域,就会“弃车”徒步行进。

最危险工作由救援人员去完成,最累最辛苦的活,也是他们去完成。此次地震中,消防队员不仅在悬崖峭壁转移了被困老人,还转移了仅2月大的婴儿。这位抱着婴儿救援人员,臂章上“汶川”两个字格外醒目。

群众心疼救援人员,做力所能及事情

救援人员那在艰苦环境下奋力工作,灾区群众也将这一情况,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地震第一天深夜,徒步20公里前来救援队员,就在磨西镇席地而睡,这样场景看着令人动容;脱下衣服的他们,也是家里的宝贝孩子,也会受到家人宠溺。

当地居民看到这样情况,自发拿出了家里被褥为他们盖上,还细心为消防队员添柴,将火烧旺,并帮助他们翻烤鞋垫,尽可能让他们能够好好休息。

正是这样的“鱼水情”,才使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都能一条心,在我们面前,没有无法战胜困难,没有攻克不了难关。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更加爱我的祖国,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和强大, 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伟大,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你的团结。

新型肺炎疫情下出现了众多故事性的新闻报道,其中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故事性报道相对突出。这些故事化报道主要是集中抗击疫情的救援者上面,聚焦于这些医护人员请愿奔赴疫情第一线的态度。

聚焦于这些医务人员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取舍的牵绊与决心;聚焦于这些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的故事;还聚焦于这些援救者感染病毒之后的心路历程。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抗击疫情环境下个体主动做好隔离的价值诉求。例如,在很多媒体对抗击疫情救护人员的故事化新闻报道下面出现了众多“不给救护人员添麻烦、主动隔离做贡献”类似的受众评论。

2、希望在抗击疫情面前献出自己绵薄之力的价值诉求,尤其是那些对于深处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在物资匮乏下为了节约物资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的故事化新闻报道,更是击中了广大受众的内心。因此他们纷纷在报道下做出了为奋战在一线的救护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的呼吁。

抗震救灾感人故事 感人事迹文章

女警察蒋敏 直面天灾的抉择,悲伤留给自己

“妈妈,我想你!”

“瑞瑞乖,等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

“哈!……”

这是地震前夕,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最后一次电话联系。

蒋敏的丈夫在成都工作,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瑞瑞,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瑞瑞只好随外婆住在北川。

坚强的蒋敏也有抹眼泪的时刻,她曾对同事说:近3个月没有回过北川老家,亲生女儿竟然认不出妈妈,自己想要抱她,女儿却挣扎着边哭边往外婆怀里钻。

对于年轻的蒋敏来说,女儿的疏远是对内心巨大的冲击,但这不是最让她心痛的,她心灵深处最愧疚的莫过于父母,这是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亲情账:父母从小养育自己和弟弟,现在自己和弟弟工作都在他乡远离父母,不能让父母享受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父母之上,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父母脸上那一道道皱纹是磨出来的,是累出来,更是对远离北川的子女牵挂、操心出来的。

蒋敏常说,等自己条件好些,一定把父母、爷爷奶奶、女儿一起接到身边,好好享受阖家团圆的滋味,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有句话讲,最不能等的是孝顺,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人生的一大悲哀,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最残酷的现实推到了这个孝顺的女儿面前。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强烈大地震发生。

没有更多的犹豫,全局民警紧急集结,按照市局紧急情况处理预案的安排投入抢险救灾。蒋敏也是民警中坚力量的一员,在地震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抛却个人安危,投入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

19时10分,出门巡逻回来待命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串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电话通了!然而,始终是令人揪心的忙音。

天渐渐黑下来,一如人们心头那越来越浓厚的灾难阴影。不知是谁的收音机声音在耳边沉重地回荡:北川老县城被塌方山体全部掩埋,目前,确定死亡人数大约三千余人……

气氛变得紧张,蒋敏按捺不住内心的牵挂,继续拨打北川县家里亲人的电话,周围很嘈杂,但气氛却死寂。

20时30分,电话依然忙音。

收音机里的关于地震引发的飞沙走石、断桥毁屋的新闻也显得越发沉重。

天空开始下雨,悲情笼罩着整座漆黑的城市。

蒋敏的丈夫从成都赶来了,见到彼此平安,焦急的心情总算得以片刻的舒缓。

此时,大批的民警再次集结,上街面巡逻。

民警开始依次报数。谁也没有听出喊出响亮“43”的蒋敏有何异样。

然而,毕竟没有谁能阻挡住天灾的肆虐。13日凌晨6时许,一个电话让蒋敏泪如雨下。电话里蒋敏的舅舅哽咽地说,她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除了蒋敏的舅舅,她在北川的全部家人近十口几乎已经确认死亡。蒋敏悲痛欲绝。

然而,灾情严重,警力极端紧张。蒋敏让丈夫回老家营救转移亲人,自己却留在了岗位上。

14日,15日,16日,直到此时此刻……同事们看到已经脱了形的蒋敏,青**的脸,走路打飘的样子,心里发酸。但她依然像别的民警一样,出门抢救伤员、上街维护秩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这是一个失去了幼女未来得及好好疼爱的年轻母亲,一个失去了父母未能尽孝的女儿,她在大难来临之后,为了更多的母亲和孩子,为了更多的父母兄弟,忍住巨大伤痛,不惮艰险困苦,恪尽职守,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分担起更多人的苦难。

她叫蒋敏。她还有另一个沉甸甸的名字,叫作人民警察。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4天来,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爱,迸发出了最动人的力量――亲人之间,生死相依;朋友之间,相互激励;陌生人也挽起手臂。这些故事,让我们落泪,也让我们坚强。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咬牙挺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4个小时,他用双手刨出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面对巨大的灾难,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在用勇气和坚毅,传递着生的信心。

山上山下,他们相互牵挂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两位导游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牵挂。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最新情况5月16日中午,《健康时报》记者赵安平给编辑部发回短信:“北川中学废墟中还有微弱的求救声传出。目前,现场有几百名救援人员在清理废墟,搜救仍在全力进行,他们不会放弃哪怕一丝希望。”

  抗震救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实践

  灾难中挺立的伟大中国,在不屈的抗争中再次彰显了震撼世界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理想、是信念、是操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练的时代表达。抗震救灾的实践表明,即使社会意识多样、多元、多变,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是我国社会意识的主流和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引领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的精神旗帜,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抗地震灾害的精神纽带,是激励我们将抗震救灾斗争进行到底的伟大精神动力。经过抗震救灾,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受出发,更加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服力、凝聚力、动员力、规范力的充分证明。

  自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灾难性时刻起,中华民族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而又情满人间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这是一次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举国救灾行动。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思想之本、文化之魂、精神之核,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受了全面的检验,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抗震救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全民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品质的空前展现

  大地震造成了大灾难,大灾难激起了大抗争。地动山摇、楼塌屋毁,挺然屹立的是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无论是在生死关头舍身救人的英雄人物,还是在废墟中顽强站起的***人;无论是紧急应对、亲临一线、情系群众的中央领导,还是星夜驰援、冲锋在前、连续作战的人民军队;无论是奉献爱心、勇担责任的志愿者们,还是感同身受、献血捐款的广大群众,13亿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世界面前显示出如此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此坚毅强劲的英雄主义气质,如此善良纯洁的人道主义禀性,如此一致相通的核心价值观念。抗震救灾,生动地展现了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精神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品质,在抗震救灾这种特殊的实践形式中,得到了集中、完整、深度的展现。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中逐步表露,但在历史的紧急关头、在民族的重大事件中,更容易瞬间暴发。抗震救灾,是在一个集中的时空范围内,以争分夺秒、昼夜奋战的节奏,以汶川遇难、全国动员的方式,进行的一场与特大灾害顽强拼搏的大决战。5·12以来的日日夜夜,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无数义举,如同井喷泉涌,夺然而出!抗震救灾就像“精神探测仪”,探测出我们民族深深蕴藏的大真大善大美。从党和政府到全体人民,在第一时间、在非常时刻所作出的反应、所采取的行动,都鲜明地表现出面对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必须遵循的“绝对命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我们看到,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抗震救灾集中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人心、动员人民的伟大旗帜;抗震救灾空前激发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崭新风貌;抗震救灾高度褒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高与卑、荣与辱,在无数感动中国的抗震英雄及其事迹面前,在公众、舆论、媒体的聚焦注视面前,得出了明确的判断,标明了价值的取向。灾难过后,留下的心理创伤应尽快康复,而与灾难斗争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则要永远铭记、长续久存。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在平时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从方方面面凸现出来,但更需要在生与死、血与火、险与难的熔炉冶炼中,显现其本色与真谛。正所谓“烈火见真金”。抗震救灾,是在和平年代、发展时期所经历的一场特殊的“战争”。没有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但要在巨石滚滚的险情突进中,在近5000米高空的拼死伞降中,在极限地形、极限气候、极限操纵的驾机飞行中,随时准备献出生命。震中就是战场,灾区就是前线,抢险救援大军冲进灾区,全国人民支援灾区,有如打一场抗震救灾的人民战争。那些普普通通的党员群众,在救灾中展现了一颗颗高尚而坚强的心灵,表现出无私而动人的情操;那些“80后”、“90后”青年,热血沸腾、激情迸发,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尽心尽责、默默奉献,构成了军队和志愿者队伍的生力军;那些平时加班加点、昼夜载客的成都“的哥”、“的姐”,震后如潮水般涌向都江堰等地,义务抢运伤员……他们在抗震救灾中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里不仅是通过理论的方式,更多的则是通过实践的方式,通过人的行为方式体现出来。抗震救灾的实践表明,即使社会意识多样、多元、多变,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是我国社会意识的主流和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牢固精神纽带。她如长青之树,扎根人心、本固枝繁,在严峻环境、艰难时刻,任凭风吹雨打,巍然屹立。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在英雄和领袖、典型和代表人物的言行中得到答案、引领方向,但更应该在广大人民的普遍行为和实际生活中得到张扬。抗震救灾,是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的全国总动员、全民同发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不惜一切救死扶伤,尽其所能帮助受灾群众,多种方式表达爱心,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标准。胡总书记、温总理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树立了以人为本、关怀人民的楷模,感动和教育了广大群众。灾区内外,同胞情深。一句“我下岗了,出不了钱,就出点血吧”,“爱的奉献”催人泪下。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可爱的人民,他们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同胞的精神风貌,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水准,有力地证明他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守望者和承载者。抗震救灾的实践还表明,生命至上、权利平等、人道精神、公民意识等,始终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精神品质在抗震救灾中的彰显,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自觉行动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力量的充分证明

  巨大的自然灾害是面镜子、是个考场、是个标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质和真理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功能与实际效果,在抗震救灾实践中得到了最直接、最严格、最有效的证明和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实践,发挥着思想引领、价值整合、道德规范、精神动力的强大实践功能,同时又要在历史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眼下,抗震救灾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回首与思考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的精神原因,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的精神旗帜,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抗震灾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人们将抗震救灾斗争进行到底的伟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要求,与保证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实践要求是高度契合的。从性质上看,抗震救灾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国家行为和社会行为。人民在国家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抗震救灾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决定了国家与社会对抗震救灾的投入程度。经过抗震救灾,广大人民群众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更加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证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不仅来自理论自身的证明,更重要的是来自实践的证明,在实践中证明其应用程度与通行范围。抗震救灾是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利契机,正是在党和国家、军队和人民全力救灾的一系列行动中,人们领会到了具体实在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念。这就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的党和政府,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军队和人民,用自己的杰出表现、动人事迹、感人情怀,忠实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忠诚履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每个职业、每个岗位、每个个人的要求。向倩,这位年仅21岁,为抢救学生冲回教室不幸牺牲的英雄女教师,用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高尚、什么叫牺牲,高尚与牺牲在我们这个社会与时代是否可能!“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抗震救灾,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本生动教材、一个最好课堂。捧读这本教材,走进这个课堂,我们这个社会与时代的核心价值理念,呈现出概念文字与生活本身融为一体的生动景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维系这个国家和谐统一的文化核心。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越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需求,建设得越是深入巩固,它对人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越大,在国家面临危机和挑战的紧要关头发挥的力量就越大。这次抗震救灾,人流、物流、运输流、信息流以及情感流,全部指向汶川、指向灾区。这不仅仅是特大灾害本身引起的反应,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抗震救灾表现出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大交融大救助,从根本上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使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使然。从历史的现实的对比中,更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凝聚力,广大人民把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自觉自愿为国分忧。人们深深认识到,抗震救灾,不仅是政府的义务、领导的责任,同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国难当头,公民有责。从几千里之外赶赴四川救灾的唐山人,并不仅仅是报个人之恩,而是出于他们对党和人民、社会主义国家与人民、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关系的更为深刻的感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员力。核心价值体系是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体系,它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取决于进入民众的程度与民众对其认同的程度。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被广大社会成员的认同程度越高,它的影响力和驱动力就越大。广大社会成员自觉按照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共同为某一社会目标而不懈奋斗,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动员力的有力证明,就能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这次抗震救灾,举国上下、社会各界、灾区内外、中华儿女,表现出高度的价值认同、行为一致、情感相同,而且这种社会一致性又是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相吻合的。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它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越来越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收到了明显成效。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在抗震救灾中担当突击队和主力军,出色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艰巨任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走在全社会前列,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官兵的思想和行动,不断增强广大官兵的军魂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强化了军队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豁得出去、挺得下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一整套价值准则、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组成的。维系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依靠体制和政策的激励,也要依靠主体的自觉和自律。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成为人们自觉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才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产生应有的规范力。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的社会系统遭受重创,人们的行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力、社会主义荣辱观约束力的重大考验。在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作用下,广大受灾群众即使遭受重大损失、经受身心痛苦,仍然恪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顾大局、识大体,自力更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保证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防止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绵阳市几十万人随时准备疏散转移,但城中治安良好、秩序井然,既体现了政府的组织力、管理力和执行力,也体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觉悟和良好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涵的锤炼升华

  灾难中挺立的伟大中国,在不屈抗争中再次彰显了震撼世界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理想、是信念、是操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凝练的时代表达。这种精神源于历史的积淀,得益于时代的历练,不仅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固有的品格,而且是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不断砥砺的结果。精神内涵的锤炼升华,离不开社会实践的进步。深厚的历史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进步,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使其充满实践特色、饱含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传统的继承中绽放活力,在抗灾的熔炉中锤炼新质、实现升华。

  在抗震救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强大思想武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理论进一步丰富深化,特别是极大弘扬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丰度。人的生命权得到最大尊重和保障,生命无价,抢救人的生命就是执政党的最大政治,就是十几万救灾大军的首要目标。人民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以国家的名义来维护和确证,每一个遇难公民在举国哀悼中得以告慰。人的权利特别是接受紧急救援的平等权利得到有力保障,救死扶伤、生活安置、钱粮补助,都同样竭尽全力,同样关怀备至。

  在抗震救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体人民中认知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人们更深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都建立在改革开放30年所提供的强大物质基础之上。所以,改革开放前我们做不到的,现在能够做到;邻国现在做不到的,我们能够做到。特大灾难面前,团结、互助、关爱所释放的暖意,重新整合了现存多样的价值观念和取向,使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空前凝聚,越来越多的人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之中。

  在抗震救灾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巨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与公民责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抗震救灾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大释放。这种精神让观念多样、价值观差异的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同一种声音:为灾区减忧,为政府分担;又是这种精神让身处异地、不同职业的人们统一行动、安危互助、扶危济难、戮力同心。人们把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转化为对抗震救灾决策部署的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把爱国之心投入到爱同胞、爱他人、爱受难者的行动中去。大灾面前人们形成了高度共识:无论是奔赴灾区奉献爱心还是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抗震救灾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发扬,展现了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这次抗震救灾,是在我国即将举办奥运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展开的,救灾工作的新变化新举措新进步,蕴涵着新思想新精神新理念。信息公开,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坦诚、负责与自信。权利平等,普通公民与领袖人物享受同样国哀礼遇,人的价值得到质的提升。阳光赈灾,救灾捐款和财政拨款流向受到全程监督,为防治腐败提供了新的实验。受援开放,国际专业救援队、医疗队进入境内、深入灾区,国际交往与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在抗震救灾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公共行为准则,牺牲奉献的精神得到普遍张扬。无数动人事迹表明,在和平年代,在与灾害的搏斗中,同样能够涌现出热血英雄,他们的牺牲精神令人景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利润原则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通用,无私奉献、慈善情怀、克己利他、救助不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在救灾行动中,领导干部舍己救人、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最好的道德示范,是最有效的救灾动员。

  灾害救援,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抗击地震,我们磨砺了伟大精神。让我们把用生命与鲜血、痛苦与泪水、坚强与重生、爱心与希望浇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花,化入民族之魂,融入每个人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和谐、奋进、复兴的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如果救难人员未能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予以适当处理,则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精神恍惚,没有尽力救人的罪恶感,心情忧郁,无助,生气,灾难景象会不由自主的出现在脑海中,悲伤、心情低落,梦魇不断或睡眠困难,冷淡、兴趣减低,情感否认、麻木感,对别人的安危过度担忧,或是不愿意诉说救难经验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33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