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情感创伤给心理带来的影响

心理学:情感创伤给心理带来的影响,第1张

一篇心理学上关于祛除情感疤痕的文章说,当人们遭受情感的伤害之后,由于遭受巨大心理创伤,在愈合的过程中形成情感疤痕,这一疤痕不但是让人们避免遭受最初伤害的那些给心理带来巨大伤害的事件再次出现,同时他也把所有人拒之千里之外。

当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个厚厚的盔甲,对自我进行保护的时候,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心理上有情感疤痕的人,会使我们活在阴影中,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

生活中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

佳佳是一位35岁的单亲妈妈,她经过二次起诉离婚,终于判决离婚之后,才艰难地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非人的婚姻关系。由于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伤害,形成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佳佳再也不愿走进新的亲密关系,更不愿意开始新的感情生活。

佳佳的经历,让她相信,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所以,她再也不愿意,再也不敢,轻易的去开始一段新的情感生活。这对佳佳来讲,虽然说让她避免了再次受到情感伤害的可能性,同时,也阻挡了她开始新的、可能幸福生活的道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情感疤痕的佳佳,虽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层层包裹起来,使她的心沉浸在感情的阴影里,害怕再受到伤害。同时也可以看到,她,其实 内心深处特别希望得到别人无条件的关心,无条件的爱,希望有男人值得信任。 只是他再也不敢轻易的付出感情,不敢再相信任何人了。

显然形成情感疤痕的佳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对她的生活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有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情感疤痕,从而走上新的生活呢?

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象是可以重新塑造的情感和身体上的疤痕一样,可以通过整容来恢复,这里,需要对情感疤痕进行手术―― 心理控制技巧 。

第一,回忆成功的经历。

这种成功的回忆,越多越好,越清新越好,越细致越好。

这些经历,会让我们明白:成功的时候,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我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自己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事实上,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这种 成功的自我意象建立 机制后,过去的情感疤痕就会自动消除。当然,有一点也应该引起注意,当我们尝试敞开心扉展现自我的时候,可能会失望,甚至再次遭到伤害,因此我们必须有心理准备,坦然应对就好,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给自己时间,给自己制造机会,让自己慢慢成长。

第二,接纳当下不完美的自己。

有些人受到伤害之后,内心非常不平静,只想报复对方,发泄怨气,寻找平衡。这无异于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更容易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幸福。真诚的彻底的原谅,像一把手术刀一样可以把疤痕组织提出,使伤口愈合。

第三,避免再次留下情感疤痕。

在情感疤痕的心理意识去除之后,建立新的健康的情感意识之后,要避免再次受到感情创伤,进而留下情感疤痕。

这需要我们了解自己为什么遇到某些情况会做出那样的反应,通过理性思考,认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认清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找准自己应对相似情况的有效的方法,这就等于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健康的情感免疫系统,防止情感再次受到伤害。

第四,建立独立完整的人格。

事实证明,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情感上不依附于其他人,就更不容易受到伤害。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得到他人的爱,但是,独立能力强的人认为自己有必要给予爱,相反那些依赖别人的人,总是期望别人关心他们,认可他们,这让他们变得更加脆弱,一旦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觉受到伤害。

客观的说并不是有人要伤害他们,而是他们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

因此要 想避免伤害,就需要培养独立的、完善的人格,培养自力更生的生存模式。

我是小猫喵喵,欢迎关注,一起探讨更多心理学知识。

“走出重创”的第一步是从内心觉察过去的伤痕,找到引起重创的源头。

我从心理学角度将其分为3步骤,每完成一步,你就离自我解脱近一点。

1自我觉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人在情感受伤时,有本能的自我防卫系统。

有的人通过自我反省消化伤害,有的人通过报复反击伤害,有的通过自我沉沦躲避伤害;

只有先了解自己属于自我防卫的哪一种,才好对症下药。

第一种:“讨好型”。

这种类型以“讨好人”来保护自己,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便自动设置好“只要我够乖,ta就会更爱我”的相处模式。

可想而知,遭遇情感重创(如背叛/欺骗等)就会第一时间否定自己。

并产生“ta没那么爱我,都是我不够乖”或者“ta要离开我,都是我做得还不够好”的错误归因。

第二种:“攻击型”。

在错误发生之前先归咎于他人。

比如凶狠地指责别人,认为眼前的情感悲剧都是他人造成的,通过不断攻击他人隐藏自己的不安与脆弱;

也坚信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轻易被人刺伤。

但实际上,这种“攻击性自保”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明明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三种:“隔离型”。

既不攻击也不讨好,而是选择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距离,冷眼旁观。

用强大的理性逻辑包裹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

即不脆弱悲伤,也不歇斯底里地发泄,而是离群索居独自舔伤口。

你可以对照上表,将自己的自卫方式进行归类,再进行第二步:受伤后根源的分析。

2自我分析:导致我受伤的“根源”是什么?

不同的自保方式决定了我们在反思受伤根源时的态度:自我贬低?攻击报复?一蹶不振?

从心理学看,我们之所以对一段感情的毁坏“接受无能”,主要有3点原因:

(1) 讨好型人格---离不开“感受利益”。

有的人将重视“感受利益”解读为“重感情”。

不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离开,失去一段亲密关系会觉得不舍,终极原因是留恋“那部分好的感受”。

因为他给你的感受好,所以你才放不下。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爱上这个人,而是爱上这个感受,爱上了自己的爱情。

换个人给了同样甚至更好的感受,我们就会爱上新的感受,顺带爱上这个新人。

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最容易让他们在情感中受重创的源头,就是“感受利益”被彻底剥离,导致他们失去了自我存在价值的对照体系。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爱我的人走了,没人肯爱我了,那些感受我再也得不到了!

这种创伤的背后更多的是深深的绝望,对自我价值的彻底否定。

(2) 攻击型人格---放不下“既得利益”。

对部分“攻击型”人格而言,因为更加主动的情感攻击,TA们一般在亲密关系中处于“上风地位”,是利益既得者。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凭什么你说结束就结束,你要骗我就骗我,我不甘心!

所以一旦出现感情重创,秉持“收获越多,失去的感受越强烈”,他们会比付出者更痛苦。

这种攻击心态会让TA们长期处于情绪愤怒中,想要报复的心也就更强烈。

(3) 隔离型人格---舍不得“物质利益”。

对“隔离型”人格而言,因为天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他们考虑事情时更看重物质利益,包括(现实因素、前途未来、家境条件等)。

所以在面对情感重创时,即便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他人,但理智依然可以让他们保留最后的体面,洒脱离开。

并不是说隔离型人格在乎金钱,而是童年的被隔离的情感体验让TA们坚信:情感是不值得依靠的,唯一不会背叛自己的就是物质。

与其悲伤或者愤怒,倒不如让伤口的血随意流淌,才是直面绝望、走出创伤的必经之路。

3自我拯救=重新拥抱童年的“我”。

**《再见爱人》中说:如果一段感情,没能把你变成更好的人,只是把你变得患得患失,喜怒无常,那真遗憾,你跟错了人。

所以我提倡的治愈方式是:真实的看见,真实的感受,正确的归因,是一切疗愈的开始。

为什么遭遇情感重创,我们就一定要愤怒/悲伤/重度抑郁等?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受伤害,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将自己定性为“受害者”。

一旦大脑和内心确认自己是被伤害的一方,就会很情绪化。

会愤怒,是因为将对方的不负责任归咎为自己是一个糟透了的人;

会迷茫,是因为将对方的抛弃归纳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会受伤,是因为将未来的赌注押在了一个不合适的人身上,从而导致不敢继续相信爱;

如果不想做“受害者”,又该如何自救逆袭?

 

十个字:了解你自己,肯定你自己。

具体的心理学实践方式,我推荐以下3种:

①讨好型人格--适用于写[情绪日记]。

心理学中将情绪日记称为“心灵问题的黑匣子”。

通过写情绪日记,把每天的情绪反应、感受、思考记录下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及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仔细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

借着情绪日记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通过日记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

原来我并没有那么差劲,原来我可以把控自我感受,原来肯定自己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对于讨好型人格的自我成长、价值观重塑、走出创伤很有帮助。

②攻击型人格--适用于[心理分享]。

 

攻击性人格并不是真的那么“暴力”,而是他们的情绪渴望得到宣泄。

简单说:找到一个安全的人分享你的感受和“暗黑想法”,并让他为你保守秘密。

TA可以是很了解你的亲人、朋友,也可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TA这里,你可以真正地做自己,感受自己被倾听、接纳、了解

在分享情绪时,你便在其中获得医治。

③隔离型人格---最好通过外力强制干预。

隔离型人格并不是走不出创伤,而是他们拒绝走出来。

他们沉浸在伤痛里出不来,独自在深夜回忆另一半的出轨/欺骗行为。

想离离不掉,想分舍不得,想过过不好,画地为牢。

其目的是“只要我折磨自己,就是在还击你;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感受我的感受。”

我觉得这种状态最让人心疼。

因为TA们是在拿出轨方的错误惩罚自己,一直在情绪里内耗,让自己持续地痛苦。

这样做丝毫没有惩罚到施加伤害的一方。

自他准备伤害你,并付出实际伤害行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不在意你的感受。

对于隔离型人群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承认你受伤了,你没有自己伪装的那么心硬如铁,才能修复你受到的创伤。

一方面去理解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伤害---伴侣出轨就是对方有问题,而不影响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换一种视角去看待伴侣出轨的行为---我不是被抛弃,而是人生重新拥有选择权,我可以把创伤降到最低,修复内心的裂痕。

外力干预包括:外在形象改变、放肆消费满足自己、跨出舒适圈迎接挑战等。

当你踏出这一步时,你才是真正地“洒脱离开”。

总之,不论你是原谅还是放下,或者故作坚强的伪装,都不要忘记让自己快乐才是目的。

核心目标就一个:抓住身边任何一个可以取悦自己的机会,从这份被伤害的创伤里走出来,重建生活的意义,开启未来美好的生活。

情感伤害,如果自己不注意,会对身体和心灵都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遇到情感伤害,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些方面,有方法和有目的的让自己快速的走出伤害,并且让自己从中得到智慧。

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第一、情绪宣泄。人都有情绪,但是情绪如果都放在自己的内心,会伤害到我们的心灵和身体,中医里面说,七情致病,所以对于情感伤害当中的情绪,一定要及时发泄出来,要哭就痛痛快快的哭一场,或者找朋友畅畅快快的聊一宿。每个人发泄情绪的方式都不同,找到适合自己发泄的,有些人出去跑步锻炼,锻炼到全身疲累,情绪也就发泄完了,有些人一个人躲起来哭一场,哭完了暂时也就好了,有些人和朋友倾诉,有些人出去旅游,这些都是情感发泄和放松的方式。任何情感伤害,都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所以情绪宣泄尤其重要。

第二、心理认知,避免自我怀疑。很多人经过情感伤害之后,会产生自我怀疑,感觉是不是自身真的很差,所以才会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只是一味的否定自己,一味的否定自己,只会让自己失去生活的信心,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不是自己不够好,只是还没有遇到那个适合自己,懂得自己的人。只要是两个人,就总会产生矛盾,这是人先天条件就决定了的,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但是有些人,懂得将这种矛盾压缩到最小,甚至不表现出来,但是不表现出来,并不代表没有问题。在认知上,一定要避免只是一味的自我怀疑。

第三、反思,成长。情感伤害,只有经过反思,我们才能从当中获得智慧和知识,如果没有反思,只是一味的抱怨、埋怨,责备,那么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智慧。什么是反思?反思这种情感伤害是如何产生的,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当你开始反思问题的时候,也就是你成长的开始。情感经过反思,可能就是人生的财富,就是促进自己变好的力量源泉,但是如果没有反思,没有反省,那么,只是让自己痛苦了一遍。任何经历,都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变成真正的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3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