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第1张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如何挖掘教科书的感因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此,把本人多年的教学体验略谈如下:一、弄清一知恩感恩教育必须先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握好怎么样的文章表现怎样的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的质的文章。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是地球母亲,《桂林山水》能让我们心灵小憩。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是表现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如《钓鱼的启示》就是让我们感知到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而《詹天佑》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像《画杨桃》、《她是我的朋友》、《尊严》这类文章,分别让我们感受到师恩、友恩、陌生人之恩。二、体验——感恩让学生知恩了,学生不一定就会感恩。因为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上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之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桂林山水》,要抓住桂林的山奇、险、秀和漓江的水清、静、绿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直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圆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圆的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向往奥运》,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民族自豪事情。三、倾诉——报恩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1、保持角色本色诉心声,如,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能为西湖的‘绿’”做点什么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深入角色诉心声,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3、变换角诉心声,《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当堂完成情景描写练习。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人物吗?(演示课件)

有战争年代时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雨来、朝鲜战场中的黄继光,还有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发现了吗?

生:他们都和打仗有关。

生: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流血牺牲,都是英雄。

师:在他们的言行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看图悟情

1.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一位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从各个角度演示)

师给学生留出1分钟的观察时间。

2.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根据学生发言顺序,引导深入理解。

(1)小男孩的衣着

生: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衣着,他肯定是没有亲人的关心了,衣服都破了,光着两条腿,太可怜了。

师:就是这样的衣着。(板书:衣着)不仅如此,这个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炸弹就在他的身边爆炸,此时已经分不清身上哪里是泥哪里是血。

(2)小男孩的动作

生:我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两只手因为害怕都紧紧地攥在一起了。

师:多么无助的孩子,这位同学关注到了孩子的动作。(板书:动作)

(3)小男孩的神情

生:最先吸引我的是孩子的神情,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恐惧,我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太可怕了,他张着嘴正在拼命地哭喊着。

师:说得多好呀!(板书:神情)想想这可怜的孩子大声哭喊着,他会哭喊些什么呢?

生:他会哭喊着:“妈妈,您在哪儿?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

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这里待着!”

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儿呀?”

师:他的妈妈在哪儿?他的家又在哪儿呢?有同学对这张照片有了解吗?

师出示: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看来这张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4)周围的环境

生:我还关注到了周围的情况,结合刚才的资料我了解到,这里原来是上海火车站,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可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瓦砾,我想远处肯定还有爆炸声,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这场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眼看着亲人死去,是多么痛苦呀。

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几分钟前有可能还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几分钟后却失去了亲人,这是何等的痛苦,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让无数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怜的孤儿。

三、写话传情

1.师过渡: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

2.生独立完成片段,师巡视。

3.同桌交换阅读,互相提出意见。

4.推荐汇报。

生: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个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么无助,一个人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的衣服已经破成一条条的了,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脸上、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泥哪里是血,他就这样坐在这里,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怕,我疼,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哥哥,姐姐,你们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呀……”

师:这位同学推荐得好,你读得也好。其他同学听后有什么想法吗?

生:他观察得非常仔细,孩子脸上、身上都是青一块红一块的,说得特别好,我的作文中就没写到这一点。

师:那请你根据他的提示把你的作文补充一下吧。

生:我觉得他的话挺感动我的,我觉得这个小孩真可怜。

师:看起来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叙述中浓浓的深情。

师:每个同学都出声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看看你的这份深情表达出来了吗?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马上修改。

四、情感升华

1.师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

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

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3.还记得这段话吗?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让一名学生读读这段话。

4.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

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

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体育比赛,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竞争。

……

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出示一组课件:孩子们在海洋中、沙滩上、树林中欢乐游戏的情景)

五、教师小结,布置习作

1.布置习作。

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和平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就请你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聊的也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2.理清结构。

师:想想这篇作文应有几部分内容?

生:两大部分,一是照片中的内容,还有是由此自己想到的要和平。

3.确定题目。

师:那为这篇作文命个题吧。《夜莺的歌声》全文紧紧围绕夜莺的歌声来写,那我们这篇作文呢?

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哭声来写。

师:想得真好。其他同学也应该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像这位同学一样,拟个合适的文题。就让我们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寄予这真切的语言之中吧。

课后自评

一、以文为本,以图为据

人教版小语教材每组作文的设计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强调读与写的结合,学与练的结合。读后有感而发,学后运用知识。作文不仅是要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积累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而在作文教学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组课文分别是《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还有选读课文《黄继光》,不难看出本组课文都是让学生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本次作文,学生很容易将学习课文时的感受进行迁移,使情感在作文中得以释放。因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文本,围绕一张《中国娃娃》的照片展开,让学生把看到的与感受到的相融合,展开联想。

二、以情贯穿,说写互补

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我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情贯穿,导入时的激情,学生观察汇报时的悟情,习作时对情感的再次体验,最后使得学生将对小男孩的同情转为对和平的渴望,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

根据本次作文的特点——看图作文,在动笔写之前让学生充分交流是必要的。交流中学生对照片的观察由点到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看到的、感受到的相融合,达到看图、叙事、表情的目的。课中拿出近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这样将学生的交流落在实处。交流为习作做铺垫,习作又是对前面交流的提升。说与写相结合,体现出作文课的特点。

三、以学定教,大胆取舍

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四组作文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考虑中年级的特点,又要兼顾向高年级过渡的需要。此次看图作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看图叙事,但与以前的要求不同,除了在观察中要有序、细致之外,还要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叙述中——一边叙边议,在教师层层深入的指导下,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高年级夹叙夹议作文训练做好准备。学生在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对和平的向往时,教师提供素材、提供方法:读读学过课文中的语句,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那我们呢?展示一组孩子们自由自在生活的照片,使得课文中的情景真的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文中的语言也一定会出现在他们的头脑中,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从受害儿童、快乐儿童多角度来看待和平,在语言表达上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谈心说理的方式或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抒情的方式都可以,在表达内容上、形式上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挥。

#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是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听[课件:炮声]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们联想到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这炮声,带着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战场,认识一位无名的英雄吧。——炮手。[板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能认清吗?课件:词语

 3、大家预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

 1、理解要点:出色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自卫战,本文的主人公炮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到底完成的怎样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谁来当这位将军,现场夸夸炮手?

 2、理解难点:怎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1)学2—10段,心情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段,画出最能说明炮手完成任务时神态变化的词语。

 ②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苍白?

 ③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变成煞白了?读一读这段对话,从中体会体会。

 ④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变成惨白?

 ⑤这道命令“这”指什么?房子里住着谁?此刻,炮手的心里会想什么?

 ⑥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你发现什么?

 ⑦顶着巨大的压力,炮手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⑧第十自然段这么精彩的段落,想读吗?齐读。

 (2)非炸不可的情况下讨论。

 师:现在说说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呢?

 3、深化中心

 (1)所有的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炮手怎样?

 (2)将军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称赞,现在会称赞什么呢?

 (3)我们分角色读读最后一部分吧?

 (4)课件:插图炮手这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心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将军。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炮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学习他勇于奉献。

2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讲到的海产品较多,课前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展览或搜集有关、标本。预习时要让学生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通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本课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语句,用词准确,写得生动形象,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只是许多小岛的合称。“南海上”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海防前哨”就是海防的前沿哨所。全句说西沙群岛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

 (2)“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一句讲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整体看,海面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3)“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4)“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的鸟非常多,鸟儿是这里的主宰。鸟多,鸟蛋多,鸟粪也多,生动形象地作了描述。

 (5)“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地理位置。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南大门”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因为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岛上的军民守卫着西沙群岛,不让敌人侵犯,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3、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几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例如第六自然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4、加强朗读与背诵。课文语言优美,朗读时,要边读边欣赏,熟读成诵。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为朗读指导重点。第二自然段是对海水色彩的描写,朗读要带着欣赏、赞美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面的瑰丽风光,可采用配画、配乐朗读的方法。第三、四自然段,学生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读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鱼和外形奇特的鱼。

 指导背诵,要以理解为基础。如第四自然段,要知道每句话分别写什么。第二句比较长,含四个分句,都用“有的”开头,写的是鱼的外形特征。依次写鱼的全身、头上、周身、眼睛和身上。可以把这几个词提示出来练习背诵,背好第二句,整段文字的背诵就不难了。

 5、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观察,在对课文内容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摘抄了哪些词句。

 6、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较多,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识记字形,练习把字写好。

 “哨、插、守、设”读翘舌音,听学生读书时,要注意是否读得准确。要着重指导“插”字的笔画笔顺。

 7、课后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科普读物,收集资料。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3、学习课文一个片段,迁移写法。

 4、仿写课文,完成《魔铃》的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学会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导朗读描写七色花的句子。

 4、掲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较七色花七种用法的句子,寻找共同点。

 三、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七种用法中,你觉得那种用法最有意义?说说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妮?指导朗读句子。

 四、写法迁移,创作童话

 1、传说这小狐仙有一个发着绿光的小魔铃,它能实现你的三个愿望。只要你轻轻地摇一摇魔铃,对它说:“小魔铃呀,小魔铃,我想——”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现在,这个小狐仙把这个魔铃送给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笔,学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其中的一个愿望。

 2、选取有个性的作文片段,进行展示活动。

 3、进行及时评价,告诉学生,仿写也是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合理的开头结尾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

 五、小结

 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心,人人都有拥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铃。

4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5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9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

 理解小珍失约,宋庆龄在空等一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小黑板。

 2、收集有关宋庆龄生平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地读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注意多音字“强”的读法,“钟”、“龄”的读法。

 5、再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7、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学习练写课后的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写字的姿势和格式,以及运笔要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顾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

 二、演读结合感悟朗读。

 1、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演出来?

 2、自由选择课文3-10自然段多演读几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考相关问题。组内讨论交流:当爸妈刚刚离开时,宋庆龄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1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

 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归纳。

 三、教师小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标准,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四、课外积累:

 将你收集的有关“守信”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有效性;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视程度的加深,保持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逐渐成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中的重点。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充分调动积极因素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调动积极因素才能确保语文教学课堂情境的有效性。从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情境创设原则和积极的情境创设策略等都属于保持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性的积极因素。

(一)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坚持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像是课堂教学的心脏,一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课堂情境教学也需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情境教学的手段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首先对本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有三点,即让学生能“正确书写兜、诞两个生字”“感情丰富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带着目标进行情境创设,通过谈话导入课题,通过大年夜不同的遭遇对比,让学生们进入到卖火柴小女孩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中。最后,直接过渡到学生课文朗读的过程,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并能在朗读结束后,提炼出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概括出主要内容。这整个教学过程不仅紧紧把握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情境环环相扣,积极有效,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坚持原则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原则,否则无法成功。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也需要坚持原则

1生活性。情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尽量真实地接近现实生活,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2科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经验和认知来架设情境框架,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3情感性。教学情境要能真正触动学生的情感,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良好的思维碰撞和情感共鸣。

4生动性。教学情境生动有趣才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主动参与。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要有合理的途径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确保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性也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和运用情境创设理论依据和创设途径。目前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情境创设途径有:创设悬念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对比情境等。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总结指出,只要通过这些途径创设出的教育情境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接近现实生活,在课堂上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这些途径就是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途径。

二、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需要避免走入误区

教学情境建设的误区是导致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无效的重要因素,有效避免情境教学误区,是保持课堂教育情境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以下情境创设误区:

(一)错误理解情境教学的实质

课堂情境教学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所有的情境教学方式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实际效果为主。错误理解情境教学的实质很容易出现重形式而忽略实效的问题,并最后导致情境教学失去实际教育意义。比如,在教授《慈母情深》之类的课程时,引入情境教学,进行角色扮演,本来是一种能让学生快速融入文章里“我”的角色之中,感受到慈母对“我”的感情的教学方式。但若是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比如增加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强调表演的逼真效果等,就可能导致情境教学偏离原有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关注表演多于关注角色特色,从而无法恰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错误把握情境教学的时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并非用得越多越好。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的不同,教学情境的形式和次数都应有所变化,也就是说教师并不需要每节课都创设情境,而在有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一节课中创设多个教育情境。《老人与海鸥》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创设多个课堂情境。一开始上课时教师借助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或者视频资料创设生活情境,带入《老人与海鸥》的世界之中,了解老人与海鸥的关系。在教学开始后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海鸥们为什么出现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哪些词汇能让人感受到老人的爱?”“老人的行为是什么意思?”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真实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如此一步步为最后的感情升华做铺垫,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三)避免“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

“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会制约语文情境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进而降低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社会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也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提出改进要求。语文教师开展情境教学之前要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要熟练掌握教学工具的应用方式,并能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营造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多听多看,多与别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或直接到别的老师的教学课堂上旁听学习,都有助于提高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蓉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OL]2010-5-5,[2013-4-18]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xueshu/alyj/201008/t20100818_678416htm

[2]阙春华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思考[J]新作文,2009(18)

[3]虞丽芝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05)

[4]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01-01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假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憾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分析

 班里的大多数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通过初读课文,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大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疑问。他们活泼好动、爱憎分明、积极思考,对问题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学生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2、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师:上课了,看到你们坐得这么端正,老师奖赏你们听一个故事,高兴吗?故事的题目叫《神笔马良》。(讲述故事)

 2、师:你们听得可真认真,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师: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3、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二、范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配乐范读。

 2、师:喜欢这首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的课文《假如》,学生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3、生自读

 师:这样感人的诗歌,你也一定想读一读吧!可是地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有句子一下读不通顺该怎么办呢?

 4、师:好,接下来,就请小朋友借助枫叶和苹果上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课文。

 5、师:孩子们,你们课文读得这么认真,收获一定不少吧!

 6、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读。

 7、出示单个生字,开火车读。(开火车把生字读准送回家吧!)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解决了生字这个困难,我们读诗歌就可以更加出色了!把你最想读的一节诗正确、流畅地读 给大家听。

 2、师:小朋友,你读懂了这首诗吗?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文中的小朋友他有什么愿望呢?(指导把话说完整:他用马良的神笔画———)

 3、师:你能把刚才三位小朋友说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把话说完整:他用马良的神笔画——、——、和——)

 四、读品味,深入感悟。

 1、师: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是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出示课件)你看,冬天到了,窗前的小树站在呼呼的北风里,仿佛听到小树在说——?

 2、师:是啊,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小树可怜的样子)

 3、师:谁愿意上来扮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4、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要是有一个红红的太阳,就好了!)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5、师:是啊,小树多么需要帮助啊!所以我们课文里的小朋友对小树说:————。

 6、师:那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出示课文句子)

 7、师:谁也愿意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来帮助小树呢?

 8、师: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心愿吧!(齐读)学习第二节

 1、出示课件,枝头小鸟嗷嗷待哺,配小鸟哭泣声。

 师:再看,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鸟宝宝们呆地家里,饿得哇哇直哭,看到这些,你们的心中有什么感受呢?

 2、师:谁能把对它们的同情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呢?[出示句子: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师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到哪去了呢?

 3、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谷粒和诗句]指名读。

 师:有了这些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和小鸟心中会感到——(生:高兴、喜悦)[那就让我们用同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学习第三节

 1、出示课件,句子: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小诗人又是怎样帮助不幸的朋友西西呢?

 3、有了好腿,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西西还能和我们一起干什么?(师;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一起——。)

 4、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也非常关心西西,把我们的关爱送到课文里读一读,(齐读)

 五、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小女孩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好吗?

 学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现在我们能不能把三个愿望连起来背一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配乐背诵)

 2、小女孩子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方末的省略号)

 六、拓展想象,释放情感

 1、是啊,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还有很多很多,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

 出示课件, 提供拓展想象的:熊猫、森林、污水、盲童、车祸……)

 (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说,也可以自由想象说)

 课件: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动人的诗歌啊!你们真是一个个诗人!请把你的美好心愿写下来吧!

 播放《爱的奉献》,学生写话。

 师结束语:孩子们,虽然我们手中没有这么一枝马良的神笔,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很多事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堂课在这动听的音乐声中将要结束了,但是希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爱心永远不会结束。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1.“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想体现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并利用板书的变化,在对话中,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在积极倡导新课改大潮的今天,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在第四届全国阅读教学赛课会上曾说:“语文教学一定由“死”变活,由“封闭”走向“开放”,但牢记语文是语文,不忘自己的使命,防止过于热闹浮华再蹈,费时多而收效微的覆辙”明确指出语文课要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说话训练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4、升华感知,扩展延伸,超越文本,情感升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领会作者的爱心,学生自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来做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语言,培养爱心。最后让学生说说如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使学生情感升华,最后再激情寄语,使学生的情感超越文本,高潮迭起。

 5、课程资源

 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想也将变成一纸空文。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开发和利用好这无所不在的课程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由此,我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借助课件及音乐资源等进行直观教学,帮助理解文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亲和力,洋溢着快乐与情趣,也是为了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教材简析

 《假如》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课前准备

 cai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设计3

 一、教学设想:

 我所讲的课文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一课。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的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学诗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的假如,也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基础之上。这篇课文的教学,要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并且,本组教材的立意所在是“关爱他人”!有必要让学生在启蒙时期,便学习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这里有体现强烈情感对比的对子;有表现同学之间友爱的文章;有表现关心有困难的人的日记;有体现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古诗。每篇课文都饱含着爱的真情。这是一组很好的能培养学生爱心,获得美好人生体验的情感教育素材。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感知教材,感悟社会,关心社会。

 根据教材我设计的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合作,让学生自主识字,感悟课文,领会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陶冶美好的的情操,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学生情况

 我觉得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的如一泓清泉。他们欢快流动的过程,就是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花蕾含苞正放的过程。

 我们二年级的儿童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对识字方法、朗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儿童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教学,并且,孩子能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要去关爱他人,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有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在《假如》一诗中,他们的愿望借助“马良的神笔”得到了实现。 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课程资源

 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想也将变成一纸空文。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开发和利用好这无所不在的课程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由此,我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借助课件及音乐资源等进行直观教学,帮助理解文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亲和力,洋溢着快乐与情趣,也是为了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1、人文关怀,注重情境创设

 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就像一座强大的磁场,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被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被儿童所接受。”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烘托气氛,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课件的演示,小老师的尝试、音乐基调的熏陶与感染”等,都能够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体现人文关怀。

 2、以人为本,注重学法指导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如本课中:识字时,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文时,让学生去自学、感悟、理解、交流、探究。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日后才能依次类推、或举一反三、或有所创新,形成自学能力。

 3、人文理念,注重人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是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孩子,他们的体验绝不容我们忽视。因此,我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对这篇“寓意深刻”的诗歌的独自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独自的体验中健康的成长为有想法、有情意、有个性的人,有关爱弱势群体的愿望。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铺垫

 小朋友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拥有一枝马良这样的神笔吗?有个小朋友也想拥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她还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小诗,愿意欣赏一下吗?诗歌的名字叫《假如》,就藏在108页,快去读读吧!

 (故事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下面的教学给予铺垫。)

 (二)、自学探究,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正音输入

 (1)读诗,读到你满意为止。

 (2)谁能大方的读给大家听?看看谁是神耳朵,听的最专 心。

 (3)生互评、正音。

 2、自学生字,交流方法

 (1)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识字方法好极了,就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们组的小朋友吧!

 (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多媒体课件辅助识字)

 (学生已有一年的识字基础,因此,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于是,我鼓励学生自学生字,共同交流识字方法,并变换不同的方式认读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的接触处于一种常识尝新的状态。)

 (三)、合作学习,理解感悟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现在我想读一遍课文,可以吗?看看谁最先听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2)生汇报,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的范读不仅正字正音,还让学生体会出课文的感情基调。)

 2、默读课文,体会感知

 请大家默读课文,看谁能找出假如女孩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她想画什么?

 3、合作交流,理解感悟

 (1)想知道她到底为谁、为什么画这些东西吗?那我建议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通、读好、读懂后,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教教他们你是怎么读的?

 (2)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多媒体课件辅助理解。

 4、配乐品读欣赏

 我们已经了解了文意,你觉得小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个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吗?(渗透关爱他人,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关爱大自然的教育)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情,齐读一遍课文吧!(配乐)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朗读、理解、感悟课文大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感悟课文,以情定读,读出怜悯之心,读出关爱之情,读出一曲美德的赞歌!配乐品读欣赏是对课文的理解内化,是课文感情基调的升华。)

 5、放飞想象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自己善良、博大、纯真的心扉,关爱万事万物的种子悄然种植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中!使课文得以内化,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的确,有那么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由此我想到了1998年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时期,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彼此关心,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又想起了我们全校师生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课件演示此情此景)

 (这一环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使学生懂得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

 2、小练笔

 (这首诗重在朗读感悟,除了感受语言的美,更重要的是体会诗中的情感美,学完这首诗后的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这时,进行小练笔,他们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所有的人画一张充满微笑的脸,让每一个人都能快乐地生活……这时的孩子,已经受到了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启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总之,在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注重人文关怀,让学生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并且使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爱学、乐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43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