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更牛掰的营销,下面跟随先知品牌营销策划公司一起来看一看那些曾经令人惊叹的广告创意吧。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是广告的龙头,好的广告你看一遍就能轻易记住。而那些粗暴简单的广告,往往需要密集的狂轰滥炸,你才会稍有印象。还有一种广告,是介于好创意与粗暴简单之间,那种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不装逼就傻逼的广告。
比如我曾经在地铁站看到的这则广告:
加粗加大的三字“你累吗”,让人瞬间联想到央视的千古一问“你幸福吗?”,不明就里的群众还以为央视记者又来走基层搞采访了。我在房价均价2万,坐个地铁跟打仗一样,吃个面条还不敢加个茶叶蛋的广州里,你还问我累吗?
还有下面一句文案“左手蜗居,右手奋斗”更让我无力吐槽。特么卖肾坑爹花了十几万首付,好不容易有了宽敞的房子,你还让我蜗居?文案你真的不是竞争对手弄来搞破坏的吗?你换个“安居”或“怡居”会shi?
所以说,自作聪明的广告总是在B字的十字路口走错了方向,没成NB倒成SB。
在此推荐先知品牌小编特别欣赏的一些创意广告,他们不需要文案,仅靠画面就能打动你。
1、百事:一切都是新鲜的……
点评:这个广告比那些所谓的放几个水果上去,旁边加上:100%鲜榨不含糖精的广告强一万倍吧。只是为毛非要用个拟人的橘子?这样真的不会有不好的联想吗?
2、FedEx快递:从亚洲到澳洲,犹如临窗之隔。
点评:这个快递广告真心赞,什么叫速度?这才叫速度。
话说京东也做了一个关于快递极速达的广告,只是画风有点……我要是不好几口重口味,还真吃不下去。
3、点赞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点评:我觉得这广告挺深刻。网络上无论红白喜事,总能看到点赞党的身影。虽说南方周末的slogan“围观改变中国”代表着正能量,但很多人往往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他们就像网络随处可见的键盘党一样,道德巨人,行动矮子。对于这些人,我只想说,no bb,you up。
4、BOSE降噪耳机广告,带上耳机,连瀑布的声音都听不见了。
点评:创意一目了然,耳机音质好到爆。
5、公益广告,安全带绑上的是你的卒年。
点评:看过很多关于驾车安全的广告,比如司机一行酒,亲人两行泪啦。感觉过于说教或者无趣,而这个广告,简单,又引人深思。
6、胸罩广告,自然才是更重要的
点评:好一道靓丽的景色啊……别想歪,我说的是橘子颜色。
7、胸罩广告
这个广告很内涵。女主为什么要背对着男猪脚呢?是男猪脚长得太挫女主难以直视?还是背后有欧巴在追赶?都不是,而是女猪脚穿了聚拢内衣,胸太大了。如果女主正坐着,我们一定会看到这样的一幕:男主心猿意马,开一下停一下,开一下停一下……
8、更快的自动对焦
点评:多么牛逼的相机了,自动对焦跟男人的目光一样准确。
9、身体乳广告:为了更性感的膝盖
点评:看错了的自动面壁思过吧。
10、麦当劳广告
点评:有WiFi,有薯条,约吗?
11、戒指广告
点评:这个广告的内涵大家都懂的。其实现在结婚光靠一个戒指哪成啊。房子买了吗?车子是四个圈的吗?我觉得女生要求买房买车天经地义,你连车房都买不起还提什么未来。大部分没有物质的爱情更终都不了了之了。想起之前听过的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的:我没有房也没有车也不会说誓言,我只有一颗爱你的心能坚持五百年。我觉得这跟学渣说我蠢我笨我也没去复习,我只有一颗过四级的心能坚持四年一样,不靠谱程度十颗星。
12、无糖棒棒糖广告
点评:没啥好点评的,一个字,好。
13、公益广告:保护地球
点评:地球每60秒就有一种物种灭绝,保护地球从我做起。这个画面表现的太生动了。
14、公益广告
点评:别闭眼,小心车祸。这个广告也表现的挺生动。
15、避孕套广告
这个广告想表达的意思是,用了杜蕾斯,给你安全+high体验。左边的图能看懂,右边是表达几个意思?指甲划的刮痕?
16、流浪狗广告
点评:这张图配的文字是:我还是相信,你是爱我的。
17、三星笔记本广告
点评:挺生动的一个广告,人体曲线美感。
18、内衣广告
点评:聚拢效果太好,把衣服都往上撑起来了。
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情感营销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没有确定的日期,应该是按照资料推算,改革开放以后,下面是情感营销比较早的一个案例:世界著名十大香水品牌之一的“Poison”(毒液)由法国克里斯汀迪奥公司于1985年推出。对于有猎奇心理的新潮女性来说,这个神秘、脱俗、甚至有点吓人的名字本身就有着无穷的诱惑力。该公司的另一品牌香水“Dune”沙丘,单单广告“沙丘———瞬间、回忆、梦”便使浪漫多情的女人平添了无限的遐思。“国际著名影星的香皂———力士”也是利用名星的光环效应,倾倒了无数追星逐月的年轻人。
“饥饿营销”,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现象,买新车要交定金排队等候,买房要先登记交诚意金,甚至买iPad还要等候,还常常看到什么“限量版”、“秒杀”等现象。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为什么还存在大排长龙、供不应求现象呢?大家的解释是“刚性需求”所致。品牌联播为企业做营销策划的时候,也经常用到饥饿营销的方式,但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用饥饿营销,下面品牌联播就通过营销实例来分析饥饿营销如何开展。
饥渴营销也就是说商家采取大量广告促销宣传,勾起顾客购买欲,然后采取饥饿营销手段,让用户苦苦等待,结果更加提高购买欲,有利其产品提价销售或为未来大量销售奠定客户基础。
运作模式编辑
营销原理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利润。
最终目的
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因素
“饥饿营销”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厂家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所以说,饥饿营销比较适合一些单价较高,不容易形成单个商品重复购买的行业。同时,产品或服务有一定的差异化或优势,业已形成一定范围的品牌黏性。
负面影响编辑
客户流失
若过度实施饥饿营销,可能会将客户“送”给竞争对手。饥饿营销本质是运用了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效用是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因此,企业如果在饥饿营销中实施过度,把产品的“虚”价定的过低导致消费者期望过大,另一方面又由于企业把产品供应量限的太紧,使得超过消费者等待时间或者可承受价格,令消费者“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从而转移注意力,寻找其他企业的产品。[1]
品牌伤害
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
排斥顾客
饥饿营销的实施是建立在消费者求购心切、求新求快的心理上的。企业在产品推广初期,利用短期内的信息不对称,人为地制造产品供应紧张气氛,造成供不应求假象进而加价来实现丰厚利润。随着消费者对信息的掌握了解以及消费心理的成熟,消费者会对此做法越发麻木;另外,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替代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进入会分散消费者注意力,而如果竞争产品一窝蜂而上的模仿“饥饿营销”,则会令这一“谎言”不攻自破。[1]
顾客反感
企业实施饥饿营销,从根本上看是变相地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这一企业短期优势在“蒙骗”消费者。人有欲望是天性,人的欲望和追求永远无法满足也是天性。但是,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观点,需要、欲望和需求的本质是不同的。欲望的实现——即欲望转化为需求,必须有购买力来支持。因此,企业如果人为地过度地制造市场“饥饿”,进而提高产品售价,当产品的价格提高到消费者接受不了或不愿接受的时候,他们就会冷静思考,理性行事,更加充分地收集信息,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解剖“饥饿营销的本质,当他们发现饥饿营销是企业自我膨胀的经济行为,是人为地高挂自己胃口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自己被企业愚弄了,甚至是人格受到侮辱了。这是对消费者购买消费行为的最大打击,严重时消费者一辈子都会”憎恨“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1]
步骤编辑
1、引起关注。
想实施饥饿营销,首先是要引起用户的关注,如果用户对你的产品一点兴趣都没有,何来饥饿一说?让大家对产品关注,建立初步的认识是第一步。通常“免费”和“赠送”是最能吸引用户的手段。
2、建立需求
仅仅是引起用户的关注还不行,还要让用户发现自己对产品有需求。如果大家只是关注,自身却没有需求,不想拥有,那还是达不到目的。
3、建立期望值
引起用户关注后,还需要再加一把火,帮助用户建立一定的期望值,让用户对产品的兴趣和拥有欲越来越强烈。
4、设立条件
最后一步,设立产品所需要的条件
技巧编辑
饥渴营销最多的传播渠道是网络,如果想要了解企业网络营销可能会遇到哪些困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如何更直接更迅速的解决
网络营销有传播广、信息量大等特点,而且企业在网络营销投入的成本比传统营销模式要低很多。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了各种信息传播的载体,近几年网络营销方式发展渐渐成熟,消费者对网络营销也从刚开始的怀疑与不接受逐渐变成了信赖与喜爱。网络推广不仅仅是对企业形象的塑造同时更是在建立企业品牌,借助互联网覆盖面广的特点,打造知名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发展之道,没有一流的品牌也就不存在一流的企业!如何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如何增强品牌的附加价值如何打开产品网络营销市场网络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额,网络推广的特点就是“无孔不入”,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信息的传播,覆盖面之广,令企业的潜在客户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企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而不是只拘泥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尝试网络营销,从另一种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宣传推广。国际品牌网为企业“量身打造”最佳的营销方案,塑造企业形象,推广企业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跻身于顶级品牌行列。
1、明确客户群体。研究潜在客户群体特征,了解客户想得到的内容,为创建内容提供方向。
2、独创高质内容。针对用户群体的特点,创建高质量内容,能迅速的满足用户需求。
3、形式可多样化。文字、、视频、动画、漫画、游戏等等都可以作为内容的载体,将创建的高质量内容主题,分布在不同的载体,从而利于大规模传播。
运作条件编辑
商家做法
宣传造势引发购买欲和消费者急迫心理;广告调味、门口排长队,扩大影响,排队实质是免费广告;制造销量热销假象,产生紧张气氛;官网定期发售,口碑宣传。
买家应对
要理性观察分析、耐心、不要跟风、不要被外表假象蒙蔽、理性购买。
心理共鸣
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拥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切徒劳无功,甚至还会患上一身病。不断探究人的欲望,以求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组织品牌形象,自我表现,情感关系的打造要符合区域市场的心理,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这是“饥饿营销”运作根本中的根本。
量力而行
一些厂商需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人才资源,销售渠道,行销能力等量力而行,任何盲目的、自我膨胀的经济行为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一味地高挂消费者的胃口,注定要消耗一些人的耐性,一旦突破其心理底线,猎物势必落入竞争对手的口中,这是大家所不想见到的。把握好尺度,是生产厂商始终考虑并关注,同时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测不准”现象,这一环节还应视为重中之重。
宣传造势
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仅凭以上两个规则,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明星代言的眼球吸引;车展的春光外泄;专业测评的权威指导;销售渠道的口径统一等等众多策略与手段,各有千秋。各厂商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尽量做到选择有度,行销有法,推介有序。
审时度势
在非单一性实验条件下,消费者的部分欲望受到竞争对手市场活动的影响,欲望组合比例发生新的变化,购买行为关键性因素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感情转移,冲动购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监控各竞争厂商的市场策略的动向,提高快速反应的机动性,也绝不可小视。可惜某些厂家的一些方案的制定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化,值得商榷。
销售到位
人的欲望满足需要有合适的外部环境与之相配合,因为一旦欲望受阻,思想偏离初衷,而行为也很有可能会乱了分寸,这尚需厂家给予一定的重视。当产品品牌有一定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的情况下,物流水平的及时跟进,销售网络的合理架设、适时的监管,经销商素质的同步提高,为保证产品流向顺畅及销售的达成的必然程序。
开展步骤编辑
1、饥饿营销
策划围绕的产品本身一定要好。做营销的产品和或者服务本身质量要过硬,品牌要靠得住,口碑要好。否则大家买回去以后发现上当了,会招来骂声一片。
2、做好线上线下的宣传造势,制造产品话题,制造产品的期待,让产品本身就能带有某些话题性。
3、产品要具有大众性。你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要具备大众性,而不是高度专业领域里的产品,这样,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才更高,也才能参与进来。
4、有利益引导、促销宣传等,比如苹果手机买一送一(一指的是1个电话卡什么的),比如小米手机95限量10万数量还送百元博皓电子手机套,买一赠一等。总之,用户一定要通过您的产品得到某种额外利益。
5、控制销量。所谓的控制销量,制作出来的供不应求的表像,让大家疯狂抢购,实际上只是控制公布出来的数字,制造出了供不应求的表面现象,暗地里偷偷的使劲卖货。
6、灵活与调整。饥饿营销要灵活应变,并能随时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来调整方式。消费者的欲望会受到市场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断的变化,消费行为也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感情转移,冲动购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监控市场动向,提高快速反应的机动性,是重中之重。
7从品牌支持、培训支持、物流支持、广告宣传支持、营销策略支持、区域保护支持等十大方面完善服务体系以做到人性化服务。
“历史规律就是死亡,而我们责任是要延长生命。”
——任正非
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总裁致员工的一封信在朋友圈刷屏了。面对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已经当了15年“备胎”的海思半导体——一夜之间全部转正。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华为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坚持开放创新,必须要科技自立。
养兵15年只为今朝,什么叫战略眼光, 这就叫战略眼光 。
华为这家企业的战略规划一直颇具前瞻性,总是能够先于市场而动,未雨绸缪,坚定执行,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早在2011年,当时华为80%收入还来自于B端,就做出了进军C端的决定,对C端业务的前瞻性预判让这家企业从此开始了多年的艰难转型。截至2018年,华为C端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终端手机交互量增长了66倍。
To C业务转型历经多年终于让华为成为两条腿走路的企业;海思蛰伏15年,终能亮剑支撑起华为的“科技自立”。
华为究竟是如何做战略选择的,在战略执行上,华为能够教会我们什么呢?
今天,在混沌研习社的课堂上,前华为终端首席战略官芮斌为你一一复盘当年华为艰难转型的经历。从战略规划的维度拆解华为终端增长神话,并一窥推动着这一切的底层力量来源。
(本文仅为完整课程的1/7,完整课程视频内容可扫描文末小程序码免费学习)
1
巨人艰难转身 从2B到2C
契机1——苹果救了华为
2011年以前,华为还是一家服务B 端,即运营商的企业,他们主营业务是在全球建设基站等设备,那时候,手机只是附属产品,是华为用来配套主营业务的工具。
在3G网络刚铺开的时候,华为也开始试着发展终端业务,即消费者业务。但当时华为远远没有意识到终端业务的重要性,在资源配置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于是华为曾产生过两次将终端业务卖掉的念头。
但到了2007年,苹果开始推出iPhone第一代,一经推出,在全球销售火爆,拉动了整个3G业务,也让华为看到了未来的图景。
后来任总(任正非)也经常感慨,其实当初是苹果推动了整个3G业务的爆发,也拉动了华为的生意。
3G和2G最大的区别就是数据。3G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业务,手机等终端设备拉动了数据需求,数据需求起来,华为以往的2B业务——管道业务也被拉动。
所以,通过这一件事,让华为意识到终端业务的重要性。
契机2——华为的“遵义会议”
过去华为生产的手机主要是给运营商提供的定制机,这样的问题是,运营商会开出一个标准,比如多大尺寸,多少内存的规格,所以对厂家来说,如果围绕着运营商去做手机终端产品,利润非常低,而且没有办法差异化,这样一来,是否有足够的利润能够去保证和支持这个业务去发展都成了问题。
高端?低端? 当时大家在产品定位上极度纠结。放弃运营商定制,意味着放弃每年十几亿美金的收入。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2011年,华为在三亚开了一个会议,内部人士把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比做华为的“遵义会议”。华为确定了三个面向(面向高端,面向消费者,面向开放渠道),这标志着整个终端业务的起步。
“我们不要规模,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这就是华为,它背后的逻辑就是它基因里面的东西——有效增长。
但,面临着许多难题。因为从2B企业转到2C,意味着价值网的转移,过去的优势有可能会变成劣势,比如:
传统的2B的产品逻辑是可靠性,设备强调99999%的高可用性。
但对于终端消费者产品,它强调的其实是体验;过去华为的品牌强调的是可信,对于消费者业务,是有温度;对于战略规划周期,传统的通信系统需要3-5年,但是消费者的业务发展非常快,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华为这样一个工程师文化,如何去适应消费文化的转型?
所以,如果你也正处在类似的转型中,建议你可以运用下图的思考框架,来预估可能面临的难题。
2
巨人再起飞 华为终端战略转型
“战略(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后演变为“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
到了2018年,华为消费者业务(终端业务)正式超过运营商业务,同比增长近50%,成为华为的增长引擎。而在8年前,这一占比只有22%。
怎么做到的?华为的整个战略制定分为三步
1 市场研究
2 战略规划
3 战略落地
Part1- 市场研究
我们当时用的是四看分析法。
一看:看趋势
1998年,当乔布斯回归苹果的时候,《好战略坏战略》的作者理查德·鲁梅尔特问他:
“你将如何撼动Windows和Intel的标杆地位?你制定了什么战略吗 ”
“我在等待下一个大机遇”
这个机会就是移动时代的到来。
在PC时代,苹果已经没有机会去抗衡以英特尔和微软为代表的整个PC产业的标杆地位,只有等待一个新的机会。
现在来看,苹果在当时瞅准机会做了第一代iPod,2007年又推出了第一代iPhone。等它在手机产业里面有了自己定位的时候,再反向进入到PC行业。
华为又抓住了什么时机?
从手机的角度来看,摩托摩拉代表1G时代,2G时代是爱立信和诺基亚,3G时代从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开始,紧接着三星推出了GALAXY系列 。
到了3G-4G时代,华为爆发了。
每一个转换期,都有新的玩家崛起。请大家思考一下你所在的行业,有没有新的变化点?这意味着新的机会点。
二看:看对手
当年华为面临着残酷的的竞争格局。
在2012年,三星和苹果基本上垄断了这个市场绝大部分的利润,其他厂家都是在低利润的环境下,勉强生存。
小米、魅族以千元机的身份进入市场,而OPPO和vivo在垂直市场里主打音乐手机。
华为面临着被夹击的生存状态。
我们再来细看这些对手,拆解出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从苹果身上学习
1 通过收购硬件的核心技术,比如早期的芯片、指纹、人脸识别公司,然后把硬件的技术和自有的软件IOS操作系统,以及服务整合在一起,实现垂直整合创新,不断升级。
2 工业设计的完美追求。
从三星身上学习
1 终局思维,寻找行业核心要素,对终端行业而言,即供应链&核心部件。
2 当年三星锂电池爆炸门让三星的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跌,但收入和利润不降反增,这就是因为三星将产业链打通,实现对供应链和核心零部件的把控,找到了行业驱动力,获取了新的市场份额。
从小米身上学习
用户运营:找到核心用户,把粉丝变成铁粉,提供超预期的感受。
从OV身上学习
1 细分市场:围绕年轻人做音乐和音效。
2 渠道深耕:深耕三四线城市;渠道利益捆绑——与专卖店进行类似合伙人制的管理。
三看:看用户
看完了竞品,我们还要研究消费者。
从传统的营销角度,谈用户都是谈 Segmentation、 Targeting 、Positioning,叫STP,通过划区段对用户进行分类,比如说年轻人、商人。
但其实不应该仅仅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的特性来去细分用户。 更重要是看内在的动机,动机才是核心驱动因素。
所以华为做消费者研究的时候,用的是定向、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分析用户群。根据消费者喜不喜欢这个品牌,喜欢什么样的功能,在哪一个功能和哪一个卖点上下了决心去买这个产品…根据动机划出了八个人群。
分别是:
最后8选2,确定两个人群作为华为的主要的用户,一个是商务人群,一个是书写未来的时尚的年轻人。
四看:看自己
最后来审视一下华为自己。
优势:
硬件。2004年就开始在造海思芯片,积累了技术优势和门槛
政企客户认知度。任正非的管理文化和管理哲学,让很多企业家高度的认同,具有品牌影响力
劣势:2B转2C,欠缺对消费者的理解
机会:3G-4G
威胁:5G时代有新的竞争者,能否把握住机遇
四看小结
通过以上全面的市场研究,知己知彼,为下一步的战略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趋势——找机会
看对手——找差距
看用户——找定位
看自己——知强弱
Part2- 战略规划
做完了分析,接下来要实战了。华为的战略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进入期
(关键词:极致产品 赛马机制)
我们怎么将产品打入市场的?有三点逻辑:
1 围绕核心用户做产品
2 根据用户动机做功能
3 投入真实情感做营销
举个例子,P6是第一款把美颜的功能做到手机里面的手机,这是源于对核心用户之一——女性用户爱自拍的洞察。
Mate7的核心用户是商务人群,所以它强调性能,大屏体验好,同时电量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创新就是安全性。比如双操作的系统,用不同的手指按指纹,可以打开不同的界面。如此一来,私人区域跟工作区域剥离开,满足安全隐私的需要。
赛马机制
华为有一种组织文化叫赛马文化,赛马文化是说,当发现一个机会就要举公司之力,用压强的方法去投入。
这时候往往可以采取两匹马同时跑的方式,就像赛马,共同来促成业务的发展。
所以华为提出了双品牌策略,2012年把荣耀这个部门独立出去。
从华为的“Make it Possible ”到荣耀的“勇敢做自己”。
阶段二:成长期
(关键词:软硬服务一体化)
华为一直坚持技术的投入——在材料工艺、情景感知、基础功能加强、交互上持续的创新投入,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功能增强型的体验,比如电池、摄像、照相功能。
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未来的重要投资方向—— 交互方式的变革 。
过去电视的交互方式是在遥控器上,PC之所以能进入千家万户靠的是鼠标的发明。未来,终端行业的驱动力在交互方式的创新上。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怎么跟手机交互?触控?语音?这将催生新的市场。
阶段三:平台期
(关键词:构建生态 布局未来)
当你大到了一定体量,如何去可持续发展?
答案是善待供应商,不做黑寡妇,一定要让供应商在中间获利。
围绕产业链做生态。在技术领域,在渠道、在商业模式上一起合作,让核心生态能够享受发展的红利。
Part3- 战略落地
战略所有公司都可以制定,但在华为其实更强调落地,执行。在战略这个落地过程当中,一把手的作用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来给大家说说华为的选人用人。
3
华为的组织文化 从零起飞奖
很多年前,余承东是华为欧洲地区的总裁,他开创了整个的欧洲战场的新局面。
2012年,他到华为终端来担任CEO。这个雄心壮志的空降高管在上任之初,便地给董事会承诺了年度目标,但是,在那一年没有完成,最后差1亿美金,于是余承东做出了一个举动——他自动放弃当年的奖金。
随后,2013年的1月14号华为召开了市场大会,任总给他颁了一个从零起飞奖。
当时任总很感慨——虽然他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放弃了奖金,这就是英雄行为。
其实,任正非之所以选择余承东这个人, 就是看中他能够清零自己的勇气 ——他过去的成就都可以清零,这并不容易。2B,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他都是专家,但是他能够把自己清零重新学,和华为终端一起建立消费者文化。
狼狈文化
毫无疑问,余承东是狼性文化的典型代表。大家都知道华为是一个倡导狼性文化的公司——要有敏锐的嗅觉、有视角、有责任、有担当、有执行力、有魄力。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华为其实还有一个狈文化,叫狼狈文化。狈文化是指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狈支持狼去进攻,同上同下,但却不会觊觎狼的位置。
在很多企业里面,二把手会关心一把手的位置,但在华为却不是这样的氛围,而是全营一杆枪,目标只有一个——打下飞机。
胜,举杯相庆,败,拼死相救,这才是团队。
所以如何去保障团队执行力,靠的是这样的文化。
引进明白人
余承东的例子告诉我们,领导选对人,公司才能迎来破局。
因此在人才引进方面,华为持开放态度,吸纳了很多跨界人才来填补自身消费者文化的不足。
在内部,华为把这些人才叫做明白人,给予明白人极大的尊重。
4
总结
总之,简单讲,我对战略的理解就6个字:聚焦(方向),选择(路径),匹配(资源)。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借此重新审视下自己企业的战略制定。
最后再说一说华为的价值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奋斗者为本,它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是熵,即华为之熵。
“历史规律就是死亡,而我们责任是要延长生命。”
——任正非
我给大家讲讲这背后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人民大学的老师将熵的概念告诉任总(任正非)。
“熵”理论源于物理学,常被用于计算系统的混乱程度,进而可用于度量大至宇宙、自然界、国家社会,小至组织、生命个体的盛衰。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但现实中,生命体为什么能够从伤病中恢复,企业为什么能从衰老中走向新生?其实都是因为熵减的效果。
熵增 指功能减弱,比如人的衰老,组织的懈怠等,反映功能的丧失;
熵减 指功能增强,比如人通过摄入食物,组织通过建立秩序实现熵减。
于是,这位很有危机感的企业家迅速地撷取到了其中的精华,引申出对管理学的思考。后来, 熵减思维,成为了华为管理的底层逻辑。
“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我们决不允许出现组织“黑洞”,这个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让它吞噬了我们的光和热,吞噬了活力。”
——《任正非在华为2013年度干部工作会议的讲话》
记者: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任正非:早晚的事情,这是个哲学命题,不是一个现实命题。
熵增和熵减对抗消长,这是自然规律。熵增改变不了,但企业可以熵减。从我以往在华为学到的经验,我认为要做到组织和人的熵减,要有以下意识:
1 组织——通过构建耗散结构,引入负熵流,打破平衡,促进熵减,也就是说企业要不断开放,跟外界进行合作,交换热量;
2 人——吐陈纳新,强调激进,倡导奋斗者文化。
不过实现这一切的根本的根本,还是要活下来。华为最高的战略是活着,最低的战略也是活着。
只有活下来,才是最好的办法。
经济寒冬,共勉。(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