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编讲故事的方法

编导艺考编讲故事的方法,第1张

 编讲故事注意事项

 首先,准备时做笔记。

 艺考生在进行命题讲故事的考试时,应该带一张纸一支笔进考场,这样在15分钟准备时间构思故事时,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笔记,以便在现场讲述时引导自己的思路。考生在做笔记时切记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把自己构思的整个故事通篇写下来,然后拿到考场上去读,这样做一是时间不够。很可能时间到了艺考生还没有写完,而影响到现场讲述的发挥。另一方面,如果15分钟考生一直在写,容易阻碍自己创作的思路。艺考生在做笔记时应该先记下几个关键点,包括主要情节、主要矛盾、主要人物和主要细节,搭建故事脊椎,以帮助自己构思发展故事,其次应该记下自己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的主要情节点的关键词,梳理一个讲述思路,这样在临场讲故事时可以引导考生的思路,不至于让艺考生一时忘词而语无伦次。

 其次,讲述时加动作。

 很多艺考生生在考场上讲故事的时经常一动不动,在语音语调上也没有变化,这样的讲述使得本来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因为讲述者缺乏情绪的表达,而变成了冗长无聊的背诵。艺考生在讲故事时,应该根据作品的情绪情感来调动自己的身体动作,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绪,应该适当地加一些手势和动作,语音语调上也应该根据故事的情绪而有所区别,应该充分地发挥口头表达的能力,将讲故事做成一场精彩的“口头表演”,这样才能吸引考官的注意力,激起考官对自己故事的兴趣。

 编讲故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试综合考察的基本考试科目之一。将有情感、有人物、有情节的叙事称为故事,能够形象思维的把发生的故事展示给别人,此科目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形式万变不离其宗,下面就从入门到应考举例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编讲故事分析

 1、什么是故事

 故事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核心之一、 故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各大艺术院校对故事的重视程度

 2、什么是编讲故事

 给出一个既定命题,比如说一个开头、一个或者若干个关键词,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即兴创作,并且将故事在规定时间内复述出来。

 例题1: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例题2:月亮,三轮车、 例题3:胡子

 它是命题创作的灵活变体,也是剧本创作的基础考察。 在短时间内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目前被各大高校在复试或者三试中采用。考题灵活多变,考试氛围相对较为轻松,考官在综合素质考察的前提下,一般不会为难考生。

 3、不同院校、专业的考试分析与考察目的

 4、应试总论:

 A、时间控制问题、 拿到题目后首先对考题进行分类,用2/3的时间写提纲,用1/3的时间简单串讲一遍,讲述的过程其实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但再创作是在提纲的基础上,而不是重新创作。考试开始后对自己的语速有充分的了解和控制不必太计较时间不愠不火地叙述,有节制地抑扬顿挫

 B、五大得分重点。 良好的形象、 适合情境的语言、 语言组织能力、 逻辑创作能力、 故事的节奏与张力

 5、第一得分法则:良好的形象

 A、 个人形象。第一个5秒:考官对于考生的第一印象,主要建立在考生个人形象和语言之上,而这样的一种判断,在5秒钟之内就已经基本完成。形象上要有学生的共性,也要略有个性。

 B、 自我表达与自我定位。自我表达与自我定位,也就是考生所希望展现给考官的一个局部自我。包括:、 语言的感染力、 形象的亲和力、 自我表达能力、 对表演区域(舞台)的掌控能力

 C、 礼貌

 6、编讲故事例题:

 (1)台灯,海绵、 梦想、 我悄悄地打开门,将一杯温水放在桌子上……

 (2)相机,香蕉、 仓库,影子,妈妈、 铅笔,鼠标

 (3)我打开书,掉出一张发黄的信纸……

 第二、 考题分析及编讲故事基础

 1、考生试讲及讲评

 2、编讲故事考题的分类

 A、给出开头类命题、以续写为主,创作空间较小,难度较小。但是个人化难度较大。多见于中央戏剧学院考试。例题1: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B、多名词类命题

 给出多个无直接逻辑关系的词语(主要是名词,2-3个),要求创作一个故事,创作空间较大,难度较大,容易显露出个人倾向和才华。多见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学院考试

 例题2:月亮,三轮车

 C、单一词条类命题

 给出一个抽象或具象单词,可以将其作为主旨、关键词、关键道具等进行创作,创作空间较大,难度较小,但是容易跑题

 多见于北京**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考试

 例题3:胡子

 3、编讲故事基础

 编讲故事应该遵循如下规律

 ⑴、结构简单

 考虑到时间问题,故事结构应当尽量简单,出场人物不宜过多,对道具的使用不宜过杂,尽量减少对白,讲述尽量以顺叙为主,情节线不要超过两条,并且是在很有把握的前提下才使用两条情节线和简单的时空倒错(倒叙、插叙等)

 当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地坐在房间里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这个微型小说完整地再现了一个故事应该具有的全部因素。有时间(人类灭绝以后),有地点(房里),有人物(幸存者),有事件(人类灭绝),有故事(灭绝后如何如何),有情感心理描写(孤独),有悬念(来的是谁),有余韵(能让读者发挥想象,来得是个什么)

 ⑵、语言平实

 用最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切忌大篇幅的引用,更不要使用大量的书面语言,切忌文白混杂、古今汉语混杂。(老舍之于中国文学、中国戏剧)

 ⑶、人物鲜明

 创作的人物以简单人物为主(拥有鲜明的独立个性),仅允许第一主人公在可控的情况下成为复杂人物(有质变),其余的人物以符号化为主。人物数量切忌过多,出场人物不能超过3个,人物姓名也尽量简单化、符号化,不要“诗意化”“琼瑶化”

 ⑷、节奏得当

 把握好故事的节奏,不要求有过多的'情节。对于戏剧化的故事,交代背景之后直接进入情节点,情节点直接推向高潮。对于生活化的故事,不要求有绝对的高潮段落,但求虚实节奏的张弛有度。

 ⑸、对白得当

 考到对白会增添口述故事的叙述难度和辨意难度,因此请尽量减少对白的相对数量。

 《红楼梦》27回: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对白也要注意语言的生活化,平民化,不要刻意追求具有多大感染力的对白。对白切忌刻意煽情。

 ⑹、逻辑清晰

 叙述的逻辑清晰,事先一定要有一个叙事提纲,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随意更改叙事提纲。

 故事的框架合情合理,尤其是发展段落和结尾,切忌天马行空,尽量贴近人类的理解范围和人性范围。

 ⑺、构思巧妙

 如果没有一个特别有把握的巧妙构思,宁可让故事平淡而具有生活气息。不要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脱离实际。

 往往是最后一句的颠覆,让整个故事充满意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⑻、用最平实的语言,叙述你的故事,不要肆意抒情,不要肆意浪漫,不要肆意去描写捕捉不到的东西。

 第三、编讲故事的三个常见问题

 1、结局问题 结局可以有,但是不强求。开放式结局是趋势,可以让个人更自由地发挥;封闭式结局是传统,可以显示出个人的创作把握能力。

 2、题材问题 题材不限制,但不支持过于天马行空。不要去叙述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不要刻意追求新奇特。

 3、真实还是虚构 根据第一直觉,最稳妥的办法是生活中既有的故事,其次是道听途说、阅读、观看到的故事,最后才是虚构。不过如果有良好的虚构能力和灵感,虚构仍然是最凸现个人性格和创作能力的方法。

 4、第二得分法则:适合情境的语言

 第四、考生自身的语言修养

 1、普通话问题

 语速、语调的问题、 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 俚语、方言、歇后语、流行词汇

 2、考试的语言要求

 一切以平实为主。、 戏剧语言的目的:叙事 > 抒情,为表演者和观者的再创作留有充分的空间。

 影视语言的特点:画面 > 内心。

 3、语言的准确、凝练

 《人间词话》中的三个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 《鹊踏枝》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 《蝶恋花》

 (3)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 《青玉案》

 第三、 编讲故事例

 1、第一类题目:给出开头续写类的详细分析

 给出了一个开头,要求考生完善后续的故事

 题目分为两种:给出开端式的开头或者结果式的开头

 开端式:我推开一扇门,一个陌生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他说…… 引发一个新的故事,人物的关系可以在故事开始之后才开始建构,故事的创作空间相对来说较为开放。

 结果式: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要求创作一个“已经发生了”的故事,在给出题目的时候人物关系已经初步建立完成,故事的创作空间相对来说较为封闭。

 对于这种题目,以“解构”为主,从给定的开头中提取出尽量多的因子。例如: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分离出元素:人物:他,我

 情绪性名词:惊讶、不可能

 因此,本文的创作应更多地集中于“这”和“不可能”。“这”是指什么,以及为什么“不可能”。“惊讶”为故事的情绪奠定了基础。

 考生的任务是“完成一个故事”,而不是“抒发一种情感”。考生的创作能力大于创意能力。 故事中尽量塑造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多见于中央戏剧学院考试。 创作空间较小,难度较小,但是个人化难度较大。 建议稳妥地完成故事编讲。

 2、随堂模拟出题

 在我家的隔壁,住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根据以上的总结,相信同学们如果细心的看完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本文以主编写作故事班的课堂要点为主,结合实际写作学习方式而作,参考网络课程《哈佛故事课》与跟着大师学语文系列丛书。

主编的第二节故事课讲到怎么写文章,提到写故事的四个基本要素:第一,列提纲打草稿;第二,想想加点有意思的东西(加料);第三,尽量真诚一点;第四,用词的时候小心。

咱们延伸开看一下这四个点:

“写文章这件事,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并不是犹疑不决说两面话,实情是这样。

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工夫怎么样。”

叶圣陶在《怎样写作》里面有一篇《拿起笔来之前》,说的就是提笔写文之前,先要有一番准备工夫,即构思。

除了主编在课堂中提到的内容,还可延展到一些小学就学习到的作文基本要素,比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一个故事用到这几个要素,便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故事思维框架。

而在讲求传播的条件下,如果满足附着力法则与创意黏性的六个要素,则会使一篇文章更加完善,这六个要素为:简约、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性。

故事的框架设定其实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在网络课程《哈佛故事课》中曾反复学到Marshell Ganz的三段论框架,即SELF--US--NOW,和Joseph Campbell英雄之路的故事框架。

SELF--US--NOW,你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当下的故事。这个架构可用于获取读着的共鸣,调动观众的情感,最终用故事影响行动,较多适用于广告、演讲等。

英雄之路:1平凡之路--2冒险的召唤--3拒绝冒险征途--4接受召唤--5踏上未知征途--6天助神力--7护身符--8战友--9试炼--10决战--11战利品--12返乡之路--13世界之王,此十三个阶段可根据情况增删设计,甚至可简化为平凡的世界--踏入未知世界--完成挑战--荣归故里四个大致阶段。此框架可用于获得读者的吸引力,产生持久的关注,多用于剧本、小说的创作。

说句题外话,个人感觉张艺谋的《长城》就比较符合这个套路,欧美创作风格下的剧本。

文章的构思有很多种,没有好坏之分,选择适合自己的框架是首选。

故事要有看点,有料,是一个故事吸引读者非常重要的因素,连《罗辑思维》的主打slogan都是有种、有趣、有料。

除了第一步中确定一个基本的故事框架外,剩下的便是如何打造、完善自己的框架了。要有一个基本的意识,便是我们在完成一个故事作品的时候,要将所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去创作,即旧有的故事框架(故闻)+新学的故事体系(新知)+要写的作品(个案:故事、剧本、小说等)相互融合,则形成我们自己的完善的思维框架。

在大方向上融合后,我们就需要在小细节上细细斟酌,慢慢打磨了。

1在语言上完善:简洁、清晰、通顺、统一、生动丰富。

比如:如何让故事语言更生动丰富?小学时学习作文曾提到过使用五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来描述情感、环境或变化。举一个感官信息效应的例子: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砧板,在一个向阳的窗户下晒得暖暖的柠檬躺在砧板上,果汁十足。你可以闻到柠檬皮清爽的味道,眼睛微合,轻轻一嗅,清香味儿扑面而来。这时想象有一把锋利的刀,手起刀落,柠檬成了两半,看着这两半柠檬滚开,切口朝上,泛着汁液的珠子聚集、滴落、汇成一小片柠檬水在砧板上。现在你是否能闻到柠檬皮的清香和柠檬汁的味道。拿起其中的一半,再切一刀下去,拿起这四分之一个柠檬,放到最终,深深的咬下去;用嘴唇箍住柠檬,然后咧嘴做出一个大大的柠檬黄的 微笑,让果汁肆意的流淌到你的下巴上。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嘴里充满了口水?这段语言使唾液腺起了作用。这便是故事激活了想象的力量,以达到激活读者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故事中如身临其境,吸引着读者注意力。

2在情感上完善:更意外、更多征服和控制感、更多愧疚(紧迫)感、更多身份优越感、更多希望(自我效能)感、义愤感。

比如:义愤感。

曾经有个微博热门话题是央视盗用摄影素材,最终原作者王宗源无奈公布与央视沟通的录音,我们也知道了什么叫央视最牛实习生之央视盗用了你的素材怎么了?此事当时在网络上造成轩然大波,很多网友纷纷出来指责央视盗用别人的作品不但不地道,还气焰嚣张的嘴脸。这个时候一大波指责央视的文章便调动了广大读者的义愤感。

在情感上,令读者产生共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见成效的事情,毕竟人都是容易被感情牵引的动物。

叶老也在《作文论》中提到:“既然要写出自己的东西,就会连带地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美好的: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毋庸置疑,真诚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一个真诚的故事同样也拥有巨大的能量。但是,也如主编所言,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其实非常难,尤其是用文字表达。

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如果仅仅是讲故事本事,则 框架 和 有料 更重要一些,让读者看明白、读得下去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讲故事的目的在于说服、打动别人,这个时候, 真诚 地讲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想感情真挚的讲故事,在情感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上注意之外,一个清晰的、易于引起共鸣的逻辑思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可以看一个使用 SELF-US-NOW 三段论框架的例子,是如何逐步打动听众的。文章来自奥巴马2014年《无畏的希望》演讲节选。

由以上文章可见,这种SELF--US--NOW的框架,确是在情感上层层递进的传输,取得了听众的共鸣。

如上面提到的,在完善故事时需要注意语言的运用(简洁、清晰、顺畅、统一、生动丰富),还有主编提到的多看书,把自己放在写和读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之外,在我看来文章用词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1基本功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篇文章的基石。从字、词、音、句,到段落、引用、成文,一样样都不能落下。

比如:此处的落下则读la下。

再比如:一首好诗在文中的引用。

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论读古诗究竟有什么用?我们读古诗的用处便是,在傍晚夕阳的余晖铺满江面的时候,野鸟飞起在天空嘶鸣的时候,海天连成一色的时候,我们脱口而出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我去,这么好看~~快拍一张!我擦,野鸭耶!搞下来吃一顿!”

我们曾经学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古诗,都不会白白浪费。总有一天,我们会用他们写下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希望我们构建这个世界的每一块砖瓦都是结结实实的。

推荐《新华字典》《字辞辨正》《古诗词大全》等书。

2进阶

用词的进阶比较注重辨析,相似的字辞使用情况不同;同一个字,不同读音意义不同;某个字的渊源等都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比如在此提到的“辨”与“辩”。辨、辩都是形声兼会意字。“辛”字本义作“大罪”解。辨,在两个罪人中间加一把“刀”,表示必须识别区分。辩,在两个罪人中间加个“言”字,表示两个罪人各自为自己辩解。

辨、辩二字的区别是:“辨”义为识别,如“辨别”、“辨识”。“辩”义则为解说,如“辩解”、“辩论”、“辩证”、“申辩”、“辩白”、“辩护”、“辩驳”等。

因此,使用该二字的同音词则词义大有不同。比如:“分辨”与“分辩”,一为辨别,一为辩解。“辨正”与“辩正”都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但“辨正”侧重识别,“辩正”侧重陈述。

推荐用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书 。

3信手拈来

信手拈来,则是一种更胜一筹的功力。如主编所言,这都是积累的结果。多读书多看报,自然能达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本事,自己写起文章亦能信手拈来。

比如钱钟书先生。他记忆力超凡,精通多种语言,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自然写起《围城》可是小菜一碟,便是一部上乘佳作。

所以,在用词方面做个有心人,多多积累,肯下工夫,自然能达到出口便成章的功夫。

以上为主编故事课的一点笔记,结合自己其他途径的涉猎。

在写作方面,方法论不难找,难得是找到自己合适的路践行下去。

红烛是大家户的女儿,高粱是他家的长工,高粱除了种地,收麦子,还负责打理宅子里的花园,花园不远处便是红烛的绣楼闺阁,红烛最爱海棠花,绣楼上摆摆满了海棠花,远远望去花海楼阁,美不胜收,高粱在花园里种下各种海棠花,于阁楼花海遥相呼应。海棠知道高粱吃苦耐劳,人品还朴实善良,不由心生好感。高粱爱慕红烛却不敢妄想只得得留恋在心间,唯一能做的就是送她最美丽的海棠花……

 故事中的故事

  朴素的白绿相间的封面,一丛芦苇叶中父女两人靠在一起,一脸幸福起初在书店里买书时,是被它中间的书签所吸引,带回家时把书签仔细收好,在反过头来看书,思维一点点融入书中,一个个平常茶余饭后孩子对家长说的故事,变成一页页带有幸福味道的书,精彩而幽默

  让人笑死笑活的一本书,从家长和孩子特有的角度,构成了一本《女儿的故事》

  “梅思繁”“梅子涵”,相近的字音,这一对父女无话不谈,再加上妈妈,一家三口如对联上的猪,“惜福”,美好的寄语,在他们身上实现大眼睛的梅思繁和爸爸一样有文学细胞,数学却是一般,导致隔三差五就会受到一番唠叨:“数学是拉分的!”“要会做‘奥林比克’”……像作者说的那样,数学的确很重要,可是梅思繁的心思依旧在英语和语文上,她还说,这就叫个性……

  在梅思繁看来,也是在全体中学生来看,作业实在是太多了,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生物……还有日记,也许有的人并不写日记,比如我,但每天的作业还是会写到十点甚至是十一点而家长们在深夜会心疼,在九点之前却会以为我们写作业态度不认真,一片混乱,连孩子都不知道家长们在想什么,最后还是每天到很晚才睡,大人也是

  喜欢文具的梅思繁,喜欢足球的梅思繁,喜欢语文和英语的梅思繁,喜爱大自然的梅思繁……“T”在行动,要全面发展,而不是“I”,有这样的女儿,谁会不喜欢

  又看了一遍这本书,奇怪为什么对它百看而不厌,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直至故事终了,留给我们的是“流连忘返”,和很长很长时间里的记忆

据说 “讲故事” 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个人能力之一。想想身边那些口才极佳的人,无一不是会讲故事的人,而且大家都喜欢听他们说的故事。

要说谁是最会讲故事的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影视剧的编剧们!平时我喜欢看剧情类的影视作品,《越狱》、《猎头游戏》、《完美陌生人》等等。

每次我被**里曲折离奇的剧情惊掉下巴时,心里都在狂喊:这编剧太厉害了!好想学怎么讲出这么出人意料的故事。

要讲好一个故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虽然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绝对称得上是比**还要离奇一百倍,可往往直接听当事人说出来,我们感觉也就那样。反倒是一些基于现实生活创作的故事,则显得格外的有吸引力。

那么,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

现在可以从《打草稿》这本书中寻找答案。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写了多部畅销小说的作家和戏剧编剧,他们结合自己过去成功的写作经验和行业内众多编剧遇到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如何写好故事。

中心思想,无疑是在开始动笔之前要仔细研究的要素。最为初级选手,首先应该确定好故事的整体概念,再以概念为基础来搭建故事框架。

这里的概念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灵感”。然而灵感是那么的飘忽不定,总是在最需要它的时候悄悄躲起来。所以,作者的建议是多多看书,多多聊天,再做做白日梦。做白日梦就是完全放空思想,天马行空地随意想像。

确定概念很重要,哪怕有一堆用不着的灵感,也不能一个想法都没有。

书中给出的概念创作工作表,给不知道怎么开始的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故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类别、受众等,这些都是在最开始时要确定好的。

前面提到的跟角色相互促进的故事情节。如果把故事比作摩天大楼,那么情节就是钢筋架构。

当然是高潮迭起的故事最好看了,要是每次高潮低谷之间的转变像过山车一样,那故事就更加精彩了!

每个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要让故事像**一样好看,可以试着把情节和戏剧创作的三幕戏结构融合到一起。

第一部分,引子引出整个故事,为后面的强烈冲突埋下伏笔。第二部分,事件发酵,矛盾冲突迸发,进入故事的高潮(可以多设几个情节点,制造好几个高潮部分)。第三部分,故事收尾,给整个故事做个总结,各人物的结局如何,点明主旨。

开头和结尾是固定的设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开放式结局,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观众,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最终的答案。至于中间部分的事情经过,这也是随意编写制造冲突、高潮的任意地带,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并不一定按照书上的表格来创作情节,它只是一个防止跑偏的参考线。

任何一部小说、**里的角色无疑是观众们最关心的了。而前面提到的故事的整体基调由概念定,在概念确定之后进行角色的塑造。

关于概念和角色的区别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杀手里昂和小女孩马蒂尔达,两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很鲜明,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编剧在人物塑造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好的角色,应该是个真实存在的人,他有着自己的爱好、习惯、肢体语言等。 而构成的这个独特的角色的因子在角色发展表格中,写的越详细越好。

就角色名字而言,包含了很多意思在内。姓名可以定义一个角色是什么样的人,整是否与故事类型相符合。

好的角色不单单是有鲜明个性、传奇经历,还要有“人物弧光”。人物弧光指的是角色在剧情不断向前发展中,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成长,也是每一个好角色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人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会成熟、上进或是消沉。

同样的,好的角色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受到刺激会做出那个性格该有的反应。角色的成长与剧情相互推进,从最初的平淡生活,初次小高潮的尝试,失败了意志消沉,受到刺激振作起来,绝地反击战胜困难。

所有精彩的故事都是低谷高潮的交替进行,角色在这些变化中不断地获得新的东西。《越狱》这部剧里的迈克尔主动犯罪被捕帮助哥哥越狱,与狱警、囚犯们斗争或结盟。

剧情一波多折,而迈克尔这个角色始终保持着他应有的聪明、冷静、果敢,在一次次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人物形象越来越突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在关心着下一集中他会遭遇什么,又如何解决困难,这就是好的角色。

有时候,脑中突然蹦出灵感来或是做了个奇怪的梦,感觉要是写成故事拍成**一定会火的。可是,一旦拿起笔却发现零散的点子和混乱的思路,不足以撑起一个完整的故事,差的要素还太多。

而这本书就是为写故事量身打造的,不管写作水平如何,只要按照书中的概念、人物、情节创作表格来填写,我们就可以创作出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故事。

首先要知道,你写这个故事想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让人明白什么。先列大纲,列出来你要讲的故事,开头必须抓人,然后徐徐展开,要有冲突,有转折,让人想知道接下来如何,然后高潮,结尾要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与表现主题没关系的细节就不要写,一笔带过。结尾可以借景生情。

《小海伦的秘密》的原书名叫做《兰心的秘密》,这源自翻译的原因。

在德语中,海伦的发音非常接近汉语发音中的“兰心”,它是一部有趣的魔幻故事,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德国文学幻想大师米切尔 恩德的作品。

这部作品被写得既现代又古老,既诡异又滑稽,浓缩了儿童文学中的各类元素。并且对孩子和父母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们知道,任何故事情节非常重要,构成了故事的整体框架结构,其中都必然起源于某种冲突而展开故事情节的,常用的故事编写结构是“5C结构”,这个之前文章中也讲过并应用。

一、主要的魔幻情节

在《小海伦的秘密》中,开篇就说明了小海伦与父母的冲突,于是天真顽皮的小海伦就想到一个办法,通过仙女的帮助,施展某种魔法,将父母身材一次又一次地缩小,以此来惩罚对自己意愿不和的父母。

这时故事就是递进式演变,父母先后被缩小了共计四次呢。一步步将故事推进到高潮。

第一次被缩小,是因为父子意见不和是由于看电视引起,爸爸身材就随着“噗”的一声而变小了;妈妈见状,要打电话给医生,小海伦不同意,母子意见冲突,因而导致妈妈也变小了。

第二次父母身材变小,则是因为爸爸妈妈拒绝小海伦用相机给他俩拍照。

后来,小海伦又想让爸爸妈妈睡在她的布娃娃车里,而自己则睡父母的大床,爸妈生气训斥了她,这种冲突导致爸妈第三次变小了。

第四次的父母与小海伦的冲突是,爸妈藏在了沙发后面,任凭小海伦如何唤他们出来,他们都说:“不,我们怕你,我们决不出来。”所以爸妈又被缩小了一半。

这时候,父母原来高大的身材被成比例地缩小到原来的十六分之一,爸爸和妈妈的身高分别只有115和105厘米,小到连火柴盒都能装进父母了,这么小的父母又将会面临怎样的不便和危险呢?

至此,故事将父母与孩子的冲突,以及导致的后果,演绎到了极端和高潮,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和期待,忍不住将后面的内容一口气读完。这也许算作是作者创编故事的高明之一吧。

其实,这就是“5C结构”中的第二个C, 一连串的冲突Conflict

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首先,小海伦终于如愿以偿将父母身材变小了,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再受到爸爸妈妈的限制和管束了。睡觉前既不洗脸,也不刷牙,还可以睡父母的大床,反正一切由她自己决定。

哇,幸福来得太快了。此时此刻,小海伦的心情如何呢?

显然,她心理是爽快和美滋滋的。

那么,她幸福快乐生活从此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吗?当然不是的。

其次,在暴风雨之夜,电闪雷鸣,让小海伦感到孤独、害怕,还甚至大哭起来。可是爸爸妈妈太小,也不能保护她。

接下来,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小海伦开启罐头时把自己手指弄破流血了,

最终,妈妈犹豫走下来,爸爸跟在她后面,他们都不忍心听着女儿哭喊而不顾。

这说明父母此时虽然有点害怕小海伦,但更心疼自己的女儿,宁肯冒着再次被惩罚的风险,最终还是要帮助女儿。

明明是小海伦自己将事情弄到这个糟糕地步,伤害了爸爸妈妈,可是在女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妈妈仍愿意出手鼎立相助,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永远的宽容和深爱。

但是,小海伦还在继续闯祸呢。

小海伦的朋友带来了一只黑猫佐罗来到家里,佐罗突然像闪电一样扑到沙发下面,此时藏在沙发后面的父母将面临被猫吃掉的危险。

庆幸的是,爸爸急中生智用剪刀与黑猫搏斗,黑猫的胡须被剪断,才从沙发里退了出来。

哎呀,一场惊险的人猫大战,你能想象这个战斗的场景吗?

此时的小海伦仍然没有为自己的恶作剧有悔改之意,当爸妈要求被恢复原来的身高时,她仍不愿意,却将爸妈放进玻璃柜子里面以免被再次伤害。

多么任性的小女孩,想到的主意又是那么荒唐和滑稽,只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而不顾爸妈的感受。

但是,现在的处境已经让小海伦感觉不舒服起来,毕竟没有爸妈的帮助和保护,很多事情她自己做不了或做不好。

小海伦回家没有人为她开门,她也没有钥匙,被关在了门外。她这时候害怕,轻声哭起来,感到非常孤独。关键是她还饥肠辘辘地饿了,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也没有钱买东西,因为爸爸妈妈太小帮不了她。

但是此时的她,仍然没有检讨自己的过错,认为一切的过错都全在爸爸妈妈,谁叫他们不听从小海伦的话呢。这就是小海伦此刻的心理活动。

故事发展演变到了这个极端程度,从主人公的心理仍看不到她悔改的意愿,似乎走到了这一段情节的尽头。

那么,接下来的故事的转机是什么呢?也就是第三个C(Cure)如何出现的呢?我们将留待下文再叙。

综上,小海伦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爸妈果真变小开始,最初她的心理是美滋滋地爽快,然后到了风雨闪电的夜晚,她感到孤独和害怕,再后来,她开启罐头弄破了手指哭喊着,害怕死掉;最后是她被关在门外,饥饿恐惧同时袭来,让她涕泪交流。

所以,任何杰出的故事一定离不开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一连串的情绪起伏波动,当发展到一定时候,由于某个事件或外力的帮助,使得主人公的处境发生转机和改变,最终得到彻底改变和升华主题,得到一个圆满或悲惨的结局。

摘要: 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以确保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正文: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曾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而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期,更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黄金时间。没有情感,就没有童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和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幼儿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把积极的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未来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来认真对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怎样通过故事教学来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下面就此问题粗浅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规程》中指出:幼儿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的。可见,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一次吃点心前组织幼儿洗手时,发现盥洗室的门前有一张椅子倒放着,给幼儿的进出带来了不便,而前面几个幼儿路过都视而不见,个个绕开椅子走进了盥洗室。后来通过我随机讲述了自编的故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还主动把其它没放好的椅子全都整齐排好了。又如,一次起床后,班上有个叫别艺南的小姑娘个头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裤子提了好长时间都没提好。当我讲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故事不能只由教师来讲,要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平时,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创造条件进行故事教学,让幼儿学会听、讲、编故事。 这一形式在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时,对幼儿各种情感的萌发和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幼儿在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情感的发展。如,我们经常利用午餐前的准备时间或区域游戏时间,请幼儿轮流讲故事,并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另外,我们也会经常请幼儿续编故事的结尾,不仅增强了参与性和想像力,而且通过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情激励。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因此,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要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中班综合《快乐公寓》这一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主要让幼儿理解快乐的含义,并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以及共同合作劳动和为别人解决困难都能得到快乐。课上,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主动带领部分幼儿去帮助他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也大大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同时,故事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还要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努力把自己积极的情感传导给幼儿,达到了以情育情的效果。 3、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的有效条件。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故事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组织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尝试分角色表演,增强了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4、故事教学中鼓励幼儿多维交往,培养社会感情。 幼儿的有效交往是其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常带领幼儿和同伴一起尝试交流故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感受,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水平。如,在大班语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一活动课中,在请幼儿相互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这一话题时,立刻像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好多乐于助人的事例来。最后再巧妙地展示出拍摄下来的场景,那些助人者脸上在活动课现场个个充满了自豪感,使其他孩子一下了也萌发想要助人为乐的情感。 5、“情” “行”相结合,保持幼儿健康的发展方向。 “少若诚天性,习惯成自然”,每当幼儿通过小故事萌发出不同方面的积极情感时,我们通常会组织幼儿将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并转化为积极行为,确保了幼儿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园携手,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生活空间 1、利用节日小故事对幼儿情感教育。 各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来历和说法,可以搜集相关的传说或者感人的故事,让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端午节有“屈原”的故事、春节有“年”的故事、七月初七有“牛郞和织女”的故事、清明节有“革命烈士”的故事等。当这些节日到来时,我们常请家长向孩子讲述这些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如,一天放学时间已到,班上谭辰小朋友的家人还没来接他,他便对我们说:“老师,等我回去后,看我怎么收拾我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一句话时,我们顿感诧异,等家长来孩子时,我们和家长一起抓住了这一教育的契机。通过 “小老鼠波波离家出走”这一故事的讲述,让该幼儿意识到父母把自己养大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并在交流讨论后从中初步萌发出尊敬父母、爱父母的情感。 3、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教育,我们积极倡导家长尝试此方式的采用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我班张婕小朋友坚持在家学看“学会感恩”这一故事书,并把它带到班级里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幼儿多方面的情感。另外,班上大部分幼儿在家利用休息时间适当观看了巧虎系列动画片,增强了幼儿在认识、道德、关心他人及关注周围事物等方面的情感。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我们要通过幼儿感兴趣和易接受的故事为切入口,对他们有效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争做一个具有情感教育经验的教师,积极为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0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