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浮圆子指什么

古人说的浮圆子指什么,第1张

古人所说的“浮圆子”指的是汤圆,有的地方也叫元宵,汤圆煮熟后就上浮,所以叫浮圆子。

圆子指的是现在的汤圆,因为煮熟即上浮还是圆溜溜的,所以叫“浮圆子”。它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一种美食,在江南地区非常的盛行,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可谓是由来已久,它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美食,还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以及家庭和谐。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同时,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汤圆的做法:    

材料:糯米粉250g、黑芝麻100克、白砂糖100克、各种坚果适量。    

1做法:    

1 糯米粉先到点开水搅匀,水量大约就是一个汤圆的份量。    

2 加入适量冷水合成面团。    

3 黑芝麻,坚果加糖打磨成粉,用擀面杖擀碎。    

4 加入适量橄榄油捏成一个个的小圆球,做成汤圆馅。    

5 糯米面团也分成小份,抱上馅儿揉圆即成汤圆。    

6 锅里水烧开把汤圆煮进锅里。    

7 汤圆漂浮在水面上就煮熟了,满的馅儿很好吃。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5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