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古诗句及表达的情感

托物言志的古诗句及表达的情感,第1张

1 古诗句关于情感

古诗句关于情感 1 关于感情的诗句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2 关于情感的古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李商隐《乐游原 》

3 "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相关诗句四种

1古人经常望月怀远,寄托对亲朋的思念,代表诗句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遥怨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2表现时光易逝,怀古伤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3表现自身的孤单冷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4表现欢欣的心情和美好的年华: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

4 古代诗歌种什么样的诗句是带有感情,也就是抒情的

一般来说,诗句基本都抒情古诗词的鉴赏分析先从了解诗的背景开始,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为例,这首诗是送别诗,这个首先要清楚,那么,一般的送别诗所表达的感情主要是对友人的不舍,这个靠积累,做多了就知道了然后从字词开始分析,单个字“孤”“远”,孤是孤单的意思,远是遥远的意思,这个应该能理解,就是简单的组词注释,然后本身帆是没有思想感情的,是一个客观的食物,但现在诗人用孤单来形容,这是诗人的感情,而不是帆这个事物的感情,寄情于物,或者说是借物抒情孤单的船帆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见浩荡的长江向天际流去这是这句诗的翻译,你能感觉到浓浓的不舍之情,那么诗所传递出来的不舍之情就是诗人要表达和抒发的情感 很多的诗都是借物抒情的,你给的第二个诗句也一样,具体的花和鸟是不带有情感的,但是诗人赋予其情感,通过具体的物象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 要了解诗人到底抒发了什么感情,除了要知道诗的背景以外,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一贯的写诗风格都各有不同,这个也是你的语文素养的积累问题分清楚具体的物象和抽象的物象,而能把诗句准确理解翻译,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也清晰可见了,切不可理解错误 打了好久,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5 有关思乡情感个诗句

诗中思念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 写出关于酒的诗句和作者借酒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出关于“酒”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思想感情:思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思想感情:仕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瀚 思想感情:战乱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钱惟演 思想感情:韶华易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 知音难求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 思想感情:相思苦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杯还酹江月——苏轼 思想感情:感怀历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思想感情: 送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 思想感情:友情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林黛玉 思想感情:兴致《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 思想感情:思家念亲《江城子》中“酒”酣胸胆尚开张 思想感情:豪迈豁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 思想感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希望可以帮到你。

7 关于感情的诗句

我正好有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席慕蓉《印记》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乐婉《卜算子》 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玲珑骰影埠於梗 牍窍嗨贾 恢浚 峦ン蕖堆盍 Α? 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邵瑞彭《蝶恋花》 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周邦彦《玉楼春》 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

8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复习一:一写几句关于爱国情感的诗句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诗经子衿的作者佚名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白话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之作,其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千古名句。

《国风·秦风·无衣》,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作为《诗经》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此诗赞颂了即将参加作战的将士,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秦哀公赋此诗,表示同意申包胥的请求,决定出兵救楚。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翻译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宋词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豪放 , 记梦 , 战争 , 抒情壮志难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思想感情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创作背景 赏析三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著。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著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下”,即部下。“炙”,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宾士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赏析二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像,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虞美人》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戛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参看。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著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著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著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赏析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像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像,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有哪些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能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下边推荐一些

读完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心里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更加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诗人对国家的爱是多么强烈而真挚啊!这种爱国情感,是一种高度的,境界达到顶峰的,任何事物和感情都没法阻止这种感情升华。从根本上去想,爱国的感情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多样的感情,因为爱国就是爱国,国家只有一个。可是想一想,无数的爱国的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他们的爱国却不为所有人知道,就像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战士,他们的名字也不全都是载入史册的;但是,诗人的爱国被人传颂千古,并且成为了爱国的典范。典范之所以称作典范,是因为这种爱国具备了所有爱国者的精神品质:面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坚信国家安定的决心,还有时时想要报国的渴望。当然,只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诗人的爱国思想中,具备了一样最为珍贵的品质,那就是一种高境界的信仰。这种信仰完全地将诗人与国家连在了一起,表示国家的一切不一定全是诗人的,但诗人的一切都是属于国家的。诗人知道,死去之后没有复活的可能,而且死后将没有头脑和一切感官,一切都将是空虚。然而,诗人并没有就让爱国思想和精神随着他的死去而消失,而是埋葬自己的肉体,让对国家的爱永远在人间。是什么证明了这一点呢——诗人把所见所想以及意愿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啊。遥感先人们的爱国精神,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

  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在临死前留下的千古佳句。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写了很多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示儿》便是其中一首。在挫折之中,陆游从未忘记自己的思想,直到自己将离开这个世界了,也还想着自己的抱负。

  最能够让我们体会到陆游的爱国情怀的句子,自然是《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致意思是说:朝廷的军队在收复了沦落金人手中广大土地的时候,家里祭奠的日子里,别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陆游至始至终都想着国家的'统一,这样的精神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

  我细细品味着陆游的《示儿》,不禁想到了2008年奥运会,我们国家体育代表队在奥运会上获得了辉煌成绩,金牌榜上是第一,而且超过了美国,中国人得到了从所未有的最高尊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变得更加耀眼,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无比的激动,为什么呢源自是我们每个人的爱国心,祖国强大,体育才能强大,体育强大证明我们祖国在不断强大。我也为陆游感到惋惜,一个大诗人,不能为收复中原出力,也不能看到中原回归,在忧患悲伤中度过了晚年。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你的子孙后代已经实现了你的梦想,在五千年文化底蕴下,我们迎来奥运开幕,在举世瞩目中,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我看来,《示儿》是一首经典的诗文,陆游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示儿》几乎概括了埋藏在他心底的所有爱国情怀,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陆游这样的精神,相信我们的国家将更加强大。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三)

  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枝奇葩,充分展现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爱国诗的内容极其丰富,有的揭露入侵者的残暴凶残;有的热情讴歌民族英雄,爱国将士;有的直抒报国之志,表现民族自尊心;有的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抒亡国之痛,去国之恨,思国之情;也有揭示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企盼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所有这些内容的诗篇,可以说诗人都使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

  较早的代表人物要首推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忧国忧民,满腔热忱,却不被昏庸的楚怀王任用,反遭流放。坎坷的政治命运并不能削弱他对楚国的一片赤诚,在他的代表作《离骚》里,诗人写道:“岂余身之惮秧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不是害怕自身遭到祸害,只是担心国家会一败涂地。)“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泣涕长叹,只为人民的艰难。在《国殇》一诗中,屈原更是刻画了忠勇刚强,冒死迎敌进行惨烈搏杀的战士形象,讴歌他们英灵永在,浩气长存,写出了千古以来炎黄子孙所崇尚的爱国精神。热爱祖国的深情,贯穿屈原的一生,熔铸了他的人格,辉映着他的诗品。

  爱国诗一直在诗歌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辉。曹植在《白马篇》中唱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杂诗七首》中也表示了“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优”。晋代傅咸《左转诗》中也有“死而利国,以为己荣”的句子。我们初中教科书中的《木兰诗》,更是表现了女子为国杀敌的豪情。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爱国诗词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原得此身长报国,何须身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等。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统治阶级拓疆掠土,唐王朝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在这种背景下,立功边庭,名垂青史一直是文人最为向往的。这种豪情在李贺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在《南园十三首》中大抒报国立功之志,其中一首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宝剑名;凌烟阁,唐太宗曾记叙功臣的名字,放在凌烟阁。)身体多病,一向羸弱的李贺也要拿起利剑,攻城拔寨,博取万户侯,名垂青史。

  唐代著名诗人中,杜甫也写了不少爱国诗歌。但由于杜甫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中,所以他的诗总饱含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哀痛,如《春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

  爱国诗词的大发展出现在宋代,尤其在南宋。在靖康之变后,南宋统治者偏居一隅,尽管统治集团屈节求和,但人民的爱国热情异常高涨,反映到文学中,就是爱国诗词的大发扬。陆游与辛弃疾的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这是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在嘉州(今四川乐山)知州任上所写的《金错刀行》。此前一年,陆游在南郑前线参加了火热的抗金斗争,心潮澎湃,久难平静,故作此诗。诗人以不能杀敌立功,名垂青史为耻辱,但这不是只为个人功名,而是一心报国。在汉水之滨的南郑从军,看到积雪如玉重峦高耸的终南山,更是豪情万丈,并情不自禁的高呼:“楚人能发誓虽剩三户也要灭亡秦国,难道我们堂堂大宋帝国就没有能人了吗”把收复失地的信心和“中国”必胜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辛弃疾在《贺新郎》中写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词中暗用“女娲补天”的典故,表达了挽狂澜于既倒,恢复祖国河山的热切愿望。

  另外,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等都是爱国诗的杰作。除陆辛二人外,曾巩,陈与义,范成大,张孝祥,李清照,陈亮以及岳飞,文天祥等人的作品大都辉映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共同把爱国主义诗词的创作推向高峰。

  到了明末和清末,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爱国诗人再次奏响了抗敌救国的主旋律。如明末陈子龙的“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夏完淳的“缟素酬家国,戈船决生死”;清末诗人黄遵宪的“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梁启超的“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煮不平”,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等,无不令人荡气回肠。在明清诗人中,林则徐以禁烟强国,勇抗外侮的民族英雄形象让后人景仰,而从他的诗中,我们更能领悟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在禁烟受挫被贬伊利的途中,林则徐给友人陈子茂写了两首诗《次韵答陈子茂》。在其中一首诗中诗人写道:“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闻江东战鼓声。在《示家人》一诗中又写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此来表现他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一切,无所畏惧的爱国情怀。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伟大的爱国诗人们所抒写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巨作,必将激励着后人以更大的热情献身于自己的祖国!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四)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精髓,透过一首首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文字的艺术和作者越过时空传递的那种情感和意境。其中,读后最让我感动的,是许多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大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的是南宋诗人林升不甘心偏安一偶,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范仲淹一心为公,报效祖国的无私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陆游在临终之时,最牵挂的仍然是国家的兴亡安危。

  在众多的爱国诗篇中,我最喜爱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每次读到这首词,我都会为那种磅礴气势而热血澎湃,为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是我从这一首首爱国诗篇,一个个爱国诗人那里所感受的。

  《聊斋志异》是一部狐 鬼神 怪的 故事 ,却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那么它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聊斋志异表达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聊斋志异》的思想主题1:爱情

 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如《婴宁》《莲香》《香玉》都在没有恋爱自由的当时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地追求心爱的人,并都获得了幸福的结局。如《香玉》中的黄生在劳山下清宫中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被他人移去,他日日临穴哭吊,终于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宫中。《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当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后,却“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游至张家,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了美满姻缘。在《小谢》中,作者更写出男女双方经过一段自由接触逐步发展了 爱情的故事 。女鬼秋容、小谢和陶生开始只是师友相处。后来陶生因事入狱,秋容、小谢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抢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他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彼此互助,发展了爱情,才结为夫妇。封建婚姻的 决定 权操在父母之手。可是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自由地相爱,自由地结合,和封建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无疑是现实爱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华,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描写爱情主题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鸦头》《细侯》《连城》《宦娘》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聊斋志异》的思想主题2: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作者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死。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帮助一个邑令之子考中举人,“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 天下 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作者指出科举埋没人才的原因,即考官都是“乐正师旷、司库和峤”(《于去恶》)之流,不是眼瞎,便是爱钱。《素秋》《神女》《阿宝》等篇都暗示了科举考试的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篇则有力地抨击了考官的有目无珠。《司文郎》的讽刺尤为辛辣尖刻。作品写一个能从烧成灰的文章中嗅出其好坏的瞎和尚,在嗅过王生的文章后说:“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再嗅余杭生的文章,则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可是榜发之后,余杭生高中,而王落第。和尚闻讯叹道:“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于去恶》进一步揭出了这些考官鼻目双盲的底:“得志诸公,目不睹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再司簿书十余年,即文学士,胸中尚有字耶”庸俗利禄之徒以八股文为敲门砖,在猎取功名、掌握文柄之后,再大量录取凡庸之士。正是在这种恶性循环里,“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抨击,虽然只限于揭露其弊端,但他对那些只以功名利禄为念而醉心科举的人物,是有所认识和批判的。如《王子安》中的王子安,在考试之后的醉卧中,梦见自己中了进士,殿试为翰林,便“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于是大呼长班,长班稍稍来迟,他便骤起扑打,结果摔倒在地。作者用这个醉梦的境界有力地嘲笑了这类士子。《续黄粱》中的曾孝廉在高捷南宫之后,听见术士说他有宰相之分,便兴高采烈地说:“某为宰相时,推张年丈作南抚,家中表为参、游,我家老苍头亦得小千把,于愿足矣。”后来在梦中作了宰相,却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权奸。作者最后也用地狱惩罚了他,并说:“闻作宰相而忻然于中者,必非喜其鞠躬尽瘁可知矣。”相反,作者对那些不肯向科举制度低头、不屑“易面目图荣耀”的士子,则给予热情的赞扬。《贾奉雉》中的贾奉雉“才名冠一时,而试辄不售”。 后来他“戏于落卷中集其羽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竟中经魁”。可是当他回头来看这些文章时,却“一读一汗”,自觉无颜见人,终于“遁为丘山”而去。贾奉雉的入山,说明作者对科举制度的绝望,却还找不到当时士子离开科举之后的出路。这在《罗刹海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罗刹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而形貌又是以丑为美。十四岁便有文名而又面目姣好的马骥在这里被看作“怪物”。与罗刹国相反,在作者所幻想的“海市”里,马骥被视为“贤才”、“文学士”,得到龙君的赏识,拜驸马都尉,名噪四海。作者于篇末悲叹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正说明这幻想的破灭。

《聊斋志异》的思想主题3:揭露现实社会

 这类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促织》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由于皇帝爱斗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宠,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成名一家便是这无数受害家庭中的一个。成名因为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杖责,奄奄待毙。后来历尽艰辛,捕得一头,却不幸又被儿子不小心弄死: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包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这就是“天子偶用一物”造成的悲剧。后来成名的儿子复活,魂灵化为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才挽救了一家被毁灭的命运。这只蟋蟀献入宫中后,得到皇帝欢心,抚臣受名马衣缎之赐,县宰也以“卓异”上闻。这不仅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压榨的残酷,也充分说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样飞黄 腾达 的。另一篇作品《席方平》则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人民在这里含冤莫伸。作品写诚朴的席廉得罪富豪羊某,为羊死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旁掠而死。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状,可是从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受了羊某的贿赂,不仅冤屈莫伸,反遭种种毒刑。作品虽写幽冥,显然是影射人世。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封建社会的各级官府没有任何是非曲直,钱就是理。正如灌口二郎判词所说:“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如果说《促织》表明了封建统治机构——各级官府是为皇帝掠夺人民服务的工具,那么《席方平》便表明了它同样也是为地主豪绅欺压人民服务的工具。

 此外,《聊斋志异》还在不少作品里揭露了贪官蠹役、土豪劣绅种种压迫人民的暴行。《潞令》中的潞令“贪暴不仁,催科尤酷”,到任不过百天,便杖杀58人。《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梦狼》写世上的贪官都是“牙齿谗谗”的老虎,蠹役都是吃人血肉的狼,在他们大吃大嚼下,出现了“白骨如山”的惨像。土豪劣绅也和贪官蠹役一样横行霸道。他们的牛践踏了别人的地,还要串通官府把别人关进监牢(《成仙》);因为争夺一个妓女,便随便打死人(《向杲》)。他们看上别人的东西,可以“举付健仆,策马竟去”(《石清虚》);看中了别人的妻子,就公然闯入人家抢劫(《红玉》)。作者通过这一幅幅画面真实地揭露出了封建社会“强梁世界”的本相。

 《聊斋志异》不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而且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为了伸冤,从城隍到冥王,层层上告,不肯罢休;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锯解种种毒刑,仍不屈服;两次被押送还阳,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为止。席方平这种“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斗争精神,表现了对压迫者的刻骨仇恨,也反映了我国人民传统的高贵品质。《向杲》中向杲的化虎报仇也表现了同样的精神。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塑造了许多反抗的女性形象,如梅女、侠女、商三官等,商三官的形象尤为突出。她为了给父亲报仇,竟女扮男装学做优伶,终于在仇人诞辰,登场作戏,手刃了仇人。

 揭露统治阶级人物灵魂的丑恶,歌颂人民道德情操的高尚,也是《聊斋志异》重要主题之一。《考弊司》《公孙夏》都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虚为面目。考弊司司主虚肚鬼王实际正以割髀肉勒索贿赂,堂下却立着“礼义廉耻”的碑碣。某贵官以五千缗卖出一个官缺,却勉励买者做官要“清廉谨慎”。《窦氏》则揭露了统治阶级人物的卑鄙残忍。地主南三复诱骗了农女窦氏,生下孩子后却不承认,窦父大怒,弃儿扑女。女夜亡,视弃儿犹活,遂抱以奔南。款关而告阍者曰:“但得主人一言,我可不死。彼即不念我,宁不念儿耶”阍人具以达南,南戒勿纳。女倚户悲啼,五更始不复闻。质明视之,女抱儿坐僵矣。这种灭绝人性的残酷行为,正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本性。歌颂人民高尚道德品质的作品更多。如《娇娜》写真诚的友谊,《崔猛》写打抱不平,《宦娘》写成人之美,都和统治阶级人物道德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许多形象都优美动人。

 除了上述重要主题外,《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篇章。如《颜氏》写孤女颜氏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而官至御史,大大超过了丈夫的才能,表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画皮》《黑兽》等则是具有 教育 意义的寓言。《画皮》教人要透过外貌看到本质;《黑兽》说明面对强暴决不可延颈受死,对封建社会被宰割的人民有一定启发意义。《贾儿》塑造了一个有胆量、有智谋、勇于同恶事物斗争的 儿童 形象,可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读。《偷桃》《口技》描写了当时卓越的民间技艺,表现了我国人民高度的艺术创造才能。

猜你感 兴趣 :

1 聊斋志异读后感

2 聊斋民间故事

3 一本聊斋志异打一成语的答案

4 聊斋志异读后感 读聊斋志异有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8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