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
引证:柯灵《香雪海·我们曾经生活在泥淖里》:“最后听到独眼龙刁钻刻薄的一席话,才把她送上死路。”
刻薄的近义词:尖酸 [ jiān suān ]
说话带刺,使人难受。
引证: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尖酸地):‘我看画得才好呢!真的,多雅致!’”
扩展资料
刻薄的反义词:
一、宽厚 [ kuān hòu ]
(待人)宽容厚道。
引证: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汤阿英 望着 陶阿毛 的宽厚的背影迅速消逝在门外的弄堂里。”
二、宽容 [ kuān róng ]
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引证: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书香,伴我成长(精选10篇)
1、书香,伴我成长
文/佘思懿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题记
读一书,阅一人,书中的大千世界中,我追逐蹁跹的蝴蝶,聆听潺潺的流水,远望袅袅的炊烟。书籍总带给我无限的力量,一本厚厚的书,带走了年少轻狂,沉淀了冷暖自知。书香,伴我成长,教我成熟,引领我走入一方净土。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书籍带给我春风一般的新思潮。
一本好书会让你相见恨晚,会让你深深爱上,如同前世的缘分,命中注定将会相遇,带给你全新的思想风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曾让我深思一时,主角提出的问题曾经引起我的思考,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生与法治的疑问:一个人如果为他“不平凡”的事业而犯罪杀人,是否是正当的这本书初读时,他深深的矛盾感让我记忆深刻,在那个终结的了理性的时代,作者用这本书对冷漠的丛林法则提出了质疑。这本书虽然一开始不太吸引我,但他的韵味随着剧情而深入而逐渐显现,就像沙中淘金,经过思潮的冲刷,才显其黄金本色。
见已读书,如逢故人,书籍带给我深海一般的想象空间。
旧书不厌百回读,经典就是那些让你愿意一遍一遍的重读,而且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的那些书。在我读过的很多书中,《三体》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不仅因为它宏大的世界观,各有特色的人物,严谨的科学知识和开放性的结局。一开始我读的时候,只是沉浸在三体世界与地球惊心动魄的争斗中,到后来才发现每个人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三体与人类也非纯粹的敌对关系,《三体》的智慧由此显现,从宏大的格局总令我回味无穷,我的文章风格也总忍不住受他影响很深,生存总是人们最重要的问题,人类的未来又在何方?面对广阔浩瀚,充满未知的宇宙,人类又将何去何从《三体》让我总是有新的感悟,不同的时代,人类不同的抗争和对生命文明的思考,更增加了我对未来的盼望。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它蕴含了时光与文化的精髓,沧海桑田仍未变,物换星移书不老,愿以书香,伴我成长!
2、书香,伴我成长
文/杨博文
春风屹然残缺,一袭荫绿临摹着最为真挚的山河。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我时常考虑书香为何名词,直至我从睡梦中惊醒,偏头望却,窗外尽是翚着的枝雀和久不散去的雾,我所能感受到的是自己在真切的活着。活着活作为动词,书香又是个名词,生活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二者的综合体。
集市边界处的地摊上总是摆满反着铄白光亮的鱼肚,它们排列整齐的被打上了价签,价格却比活着的低上数百倍。
书悄声地向我诉说着,它说一个人为什么不想好好的活。龙二不是书中的主角,他最看重的只有财富。只不过最后他赌输了家产,只好拿命替死让自己解脱于世,果不其然不被光环萦绕的配角怎敢谈春论秋。读书的风气形形色色,不光是为了找寻到自己独爱的笔风才去选择读书,而是为了找寻到与自己相匹配的血型输液才不会濒临死亡。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真正的能读好一本书,而不是毫无基垫的找出一些词组强硬地将它和与之无法匹配的血型相融。那样读出来的书是生涩的,生活更为如此。寻得一方热爱之事比达到亲人给予的希望更加难成。书总能让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如果是现实我会盎然选择走向死亡,然后再度重生——书中的世界是幸福的。文字好似镶嵌在我的骨中,就算我被狼犬吞食,我的骨骼终究是硬的,存浮于世的。书香,伴我成长,不是缥缈孤影,是残阳高照。
城市边界处的岛屿上总是布满未经科学证实的生物,它们孤芳自赏不贪恋隔壁的喧闹,可寿命却比普通生物少上数十倍。
总会有人看不懂你手中拿着的书。当你捧读《丰乳肥臀》时,临边之人定会议论三分,可当你亮出莫言的名字,他们就又会不懂装懂的来讲解一二。许多人不懂什么叫做内涵,只是浮躁的从仅有的知识库中找到些上的东西。这种风气低俗却又总能掀起阵阵波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听不看不动摇。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同此极为相似,许多人过度解读你、探讨你、模仿你。可等你真正黯淡的体会到一切人情世故,你会觉得这些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更别说幼稚的吵架行为了,自己本来就无内涵何来的内涵别人一说。我的成长中很少缺失过书本的存在,我觉得那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即使我很负能量没什么文化,这些也都是冗杂于我生命的血液中的,是割舍不掉的挚爱。书香,伴我成长,与我风生水起。
书香沁豫我心脾,安染与我脸颊。书籍给予过我太多次生命,为我提供无数次绯热的血。是种难以言表的恩惠。书香,伴我成长。
3、书香,伴我成长
文/张越
丝丝清风穿堂过,幽幽书香掌心留。
——题记
风尘仄道卷起谁的狂放,譬如记忆简帧中的那天、那海、那月。我是烈日下被暴雨洗礼的沼泽,滴滴雨渍探穿我的傲骨。世间独一无双的倾世霓裳,是我被纷扰掩覆后挣扎的不羁灵魂。字字绽裂可我永存风尚,惊起满卷书香。
品一卷诗词,是成长的记忆,一起心中最美的风景。
当寂寞的灵魂在喧嚣嘈杂的人世间再相逢,我想我们应在一个不起风浪的夜晚逃离荒漠,在漫山遍野的这一世,像两片失活的叶,坠在湖面,像渐远的涟漪,无异于人生里千万种遇见,我想带一枝玫瑰去见我最喜欢的诗人洛尔迦,因为他曾写过“你的指尖也递给我,一朵隐秘玫瑰的蜜语”我想让他给我剖析这玫瑰所隐藏的秘语。这是我对诗,也是对洛迦尔最初的记忆,这记忆会融于书中,和书香一起伴我成长。
温一壶月光,是我成长的记忆,忆起心中的室外桃源。
梦回千年,闭着眼都能闻到旷世的风,我再次忆起,瘦冷夜封痂了西藏的荒野,谧沉海滚烧着经幡的烈影。裹一身破落的淡盐,听晨钟呼吸,短褐埋蒿影,弱草呢喃经语。佛殿礼葬的泪水斑驳成瘦月,晕浊在一残水流过的沙塘里。僧堂里惊鹊的胧影折散一枝苦莲,俯低小昭寺的佛光。我端的是未剔尘根,坠的是般若罪业,一掬佛光就叫我退拜。“印在经幡上的,是仓央嘉措的诗。”我要把这对西藏情思也融入进书,和书香一同伴我成长。
等一夏飞鸟,是成长的记忆, 忆起生命中的斑斓。
你的一切都明亮斑斓,赤足踏尽凉沙港湾,升起的是灼热高歌的生命。杀死一只知更鸟,百卉凋残,朽木枯瘦,有你相逢又逢春,你用温热的掌心安抚我心,和着世间的千万旅人。你是彩陶上的云朵,你是捞不起的月光,你是我眉目如画的爱人。你就是塔拉·韦斯特弗 笔下的文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散发迷人的香一同伴我我成长。
夏天微凉的晚风吹过球场,山茶花和百合插在一起,一轮白月缺了又圆,风慢慢的飘,月下的河清,亮盛了百年时光,见证书香陪我一起长大的时光,天使许下毒蛊,幽灵释放阳光,我紧跟着凤凰的尾翼,浴血而死涅槃重生,风吹走了青春的悸动,也留下了书香伴我成长的时光。
4、书香,伴我成长
文/徐奥
无需跋涉山水也能看到远方风景,书籍为我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书卷洋溢着淡淡的墨香,翻动时发出沙沙的声响,陪伴我走过成长的悠悠岁月。
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朝气蓬勃的时期,稚嫩的心总会编织最纯真的梦,而书籍便是梦的翅膀。
小时候,童话书如同一座瑰丽的宫殿,里面有美丽的公主、英勇的骑士、可爱的精灵。漫步其中,我小小的身躯仿佛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漂浮起来,在书卷的词语与词语之间飞翔。美丽的白雪公主、俏皮的汤姆索亚、活泼的马小跳……在书中,我和主人公一起流浪,一起探索,一起行侠仗义,一起感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欢乐和痛苦。因有梦幻的童话相伴,我孩童时代的笑容多了几分灿烂;因有书香相伴,我的成长之路多了几道靓丽的风景线。
有书作伴,阳光温柔,惠风和畅;有书壮怀,花开心间,生命绽放。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初一下半学期,我们班开始仿写。从《西游记》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开始“拿来主义”。比如写天气好就用《西游记》中的“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常”;天气不好就用“阴云垂地,黑雾迷空,旋风滚滚”;写老师用“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朔风凛凛,滑动凌凌”再合适不过。就这样,我爱上了阅读,也爱上了写作。一朵朵文字之花悄然盛开,书香溢满心田,伴我成长每一天。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而我认为有爱且有书香相伴,灵魂就不会空缺。
不知伏案多久了,我陷入题海之中,不觉夜色已深,孤独和疲惫总是会敲响心门。但也仅仅是短暂的敲响,《繁星 · 春水》中的“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会提醒我坚持下去。这本书告诉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确,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没有努力会白费。书籍总是灵魂最亲密的慰藉,书香伴我成长。
寻一处僻静的地方,执一本喜爱的书籍,浅酌一口飘香的清茶,唇齿留香,腹有诗书,何不快乐?这漫漫人生路,书香伴我成长,遨游浩瀚广阔的天地,足矣!
5、书香,伴我成长
文/王迦淇
我在写一场雨,素笺是一潭湖水,笔墨是一缕云烟。
——题记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盖的是满天星尘。夜中若渴,饮的是银瓶泻浆;月不曾瘦,瘦的是辗转反侧的情思;星不曾灭,灭的是阑珊灯火。这世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除了书香,只有它一直伴我成长。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含苞初放的花骨朵伴我成长。
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过我的一生。书香并没什么定义,它像迎着扑面而来的风,点点星光,以及街道两边无限往外延伸,延至天边的光……无论是何物,都一直伴我成长。很喜欢《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本书,它救赎,似霖雨,似净光,似暗淡,如油茶花、放眼望去似初雪压倒一片的净地一般,让人心颤。
书香,伴我成长,吹走那寡言的灵魂,角落也被阳光填满缝隙,给予我夕阳的绚丽、哺育众生的阳、挥洒寂静的月、高浩纯朴的雪、畅快淋漓的雨……
跫音不响,三月的青帷不揭,是沉静碧落的大海伴我成长。
书香化作一株野草,化作一朵渴求月光的昙花,化作一棵只向阳的幼种。《煮雪》让锈蚀的笔尖,生出一首抒情诗;让暖阳下的花,开满了诗篇。于是生锈的笔,剪下一朵永不腐朽的花枝,香气飘入鼻腔,耳畔是有情人的低响。阳光散落发间,染上荣光,心说永远热烈。岁月掷去年华盛花,却缠绵着真心不变。
书是我的整个世界,书香伴我成长。对它的热爱像是音乐家与舞蹈家沉迷于每一段醉人旋律中。春风应事,愁绪难释,不矜于情欲,不散于梨花,
绘梨花败笔,临摹本身不易,落得瑕疵桂林雨,不明盼南山花开,不盼君来。我清拂河水,望于那一片静谧莲花,闻着它的香,不由得想到书的香气。如果可以,我希望书本伴我一生,直至死亡。
6、书香伴我成长
文/杨淼
让我化作萤火虫,飞入到你的梦里。
——题记
我是一个不贪恋些功名利禄的人,我渴望外面的大千世界。渴望自由,渴望像李白一样,活得自在逍遥,也渴望像苏轼一样,无论何时何地何境遇都能做颗发光的星星。所以我想读书,以此来升华自己,让书香伴我成长。
柔风撷入户,化作青罗裳。
我也曾卷入到是非中,妄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可始终无法将另一个自己抛下,所以我只能选择生活雀马荒戈。繁花明媚迎着日光恣意禅放。春日之约,万物欣然,在无际的旷野中,借着那徐徐春风描绘出的壮景。在心灵落魄时,我便能想起心中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哪怕在不见天日的小阁楼,也能与小鸟大树一起唱歌,白雪公主哪怕被恶毒的后妈下毒,也没想到报复,我也期盼着她们有这样的纯情,有这样一颗单纯的心。于是我开始在书里寻找答案。怎么才能通往那颗纯净的心?我发现并不是像菩萨一样的善心,才算是完美,人不犯我不犯人。现实与理想不同,不能把一切放空,只为去实现自我的轻松,应该把一切掌握在手中,让想象一切都不会落空。感谢有字书,书香伴我成长
光阴飞奔逝,书中日月长。
后来,我开始慢慢成长,就开始不再追求从童话的世界。胸中有沟壑,扉九旬星河。人生中的美景,好像如昙花一般,只在一瞬间盛开,随之立马凋谢。于是我开始渴望安逸,想象汪曾祺的慢煮时光里那样慢慢生活。在早市里寻找烟火,将油条浸入到豆腐脑的卤水中,使油条变得松软可口。再去超市逛逛,看看时令的蔬菜水果是不是也变了样。去尝尝那些酸甜苦辣咸,到夜晚去看天边的云彩。是否也像时光一样迅速消失呢?再去看看今天的报纸上又出现了什么爆炸性的文章。再去夜市看看年轻人的夜生活是怎样的。这就是书的美好,在无字书里寻找了人生的方向,书香伴我成长。
夜色的青黛褪去了最后的一抹嫣红,菊花的氛漾在秋风萧瑟中破晓。在这当中,我曾经无数次地寻找,于是我就开始慢品读书之味,在书中我沉醉不知归路,书香伴我成长。
7、书香,伴我成长
文/温思彤
冷寂的古道在木质香气的文字里,我能听到。
——题记
扯下一条藤蔓,绕在那个会说话的月牙上,用力荡到不远处的藏书阁,那里有春风轻抚杨柳。谈吐优雅的长袍人,也有可以飞到天上的火箭,畅想未来。书香,伴我成长!
会说会笑的森林里,有一株可以许愿的花。
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童话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故事,那篇与《小王子》挨着的《七色花》,那朵神奇的花。每片花瓣都对应着一个愿望,无论是自私自利还是天马行空的愿望,一切都能实现,那时的每一个故事都像用了七色花一样,都有属于他们的美好结局。自那以后,我的每一个本子上都画着一朵七色花,每一朵都带着我“离奇”的愿望。
书香满溢的书房里,有一轮可以寄情的月。
竹简里与古人交谈,这大概算是早期的“时空机”了。其中,最神奇的便是古时候的月亮,那时的我见到了月亮,几乎就可以说,这又是一个想家的苦命之人。同小时候不同的是,小时候的月亮是个漂亮的**姐,哄着每一个孩子入睡,而这温柔似水的月亮在古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到极点的象征。如同一部手机,上面映着离很远的家里的家人和朋友,他们把自己“放”在月亮上,希望能在那看到自己思念的人。月亮不只是一种思乡情,也是夜深人静时的恬静与美好。
雪月风花的世界里,有一种可以逆转的情。
在上小学之后,我很少看课外读物,每日对着课本,自然对书没了兴趣。直到初中,视频里总是出现听书软件的推书广告,那广告实在是精彩得很。顺着网络找了关于这小说的一些概括与评价,确认没有问题后,便开始跨越多年后的“正经”阅读。那即使付出生命,也要守护的亲情,拼了命似的,只为在一片废墟中救出那些人,只为再多救出一个人。那样的情,我最为震惊。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人群里敞着一扇门,有什么在我迷朦的眼睛里长存?将书页折成纸飞机,飞向我未走到的那片领域,带着我,向前方走去,悠长命运中的晨昏。
8、书香,伴我成长
文/魏士超
眼前的现实,车声辚辚,心中的梦幻,书韵悠悠。
——题记
不分昼夜,无论贵贱,只要是愿与书为邻、以墨为伴者,书店皆“蓬门今始为君开”,奉上丰盛的精神大餐。书香,伴我成长。
青衿之志,白首方坚,读书改人之气质。
读书,是一种雅趣,品怀香茗,点瓣心香,面朝花海,心向书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有一股淋漓之气,不退缩,知跃进,知雄飞,知本其自由之精神。穷苦出身却知重任在肩,奋斗成为真正的钢铁战士。他迎难而上,向阳而生,奋楫前行,熔炼成钢。他钢铁般的意志养育了我的浩然之气,我的思想因他得到了提高和升华。我仿佛享受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朱墨烂然,青灯黄卷,读书医人之愚钝。
沐浴知识的阳光,淡淡的书香伴我在书海之中倘佯。《红岩》中的江姐,经受十指穿心之痛,她虽为女子,却铁骨铮铮、坚强不屈,哪怕坠入深渊,也坚守初心。她对党忠心耿耿,时刻影响着我。她让我的灵魂受到了安抚,完善了自我,以不朽的精神和高尚的灵魂作为支撑我的强有力的臂膀。
振衣濯足,履践致远,读书扬人之气节。
丝丝书香,是点点成线的积累,落花时节,秋岗已风、薄絮飘飞。以笔为枪的鲁迅先生、勤劳认干的祥子、聪明的尼摩船长和本领高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们我照亮未来的光芒。览好书万卷,读书有味身志老,沉醉于古人的无垠书海之间,四周万物皆恬静而淡然。
不辞辛劳明月伴,唯愿书香满人间。梦染书香,书香恒亘古,古有囊萤映雪照亮仙人读书坦途,今有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铿锵誓言犹响耳畔,制好书以为衣兮,与文人为友。书香,伴我成长。
9、书香,伴我成长
文/易如玉
你是我最后一朵月季,次次开尽,回回心动。
——题记
我思念的地方云也有光飞鸟和蝉哽咽难鸣,书是不可描述的尘埃,山穷水尽,我渴望的几个有趣的情节拯救我余生的时光。书香,伴我成长。
书架里堆积了很多书,比如《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静下来一切都会变好》,还有妈妈强烈推荐给我的《戒了吧,拖延症》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书给我的感触也就讲述这面对一些事该怎么做,道理都懂,但我的行动差,所以这些书对我来说看看名字就够了。我真正喜欢的是讲着世间万物,人间丑态,能让我看到另一个世界的这种书。
你是山谷的风,是慵懒的光落于我的梦中。睡觉前总喜欢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比如《小王子》,这本书幼稚吗,当然不,它是浪漫的,睡觉前读者里面的故事,有时会在梦中相见,目睹他在地球上游逛,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他的星球上没有过的风景,听到了世界的声音,遇到的第一只狐狸,他懂得了他内心最想守护的事情,他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星球,深深得爱着那朵对他来说最特别的玫瑰。
我在这里爱你,在荆棘之丛爱你,在鲜红里,和坠落在露水里的月亮。我忘记了书名,却还记得那个故事,讲着一个女孩每年的母亲节都会上同一辆公交车,并且为车上的人们分上一朵康乃馨,那个公交车师傅曾载过这个女孩个女孩的父亲去医院看他们母亲的最后一面,可是自己却错过了母亲的最后……而女孩最后一次离开,座位上留了一只康乃馨以及一封久久未能送出的感谢信。
我的心变成了旷野里的风,你如果能站在这里,便能听见我破碎的回响。《草原里的小木屋》我很向往这本书里面人们的生活,他们在草原上生活成长,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木屋,孩子们在草原奔跑着,追着风,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描绘着云的形状,唱着欢乐歌……这是他们儿时的天堂。我也想这样,没有烦恼没有忧伤,在这里诉说着我的故事。
冥冥黑夜中我该用什么来爱你?以沉默,以尘埃,以影子。可能是我的幻觉,连巷子里吹来的风都有着你的影子,我好像在书里看过。通过书中的描写我幻想着里面人物的样子,幻想着各式各样的情景下他们浪漫的邂逅。我希望我的下辈子是被一位作家书写出来,我活在他的笔下,我不用多巅峰的生活,我追求的只有安稳,他用笔来渲染我的灵魂,我想我是幸福的。
听着朋友以后的愿望是开一家书店,我觉得会相当的精彩,不求热闹,只求她开的快乐,我会爱上她那里的书,我会沉迷于哪里,不管多远我都会走上那么一遭,我会成为那里的常客,未来被她的书所熏陶,书香,伴我成长。
10、教师下水文:书香,伴我成长(原题:有书为伴)
文/伊宁
你想像不出这样一幅画面:太阳一点一点把身子蹭进西天,成千上万只大头蜻蜓低飞在金色的余晖里,蛙鸣的潮水又涨起来了,漫过玉米地,漫过菜园,然后淹没窗台上跪着的小小的看书的我。
母亲已经叫过三遍“吃饭了”,我也“哎”了三遍,可始终放不下手里的书。这是姐姐借的《萍踪侠影录》,明天就要还回去了,可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母亲说,我必须把它看完。我没有开灯,就借着天光读下去,直到蚊子咬了我的大腿,字都变成了一只只蚊子,母亲一声高亢的“听见没有”,我才吓得哆嗦一下,想要站起却发现腿已跪僵,侧坐着歇了一会儿,然后顺下窗台,一瘸一拐地进了幽暗的屋(为了省电,我们家不到伸手不见五指是不开灯的)。
都吃完了,盘子里只剩薄薄的一层土豆丝了。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脑子里反复响着云蕾的那句“我虽然恨你,但我这一世绝不另嫁他人”,仿佛繁星满天,与张丹枫一起策马扬鞭的不是云蕾,而是我。爱恨情仇,家国命运,深沉蕴藉,凄怨动人,都一股脑地被我倒进饭碗里,嚼着嚼着就咽下去了。自此,“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我又拿下了很多武侠小说。
谁能否认,我骨子里的热血澎湃、一腔孤勇,不是来自武侠小说的浸润?江湖如此热闹,有足够内功的人才能独领风骚。当然,伴随我成长的还有一部部世界名著。
当胡同里的小孩们手里攥着饭团,要么跳皮筋,要么弹溜溜的时候,我和一位农民诗人达成了“协议”。在他们夫妇去田里劳作的时候,我帮忙照看摇篮里的孩子,报酬是可以看书房里所有的书。他家的书可真多啊!书橱安静地立在三面墙壁,《红与黑》《十日谈》《漂亮朋友》《飘》《德伯家的苔丝》《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鼠疫》……在每一个格子里向我招手。能看的,不能看的,我都要看。我希望那孩子永远睡着,记忆里,那孩子似乎也永远都是睡着的,细微的鼾声散发出阵阵奶香,老式座钟在箱子上滴答,老母鸡领着小鸡们在院子里“咕咕”“唧唧”,夜来香掀开窗纱,袅袅地扑到我的书页上来。有时候我会看哭,一滴泪掉下来,啪嗒一声,吓我一跳。然后,继续,抓紧看完一本换另一本,阳光就从屋子的一角移到另一角,直至完全消失。
那段日子,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心心念念的书就在翻翻拣拣中看完了。诗人见孩子看得很好,家中也很好,就奖励我几本书,还许我到园子里摘好吃的洋菇娘、柿子、李子,并欢迎我随时到他家做客。
真的,再没有比读书更美好的事情了!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生命里的人来了又走,只有书可以做我终生的忠实伴侣。虽然我那时不懂,但往后余生,有书为伴,柳絮轻,梨花瘦,树影筛风,心境碧鲜。(发表于《江城晚报》)
编辑词条 梁思成 梁思成梁思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广东省新会人,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目录[隐藏]
个人简历
职业生涯
建筑研究
教育事业
家庭生活
建筑理论
主要论著
[编辑本段]个人简历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
1915—1923年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4—192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7—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
1928—1931年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72年1月9日逝世于北京。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是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广东省新会县。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上学,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当时是甲午之战和庚子赔款以后,中国屡受外国欺凌,这种环境培养了梁思成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他11岁由日本回到北京,14岁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这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梁思成在学习期间,不但学业优秀,而且兴趣广泛。他爱好美术和音乐,经常为校刊画插图,被聘为美术编辑,他参加学校的合唱队、军乐队,担任过乐队队长和第一小号手;他还爱好体育,喜欢踢足球。梁思成也很关心政治,五四运动时,他是清华学校“义勇军”等爱国组织的中坚分子。1923年5月,他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的纪念活动,在途中被军阀金永贵的汽车撞伤,左腿骨折,使他留学美国不得不推迟一年。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他刻苦好学,尤其对西方文化和建筑历史有特殊爱好。他自己说是用“笨功夫”到图书馆博览群书,研究古代历史,参观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筑一个个默画下来,1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硕士学位。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入研究生院,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梁思成举家迁到北平,他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专门从事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他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出席会议,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1939年,又搬到四川省南溪县的李庄乡下,这时,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断绝,有时连工资也发不出。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极为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当时美国有好几处学校和机构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率领营造学社的少数同仁坚持在抗日战争后方继续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
191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一直以高度热情参加了各项建设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梁思成还积极参加了国家的政治领导活动,曾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代会常务委员。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1972年,病逝于北京。
[编辑本段]建筑研究
1928年, 梁思成在回国之前,曾到欧洲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的著名古建筑.他亲眼看到国外的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许多学者在对它们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对比自己的国家,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祖先给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如今却是满目苍凉。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任意被盗卖,被抢劫,千年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只有少数外国学者对它们进行过一些考察,而国内学者反而无力从事研究,甚至中国人学习自己祖先的文化遗产都要依靠国外编著的书刊,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状况。梁思成深深感到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他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从1931年起,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一开始梁思成就把近代的科学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国古建筑上,他明确提出:“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所以,他坚持研究古建筑首先必须进行实地的调查测绘。选择北京故宫作目标,因为这是目前留存最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的代表。他手执清代朝廷公布的《工部工程作法则例》为课本,对着实物,从整体到局部,一一逐个辨识、测量、记录。他求教老工匠,在他们帮助下逐渐弄清了清代建筑的结构与形制,这如同跨入了门槛,为扩大调研范围创造了条件。从1932年4月开始,梁思成对蓟县独乐寺辽代建筑进行了调查,写出了详细的报告,在不长的时间里,又连续写出了《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赵县大石桥》、《晋汾占建筑预查纪略》、《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等10余篇论文和报告,将一座座从汉唐、宋辽到明清各代的古建筑珍宝展现在人们面前。
对古建筑的调查研究,梁思成坚持测量力求细致,分析要有根据,绘图要严密,所出成果要与世界水平比高低。30年代的华北,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梁思成每次外出调查都要经受不少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条件十分艰苦,但他对测绘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并且身体力行。他和助手们一起,对建筑物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详细地绘图测量;对各种构件与装饰,从里到外,从正面到侧面都细致地加以摄影记录;对所有碑文、史料都一一抄录无误。正是凭着这一种民族自尊心和志气,使当时营造学社的许多研究成果,测绘的许多图纸都达到了国际水平。
经过对古建筑的系统调查研究,1934年,他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将繁杂的中国古建筑构造和形制作了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对清代建筑的各部分作法和制度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第一次用近代的建筑投影图绘制出清式建筑构架、门窗、装饰和彩画的详图,使人们在多彩的占建筑遗迹面前不再停留在般的感叹上,而获得了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几十年来.这部《清式营造则例》成了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入门必读教材,研究中国古建筑的不可少的资料,也是如今古建修整工作人员常用的工具书
1937年, 梁思成和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去山西五台山调查佛光寺。正当他们为第一次发现一座唐代建筑而欢喜若狂时,北京芦沟桥畔已燃起了抗的烽火梁思成和刘敦桢带领着仅有的几位研究人员,在云南、四川等地仍坚持着古建筑的研究,他们调查了40余个县,为当时的中央博物馆绘制了大量古建筑模型图,在印刷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版营造学社的汇刊。1944年,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这时,多病的身体折磨着他,脊椎软骨硬化病使他不得不经常戴着铁马甲工作;学社经费来源的断绝又使他不得不多次去重庆政府募化微薄的津贴;十分短缺的物质条件使得只能靠大量的线描图来弥补照片的不足。在林微因、莫宗江、卢绳等人的协助下,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终于在抗日时期西南的一个小山庄里完成了。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第一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作了分析和比较。这些论述和分析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外国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1946年10月,美国耶鲁大学聘请梁思成去讲学,他带着《中国建筑史》和同时完成的《中国雕塑史》的书稿、,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分析博得了国外学术界的极大钦佩和赞扬。这些成就离不开集体的劳动,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走访了15个省,近200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2000余项建筑与文物,积累了大量资料。梁思成正是根据这些丰富资料,去粗存精,分析比较,和同事们一起使中国古建筑这一瑰宝,终得拂去尘埃,重放异彩于世界文化之林。
[编辑本段]教育事业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 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1928年,他刚一回国就到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一心要为中国培养新型的建设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梁思成又想着战后和平建设需要人才,于是回清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了中国的教育上。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即使在他担负着十分繁重的行政工作的情况下,他坚持亲自教课。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所以他除了讲授中、外建筑史外,还经常给刚进大学的学生讲“建筑概论”,担任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他不但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善于深入浅出地、用生动的语言和比喻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建筑,建筑师的任务和建筑师应该怎样工作等。他善于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教育和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观察所见到的建筑,研究与建筑师有关系的一切事物,启发学生对建筑事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和感情。
梁思成在古建筑研究中坚持的严谨学风也贯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审阅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都是逐句修改,从内容到错别字,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他不仅自己做到,而且也要求教师和学生熟悉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能随手勾画出这些建筑的形象和记住它们的建造时期。他不但培养学生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反对少数艺术家的所谓不修边幅的那种散漫习气。他强调一个建筑师要对一个工程负责,必须要有严格和科学的工作作风。他要求每一张设计图纸都要制图清楚,尺寸准确、连写字大小都要按不同等级的规定,文字与图分布均匀,干净利索,一目了然。
梁思成在学风上要求严谨,在学术上平等待人。当他听到教师和助手们在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包括反对他的看法的意见,总是很高兴地与大家一起讨论,从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梁思成为培养人才,在学术上是大公无私的,他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年轻一代。无论他过去积累或新近获得的资料,他从不保密,尽其所有地为大家所有。在梁思成去世后,遵照他生前的嘱咐,将他收藏的丰富的图书资料捐赠给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家庭生活
1928年3月21日,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于8月18日回京。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祖父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婚后夫妻二人致力于建筑事业,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一流的哲学家。金岳霖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身高一米八,极富绅士气度。金岳霖在晚年回忆说,他还是通过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林徽因一家在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居住的时候,金岳霖与林家比邻。梁氏夫妇的客厅有一扇小门,穿过“老金的小院子”到他的屋子,而他常常穿过这扇门,参加梁氏夫妇的聚会。到星期六下午,老金在家里和老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梁氏夫妇就穿过他的小院子来参加老金家的聚会。
据说金岳霖的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家送过去,没事了就到梁家一起喝茶聊天。这样交往久了,两个人就互相有了爱慕之心。大概是1932年夏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告诉他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当晚梁思成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梁思成后来对他的第二个妻子林沫说,当时他和林徽因都哭了。后来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
在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曾跟林沫说过,作为徽因的丈夫,确实有点累。梁思成说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林沫问他关于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的故事。据林沫说,梁思成笑了笑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梁思成这样评价过林徽因之后,诙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费正清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一文里回忆说:“我经常骑自行车或坐人力车在天黑时到梁家去。红漆双扇大门深锁,佣人把庭院入口的门闩打开,我就径自穿过内花园去找徽因。在客厅舒适的角落里坐下,泡上两杯热茶,我们迫不及待地把那些为对方保留的故事和想法讲出来。我们有时分析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接着就转向彼此在文学、艺术和冒险方面的许多共同兴趣,谈谈对方不认识的朋友。”
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建筑学在他们之间,是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
关肇邺《忆梁先生对我的教诲》回忆说:“在先生那朴素而高雅的书房里,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对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都有很充足精深的论据。我在旁静听,极受教益。也常有某一雕饰在敦煌某窟或云岗某窟、某一诗句出于何人之作等的争论而评比记忆力,等到查出正确结论,都一笑而罢。这些都使我感到多么像李清照和赵明诚家庭生活中的文化情趣。”
[编辑本段]建筑理论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虽然以主要精力投入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但始终不忘他从事这些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在中国创造出新的建筑。
梁思成早在青年时期就到过欧美许多国家,参观过各国古代和近代的城市和建筑。他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它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也多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人类进入20世纪,物质文明大大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这样的时代,中国新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个问题长久地在他脑海中思考着。
早在30年代,他总结了近代国外建筑的发展和近百年中国建筑的状况,他提出既反对全盘西化,将洋式建筑照搬进来,也反对那种完全仿古的做法,认为这决不是中国新建筑的方向。他向往着一种既能用新技术、新材料,又具有民族传统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国都在准备着战后的和平建设,讨论着新城市的理想规划,探索着新住宅的多种形式。梁思成也向往着自己祖国在胜利后的建设,他在四川乡下读着国外新出版的书刊,研究城市规划,住宅建筑新的理论;他著书写文,探讨中国新时期的建筑设想;但是,在旧中国,他的这种向往和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向往已久的新建设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了。人民政府给予梁思成以极大的信任,委任他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副主任,他开始为新中国首都的建设日夜操劳。他四处写信,邀集国内建筑专家来北京筹建国家建筑设计机构,以担负起新中国的建设任务;他参加制定国家基本建设的计划,提出不要只着眼于个别工程的兴建而必须着手制定一个省,尤其是每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1950年初,他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先生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他们根据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性质,预见到北京的长远发展,提出将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北京城的西郊。他们从新行政区占地面积、交通联系、长远发展等几方面加以分析比较,论证如将这个新区放在旧城之内则将带来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他们认为北京旧城是一座规划严整,保留有众多文化古迹而且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城,他们主张把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保留下来,在改建中保持它的传统风格。1950年,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51年,他又组织教师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担任纪念碑设计委员会的领导,在他主持下确定了碑形的式样。梁思成就是这样,怀着满腔热情,以一个技术专家的极大责任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之中,他自己说:“差不多每天都在兴奋激动的心情中度过高兴愉快的一天。”
在繁忙的工作中, 梁思成始终没有忘掉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的理想,始终没有停止对建筑创作理论的探索。他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新中国文化的论述,受到很大的教益,他认为新中国建筑也和新中国的文化一样,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他写文章,作报告,连续发表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热情地介绍中国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主张。他十分注意新建筑的实践,对于北京民族宫、美术馆这样较多的应用了大屋顶和古代建筑装饰的建筑,梁思成并不认为他们就是最好的和唯一的民族形式;他发现有些地区、有些农村的住宅采用了中国建筑的横向开间比例,用普通砖砌出少许具有中国风格的装饰,他十分高兴地认为这可能是创造民族形式的广阔途径。可以说,在建筑创作这样复杂的学术问题上,几十年来,梁思成始终在进行着思考和探索。
1963年,他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特地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在这项设计中,梁思成根据1200年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在日本兴造了奈良招提寺的史实,特地采用了中国唐代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在扬州市建设局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这一组精美的纪念性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62年,梁思成带着助手又开始了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营造法式》是中国宋朝朝廷颁行的一部关于建筑制度的法规的书,是中国历史上留存至今最完整的建筑经验总结。但是由于留存到今天的宋代建筑很少,名称与后代又多不相同,所以今人很难读懂。梁思成在青年时代就有志于研究此书,从30年代开始就决心将难于理解的论述和名称加以注释,用现代科学制图方法画出宋代建筑的图样,这样做对深入研究中国建筑的传统技艺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此项研究由于难度大始终没有完成,1965年,梁思成终于完成了上卷的工作。这时,他虽然已经60多岁了,身体又多病,们他仍满怀信心地表示:“要为社会主义干他一二十年”。然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这位学者被迫终止了一切工作。
梁思成先后著书5种,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共150多万字,现已整理成《梁思成文集》(1—4)全部出版。他和他领导的科学研究集体因为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和文物建筑保护”这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1987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有专门研究梁思成生平的学者并出版了他的英文专著《图像中国建筑史》。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编辑本段]主要论著
1梁思成.《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一期,1932.3.
梁思成全集2梁思成.《蓟县独乐寺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
3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
4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4.
5梁思成.《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
6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
7梁思成.《赵县大石桥》.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一期,1934.3.
8梁思成.《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4.
9梁思成.《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营造学社四卷,1934.
10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1934.
11梁思成.《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三期,1935.3.
12梁思成.《治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5.
13梁思成.《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5.
14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茸计划》.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一期,1935.9.
15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二期,1935.12.
16梁思成.《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营造学社特刊.1935.12.
17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单行本).1945.
18梁思成.《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为美国百科全书作.1916.
19梁思成.《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1951.
20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文物二卷五期,1952.21
21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1953.(10).
22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1).
23梁思成.《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汇合写).建筑学报.1954.(2).
24梁思成.《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
25梁思成.《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筑学报,1961.(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