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礼习俗的PPT

关于婚礼习俗的PPT,第1张

各个地区的民俗民风

1素净大方的基诺穿着

基诺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纺织的衣裳布与裙子布缝制,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在织布时就作过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传统的服装,以白色和黑色为基本色调,因纺织工艺落后,所织棉布缺乏紧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基诺族酷爱刺绣花纹图案,无认男装女装都爱用横、直彩条和几何形图案装饰。男子上衣是无领、无扣的对襟衫,用织有纵横交错的彩色条格白布缝制。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强有彩色条格,横向彩条色彩斑斓,极为显眼。衣服背部中央乡中有一个6寸见方的图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线条,开如一朵葵花。但又有太阳放光之状。基诺语称这一图案为“波罗阿波”,有太阳花与月亮花之意。衣襟边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镶有数道术为显眼的横向彩条。白底上衣,被特意织上的图案和红、黄、蓝、黑相间的彩条装饰成一件色彩鲜明的花衣。

男裤为阔裆肥裤管白裤,裤脚边沿同样镶有横向红、黑、白三色相间彩条。宽大的裤腰两侧各开一道3寸长的口子,缝有一块四方形黑布。白裤在腹前打折,用缀有彩色缨穗的腰带扎系于腰部。男子头上蓄有三撮长发,用1米多长的黑色头巾包头。小腿上缠有裹脚布。男子衣服厚实宽松,穿在身上,增强了男人的壮实、强悍英姿。女子用织有彩条,再加绣图案的布片束胸。上衣色调多为青色、黑色、无领、对襟,着意用红、黄、黑、白彩色横条装饰衣襟边沿和衣袖手旁观。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长及膝盖,上端白、下端黑的开合围裙,裙沿上镶红条作饰,于腹前开合系于腰间。成年女子头戴织有纵向彩条的尖顶三角形白布帽,两侧帽角下垂披于肩头,额头部位的帽沿外翻,开若一保尖顶白色筲箕扣在后脑勺上。未婚女好挽发于脑后,已婚妇女挽发于胶额上方。女子着装,简朴中透出素雅,使基诺族姑娘显得楚楚动人。

基诺族服装的鲜明特点是用彩条装饰袖管和衣襟边沿及后背。人们以彩条饰衣,据说与天上彩虹有关。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基诺族男女死相恋难分难舍。一个穷凶极恶的富家公子见那姑娘美丽无比,顿生歹意,用计抢走姑娘,逼其成婚。姑娘不从,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她的恋人历尽万苦千辛,救出姑娘。俩人逃离虎口不处,富家公子带人追来,年轻伙子腿中数箭,倒在地上。大灾临头多时,天空中出现了几道彩虹缠住这对恋人,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一对恋人在彩虹环绕之中腾空而起,升上空中……。因此后人在缝制衣服时,便用彩条暗寓彩虹,以求吉祥免灾。

2昆明民风民俗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僳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汇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纯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昆曲、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 布依族的家教 家教,是老一辈对晚辈传教自己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方式,也可称家训。布依族认为:“家教不严;祸害子孙。”

布依族人民礼貌好客、俭朴恭谦、尊老爱幼、扶善治恶,是老一辈严于律己的身教和苦口婆心的言教培育出来的。布依老人常自勉:“族旺家兴全靠人,树大叶茂全靠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布依人入学读书的极少,从生到死,都是生活在家族的范围内。所以,布依族的家庭是终其子女一生的教育基地,家教是终身的教育方式。

布依族的家教,从幼年时代就开始抓起。“小小不扳,大了压弯”、“不教不说,观世堕落”,这是老人告诫年轻父母的话。年轻父母总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行为规范,以慈爱的态度尽量用身教让孩子潜移默化,不让孩子染上骄、懒、贪的坏习。他们教育儿童.“担子要捆紧,做事要懂礼”、“憨人不读书,读书人不憨”、“灵人争时间,憨人混光阴”、“廊糖水滴旧窝,后辈跟着前辈学。”

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教育,重在如何做人。如:“好吃莫多吃,伶言莫说尽”、“父母留浅吃浅,不要抢人吃;父母留深吃深,不要坑人吃”、“相交要直言直语,做事要礼仪在先”、“寨邻有难多帮衬,自家天塌众人撑”、“正道之财不嫌多,不义之财莫沾摸”、“憨人要多顾,灵人可少助”等等。

传统的布依族家庭实行家长制,年最老者为长。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人家很多,给家教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对布依族中在外做事或当官的人,老人的告诫语言有:“为官宦要识文化,做官要碴王法”、“河清能见底,官清能见心”、“当官不知足,目间百姓哭”。……

布依族有着世世代代的家教传统。新娘出嫁时,其母要唱《临嫁训女》教育新娘“……天上老天是大家的天,父母是自家的天,好吃的东西要留给公婆,你不留人家说你木懂礼。……”

布依族老人病危临终时,寨中有名望的长者要替代病危老人向其子女唱《遗训歌》。训诫后人对老人的遗产“弟兄互相分……姊妹互相分,心窄不要吵架,心恨也不要打架,免得在老人面前丢脸,也免得在朋友面前丢脸。”

大家庭生活,常使晚辈亲眼目睹老人的所做所为,家长常以身作则,为下一代树立榜样。老人的失误,又常要求下一进行弥补。这种不断完善的家教,利族利民,利国利家,世造就出大批优秀的布依儿女——罗平县钟山乡小德江村的李齐,从小受布依族家教的影响,勤劳纯朴,见义勇为。40年初曾带领青年向土豪劣绅进行清算斗争。加入游击队和党组织后,承担后勤工作,走村串寨,筹粮筹款。部队外出开辟新区时,他往往在部队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做好了安排部队食宿的准备,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李家齐不幸身陷魔掌后,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坚强勇敢,最后被敌人割舌、剥皮、抽筋,壮烈牺牲。表现了一个布依族***员的高尚气节。

历任罗平县第八、九、十届副县长的布依族女儿熊秀芬,一生廉洁自律,生活简朴,工作认真,平易近人。当副县长时,分管干部人事工作,而爱人却是农民。熊虽对其丈夫情感甚深,但并没有因为自己手中有权而给丈夫安排工作。临终前,县上的几位负责人请她提出个人的要求。她只要求她死后,丧事一切从简。又问及她的丈夫、儿女需不需要什么照顾时,熊副县长沉默了一会,才回答:“我爱人是个老好人,在农村习惯了,勤脚快手的。县政府招待所杂事多,经常找临时工。在招待所忙的时节,请让他优先来招待所当当临时工吧。”

布依族的家教,是我国宝贵的道德遗产之一。当官者如能熟悉并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训,可免于陷下腐败罪恶的泥坑;为民者如能熟悉并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训,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文明、善良的人。

4苗族民俗风情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云南苗族人口907万,占中国苗族人口的122%。主要聚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地区以及武定、禄劝等县。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民歌尤其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苗族擅长渍麻织布、剌绣、蜡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蜡染、剌绣于一身,绚丽多姿。苗族主要从事家业。过去,狩猎是一项主要的副业,常用弓弩、火枪围猎猎物,实行“隔山打鸟,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间多神教和基督教。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

苗年 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馈赠。

杀鱼节 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

“祭鼓节” 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踩花山 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打背节 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个场地,男追女逐,欢蹦乱跳。打累了,男女双双即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即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相互倾吐蜜语衷情,以企结成伴侣。情投意合后,再告诉父母,择吉日成亲。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5纳西婚俗

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人,由于在1723年雍正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首汉族文化影响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实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儿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猪,酒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汉族传统伦理,丽江纳西与汉族、藏族联姻的较多。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绝对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结婚,一股都要经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的程序:

订亲,纳西语叫“日蚌”,意为“送俩”。男孩长至五。六岁时,父母便注意给他物色媳妇,请算命先生或祭司东巴排八字,对生辰,或者到寺庙烧香求签。若是相中的女孩与儿子的生辰属相相合时,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去女家为儿子说来。如女方父母同意,待女孩十岁左右即择日举行讨婚礼。订婚时,男家须向女方送礼物,第一次称为“小酒”,男方送给女家白米二升(约20斤》、酒一坛(约5斤)、红糖二至四盒、茶叶二包。其中糖、茶、酒是不可缺少的礼物,其余礼物的多少视男方的富裕程度决定。小酒之后,任何一方觉得婚事不合适时,都可以反悔,如女方想退婚,必须把所收礼物如数退还男家:茗男家想毁约,把决定通知女方即可。

小酒后隔上一年半载,男家再向女家送第二次礼,叫做过"大酒"。除备有过小酒的礼物外,还要赠送上布一件(7尺左右)、衣服两件、玉或银手镯一对、猪肉三十斤、现金若干等,披红挂彩,由媒人和男家亲友送到女家。女方以酒席相待,客人喝着男家送来的酒,称赞酒好、酒甜,并向结亲的两家祝贺。酒席后,女方送一壶酒和两盒红糖或一些糙把给男家口礼。男家再将女方回赠的酒敬献祖宗,宴请亲友。“大酒”之后,双方再不能反悔婚事。

送“大酒”后的第二天,男家的至亲去女家会亲,从此,两家人开始互访。自可婚到结婚前,男方每年在端午、中秋、冬至三个节日,都要请媒人给女家送去大米一盘(约5斤)。茶叶二包、红糖二盒,有些地方,在丰收农忙时,男方请未婚媳妇帮助割麦一天,选送一、二驮优质小麦馈赠女方,作为女子的“私房”。每年春节,未婚男女各自找个伴友,陪同前往对方家里拜年。任何一方家里有事,对方便前往帮助,但未婚夫妻互相不能谈话和接触,必须严格遵守传统伦理。

男女二十岁左右,方择吉日举行婚礼,纳西语叫“楚美如、意为“娶媳妇"。婚礼由新郎家族中能干的长者,分派同家族的人操办。迎亲的前几天,新郎家的院子内要搭大篷,在大门和院中扎迎亲牌坊。富有人家还挂宫灯、字画,到处张灯结彩。在洞房的门框上方,挂一个用红纸徒糊的筛子,上插三支用柳树或桃时作的箭,井在红纸上写着“麒麟在此”四字,以求驱邪得福。

正式迎亲的头天,媒人带领男家亲友及吹鼓手,抬着迎亲的衣服、布匹、酒、肉、米、糖、茶、月饼和饵炔(米或糯米蒸熟后,再在木模内压成讲),再加三十至五十元半开(过去的价值),前往女家,沿途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女家将男家彩礼放在院中的方桌上,举行简单的点收仪式。送礼的人在女家吃过茶点或便饭即返回。当晚,男家在院中摆上糖果、蜜饯、酒和茶水,招待同付及邻村的青年。男女青年们边唱祝婚歌、边跳舞,猜拳欢笑,以示庆贺。女家亦在本村招待男女青年,唱跳的是“嫁女"古歌青年们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欢跳到深夜,新郎和一位父母双全的小男孩或好友同住新房,俗称"压床"象征新郎今后如伴友家一样,儿孙满堂,全家多幅。

第二天正式迎亲,大宴宾朋,又叫“办大酒”。清晨,男家的媒人、吹鼓手及亲友,带着新娘婚礼时需穿戴的衣物,到女家迎接新娘,新娘换上男家送来的新衣服,外罩红大褂,头插首字和鲜花,再蒙上红布头帕,一边拜祭祖先、拜别父母亲友,一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他们。新娘坐轿或是步行,全凭男家的经济条件与路程远近而定。但她必须在同族长辈、兄弟姐妹及女伴的陪送下前往男家娘家陪迭的嫁妆,一般有大木柜子两个,箱子一对,被褥二至四床,衣服数套套,绣花鞋一、二十双,火具、铜锅、铜盆,铜壶、铜盘,铜勺,铜锁和铜制的水桶等生活用具,以及梳妆用品,随同新娘送至男家:送亲队伍的前面,中一人手持柏香木做的火把开路、意为清除秽气,驱逐邪恶,大吉大利,途中,“少年们争先恐后抢夺新娘盖脸的红头帕,抢到手后,由新娘用喜糖换回。

新郎穿长衫、马褂,带着礼帽在门前迎候(也有亲自前往女家迎亲的)。新娘一到,新郎上前掀开花轿门帘,扶新娘出轿,然后躬身向送亲的人们致谢。新娘进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是用大红纸包贴在门尴上的),意思是跨过“马鞍”,就算是男家的成员了新娘和新良。先菱惜上或厨届的祖先台前拜祭祖宗,然后进入洞房,新郎要立即换上新娘送的栓有红丝线的新鞋,表示今后永不分离,然后出新房招呼客人。新娘”在房内脱下红大褂,重新梳妆打扮。过一会,伴友们簇拥着新郎,新娘至堂屋,举行“分大小仪式”,即依长幼亲疏拜谢新郎方面的长辈,最后敬拜来宾。

仪式结束后,按照传统习惯,男女宾客分别入席就座•男宾席上,新娘的兄弟或侄子被尊为上宾,坐于首席,女宾席上,新娘的母亲和伴女最受尊重:其余来宾,依长幼亲疏入座。喜宴至少摆六盘六碗,新郎向男宾席敬酒,新娘到女宾席劝饮亲朋们开怀帧饮,祝新夫妇永结同心。夜晚,青年们围着篝火唱跳婚歌、喜歌和欢乐调,有的通宵达旦。主人以酒、茶、瓜果、糖点盛请招待客人,新郎、新娘亦出来敬酒。来宾兴致越高,主人便越感到荣耀和吉祥新郎、新娘人洞房后,有些地方有闹洞房的习俗。

第三天新人回门,由女家宴客。早餐后,妆扮好的新娘、新郎,在男女伴友和亲属的陪同下,赴女方家省亲,并带去茶、糖、肉、饵块等礼物;快到娘家时,新娘放声哭泣,表示急叨地想见父母和兄弟姐妹。到女家后,新夫妇先拜祖先,继拜父母和长辈,最后向客人敬酒行礼:新郎行三礼九叩,新娘行四礼八拜。客人们畅饮祝福,并送新娘一些礼物。女方男女青年到新郎和男伴友坐的专席上去敬酒,同时戏弄刁难他们,如在端给他们的大碗卫放根长粉丝;用马尾毛或头发把肉一块块串在一起,把米饭堆得又满又尖等等,当晚,夫妻俩必须返回,不能留宿女家,女家应回赠些酒、糖之类的礼物给女儿、女婿。

第四天如果新郎与新娘如离丽江古城近,就同游丽江古城街,给路遇的亲友散发喜糖。第五天,新娘独自回娘家省亲,同母亲。姐妹、女伴谈话。父母则再次教育她待人处事、生活等方面的规矩和礼节。但新娘当晚必须返回夫家。

在婚姻关系中,丽江坝区纳西盛行姑舅表亲优先婚配(纳西话叫“阿贝则美该”,意为“舅舅可以强认姑母的女儿为儿媳”)。依照传统风俗,舅父的儿子有优先娶姑表姐妹的权利,即使舅表兄弟是傻子,姑表姐妹也无权拒婚。舅父只有在外甥女病残或八字与儿子不合时,才允许她嫁给外人。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亲情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亲情的作文1

 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调皮的星星眨着眼睛,闪烁着光芒,好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沙发上,享受着空调带来的一份凉爽,突然,我的脑海中跳出一个念头:在这美好的一刻,要是能够喝上一罐酸奶,那该有多好,冰箱里还有一罐酸奶呢!这个念头使我一咕噜爬了起来,立刻来到冰箱前,拉开门,捧起那罐让人口水三尺的酸奶,可是又乍一想,一罐草莓酸奶,怎么够三个人吃呢?我迟疑着来到沙发前,但是爸爸、妈妈亲切地说:“我们三个人一起吃吧!”这句话使我恍然大悟,心想:三个人吃一罐草莓酸奶,是多么其乐融融呀!

 我打开盖子,撕开封口,将第一勺送进妈妈的口中,将第二勺送进爸爸的嘴中,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爸爸、妈妈,我的脸上充盈着笑容,这时,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这一家子是多么的快乐,温暖呀!这一勺勺酸奶,流淌在我的嘴里,也流淌在我的心里,这酸奶里,蕴藏了一种多么浓厚的亲情啊!

 我们说说笑笑,谈笑风生:“妈妈您再吃一口,爸爸您也再来一口吧。”全家流淌在浓浓的酸奶世界中,沉浸在暖暖的亲情之中,那无边的快乐包围着我们。

 分享好比一只蝴蝶,你去追逐他,你会发现他在躲避你,当你竭力把它分享给他人,你就会发现快乐就来到了你的身旁。快乐无处不在,就是那小小的一罐酸奶也能传递一份亲情,传递了一份快乐!

关于亲情的作文2

 有人说“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乖不成材”;有人说父爱深沉,母爱圣洁。曾几何时,全世界父母的形象都被强行刻画成救世主,而我家恰恰相反,谈不上严肃,是一家标准的长不大的孩子。爸爸是政治老师。谈政治的人,不论老师还是干部,任何人都会条件反射般想到应该是整天提着公文包转悠的人,而我爸爸却自称“神经老爸”(自毁形象),还喜欢和我斗嘴。一天早晨见我要上学便跑过来,咧着嘴巴,用很稚嫩的声音对我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回敬道:“你们服务质量不过关,晚上我还来检查。如果还不过关,我就——”“干嘛?”“反复来这儿检查。”

 我喜欢用热水洗脸,有一次,我倒了很多刚烧好的开水,爸爸一见,抢先一步窜到我面前,夺过毛巾,对我说:“太好了,我儿子太孝顺了,你是想让我先洗吗?谢谢!”然后从容地完洗脸,我问:“水烫不烫?”他还不忘顺势调侃一下:“没关系,我脸皮厚,要是你,准被烫得有毛没皮的。”我惊讶地喊道:“哎呀!你的络腮胡子给烫光了,只剩洞了。”爸爸愣了一下,摸摸下巴,笑了:“呵呵,你小子。”然后走出卫生间。我拿起毛巾,感觉暖洋洋的。我爸爸在我面前总是乐呵呵的,好说话,这也给妈妈地主般剥削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妈妈经常加班,晚上回来见爸爸还在洗碗,装作火冒三丈:“你鬼鬼祟祟干什么呢?竟敢偷着洗碗不睡觉,让开,放着我来。”爸爸便灰溜溜走出厨房,悻悻地说:“我在儿子面前高大、英勇的形象全被你毁了。”妈妈笑了:“反正天也黑了,你尽管吹。”

 也许这与那些能为家人付出生命的亲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我想,整天都被快乐包围,我还奢求什么呢?

关于亲情的作文3

 一

 在辽阔的宇宙中还有一颗没人知道的行星叫亲情星.这颗行星鸟雨花香.下午,阳光极其明媚,城市的声音从敞开的窗户飘进来,很遥远的感觉。窗玻璃是水蓝色的,想当好看。

 这颗行星上住者上亿个馒头和馍头.它也就是主人公的家.哦,差点忘了和你们介绍我们的主人公小小馒头力量和他们的伙伴小小馍头可靠,小小白馒头经济还有最小的小小黄馒头合乎 .他们生活的很快乐.

 这颗行星是由地球里死去了几千万,几百万的好人的亲情飘到宇宙才有了今天的亲情星和我们可爱的小主人公,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了亲情,这颗行星就要毁灭.

 在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时,一件可怕的事出现了!

 邪恶的人类死去后,邪恶的灵魂也组成一颗行星叫恶人星!

 一天,恶人星的恶人正式侵入亲情星。力量和他们的伙伴们奉科学爷爷的命令去一个很远很远的一颗行星求救,叫幸运星。他们准备好了一切的东西。中途要穿越森林,大海,沙漠,雪原四个环境。

 “务必在在40天内回来。” 科学爷爷说。

 他们告别了大家,就走了。

 这时,我们的主人公的冒险开始了。

 二

 他们首先得穿过森林。

 “好漂亮的蘑菇!” 合乎边说边摘一个准备吃。“别吃有毒!”最有学问的经济说。“不会吧?”力量说。“它叫‘百变草’,”经济说,“它是最毒的毒蘑菇!”“好险!”机灵的可靠叹了口气,“真危险!“

 晚上,大家搭起一个帐篷。呜―――合乎说:“经济姐姐,我好怕!”经济说:“不用怕,明天就没事了。”

 就这样,他们安全的度过了两天。

关于亲情的作文4

 亲情是六月里的一阵清风,把舒适和清凉吹进你的心灵;亲情是冬天里的一床被子,把温暖和幸福送进你的美梦;亲情是风雨中安全的港湾,把快乐和安逸要进你的爱心!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有一天,在春风吹过大地,小鸟快乐的歌唱,小树儿们快乐的成长……

 “零!零!零!”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妈妈站在学校门口,默默的等待着我。我和其他同学走在一起,还时不时嘻嘻哈哈地说几句。我看见了妈妈,把书包拿给妈妈。我和同学各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牵着妈妈,大声唱起童谣。“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在夕阳的衬托下,我唱的歌是多么动听,那么的清脆……

 不知不觉,来到了三年级。那是一个雨天。放学了,妈妈像往常一样在学校门口等我。那天,雨下得非常大,风大力地摇摆着大树,树上的树叶被风刮得纷纷飘落。那时我被罚的很晚。我出来的时候,我看到妈妈脸上有着非常焦虑的表情。我想:或许我看见了母亲,母亲却没有看到我。“妈妈”我不想让妈妈担心失声的喊道。妈妈转过头,向我走来。“怎么这么晚才出来?是不是又被罚了?”母亲唠叨了几句。我忍不住的顶了一句:“什么叫又被罚啊?我这才第一次被罚!你也太烦了吧!”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母女俩没有再说过一句话。我看着母亲,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

 终于等到放假了!我们都很高兴。我回到家,发现妈妈还没有回来。我突然有个想法,我跑到妈妈工作的地方等候着。那时是夏天,阳光照射着我的脸,脸上慢慢的流着一滴一滴的汗水。可我也没去擦。我终于知道等待人是那么的辛苦。母亲下班了,她看见了我,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过了一会儿,她嘴角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照射着我们。使我们俩的影子变得很长很长……

关于亲情的作文5

 小时侯,父亲总是牵着我的手教我如何走路,母亲总是牵着我的手教我喊“爸爸”“妈妈”,再长大一点,父亲牵着我的后教会我骑自行车,母亲则重视牵着的我手逛街。

 不知从何时起,角色换了,我牵着的是好朋友的手,一起扫过喧闹的大街,走在时尚的街头,听店里面的音响传出流行音乐,一起喝着卡布基诺,抬头45度,仰望天空。而我与父母不再牵手,甚至有的时候连说话都有那么一点点不自在。

 今天,忽然听到张含韵甜美的声音唱起《爸爸妈妈》,就心血来潮,想与他们牵一次手

 于是 ,我今天总是在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合适的理由与他们牵手

 理由,其实很简单,不就是想和他们牵一次手吗!~但是这个理由却让我觉得很难说出口,也许是出于长大吼的一种顾虑吧

 机会,也有很多,可我只能看着机会一次次与我擦身而过,但却很难向前迈一步

 晚饭过后,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以前从来不愿和他们一起出去的我今天却很兴奋,这让他们大吃一惊

 街上大多都是出来散步的人,有年轻的夫妇,有老人,但看不到与我同龄的人,呵!想不到大家和我一样啊!

 我想,散步的时候牵他们的手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我刚刚吧手提起来,又在半空中放了下去呵,还是很腼腆呢!

 正在考虑该怎么办,这时,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还没有反应过来,爸妈已着急地牵住了我的手,紧紧的,将我拉了回来两股注入爱的暖流沿着手臂注入我的身体内,很温暖

 牵手,原来很简单,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不过是走在左侧的父爱与走在右侧的母爱,这两种浓浓的亲情,就胜过了千万种理由

 两手牵着亲情成长,还怕什么呢!

关于亲情的作文6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可是亲情是无限的,我的母亲,她是一位开店的妇女。

 我家每天几乎都有好多人要送货,不是七楼就是八楼我许多次都和妈妈说我帮您送吧?她严肃的回答你是将来的大学生,你怎么可以做这些重活,妈妈说了这句话,我心里感到很艰巨、我一定不会让妈妈失望!在一次小测里我的成绩不理想,我不敢拿回家给妈妈签名、可老师说了,这次小测必须签名不然的话要请家长,可我不敢给妈妈签,妈妈肯定会对我很失望,再说我以为老师是吓唬我们的所以我还是没签,直到第二天,结果老师真的吧家长请来了我感觉很丢脸妈妈就过老师的回话之后,回到家和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那么辛苦换来的就是你这不及格的卷子你太让我失望了,我那是眼泪已经流到衣服上了,脑子一片空白,像是我和眼泪掉换了,我从已经封闭了的水池里一滴一滴的流下来,妈妈最后说道,不管你考得好不好,你都要勇敢承认不能像这样,你这样不仅让自己失望,更让我失望,经过妈妈絮絮叨叨的谈论后,我心血来潮马上到楼上去复习功课,结果下次小测我考的了前几名妈妈说,只有这个学习的精神你就一定会考到你理想的成绩的。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亲情,是一生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如果你有意去伤害它,它就会趁你伤害它时好好的和你讲道理。人生最需要的就是亲情,亲情如一只机智聪明德精灵他会帮你指引方向,让你在需要它的时候不顾一切的跑出来,若是你不开心时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满脸笑如春风,在你高兴时他谁为你喝彩,亲情就是你一生的希望!

关于亲情的作文7

 他,高高的,体型有些胖,但1米7几的个子显得他不是太臃肿,总是喜欢骗我到他家去,然后在我胖胖的脸蛋上使劲捏几下,直到我疼得叫起来才会放开我,而我总是一边摸着我的脸,一边冲他跺脚,发脾气。可他却总是呵呵地笑,那状况真叫人哭笑不得。

 是6年前的夏天吧,他说他不舒服,他从来不轻易看病的,家里人就把他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他得的竟然是肺癌,从那以后,在也看不到他幸福的微笑和可爱的表情了,看到的只是眉头紧锁,牙关咬紧,有时还上气不接下气地咳。”天啊,吐血了”,只见偏黑色的血从他口中一口一口吐出来,那好象是他生命的沙漏正一点点的走向尽头……

 没出半个月,他就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了,家里也都弥漫着中草药味,看着他那瘦削偏黄的脸,我简直快认不出他了。我不记得那是梦境还是现实中的一天晚上,我搀着他去散步,他突然停下脚步,对我说”臭丫头,我死了之后,不要哭。”那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那样严肃,那样认真,我觉得一股悲伤的寒流正向我袭来。

 那天就这样来临了,他就这样离开了我,我听了他的话”不哭,不哭,我不能让他失望。”我在心里默默念叨着,我知道有一种温热的液体在我的脸上恣意流淌。

 后来啊,我总在一个人的时候想起他,想对他说“爷爷,对不起,您的爱我还没有忘却,我真想你回来,再在我胖胖的脸蛋上用劲地捏我,我一定不会冲你跺脚发脾气。”

 时间啊,你可以倒流吗?

关于亲情的作文8

 “哦,又来了,过来给奶奶看看。”每当我去了老家,奶奶必定这样问。那一声声关切的话语至今徘徊在我的耳边,那一副副温馨的画面情不自禁地映入眼帘。

  一、身高一条线

 每逢周末,我都会去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一人独自在家的奶奶,要不就是跟邻居打麻将,要不就是干家务活。但我一到来,奶奶便会放下手中的活,把我带到墙边,用一只笔记下了我的身高。小时候,我可是百依百顺,逐渐长大后,对量身高就不感兴趣了。每当奶奶让我去量身高,我就慢吞吞地走过去。有一天,我心情不好,但奶奶还是拉我去量,我十分生气,对奶奶大声说道:“我再也不量身高了。”奶奶愣住了。这时,我看见奶奶的皱纹比起之前又增加了许多,我不禁对刚才的发火而感到后悔。

  二、奶奶的关切

 冬天,天气转凉了,可我还是想去游泳。一天,我们在老家吃完了饭,正准备去体育馆游泳,奶奶问我们去干什么?我说了一声:“我要去游泳了。”奶奶听了,急忙说:“大冬天的,去游泳,会感冒的。”奶奶不知道体育馆里的水不冰,以为我要去游冷水,奶奶不让去。最后我的游泳计划就泡汤了。

  三、奶奶的十块钱

 “哦耶,去买零食。”哥哥跑了下来去小卖部买零食。我望着哥哥,心里想买零食的欲望不停增加。这时,奶奶见了我这一举动,似乎看透了我的心,连忙从小柜子上拿了十块钱递给我,让我去跟哥哥买零食吃,我不禁想到奶奶没有赚钱,却还拿去钱给我买零食。我既兴奋又感动。那天,我没有把这十元钱用掉。至今,奶奶给我的十块钱还放在我的柜子里。

 奶奶有着一双长了茧子的手,更有一颗对子孙充满希望的心。世上有种美好的亲情叫做奶奶,我在亲情岁月中慢慢成长。

关于亲情的作文9

 我的爷爷今年60多岁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那双粗大的手掌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

 爷爷的手很巧,会做木工活儿。家里的桌子、椅子、凳子,都是爷爷亲手做的。我家有一把椅子,是我小时候爷爷给做的,我都坐了十多年了,仍然很结实。去年我们家买了一辆小推车,没有车斗。爷爷就用他那双巧手自己做了一个。他自己一个人锯木板,一个人钉,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爷爷做的木工活儿不但结实,而且还非常美观。

 我们家里以前很穷,劳动力少,爷爷和奶奶种的粮食也刚够自己吃的,一年下来顶多挣几千块钱。那时候我们村里有许多种冬枣树的,挣钱也比较多,而且用的劳力也少。于是爷爷就东拼西凑地借来几千块钱购进了一批枣树苗。从此爷爷就深入钻研冬枣种植技术,把冬枣树管理得很好,第一年下来就纯收几千元,从此爷爷成了村里的种枣能手,今年他还夺得了全县冬枣大赛一等奖呢。有许多人来问爷爷怎么管理的枣树,爷爷每回都会一一耐心地解答,说话一点儿也不含糊,因为让全村的人靠冬枣致富是爷爷的最终目的。

 爷爷还会炒菜呢。冬天有娶媳妇的,都来请爷爷去炒菜。爷爷做的菜色、香、味俱佳,你看了后准会流口水。做完菜后主家通常会赏给一些糖果什么的,爷爷每次都舍不得吃,而是拿回家来给我吃。为此许多小朋友都羡慕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爷爷。听到他们的家长夸赞我爷爷的时候,我的心里便美滋滋的。

 这就是我那“无所不能”的爷爷。爷爷非常爱我,我更爱我的爷爷。

关于亲情的作文10

 五月八日是母亲节。那我该给你什么?记得小时候,夏天明月从天而降的时候,妈妈总会在我家门前苍老苍劲的槐树下给我讲纸鹤的故事。我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妈妈用甜美的声音告诉我:从前,有一个善良的老太太,她有一个狠毒的女儿。她很势利,经常让她做一些年轻人做的工作。如果她做不好,她会骂她。老太太的儿子很孝顺。看到姐姐骂妈妈,她总是会为妈妈挺身而出,所以家里经常吵架。老太太希望她的家人停止争吵。后来她听人说折1000只纸鹤的愿望可以实现,老太太就照他们说的做了——折1000只纸鹤。结果,她的愿望实现了,她的家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妈妈还说她特别喜欢纸鹤。今天想送妈妈1000纸鹤。

 首先,我先买了报纸。我开始做了。第一天,我先选了一张粉红色的纸。先把纸对折,然后用每个角向下折,用折好的部分。然后从中间打开成正方形,再向内折叠中间,全部折叠成棱形。最后两边边角向下折,中间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顶部向下折进纸鹤的头部!一个可爱的纸鹤做好了。纸鹤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我经常对折的时候出错,一开始就要对折。这两天有时间的话,早上打,晚上打,中午打。到了5月8日,终于被折叠了。我用线把这些可爱的小仙女绑在一起,挂在妈妈房间的窗户上。纸鹤悠闲地盘旋着。太美了!

 中午,我把妈妈带到房间。我妈看着窗上的纸鹤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我对妈妈说:“妈妈,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我只能用这只微不足道的纸鹤向你表示敬意!”我妈感动的哭了,紧紧地抱着我。

关于亲情的作文11

 时间在流,我们在走。亲情却一直,包裹着温暖,填在越来越冷的心中。

 ——题记

 初生

 轻轻张开眼帘,心开始随树叶的摇曳而跳动。

 笑容,刻在你脸上,烙在我心上。

 你的笑,淡得与天空融为一体。我随心所欲地奔跑,像孩子追逐风筝,雏鹰眺望天空。我从不害怕,不畏惧,因为知道你在我的身边,永远陪伴。

 抬头,你在我的前面。

 疲倦

 我习惯了你的宠溺,也习惯了你淡淡的笑。我对你的追随无增,你对我的守护无减。或聚或散,或近或远,你化为了雾,若有若无。

 我加快了脚步,希望甩掉你在我的四周的身影。

 我如愿以偿了。你跟在我的身后,却又永远超越不了我,你淡淡的笑容变成了淡淡的叹息,消失在耳旁。

 抬头,你在我的后面。

 思念

 风吹乱了我的心思,看着你离我远去的身影,不知是喜是悲。在你与我有365天的距离时,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

 追逐没有了目标,思念没有了方向,泪水没有了倾诉。我的心在颤抖,无力地哭泣。

 抬头,你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迟觉

 我累了,伸出粗糙而破损的双手,擦了擦眼眶——泪水也干了。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淡了。微微合上眼,在模糊的视线中努力寻找你的身影。

 云,我快忘记你的笑容了。

 我缓缓地沉下,沉入无尽的黑暗,无尽的梦。

 一个小女孩指着我,兴奋地对她妈妈说:“妈妈!快看,好美的夕阳!”

 “是啊,是因为太阳四周的云把太阳的光芒折射成了霞,夕阳才这么美丽呀!”

 温暖,原来是你的怀抱;美丽,原来是你的祝福;安心地沉下,原来是你在我耳畔细语:

 “孩子,你是我的守护”

 抬头,你一直都在我身边,永不下岗。

关于亲情的作文12

 说到亲情,人们眼前浮现出的是一些温馨的画面:母亲伸手跟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满脸的喜悦露出甜蜜的紧张;风雨中雨伞呵护着孩子,父亲的身子虽被淋湿依然笑声朗朗;月夜下奶奶……教孙子数天上永远数不清的星星,讲总讲不完的神话传说……耳边萦绕不散的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常回家看看”的悠扬歌声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古诗句、名言、歌曲,总会让人倍感幸福。

 说到亲情,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奶奶在皎洁的月色下,教我数总也数不完的星星,讲总也讲不完的故事。

 奶奶会拉着我的手一个一个地数,怎么数也数不清、数不完。“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颗……一百颗……”,天空中的星星正冲我调皮地眨眼睛呢!我也冲着星星眨了眨眼睛,星星仿佛听懂了我心中说的话,忽明忽暗,回答了我。

 当晴朗的夜空中没有星星时,我就会拉着奶奶的手到门口坐下,让她给我讲神话故事。奶奶也欣然同意,奶奶给我讲的神话故事有:吴刚伐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八仙过海、盘古开天……

 当月圆之日,月亮上仿佛有嫦娥婀娜多姿的身影,玉兔捣药的情景,吴刚伐桂的情景……

 亲情是润物的细雨,醉人的春风;亲情是厚重的抚摸,深情的凝望;亲情是一屡阳光,让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亲情是一泓清泉,让情景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清澈澄净!亲情就是那么温暖人心,那么感动人心!

关于亲情的作文13

 在这整个世界里,亲情仿佛是一盏明亮的蜡烛闪着烛光;亲情仿佛又是一条棉被将我牢牢的躺在里面;亲情又仿佛是一鼓暖流,温暖你的心灵

 亲情无处不再比如:在你生病时,亲情就像一鼓暖流来了小时候,我不懂什么叫亲情,只知道家人要怎样关心我几年过去了,我逐渐长大了,在一堂课上,老师让我们用感悟亲情来写一篇的文章,我回想起那件事

 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束温暖的阳光射进我的床上,我想:“今天,是个好天气,我要早点起床。再说了下午还要去唱歌比赛。我拼命的想把眼睛睁开,可我却怎么也睁不开,我难受极了!心里难受,我时不时的会想起难受时的脸色,我这时会感受到了头有点发热,太阳穴十分疼,我马上把妈妈叫来。妈妈刚刚高兴的神情,看到我这样,十分难受的样子,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太阳越开越高,阳光也越来越灿烂妈妈看见我脸色这么难看,急忙带我去医院里

 在路上,我靠在妈妈的怀抱,我感以了无比温暖,妈妈那宽大的臂膀抱着我,让我冰冷的心变得温暖起来,让我不再难受了许多到了医院,医生让我去打点滴在一旁的妈妈紧紧的握着我的冰冷的双手,给我温暖的力量

 长大时,想起这事时,我的心头总是有一鼓热量在鼓舞着我每当我在飘流里写下我最真诚希望和祝福时,我都在回意着那一个又一个感人镜头,我想这都是亲情的力量我正在感悟我亲情的真谛

关于亲情的作文14

 每当想起这件事时,我就会面红耳赤,我的心就像被鞭子抽打一样痛,它告诉我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是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亲情。

 在寒假的一天,我因为觉得妈妈疼爱妹妹而跟她吵架,妈妈狠狠的打了我一顿。为此,我跟妈妈斗气,一气之下,我离家出走了。我在大街上伤心得走着,一边走一边恨妈妈,心想:都该妈妈无缘无故的打我,骂我。我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在不停地埋怨妈妈对我不好。不知不觉,我走到了一间小店铺前,这时电视机上播放着一则惊天动地的拐带新闻:前几天,有一位小男孩被坏人抓走了,他的母亲伤心的晕倒了好几次,还日日夜夜地苦苦哀求警察把孩子救回来。我看了这则新闻后,想:如果我不回家,妈妈一定会担心我,到处找我呀!如果我被坏人俘走了,妈妈也会像那位母亲一样伤心难过的。

 但是我一想起妈妈平时对妹妹的宠爱,对我莫不关心的样子,我显得很伤心激动。嘴里不断埋怨妈妈只是疼爱妹妹,根本不去关爱我。于是,我沿着大街继续向前走,不知道妈妈从哪条横街小巷冲出来,她一看见我立即把我搂在怀里,妈妈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孩子,是我的错,刚才是我做的不对,我不应该打你。”这时,我也感受到妈妈的歉意。没等妈妈说完,我也向妈妈诚恳的道歉:“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妒忌你对妹妹的疼爱!”妈妈听了,欣然的接受了我的歉意。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跟妈妈吵架,而妈妈更疼爱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但令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

关于亲情的作文15

 “嘀铃铃!”放学铃响了,加上外面滴答答的落雨,铃声显得有些模糊。我走出教室,心想:怎么办?忘记带雨伞了,妈妈会不会来接我?十分钟后,我仍然没有看见妈妈,我淋着雨走到校门口。这时,我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我到了校门口,但有点冷,我心想:既然衣服都湿透了,就这样跑着回去吧。刚准备走,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带着慈祥的面容向我走来,是爷爷。我大声的喊:“爷爷!”爷爷温柔地应道:“诶!”爷爷快步走过来。

 爷爷看见我全身湿了,立即把外套给我穿上,而爷爷只剩下一件非常单薄的衣服,爷爷问我:“还冷吗?”我回答道:“爷爷,我不冷了。”爷爷“嗯”了一声,然后,就找给我的那把伞,找了许久,没找到。

 他顽皮的挠了挠头,对我说:“孙女,对不起,可能是我走的太急了,不小心掉到路上了。”我说:“不要紧,我们共用一把伞吧。“

 走在路上,雨下得越来越大,而爷爷总是把雨伞往我这边倾斜。我很可爱的问爷爷:“爷爷,为什么你总是把雨伞往我这倾斜?”爷爷说:“因为雨是斜着下的啊。”虽然爷爷这样说,但我有些不信,于是我看了看雨下的方向。我想:雨不是往爷爷那边下吗?我又看了看爷爷,雨一滴一滴的打在爷爷身上。我跟爷爷说:“爷爷,把伞放正吧。”爷爷说:“孙女,快走吧。”于是,我傻傻的哭起来,小声嘀咕着,爷爷不爱我了。爷爷看见我哭了,说:“孙女,不哭,爷爷永远都会一直爱着你,乖,不哭啦。”我说:“你把伞放正,我就不哭了。”

 爷爷和我漫步在回家的路上,雨不知何时停了。这时,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正如爷爷脸上那慈祥的笑容。

德昂族

原名“崩龙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德昂族有自已的语言,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语文、汉语文。笃信小乘佛教中的润教派。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荞子、薯类等,擅长种茶叶。

德昂族的泼水节

德昂族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 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伺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习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绝大多数的村寨里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并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布施。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直至1950年后,这些情况才有所改变。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俗,不论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时蘸辣椒水吃,别具风味,真是流连忘返啊!

婚俗

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订婚仪式上要斩鸡头,如果鸡头与鸡身分为两半,双方都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赞同这门亲事,就不许杀鸡。婚礼通常要进行3天,3天之内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里贺喜,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长宴请,并伴以对歌,彻夜不眠地欢歌笑语。

食俗

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 蔬菜种类繁多,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笋食用。其他蔬菜的食用,都习惯于在煮炖时配酸笋。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见的小菜。 德昂族种茶历史怂久,茶在德昂族民间不仅是常备的饮料,也是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德昂族也饮酸茶,又称湿茶,古称谷茶或沽茶。味酸涩,能生津解渴。并有解暑清热,消食的作用。饮酒则多是自家酿制的竹筒米酒。

节庆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如: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节日,都要敬佛。 开门节时有寺庙的村寨要进行“格听祭”(庆祝丰收,喜尝新米之意),要从傣历12月13日开始准备,有舂新米、煮新饭、做年糕等活动,并要选出两块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专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开祭,要由本寨里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傣语称格听),内装年糕,由众人抬着小竹房到寺庙朝拜。 烧白柴这天,各家要杀鸡备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还要制作各式糯米糕点,用芭蕉叶包好,蒸熟并随身携带相互赠送,相互品尝各家的风味,新婚夫妻要带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头人和长辈家中告拜。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别人劝阻,直到双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编辑本段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经常有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织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编辑本段彝 族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编辑本段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编辑本段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粹是以示吉利。 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服饰

  基诺族妇女上衣为无领对开,上半部多采用黑布或白布,下半部及衣袖用红、蓝、黄、白等7色布配制或刺绣而成,用红色镶边,上衣背部缝一块约3寸见方的白布,上面绣有圆形太阳花式图案(基诺族称月亮花);内衣为上部呈方形下呈菱形的兜肚式紧身衣,上部方形为鲜艳的条饰花纹,下部菱形绣着各式图案。下身多着红色镶边的黑色合缝短裙,并用一尺左右的黑布缠绑小腿。发型为椎髻,婚前髻在脑后右方,婚后髻在前额正中。头戴披风式尖帽,这种尖帽用长约60公分,宽23公分的竖线花纹土布对折,缝住其一边而成,戴时又在帽沿上折起一指许的一道边。

  男子着无领对襟上衣,多用白底直条纹土布制成,背部缝有绣在白色方块布上的月亮花图案,下穿宽大的裤子,长及膝处,用白色土布绑腿。头上留三撮发,额前正中一撮,头顶脑门心两边各一撮,但有的村寨只留一撮,有的在额正中,有的在头顶上,长约寸许,用宽一尺长丈余的黑布缠头。

  基诺族男女都穿耳,并带上竹木制或银制的刻有花纹的耳铃。新中国成立后。男子留三撮发和穿耳已不流行。男女都有染齿的习俗,方法是用燃烧后的梨木放在竹筒内,上面盖上铁锅片,待铁片上的烟脂成灰光的黑漆状时,即用梨木烟脂染齿。染齿是一种互相爱慕和尊敬的表示,青年男女在一起时,姑娘常把铁片端到自己爱慕的青年面前请其染齿。

饮食

  基诺族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包烧、舂为主,而且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饭菜。

语言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基诺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食俗

  基诺族聚居于中国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每年5--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此间的菜蔬几乎全靠上山采集,经常食用的有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及各种菌类。其中以竹笋最为常见。丰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诺族能在不同的季节里烹制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基诺族常食用的菜有菜园子里种的蔬菜、竹笋、野菜、家禽、野味。基诺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汉炒、傣蘸、基诺舂",就是说汉族的菜喜欢炒吃,傣族的菜喜欢蘸着调料吃,基诺族的菜则以臼舂为主。每家最少有两个木臼,一个舂盐巴、辣子,一个舂菜。常用的佐料有香茅草、荆芥、姜叶、野八角、大薄荷、姜、香椿等。

  肉类的吃法较多,可以酉奄成干巴,也可吃新鲜的。牛肉、狗肉煮时放几片黄果叶去腥生肉切成小块放上辣子、盐巴、八角等佐料,用竹子夹着放在火上烘烤熟,或者剁成肉末,放上佐料,用芭蕉叶包起来放在火塘里烧熟,这种做法冷吃最可口。

  基诺人做饭就餐均在竹楼二层的火塘周围进行,有一定的礼节和讲究。基诺族吃饭时首先要在火塘东侧献一点饭菜祭祀祖先和灶神,吃饭时全家人按顺序在火塘旁围蔑桌而坐,家长正对火塘,客人靠火塘而坐。给客人盛饭要少盛勤添。一般不兴给客人夹菜,因为他们认为若给客人夹菜,就好象意味着吃完夹的这些菜就不要再吃了,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认为人有人魂,鬼有鬼魂,谷子也有谷魂,所以吃饭时甑子里的饭不能盛尽,哪怕肚子没有吃饱也要留一些,否则,甑子空着,谷魂飞走了就不再回来,人也就没饭吃了。

  基诺族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所饮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在酿制过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酒呈浅绿色,并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据说有健脾强身的功效。

  基诺山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饵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

  在毛俄、茄玛等寨的部分基诺族妇女中,有食一种当地特有的胶泥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适,研究表明:这种胶泥中含有少量人体必需的铜、铁、钙、锌等元素。

  基诺族特色饮食

  逢年过节和喜庆盛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巴、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佐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

  基诺人习惯于将猎获的松鼠肉挂在竹楼里火 塘边上,用烟火熏烤成肉干,使之常年不坏,食用时切 片烹汤,其味鲜而不腻。

  基诺族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酉奄鱼。做法是将鲜鱼去鳞洗净,拌上辣子、盐巴与热的米饭,装进竹筒里,用芭蕉叶蒙在筒口,扎紧,待酉奄熟后即食,这种菜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是佐饭佳肴。

  蚂蚁蛋也是基诺族喜吹的营养佳肴。农历三、四、五月间把蚂蚁包砍开,用篾箩接着,一个较大的蚂蚁包子获蛋七、八市斤,蚂蚁蛋一般有筷子头那样大小,似蜂儿的样子,营养丰富,可以煮吃、炒吃、蒸吃、放在火塘里烧吃,或放上盐巴、辣子舂细加水做成汤喝。

建筑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建房地址初步选好后,太阳落山时,插上“达溜”(一种用篾编成的神器)。晚上建房的家长做到好梦,认为可以在此建房;若做恶梦,认为不可在此地建房。若梦中的情景不清晰,第二天还要插上“达溜”。这样的仪式可以举行3次,上山砍木料前一天,要杀一头小猪、一只鸡,请毛丕(巫师)祈祷。然后上山砍一棵顶上带着叶子的树,拿回来作椽子,还要扎一捆篾、一把茅草供在老屋后。请寨父寨母和巫师吃饭。第二天请村社的老人上山选树,先杀狗祭树神、森林神之后,砍两棵祭神时杀黄牛和剽水牛时拴牛的柱子。房梁、房柱砍够了,晒在山上,然后请亲朋好友们帮忙割草,扎草排。山上的房梁、柱子凿眼后,众人帮着抬回寨子,挖好地基,盖房就正式开始了。立柱子时要杀狗,柱坑里要放竹鼠的头骨、狗的脚趾,还要把狗血涂在柱子上,以求驱除恶鬼。立柱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进行,以免人影被埋在柱洞内。柱洞内要埋些槟榔,3块芋头和3块生姜,3个达溜和3块铜。立柱那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杀猪、鸡、狗祭神,把血涂在东南柱上,还贴上狗毛、鸡毛。请巫师念经,请求地神保佑房主人清吉平安。新房建成后,举行上新房仪式。

婚姻家庭

  基诺族青年恋爱自由,但青年男女必须在举行“成年礼”之后,才取得谈恋爱的资格。男青年16岁,女青年14岁。举行成年礼后,还要接受父母祝福,同时还要接受父母赠送的全套农具和成年人的衣饰——绣有月亮花徽的上衣,绣有月亮花徽和几何花纹的筒帕。基诺族的恋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诺语称“巴漂”,即秘密的谈情约会阶段,这一阶段,互相赠送礼物,如女子送槟榔、鲜花,男子回送草烟、精心刻制的刀把之类。第二阶段,基诺语称“巴宝”,即爱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阶段。这一阶段,互赠的礼物更多,而男子此时对女子最为尊贵的礼物是男子的母亲向女子赠送的礼肉,大凡男方家中杀鸡、杀猪、杀牛或猎到野兽时,男方的母亲都要选一块好肉用新鲜的芭蕉叶包成四方形,让儿子交给自己的恋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夜晚参加“尼高左”(男女社交的公房)进行社交活动,其间男子编竹篾活,姑娘刺绣纺织,或相互对歌。女子可把沾有梨木烟脂的铁片递给男方,男方则用手指细心漆齿。第三阶段,基诺语称“巴里”,即请求同居。男方认为双方的热恋已达到了同居的程度时,便可秘密地直接告诉女方,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就可以进行同居,即使同居后,男子再到女家,如女方的房门户没有半开也不得任意闯入。同居时,男子天不亮即应离开女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同居后,双方觉得应该组成家庭时,男子即在早上给女方家背水、扫地,即是向女方的父母表示也向世人申明,他要和这家姑娘结为夫妻。不久,男方的父母和证人便登门求亲。迎亲这天,新娘必须在迎亲的队伍到来之前,躲藏起来。届时由亲娘的舅舅和兄长找到,交给迎亲的队伍。在到新郎家的途中,还要举行泼污水仪式,即青年男子将污水泼在新娘身上,这是原来和新娘相好,而且同居过的男青年,其中也包括血缘氏族内的伙伴(基诺族不少村寨允许血缘氏族内的恋爱和同居,但禁止正式结婚)。现在,她要到丈夫家生活,与伙伴们分离了,泼污水是对她的报复。

  新娘来到新郎家,新郎的母亲送新娘一个鸡蛋,在她手上拴一根红线,绕3圈,新郎的父亲要给她一只鸡脚,并在她手上拴红线。意为不但把姑娘的心拴住,连魂也给拴住了。村寨的长老“卓生”、“卓巴”也前来祝贺。结婚当晚,新娘不能外出,第二天清晨,新娘背水回家烧好洗脸水,请公婆洗脸,并正式称呼他们为阿爹阿妈。男子婚后仍可以“窜”姑娘,而妇女婚后一般不参加社交活动。离异现象很少。

生育习俗

  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基诺族在生育上也有许多忌讳和规矩。首先,妇女方面的禁忌:妇女怀孕后,砍柴时不能把斧子挟在柴中间,没有出头的芭蕉花不能吃,不能采白参、**菌和独朵的鸡棕,背柴时不能把竹子柴和树木柴背在一起,否则会难产。成双的果子不能吃,否则会生双胞胎;兽头上的肉和叫谷魂的猪头不能吃,吃了会对生育和孩子的生长不利。不能看月蚀,否则孩子会眼斜。其次,丈夫方面的禁忌,丈夫打猎时不能砍黄棕树,否则孩子的头发长不好;不能打猴子,否则孩子长得不漂亮;不能割岩蜂,割了自己会被叮。寨子里的老人死了不能参加抬,不能打蛇,不能爬树摘果子,不能参加绷大鼓,认为违反其中任何一条,妻子都会难产,打猎时,鸟类要打最好、最漂亮的,妻子吃了,孩子才会长得漂亮。再次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忌讳,丈夫打猎回来的路上不能与妻子正面相遇,否则会生病;夫妻不能吵架,不然孩子长得丑。

  丈夫在妻子怀孕2个月后,开始准备坐月子吃的东西,如打野鸡、白鹇、竹鼠、田鸡等,烤干后留着产后吃。

  产妇在自己的房间生产,若生男孩,准备生姜9片,女孩7片,用白线穿起来挂在孩子脖子上,认为可以把鬼魂吓跑。孩子出生后,要立即取名,不然孩子就可能被鬼神抢走。实行父子、父女连名制。特殊情况如孩子生下时脐带绕脖,就取名“沙”;若孩子生病请巫师(白腊魂)看,就随巫师的称谓取名,如“白腊腰”、“白腊妞”等。

  产妇分娩后在火塘边临时搭的床上睡。产妇的餐具单独放,不和大家的混在一起。生孩子的人家大门边插两支带叶的桐树尖,以示外寨的人不能入内。楼梯头的门上放些竹叶和桐子叶,阻止鬼神进屋。

  生产的当晚,要杀鸡祭祖宗,保佑大人孩子清吉平安。妻子生头胎,丈夫睡在火塘边照顾妻子。产后13天,丈夫杀一只小鸡自己吃,生男孩杀公鸡,生女孩杀母鸡,这只鸡是献给猎神的。产妇在火塘边住满13天后,就搬回原来的房间。父母对孩子唱歌只能白天唱,太阳落山后不能唱。孩子的尿片只能白天晒,不能在屋外过夜。

葬俗

  基诺族实行独木棺土葬。若寨子中有人去世,全村的男子就上山砍棵大树,取其中一段,剖成两半,挖空中间,入殓后两半盖起来。棺材上绕3道白线(有的是用死者生前曾相好过又不能结婚的女友编给的花边)。人去世后,亲人为其穿好衣服,一只手放一个鸡蛋,眼睛上放两块银子,随葬品有生前穿的衣服,筒帕、生产工具。如是老人,还要放把扇子,一条毛巾,意为让他路上煽凉擦汗。然后用白布盖上,顺火塘的方向停放在客房。在尸体的上方房梁上挂两块白色砍刀布,一直垂到尸体上,这是死者结婚时,新娘用一天一夜织成送给新郎的,死者的儿子每人挂一个新筒帕在白布旁,每过几小时,查看筒帕,里边有谷壳一类的东西,预示有好收成;若有一两根兽毛,象征会打到大野兽,若有篾屑,预示做篾活顺手,如什么也没有,便是不利的象征。

  入殓时,要跳“花脸”和“竹竿舞”,由5个男子跳,花脸代表鬼要吃尸体,竹竿舞表示用竹竿驱鬼。出殡时要洒米、打枪,以驱跑鬼神。出殡队伍前面是抬着各种颜色和白布人形长幡的人。据说人死后到苏季左米(鬼居住的地方),路上有9个岔口,3道关,彩色幡是送给各道关的礼物,人形幡是送给“杰卓”官(杰卓是基诺族迁到基诺山后最先定居的地方)。出殡时准备好6个装肉菜的竹筒和一个装苦子汤的竹筒,苦子汤放在寨边,献给寨子神鬼,其余6个带到坟地,献给各道关的官。送殡当天,要请亲朋用餐,亲朋送一碗菜饭,一斤酒,有的老人还送鸡蛋,并用白线在死者家属手腕上绕3圈,男左女右,意为拴住他们的魂,不要跟着死者走。

  墓地为公社共有。墓坑只挖一米多深,坑挖好后要用树叶在坑里扫几下,不然,挖坑者会得病。入殡时,当即敲死一条狗,放在棺材上一齐埋,据说狗可以在阴间给鬼魂带路,坟上用草排和篾笆盖间房子,叫坟墓棚。墓棚周围插上涂过狗血的尖竹桩。据说这是让一种会吃尸体的野人误认为尸体已被吃掉了。送殡的亲朋返回死者家中,要拖把草覆盖脚印,防止阴魂跟到家。到房前,人群分两边,绕房一周,进了屋要用水冲洗手脚。亲人每天早晚要到墓前献饭两次,13天为一轮。少则献几个月,多则要献1~2年。

做一个好老婆的标准:

1、好妻子是丈夫风雨同舟的良师益友,在丈夫快乐时与他同享;在丈夫忧愁时与他共担;在丈夫陷入困境时给他激励;在丈夫得意忘形时给予提醒。

2、好妻子宽容,他不会为丈夫一两句错误的话而反唇相讥,耿耿于怀;她不会为丈夫不慎犯下的错误而严加职责和惩罚。更不会念念不忘,时不时地提起,抓着小辫不放手。宽容是夫妻感情的润滑剂,为婚姻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气氛。

3、好妻子信任丈夫,她懂得猜疑会给婚姻埋下祸根。因此,好妻子不会因为妻子和异性有接触疑神疑鬼,更不会问个没完没了,甚至当众指责,让他难看。如果丈夫真的有外遇,好妻子也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她会用真诚的关心与大度的理解把丈夫的情丝重新牵回来,共筑爱巢。这种互相信任是夫妻间强大的“内聚力”。

4、好妻子懂得爱屋及乌。她爱丈夫也会爱丈夫的父母,像孝敬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去孝敬公公婆婆。在妻子面前,没有冷淡的婆媳关系。因为好妻子会用孝心用爱去温暖婆婆,同样也能赢得婆婆的爱。

5、好妻子是一部白看不厌的小说,爱是情节、贤惠是中心思想、温柔是艺术手法。值得丈夫读一生一世。好妻子是一首诗,她会给丈夫一种清新隽永的感觉,让丈夫长读常新,吸引丈夫读到白发苍苍永不忍释卷。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 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 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 9 7 9 年6 月经国家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 6 个民族。

基诺乡旧称为基诺山,清代文献写为攸乐山,都是以基诺族自称而得名,足见基诺族是当地的古老居民。有关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基诺山因盛产普洱茶,明末清初即有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茶制茶技术,对基诺族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雍正七年(1729),清朝在基诺山思通(今司土寨)设攸乐同知,筑了砖城,驻军500人,欲在这里建立滇南重镇,但时隔6年因瘴气厉害而裁撤,此后只在这里委任基诺族首领为攸乐土目。

基诺族妇女

基诺族妇女

后来傣族土司统治基诺山区。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地方政府在基诺山委任保甲长,保甲长与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诺头人相结合,主要职责是为国民党地方政府催缴贡赋。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基诺族人民为了反抗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残酷压榨,在操腰的领导下,团结哈尼、瑶、汉等族人民,同国民党地方政府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

饮食

基诺族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包烧、舂为主,而且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饭菜。

语言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基诺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食俗

基诺族聚居于中国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基诺族常食用的菜有菜园子里种的蔬菜、竹笋、野菜、家禽、野味。基诺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汉炒、傣蘸、基诺舂",就是说汉族的菜喜欢炒吃,傣族的菜喜欢蘸着调料吃,基诺族的菜则以臼舂为主。每家最少有两个木臼,一个舂盐巴、辣子,一个舂菜。常用的佐料有香茅草、荆芥、姜叶、野八角、大薄荷、姜、香椿等。

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每年5--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此间的菜蔬几乎全靠上山采集,经常食用的有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及各种菌类。其中以竹笋最为常见。丰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诺族能在不同的季节里烹制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肉类的吃法较多,可以酉奄成干巴,也可吃新鲜的。牛肉、狗肉煮时放几片黄果叶去腥生肉切成小块放上辣子、盐巴、八角等佐料,用竹子夹着放在火上烘烤熟,或者剁成肉末,放上佐料,用芭蕉叶包起来放在火塘里烧熟,这种做法冷吃最可口。

基诺人做饭就餐均在竹楼二层的火塘周围进行,有一定的礼节和讲究。基诺族吃饭时首先要在火塘东侧献一点饭菜祭祀祖先和灶神,吃饭时全家人按顺序在火塘旁围蔑桌而坐,家长正对火塘,客人靠火塘而坐。给客人盛饭要少盛勤添。一般不兴给客人夹菜,因为他们认为若给客人夹菜,就好象意味着吃完夹的这些菜就不要再吃了,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认为人有人魂,鬼有鬼魂,谷子也有谷魂,所以吃饭时甑子里的饭不能盛尽,哪怕肚子没有吃饱也要留一些,否则,甑子空着,谷魂飞走了就不再回来,人也就没饭吃了。

基诺族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所饮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在酿制过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酒呈浅绿色,并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据说有健脾强身的功效。

基诺山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饵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

在毛俄、茄玛等寨的部分基诺族妇女中,有食一种当地特有的胶泥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适,研究表明:这种胶泥中含有少量人体必需的铜、铁、钙、锌等元素。

饮食习惯

逢年过节和喜庆盛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巴、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佐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

基诺族饮食

基诺族饮食

基诺人习惯于将猎获的松鼠肉挂在竹楼里火 塘边上,用烟火熏烤成肉干,使之常年不坏,食用时切 片烹汤,其味鲜而不腻。

基诺族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酉奄鱼。做法是将鲜鱼去鳞洗净,拌上辣子、盐巴与热的米饭,装进竹筒里,用芭蕉叶蒙在筒口,扎紧,待酉奄熟后即食,这种菜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是佐饭佳肴。

蚂蚁蛋也是基诺族喜欢的营养佳肴。农历三、四、五月间把蚂蚁包砍开,用篾箩接着,一个较大的蚂蚁包获蛋七、八市斤,蚂蚁蛋一般有筷子头那样大小,似蜂儿的样子,营养丰富,可以煮吃、炒吃、蒸吃、放在火塘里烧吃,或放上盐巴、辣子舂细加水做成汤喝。

建筑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建房地址初步选好后,太阳落山时,插上“达溜”(一种用篾编成的神器)。晚上建房的家长做到好梦,认为可以在此建房;若做恶梦,认为不可在此地建房。若梦中的情景不清晰,第二天还要插上“达溜”。这样的仪式可以举行3次,上山砍木料前一天,要杀一头小猪、一只鸡,请毛丕(巫师)祈祷。然后上山砍一棵顶上带着叶子的树,拿回来作椽子,还要扎一捆篾、一把茅草供在老屋后。请寨父寨母和巫师吃饭。第二天请村社的老人上山选树,先杀狗祭树神、森林神之后,砍两棵祭神时杀黄牛和剽水牛时拴牛的柱子。房梁、房柱砍够了,晒在山上,然后请亲朋好友们帮忙割草,扎草排。山上的房梁、柱子凿眼后,众人帮着抬回寨子,挖好地基,盖房就正式开始了。立柱子时要杀狗,柱坑里要放竹鼠的头骨、狗的脚趾,还要把狗血涂在柱子上,以求驱除恶鬼。立柱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进行,以免人影被埋在柱洞内。柱洞内要埋些槟榔,3块芋头和3块生姜,3个达溜和3块铜。立柱那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杀猪、鸡、狗祭神,把血涂在东南柱上,还贴上狗毛、鸡毛。请巫师念经,请求地神保佑房主人清吉平安。新房建成后,举行上新房仪式。

婚姻家庭

基诺族青年恋爱自由,但青年男女必须在举行“成年礼”之后,才取得谈恋爱的资格。男青年16岁,女青年14岁。举行成年礼后,还要接受父母祝福,同时还要接受父母赠送的全套农具和成年人的衣饰——绣有月亮花徽的上衣,绣有月亮花徽和几何花纹的筒帕。基诺族的恋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诺语称“巴漂”,即秘密的谈情约会阶段,这一阶段,互相赠送礼物,如女子送槟榔、鲜花,男子回送草烟、精心刻制的刀把之类。第二阶段,基诺语称“巴宝”,即爱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阶段。这一阶段,互赠的礼物更多,而男子此时对女子最为尊贵的礼物是男子的母亲向女子赠送的礼肉,大凡男方家中杀鸡、杀猪、杀牛或猎到野兽时,男方的母亲都要选一块好肉用新鲜的芭蕉叶包成四方形,让儿子交给自己的恋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夜晚参加“尼高左”(男女社交的公房)进行社交活动,其间男子编竹篾活,姑娘刺绣纺织,或相互对歌。女子可把沾有梨木烟脂的铁片递给男方,男方则用手指细心漆齿。第三阶段,基诺语称“巴里”,即请求同居。男方认为双方的热恋已达到了同居的程度时,便可秘密地直接告诉女方,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就可以进行同居,即使同居后,男子再到女家,如女方的房门户没有半开也不得任意闯入。同居时,男子天不亮即应离开女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同居后,双方觉得应该组成家庭时,男子即在早上给女方家背水、扫地,即是向女方的父母表示也向世人申明,他要和这家姑娘结为夫妻。不久,男方的父母和证人便登门求亲。迎亲这天,新娘必须在迎亲的队伍到来之前,躲藏起来。届时由亲娘的舅舅和兄长找到,交给迎亲的队伍。在到新郎家的途中,还要举行泼污水仪式,即青年男子将污水泼在新娘身上,这是原来和新娘相好,而且同居过的男青年,其中也包括血缘氏族内的伙伴(基诺族不少村寨允许血缘氏族内的恋爱和同居,但禁止正式结婚)。因为她要到丈夫家生活,与伙伴们分离了,泼污水是对她的报复。

新娘来到新郎家,新郎的母亲送新娘一个鸡蛋,在她手上拴一根红线,绕3圈,新郎的父亲要给她一只鸡脚,并在她手上拴红线。意为不但把姑娘的心拴住,连魂也给拴住了。村寨的长老“卓生”、“卓巴”也前来祝贺。人们喝酒、唱歌、跳基诺舞、擂太阳鼓、尽情地欢娱,以庆贺这对新人完婚。[1] 结婚当晚,新娘不能外出,第二天清晨,新娘背水回家烧好洗脸水,请公婆洗脸,并正式称呼他们为阿爹阿妈。男子婚后仍可以“窜”姑娘,而妇女婚后一般不参加社交活动。离异现象很少。

生育习俗

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基诺族在生育上也有许多忌讳和规矩。首先,妇女方面的禁忌:妇女怀孕后,砍柴时不能把斧子挟在柴中间,没有出头的芭蕉花不能吃,不能采白参、

基诺族

基诺族

**菌和独朵的鸡棕,背柴时不能把竹子柴和树木柴背在一起,否则会难产。成双的果子不能吃,否则会生双胞胎;兽头上的肉和叫谷魂的猪头不能吃,吃了会对生育和孩子的生长不利。不能看月蚀,否则孩子会眼斜。其次,丈夫方面的禁忌,丈夫打猎时不能砍黄棕树,否则孩子的头发长不好;不能打猴子,否则孩子长得不漂亮;不能割岩蜂,割了自己会被叮。寨子里的老人死了不能参加抬,不能打蛇,不能爬树摘果子,不能参加绷大鼓,认为违反其中任何一条,妻子都会难产,打猎时,鸟类要打最好、最漂亮的,妻子吃了,孩子才会长得漂亮。再次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忌讳,丈夫打猎回来的路上不能与妻子正面相遇,否则会生病;夫妻不能吵架,不然孩子长得丑。

丈夫在妻子怀孕2个月后,开始准备坐月子吃的东西,如打野鸡、白鹇、竹鼠、田鸡等,烤干后留着产后吃。

生产的当晚,要杀鸡祭祖宗,保佑大人孩子清吉平安。妻子生头胎,丈夫睡在火塘边照顾妻子。产后13天,丈夫杀一只小鸡自己吃,生男孩杀公鸡,生女孩杀母鸡,这只鸡是献给猎神的。产妇在火塘边住满13天后,就搬回原来的房间。父母对孩子唱歌只能白天唱,太阳落山后不能唱。孩子的尿片只能白天晒,不能在屋外过夜。

产妇在自己的房间生产,若生男孩,准备生姜9片,女孩7片,用白线穿起来挂在孩子脖子上,认为可以把鬼魂吓跑。孩子出生后,要立即取名,不然孩子就可能被鬼神抢走。实行父子、父女连名制。特殊情况如孩子生下时脐带绕脖,就取名“沙”;若孩子生病请巫师(白腊魂)看,就随巫师的称谓取名,如“白腊腰”、“白腊妞”等。

产妇分娩后在火塘边临时搭的床上睡。产妇的餐具单独放,不和大家的混在一起。生孩子的人家大门边插两支带叶的桐树尖,以示外寨的人不能入内。楼梯头的门上放些竹叶和桐子叶,阻止鬼神进屋。

葬俗

基诺族实行独木棺土葬。若寨子中有人去世,全村的男子就上山砍棵大树,取其中一段,剖成两半,挖空中间,入殓后两半盖起来。棺材上绕3道白线(有的是用死者生前曾相好过又不能结婚的女友编给的花边)。人去世后,亲人为其穿好衣服,一只手放一个鸡蛋,眼睛上放两块银子,

基诺族

基诺族

随葬品有生前穿的衣服,筒帕、生产工具。如是老人,还要放把扇子,一条毛巾,意为让他路上煽凉擦汗。然后用白布盖上,顺火塘的方向停放在客房。在尸体的上方房梁上挂两块白色砍刀布,一直垂到尸体上,这是死者结婚时,新娘用一天一夜织成送给新郎的,死者的儿子每人挂一个新筒帕在白布旁,每过几小时,查看筒帕,里边有谷壳一类的东西,预示有好收成;若有一两根兽毛,象征会打到大野兽,若有篾屑,预示做篾活顺手,如什么也没有,便是不利的象征。

入殓时,要跳“花脸”和“竹竿舞”,由5个男子跳,花脸代表鬼要吃尸体,竹竿舞表示用竹竿驱鬼。出殡时要洒米、打枪,以驱跑鬼神。出殡队伍前面是抬着各种颜色和白布人形长幡的人。据说人死后到苏季左米(鬼居住的地方),路上有9个岔口,3道关,彩色幡是送给各道关的礼物,人形幡是送给“杰卓”官(杰卓是基诺族迁到基诺山后最先定居的地方)。出殡时准备好6个装肉菜的竹筒和一个装苦子汤的竹筒,苦子汤放在寨边,献给寨子神鬼,其余6个带到坟地,献给各道关的官。送殡当天,要请亲朋用餐,亲朋送一碗菜饭,一斤酒,有的老人还送鸡蛋,并用白线在死者家属手腕上绕3圈,男左女右,意为拴住他们的魂,不要跟着死者走。

墓地为公社共有。墓坑只挖一米多深,坑挖好后要用树叶在坑里扫几下,不然,挖坑者会得病。入殡时,当即敲死一条狗,放在棺材上一齐埋,据说狗可以在阴间给鬼魂带路,坟上用草排和篾笆盖间房子,叫坟墓棚。墓棚周围插上涂过狗血的尖竹桩。据说这是让一种会吃尸体的野人误认为尸体已被吃掉了。送殡的亲朋返回死者家中,要拖把草覆盖脚印,防止阴魂跟到家。到房前,人群分两边,绕房一周,进了屋要用水冲洗手脚。亲人每天早晚要到墓前献饭两次,13天为一轮。少则献几个月,多则要献1~2年。

墓地习俗

基诺族的葬俗。基诺族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按宗姓划分墓区。公共基地很小,不得任意扩大。据说,扩大鬼的地域对活人不利,因此,有新死的人埋葬不下时,就得将从前埋下的棺木尸骨挖出丢掉,在原穴中埋入新的棺木尸体。外来人死后不能入葬原有宗姓墓区,只能埋在村寨公共墓地边缘。未成年者和凶死者不得入公共墓地,夫妻也不合葬。旧时,各族之家族,都有自己的“公共墓地”,有的并无特殊习俗的规束。[2]

5历史

编辑

有关基诺族汉文献记载史于清代。据考,因基诺山盛产普洱茶,明未清初有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茶制茶技术,对基诺族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朝在基诺山司土寨设攸乐同知,筑砖城,带“马步兵丁五百名”驻守。但六年之后,因瘴气厉害而裁撤,委任基诺族头目为攸乐土目,管理基诺山区。在清代以前,傣族土司对基诺山已实施统治,传说傣族召片领曾拜认过司土寨的基诺族长老为干爹,还娶过一个基诺族美女为妻,并生一子,后来此子当了召片领。傣族土司在基诺族村寨任命了叭、鮓、先级基层头人,而且还以前、后半山为单位,任命两个金伞大叭,各赐以金伞一把,鋩锣一对,锁链一条。每年这两个大叭都要在金伞的张盖下,在手持铁链、大刀和鸣锣开道的随从簇拥下,巡游各基诺族村落,以宣扬傣族召片领的统治权威。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在基诺山委任保甲长,保甲长与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诺头人相结合,主要职责是为地方政府催缴贡赋。1941年11月至1943年4月,基诺族在操腰的领导下,联合瑶、哈尼、布朗、汉等民族进行反抗,最终迫使云南省地方政府把车里县长撤职查办,3年内未在基诺山征税。

在1949年以前,基诺族社会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阶段渡阶段,由父系氏族制取代母系氏族制,大约也只有300余年历史,21世纪初日常生活中母系氏族公社的遗俗还相当多。如在隆重的“上新房”仪式中,第一个手持火把登楼点燃火塘的是氏族内最年长的女性;在成语和古老的祭词中有“母亲是家长”的古训;只有母亲才有权为生病的子女杀鸡“招魂”;村社长老虽已是男性,但至今人们仍沿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的称号“左米尤卡”,即村寨的老奶奶。

6社会经济

编辑

建国前

新中国成立前,基诺族社会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还保

基诺族

基诺族

留着许多古俗。如血缘婚的遗迹依然存在,有的村寨并不禁止氏族内婚;有的村寨禁止氏族内婚,但不禁止氏族内的恋爱同居。母系氏族公社的遗俗也相当多,平时只有母亲才有权为生病的子女杀鸡“招魂”;在上新房的仪式上,第一个手持火把登楼点燃火塘的是氏族内最年长的女性;村社长老虽已是男性,但他们仍沿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的称号——“左米尤卡”,即村寨的老奶奶。

基诺族农村公社是由不同氏族成员共居的地缘村落(巴朵寨除外),每个村社就是一个独立的村寨。村社各有其标有传统界桩的土地界限,界内的土地归村社所有,他人不可侵占。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村社公有,其内部占有形式则分为村社共有、氏族或父系大家族公社公有、个体家庭私有3种,但公有制是主要的。在农业生产中盛行换工互助,狩猎中盛行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原始租佃、雇工、借贷关系已经发生,但并未出现不劳而食的剥削者。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长老叫卓巴,次为卓生,他们由特定的古老氏族的最年长者充任,其职责涉及村社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由父系公社取代母系公社,大约有300余年的历史。个别村寨在20世纪40年代尚有百余人共居的大竹楼,这个父系大家庭公社虽然共居一处,但分居各房间的小家庭却又是个体经济,单独生产和消费,呈现了父系大家庭公社末期的过渡状态。这些原始社会古老遗迹可谓基诺村社的特点之一。

基诺族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农具基本上是铁制的,有砍刀、镰刀、小手锄等。主要农作物是旱稻、玉米,种植棉花也有较长的历史,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基诺山是出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大牲畜有黄牛、水牛,但不用来耕地,而用以祭祀和肉食,还饲养家畜家禽。种茶、制茶业有一定发展。采集和狩猎仍是基诺族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手工业还没有和农业分工,主要在农闲时进行,经营打铁、竹篾编织、纺织、酿酒、木工等。

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派工作队进入基诺山,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基诺族风采》 陈玉先

《基诺族风采》 陈玉先

帮助基诺族人民发展生产,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发展生产和文化,使基诺族社会由原始社会的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诺山因地制宜,实行多种经营的方针,采取以林为主,生产不断发展,生活不断改善。21世纪初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兴修了水库。建起了水电站,基诺山寨有了电灯。开始使用拖拉机,农产品加工也用了机器。砂仁、茶叶、紫胶等经济作物收入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增加。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多数适龄儿童能入学读书,还有一些青年在大专院校深造。乡建立了卫生所,保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7宗教信仰

编辑

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巫师有两种,一为“布腊包”,一为“莫丕”。遇有灾祸降临,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鬼神。巫师会比较简单的占卜术,并兼行草医。

基诺族

基诺族

“卓巴”、“卓生”(村社长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举行剽牛仪式。 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祭大奄(龙)”、“火把节”、“新米节”租过年。过年时间不固定,一般由“卓巴”、“卓生”决定,当“卓巴”擂响”(大鼓)时,就意味着新时代的来临,全寨男女老幼就涌到“卓巴”、“卓生”家旁边载歌边载舞,欢庆新年的到来。

基诺族现有人口1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景洪市的基诺山区,其余分散在景洪、勐海的一些地方。

基诺族尊敬长老,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卓巴”(寨父),一个“卓生”(寨母)管理村社事务。

基诺族宗拜太阳,在基诺人的背心上,绣有太阳的图案,能分辨村寨的主要饰物枣背包上,也绣有太阳的图案。太阳鼓是基诺族的重要法器,太阳鼓舞是基诺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太阳鼓的正面似一轮太阳,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征太阳的光芒,基诺人在除夕敲之,据说能带来吉祥。人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对太阳的虔诚和崇拜。

8节日

编辑

基诺族打铁节

基诺族打铁节

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是过年,约在春节前后。

打铁节

基诺语称“特毛切”,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第一天上午要举行剽牛仪式,午后寨子里的长者敲响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人欢庆丰收的“太阳鼓”舞。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两面,分公鼓和母鼓。他们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阳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新米节

亦称“新米”。每年农历七八月间,谷物即将成熟的时候,基诺族人就从田地里采集一些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杀几只鸡,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共同品尝新米、陈酒、鲜肉、绿菜,同时举行一些仪式。人们边吃边唱,欢乐的歌声常常通宵达旦。

特懋克节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在2月6日至8日举行,人们除了杀猪宰羊,开怀畅饮外,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打起太阳鼓,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火把节

基诺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六月间择日举行。节前,由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来的树枝在寨内广场上支起一高大火把。这天全寨人停止征税,男女老幼皆着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于准备节日会餐,亲戚朋友互相拜访。晚上,在塞外烧起火把,人们汇集到火把周围,待卓巴向火把祈祷后,人们便纵情歌舞,老人们开怀饮酒。青年男女则合着锣、象脚鼓和三弦,尽情鼓舞,直至通宵达旦。

成年礼

基诺族传统的交游节日。基诺族认为男女青年在十五、六岁前,思想上、生理上都不成熟,不能承担和享受公社成员的义务和权利,晚上不得随便出门,禁止谈恋爱,下地劳动只能算半劳力。只有到了十五、六岁,举行了成年礼以后,他们才取得村庄正式成员的资格,才可以谈恋爱。成年礼一般是在本寨上新房仪式中举行。有些村寨对要举行成年礼的男青年进行奇袭式的捕捉。上新房的那天,男青年的组织安排一些男青年先埋伏在收工的途中或房前屋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然后把他挟持到上新房家的竹楼上,与大家一起吃喝,贺新房的人要给他敬酒,上新房的主人要送给他用芭蕉叶包成四方形的三块牛肉。他收下这份肉,表示乐意参加“绕考”(基诺语)。突袭的目的是使他在被抓的刹那间产生恐惧,增加接受“成年礼”的神秘感,使受礼仪式在一生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参加“绕考”组织的第二天,父母要送他全套的农具,铜制的装槟榔的盒子,装石灰的盒子还有背上绣有月亮花纹的新衣裤,绣着几何图案的筒帕、包头巾、包脚布等物。在上新房的仪式上,长老们带领大家歌唱史诗,歌唱传统的社会生活的习惯法规、生产过程和古老的生活,还对接受成年礼者进行民族的传统教育。

女青年举行“成年礼”一般不经过突然捕捉的仪式,只要由女青年组织(基诺语称“米考”)的认可就行,但父母同样要赠与农具和衣服。这时女孩子的服装颜色更加鲜艳,有的围裙是两层,发式也改成一条独辫。

参加“成年礼”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他们便成为村庄的一名正式成员,要承担起社会的各种义务。他们要参加青年男女相互结交的社会组织,即“统考”和“米考”。男青年要巡逻放哨,维护村舍法规和寨子治安,调解纠纷,对违法的人进行教育和惩罚,同时他们可以享受村舍成员的一切权利,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198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