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有什么禁忌和说法 小年有哪些讲究和禁忌

小年有什么禁忌和说法 小年有哪些讲究和禁忌,第1张

1、小年祭灶是晚上最合适的。在这一天,祭灶时会供奉香腊刀头和糖果糕点,还要换一副新的灶王爷画像。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带来好的运气。

2、农历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这一天民间开始打扫房子准备过大年,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建议这天大家可以打扫一下房间。

3、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4、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5、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在农历12月25日这一天,台湾是忌讨债的。

6、小年后的几天,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1、女不祭灶。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而过小年都有祭拜灶王的习俗,因此因此祭灶王爷,女的不能做,只能男的做。

2、忌施舍花馍。过小年,大家就要开始蒸花馍了。要记住,蒸的花馍不可以赠送他人,要先祭天祭祖。

3、灶糖忌吃多。灶糖虽好吃,但小孩子不懂得节制,一味地吃,会对身体不好。

4、忌杀羊。这跟地区有关,像湖北部分地区,小年不可以杀羊。

5、忌捣蒜。河南一些地区忌小年捣蒜,据说是会把家捣穷。

6、忌舂米。台湾小年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1、贴灶神画像,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2、祭灶吃糖瓜,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灶”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仪式,更有“糖瓜粘”的说法,意味着以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这个习惯源自流传已久的祭灶仪式。在民间,百姓一直认为每家每户都有上天派下来的“灶王爷”,负责监督一年中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直到农历二十三这一天,需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祭灶便是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

3、剪窗花,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据介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4、做米饼,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5、大扫除,“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6、放鞭炮,过小年时,还有放鞭炮的习俗,因为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可以渲染过节气氛,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了。其实最重要的只要人团圆,家就热闹了,节日的气氛也就有了。

7、写春联,“二十四,写大字”也是过小年的一种习俗。“写大字”就是要写春联,比如贴在大门上的,会是类似“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句子,表现美好愿望。

8、吃饺子,北方地区在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9、杀年猪,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10、吃年糕,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11、吃“年粽”,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12、赶乱婚,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13、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14、小年禁忌,过小年要吃灶糖,糖尿病患者宜少吃。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由于灶糖的糖分太多,糖尿病患者宜少吃为妙。

15、地方禁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在农历12月25日这一天,台湾是忌讨债的。小年后的几天,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让人期盼的节日,因为它既是过去一年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年的起点。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甭提有多惬意了。而小年作为春节来临之前的序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一天,很多地方会扫尘、祭灶、吃饺子等,也有的会贴窗花、贴春联等,那过小年的风俗有哪些?过小年又有哪些禁忌?过小年吃什么好?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过小年的相关知识吧。

过小年的风俗有哪些?

风俗一、扫年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当时它是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风俗二、祭灶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风俗三、贴窗花

小年意味着大家要开始准备年货,收拾好干干净净过新年了。买好或剪好窗花,用红色的纸象征着喜气洋洋。

风俗四、贴春联

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在门口贴春联了。春联的内容大多为新年祈福的话语,讨个好意头。

过小年的禁忌有哪些

过小年的时候有五条禁忌,你听说过吗?届时不妨留意,为牛年攒点好运气。

第一、小年禁忌之女不祭灶

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说法,当然,南方地区小年时间为腊月二十四,无论南北过小年时最隆重的习俗都是祭灶。

据史料记载祭灶源于上古时期,由于当时人们对大自然了解有限,于是便产生了原始崇拜,而祭灶则源于上古人们的拜火习俗。

《释名》有云:“灶。造也,创食物也。”,祭灶的本义是祭祀灶神,他的主要职责是执掌灶火,并负责管理粮食分配。后来拓展为官吏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祭灶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所以祭灶时一定要了解禁忌,避免得罪灶神惹来祸端。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古老的传统说法,相传灶神是一个帅气的男神,在古代社会中由于女人的地位低,所以让女人祭祀灶神除了有大不敬的意思之外,还很可能扰乱灶神的心性。所以民间才有“女不祭灶”的说法,当然,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禁忌了。

第二、不要随意打骂孩子

孩子是最期盼过年的群体,因为过年的时候他们不仅,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美食,而且还会有新衣服、新鞋子、新玩具,所以为了表达喜悦的心情,孩子会比平时更闹人。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动怒,毕竟在过小年的时候斥责或打骂孩子,不仅会让孩子觉得特别委屈,而且还会破坏喜悦的节日气氛。

老祖宗曾为了让为人父母者,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制定了“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很显然过小年时如果责备孩子,那么就违反了“七不责”中的欢庆不责。父母在打骂完孩子之后就去忙东忙西了,但是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伤害。

第三、不要随便串门

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少不了走亲访友的环节,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在小年或春节当天,千万不要随便去别人家串门。

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在过节的时候去串门,不仅很容易把别人家的财气带走,甚至还会因此而发生矛盾。

过小年时最好呆在自己家里,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守财,而且一家人团聚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所以千万不要无缘无故的破坏这个禁忌,否则自己将会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第四、过小年时尽量不要杀生

所谓“杀生”,指的就是在过节的时候,为了让餐桌上的菜品更为丰富,人们都会杀猪宰羊、杀鸡、杀鱼。

正常情况下最好在小年的前一天做这些事情,因为在过小年的时候非常忌讳杀生,在一些地区还会认为,小年时杀生的会让家里人倒霉。

第五、北方人忌讳过小年捣蒜

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大蒜和大蒜。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秋冬季节非常冷,所以为了达到驱寒的目的,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吃大葱和大蒜。

过小年的时候一些人在吃饺子时,也特别喜欢蘸蒜泥,并认为这样才入味。可是由于大蒜的“蒜”字与“算”谐音,谁都不希望在过年的时候,有人来到自己的家里找自己算账。

基于这种思想过节的时候,都特别忌讳在家里捣蒜,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的财气吓跑并且越捣越穷。

结语

过了小年距离春节就还剩下几天的时间了,如果大家能够提前了解这些有关过小年的禁忌,相信就一定不会去触犯禁忌。因为喜庆的节日如果有人犯了忌讳,那么就很容易破坏喜庆的气氛,现在还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情,所以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有备无患。

过小年吃什么好?

1饺子

饺子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食物,在小年这种传统节日中很多人自然是会要吃饺子,特别是北方地区,并且小年吃饺子还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2麻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也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3火烧

有些地方过小年会有吃火烧的传统,特别是在我国的河南,火烧和酥饼是差不多的,火烧扛饿,也是古代饮食习惯流传下来的,是一种十分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4年糕

在我国南方地区,到过小年是就有吃年糕的习俗,这也象征着新年吉祥,年年高升。

5汤圆

部分地区过小年是会有吃汤圆的习惯,象征着“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而且据说汤圆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6关东糖

关东糖和麻糖是一类的食物,古代时候糖并不是常见的,只能春节时能吃。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7米饼

米饼小年时许多地方会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为主要材料,加花生、芝麻、白糖等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制作而成的,吃起来别有风味。

可以知道,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说到我们中国的小年,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一旦小年到了那么意味着就是快要过年了。传统小年的日期就是农历的腊月23,这个节日从夏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所以而且这个节日大家可能最多的就是祭祀就是灶神。那么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里,有哪些禁忌呢?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小年禁忌是什么

1、女不祭灶

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2、祭灶全家到

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3、忌捣蒜

部分地区的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4、忌杀生

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小年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动物也是生灵,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

5、馒头不送人

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6、不借东西

在有些地方农村,忌讳小年这天别人来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7、不讨债

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8、不赊欠

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2、小年有哪些习俗

习俗一: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腊月廿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习俗二:贴窗花

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如今,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似乎会少了一丝喜悦和年味儿。

习俗三:贴春联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习惯请写字好的人来书写春联。一般用最普通的红纸黑墨,简朴却年味儿十足。

习俗四:扫尘土

小年时,还要扫灰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这一习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习俗五:婚嫁

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因此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都会特别多。

习俗六:吃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习俗七: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很有年味儿。

3、过小年有什么意义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一般情况下,在小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吃灶糖,这是很常见的一种传统美食,但是,不能多吃,不然会引起身体不适。那么小年不能做什么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小年的忌讳

农历12月24日:俗称“过小年”,这一天民间开始打扫房子准备过大年,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建议这天大家可以打扫一下房间。

灶糖不宜多吃

过小年要吃灶糖,糖尿病患者宜少吃。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由于灶糖的糖分太多,糖尿病患者宜少吃为妙。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1、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2、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3、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在农历12月25日这一天,台湾是忌讨债的。

4、小年后的几天,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小年的习俗 1、祭灶

相传玉皇大帝在每家派一位灶神以监督这家一年所作所为并汇报,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雍正年间开始于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祭灶 王族后代效仿。

2、扫尘

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3、写春联(对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4、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5、洗浴(沐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6、婚嫁(结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吃什么传统美食 1、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3、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4、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5、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6、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8、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9、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10、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1、津过小年这天禁忌不祭灶、不扫房子。小年这一天天津的习俗就是祭灶王爷和打扫屋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2、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

1、女不祭灶,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2、祭灶全家到,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3、禁忌杀生,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小年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动物也是生灵,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

4、禁忌捣蒜,地方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5、不借东西,在有些地方农村,忌讳小年这天别人来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6、忌讳讨债,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7、禁忌赊欠,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25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