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和财神爷是否是一个人?

灶王爷和财神爷是否是一个人?,第1张

财神和灶王爷都是神仙,但不是一个人。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汉族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祭灶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财神:财神爷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目前,供奉的财神主要有七位,分别是:北朝时期河北曲周县令李诡祖,端木赐(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商之祖)、财帛星君、赵公明。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

财神爷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王亥(中)、比干(东)、柴荣(南)、关公(西)、赵公明(北)。

财神生日是指中国人所信仰的文财神李诡祖与武财神赵公明7月22日的生日。此日为华人民间财神节,每年的七月廿二,人们都燃放鞭炮,庆祝财神生日,将此日都盼为好兆头,一些做买卖者能发福生财。

1、小年夜习俗——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2、小年夜习俗——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3、小年夜习俗——扫尘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4、俗语: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道友(春联),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5、腊月二十三吃着年糕就数落: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窟窿堵,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倒有,三十晚上坐一宿。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财神和灶王爷都属于神仙,但是他们是不一样的神仙,掌管不一样的事物。财神是求财的,灶王爷是厨房或生火的地方所供奉的求和的。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灶神是民间掌管厨房平平安安的一种神仙,是家宅安宁的第一要素,与灶王爷是相冲的会导致家里多出一些灾难。

财神爷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王亥(中)、比干(东)、柴荣(南)、关公(西)、赵公明(北)。

扩展资料

财神和灶王爷的摆放位置

财神在在供奉的时候,面一定不可以向门外,只可以向室内。财神是送财,他若面向室内,就是送财给室内宅内之人,相反面向门外,则送财给宅外之人了。宅主人就要破财遭灾了。且不可对着厕所,不可面向饭桌,不可与天神并列齐位,不可与祖先放在一起。

灶王爷一般要摆放在厨房放置案板的地方,也就是贴着灶边上,摆放的位置不能太高。一般有的人家还会在两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且灶王爷是要正着贴的,并不是歪着贴,毕竟是保佑家中的平安,歪着贴显的不尊重。

资料来源:-财神

皂君和灶王爷是同一个神。

1、灶君庙曾叫皂君庙,灶君庙改称皂君庙是人们为了回避封建迷信的罪名,而取其谐音才改的。于是灶君就变成皂君了。

2、所谓的皂君就是那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皂君不是做肥皂的祖师爷。灶神的职责,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上帝报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民间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一年一度糖瓜登场的小年,也就是 祭灶节 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爷,传说灶神爷在人间坐镇了一整年,这一天要上天述职,报告下界人家一年中的言行善恶。

 人们为了令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多求点来年的福分回来,于是就用糖瓜给灶神像抹嘴,希望他老人家上天嘴甜,少说些不是。那么这位司掌千家万户祸福的灶神究竟是谁呢,民间历来有好几种说法,就让 老黄历 为你介绍。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中国民间供奉,其职位全名为“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或护福星君利济真卿东厨司命万化天尊)”,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灶王爷的版本五花八门。我国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这位神仙的名字不但长,关于其来历更是传说众多。

 说法一:厨房帮工

传说,玉皇大帝的一个女儿非常关心民间时事,有一天从天上往地下看的时候,一眼看中了一个烧火的穷小子,当时就决定嫁给他。玉皇大帝当然不同意,俩人大吵一架。小仙女毅然到了凡间,和小伙子住在了一起。这时候王母看不过去了,从中调和,让这个穷女婿当了个灶王爷。玉皇大帝还是要保持一下自己的脾气,只允许这两口子一年回天宫一次。

 说法二:国君看灶

清代《事物原会》:“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淮南子·泛论篇》:“炎帝作火而死为灶。”明代的《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让炎帝黄帝和祝融这样的大咖来当灶王爷。

 说法三:自尽之后,立地成仙

不过,根据《张氏统宗世谱》记载,灶王是黄帝第五子挥公的第十一世孙,名叫张单。《酉阳杂俎·诺皋记》“灶神姓张名单(或禅),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

 张单是个浪荡子,抛弃妻子后逐渐家财散尽,变成乞丐。有一次被一个女子收留,在灶边吃饭时看出这就是自己当年的妻子,因羞愧就一头扎在灶膛里自尽了,死后玉皇大帝(本名张百忍)一看是个本家,又有悔过之意,就封了个灶王给他。

 但是张灶王的妻子智商也不低,在另一个类似版本中,他名叫张宙,扎在灶膛自尽后,妻子感念旧情,经常在灶台祭祀他,并对外宣称是祭祀“灶神”。

 说法四:厨房一拍,变形封官

传说古代有个御厨深得皇上欢心,封他做了一个县官。这个贪官上任后,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两口子天天到各家各户吃饭,激起了民愤。有壮士名叫“张大巴掌”,骗县官夫妇说自己家中做了龙凤肉,县官夫妇欣然前往,刚进厨房,就被大巴掌扇到了墙上,变成两幅画。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也哭笑不得,让民间供奉县官夫妇做灶王爷、灶王奶奶。而另一个版本中,壮士名叫赵大脚。

 说法五:清官封神

传说灶神是清官苏吉利受百姓供奉而成,在电视剧《木兰新编》中,这位苏清官被演绎成了一个搞笑角色。

 说法六:灶马、蟑螂

还有一种说法,灶王其实是一种昆虫,名叫灶马(学名突灶螽),也有说是蟑螂的。名作家汪曾祺介绍 江苏 民风时,还说灶王爷的坐骑是红蜻蜓,也有骑纸马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85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