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后来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一提到纪晓岚,大多数人就会想到他和和珅之间的争执,两人在政治立场上不同,经常吵架,而他们的故事后来也被拍成了**和电视剧。然而,纪晓岚的文学才能、政治才能是不容忽视的,乾隆皇帝因为他的才能,所以任命纪晓岚写《四馆藏书》,事实证明,纪晓岚确实很厉害。纪晓岚在编撰《山海经》时,曾多次想将其销毁。
《山海经》是一本具有神话色彩的书,它描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山川、地质风景、文化习俗等。《山海经》的知识也很全面,如地理、物产、祭祀、医药、宗教等。但是,对这些东西的描述并不是像普通的书一样只是写下来的,它的很多内容都放在“怪物”上。例如,《山海经》中有一种鸟叫“碧方鸟”,它与普通的鸟大体相似,但羽毛是蓝色的。最奇怪的是,它只有一只脚,经常给人们的家带来火灾。关于这种光和奇怪的事物和现象还有很多描述,每一种都是难以想象的。
清乾隆年间,社会发展相对较好,康乾隆繁荣时期老百姓生活在一起。然而,尽管如此,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人们还处于相对无知的阶段。虽然他们过着小农的生活,但他们非常安静和平。因此,如果《山海经》流传于民间,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才会去探索。更重要的是,《山海经》中的生活方式与清朝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这种“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当人们的思想改变时,社会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为了防止这种变化,纪晓岚坚定地摧毁“山海经”的心。
《山海经》中有许多“异族”。例如,在书中,在西南角有一群黑皮肤的人,另外还有一个国家的人都很矮。对于当时的清朝人来说,他们不知道那些长得不像他们的人。如果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了那些“外星人”,而又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他们很可能与“神”的神话现象有关。这样一来,儒家思想的地位就会动摇,对传统思想的质疑势必会影响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此外,原本研究儒家文化的儒生转而研究“奇学奇书”,那么朝廷也会失去大量的人才,没有人才支持的国家只是一个空架子。想纪晓岚也想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山海经”一定不能停留。
老师让已学生默写“犬”字,有一学生把犬字上的那点点在了左上角。老师给批语:狗头偏歪,人头少点,太不像话,左肩扛着裆下蛋。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二、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是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三、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然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四、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五、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六、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呀”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注: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方式: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载有许多诗人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因为“一枝开”与“早梅”的诗意更加贴切。齐已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
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两句诗常常被人们赞扬: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刺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老憎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刺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
纪晓岚轶事二则
一、灯谜联难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走动,就好像是在灯海里神游。他们每到一盏灯前,或赏诗,或猜谜,或对句,不时发出一阵阵酣畅的笑声。
文武大臣众星捧月般地陪着乾隆帝来到纪晓岚献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上写: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满朝文武看了这副灯谜对联,立刻收敛了笑容,皱起眉头,他们都被难住了。
既爱对句又喜猜谜的乾隆帝,这时也没了辙。君臣一起,搜肠刮肚,绞尽了脑汁,但猜来猜去,还是不知所云。最后,只得让纪晓岚自己揭开谜底。
原来,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二、巧对贺寿联
话说,乾隆帝在位五十年时,为了庆祝大清当时的繁荣富强,更为了庆祝自己在位五十年,乾隆皇帝遍请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到北京赴宴。乾隆皇帝非常高兴,遍问谁是最年长者,其中一位称自己141岁,皇帝大喜。
因为,大清国从l644年入关至此,正好是141年,此人正好见证了大清的这一历史,皇帝大喜,便招纪晓岚与己对一联:
上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为60岁,重逢为120,再加上3×7=21,正好是141);
纪晓岚思考片刻,即对出下联: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为70岁,双庆为140,多一度即再加一也,正好是141)。
此联对得如此之工整,纪晓岚真可谓天下第一才子也。
对联天子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雅称。
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当时刚想举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于是口占下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葛恩沉思片刻,便以诘问句对出上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朱元璋听后,暗自高兴。
朱元璋率军于集庆大胜元军后,在驿站小憩,见到有一名7岁儿童居住其间,乃是代父服役,便问童子:“你会不会对句?”童子答道:“会。”朱元璋便出上联曰:“7岁儿童当马驿”,儿童上下打量朱元璋一番,心想,此人不凡,随口以“万年天子坐龙庭”相对。朱元璋大喜,下令免其劳役。
朱元璋在率军攻打姑苏城时。为了鼓舞士气,便以拆字法出了下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军师刘伯温随即以同样方法对出上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联意是说,您的“吞吴”意图,我一定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朱元璋闻之大喜道:“军师知我也。”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传旨曰: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一日,他微服上街察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便上前询问。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并无人会写字,一时又未请到秀才来写,正在为此事犯愁哩。弄清原委后,朱元璋自荐说:“我来替你写一副吧!”他根据户主的职业特点,展纸挥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视察完返回时,发现这家仍未把他亲自撰写的春联贴到门上,不禁大怒。户主连呼:“皇上走后,我们才知道这是千古难得的御赐墨宝,已经把它悬挂在中堂,正在焚香祝圣呢!”朱元璋听罢,转怒为喜、命侍从赐户主白银30两,以彰其一片忠心。
一日,朱元璋在四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的陪同下,观看赛马。他见骏马飞驰,四蹄生风,偶得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一子一孙分别对出下联。朱允抢先对道:“雨打羊毛一片毡”。太祖听后,认为对句太软弱,无气势,不悦。又让儿子对,朱棣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太祖欣喜,频频点头称赞。
一日,朱元璋微服出访,途中遇到担藕叫卖的农夫,便触景生情,口占五言上联曰:“一弯西子臂”,并让农夫对下联。农夫看看藕孔,应声对出下联:“七窍比干心”。农夫对得如此快速、工整,大出朱元璋所料,他非常高兴,即封其为“祭酒”(官职名)。
某日,朱元璋又微服来到一茶馆,与一正在品茶的读书人攀谈起来。他得知书生祖籍在重庆,便以地名出上联曰:“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书生知道这是嵌地名上联。便应声对出下联曰:“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听后十分赞赏。
还有一次,朱元璋微服来到一个小镇的酒店饮酒。他见店面狭小,又没有可口的下酒菜。便口占下联曰:“小酒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店主随口对出上联曰:“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听后大喜,欲赐其官职,店主人婉言谢绝。
朱元璋和丞相刘伯温对弈时,兴致所至,偶得下联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并让刘伯温对上联。刘略加思索,对“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朱元璋听后,感到君臣二人以对抒发胸臆,倍觉畅快。
朱元璋为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
卢熊当时要是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这是皇帝改的,谁还敢怎么的,也就没事了。可是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就是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改成衮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
朱元璋一见奏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的确是写错了,他是亲自打天下的人,对全国地理州名县名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应该知道兖州不是衮州,这衮字的读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是,想要皇帝认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强,他的泼皮脾气上来了,就大骂道:“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受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卢熊为了一个字,竟然送了一条命。
苏轼妙语拒友
一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人所熟知。其诗词歌赋,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在中国古代文坛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但他的宦海生涯并不顺利,虽然也曾官至三品,任过礼部尚书、翰林、皇帝侍读等要职,但更多的是作迁客骚人,一生被放逐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庙堂”的时间。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气却很大,身后更是千年传颂不衰。
1057年,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试,在仁宗皇帝举行的殿试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大文学家、宰相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说:“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再过三十年,就没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儿孙选了两个好宰相。”
苏辙和苏轼兄弟俩都是京官,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任翰林学士丞旨。有一个人同他们是旧交,想求取官职。他在苏辙那边呆了很长时间没有如愿,便满怀希望转到苏轼这边来。他说:“我很想在翰林学士院谋个职,请你帮忙说几句话。”苏轼未置可否,却讲起了故事:“过去,有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去盗墓。棺材里坐着个赤条条的人,他对盗墓者说:我是汉代的杨王孙哪!临死的时候,我嘱咐儿子实行裸葬。所以,没有钱周济你呀!盗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气掘开另一座坟,里面的人打扮像国君。死者自我介绍:我是汉文帝。驾崩之前,我留下遗诏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财宝陪葬。这里连器皿都是陶制的,你能得到什么呢?盗墓者见旁边还有紧紧相连的两座坟,便掘开了左边的那座。死者皮包骨头,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里。他说:我是伯夷,你没有听说吗?我是饿死在首阳山的,你想想看,饿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吗?盗墓的还想挖右边那座坟,伯夷好心相劝:那是我的哥哥叔齐。我这个做弟弟的瘦成这个样子,他还能像个人吗?”
苏轼拿这个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苏辙,叔齐是自己;苏辙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苏轼就能满足吗?还是不要张口吧!朋友会意,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以上内容非原创,来自百度
望采纳。。。
从皇上任命和珅前去当差之际,和珅满怀希望的想着办好事情让皇上开心,可是最让和珅头疼的就是担任“监军”的莫愁、小月,这两个人自己完全不敢惹,也惹不起,只能小心翼翼的伺候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百般巴结笼络,深怕自己一件事情做的让她俩不顺心,让自己难堪,也害怕她们会干扰自己的计划。
和珅一行人来到军营之后,草草观看情况后,和珅就下达一系列命令,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让皇室亲宗的金大人看不惯和珅的所作所为,觉得他在挑战自己的威严,到时候在军中就毫无威信可言了,当听说两位监军与和珅不对付时,便暗自串通小月、莫愁好好教训了一顿这个自命清高的和珅,不仅让他吃尽了苦头,而且还让其莫名其妙地被逮入大狱,和珅就这样在三个人的预谋之下小月和莫愁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报仇雪恨
但是毕竟和珅是皇上派出来的人,三军不可一日无帅,如果让敌人乘虚而入,她们俩可担待不起这样的责任,生气归生气,还是要去解救和珅的,于是便带着金大人的信物去狱中看望被欺负的奄奄一息的和珅。从未遭受到这般待遇的和大人被这两女子受尽了欺负,悲苦至极。而在另一边,纪晓岚一入甘肃境内,就奉旨将同行的王廷赞收捕,王廷赞知道这一被捕就是死罪,为了拜托罪名,于是同意配合纪晓岚,出演上一出苦肉计。
听闻纪晓岚和王廷赞两人已入甘肃境内,深知为官本性的王亶望知道如果东窗事发,自己的不法行为一定会被这些人给败露出去,为了保全自己,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连皇上都不能拒绝的告假事由,王亶望竟然加害自己八十高龄的父亲,亲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之后便以抚灵柩回原籍为名,得到皇上恩准。
在历史上,真正烧和珅华车的是御史谢振定,而我们之前说道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和《乾隆王朝》这两部电视剧里,烧华车的海升和李矩璨,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这俩人我查了查,海升,《清史稿》中还真有这人,不过这个人,他还真跟和珅发生过交往,还真有这回事。海升这个人,当时当的官是什么呢?是军机章京,军机处的,章京是工作人员,军机处的工作人员不叫笔帖式,不叫秘书。 但实际上,军机章京就相当于军机处的秘书,后来还有一个人,也当过军机章京,这个梁启超他们,谭嗣同就当过军机章京,就是军机处的普通工作人员。海升这个人,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呢? 他没有过「 ”火烧和珅华车”的壮举,历史上留给他的是一个杀妻案件。海升素来与他的妻子不和,有一次他和他的妻子吵架,一怒之下就把他的妻子给打死了。打死以后,他妻子死了,他小舅子不干,他小舅子叫贵宁,他的妻子的弟弟,贵宁不干。 贵宁就跑到军机大臣面前,海升是谁的部下,海升是军机章京,当然是军机大臣的部下,军机大臣是谁啊?军机大臣是阿桂,找阿桂那,你得给我报仇,你得给我把他判死刑。人家阿桂,就看中海升的学问挺好,至于家里事,老婆死了就死了,那算什么呀。 于是乎,没有替贵宁主持正义,贵宁不服气,不行,我这口气我憋着,我不干,我得找一个人给我伸冤。他就看中谁了呢?看中和珅了。和珅当时刚刚调到军机处,与阿桂一块儿工作,他与阿桂正闹别扭呢。 他那时候还没想把自己的弟弟派到人家手下,所以当时他想好事,借这个机会,我可以收拾收拾阿桂。其实他呢,当然我们以前也介绍过他们夫妻很好,他觉得你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把妻子打死,有这点。 但是更多的是什么?他认为这个案子,我可以借机陷害大学士阿桂,我把他踢下去。所以他就告诉贵宁,你啊!告,往上告,你就告两条:第一条:海升殴杀妻子;第二条:阿桂贪赃枉法。 你告,使劲告,我一定给你做主,结果他就告状,就写上了。那转眼你想,军机处挨着皇上很近,军机处就在紫禁城里,就在咱们故宫里,离皇上很近,所以他就往上告,结果很快,肯定上面就知道了,就要派人查案。 在派人查案的时候,和珅就问贵宁,你有什么证据没有?他说我有证据,军机处还有一个人,叫曹文植。他可以证明,阿桂偏向海升,不主持正义,你找曹文植就知道了。和珅就替贵宁找到曹文植。 曹文植一看,这边和珅这人,将来很有本事。这边阿桂老头子了,国家栋梁谁都惹不起。我,哪边是正义?我管谁是正义的干嘛?爱谁是正义谁是正义,跟我没关系,你们俩人我谁都得罪不起。 我得罪你们谁,我都没个好,算了。第二天,给皇上写了一封书信,不辞而别了。我啊!我妈老了,我回家伺候我妈去了,这辈子我不当官了行了吧,曹文植就走了。这案子没有证人啊!不了了之啊! 海升杀死自己的妻子,死就死了。别说,海升还是受到了一些惩罚,但是没有死罪。这阿桂被罚去一年的俸禄,罚去一年的基本工资。 那《乾隆王朝》里,那个湖北中丞李矩璨是什么人呢?我这个人孤陋寡闻,看了很多书,二十四史咱不能都翻遍了,咱翻《清史稿》就行了,他是清朝人,《清史稿》我翻遍了,没找到这人,这个人是谁呢?我不知道。他这个编剧,打哪儿找一个李矩璨呢?可能他们另有依据吧!我这儿是没有找到有这么一个人。 既然海升与和珅没有什么关系?李矩璨又查无此人,真正烧了和珅华车的谢振定,被和珅打击得丢了乌纱帽,和珅着实达到了杀鸡给猴看的效果。在和珅的党羽密布整个乾隆朝的这些年月里,还能有什么人敢碰和珅一下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