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籍推荐:《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是由(加)孟创作的一本书籍,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图书简介: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本书是克里斯多福孟继《找回你的生命礼物》后,又一力作。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这本书引导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及内地的数十万家庭从“幻灭”走向“和谐和爱”。2005年以来,全国37个亲密关系工作坊将这本书作为指定教程书。
这是真实婚姻成功见证者的生命经验。
本书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如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福,孟(Christopher Moon)(加拿大)
“知见山领袖训练学苑”教学部主任,世界知名知见领袖训练师、心理治疗师、演说家。
他的教育训练遍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地区;亦曾任加拿大联邦商业发展银行公共服务局及多所机构特约讲师,近几年在中国台湾及内地开设了“生命教练训练工作坊”、“生命教练进阶训练工作坊”、“父母关系工作坊”等课程,深受欢迎。
已出版图书《找你的生命礼物》。
目录:
推荐序1 张德芬这是我少数读过两遍以上的书。
推荐序2 吴英慧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家庭,
也改变了数十万的家庭。
推荐序3 Robert Yu & Mavis Wang
这是真实婚姻成功见证者的生命经验。
推荐序4 高贤峰海浪、鞋子与亲密关系。
中文版前言
体验真正的幸福
前言
希望在本书中揭露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
第一章:亲密关系之圣杯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第二章:月晕现象
“闪闪发光物,并非尽黄金。”
第三章:幻灭
“我是与一个幻觉结婚,药效退了之后,我觉得他糟透了。
第四章:内省
“我对镜中人说话,问他能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
第五章:启示
“跟我来吧,把昨日忘掉。走出你的心,向外跨一大步。”
第六章:灵魂关系
“一旦脱去了外壳,毛毛虫就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感谢
精华摘抄:
我们每个人寻找配偶的动力都是源于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归属感和重要性的需求。而每个人求偶的过程中都会假装自己有对方需求的点,双方都伪装自己,于是埋下幻灭的根源。
我们对一个人产生好感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需求的点,但是永远不可能有一个集合所有优点的人。这才是合理认知。于是我们妄图改变对方。进行权力斗争来控制对方。我们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对方身上能得到慰藉走到一起,而又因为儿时受过的伤害又在对方身上重现而开始拒对方于千里之外,最后发现一切幻灭。
幻灭阶段需要觉察的问题:
1、我最终真实想要的是什么
2、有没有需要澄清的误会
3、我所表达出的情绪,是不是内心真实感受
4、我或者伴侣的情绪,是否跟儿时经历有关有否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6、我该如何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
戏剧三角模型: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我们总是在这个坚固的墙壁中打转,却无法用清明、明辨的态度,穿墙而过。
打破墙壁的指导问题(笨办法可以贴墙上,一吵架就两个人一起逐条分析):
1、解决问题,先跳出问题的框架。
2、所有问题,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是升级契机。
3、你所看到的认为的每件事的态度,都是你内心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遇到的事百分百负责。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用爱无法解决的。
牺牲与放纵是钟摆的两端,适用于二人关系,也适用于自己。正是你自己的牺牲滋养了另一方的放纵。
不要觉得自己付出过多,关系由二人组成,意思是你付出100%才能为关系贡献50%,这点需要认识。
其实我们经由这样的亲密关系,才能通往灵魂之路,如果你沉浸在不断更换不断寻找最终完美配偶的过程中,永远无法达到认识自己灵魂的高度。
;合格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师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吸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由于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神经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统合,如果这一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学习混乱,产生感觉统合失常的现象。这种学习在婴幼儿期几乎已经打下了80%的基础。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2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3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4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5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8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9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10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三)感统失调的表现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
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容易跌倒或撞墙
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固执,脾气暴躁
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
粘人、爱哭、性情孤僻慢
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静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
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
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四)感统课程的设置
(五)感统器材的应用
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在运动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进步。普通儿童的这种进步,让最初发育差距没那么明显的孤独症儿童显现出明显的差距。
针对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和关注下列现象。
对小伙伴不感兴趣。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对小伙伴没有什么兴趣,如果把他们放到小伙伴中间,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他们就会一个人溜到一边去了。当然,有的孤独症儿童也喜欢往小朋友群里凑,但是他们多半是对小朋友手中的某样玩具感兴趣,或者是对某位小朋友的衣服上的一个小修饰物感兴趣,或者也有的确实是对某个小朋友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非常的简单,只是上去搂抱一下小朋友,或者只是看看,再或者只是碰碰小朋友而已,而且表现得手脚笨拙,出手没深没浅,经常会碰疼小朋友,使得小朋友大声叫喊、提出反抗。
很少能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已经能够用口头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绪情感。而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表情比较单一,说话的时候从来不会运用手势、表情或者身体语言。孤独症儿童在表达和沟通上只有单一的语言形式,因为他们的语言多半都会有一些发育滞后,所以在沟通和交流上就出现了极大的障碍。
不在意他人的感受。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因为移情能力的发育,已经能够感受别人的情绪体验,还会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因为神经元受损,不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因此他们也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哪怕周围的人吵架到了快打起来的地步,孤独症儿童还是“漠不关心”地站在一旁。当然,也有一类孤独症儿童,他们会对一些人的感受有反应甚至过于敏感,但是这种敏感和在意也主要是集中在跟他们在一起时间长的人身上,如父母、家庭老师、训练师等。而且,该类儿童也只是在意简单的高兴和生气两种情绪,因为他们基本上很难理解和感受更为复杂的情绪。
吐字不清晰。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发音基本准确、成熟,所以跟他们沟通的时候,普通成人是基本上感觉不出有什么发音问题的。但是,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多半都有吐字不清的问题;有的即使吐字清晰度还行,但是声音非常小、非常轻,让除他(她)亲人之外的其他人很难明白他(她)所说的话的意思;有的儿童说话的声调非常奇怪,好像是外国人在说中文的感觉,而且语调比较单一,没有常人的抑扬顿挫,多半都是用同一个调子在说话,他(她)的语言也只有经常和他(她)在一起的人才能听懂,其他大多数人都听不懂他(她)讲话的内容。
词汇简单,词汇量比较少。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词汇量可达到2000多个,对词义的了解比较深刻和全面。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的词汇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停留在以满足生活需求为主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水平上,他们会用简单的动词和名词,但是形容词、副词、感叹词等就用得非常少,所以他们的词汇组成的语言和表达的思想都是非常单一的。与同年龄的普通儿童相比,这一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当然,也不乏一些功能比较高的孤独症儿童,由于他们记忆力比较好,可能会将一些书本上的句子原封不动背下来,有时候运用的场合与情境还比较吻合,但是这些儿童很少用自己已经知道的语言去充分地表达一件事或者一种情感。
句式表达简单。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在使用简单语句的基础上,语言逐渐连贯起来,复杂句的使用数量有所增加。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即使是高功能的孤独症儿童,其语言也比较简单,表达基本上以简单句式为主,很少用到复合句式。他们可能会说“妈妈,饿了,吃面包”,而普通儿童可能会比较连贯地使用连词组成复合句,如“妈妈,我饿了,所以我想吃面包”。
自我意识较差。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而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的自我意识却非常薄弱,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这个个体的独立存在。所以尽管都4~5岁了,这些孩子还是很少用“我”这个代词来描述跟自己相关的信息,例如,当被问到“某某某是谁的妈妈”时,孩子可能会回答“是某某某(自己的名字)的妈妈”,而不会把自己的名字转换成人称代词“我”。因为对主体“我”没有意识,所以孩子在代词的使用上经常会出现“你”、“我”、“他”的混用。如果跟孩子说“你吃饼干吗?”孩子会说“你吃饼干”,其实他(她)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吃饼干”。
自制能力较差。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能以他人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发展;而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却缺少相应的自制力,所以表现出来的是当他们想得到一个东西或者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被满足,就会很激烈地发脾气、大声哭闹甚至自伤。他们不像普通孩子那样能意识到其实用语言或者其他温和的方法也有可能达到同样的目的,或者普通孩子会发展出一种自我安慰的能力,当一个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孩子会自己找一个理由安慰自己,如“下次爸爸有钱了,再给我买”,从而不会出现特别激烈的情绪问题。当然,有的家庭可能因为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导致普通儿童也有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情绪问题。
不会遵守规则。4~5岁学龄前期的儿童已经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调控自己的行为,会按顺序排队和轮流等待,愿意遵守团体游戏的规则。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因为从来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很难理解社会行为规范这种抽象的概念,更不用说去遵循了。他们不管在哪里都恍若进入了“无人的境地”,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比如,在超市买东西时,他们会直接打开包装吃起来,他们既不知道买完东西应该付完钱才能打开,也不知道还需要排队等着交钱。有的孤独症儿童上厕所时,不管前面排了多长的队伍,都会直接冲到最前边,甚至有的孤独症儿童还会在别人没有提好裤子从单间厕所里出来的时候就直接冲进去脱裤子撒尿,全然不会在意他人还没有完成整个上厕所的过程。
不会功能性地使用玩具。随着精细动作、大肌肉动作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想象力的发育,4~5岁学龄前期儿童已经非常热衷于玩玩具,而且他们玩玩具的方法非常丰富。他们会把一个纸盒当作娃娃睡觉的地方,会把娃娃的小碗、小勺等用品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当作是娃娃的家,他们还会在吃饭前去照顾他(她)的娃娃,给它们喂饭,哄它们睡觉。他们已经能用积木凭想象搭出自己喜欢的各种造型及花样来,例如,搭高楼给爷爷奶奶住、给小兔子搭个家等。而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由于想象力的缺乏、行为兴趣的局限,很少会功能性地使用玩具。他们如果喜欢玩娃娃,可能只是将娃娃拿在手上而已,或者最多是去摸摸娃娃身上的衣服、抠抠娃娃会眨的眼睛。如果此时娃娃的胳膊不小心断了,孤独症儿童仍然是面无表情的样子,而普通儿童此时则是很心疼的样子,会赶紧把娃娃抱起来说“啊,你受伤了,我给你抹点药,我给你治病”。如果孤独症儿童玩积木,要不就是手中拿着固定的一两块积木不放,要不就是将积木单一地垒高或者排成长条,他们只是排积木本身,很少把它跟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而普通儿童可能一边摆,一边还会说“啊,我给爸爸盖了一座大高楼,他可以在里面上班了”。
没有内部语言。4~5岁学龄前期儿童的语言正处在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阶段,所以他们经常会用自言自语的表达方式把自己内心的思考活动外化出来。而同年龄孤独症儿童的自言自语与普通儿童的情况不一样,他们自言自语的多半是某几个他们感兴趣的字眼或者是某一句话。如果仔细听他们自言自语的话语内容,就会发现其中多半都是零碎的字词或片句,很少有连贯性或者逻辑性的言语内容。所以他们的自言自语没有代表他们内心的思考活动,或者也可以说他们内心的思考活动本来就是没有逻辑性和功能性的,他们的自言自语更像是一种让自己的某个感官感觉舒服的自我刺激行为。如果普通儿童的自言自语被他人听到或者打断了,他们会露出很羞涩的表情,然后中断自言自语。而孤独症儿童哪怕就是自言自语被打断了,他们也是面无表情的,或者他们根本不管他人的打断,继续自言自语。
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4~5岁的学龄前期儿童的思考逐渐由具体到抽象,慢慢建立了基本的时间与数字概念。此时的儿童能理解10以内的具体数字概念,知道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顺序,能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而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对于时间等抽象概念很难理解,他们的表述中很少出现带有表示时间的词汇。有个别孤独症儿童可能擅长推算万年历,无论说到哪个时间,他们都能快速地推算出那天的阴历是多少、星期几。但是,他们对时间的运用或者理解还是以时间数字为主,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相对时间。普通儿童很少用到客观的具体日期,而都是以现在为参照点的相对时间,如“昨天”、“今天”、“明天”、“以前”等。
生活自理能力差。随着手部能力的发育及控制能力的进步,4~5岁学龄前期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在上完厕所后,会自行擦拭;在洗完澡之后,会使用毛巾擦干身体;在没有成人的协助下,他们能从饮水机中取水喝。他们不需要提醒,每天会在特定的时间自动地穿衣服等。孤独症儿童表现比较突出的是精细动作发育比较迟缓,或者即使是手部能力发育得不错,也很少功能性地使用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差,很难意识到能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的、表明自我成长的事情。他们只图自己身体的舒适,会一味地依赖大人来替他们完成本应该属于自己完成的事情。
缺乏好奇心。4~5岁的学龄前期儿童因为活动范围扩大,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摸摸、看看、尝尝、摆弄摆弄。他们经常提问题,涉及范围很广,并且希望大人能够给予回答。他们积极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对新奇事物感兴趣且有了了解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探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并且进行分类比较,这就是普通儿童的认知能力高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对外界的事物缺乏兴趣,很少动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一个比较突出的标志就是这些孩子很少问父母问题,尤其是“为什么”的问题。这些孤独症儿童多半的时间都花在关注一些常人不会感兴趣的、比较枯燥的事物上,比如某人衣服上的某粒扣子、某个饰物或地上的某个小纸片等。
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强。4~5岁学龄前期儿童的大肌肉发育较为迅速,动作发展明显飞跃,肌肉力量和耐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同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大动作能力一般较弱,即使大动作能力本身并不滞后的孩子,其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也不强。一个孤独症儿童可能会跑步,而且跑步速度也还不错,但是他(她)很难自己沿着跑道跑,总是跑一会儿就做别的事情或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不会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跑过去。
动作协调性差。4~5岁的学龄前期儿童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能力比以前大大提高,在肢体运动协调方面常常显示出惊人的能力,闪转腾挪、攀爬跑跳等都能运用自如;他们的平衡感大大增强,可以做出一些需要相当复杂的肌肉控制技巧的动作;他们能学会手脚同时用力,进行全身性的活动,如跳绳,而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这一项体育运动难度相当大,一般4~5岁的孤独症儿童很少能够学会跳绳。如果他们能学会跳绳,一般也是在好几年之后,而且通常要经过比较艰苦的训练才能完成它。
对外界不闻不问。其实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孤独症儿童,一个特别典型的特征就是对他人呼唤自己充耳不闻,就好像别人喊的人跟自己没有一点儿关系一样。普通儿童可能也会出现别人喊他(她)而不应的时候,但是他(她)多半会回头看一眼,或者说虽然他(她)这次没有应,但是下次稍微把声音提高一点,他(她)立即就会回答,甚至还会跑到叫他(她)的人身边,看有什么事情。
而孤独症儿童,虽然也会出现呼名有反应的时候,但是这种时候通常比较少,最多只占20%~30%,哪怕叫他(她)的人提高嗓门嚷,他们也像没有听见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