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意愿画是啥意思

幼儿园主题意愿画是啥意思,第1张

教师在提出绘画主题,让孩子围绕主题,将自己所观察和感受到的东西,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幼儿绘画形式。

1、主题画亦称“命题画”。绘画教学内容之一。

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要求儿童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完成作品。目的是发展儿童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力、表现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造型技巧。

教师提出的主题,应以儿童对周围现象,所进行的观察为依据,以儿童的记忆、表象为基础。儿童在教师命题的特定条件影响下,产生联想表象,与储存在记忆中的形象融合,经加工改造,形成内容丰富、构思独特的画面。

或对某些历史事件、及场景进行形象的刻画与再现等。具有一定的再现性,真实性,或揭示性。一般每幅画的立意比较明确,时间、事件等较为明晰。

2、意愿画,是孩子自己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最喜欢的人和物记忆下来,通过想象,运用画的形式表示事物或情节。这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对智力发展有很大益处。

意愿画的作用,是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

扩展资料:

幼儿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内容之一。幼儿运用笔、墨、颜料等,在平面材料上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造型艺术手段,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体积、空间感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包括,直接可视的外在物象,和蕴藏于幼儿内心的表象世界。

1、按幼儿园通常进行的教学形式分,有主题画、意愿画、装饰画。

2、按绘画对象分,有实物画、情景画、想象画、故事画等。

3、按绘画材料和技法分,有手指画、蜡笔画、棉签画、水彩画、彩墨画、水墨画等。

4、绘画以特有的手段影响幼儿的情感和心灵,促进幼儿兴趣、倾向、才能的显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参考资料:

_主题画

参考资料:

_幼儿绘画

一个画家如果不能真正把握自己作品里的绘画语言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画家,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没有自身的艺术语言,也就不能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手段,艺术家常常借用这个词,将自己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也称作“语言”,如绘画语言、雕塑语言、舞蹈语言等。那么,什么是绘画语言呢?绘画语言是人类表达审美情感的一种工具,是画家进行形象思维并把它转化为物质形式的手段。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世界对话,对话,就需要语言,重复别人的话叫老话、套话,绘画语言亦然。多年来,有种倾向,那就是过分地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容,而绘画语言中的形式美问题,一直很少得到认真地研究和探索。长期以来,我们的造型艺术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没有考虑艺术语言本身的特殊性,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方面都留下很深的“后遗症”。

文学艺术中不同的门类,各有其不同的语言,尽管都有其一定的局限,但是每种语言自身的特色,却是任何其它语言所不能代替的,正因如此,一种艺术才能独立存在下去。雕塑所表达的内容,用油画不一定合适,小说能描写的题材,造型艺术不一定能胜任得了。艺术思想是注入艺术家个性的思维,思维的个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表达的个性,所以一个思想意志和审美感不能独立的人,一个不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不能用自己的头脑认识世界的画家,他的绘画语言最多是熟练,只有充分的艺术个性解放,才会有充分发展的绘画语言。在我们传统的绘画语言里,形式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从彩陶上的图案、青铜器上的兽纹、汉砖石画像,到后来绘画的构图、用线、设色、造型等,都显而易见。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本身的相对独立性渐强,形式美在绘画中成为更重要的因素。拿绘画来说,就是通过线条、色彩、材料的构成等表现形式,来体现多样的、统一的、均衡的因素,使作品充满视觉冲击力和内在的张力,表达出形式上的美感。它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写意的、装饰的、变形的和抽象的。按现代艺术理论的观点,存在的东西便有形式:“不着一笔,尽得风流”。

艺术家的绘画语言要求真诚、精到、优美,而更要紧的是要有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画家,他在把握自己的艺术语言时,要特别珍重自己的个性,对传统的理解,不应是采取“顺应性”,而应是“反省性”。纵览画史,董其昌、弘仁、八大山人等都是运用自己的艺术形式表现美学风范的杰出代表,他们创造的形式连同他们内在的精神,成为了历史,也成为了公认的形式符号。任何一个绘画符号在被创造的起初,总是与画家的特定感受连在一起,而且具有生命气息。一旦被后人一再摹仿而成为某一程式、规范,就失去了原先的意义,徒有外形而已。所以,邵连在表现与运用符号的过程中,将它们融入对自然的深刻体察中加以理解,通过对山川之气象、山川之约径、山川之节奏、山川之凝神、山川之联属、山川之行藏之静观,领略自然之风情万种,悟得前贤绘画符号妙得之成因,使自己的形式语言活跃着自然的精神、性情、生命感,这样才能避免将各种古人既定的符号组合画面杜撰自然的“假”与“空”。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本身的相对独立性渐强,形式美在绘画中成为更重要的因素。如中国画用线十八描、金银色的配置、笔墨趣味等,到清代“四王”对形式美就更为注意了。近现代的中国画大师如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深谙绘画语言这一重要特征,我国民间年画也以其鲜明的形式美而深受群众欢迎。

绘画语言的形式、发展、变化不是起源于人与世界新型结构关系的发展,而取决于个人对自身、对世界的主体认识与价值态度的更替。即便是那些纯艺术追求的抽象绘画,其语言也不是自我封闭的独立符号系统。语言的抽象性正折射出人对自我、对世界的“抽象”观念认识。“抽象”不是色彩、线条、构图、画面形象的自我呈现。西方绘画自古希腊的瓶画就已有了很强的装饰味道,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如拉斐尔的作品,形式感很强,到后期印象派一些画家也对形式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塞尚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画家,他说:“绘画不在奴隶般地去抄录题材,而在于在无数关系中寻找和谐”。美术家克莱夫·贝尔说:“线条、色彩在特殊方式下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起我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组合,这些审美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他们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恐怕就是形式美了。艺术家终身所努力的只有一件事,在自己绘画语言中表现形式美,而且要真诚、精彩、优美。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他的绘画语言一定独具风格。艺术个性的形式,除了画家的物质条件外,主要靠长期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画家只有在这两种实践的磨练中,在发展与表现人心底奥秘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作为艺术家的独特之处,包括自己需要有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又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所获取的审美感受。当然,发展绘画语言中的形式美,还需要借鉴,借鉴的摹仿对青年作者往往是有益的。此外,不同艺术流派,个性的竞争,对绘画语言的各种探讨,探讨中的相互交流学习,都是必要的。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天然材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文明的物质财富。从原始人类使用色土在岩洞的石壁上勾勒野牛的形状,到近现代艺术家购买工业生产的颜料绘画,材料作为绘画语言的载体,随着绘画表现形式的变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发展中,对材料的内涵、外部特征、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或材料更新等的探索,为现代艺术流派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新材料及日常生活中各种废旧品的不断出现,丰富了绘画艺术语言,也开拓了人们的艺术视野。比如在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中,艺术家选择与运用的材料既是绘画的载体,同时,其本身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我们知道,凡由绘画造型手段构成的绘画造型(即能够表现特定艺术内容的可视形象),都具备“绘画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表现特定艺术内容的特定造型。“绘画语言”从表面上理解为形式范畴,但却包含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发现材料的新特性,探索它在绘画中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效果,使传统绘画相对单纯的形式语言受到了新的挑战。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法的发展和运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

绘画语言的探索并非是盲目、任意的形式追求,材料的发现和突破也不能脱离作品内容表现这一特定的基础。当毕加索发现油画颜料已限制他的艺术追求时,便用沙子和其它材料加厚油彩,有力地强化作品的表现效果,这一切都是从艺术表现需要和个性语言表达出发的。在画面中,不同材料的使用只有在符合创作者的个性体验并与表现内容相一致时,它的表达才可能是真切的。创造性地发挥材料本身的特性并融会绘画的多种表现手法,才能大大地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当画家在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时,材料的特质和它在绘画中的表现特征便成了画面特有的一种存在形式。

总之,绘画语言同绘画物质材料、制作手段都有关系,绘画语言要融进现代艺术的构成章法,吸收西方绘画色彩理念,引进新意识的材料效应。洞察历史,俯瞰现代,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兼容并蓄,综合创新,能够使绘画语言的特点更明确、更鲜明,使绘画语言更生动、更丰富

  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绘画使用笔墨的技巧当然与诗歌使用语言的技巧是完全不相干的两回事,那么,在“摹写物象”这一点上,何以画家“略与诗人同”呢问题在于画家在对自然界的观察与体验上,是否注入了自己作为诗人的情感。在苏轼看来,“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二,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在诗人眼中无不具有独特的情调,以这种满怀诗意的心境来进行绘画创作,便会“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其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的诗意了。

这样一来,绘画艺术在苏轼那里便成为一种表达个人情感的方式,与“ 诗言志”的传统结合在一起,所以苏轼才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才会提出“画中有诗”。画中是否有诗意应当在于画家是否有诗情,是否有非以绘画形式表达不可的情感的波澜:“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丫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ZW (DY〗苏轼:《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二》。“高情不尽落缣素,连山绝涧开重帷”苏轼:《题王维画》。。使用绘画这种形式来表达情感,在苏轼看来与使用文字的诗具有同等价值:“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ZW(DY〗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于是,这种“森然欲作不可回”的绘画,与 “好诗冲口谁能择”苏轼:《重寄孙侔》。的诗文一样,都成为诗人寄托情思的方式了。

这在后来成了文人画最重要的传统。我们看到,从元代大画家倪云林“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倪瓒:《题画》。的山水,明代文人画大师徐青藤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萧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题葡萄》。的淡墨葡萄,到清代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题墨竹》。的竹子,不都是从苏轼这“森然欲作不可回”的枯木竹石中生发出来的吗

但是,画中的诗还需要欣赏者去发现。发现画中的诗,在苏轼看来,就是发现欣赏者自己心中的诗。作为文人画家,苏轼希望自己的绘画作品能够启发欣赏者的激情:“石室先生清兴动,落笔纵横飞小凤。借君妙意写,留与诗人发吟讽。”苏轼:《自题临文与可竹》。而当苏轼作为一个欣赏者的时候,他也会去发现画中的诗:“山人昔与云俱出,俗驾今随水不回。赖我胸中有佳处,一樽时对画图开。”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其二。“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此间有句无人识,送与襄阳孟浩然。”“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须顾虎头。”苏轼:《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苏轼在欣赏活动中常常是“此境眼前聊妄想”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其二。,

而苏轼一旦这样“妄想”,就使绘画的内容获得延伸。当他看到“两峰苍茫暗石壁,中有百道飞来泉”一类的画境时,想到的是“人间何处有此境,便欲往买二顷田”苏轼:《题王晋卿画》。,“未向林泉归得去,炎天酷日且令无”苏轼:《书李宗晟〈水帘图〉》。,“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其二。。他的这些对画而生的希望与期待,在后来的文人画传统中便演化而成山水画要有“可居可游 ”之境,要以“幽寂之山谷,合幽寂人之心”杨维桢题画语。的重要理论。

苏轼倡导绘画作为一种寄托情思的方式,一种服从诗人感情冲动的表现手段,与此相应,他又鼓吹一种“信手笔都忘”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其一。的创作方法,这对于后世文人画所遵循的即兴式创作传统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

美术的表现手法有:

1、中国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被称为中国画,是五四以后相对西方绘画而产生的,又称国画。

2、油画: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3、版画:版画(print)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

4、雕塑: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表现手法一般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5、抽象国画:中国抽象国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现代中国画,它必须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最重要特征,它是传统的中国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升华。

6、内画: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7、手绘:手绘,也叫手工绘画,或者涂鸦。在中国应该算是近些年(2000年左右)新起的一行,如手绘鞋,手绘T恤,人形抱枕,手绘钱包等,都是主要的手绘对象。

8、指画:指头画又称指画,指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绘画一个旁支。指头画,一般不用或极少用毛笔。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明确的创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高其佩。

9、工艺美术:对物质材料进行艺术性的改造与加工,使之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种造型艺术。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10、素描: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作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

扩展资料:

美术的来源

欧洲17世纪开始使用“美术”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也有 认为“美术”一词正式出现应在18世纪中叶。

18世纪产业革命后,美术范围益见扩大,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等。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近数十年来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

11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士的诗文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南宋时期有米友人、杨补之,赵孟坚等。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影响到金代绘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元之际,发生了一次明显变化,这就是出现了较之唐代以来流行的精谨风格的绘画显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新画风,并且很快在士大夫文人中流行开来。这种画风出现以前,绘画一技主要由专业画工掌握,因此较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大都对之持看不起的态度;而这种新兴画风出现以后,最初掌握这种新画风的人则大都是一些著名文士,后来的文人们也就竞起仿效,反而无不以能绘画为文人的风雅。因此,后人称这种由文人鼓吹、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画风为文人画文人画出现以后,对它有不同的称呼。宋人康与之所谓“隐士之画”,刘学箕所谓“画士”之画,苏轼所谓“士人画”等。从其作为与传统的“画工之画”相对应的概念来看,都是指文人画。

文人画与传统绘画比较起来,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因而,将文人画与传统绘画比较,从描写的“物象 ”来讲,前者多是山水花鸟,后者多是人物故事;从创作手段来讲,前者多是简括的即兴式的书法式的,而后者多是精细的再现式的工艺式的。文人画之所以会采取上述的手段,描写上述的内容,主要便是文人画的作者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思,其目的并不止于绘画本身而是超乎其上,所以才使用了这些对创作约束力较小的艺术手段和对思想约束力较小的绘画内容。

北宋以前的绘画主要还是画师的专业,而画师的社会地位是不高的。因此,绘画这种传统上被视为当然应由工匠掌握技巧的艺术,在北宋初期仍受到士大夫的鄙视。直到苏轼出现以后,这种现象才发生改变。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和普及,与苏轼的极力推崇和亲身体验和成就是不可分的。

苏轼认为,绘画作为艺术,应当是与作为艺术的诗有着相似的创作规律、相似的欣赏原则,当然也就应当有相同的地位。“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这样,便使唐代阎立本为之叹息的“以画见名,与厮役等”(《旧唐书》卷100)。宋人认为“文未尽经纬而书不能形容,然后继之以画”郭若虚:《书画见闻志》卷2。的这种工匠的技艺一跃而与在士大夫的传统艺术中占有最高地位的诗歌创作平起平坐了。认为“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这位非同一般(俗)、绘画的“妙想”与诗相同的画师,指的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苏轼认为,诗人王维也可以看作画家王维:“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

在北宋初年兴起的这种新画风很快在士大夫中流行开来。北宋中叶以后,绘画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文人画家,而他们几乎都与苏轼有一定的关系,这或许并非是历史的偶然。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这段最为有名的论述中,对于文人画理论有重要意义的就是“画中有诗”这四个字。所谓 “画中有诗”,实际上就是明确提出文人画应当具有超乎于绘画之上、在所描绘的有形之物内蕴涵有更为丰富的无形的内容;就是明确提出绘画与诗歌一样,不仅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也就是后世文人画重意境、重格调、重作者学养的发端。由于文人画强调“画中有诗”,就带来了一系列的技巧上的变革,使文人画具有一套与传统绘画很不相同的技法,最后甚至影响到文人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如纸、笔等也渐与传统绘画产生了区别。因而,理解苏轼“画中有诗”这一理论的内容,就成了了解文人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前提。

严格地讲,绘画艺术不可能同时就是诗的艺术。苏轼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注入了诗的情感:二是绘画作品启发了欣赏者的情感。这两层意思,苏轼在其他地方都有明确的表示,而且都对文人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绘画使用笔墨的技巧当然与诗歌使用语言的技巧是完全不相干的两回事,那么,在“摹写物象”这一点上,何以画家“略与诗人同”呢问题在于画家在对自然界的观察与体验上,是否注入了自己作为诗人的情感。在苏轼看来,“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二,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在诗人眼中无不具有独特的情调,以这种满怀诗意的心境来进行绘画创作,便会“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其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的诗意了。

这样一来,绘画艺术便成为一种表达个人情感的方式,与“ 诗言志”的传统结合在一起,所以苏轼才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才会提出“画中有诗”。画中是否有诗意应当在于画家是否有诗情,是否有非以绘画形式表达不可的情感的波澜:“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丫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二》。“高情不尽落缣素,连山绝涧开重帷”《题王维画》。使用绘画这种形式来表达情感,在苏轼看来与使用文字的诗具有同等价值:“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于是,这种“森然欲作不可回”的绘画,与 “好诗冲口谁能择”《重寄孙侔》。的诗文一样,都成为诗人寄托情思的方式了。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次韵水官诗》。既然绘画是文人心中“风流文采”与“诗”的外发,“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从这种立场出发,这种看法的要义在于:诗、画等艺术创造的规律与其所描摹、反映的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绝对必然的关系,这种以创造者为中介的创造活动,其结果完全以创造者对对象的折射方式为转移。由此,“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的著名文人画理论。这并不是说绘画形象不需要自然对应物,而只是“不求”,不要让自然形象来限制绘画形象。文人画理论与实践中所提倡的“不求形似”与引书法入画,都对后来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成了文人画的基本原则。

  语言是意识形态的产物,绘画则是意识形态的艺术产物,形成绘画的艺术语言。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工具以线条、色彩、构图和造型,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画家艺术思想。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与精神的传达,即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关,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艺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依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语言的运用。使画家自身对艺术的表现力愈强就愈具特色。因此,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就在于对绘画语言所占居的深度和广度。

  每位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独自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各式各样、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从绘画史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以光线揭示形式的手法,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典雅、华丽、和谐、宏伟,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

  任何画派的艺术家都是采用其独特的绘画形式来体现作品的情感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的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中国画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装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审美意识作用于人们对绘画语言形式的追求。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线:线可以被描述为点的运动轨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着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与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这每一条线正如同每一位画家充满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形式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结合体和内涵。形:一种被视为平面的存在形式,即二维的空间。形这个词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形所以又称为视觉形。另外,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面、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表现形式,它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在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单就绘画而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表现形式和表现方式,只要是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题材、任何表现形式、任何表达方式,只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只要符合人类追求的审美理想,任何绘画语言方式都是人们所追求的。

  为了追求绘画中的情与形,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观念和语言上进行着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绘画语言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更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艺术家能从各自的视角、独自的语言来追求和丰富绘画艺术,使人类的绘画艺术更加多姿多彩。

探究抽象绘画的概念及鉴赏方法

发布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3月 作者:李苗苗 孙晓雨 郭雨沛

[导读] 不同于其他的绘画形式,抽象绘画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随着抽象绘画的发展,公众对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相应的鉴赏方法开始出现。

南阳师范学院 李苗苗 孙晓雨 郭雨沛 473061

摘要:不同于其他的绘画形式,抽象绘画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随着抽象绘画的发展,公众对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相应的鉴赏方法开始出现。但由于各项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现阶段的抽象绘画鉴赏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什么是抽象绘画,又分析了抽象绘画鉴赏存在的误区,最后详细研究了如何鉴赏抽象绘画,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抽象绘画;概念;鉴赏方法

1抽象绘画的概念

“抽象”是外来语,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在艺术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画面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高度象征性。后来,抽象走向了极端,彻底摆脱了具体的形象和物象,画面必须没有任何视觉所熟悉的物体,纯粹由色彩、构成、符号、点线面、肌理构成的画面才称为抽象画。抽象绘画艺术指艺术中不可辨识的、与外在世界无直接关系的内容,既是纯精神表现艺术又具象绘画艺术的高度升华。抽象绘画艺术不是像镜子那样忠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一种主观化和情绪化的反映,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一些点、线、面和色彩的组合[1],画面从形式上彻底摆脱具象造型结构和语言模式,在创作过程中画者的心态始终是放松和自由的。

2抽象绘画的鉴赏误区

第一,观者的误读。认为抽象绘画是画者在画不像、画不好情况下的瞎画、乱画,或故作玄虚地卖弄。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对抽象绘画一知半解,甚至不懂装懂、故弄玄虚的,倘若因此全盘否定抽象绘画艺术存在的价值未免有失偏颇。同时,在对抽象绘画艺术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妄下断言、妄加评论是一种轻浮或无知的表现[2]。第二,画者的误解。在绘画艺术圈里,一直存在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孰是孰非、谁高谁低的争论。抽象画者认为具象绘画始终是在模仿与抄袭,具象画者则认为,抽象绘画是表现不好具象的东西而在乱涂瞎画。第三,无知的误传。时下,认为抽象绘画艺术高于或优于具象绘画艺术,或过于夸大抽象绘画艺术的作用和意义,都应该属于一种无知的认识。抽象主义有独特的价值,也有局限性,只能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存在,绝不能取写实主义而代之西方一些抽象主义理论家,宣传写实主义过时和抽象主义代表着艺术发展方向的论调,是不客观实际的。抽象绘画艺术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在对其认识评价上应“万事皆有度”。对抽象艺术做了诸多研究的理论家王瑞芸专文叙述抽象绘画不过是一个《被提升的恶作剧》,认为“当抽象表现主义的“吵闹嬉啼’被批评界、画商、收藏家、媒体等共同操作成一个高雅风格”时,大众只有被愚弄的份。为此提高大众的审美和辨别能力时下尤为重要。

3抽象绘画的鉴赏方法

31社会学的鉴赏方法

社会学式的方法最初是由19世纪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提出的,他发现文学艺术作品并非仅仅同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意图有关,而且还同种族、时代、环境等社会因素紧密联系。它注重绘画作品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物质条件下产生的;注重绘画社会学意义的探索,通过对特定时代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的深入阐发并以此来研究绘画的意义及发展变化,同时考察作者的经历、生平和创作意图,把作品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而这些因素不是单靠画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和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相关的知识才能很好地鉴赏作品。因此,这种鉴赏方法适合于对写实的、故事性和情节性较强的绘画作品,所以对待具象性绘画表现的历史事件、宗教题材及有故事性、情节性的美术作品[3],采用偏重社会学式的鉴赏方法并结合其它方法较合适,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准确地把握和解读。

32感悟式的鉴赏方法

面对一件动人的绘画作品,我们会激动,会思考,会联想。这种激情与思考深切投入的鉴赏方式,就是感悟式鉴赏。感悟式欣赏要求观看者要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和有激情地去欣赏绘画作品,并在欣赏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审美修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它适合于写意绘画和抽象绘画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不是对客观对象的如实描写,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作者主观意识中,并在那里经过处理所创造的形象;是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产物,它和视觉的直接摄象有所不同;是与画家的情感、修养、境遇密切相关,带有很浓的主观情感色彩,造型与形式上表现为夸张、变形,而主题一般较为模糊和曲隐,或者根本没有主题。

33比较学的鉴赏方法

比较学鉴赏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主题、风格、流派、造型、形式及表现手法的比较,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特色。在比较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绘画作品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是可以通过比较来鉴别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因此,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可以根据作品形式上的不同,去分析比较,当然也涉及画家个性、经历及社会等因素。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作品本身诸因素的提示,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也是多种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纵向、横向、整体、局部、同类、异类等比较。

34形式分析的方法

形式分析的方法来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瑞士艺术史学家沃尔夫林,他的艺术史研究的特色在于他对艺术视觉符号的重视。他不是专门去研究某个艺术家,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艺术作品的形式上,放在艺术风格上。形式分析的方法是绘画最本体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式,它适宜于任何风格的绘画作品,不管是形式较为内在,还是比较外在,都可以用形式分析的方法,当然更适合形式感强的作品。形式感强的作品往往没有重大事件和深刻的艺术含义,内涵较为隐晦,而形式的处理较为明显。

结语

对于普通人而言,抽象绘画是一个新事物。如何鉴赏抽象绘画作品成为了现阶段绘画作品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不同的绘画作品需要采取不同的鉴赏方法。因此,鉴赏人员要尽量避免各种鉴赏误区,积极探索和运用各项全新的鉴赏方法,切实优化抽象画鉴赏实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5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