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结尾最后一段关于钟的描写,到底是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

《围城》结尾最后一段关于钟的描写,到底是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第1张

《围城》最后一段:"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1,这个钟是方家的“传家宝”;按家族观念讲,应归长子鸿渐。因此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物喻。 1�1�7mhX3

2,方家是没落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所以,方家也应当就是整个“民族的缩影”。 "D}PbT[V

3,这个钟的特点老是“误点”,俗语说法是“跟不上趟”。 @=,2{JF6

4,基于上述,我们再来看鸿渐的性格特征:虽说他“留了洋”,当是“先进派”;但他有中国的传统思想,也有民族气节。但对于上海这个中国国际都市,他显然和这个钟一样,也总是“跟不上趟”。因而他在事业和爱情上,总是失败者。但每个类型的女孩子都很爱他,这是事实;——我们再来放大此旨意,那么,我们民族从本质上讲,是不是也很“可爱”呢? ;Xrx>( n

5,然而,悲哀总是悲哀,也象这钟一样“轮回着”;因此我说,此旨在当今,仍然相当深刻!钱老此用意是要来“唤醒民族”的!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我们要对自己以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来革新! VgtWT`FI

6,因没有理论水平,只能以白话来解述。近代小说,我最爱《红楼梦》,下来就是《围城》了。当然,钱老与老曹是无法相比的。 %VOn;_QB

以上是我之粗糙之见,见笑了

 在我看来,方鸿渐和孙柔嘉的这一段感情更能体现出“围城”的含义。

孙柔嘉是刚大学毕业的有志青年,同方鸿渐赴三闾大学任教时结识,书中写到:“孙**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是她常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的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地红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孙柔嘉不像前面几个女人那样有特色,可以说算得上普通,但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却有着缜密的心思。

在小说中,方鸿渐对孙柔嘉是没有太大感觉的,但是孙柔嘉确是搞事情的好手。她与方鸿渐本来是相安无事的同事,但是在她的刻意营造下,竟产生了暧昧的气氛,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误以为两个人早就是一对,而且还让方鸿渐解释的机会都没有,方鸿渐就像是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到后来孙柔嘉伪造出一份来自父亲的信,信上质问着她和方鸿渐的关系,顺便还催促结婚,到这里她仿佛变成了舆论和父亲质问的对象,显得楚楚可怜,最后方鸿渐就娶了她。

那个时候方鸿渐在执教期间遭遇不少不公和排挤,因为他自身本来也就没有什么本事,所以当孙柔嘉出现时,让他感受到了被需要,也许方鸿渐娶孙柔嘉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但是大部分肯定是处于怜悯,而且当时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

毫无爱情基础的婚姻怎么可能长久,在婚后各种争吵、猜疑也全都暴露出来。两人的爱情和婚姻都无比草率,家庭矛盾也越来越多。这是最回归现实的婚姻写照,方鸿渐受到孙柔嘉姑姑的轻蔑且妻子赚的比自己多,这让他觉得自卑,且两人天天的争吵也让他们的婚姻变的越来越支离破碎,两人草率的婚姻也没有让双方父母有个准备,这也导致后面的许多矛盾,这就好像是不被家长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婚姻破裂也是迟早的事。

我第一次读《围城》是在初一。那个时候正是豆蔻年华,对世界所有一切都抱着美好幻想,读书只能读童话故事,相信灰姑娘嫁给王子后过着幸福的生活,无法接受一辈子可以和好几个人谈恋爱,偏执地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是个盖世英雄,崇尚着结婚一定要嫁给最爱的人的不然宁可老死的理念。所以我翻开了两页,看见鸿渐和鲍**那么轻佻地在一起又分手后就理所当然的不喜欢这本书,一直到今年才重新拿起。

没想到甫一翻开,我就丢不开手了。

这本书钱先生写了两年,以前无法理解,一本薄薄的通俗小说以钱先生的才华何以要写两年这么久的时间,现在我懂了,这简直就是一部解开婚姻本质的人生宝典呀!

一、

方鸿渐是个很普通的男孩子,他不是惊人的帅气,也没有令人艳羡的才气,他有点懦弱,有点虚荣,他不坚定,极轻易地就被鲍**的美色给吸引了,面对方**的示好虽然有心拒绝,却总是犹豫不决,导致最后两人的决裂。他也有点不学无术,去国外待了几年却连个学位都混不到,最后只能想出买个假文凭这样的馊主意来糊弄自己名义上的岳丈。

这样说起来,他好像真的不符合少女的梦幻男主角,甚至在别的小说里连男主角都可能当不上,但是他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的男孩子的样子呀。

虽然每个女孩都曾经幻想过霸道总裁爱上自己的故事,但是最后,她们往往爱上的就是像鸿渐这样普普通通带点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的男孩子。他们在普通庸常的生活中相遇,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相知,在罗曼蒂克的氛围下相爱。

二、

鸿渐最爱的人是唐**,但是他没有和唐**结婚。虽然在后面,钱先生解释说是因为唐**太美好了,他不忍心叫鸿渐一个这样平庸的人得到她。但是否也可理解为,我们都得不到自己最爱的人呢。

方**喜欢鸿渐,但她嫁给了另一个她不爱的男人。

辛楣追了方**好多年,最后还是娶了一个适合结婚的女孩子。

而鸿渐,也在失去唐**后落入了孙**的圈套。

《围城》里面几乎没有人真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虽然好像只有孙**,她想要得到鸿渐,她成功了,但她其实也没得到自己渴求的生活。

我们,都没办法和最爱的人结婚。

三、

鸿渐和孙**的婚后生活简直是普天之下大部分夫妻的相处常态了。钱先生说得好,丈夫只有对太太才可毫无顾忌地发脾气,因为朋友会离开,上司会得罪,只有太太,骂了就骂了,吵了就吵了,这道理对于太太来说也是一样的。

鸿渐和孙**之间拌嘴是常事,甚至每次鸿渐都会专挑一些刺到人心里的话来讲,如何伤感情是没有关系的,要紧的是一定不能认输。这态度,不像是对爱人,而像是对敌人。

但是在我所了解的生活中,好多夫妻都是这样的。

拌嘴的时候,无论面前的这个人你有多爱他,无论你以前对他立下过什么样的承诺,无论你们一起有过多么快活的时光,甚至就算你明知道你说出这句话会造成怎样惊天动地的后果,你也一定要赢这场战争。

为什么?为什么要在一次次的争吵中伤人又伤己?

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辛楣曾经对鸿渐说,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鸿渐也曾经幻想,若是当时是和唐**结婚,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会不一样吗?不一定的。

我们都是一样的自私,这自私从我们进化为人的那一刻就紧紧贴在我们身后,甩不脱也改不了。

就算是热恋期间的男女朋友也一样会吵架,只是那时彼此心里都还有一点怜惜与恐惧,因着这点害怕对方会离开自己的心思所以就算吵架了也一定会有人先低头,先拥抱。而一旦结婚,那点害怕也不复存在,那薄薄的一张证明让彼此确定对方不再会离开,因而也就有恃无恐了。

四、

鸿渐和孙**之间也有温情时刻,如果一点感情也没有,那鸿渐也不会娶孙**。

在他们初识的时候,鸿渐心里经常会对孙**抱有那么一些怜香惜玉的心思,他认为她只是个弱女子,为她出头,为她逞能,甚至一时冲动夸口要娶她。他刚刚说出这句话,心里就后悔了,但是他的懦弱,这让他失去唐**,和苏**决裂的懦弱,再一次出头,这一次让他掉进孙**精心布置的奶酪陷阱。

而陷阱里的奶酪在他掉进去的那刻就变成了束缚的荆条,他越挣扎就缚得越紧。

孙**希望鸿渐能去姑母的那边做事,好多赚点钱。鸿渐却因着尊严问题,无论如何也不愿屈服。

鸿渐希望孙**能多去陪陪自己的父母,但是孙**却十分不喜他们古板守旧的处事风格,经常弄得他们家鸡飞狗跳。而鸿渐就在孙**一日一日的缠磨中,越来越厌恶自己的原生家庭,越来越不喜自己的父母兄嫂。

孙**赢了,她成功收服了鸿渐。

但是最后,她再一次和鸿渐为了姑母的事情大吵,这一次鸿渐没有回头。

五、

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结婚。鸿渐娶孙**、孙**嫁曹先生、辛楣娶小女友,他们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结婚能让他们变得更幸福吗?并没有。结婚能让他们变得更富有吗?也没有。那为什么要结婚?

甚至,我们为什么要恋爱?

无可否认,恋爱会带给人快乐,但是也会让人精神失常,情绪变化多端,喜怒瞬息万变。

我很久没有恋爱过了。我很害怕。

我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但是恋爱的时候,我变得一点都不像我。我害怕他喜欢的是恋爱前那个自立的我,害怕他看到我的粘人,我的小脾气,我的喜怒无常以后而厌恶我。

明明不是一个爱计较的人,却会因为他没有及时回复我的消息而怨气丛生。

明明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却会因为他和别人多说一句话而愤愤不平。

明明不是一个妄自菲薄的人,却会因为他今天无意的举动和话语而自我怀疑。

这样的自己,真的很可怕。

六、

就算真的熬过了可怕的恋爱,他没有因为你各种各样烦人的小缺点而离开你,你们顺利结婚了,婚姻生活也是一道大难题。

他的父母不喜欢我,他的朋友不喜欢我,他的同事不喜欢我。

他吃完饭从来不洗碗,他脱下来的袜子从来不拿到厕所,他看见我清洁的时候从来不帮忙。

他一回家就只会打游戏,他对我的问题总是敷衍了事,他新洗的白衬衣总是弄得脏兮兮,甚至连他吃饭时拿碗的样子也觉得十分讨厌。

恋爱的时候,所有的缺点都被忽视,而一旦结婚,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攻击下,一点点琐事都变成了战争的导火索。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伤逝》,讲的是一堆青年因爱而同居最后在每日琐事的磋磨下又分开的故事。

生活真的是爱情的天敌。

我是个胆小的人,我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自己规律的生活被打乱。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经典的作品,极具讽刺意味,被称为当代的“新儒林外史”。

而关于这本书,似乎不同的年龄段,总会有不同的感受。

年少时嘲笑方鸿渐颓废懦弱,成年后却有了感同身受的意味。

但人生漫长,我们总会遇到苦难和挫折,并在其中不断地挣扎。

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而最后区分我们与“方鸿渐”的其实就是身处挣扎时的选择。

抱怨是本能

对于方鸿渐而言,父亲是有名的乡绅,家庭条件也算不错,自身又有着留洋的经历。

相比于同时代的很多人,他已然站在了更高一层的起跑线上。

可谁也想不到,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日子越过越差。

方鸿渐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四年换了三个学校。

时间转瞬即逝,眼看就要毕业,方鸿渐只好花30美元买了一个假文凭,在父亲和岳父面前蒙混过关。

因为假文凭的事,加上自己又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方鸿渐在三闾大学遭受了冷待。

看着周围靠裙带关系成为教授的人,他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平。

别人可以靠着关系混得风生水起,自己却无法大展身手,只能屈居人下。

他的每一段工作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既不上进,又不开心。

而面临被辞退的境地时,他总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心里怨恨别人排挤他,容不下他。

当唐晓芙知道他多情的过去时,他把所有的错都怪在苏文纨的头上,埋怨她心机十足,甚至为此大发雷霆。

作家三毛曾说:

“偶尔抱怨一次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地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如方鸿渐这般,为人生中的错误和不甘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哀怨人生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却从来不去想自己在其中付出了什么。

心理学中,有一个「归因理论」。

如果人习惯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会增强今后努力行为的坚持性。

相反,如果归因于外界因素,自身努力行为的坚持性则会大大降低。

很多时候,当你开始不停地抱怨外在因素时,其实已经失去了拯救自己的可能性。

鲁迅曾说:

“往往人一开始抱怨,事情就会加速朝他抱怨的方向前进。”

虽然抱怨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但一味地抱怨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生活更加糟糕。

人生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如果只会在抱怨里挣扎,生活永远无法出现转机。

自渡是能力

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是彼此将就的结果。

结婚不久,两人的吵架已是家常便饭,为了钱吵,为了妯娌关系吵,甚至为了赵辛楣吵。

从三闾大学失业后,方鸿渐回到上海,经朋友介绍成了一家新闻社的资料室主任。

虽然有了工作,但工资却只是孙柔嘉的一半,心里更是多了一些不平衡。

在听到孙柔嘉姑姑说自己“本事没有,脾气不小”的时候,他气急出门。

路上丢了钱包,没能坐上电车,回来便把气都撒在了柔嘉身上。

事实上,本来方鸿渐回家是想和柔嘉说清楚,打算好好过日子的。

可到了最后,却是一塌糊涂,以大吵大闹收了场。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年少不知方鸿渐,读懂已是书中人。”

确实如此,像方鸿渐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充斥着生活的琐碎和压倒性的苦难。

可正所谓,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只要我们敢于披荆斩棘,直面难关,终能活成真正的强者。

季羡林曾在《悲喜自渡》中写到: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

活着,就是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是因为他可以在困苦黑暗的日子里,拥有努力向上的力量。

人生实苦,别人能给的只能是一时的帮助。

只有学会自渡,才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事情,过更好的人生。

渡人是格局

对于方鸿渐来说,赵辛楣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

虽然最开始帮助方鸿渐是因为“情敌”的这个身份,但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情谊却早已深厚无比。

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赵辛楣看出李梅亭和顾尔谦的本性。

旅行结束后便提醒方鸿渐,以后定要对他们敬而远之。

自从与名义上的岳父闹僵后,方鸿渐从银行失业,赵辛楣便帮他在三闾大学谋了个职位。

而他后来的每一份工作,也都是靠赵辛楣举荐得来的。

方鸿渐结婚的时候,手头并不宽裕。

为了让他没有负担,赵辛楣借贺礼之由出了许多钱。

后来自己结婚,却未邀请方鸿渐,而是在后来的一封来信中才简单提起。

也许别人不理解,但方鸿渐却明白其中的深意:

“他结婚不通知我,是怕我送礼,他体谅我穷,知道咱们结婚受过他的厚礼,一定要还礼。”

赵辛媚深知方鸿渐的自尊心,体谅他的难处,所以总是毫不吝啬地伸出援手。

《增广贤文》有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但只要你愿意,即使平凡如你我,一样可以成为光亮,渡人渡己。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付出去的善意最终都会回馈自己。

渡人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格局。

在别人迷茫时给予点拨,在别人伤心时给予安慰,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悲惨世界》中写道: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自渡是本事,但渡人是一种难得的胸怀,既能帮助他人驱散苦难,也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繁华。

方鸿渐一生的悲剧,就是从一个“围城”里跳到另一个“围城”里,企图通过外部环境来解决困难。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困于围城。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座又一座的围城。

然而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最终决定了“围城”摧毁我们的力度。

选择抱怨的弱者,放弃拯救自我,最终在围城里蹉跎终身;

努力自渡的强者,往往能够破城而出,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善意渡人的圣者,汇聚世间温暖,能够驱散围城中的阴霾。

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抱怨是本能,自渡是本事,渡人是格局。

人生匆匆,既要做自己的摆渡人,也要有摆渡他人的胸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636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