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贾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贾生》抒发了诗人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出自:唐·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苍生:百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贾生》原文及翻译如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贾生

唐代

李商隐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关心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你好,哦!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安石《贾生》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李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这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李商隐不把贾谊的此次被征召视为幸遇殊宠,而是借题发挥,以古讽今

王诗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后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1、深刻而又辛辣地讽刺了晚唐统治者求仙访道,却不顾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

2、《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的解释

指 汉 贾谊 。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 :“ 贾生 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 诗:“去国哀 王粲 ,伤时哭 贾生 。” 吕志伊 《过黔楚界喜晴》 诗:“既倒 狂澜 难遽挽,上书徒抱 贾生 忧。”

词语分解

贾的解释 贾 (贾) ǎ 姓。 部首 :贝; 生的解释 生 ē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 一定 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 诞生 。滋生。生长。 造出:生产。 活的,有 活力 的:生存。 生命 。生物。生机。 出生入死 。舍生取义。 有生命的 东西 的简称: 众生 。

1、深刻而又辛辣地讽刺了晚唐统治者求仙访道,却不顾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

2、《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的翻译如下:

贾生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注释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唐朝著名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6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