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运用叠词表现之旅娇柔美好心情脑筋的形象的诗句是?

在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运用叠词表现之旅娇柔美好心情脑筋的形象的诗句是?,第1张

《迢迢牵牛星》中最能表达这首诗的情感的句子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迢迢牵牛星

作者: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叠词就是用重叠的词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叠词绘声绘色,读来琅琅上口,既可增强诗词的音乐感,又可帮助表情达意。因此在我国古典诗词中经常用叠词来摹声、状物、抒情,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当属李清照的《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作者也经历了颠沛流离、失去丈夫的痛苦生活。全文就是为了表现作者在经历国破家亡等一系列重大变故之后的愁苦之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因而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但先前词人做《声声慢》曲调,总以韵脚为平声,而且曲调比较缓和,而作者做此词,已经不在受形式束缚了。韵致,文字只伴随感情流动。不仅韵致改押,而且屡次使用叠字,变缓和为急促,婉转为凄凉。在这里,清照表现了她的惊世骇俗的艺术创造力,正因为如此,词作品大放光彩。

清照造词颇具心机,《如梦令》里“绿肥红瘦”出语新奇,而文章上阙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一再重复,感情宛如流水一般倾泻而出,出人意料而又不得不惊叹

拍案。紧接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词调再度低迷。清照孑然一身,又逢深秋,看见大雁南飞,不由地想起以前的时光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堪摘”,时过人迁,再也不会回到从前了。偏偏天意弄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诗人站在秋风中,只能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了。诗人紧紧抓住“愁”进行阐述,词作品却大气包举,别无旁支的尽情抒颂,而且不加修饰脱口而出,显示了作者独特的修养和情怀。

文章开始处并未直言其愁,而是巧妙地将内在的情感外化或物化了,借景以渲染愁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句连用七组叠词,如天外来音,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寻寻觅觅”,声音从低升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徘徊的身影在眼前晃动——她在追寻什么呢?“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起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声音由高而下,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到处冷冷清清,毫无生气,周围凄清冷落的环境,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助。“凄凄惨惨戚戚”,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使人有快要窒息的感觉。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连用七个叠词,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决不是词语的堆砌,它是作者胸中无边的苦水喷涌而出的表现。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把极度的忧愁和哀痛之情直接地迸发到字面上,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吐不快,所谓欲罢而不能。

“寻觅”、“冷清”、“凄惨”,原本也可以表达孤苦无依和惆怅寂寞的心情,但作者嫌力度不够,无法完全表达自己浓烈的愁情,就大胆地将它们每一个词都重叠起来,并在“凄凄惨惨”的后面缀上了“戚戚”的叠声词,这样一来,不仅力度加强,效果倍增,还极富音乐美。“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李清照在其《词论》中说:“盖诗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可见,李清照是非常精通音律的,她的词声调和谐,音韵流转。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且这十四字全是开口度极小的音,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有如一位伤心至极的女子在低吟倾诉,一种莫名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十四个字无一字写愁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技巧,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唱。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后来有不少词曲仿效这种写法,都不如她用得出奇制胜而又自然生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77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