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院一团的范泽华,姚旋秋谁比较出名呢2

潮剧院一团的范泽华,姚旋秋谁比较出名呢2,第1张

姚璇秋。姚璇秋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成为潮剧的一面旗帜,因此潮剧院一团姚旋秋比较出名。广东潮剧院一团,原为广东省潮剧团,始建于1956年,广东潮剧院成立后,该团隶属于潮剧院,成为第一演出团。

说起潮剧,不得不先说经典潮剧:《金花牧羊》、《井边会》、《辞郎洲》、《苏六娘》、《陈三五娘》、《杨令婆辩本》、《刘明珠》、《薛仁贵回窑》、《四郎探母》、《柴房会》、《扫窗会》、《闹钗》、《张春郎削发》、《告亲夫》、 《回书》等等,这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喜欢潮剧的友友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们,或多或少都看过,而看了这些潮剧也让我们认识了洪妙、姚璇秋、范泽华、许云波、郑健英、陈学希、张长城、黄盛典、方展荣等潮剧表演艺术家。

潮剧又名潮调、潮州戏、潮音戏等,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地方传统戏剧,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以动听的唱腔,配上优美的弦诗乐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流行于广东东部潮汕地区、福建南部以及香港、台湾、东南亚等讲潮汕方言的华人聚居地区,享誉海内外。

在五六十年代,潮剧界表演艺术和剧作能人比较多,老的表演艺术家和新文艺工作者济济一堂, 社会 上的文人、学者密切关注着潮剧,当时对传统的整理传承达到了一个高峰。

现在在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漳州、诏安等地都有属地潮剧团,这些潮剧团都会受邀到各地演出。特别是一些乡村逢年过节举办民俗活动或祭拜庆典都会邀请一些潮剧团到当地演出。潮剧团基本保留了潮剧细腻典雅的特色和独有的表演程式。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娱活动变很丰富多彩,加上唱K等 娱乐 场所的增加及全民K歌、抖音等app的推广盛行,使潮剧的传唱欣赏有了更多方式和平台,潮剧爱好者、潮剧迷增加不少,酒剧的传承又达到一个高峰!

   潮剧[1]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 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上海、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中心,现还有泰语潮剧,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剧。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宋元南戏的分支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 4 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是什么年代,在什么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研究者曾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从潮州巫术“关戏童”发展起来的①,一说潮剧是弋阳腔的一支,是“弋阳腔在各地流传后的直接产物”②。直到世纪30年代以来,流存于海外的明代潮剧本的发现,以及明代艺人手抄南戏剧本在潮州出土,潮剧的渊源得到了史料佐证的论说。  1936年,我国历史学家向达,在《北平图书馆馆刊》上,发表《记牛津所藏的中文书》一文,首次介绍存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潮剧明代刻本《班曲荔镜戏文》(即《陈三五娘》剧本)。戏文的全题《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牛津大学所藏的这个刻本,因“最后一页有残缺,不能知道此书究竟刊于何时”,但向达认为“就字体各插图形式看来,类似明万历左右刊本”。  向达介绍牛津的《荔枝镜》藏本之后,二十年过去了。1956年,梅兰芳和欧阳予傅倩率中国京剧团到日本访问,在日本天理大学的明刊本《班曲荔镜戏文》,一个是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剧金花女大全》(附刻《苏六娘》)。藏于天理大学的明刊本《班曲荔镜戏文》,与英国牛津大学所藏的《班曲荔镜戏文》是同一刻本。但该本保存完好,末页是书坊告白的文字和及“嘉靖丙寅年”字样。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燠年号,嘉靖丙寅年即公元1566年。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大全》,没有刊刻年号,但据专家考证,系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见《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后记》)。  嘉靖刻本卷末刻有书坊一段告白:“重刊荔镜记戏文,计一百五叶,因前本荔枝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今将潮泉二部,增入“颜臣”,“勾栏、诗词、北曲、校正重刊,以便骚人墨客,闲中一览,名曰荔镜记,买者须认本堂余氏新安云耳”。说明这个“重刊”本,是从旧本“荔枝记”,揉合潮泉二部,增“颜臣”、北曲等内容,并“校正”旧本荔枝记文字的差讹而成的。1964年,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主任、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又发现潮剧的另一个明代刻本,这就是刊于明万历辛巳(公1581年)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大全》。这个“新刻增补”的潮剧本,不称《荔镜记》,而称《荔枝记》,是与《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它的底本是不是嘉靖重刻的荔镜废气 依据的原本,沿难断定,但这个刻本是“新刻增补”本,说明在万历之前,已在原刻(初刻)存在了。这个刻本的卷首,刻有“潮州东月李氏编集”字样。地方戏曲向不登大雅之堂,戏曲编剧者署上名字也不多见,这个刻本把编剧者潮州人李东月也刻上了。就在流传于海外的潮剧明代刻本被陆续发现期间,1958和1975年,在揭阳县渔湖和潮安县凤塘两地的明墓中,相继出土《蔡伯皆》(即《琵琶记》)和《刘希必金钗记》手抄剧本③。这两个抄本的出土,引起国内外戏曲专家的高度重视,认为“是研究戏曲发展史的珍贵文献”④,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戏曲文物的一次重大发现⑤”。</SPAN></SPAN></p>

没有。揭阳市揭东区一团潮剧团成立于2017-05-17,经营者为江列辉,根据查询天眼查可知,揭阳市揭东区一团潮剧团目前的经营状态为注销。揭阳市潮剧团是一个潮剧团,1992年揭阳潮剧团升格为市级团,全团人员深受鼓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05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