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亿舍弟 和 水调歌头 都是借月予怀之作 你较喜欢那一首 为什麼

月夜亿舍弟 和 水调歌头 都是借月予怀之作 你较喜欢那一首 为什麼,第1张

都喜欢 我更喜欢月夜忆舍弟

标题:月夜忆舍弟①

作者:杜甫

体裁:诗

格律:五言律诗

原文: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④一雁声。露从今夜白⑤,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⑥寄书长⑦不达⑧,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注释:

1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鼓声。断人行:战争期间夜里禁止行人,如后世所谓"戒严"。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

5露从今夜白:指白露街的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写作背景:杜甫乾元二年(759)在秦州写的。当时,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关中大旱,饥荒严重,便弃官离职前往秦州。在兵荒马乱中,与兄弟离散。诗人怀着强烈的忧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晚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鉴赏:

赏析一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张明非)

赏析二

杜甫共有四个弟弟。公元759年他西来秦州时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分别在河南山东客居。这首诗就是抒发对不在身边的三个弟弟的思念。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内容紧扣“月夜”,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忆舍弟”的感情。“戍鼓断人行”, 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这一句所烘托出的战争气氛,也是诗人当时为什么那样深切怀念诸弟的原因之一。在章法上,这一句与后面的“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相互照应,也使全诗脉络连贯,条理清楚。

“边秋一雁声”从前句的地上写到天空。边地、秋日、雁声都是引起人“倍思亲”的原因。“一雁声”三个字,还让人想到古人称兄弟为“雁行”的典故。这两句从听觉方面来写,后两句从视觉方面来写,可谓有声有色。“露从今夜白”,意思是露从今晚上开始才分外惨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也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这两句诗以“移情”的修辞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最后四句为第二段,直接抒写对舍弟们的怀念。 “有弟皆分散”,以致老家无人,又因为“无家”,所以想写封信打听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们的“死生”,也是没有办法的。“寄书长不达”正承“无家问死生”, “况乃未休兵”又进一步申说:平时尚且如此,何况又值战乱不已的时候呢!这四句层层紧逼,一环扣一环,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赏析三

这首诗的第一句“戍鼓断人行”,在一开始就点出了“深夜”和“战时”那种戒备森严、冷清的样子。第二句的“边秋”和“雁声”则更加说明了他在怀念他的手足时候的季节和地点。当时的季节正好是秋天,花草树木都开始凋谢,而自己又是身处在边境,再加上孤雁凄惨的哀叫声,就更令人觉得空虚寂寞了。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最后四句,杜甫则是在描写他思念兄弟的情怀。因为战争的关系,他和自己的弟弟们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无家”则让人更觉得悲哀,因为他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也都因为战争的关系而破坏了。最后两句,他则描写出因为战争的关系,又收不到家书,因此对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忧心的心情;特别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个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的完整。

唐诗手札:

梁启超在“情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杜甫,其实也没什么错,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却是极宽广、极深厚的那种,是「人民爱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诗篇能写的好,能像电气一样的振荡人心不无道理。而这首《月夜忆舍弟》所给人的感动和冲击,正是如上所说的那样

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歌吟单从数量而言也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天地间总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真正能使观者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相交融的那么一种和谐之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美丽的梦一样。苏轼在另一首词中说过:“对花逢酒不饮待何时”,而月亮不正是一朵高悬天际的岩石之花吗?据有关典籍记载,东坡并不是一个能饮很多酒的人,但他喜欢与别人一起饮酒,尤其是看别人饮酒,别人的快乐也就是他的快乐,他心胸豁达,气质清明,在如梦浮生里,他处在醉与醒之间,既不像屈原那样遗世而独立,也不跟有些文人似的和其泥而扬其尘。他是他自己,没有比他自己更接近于他自己的了。“问青天”,李白登峨眉山顶说过:“恨不得挟谢眺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屈原《问天》是一部充满幻想的作品,共有一百多问。东坡这首词也是对青天提出了他的疑问。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夕何年”也就是《诗经》中所说的“今夕何夕”。刘向《说苑》中有一首“越人歌”,用越语写成,译成当时通行的隶书,最后一句就是“不知今夕何夕”。不同之处在于:《诗经》及《鄂君歌》中说的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感到疑惑,仿佛把自己遗忘了一样,不知道这个夜晚是那个夜晚了。而在东坡的词中,则是对上天的宫阙存在着疑惑。在古代,有着“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说法,因此,东坡以为,天上与人间必然有着不同的计算时间的方法。人间的光阴如白驹之过隙,而天上的则是缓慢的,这里暗寓一种对时间催人老这一自然现象的无可奈何的悲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句是上面那种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转换。因为对人世间的时间是无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风归去”。这里用了一个“归”字,是很有深意。李白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而东坡也隐然以“谪仙人”自任。他到天上,不是附骥之尾,而是再回到他所来的地方。然而,他在想入非非中,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高处不胜寒”是担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种纯净的寒冷。李商隐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婵娟”乃“美好貌”。青女素娥是耐得住寒冷的,因之能够在月中霜里比赛谁更美好。但诗人会怎样呢?他显然是忍耐不了,他的天堂在人间。在这里,苏轼赋予这首词以非常丰富的意义。他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些厌倦的,他也渴望上升到一个更纯净的高度,然而他却忍受不了这种寒冷。他就是这样处在一个矛盾的情境之中。从句面的意思看,似乎是琼楼玉宇乃耐不住高处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关注的还是自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词,杜甫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桂树在月轮中留下阴影,斫却此桂,清光应该更多。据古代姮娥奔月的传说,月中还有吴刚,坐在那里斫桂。故毛泽东有《虞美人》“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云云。

转至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连用三个动词,来描述月亮的运动。月亮升起来,转过朱阁,慢慢降落,月光延伸进窗户,照到床上无眠的人。“照无眠”有两种解释,月光照在人身上,而人还处在无眠状态。也可能是月光照到床上,却发现并无人在此睡觉。那人在何处呢?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写人在床上却无眠的;另一首“却下水精廉,玲珑望秋月”,则写人并没有躺在床上,却坐在窗前默默地望着月亮。词人在这里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俗本多作“何时”,一句之中有两个“时”字,是不太妥切的,同时也与理不通。因为上面已经把月亮当作自己的朋友,因此要跟她谈谈心,要向她表示最为亲切的问候,这句的意思是:月亮啊,你这高处也能胜寒的“别有天地非人间”的造物,难道还如我们这些渺小而可悲的人类一样有着什么遗恨吗?不,你是完美无缺的,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难道你就不能在人们团圆的时候团圆,离别的时候残缺吗?你为什么总是要跟我们不一致呢?我们人类离别的悲哀难道就一点也赢不到你的怜悯吗?

由上片的“把酒问青天”到此处的问月,诗人的感情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逐渐领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他听到了天外之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可以看成作者的领悟,也可以看成月亮的回答:月亮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悲痛,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她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就是“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思。这个结局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作者最终自然会达到这一高度。但这一高度却并不寒冷,它还是我们常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苏轼的思想境界并不如朱熹那样的理学家高远,他比较地有人情味,他的旷达是一种生活化了的心境,他在人间,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首词之所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其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并没有把苏轼当成一个膜拜的偶像,我们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确实,在中国文人中,你找不到比他更适合做朋友的人了。

下面我们需要对这首词作一整体的评价,这首词在词史上的价值可以跟苏轼的《前赤壁赋》在散文史上的价值相比,而且这两篇作品,有一种内在的共性。《赤壁赋》中说:“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用之不尽,取之无竭,是造物无尽藏也。”清风明月,“耳闻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我们在享受这些大自然丰富的馈赠时应该感到幸福,应该对自然、对生命、对生命与自然的共生感激不尽,我们不仅是自然的朋友,是清风明月的朋友,也是自己的朋友,而且,惟有自己才是你最初与最后的朋友。基督所说的“要爱你的邻人”,试问谁还比自己更接近自己呢?基督还说“要爱你的敌人”,试问:谁能比你自己更是你的敌人呢?你正是自己的邻人,也是自己的敌人,人生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因此,基督所说的就是“爱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古代人所推崇的“安家治国平天下”,也要以修身开始。人必须先成为自己的朋友,不要自己作自己的独裁者,不要自己作自己的暴君。——让我们还是回到苏轼的这首词上吧,在这首词中,苏轼最终达到了某种令人神往的内在的和谐,不仅是与自然的和谐,与生活在另一处地方的弟弟的和谐,但最重要的还是与自己的和谐,他不再想乘风归去,他也不再怕高处的寒冷,他站立在大地上,在他的上方,有着无限蔚蓝、高远的蓝天,有着仿佛黄金一样闪耀的月亮!

如下: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表达九月九亿山东兄弟号和夜书所见同样情感的诗有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个人认为《夜色倾心》这部剧比较有特色的地方便是它的反套路式爱情故事。首先,这部剧的单集时长很短,基本是在十分钟以内,是很新颖的短剧模式。其次,剧中的两位主角演技都很在线,剧集的剧情也很有趣,自带漫画感。

这部剧由刘些宁和管栋饰演,其中,刘些宁饰演的女主是漫画世界中的人物,所以有了可以随意跳入剧情世界的人物设定。我原本以为,女主好好的完成任务,顺其自然的和男主发展感情线就可以了,没想到,这部剧一反常态,刘些宁饰演的女主并不是传统的傻白甜。在各种不同的漫画世界剧情任务中,刘些宁拿到的设定也不同。比如,在一次任务中,刘些宁被分配为女配角,而这个配角是捣乱那个世界中真正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的,不过意外中刘些宁竟然带着女配的气质穿到了女主身上,从而造就了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虽然,剧中刘些宁饰演的女主并不是温柔善良的人设,但是男主也是具有反派特征的。这样的人设吸引到了许多观众。而除此外,男女主的颜值也是非常吸睛的。不得不说,刘些宁非常适合饰演反派性格的女主,自带面部表情的冰冷感和御姐感。

不过除了上述的这些看点以外,我个人觉得让人比较喜欢的玛丽苏剧情就是,在剧中,女主患有特殊病症,需要穆氏基因的吻来续命,而男主恰好就是穆氏的私生子,所以剧中女主和男主第一次见面就接吻了,这设定实在是有些大胆。一个是冷面直男,一个是恶毒女主,这样的剧情真的很带感,很高能。短剧的模式也可以让观众很快追完剧集,剧情不拖沓,也很适合在吃饭或者地铁上的碎片时间观看。总得来说,是一部还不错的小成本剧集。

我的青春 我做主 偶尔翻翻以前的东西,总会涌上思绪万千,而且还会留在脑海中不断翻腾,经久不散。同样的,我无意中翻出了小时候的画册,又有许多浮现在眼前。小时候每个人都是这般天真烂漫吧!幼稚当然成为孩子们的天性。连孩子们的画也不例外。一般看去,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稚气,是一种成年人乃至青少年没法拥有的一种气质。每一笔,无言中都勾画出童年时,我们心中的那一幅蓝图——多么的美好啊!每一幅幼稚的图画,正是我们一颗颗纯洁,天真无邪的心啊! 想到这里,不由得有从那美好的童年回到了现实。如今的我们已褪去童稚时的天真,往日心中的那幅蓝图已随着岁月的消逝而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父母诸多的束缚以及我们言听计从的心理!21世纪的我们本应该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应该拥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应该向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而努力奋斗!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我们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反抗,只有听从。从而令我们逐渐形成“父母老师说的话就是对的”,“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只是为了我们”这种畸形的心理。我们难道就不能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吗? 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未来就靠我们的双手去绘画出来。因此我们就应该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我的青春,应该由我来做主。 我的青春我做主点点的欢笑,淡淡的忧伤,飞扬的青春,用歌声唱响十六岁的灼热年华,我的青春,我做主。 ——题记 懵懂的岁月已悄然逝去,纯真无邪已定格在过去,我们的青春如霓虹灯般绚烂,却逃不过那繁华背后的落寞,从懂得什么是微笑背后的忧伤那一刻起,我们便踏上那条名叫“青春”的未知路。 没有期待中的那份惊喜,没有童话中可以让灰姑娘变成公主的水晶鞋,没有那可以接受无数鲜花与掌声的舞台。我们平凡如旧,我们有的,只是那颗火焰般热情洋溢的心。不是不想活得潇洒自在,不是不想叛逆、放任,不是不想不顾一切疯狂地追寻,只是在梦想与现实交锋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它们的差距,我明白了我还没有取得那通向自由的通行证,于是,我选择了现实,毕竟我更趋向于现实的温暖。而那绚烂的梦想也会永不凋谢,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回忆里,那是一个属于洒脱青春的梦。 我们歌唱青春。其实,青春就是一首歌,跌宕起伏,或伤感,或欢喜,朦朦胧胧,却回味无穷。我们每个人都在很用心地诠释这首歌,谱写自己的淡淡青春。 在这十六岁的灼热年华,我们独自享受着快乐、忧愁、喜悦、寂寞。点点欢笑,淡淡忧伤,这就是青春。在这里,留下了我们微笑的瞬间,记下了我们流泪的刹那,这些就足够了,不需要刻意装点什么,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要将青春把握在自己手中,去创造无悔的青春。 在这青春的旋律中,我们就是主角,曾经的叛逆与疯狂,曾经的辛酸与眼泪,曾经的感动与梦想,都已随风而逝,留下的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我们都是梦想的创造者,我们抱着梦想踏入青春,带着感动度过青春,带着希望迈出青春、走向未来。 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张扬着个性、飞扬着思绪;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肆意地哭着、笑着,有着属于我们的纯真;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美好回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六岁,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意义是一样的:可歌可泣的纯真年华。我们歌唱着青春,歌唱着生活,歌唱着那并不完美却绚烂多彩的年华。 不需要掩饰,不需要躲避,我的青春我做主,在这五彩的世界里,我们用那心灵的歌声唱响了属于我们的飞扬青春。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青春我做主我们站在时光的河岸,细数成长的感伤,那一片碧草茵茵的田园,有多少梦在露水中绽放!令我忍不住拿起笔来描绘出青春里那些色彩斑斓的心情:某时某刻的别样心情,成长带来的感悟,年少的青涩感情,青春最初的萌动,色彩缤纷的青春梦想,阳光下淡淡的惆怅和透明的忧伤…… 青春的心情故事有过浪漫、唯美、时尚、细腻的绘本甚至涂鸦都是最美好的。所以我的青春,我感受!我的梦想,我做主!我的青春就应该我自己做主,热爱自己的热爱,快乐自己的快乐,听从自己的内心。“我的青春我做主”,就是这个世纪的青春宣言。 当我笑时,我拥有整个世界;当我哭时,世界只有我。 我是水瓶座,据说水瓶座的爱自由。没错,我喜欢自由。喜欢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莫名其妙的画;我喜欢光脚穿拖鞋在街上晃悠;我喜欢一边东张西望,一边塞上耳机听《酸酸甜甜就是我》唱到:“耳朵里塞着小喇叭, 躲在被窝里看漫画, 虽然我还在象牙塔, 我多么想一夜长大, 亲爱的爸爸妈妈, 别叫我小傻瓜,虽然我很听话, 不代表我没有想法, 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 每一天对于我都非常新鲜, 我调皮的味觉,有最独特的区别,我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青春期的我有一点点自恋,大人们的世界,等待着我去冒险,哈---快长大快快长大,对这个世界say hi!,我要我自我就像我的自我。人群之中我有最最的独特,唱我自己的歌,要唱出我的心得,我要我自我最爱我的自我,笑过哭过我全部都记得,想总会有效果梦想就是种快乐……” 我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我渴望做自己想要做的一切,我希望我的思绪能无边无际的“闯荡”,我期待我的身体能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的翱翔。这才应该是我的青春。 可现在的孩子都很可怜,我们生长在一个竞争力强的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繁荣时代,我们要对付不断更新的知识,我们身上背负着未来国家栋梁的称号。现在的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我们失去了自我,不可能去做自己喜欢、向往的事,我们无奈,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 窗外的天空灰灰的,就犹如我的心一样,空虚孤独,属于我的青春,属于我的快乐,都被一本书代替了。不,我不要这样。我要找回属于自己的青春与快乐,青春是我的,不是别人的,我要做回我自己!当初被遗忘的梦,被抛弃的幻想,我要找回来,我需要它们,因为有了它们,我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我才会觉得没白活一场。 于是,我乘上了希望之船,开始了我的寻梦旅程。在其中,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可能还会有很多困难和艰辛,但是我不怕,我要勇敢地面对它,把它克服,坚持下去,永不言弃。我的青春就要这样,它要充满梦想,它要朝气蓬勃,它要魅力四射,它要热情如火……翻开陈旧的相册,看着一幅幅充满童趣暖暖的照片,耳边拂过一缕缕暖暖的清风,唤起我一串串暖暖的回忆,那些飘逝了的快乐日子宛若一朵朵游逸在辽远空际的圣洁的白云…… 童年的我是一株沐浴在阳光和暖风中的向日葵,我的快乐是无人打理的绿草,长长的绿草将向日葵紧紧的裹住。我想向日葵一定是太阳遗落在凡间的精灵,不然为什么她总是围着太阳转?为什么快乐永远青睐她?那时,我肆意挥霍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我的世界只有多得要不掉的阳光、暖风、绿草和鲜花。 外婆家,屋后,花田里。 一个左手棒棒糖、右手红苹果、抱着棕色布熊、身穿粉红色长裙、扎着麻花长辫、系着蝴蝶结的傻女孩,曾在那里感悟风的灵性、光的温暖、花的快乐。 暖风,轻盈地扬起,所有的花絮瞬间凝聚了酝酿已久的灵气,追逐、嬉戏、旋转、飞舞、升空。漫天的花絮伴着暖风粘满了我的全身,我惊喜的叫到:“外 暖风——初中掠影 站在阳台上,望着对面幼稚园,天真无邪的笑声,青春活力的跳跃,孩子们脸上覆盖不住的乐,我那股忧愁竟淡淡逝去,脑海里闪烁的是: 这个夏季,暖风里夹着青草味儿。 就像——像?!学校操场上,炎炎煦日下,一大片绿草中,哦,那随着暖风,弥漫在微微笑声里,牵手是,小小缝隙里传递着的青草味儿。 这个夏季,暖风里透着沁凉。 像——阳光下迸溅的水花,一片片薄薄的碎片里折射出彩虹的光芒。心里凉凉的,味道甜甜的。是?!哦,那伴随着乐声,迎着青春的步伐,在一声声惊讶与狂欢中,一同绽放的喷泉。第一次,第一次,在学校里看到喷泉!一个个新生们不知有多大狂欢。是,让碎片纷飞时滴落的沁凉从手缝中缓缓流过?是,远远地感受水花溅起折射出的青春的光芒?我们,哎!那时,真是可笑! 这个夏季,暖风也会从脸颊滑过。 轻轻的,柔柔的,我,我的心也随着暖风飘呀——飘。淡淡的热气,闷闷的。心里的那份愁绪,无法随风飘去。初一的时光,随着暖风飘走了,弥留的清香只存在与记忆中,心灵深处。那永恒的快乐。 这个夏季,暖风说,初二结束了…… 无法为那段初二写些什么。是,一直没有想过,却真实出现过的,没有硝烟,没有利箭,受伤的心却更痛的战场?是,失败了,沮丧后却没有时间暗自流泪,修复淌血的伤痕,依旧奋战题海的木偶生活?是,苦中作乐,却连强颜欢笑,自怜自勉的精神都没有的岁月吗?…… 暖风渐渐过去了。 也许,那时的暖风也过去了,暂时过去了,一张成绩单换来了七天平静的日子。那,淡淡消逝的闷气。 这个夏季,暖风静静的。 我走在回廊上,踩碎一地阳光,只与暖风为伴。回忆着 成长着——曾经的无奈、忧愁,被岁月磨砺成光滑的棱角。两年的初中生活,烟尘滚滚里隐约闪现的初中掠影。不再为此欣喜若狂、哀愁悲绪,只剩下一个静坐如斯的女孩,在成长的那扇门里,与暖风一起等待着第一次月考,中考…… 微笑嫣然,带着些许烦恼。幸福无底线,幸福无极限。站直身体把握自己的命运,向它抗争,向它宣战!奋斗无止境,追求无止境,在奋斗与追求中去创造、享受真正的幸福吧!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关于幸福呢,有很多种。比如,家庭和睦叫做幸福,情人之间的相互爱慕关怀也叫做幸福,有一个丰富物质生活的环境也可以叫做幸福。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之中。幸福是你的感受,不是别人的评价。幸福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幸福是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幸福是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幸福是有健康的身体和一颗健康的心。幸福是曾经生活过。幸福是支持人生活下去的勇气。幸福是苦尽甘来的果实。幸福是游子回家的指南针。幸福让人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的指引。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具其态。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那是一双深沉的眼睛》 小的时候,我很怕那双眼睛。总是试图躲过那眼神,避免与他直视,生怕遭到那双眼睛的责骂。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眼珠深陷进眼眶,眼角旁扎着深深的褶皱,眼皮如蜡黄般老化,染上褐色。如刀般锋利的眼神穿过浑浊了的瞳孔直射开来,透过磨旧了的大边框老花镜,划破你的肌肤,直射你的心脏。浑身惊悚,发一身冷汗。还是孩童的我不喜欢那双眼睛,这也成了我不喜欢外公的唯一的理由。 长大后,心中仍带着那份恐惧。外公却看我如成人般,有时会给我讲中国字。外公给我讲的字不少,惟有“贱”讲的最为深刻。每次讲字的时候,外公总毕恭毕敬地在纸上写下端正的简繁字体。初见“贱”字时,我倒吸一口气,外公却笑了,那时我很少见他笑,他的一席话至今犹记在心:“贱,左边是贝,右边是戈多一横,宝贝应是自己靠劳动所得,而靠武力去抢夺而得,便是贱了。你可别看中国字多,其实个个都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可是很聪明的。”最后一句话在每次讲完后,外公总会念叨,眼里盛满了笑。我看到,那是一双中国学者的眼睛,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尊敬和崇仰。 外公懂得很多,而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外公是文革前的大学生,穷乡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却狠狠地被推下来,用曾经执笔的手握上锄头,上田干活。忽然忆起外公喜看杂文,总取一些好文章来给我看,那上面充满着讽刺与犀利的语言,用比外公眼神还尖锐的油墨刺痛着社会污浊黑暗的伤口。外公看着我一点点地念着文章,眼里充斥着兴奋与快感。我忽然觉得有些害怕,是那眼神后对社会政治的仇恨与报复,有些辛酸,有些苦辣。 外公,我深深崇敬着的外公,他有一双盈满泪水的眼睛,他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信徒,向着悠深的传统文学顶礼膜拜,他永远是社会黑暗的仇恨者,这来自他的岁月所无法经历的苦楚,无奈而又感伤。他活着,是为了用那双眼睛,明亮地闪烁在文革40年后的今天,用他的生命,坚守他心中的信念。 我会永远注视着你的眼睛,那双沧桑岁月的眼睛 《那是一双忧郁的眼睛》 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初冬的一天,我与好友相邀去参观动物园,虽然是万分期待,但寒冷的空气里却带着几分晦涩。就是那一刻,我带着惆怅的心情看见一栅栏中的你。 细看栅栏上的说明牌,我得知你就是黑熊,一头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的黑熊。同学们不时地向你挥手,争着给你投放食物,可你却纹丝不动,丝豪也不搭理我们。我惆怅的心里不由多了几分怨气:“你这算是对人类的一种藐视么?”我对着你大吼起来。 旁边的朋友忙解释说:“他视力差,是看不见你的,要不怎么会叫它‘熊瞎子’呢。”虽然感受好了些,可我还是无法原谅你的无动于衷。细细一看,你的眼睛还真是透明,仿佛就是那雪域的清泉。不过,却分明读到了眼角流露出的忧伤,有几许怒意,也有几分陌生,看起来让人心里酸酸的。 你也许有着无尽的孤独,可从来没有伙伴来倾听你的心声。我们生气时,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泄,而你却永远也无法越过坚固的钢铁,只能悄悄地卧在墙角舔着流血的伤口,只能静静地呆在狭小的空间里等待时光的流。面对你饱经沧桑的双眼,我不由泛起了一圈圈酸楚的涟漪。噢,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的黑熊,我怎么能往你的伤口上洒盐呢? 我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一定在想念曾经生活过的家乡,想念与父母兄弟同行的温馨,想念相互嬉戏玩耍时的天真,想念高山白雪给你带来的宁静,想念青草溪流给你唱出的欢歌。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因为我们人类的无知而化作了泡影。不知道我刚的怒斥是否刺痛了你的内心,但我分明感觉到,你那双清流的眼睛却让我在隐隐作痛。 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我依然无法忘记你忧郁的眼神,真希望有一天,能够在野外——在喜马拉雅山系与你相逢,目睹你清流如水的眼神。、那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眼睛,人皆有之。有的眼大如杏,有的眼笑如月,有的眼中含情,有些眼高手低,而我们曾老师那双眼却显得与众不同,那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从曾老师的眼中可以看出曾老师的喜与乐。看到我们班取得好成绩时,从她那眼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喜悦;看到有人在说小话,做小动作时,她的眼睛又似一把利剑令人不寒而栗;看到我们胆怯害怕时,又可以从她眼中找到鼓励与信任,让你顿时拥有自信的力量。 学《白杨礼赞》时,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全班无一人举手,而我又知道答案,可是我平时都不举手的。曾老师的眼睛在全班扫视了一遍又一遍。我胆怯地举起了手,但还不足两秒,手又怯生生地缩了回来,心想:还是别出这锋头了吧,要是答错了多难为情呀……可又一想,曾老师不是常常鼓励我们说:“人是在锻炼中成长的,抓住了机会就有一半成功的可能,不抓机会就一定不会成功。”于是,我又小心翼翼地举了一次,但一贯胆小的我在关键时刻又退缩了。 “真的没有人知道吗?再没有人举手我可要说答案了!”曾老师想用激将法激激我们。但全班依然无人举手,整个班都鸦雀无声。“机会可是不等人的哟,想要把握锻炼自己机会的同学就请把你的手高高的举起来!”曾老师再次鼓励起我们来。望着曾老师期待的双眼,我鼓起勇气把手缓缓地举起了。曾老师那对敏锐的双眸立刻发现了我,“周汉辉!请你来说说。”曾老师话音刚落,全班的眼睛齐唰唰地看过来。我站起来,艰难的开起口来。我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只觉得心跳加快,脸发烫,此时,我看到了曾老师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似乎告诉我:别怕,慢慢说,老师相信你能行!终于,我把答案说完了。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再看看曾老师的眼睛,写满了欣慰似乎在说:“XXX,你真棒!” 如果你到本班来听一节课,你就会发现曾老师那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三、那一双专注的眼睛 喧闹的教室,没有一个安静的角落。 “这还怎么叫人学习呀”我抱怨地说,将笔重重地摔在地上。 环视着周围正天南地北神侃的同学,无意看见那双专注的眼睛正沉浸在那厚厚的书本中。她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容舒缓,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什么力量使她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静心读书?我好奇地靠近她。 不知不觉,她已经看到了第十页,她那双眼睛仍目不转睛地看着,对于我的到来她毫无所知。一行行的字从她眼前被她检阅,有时双眼就盯在一处,动也不动,可能在沉思什么,可能在探究问中妙处,也可能在欣赏某一句佳句,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我真的很佩服和羡慕她能有这样一双专注的眼睛。同时,我自叹不如,感到惭愧,因为我从来没有像她一样认真投入地读过一本书,每次不是一目十行,就是被周围的环境吵得无法静下心来,继续抛开书本加入到同学们天南地北的神侃阵营中,所以收获颇浅。是她的眼神启迪了我,让我蓦然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让我懂得不能认真仔细的阅读一本书,就如过眼烟云,容易淡忘,又怎能汲取文中精华为我所用呢? 转眼间,她已经读到三十多页,只见她眼睛里泛着晶莹的泪光,接着,两行泪水,顺脸而下。而她不放下手中的书,依旧凝视着,连擦眼泪的工夫都不肯浪费。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是读书,她已完全投入在故事情节中,仿佛她就是文中的主人公,从她那泛着泪光的眼睛里,我读懂了知识的魅力是无尽的,是对知识的渴求赋予了她一双这样的眼睛。 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了陶渊明的那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你?心远地自偏。”的含义了。春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梦系魂萦、铭心刻骨,它以其神圣、隆重、喜庆、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结。这无与伦比的厚重情结,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里,仿若一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硕大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连结着百姓的幸福与苦难。当岁月的脚步声又一次震响于年末岁首之时,年关已倏忽而至。我在神圣的期待里翻捡着关于春节的陈年记忆,也在温暖的盘算中寻觅着关于年关的诸多话题,由此衍生出一连串的思索。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国门的洞开,各国文化的交流,人们逐渐关注起西方节日来,如圣诞节就早已闪亮登场于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大地。尽管“洋节”来到中国,却冲击不了中国传统节日,“过大年”,它依然没有失去其永恒的光泽,挥舞红绸、打着腰鼓而扭秧歌,舞雄狮从来都没被淡漠;红炉围坐、张灯结彩而为除夕守岁的光景总是令人倍觉温馨。一个古老悠久的节庆,以其极为强盛的民族性而经年沿袭,绵延不绝,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泯灭它的存在。即便世间长久流传着“年关难过年年过”的说法,然而不论是孩提的“过年”所向往的欢乐,还是成人的“过年关”所滋生的微妙情感,都不可能动摇人们对过年的浪漫憧憬与慎重思谋,这便是春节的无限魅力。 春节文化已由单一变得丰厚,由传统走向新潮。人们从过去的放鞭炮、贴春联、张灯结彩,转向外出旅行,游览名山大川;转向参加主题PARTY庆典活动。同时,人们也开始将传统的阖家团年,转向到饭店包席守岁;即便拜年,许多人早开始用电话问询、手机短信、Call机传呼以及发E-mail等手段,将传统的团拜与逐门逐户的恭贺新禧取而代之。此外,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歌舞晚会、朗诵会、音乐会、书画展示会,愈来愈受到人们推崇和青睐。所有这些,不仅增添了传统佳节的气氛,而且以其日渐浓郁的文化含量折射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特色。 但不变的是春节对于所有炎黄子孙,无疑是共同的吉祥福祉。不论是飘泊海外,远涉重洋的游子,还是羁旅他乡、辗转迁陟的儿女;无论是挣扎底层、孤陋寡闻的草民,还是高官厚禄、养尊处优的贵人,心里无不揣着对春节的眷恋,无不怀抱着对过年的珍视。一句“每适逢佳节倍思亲”的诗,该凝结人们心头几多深情!一俟年关迫近,跋涉于迢迢旅程的人们,那种星夜兼程的匆匆行色,那渴望乡关的殷殷目光,无一不是因春节这根幸福丝带所牵动所濡染。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像我们这样对春节饱含深情,旷世持久,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像我们这样对春节无比虔诚,历久弥坚。 春节,是亲情的高度凝炼,又是催生欲望的时辰。寄托的是真情,期盼的是团圆。此时此刻,就连铁窗之中的囚徒,也会萌生对大墙之外的家的深深挂念。在年关,许许多多人的心中便有形形色色的欲望悄然升腾:有的期待时来运转,把忧伤与苦痛抛弃;有的渴望开年大吉,将理想与希冀化为现实;有的畅想宏福齐天,能有贵人保佑平安、万事顺遂。因而久别的希望重逢,分离的希望团聚,贫穷的希望富有,卑微的希望平等,痛苦的希望幸福,忧伤的希望和美,农人希望丰收,工人希望上岗,穷人希望发财,我希望顺利考上重点高中……人们似乎把所有人气与运气和机遇一古脑的托付给春节。哪怕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人们也对春节充满无限的眷恋。因而春节盛满了欲望,春节催生着欲望,人人梦想乘着这不无吉祥的欲望之船抵达美满如意的彼岸。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的笑声被晚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这笑声饱含着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她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久久地回荡着!我祈愿大家在“牛”转乾坤、辞旧迎新的日子会有一轮火红的朝阳照耀亿万人的头顶,让它的赤炽扫除每个人心头的阴霾,燃烧起本不该亵渎的纯洁向往与不倦的信念……嗯,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你看看吧

作 者:夏沐厘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

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

缺口都一样

……

一夜播放量破2亿,连续12周高居音乐平台榜首,被网易云音乐评为2021年度最佳单曲TOP10。

这是英雄联盟的主题曲,陈奕迅的新歌《孤勇者》,一出即成“王炸”。

这首歌里,有人看到了那些虽没站在光里,但默默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的人,也有人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在为自己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而《孤勇者》的爆火,除了陈奕迅顶级的唱功和不落俗套的编曲外,也离不开那“字字皆动人,句句是人生”的填词。

处处充满理解与共情,带着澎湃人心的力量与希望,像无数簇温暖的萤火,鼓励每个在黑暗中前行的人。

很多人在问,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大张力的歌词?渐渐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她叫唐恬,一个死里逃生的作词人, 在她作品遍地开花时,收到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死神的邀请……

9年前,她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想着余生是否有机会,能让偶像陈奕迅唱一首自己写的歌。

9年后,陈奕迅演唱了她写的《孤勇者》,完成了对一个患癌女孩的承诺。

这是《孤勇者》创作背后的真实经历,也是一个关于勇气、生命和热爱的感人故事。

1 年少有为,天赋才情初展现

唐恬,1983年出生于湖南,一个地地道道的“湘妹子”,从小就喜欢写作和音乐,学生时代便以“墨墨”为笔名,写了多篇小说和随笔。

2004年,唐恬大学毕业,进入了湖南广播电视频道工作,一开始只是写一些宣传类的文件,第二年,随着 娱乐 频道转入天娱传媒,唐恬开始负责当时的热门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唱片制作。

彼时,唐恬仅仅22岁,虽然年轻,但她的天赋和才情却展露无疑。

“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不怕风雨的阻挡……”

80后、90后可能还记得曾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那简单易记、容易上口的主题曲《唱得响亮》,更是一度传唱在大街小巷中,没错,这首歌的词作者正是唐恬。

不止如此,2005年,《超级女声》首张合唱专辑《超级女声终极PK》发布,一共收录了11首歌曲, 这其中,她一人包办了整张专辑一半的歌词创作。

周笔畅的成名曲《笔记》、张靓颖的《如果我们爱下去》、何洁的《你一定要幸福》、尚雯婕的《最终信仰》……这些红极一时乃至成为经典的曲目,都是唐恬的作品。

与之相反的是,唐恬本人却很少被人提及,她本人也刻意与名利、荣誉保持距离。

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总是小声的问一嘴,“能不能不放照片啊?”,相较于抛头露面,唐恬更喜欢安安静静地写词,她常说:

“我们再简单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

和大多数年轻女孩一样,二十多岁的唐恬也有着自己的“小秘密”—— 她的偶像是陈奕迅,心里也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一天,陈奕迅可以唱一首自己写的歌。

向往简单,热爱文字,写过一些温柔美好的歌,期待与偶像相遇。

这样一个单纯乐观的女孩,命运却没有眷顾她。就在她为了实现愿望而默默努力时,一场厄运来临…

2 花样年华里,一场与命运的豪赌

2012年的大年三十,唐恬正和家人一起吃着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沉浸在节日的喜悦氛围当中。

中途,唐恬接到了北京朋友打来的电话,告知她检查结果,朋友不敢直说,只是跟她说, 有可能是癌症,你要不再做个更加详细的检查。

消息如晴天霹雳,但她竭力掩饰好慌怕的情绪,坚强笑着陪父母一起迎接新年。

回到北京后,复检被告知确诊为鼻咽癌三期,不到30岁的年纪,正是人生绽放的大好年华,唐恬觉得命运和自己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回到出租屋后,她把自己锁了起来,强忍多天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她边哭边写着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其中一条是:

“我要活过我的父母,不要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

病魔和噩运来了,战吗?《孤勇者》中那句震荡人心的歌词,其实正是她当年的内心写照。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随后,她独自走进医院、独自做检查、独自跟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直到安排好一切,即将准备化疗时,她才把病情告诉了父母。

鼻咽癌被认为是最难受的一种癌症,治疗的痛苦,普通人很难想象。

先是脱发,体重急剧下降,接着是口腔溃烂,吃饭和喝水变成了一种煎熬,再后来连嗅觉和味觉都没有了。

一天晚上,唐恬和母亲散步,路过一颗桂花树,母亲感叹桂花树好香啊。她愣了一下,然后用力地去闻,却什么也闻不到,但依然笑着回答母亲:“是呀。”

60多天,2次化疗,33次放疗,8次靶向, 唐恬未曾有一次示弱,她还在病床上写下了《荣幸》,句句直戳人 心。

因为这痛觉

都想说谢谢

我不是泡沫

我多荣幸可以活

苦难是什么

够不够用来唱歌

唐恬的坚强,父母其实一直看在眼里,可当医生告诉老两口,这个病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可能会永久性丧失听力时,他们再也坐不住了,因为他们知道,失去听力对这个以音乐为生的女儿意味着什么。

为了让女儿在还能听见的时候,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瞒着唐恬报名了《中国梦想秀》,在舞台上哽咽着读着她的歌词,念着她那还没实现的梦想。

“她特别欣赏陈奕迅,因为他也是个音乐人,她就想让她喜欢的艺人来唱她的歌,我想对她的一个病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听着唐恬妈妈那颤抖的声音,陈奕迅深受感动,他对唐恬说:

“你真的是主持人说得又漂亮又坚强又有才华的一个女生,我不会辜负你的作品,加油啊。”

听到陈奕迅的肯定回应后,唐恬更加坚定了抗癌的决心,游走于病床和执笔间的她开始奇迹般康复,最终战胜病魔,涅槃重生。

她和命运的这场豪赌,赢了!

3 告别过去,她涅槃重生大放异彩

康复后,唐恬把自己之前所有五颜六色的T恤、荧光色衣服都扔了,她觉得这不是自己的衣服,开始偏好素色或纯色的衣服。

她说,这跟一个人的心境有关,这个具体的仪式感可能代表着告别从前的自己,转换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生病之前,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特别重的人。但病痛打碎又重塑了我,开始明白人生中有很多东西要放轻一点,你可以很重地去爱,但要温柔地说。”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她作词风格的改变上。

经历过生死,她的词少了惆怅哀怨,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热爱,每一个字都充满着种子向阳的生命力。

她为毛不易写《无名的人》,写出了平凡人物的奋进与豪情,激励着大家用更大的热情点亮平凡的生 活。

无名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

敬你的沉默和每一声怒吼

敬你弯着腰,上山往高处走

头顶苍穹努力地生活

她为凤凰传奇写《海底》,写出了深陷至暗时的苍凉与坚守,告诉濒临崩溃的抑郁者,人世间还充满希 望。

你是重要的存在,是某人的星星

当你孤身独行

当你说被爱不过是侥幸

孩子请你别忘记

曾有温暖的声音呼唤你的姓名

她为**《我和我的父辈》写主题曲《如愿》,写出了国人血脉里割舍不了的 情感 羁绊,告知先辈“这盛世如你所 愿”。

你是我之所来

也是我心之所归

世间所有路都将与你相逢

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

愿你所愿的笑颜

还有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同名主题曲的词作者也是唐恬,歌词里,她写出了那平凡渺小的普通人迸发出的强大力 量。

有多少苦乐,就有多少种活法

有多少变化,太阳都会升起落下

平凡的我们

一身雨雪风霜不问去哪

随四季枯荣依然迎风歌唱

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为什么唐恬的词总是直击人心,总能引发 情感 上的共鸣?

因为她经历过生命中的高山与低谷,也试过用平凡的身躯与命运掰手腕。

所以她发自内心敬佩每一个与生活搏斗的平凡人,字里行间,是她对这世界的感悟和热爱,歌词中的他们,也都能看见光。

而我们之所以感动,除了因为自己像歌词里的小人物外,心底里多少还有份执念,依然相信着,即便再普通、再平凡,也可以向那束微小的光而进发。

4 结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泰戈尔说:“生命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

阿尔贝·加缪说, 真正的救赎,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于唐恬而言,借着《孤勇者》的大火,她大可以不断曝光自己,像滚雪球一样,从成功衍生出更大的成功,从赞誉衍生出更大的赞誉,赚个名利双收,盆满钵满。

可是在网络上,你几乎看不到她半点消息,她在刻意消失, 唯一有账号的微博设置了半年可见,点开后没有任何内容,简介还停留在十多年前。

历经人生起起伏伏与世间的纷扰嘈杂,她还是那个喜欢写词、热爱文字的简单女孩。一如当初最美的从前。

这首《孤勇者》,是唐恬梦想的实现,也是这些年披荆斩棘的抗癌自白,更是涅槃重生后,向那些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人们的致敬。对她而言,这便足够了。

就像她说的一样,希望这是一首“实燃”的歌:

“不宣讲漂亮的态度,不为了勇敢而勇敢。这首歌致敬的英雄,是那些抬头走夜路的人,是那些内心有殿堂的人。”

她在告诉每一个人——孤独也好、绝望也罢,就算是污泥满身、衣裳破烂,即便平凡如我们,依然能够成为战胜自己内心的英雄。

正如中国帆船航海第一人郭川,在穿越北冰洋与大海搏击时所说:“我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

也像路遥说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愿平凡的你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最后: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1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