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中班后,有好多地方与小班不同,现把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告知家长,希望您平日对孩子多多观察、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平稳的度过中班阶段。
中班幼儿发展目标
1、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集体生活。
2、能轻松、愉快地尝试使用筷子进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养成主动饮水的意识与习惯。
4、学会自理大小便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学会收拾整理玩具物品,能保持环境整洁。
6、独立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并能整理自己的生活物品。
7、初步了解身体特征、保健常识及保护方法。
8、能接受和配合体验及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9、能记住父母和幼儿园的名字、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10、与成人失散时不乱走,知道寻求帮助;遇到危险时会躲避及呼喊求救,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11、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1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注意交通安全。
13、积极勇敢的参加体育活动,不怕困难,体会体育活动的乐趣。
14、小肌肉动作较为协调灵敏。
15、积极参与做操,动作正确、有力、体验平衡的节奏,并随着节奏按顺序运动。
16、能较平衡协调地进行走、跑、跳、投掷、钻、爬和攀登的游戏活动。
17、积极运用各种运动器材活动,并探索多种玩法,在运动中表达创造性。
18、能与他人谈论个人经验,描述自己经历或熟悉的物体和事件。
19、喜欢听儿童文学艺术作品,学习复述、续编、仿编和创编,并从中体会乐趣。
20、接触各种阅读材料,尝试多种阅读方法,体验阅读乐趣。
21、认识自己的名字。
22、有书写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方法(书写、坐姿、握笔)。
23、能够注意倾听和理解日常生活用语、承认的要求、儿童文学作品。
24、从图书、电视、电脑、广播、口头交谈等途径中得到信息,并获得快乐。
25、喜欢提问,敢于当众讲话,自然大方。
26、有顺序的收放图书,知道爱惜图书。
27、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28、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29、有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30、能简单的理解和判断某些行为的对与错。
31、积极尝试解决游戏、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32、尝试学习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
33、学习做选择、计划和决定,并能执行和表达,有初步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34、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
35、体验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知道父母和亲人的兴趣、爱好,愿意表达对父母和亲人的爱。
36、初步了解家乡和祖国,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37、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和变化的简单规律。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8、常识运用比较的方法,感受异同,至少能够从一个维度对常见的事物进行分类。
39、能对身边的事物、现象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究,并从中体验快乐。
40、用多种形式表现、交流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分享探索的快乐。
41、懂得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2、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43、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说出总数,初步理解10以内的意义。
44、理解序数的含义,能对10以内的事物进行排序,寻找排序的规律性。
45、探究和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以及圆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46、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
47、正确 辨认方位。
48、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大胆地进行音乐表现与创造,愿意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获得愉悦和美感。
49、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50、探索感受音乐中的强弱与快慢,音的高低与音色。
51、初步感知歌谣、歌曲和生活中的节拍与节奏。
52、能够随音乐自由地表现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
53、探索常见的打击乐器的基本敲击方法,养成正确使用乐器、有序收放乐器的习惯。
54、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乐曲、舞蹈作即兴伴奏,具有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
55、喜欢用美术方法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见、所知、所想和对事物的深刻印象与情感体验。
56、认识美术作品表现的内容。初步了解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美。
57、能够尊重他人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58、认识、选择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并大胆使用、创造性的设想与制作。
59、发现周围事物中的美的规律,并能运用事物的规律进行装饰活动。
60、欣赏故事、诗歌、木偶剧、动画片、皮影戏、小歌剧 ,饼干受气中的没,愿意参与戏剧性表演活动。
一、生活活动目标:
(一) 入园:
目标:
1、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2、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集体生活 。
3、能接受和配合体验及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初步了解身体特征、保健常识及保护方法。
5、能与他人谈论个人经验,描述自己经历或熟悉的物体和事件。
6、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7、尝试学习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
8、能对身边的事物、现象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究,并从中体验快乐。
中班幼儿特点及表现:
1、有关心他人的表现。
2、能够主动和熟悉的人打招呼,愿意和教师交流。
3、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渴望自己的行为被认可,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
5、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为班级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6、喜欢从家中带东西来幼儿园。
7、愿意与小朋友结伴进幼儿园。
(二) 劳动
目标:
1、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2、学会收拾整理玩具物品,能保持环境整洁。
3、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5、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6、学会简单地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行为,初步理解某些行为的对与错。
7、尝试学习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
8、学习做选择、计划和决定,并能执行和表达,有初步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9、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和变化的简单规律。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0、懂得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中班幼儿劳动特点及表现:
1、愿意帮老师做事,为小朋友们服务,渴望自己的劳动被认可,有初步的责任感。
2、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3、劳动前往往没有计划性,不考虑先后顺序,几个人劳动时,没有分工合作的意识。
4、劳动时经常寻求老师的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5、劳动持续时间短,中途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不易做到有始有终。
6、劳动的积极性容易受劳动内容的影响。
(三) 入厕
目标:
1、学会自理大小便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3、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谦让。
4、尝试学习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
中班幼儿入厕特点及表现:
1、入厕时喜欢抢便坑,男孩小便时嬉戏,大小便后常常忘记冲厕、洗手。
2、经常在上厕所的时候与同伴交流、观察,不肯出来。
3、喜欢结伴上厕所。
4、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整理衣服。
5、由于幼儿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大便时蹲不住,容易便在外面。
6、孩子不喜欢在幼儿园大便,自己擦屁股有困难。
(四) 盥洗
目标:
1、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
2、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3、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4、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谦让与合作。
5、初步懂得节约用水,加强环保意识。
中班幼儿盥洗特点及表现:
1、知道如何正确盥洗,但没有形成自觉行为,表现出洗手、洗脸、刷牙马虎。
2、洗手时边洗边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3、对水和肥皂感兴趣,喜欢在洗手时玩水、玩肥皂。
(五) 饮水
目标:
1、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集体生活。
2、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3、认识自己的名字 。
4、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5、能够注意倾听和理解日常用语、成人的要求、儿童文学作品。
6、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7、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和变化的简单规律。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班幼儿饮水特点及表现:
1、能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动饮一定量的水。但大多数中班幼儿仍需要老师的提醒。
2、饮水时,愿意欲小朋友交谈。
3、开始愿意想老师表露自己主动的表现。
(六) 进餐
目标:
1、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及特生活。
2、能轻松、愉快地尝试使用筷子进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部首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中班幼儿进餐特点及表现:
1、幼儿能够独立进餐。
2、初使用筷子进餐时,掉饭粒现象较严重,经过练习逐渐减少。
3、愿意自己添饭、添菜,能做好餐后的收拾、漱口等工作。
4、个别幼儿孩存在挑食的问题。
5、在进食量、进食速度方面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
(七) 睡眠
目标:
1、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集体生活。
2、独立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并将脱下地衣服整理好、自己整理床铺。
3、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别人。
4、有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中班幼儿睡眠特点及表现:
1、喜欢在睡觉前和小朋友说、玩、逗。
2、喜欢互相帮助穿脱衣服。
3、大部分幼儿能正常入睡,但有个别幼儿不愿意午睡。
4、生活自立能力提高,能在老师、小朋友地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但动作较慢。
5、还有个别幼儿喜欢抱着宠物上床。
6、睡眠时间仍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八) 离园
目标:
1、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2、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集体生活。
3、学会收拾整理玩具物品,能保持环境整洁。
4、能记住父母和幼儿园的名字、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5、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6、能够注意倾听和理解成人的要求。
7、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8、有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9、体验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知道父母和亲人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孩子能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和亲人的爱。
10、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
中班幼儿离园特点及表现
1、很清楚该回家了,情绪兴奋并有所准备。
2、友好、助人、合作的行为明显增多。
3、做事、游戏不如其他时间专注。
4、经提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但情绪变化较大。
5、能主动和老师说再见。
6、在离开班级以后,喜欢在家长陪伴下与小朋友一起玩。
幼儿情绪发展是指个体情绪发展的一个阶段。情绪在幼儿阶段的发展过程及规律性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扩展,幼儿情绪种类不断丰富,情绪体验不断深刻。其发展特点:
情绪日益丰富和深刻化,引起情绪体验的动因增多,情绪逐渐分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随着脑的发育和语言的发展,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逐渐发展,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社会性情绪产生并发展,幼儿最初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情感体验(affective experience)是指个体对自己情感状态的意识。一般反映情绪的生理变化,如愤怒时能觉察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和四肢发颤等许多躯体的生理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部分所激活,由副交感神经部分恢复正常。情感体验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三种观点解释其产生:(1)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就是对生理变化的知觉;(2)坎农-巴德情绪理论,认为躯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产生的;(3)沙克特的理论,认为有意识的情绪体验,是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等三个来源的信息输入的整合,其中认知因素起决定作用。
包括以下几种:
1、幼儿的“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获得成人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从这些评价中,获得肯定或否定的自我体验,实现由生理需要体验向社会性需要体验的不断深化发展,开始发展出社会性情感体验。
2、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
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以确保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正文: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曾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而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期,更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黄金时间。没有情感,就没有童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和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幼儿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把积极的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未来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来认真对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怎样通过故事教学来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下面就此问题粗浅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规程》中指出:幼儿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的。可见,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一次吃点心前组织幼儿洗手时,发现盥洗室的门前有一张椅子倒放着,给幼儿的进出带来了不便,而前面几个幼儿路过都视而不见,个个绕开椅子走进了盥洗室。后来通过我随机讲述了自编的故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还主动把其它没放好的椅子全都整齐排好了。又如,一次起床后,班上有个叫别艺南的小姑娘个头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裤子提了好长时间都没提好。当我讲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故事不能只由教师来讲,要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平时,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创造条件进行故事教学,让幼儿学会听、讲、编故事。 这一形式在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时,对幼儿各种情感的萌发和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幼儿在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情感的发展。如,我们经常利用午餐前的准备时间或区域游戏时间,请幼儿轮流讲故事,并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另外,我们也会经常请幼儿续编故事的结尾,不仅增强了参与性和想像力,而且通过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情激励。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因此,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要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中班综合《快乐公寓》这一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主要让幼儿理解快乐的含义,并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以及共同合作劳动和为别人解决困难都能得到快乐。课上,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主动带领部分幼儿去帮助他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也大大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同时,故事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还要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努力把自己积极的情感传导给幼儿,达到了以情育情的效果。 3、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的有效条件。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故事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组织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尝试分角色表演,增强了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4、故事教学中鼓励幼儿多维交往,培养社会感情。 幼儿的有效交往是其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常带领幼儿和同伴一起尝试交流故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感受,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水平。如,在大班语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一活动课中,在请幼儿相互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这一话题时,立刻像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好多乐于助人的事例来。最后再巧妙地展示出拍摄下来的场景,那些助人者脸上在活动课现场个个充满了自豪感,使其他孩子一下了也萌发想要助人为乐的情感。 5、“情” “行”相结合,保持幼儿健康的发展方向。 “少若诚天性,习惯成自然”,每当幼儿通过小故事萌发出不同方面的积极情感时,我们通常会组织幼儿将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并转化为积极行为,确保了幼儿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园携手,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生活空间 1、利用节日小故事对幼儿情感教育。 各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来历和说法,可以搜集相关的传说或者感人的故事,让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端午节有“屈原”的故事、春节有“年”的故事、七月初七有“牛郞和织女”的故事、清明节有“革命烈士”的故事等。当这些节日到来时,我们常请家长向孩子讲述这些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如,一天放学时间已到,班上谭辰小朋友的家人还没来接他,他便对我们说:“老师,等我回去后,看我怎么收拾我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一句话时,我们顿感诧异,等家长来孩子时,我们和家长一起抓住了这一教育的契机。通过 “小老鼠波波离家出走”这一故事的讲述,让该幼儿意识到父母把自己养大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并在交流讨论后从中初步萌发出尊敬父母、爱父母的情感。 3、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