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必要争辩吗?

真的有必要争辩吗?,第1张

  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困难且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当中,即使不习惯和别人交往,日常的来往和客套也必须要有。

    周围人与我们关系是否亲近,对这个问题的影响不大。因为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他们与周围的人,不论是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者是陌生人,彼此的相处都会很和谐,即使偶尔有矛盾,也可以很快解决。而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与外人相处不会很愉快,与自己的亲人相处也并不是很和谐。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相处很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观念不同,彼此观念不同,却又都想要说服对方,想让对方听自己的,谁也无法让步,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次次争吵都是如此,次次都是以谩骂,恼火,甚至摔东西作为结束,那么无论关系如何亲近,最后也都会分崩离析。

    即使是你的亲人,你认定他们爱你,认定他们不会因为争吵就离开你,你说话越发不注意,可是谁都有心,要知道,难听的话语最伤人,你痛快了,但是却会给亲人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时间久了,谁都会受不了。

    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你觉得你们每一次争吵都可以在不久和好,但是你要知道,每一次争吵都会留下伤害, 人一旦有了隔阂,就真的走不远了,这世上只有和好,没有如初。

    即使是你的爱人,如果你们总是争吵,一次次让对方失望,一次次想要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去和对方讲理,那你的爱人也会攒够失望然后离开。

    有人说吵架最烦重提之前的事情,那你知道吗, 旧账重提是因为它从未被妥善解决过 。你反感旧账重提,那当初为什么不好好解决,却要让对方心里留下一个心结?

    其实有时候争吵是无意义的,你觉得有必要争辩吗?站在你面前的,是你的亲人朋友,不是你的对手,你又不是在打辩论赛,非要赢过对方,赢了又能怎么样呢?赢了争辩,输了感情,值得吗?

    往往两个人争吵的时候,只要其中一个人做出了让步,安静下来不说话,那么争吵也不会再继续,你可以当做这是一种暂时性的逃避,但是这种方法很管用。

    争吵的时候,你越吵,对方也越想和你吵,你不吵了,对方也停下来了,要是有一个人让步,余下的时间就可以让双方都冷静一下。你只有冷静下来,才能客观的阐述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所以争吵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想要解决彼此的问题,想要对方听你的观点,那你就做出让步,让彼此都冷静一下,之后再心平气和的谈话。不要忘了最初的目的,是想和对方的关系更和谐,而不是火上加油,最后谈崩!

     

两个人在争辩的其实是情绪。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一对情侣或夫妻本身的争辩内容并不重要。当两个人在一起吵架的时候,两个人吵架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宣泄。我们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负能量,也可以理解为伤害感情的事情。对于对情侣和夫妻来说,两个人需要尽可能求同存异,同时也没有必要在任何事情上说服对方。

很多人可能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

在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之后,两个人之间的耐心会变得越来越少,这也会导致两个人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多见,特别是对于那些不会合理处理亲密关系的人来说,很多人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直接发泄到对方身上。

两个人争辩的是情绪。

这个逻辑可能有些拗口,因为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同时也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当两个人吵架的时候,事情本身的对错并不重要,两个人其实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情绪,进而获得对方的认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吵架来解决,我们需要尽可能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我建议两个人不要频繁吵架。

对于两个人来讲,两个人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两个人也需要朝着同样的目标而努力。如果两个人因为各种小事频繁吵架的话,这不仅会极大消耗两个人的精力,同时也会伤害两个人的感情基础。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尽可能允许对方和我们有不同的想法,同时也没有必要去过度说服对方。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我们需要容忍对方和我们有不同的意见和做事方式,同时也需要多去包容对方。

与人争辩者没有善良之辈

雪峰

只要与人争,不管是争吵、争夺、争抢,还是争论、争执、争辩,都是争,其目的,要么是想把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要么是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核心都是在争夺能量。所以,凡与人争者都不是善良之辈。

夫妻之间最容易争吵争辩,所以,夫妻都不是善良之辈。一个人,一旦成了丈夫或妻子,善良从他们的世界里消失了。

不同信仰和门派之间容易争论争辩,只要一争,这个信仰和门派就不是善良之信仰和门派。

宗教与宗教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很容易争论争辩,这就说明宗教与政党都不是善良的。

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很容易引起争,这就证明民族和国家也不是善良的。

和谐,就是要消除争吵、争夺、争抢、争战、争论、争执、争辩,不消除争,永远没有和谐,世界永远没有和平。

不管是谁,一旦参与了争,不管他以什么理由和借口及方式,不管他打着上帝、神、佛的旗号或真理的旗号或普度众生或拯救世人的旗号,都远离了善良,都是恶人。

禅院草要远离争

真理永远不争。上帝从不与神佛仙圣人鬼魔争。

天堂里没有争,天堂里生活的生命从不与其他生命争吵、争夺、争抢、争执、争论、争辩、争战。

一个和谐的家园不应该有争,一个和平的世界不应该有争。

道的程序在运行,因果报应在执行,争什么争。

车走车道,马行马路,争什么争。

牛进牛棚,猪进猪圈,仙走仙途,佛入佛土,争什么争。

所以,禅院草永远不与人争,尤其是不与人争论争辩。

牛跟猪争,能争出什么真理来?所以我不与你争,你认为你对,那就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你不要与我争,你也是对的。

蜜蜂跟苍蝇争,能争出什么真理来?所以我不与你争,你说狗屎挺香,你是对的,你赶紧去吃狗屎吧!我的食物是花蕊。

禅院草不跟任何人争,不跟父母争,不跟丈夫妻子争,不跟兄弟姐妹朋友争,不跟其他宗教信仰门派争,不跟江河大地草木花卉昆虫鸟兽争。

别跟我争,你是对的,就按照你认为对的去做吧!

1

《庄子·内篇·齐物论》中有好大一段,大意是说一个人永远说服不了另一个人。这里面包含了“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呃,好虚无的赶脚。

2

我近年特别不喜欢跟人争辩,倒不是因为要道法自然,只是因为我懒,觉得这样没用,不想浪费时间。

到达这种状态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年少轻狂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最正确,遇事总喜欢分个对错,得理不饶人。

遇到观点不一致,脑子里想的是:一定要把你纠正过来。遇到别人误解,就认认真真摆出一条一条的证据。还有,如果不喜欢一个人,一定要让对方知道,装不介意都不行——非得步步紧逼,把人家得罪够。真是十分讨打,想起来一头冷汗。

得罪人的方式有很多,争辩通常是最有效、杀伤力最大的。还发现反问句和设问句威力最大。于自己表达十分有力,于对方却足以一剑封喉。

比如别人问:你应该做什么事。反问句像小李飞刀嗖嗖就过去了:你为什么不做呢?

或者申诉说:为什么他哭一哭就有糖吃,为什么我就非得留在这里做作业?

为什么说是我的问题?凭什么你要说这句话?你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屎吗?

慢慢了解到很多以后,发觉正如《后会无期》里讲的一样,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利弊得失清楚,要还是不要,根据自己的禀赋,遵从自己内心来选择。不了解这一点,就始终懵懂,就算争赢了,最终还是输掉底裤。

3

也特别不喜欢别人跟我争论。倒不是因为我胸怀宽广,也只是因为我懒,觉得这样没用,不想浪费时间。

曾经有个熟人,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人家还没说完,就抢着开口,一开口就是:哦不不不。然后才开始讲正事。

好比人家说:做阅读理解还是要通读全文。他会说:哦不不不。下文却是:我也觉得有必要通读全文。

或者人家说:我请大家吃个火锅吧,麦香园怎么样?他会说:哦不不不。以为他要争着请客,结果却是:我上周才请朋友在那吃过,朋友说味道很好。

啥意思?是赞同的意思。那为啥要说不不不?不知道。换了以前简直想怒喷:你他妈是有什么毛病吧。

年纪大了火气没那么壮了,才有闲心观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样的人原始状态通常貌似温和,但往往有个非常强势的伴侣,一来二去就会把自己搞成这幅德行。只能推测可能是因为想表达看法的时候经常被驳回,说了基本没用。憋屈多了就渐渐变得特别固执,养成了遇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否定了对方,回过神来再说的习惯。或许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驳到渣都不剩吧!

虽觉得匪夷所思,但了解这回事以后,再遇上这般温和而固执的人,就不会生气较真了。定性地说,这样的人不值得依靠,因为他卡在瓶颈憋屈,已然十分难受了,哪有余力体谅和帮助别人。

但,他们往往聪明,不乏高明的见解。因此不妨多倾听,多采纳他们的话,只是要保持警惕、放出眼光来挑选出合理的部分。做到从善如流,利益最大化。此外,对这样的人一定不要丁是丁卯是卯,确实事上相关,需要指出来,一定就事论事,不过多牵扯到对人品和思想的评价上去,不然对方会满脸漠然,啪嗒一声关上心门。

人上了岁数,自己有什么问题还能不知道不成?区别只在于是否愿意面对,继而作持续艰苦的改进。正如你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对捂住耳朵的人又何必言语。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先放开捂住耳朵的手。就好比一只水杯,如果水已经盛满,干嘛还倒往里倒水。

频道不同,不必强融。毕竟口舌之争改变不了什么,还是静待花开为好。

4

更不喜欢介入别人的争辩。却不是因为我懒,这样自然也没用,主要是与我何干?不想浪费时间。

去介入别人的争辩,只要不是帮忙吵架,就只能是断公道。这样很容易陷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陷阱。特别是人家又没请你断公道当老师的,白白送上门去,又没有人要听,也是满悲惨的一件事,有那闲工夫不如提高下各人水平。说不定水平提高了,人家就会慕名来请教了。

只不过这世界坑太多了,接受请教也有风险。《列子·汤问》第七章,写了两小儿辩日的事,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小儿笑着说:谁说你聪明智慧哟,连这都答不上来!

这篇古文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就算你是孔子,照样有答不上来的问题。所以就算有生意上门,你hold不住,不是你的还不是你的。只不过孔子没有强词夺理争辩什么,所以还算避免了自取其辱。嘿嘿。

5

所以要做到不争,就用争辩的时间来干点别的。多知道一些东西,多历练一些事情,就多收获很多经验,遇事也比较容易抓住核心。

要想不争辩,需要做到心怀仁厚,别人一句话拿过来,到你这里就跟过筛子似的唰一声就过去了,你的筛孔看事的时候精密,听人发表情绪的时候眼子就很稀。训练自己的目的就是筛眼大小可以自动调节。什么时候该调?根据需要。

要想不争辩,多看看别人优点,多发掘事物有利的一面,多训练自己一针见血的眼光——只是不一定非要吆喝出来,表明自己是一阵见血的小能手。

要想不争辩,还得熟知人情世故,知晓情绪背后掩藏的缘由,不跟着对方节奏话赶话,而是按自己节奏(通常慢一点)来安排事务和对话。听到别人有情绪的时候,不是气他没良心、哪句话难听、翻白眼难看,而是大致知道他有情绪,这情绪可能来自何方,大胆推测,小心求证。

《道德经》第五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

好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继续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61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