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发布寻找密切接触者的紧急通知(襄城县密切接触者)

襄阳发布寻找密切接触者的紧急通知(襄城县密切接触者),第1张

最新消息:

》》

襄阳市关于紧急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通告

全体市民:

为紧急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方便广大市民及时了解确诊病例相关信息,判断自己是否是密切接触者,并发动群众提供密切接触者线索,防止疫情扩散,经研究决定,现将我市城区近期新增的5例确诊病例相关信息公布如下:

病例1:患者曹某某,女,14岁,住襄城区余家湖街道曹湾村3组,2月16日发病。

病例2:患者黄某,男,37岁,住樊城区清河口街道普鑫上东郡小区5号楼,2月15日发病。

病例3:患者余某某,男,49岁,住樊城区米公街道大庆西路盛世唐朝小区,2月18日发病。

病例4:患者陈某某,女,29岁,住樊城区屏襄门街道九街十八巷天御小区7号楼,2月18日发病。

病例5:患者陈某某,男,44岁,住高新区新五中学府家园5号楼,2月16日发病。

上述病例已经确诊。请与以上病例在发病前5日以来,有同乘交通工具、同餐、同住、同室及共同活动等接触的人员,自本通告发出后第一时间做好自我防护,不要外出,减少与家人及他人接触,并迅速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如实告知密切接触信息。隐瞒与上述病例密切接触史,拒不报告、逃避排查或者在排查时隐瞒密切接触信息的,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如果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广大市民如发现与以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或相关线索,请立即向襄阳市疾控中心报告。

报告方式如下:

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专线电话0710-3604330,3604332;

襄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0年2月22日

说明:2月份以来,襄阳市区已经开始执行居家隔离措施,公共交通减半运行重点解决的是抗疫一线人员出行。因此上述5例病例与其有接触者大致都是其周边人员,接触人员范围有限。

襄城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及因疫致困青少年补助申报

活动内容

开展“同舟共济青春偕进”——湖北希望工程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及因疫致困青少年特别行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传递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关爱对象及标准

1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项目。面向襄城区参加疫情防控中感染疫病或牺牲的医务人员,对这些医务人员的子女提供爱心资助。感染疫病的医务人员的子女补助标准为5000元/人,不幸牺牲的医务人员的子女补助标准为10000元/人。

2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项目。资助襄城区因疫情致困、返贫家庭的青少年学生,优先资助本人感染疫病、家庭成员感染疫病或亡故的城乡低保家庭、农村建档立卡家庭的青少年学生。资助标准为5000元/人。

注:青少年学生指小学、中学、中职中专、高职高专、大学本科在校学生。资助对象范围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解释。

申报程序

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项目

1申请。采取自愿申请和组织申报相结合的形式,由本人或所在单位联系襄城区团委,征求本人或家属意见后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

2审核。申请单位要确保申请表的信息内容、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审核盖章后提交市级团委汇总,由市级团委统一提交省青基会审核并确定补助名单。

3补助。爱心补助款采取“银行直通车”方式,一次性以银行转账方式划拨至受助人指定账户。

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项目

1申请。采取自愿申请和组织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因疫致困青少年学生可自愿向襄城区团委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襄城区团委也将深入基层,主动寻找符合条件的青少年学生,在其自愿的基础上指导填写申请表。

2审核。襄城区团委对申请表的信息、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并公示名单。公示结束后,审核盖章并提交市级团委汇总,由市级团委统一提交省青基会审定。

3资助。助学金采取“银行直通车”方式,一次性以银行转账方式划拨至受助人指定账户。

****

对申报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项目的,请将电子版附件1和附件3及个人抗疫工作情况总结电子版发送至团区委邮箱;对申报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项目的,请将电子版附件2和附件4及申请理由总结发送至团区委邮箱。

联系人:张一梅

联系电话:3607305

邮箱:youthxc@163com

表格下载:点击下载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 事迹材料 5篇

 国家正在变强,有句古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相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实现幸福生活。下面是我整理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作文,欢迎阅读。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一

 谭青苗:疫情不退 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青苗正忙得团团转。

 谭青苗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青苗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青苗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青苗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青苗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青苗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青苗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青苗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青苗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二

 周敏:职责所在 累也坚持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只要工作需要,我还会继续干下去。”2月28日晚,刚回到驻地休息的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周敏表示,疲惫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为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自2月18日投入使用,急需大量医务人员值守,周敏第一时间请战。而当时,他刚刚结束19天的县市疫情防控督导工作。

 从2月22日开始,周敏和同事两人承担起新院区4——11楼的医疗废物转运工作。每天早上7点多准时上岗,9点进入各楼层,对电梯通道前的医疗废物进行整理、搬运,送到楼下污物出口,再转运到暂存间……因为医疗废物大多是患者的治疗和生活垃圾,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清运,最多时,仅一层医疗废物就达20多桶。尽管接触医疗废物很危险,需要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修整,但他和同事在工作时几乎没有时间概念,只想着全力加快进度,连续工作6、7个小时是常事。有时等同事招呼吃晚饭时,才发现自己的中饭都忘了吃。

 “前几天天气闷热,不到半个小时,口罩和身上的防护衣就全部湿透了。”周敏告诉记者,防护衣穿脱不便,加上密闭的防护镜和口罩,本就行动困难,呼吸不畅,每次搬运一桶桶重达几十公斤的医疗废物时,他们更会面临体力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稍有不慎还会受伤。“好几次,我坐着就睡着了。”周敏每天完成工作任务回到驻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休息,好积蓄力量迎接第二天的高强度工作。

 周敏的妻子余灿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护士长,每天早出晚归,一直在老院区负责产科病人的收治及护理工作。两岁的儿子年前被送回浠水外婆家看护,夫妻俩已有一个多月没看到儿子。

 “我们都不敢和儿子视频,怕他哭,也怕自己难受。”周敏低声说,自己很想儿子,也知道妻子的辛苦,但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站在抗疫一线,这是职责也是使命,他愿意付出,选择坚守。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三

 “我是一名好医生,但却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工作6年的90后武汉第四医院医护人员姜思达对健康时报记者这样评价自己。

 几天前接到通知,医院需要紧急开设两层抗病毒的新病区,急缺人手,经过再三考虑后,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夜写好了请战书,交给了院领导。

 姜思达说,母亲身体不好,早在十年前就做了子宫切除术,父母就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如果不幸感染牺牲了,谁来给他们养老。

 “但是时间不等人,病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虐传播!我就是应该冲在最前面!”1月25日12点,医院下达了通知,下午两点钟之前到西院报道!此前四天,他已经工作了70多个小时了。

 姜思达作为东院第一批护理支援队队员,主动要求被划分到门诊输液室,感染病人最开始接受的治疗就是在输液门诊。“明显觉得自己身体极度透支,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姜思达回忆到。当时心情极度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现在状态很差,免疫力是极度低下的。

 上前线之前,必须要回家看父母一眼。吃饭的时候骗父母说,科室最近有人感染了病毒,自己跟那个同事有过接触,去科室住把自己隔离几天,如果没什么症状就回来。

 “这一餐我吃得特别多!眼眶里的泪水不停的在打转,因为我知道,很久以后才能够再次吃到父母亲手为我做的饭菜了,下次回家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四

 延迟婚礼主动请缨上抗疫一线

 普外科90后护士陈娟娟,原定正月初十结婚,为了坚守一线抗击疫情,她主动推迟婚期,从正月初七开始便投入隔离病房紧张的工作中,同“战友们”并肩作战。作为年轻的护士,她说,“进入隔离病房之前,我们都接受了严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及自我防护等一系列相关救治流程专业培训。”当问及家人的态度时,姑娘腼腆着说到:“我的家人也很理解我,既然医院需要我,定当不辱使命、坚守岗位。我和家人共同商量把婚期延迟,等这场战役结束,再来准备做最美的新娘”。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李艳艳、邢静护士因为长期戴口罩,鼻梁、耳背的皮肤都被压烂了,反复的洗手、消毒使他们的双手都开始皴裂,因为穿防护服如厕不便,她们甚至都不敢多喝水;同时进入感染科的党彪大夫的妻子也是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因为工作两个小孩也只能留给年迈的父母照看了;李晓红结婚不到十天就放弃婚假,到感染病区工作……

 当前通渭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共有3名患者,其中1例为通渭县第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其余2例均为医学观察患者。目前,3名患者病情平稳。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日子,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有无数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防疫一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多了一份保障。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少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一个个患者的康复,换来了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敬、最值得关爱的人。

 在大屏播放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照片,既是向广大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表达敬意,也是在宣传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宣传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事迹,不仅能起到激发医务人员战斗力的作用,而且也能激发更多人抗击疫情的信心,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

 宣传医务人员要找准宣传对象。疫情肆虐,全国数万名医务人员不惧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有的主动请战,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他们有的推迟婚期,立下“疫情不结束,我们不结婚”的承诺;他们有的亲人去世也没能看最后一眼、送最后一程,诠释了忠孝难两全的古语……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体现着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宣传医务人员,我们就要深入挖掘这样的典型人物。

 宣传医务人员还要找准宣传载体。不同的宣传载体背后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宣传载体也有着不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要精准研究载体的特点和受众喜好,让典型医务人员事迹既走进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走进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还要走上讲台、舞台,走进影视剧……只有采取立体化的多载体多形式的宣传,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对典型医务人员事迹的宣传,就会发挥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鼓舞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更加英勇地奋战在抗疫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一定能鼓舞和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推动这场战“疫”尽快全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0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