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糍粑的寓意是什么?

过年吃糍粑的寓意是什么?,第1张

寓意送灶王爷上天,为来年的丰收祈祷。

糍粑不仅是安徽金寨人的美食,同时也是春节祭祀的必备佳品。不管是哪一个家庭,在小年打好糍粑后,都要先揪出一块,放在案板上按成薄薄的片,用刀切成方块备用。

小年夜里,金寨最大的习俗是送灶王爷上天,这一天零点过后,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摆放着三份糍粑,点上蜡烛,燃放鞭炮,寓意送灶王爷上天,为来年的丰收祈祷。

糍粑的各种吃法也寓意美好。在金寨,大年初一的早饭,必须是煮糍粑。为了寓意新年的富足,每家都是大锅里放入开水,将浸泡的糍粑投入锅内,再放上数十个荷包蛋,一家人每人一大碗,那种味道让人一下子沉浸在过年的氛围当中。

过年吃糍粑纪念伍子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

吴王命他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伍子胥却闷闷不乐。伍子胥对身边人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可找到充饥的食物。”

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暗中拆城墙挖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伍子胥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成了备荒粮。后来,每到丰年,人们就用糯米制成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纪念伍子胥。

糍粑,有些地方也叫年糕、粑糍。用糯米制作而成,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在南方许多地区,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春节期间和春节之后食用。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年糕以苏州观前街的稻香村年糕为最佳品。这儿有猪油年糕和果仁红、白糖年糕。做年糕所用的糯米粉细而甜,色泽白亮,制成的年糕蒸煮煎都可,吃起来又香又甜。猪油年糕又有玫瑰、桂花、枣泥等四个品种,其共同特点是色泽鲜亮,肥润香糯,久吃不厌。我国人民吃的年糕有南式、北式之分,苏州年糕是南式年糕中很受欢迎的名特产品。

各个地区的习俗不同,中秋节吃的食物也不一样,而有的地区中秋节会选择吃糍粑,是因为在广西把中秋节叫做小春节,而糍粑圆圆的白白的像月亮,

有团团圆圆的寓意在其中

,所以中秋节的时候,广西的人都会吃糍粑来,代表团圆的意思,也用来思念远方的家人。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中秋节这一天,除了吃月饼,有的地区还会吃糍粑,而广西中秋节吃糍粑原因是因为糍粑圆圆的白白的非常的像月亮,有团圆之意,而广西的习俗中有,中秋是小春节的意思,所以吃糍粑能够团团圆圆的寓意在其中。

清明节的美食及其寓意

清明节的美食及其寓意,中国是有很多传统的节日的,在这些节日当中都有传统的民俗文化,其中又包含了美食习俗,每个节日要吃的美食的寓意都是不同的,下面是清明节的美食及其寓意

清明节的美食及其寓意1

1、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2、艾粄: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3、暖菇包:暖菇包是福建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每年清明前夕正值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4、馓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5、鸡蛋: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6、薄饼: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7、大葱和蛋饼: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明节的来历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美食及其寓意2

清明节传统美食1

青团(子)是苏州的特产。它的皮是用一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做成,再包裹进精心制作的糖豆沙馅儿,团好后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的刷在团子表面便大功告成。吃起来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现在店里做青团,多数采用青艾汁,或者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

清明节传统美食2

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清明节吃馓子的食俗。但是南北的用料又各有不同——北方馓子“大气豪爽”,以麦面为主料;

而南方的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这样的差异很有趣。而且除了南北的差异,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更多,而且风味各异,尤以安徽蒙城、江苏淮安、维吾尔族、东乡族、纳西族、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清明节传统美食3

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的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清明节吃鸡蛋,其实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是节日不可缺少的食俗。从前的百姓们认为清明吃个鸡蛋,一整年都会有好身体。因为在清明节时把蛋壳剥除,吃下蛋有去旧迎新的寓意。

预示着新的一年好运连连和生活圆圆满满。

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之情。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由于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很高,血脂高的人群不宜多食,常人一天的食用量也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清明节传统美食4

五色糯米饭是布依族、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或祭祖祭神之用。

五色糯米饭分红、黄、绿、白、黑五色。红、绿、黑色均取用三种树叶汁的天然色素,**取用黄饭花的花冠熬出来的天然色素

几种植物色素清香无比,白色用糯米饭洁白的本色。五色糯米饭是苗族人民的吉祥物,表示生活像百花灿烂,各组人民如糯米饭一样团结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感情。

清明节传统美食5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习惯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清明节传统美食6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艾叶大家都见过,“清明草”俗称绵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时节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

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或绵菜汁顿时变得通体碧绿,鲜嫩欲滴。清明果,很多人都会觉得形状像饺子,但跟饺子比起来味道却截然不同。

它的馅制作惊喜而且用料讲究,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

清明节传统美食7

有一样食物贯穿北京人的整个春天,直到清明,那就是春饼: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最早的时候,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

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有待考证。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所以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卷的多是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豆芽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葱花鸡蛋等。

清明节的美食及其寓意3

清明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1、青团

清明节的时候,青团是必吃的食物之一,这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美食。青团其实跟平时吃的团子有一些类似,但是青团在制作的时候会加入艾草汁,蒸出来的团子是呈现青色的,因此被称作为青团。古代清明节会吃青团,也叫做吃寒食。

因此到了现在,虽然大家不可能在清明节的时候吃冷的食物,但是青团还是会继续吃的,也是为了保留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习俗。

2、香椿芽

香椿芽是长在香椿树上的嫩叶,每年的3月初开始,香椿芽就可以采摘食用,等到4月中旬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香椿芽的身影了,所以它的食用时间非常之短。而清明节正好是在食用香椿芽最后的时刻,因此大家都会抓住这一时节品尝这一美味。

香椿芽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一般会把它用来煮汤或者是炒鸡蛋,吃着有特殊的香气,对于一些喜欢吃香椿芽的人来说,这种香气实在是难以抵挡。

3、糍粑

在很多地区,清明节的时候会吃的一种传统食物就是糍粑,糍粑和平时大家吃的年糕有一些类似,也是用糯米粉制作的,但是糍粑是打出来的非常的软糯。糍粑变冷之后就是硬硬的,将它切成片放入到油锅当中去炸,非常的软糯可口,蘸上白糖或者淋上红汁来吃,特别的美味。

4、螺蛳

南方清明的时节,一定少不了螺蛳。其实清明节吃螺蛳主要是根据它的季节来决定的,虽然螺蛳一年四季都会有,但是清明节的螺蛳是最肥美,最鲜嫩,最干净的时候,过了这个时间相对来说从肉质和口感上面的都没有这么好了。

所以大家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吃上一些螺蛳,品尝清明节才有的美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17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