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人对对联的情感

古今中国人对对联的情感,第1张

对联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一种愿望,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在古代的人们通过写对联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同时我认为它也是一种文采的表现,因为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对家人的希冀就通过这短短的两句对仗的话语陈述了出来,是我们文化语言的结晶,一种形式,然而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传承,它让我们对古代的传统更加贴切的实践出来,是我们表达对古代人们的尊敬的一种手段,同时,我认为对联这种平仄相同的句子是一种美的的表现,语句中透露着智慧,古代的人们把这个当做一种学问高深与否的表现手段,现代人当做一种智慧象征。对联对于我们不论古今,就是这么一直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而已,我们对它是一种尊敬,一种欣赏。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好学不倦。这与他少年时得到的教训分不开。

苏东坡出生书香门第。他博览群书,聪明过人,长长得到人们的赞扬,于是,渐渐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他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得意洋洋地贴在大门上。

谁料,对联贴出来没几天,就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手里拿着本小书,找上门来,说是特地登门来向苏公子求教的。苏东坡也不介意,可是接过书本一看,顿时目瞪口呆了——书上的字,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这……”苏东坡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老人却谦恭地说:“请苏公子赐教!”

苏东坡面红耳赤,认错道:“请老先生原谅小生一时狂言!”随即提笔在上下联联头上,各加两个字,成了截然不同的一副新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前几天受老师邀请为小学写一幅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对联。今天看到家长牵着孩子走路的背影,突然来了灵感。想到“大手牵小手快乐朝前走”。

过斑马线时又想到可以和红绿灯关联起来,思索一番想到“黄灯转红灯耐心等一等”。

接下来就要考虑对仗和平仄是否规范了。“黄灯转红灯”和“大手牵小手”词义和平仄对仗都没问题。

根据“仄起平落”的原则上联尾字“等”为仄音,没有问题。下联尾字要求平音,“走”字不合规范,听从高手指导换成意思相近的“行”字。

再仔细读几遍发现“等一等”换成“停下等”更贴切。上联基本定型“黄灯转红灯耐心停下等”格律为“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接下来分析下联“停下来”和“向前行”对仗似乎更工整些。“耐心”和“快乐”词义对仗工整,但格律一个是仄平,另一个是仄仄,换成“欢乐”平仄对仗就完美了。

修改后的下联为“大手牵小手欢乐向前行”,格律为“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几番斟酌下来对联终于成形。

横批:文明礼让

上联:黄灯转红灯耐心停下等

下联:大手牵小手欢乐向前行

构思对联就像玩文字游戏,遵循它的规则来遣词造句,乐趣无穷哦!

PS:对联的基本规则

一、字句对等

二、词性对等

三、结构对等

四、节律对拍

五、平仄对立,仄起平落

六、形对意联

《琴禅见性》 演奏:巫娜

△点击音频,倾听主播朗诵

之前读到一副对联,功力深厚,堪称2017 “神联”: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不得不说,这副对联很有深度。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字。

是啊,水无两点难结冰,一撇一捺才是人!

“人” 字两笔:

一笔写得到,一笔写失去。

人生在世,没有永久的得到,也不会永远失去。得失总是相伴而行的。你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得失之间,莫要太过计较。

一笔写过去,一笔写将来。

仿佛就是一眨眼,人生已过半。前方是向往的将来,回首是昨天的记忆,而今天就在脚下。昨天已回不去,明天依然未知,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

一笔写快乐,一笔写忧愁。

有快乐就会有忧愁,两者是相对的。忧愁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不会遗憾在这世上走一遭。

一笔写自己,一笔写爱人。

一生之中,若遇到一人携手白头,是件多么温暖而美好的事情。感情之所以被歌颂,就是因为它的不容易得到,如果你已有幸得到,且行且珍惜。

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也没有满布荆棘的人生路,有逆境就会有顺境。只有咬牙坚持了,才能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

人生难得有好友,人生也难得有对手。有时候对手才是最了解你的那个人,不要抱怨对手的强大,因为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让你更强大。

一笔写执着,一笔写放下。

很多事情是你坚持之后得到的,苦尽甘来的会让你更懂得珍惜。但是你也要明白有些事情却是无结果的,努力过就够了,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了;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1]

中文名

贴春联

外文名

Th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地区

中国

节日

春节

别称

对联、对子

快速

导航

春联发展春联贴法历史起源春联典故祈福民俗古代神话春联起源书写要求楹联门神由来

民俗文化

新春开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部分地区可能更早),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1]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如果说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上联:华夏有天皆丽日 下联:神州无处不春风 横批:春满人间

“华夏”与“神州”,皆指辉煌的中华民族;“有天皆丽日”和“无处不春风”写得更为精妙,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春光明媚的风景图,“丽日”对“春风”,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横批则贯连上下联,画龙点睛。整幅对联,词词都有吞山河、贯长虹的气势。观后,使人惊叹不已,拍案叫绝,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21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