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这是适得其反,进入了另一种执着啊。让你学佛法就是让你明白,一切皆空,放下一切。而你执意想勾勒出个愿,出不来就觉得难受。我再说一遍:请大家放弃佛法的那些形式主义,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就拿发愿来说,你每天例行公事的念那些发愿文,时间一长就麻木了。倒不如你自己从心底用自己的话真正发愿。语言只是形式,有什么关系?不一定非要说的漂亮,堂而皇之。另外你一定要放弃这种执着,不能因为发愿而陷入了无明。
如dirtykiller所说,外行人也能写出佛学著作来。
佛法的究竟动机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自己的解脱,一种是为了众生的解脱,后者属于大乘的发心,即是菩提心。
从业果的角度来说,善业得善果,帮助他人能让自己得到善果。
从对治的角度来说,利他的发心能够对治贪嗔痴等烦恼。
如果真实生起世俗菩提心,你的快乐是缘于一切众生的快乐。而《圆觉经》中说的是我们的心没有自性,是说胜义菩提心,如果生起了胜义菩提心,您的快乐就是真实不虚的了,因此这个阶段也叫做欢喜地。
但是我们现在心力微弱,离欢喜地还很远,想要完全利他很难,因此必须认识发起菩提心的方法,一步一步来。您可以参考《劝发菩提心文》或《修心七义》。
大乘的修行,除了利他,就没有别的了。
发愿和回向是佛教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发愿是指佛教徒在修行或做事情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发愿立誓要达到某种境界或成就某种事情。发愿通常是一种内心的愿望,没有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和决心。
回向是指佛教徒在修行或做事情时,将所做的事情和结果,通过回向的方式,将功德和善业回向给众生,以期得到众生的祝福和帮助。回向通常是一种外在的行为,通过念诵、供养、布施等方式,将功德和善业回向给众生。
发愿和回向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愿是一种内心的愿望,没有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和决心。而回向是一种外在的行为,通过念诵、供养、布施等方式,将功德和善业回向给众生。
总之,发愿和回向是佛教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发愿是一种内心的愿望,没有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和决心。而回向是一种外在的行为,通过念诵、供养、布施等方式,将功德和善业回向给众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