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这张图片,很喜欢,但不知观音菩萨牵的小孩是谁?望有知道的人告之,谢谢。

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这张图片,很喜欢,但不知观音菩萨牵的小孩是谁?望有知道的人告之,谢谢。,第1张

求子的,一般都会教授去念普门品,而且感应很多,我空间就记载了几个求子的案例。自古以来,向观音菩萨求子的人,数不胜数,而且灵感非常。那念普门品时,应如是发心:

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弟子现在受到求子的困扰,祈求您的加持。法华经说,“若有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

声,皆得解脱。”又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弟子现在受到苦恼,

祈愿观音大士,千眼照见,千手护持。加持弟子能求得福德智慧之子。弟子以后将去恶从善,发愿每天念普门品(三或五)部功德,持续一两年,同时布施净资(多

少金额)供养观音菩萨。以此功德,感恩观音菩萨,并将此功德回向布施给天下所有求子的众生,只要他们有祈求观音菩萨加持求子的,都能满足愿望,求得福德智

慧的孩子,将来孝养父母,利益社会。也祈愿观音菩萨,梦中加持,净除弟子业障,得到福德智慧的孩子,将来能利益众生。祈愿观音菩萨慈悲悯我。

这个是发愿文。要记得,观音菩萨是千处求,千处应。菩萨能了知众生的苦,了知我们的苦。所以要感恩。这个发愿文后,善男子善女人,应该要戒杀放生,心怀慈悲。每天念普门品和观音圣号,同时多做善事。

举例法华经中,对观音菩萨赞美的话,这两句经文,是让我们生起对菩萨的信心,以及对观音菩萨救苦的感恩。单单这个发愿文,这两句就很有加持力。要求子的

人,也可以念以上的两句经文。对菩萨要有这个信心后,然后去做善事。我烦恼来时,我也是经常念第一句经文,就对菩萨慢慢信心加强,感觉很有加持力。

什么要配合做善事呢,孩子是一个人的福报。善事是培养福报的基础。个人修个人得,观音菩萨虽然大慈大悲,但福报还是自己去修的。所以要做善事,以前泉州萧

善人,为了求子,就翻修了永春的一个观音庙,后来就诞生了一个福德智慧的孩子,就是后来影响中国佛家的虚云长老。善事要多多做,等善事能量具足后,加上念

普门品忏悔业障的功德,一定可以如愿。

求子的人,除了念普门品外,也可以念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阿弥陀佛经,都可以。不夹杂。但要记住,普门品是主要的,其他的经文作为辅助,功德也一并做

如此回向。但你一定时刻向观音菩萨祈求,这就是求子的秘诀。要真诚,不要散乱。也就是说,观音菩萨是我们求子的本尊,其他经文的功德,都作为辅助。是可以

的。但最好不要,你今天向观音菩萨求子,然后后天就觉得地藏菩萨感应,向地藏菩萨求子,不要这样,这样你信心就不坚固了。比如我们可以颂地藏经,回向给孩

子的冤亲债主离苦得乐,就这么专门一个事情,是不夹杂的。当然,你如果不想颂其他经,单单一个普门品,配合做善事,也一样可以满足愿望,要有信心。

这个回向文,要回向给求子众生。因为求子的人,知道求子的苦,那应该更能体会其他求子的人的苦。我们要同体大悲,要回向给求子的人,让他们都能满愿。同时呢,要求到孩子,都是福德智慧的,善良的。

还有个重要的事,有的人堕胎后求子,这个要先忏悔,忏悔这个罪业。这个是要点醒的。忏悔后,然后慈悲心求观音菩萨,一定满愿。要有这个信心。过去的恶业,忏悔后就好了,要对菩萨有这个信心。菩萨不舍弃任何人,哪怕是五逆十恶的,所以要有这个信心。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发愿回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经十念顷。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今自忆,此生已来,不造逆罪,不谤大乘。愿此十念,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身不病苦,心无贪恋,亦不倒散,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作此愿已便止。不必礼拜。要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唯将不废自要其心,得生彼国。)

辑录《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慈云忏主净土文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欲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亦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莲池大师审定)

十念法人人可修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而不必终日泥。十念法门是也。盖修持法门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虽罪恶之人。佛亦不弃。回心向善则为善矣。故此十念法门。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为暗室。一灯照之。则为明矣。故虽杀牛屠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

所以修者不难。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职业。在士不妨修读。在商贾不妨贩卖。在农人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参禅。凡一切所为。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工夫。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耳。遂可以为万万劫不坏之资。人何为而不修乎。

今有贩物者。一钱而得两钱之息。则必自喜。以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两日之程。亦必自喜。以为及程之多矣。是于外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两钱而得一钱之价。必忧之以为丧本。两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忧之以为费日。是于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忧也。何于吾身之光阴有限。则日没以过。其失大矣。而不以为忧。于净土之因缘难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为喜。是徒见小得小失而知忧喜。及得失之大者则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况不费时刻。用力甚少。而收功有不可尽言者。人何为而不修乎。此时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龙舒净土文)

  增广文钞卷三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代王弘愿作)

 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况更能加功用行者乎。(增广文钞卷三)

  增广文钞卷二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增广文钞卷二)

  增广文钞卷二复包右武居士书二

 晨朝十念,当于盥漱后,功课前行之。净土十要,西归直指中,各有其仪,依而行之即已。但不可过十念,以多则伤气。光文钞中亦屡言其利害。朝暮功课,照功课中念之即已。如公事多端,不暇念功课,则但用十念亦可。此外则但止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已。所谓十念者,以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念十口气,名为十念。如气壮之人,一口气多念一二十句。气弱之人,只能数句。不论佛数多少,但以一口气,至十口气,为度耳。其法之妙处,文钞亦说之。若多念,则又伤气受病矣。不可不知。

  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汝盖未悉心详阅文钞。纵阅,亦只泛泛然过目而已。(一)所言先从十念进行,不知十念一法,乃为极忙之人所设。以终日无暇,但只晨朝十念。若有工夫人,岂可以十念了之乎。如先念十念,再按自己之身分,所立之功课做,则可。若但十念即已,则不可。况此患难世道,祸机四伏。若不专志念佛及念观音,一旦祸患临头,又有何法可得安乐。

  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土牧居士书四

 晨朝十念,忙人决定须用。即闲人能作正课,于正课前,用晨朝十念,亦可。非能作正课,便不可用也。古人多有毕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后再作正课者,何妨碍之可云。

  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十念一法,乃慈云忏主为国王大臣政事多端,无暇专修者设。又欲令其净心一心,故立尽一口气为一念之法。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其法之妙,非智莫知。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并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

慈云遵式忏主,大家应该要有所了解。他是浙江台州宁海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祖师大德。他这个出身就来历不凡:他的母亲做梦,梦中是咽下一颗明珠而生下了遵式尊者。以后出家开始学戒律,以后专攻天台教法,跟净土法门很有因缘。他常常行般舟三昧,在行般舟三昧的时候累得吐血,两脚皮肤都裂开了。在这样一个非常辛苦的时候,他并没有退转。宁死不退——发了这个誓死的大愿。最后就感得观音菩萨垂手指他的口,引出了几条虫;菩萨指端又出甘露灌入他的口中。遵式大师就觉得身心清凉,身心上的病苦顿然消失。这样的般舟三昧出来之后,他的头顶都高出了一寸左右,声音都有变化——声如洪钟,辩才无碍。是这样一个修行——有感应,这样的一个大德,以后感得朝中大臣的护法。当时地方官员有个叫钦若的,就把他的德行向皇帝作了奏请。皇帝就赐号叫他“慈云”。这个是皇帝的赐号:慈云遵式。那么这个西湖作为放生池,也是慈云遵式大师的功劳。他想到天台的智者大师凿沿海地区那么多放生的地方,他也请钦若向朝廷祈请,把西湖作为放生池。所以从宋代以来,这个西湖历来都是放生池——是来自于慈云遵式。

(大安法师)

千手千眼观音 盛唐

莫高窟盛唐第148窟东壁甬道口上方所绘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观音图像之一,此图格局与众不同,别具风格。其中观音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头戴化佛冠,身着菩萨天衣,饰以璎珞宝珠。背光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圆轮。圆轮背光中对称地画观音伸出的42只手,除了三双手作法印,其他各手对称地持各种法器、法物。观音两侧对称地站着二十八部众中的部分天王、众神。如四大天王、婆菽仙人、吉祥天女、阿修罗王、火神王等。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晚唐

高窟晚唐161窟窟顶藻井画有一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中,观音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其1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其余上千只小手分四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千手背光的四角有4身飞天围绕千手观音飞翔。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气氛热烈,使静止的窟顶有了旋转的动感,是敦煌石窟中的精品。 千手千眼观音元代

第3窟是元代晚期的洞窟,是莫高窟现存的惟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画于南北两壁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纵高200cm,横长240cm,面积为480cm2。其构图、布局、人物一样,相比之下,北壁比南壁艺术水平略高。图中观音为11面,正面有三眼,面相丰圆,头戴宝冠,斜披天衣,腰系长裙,璎珞环钏饰身,神态端庄,立于莲花上。身内两侧伸出40只大手,各持法器、法物。其中一双大手高举化佛于头顶,其他千手各有一眼,巧妙地组成圆形法光,配做观音的背光,看上去像莲瓣编成的大花环,又像发出万道光芒的红日,观音好似立于花环和红日之中。观音背光两侧是面相相对的吉祥天女和婆菽仙人,上方两侧是两身飞天,下方两侧角是火头金刚和毗那夜伽神。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构图并不复杂,也不出新。它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传神的人物造型和高超的绘画技艺方面。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第17659号《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彩色绢画高1894cm,宽124cm,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铭。此图观音跣足直立于置在供坛上的莲座上,头顶化佛宝冠和华盖。身侧4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其余千只小手分三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四周画观音的部众天王、天神、菩萨等,各有榜题名称。观音的下部中间为发愿文,左侧画施主樊维寿供养像,右侧画地藏菩萨像。此画内容丰富,线条细腻,彩绘精工,堪称上品。

观音的形象和传说,在民间已流传了千年。过去北京人到寺院拜佛,敬拜最多的也是观音菩萨。人们认为观音大慈大悲,神通无边,普度众生。千手观音更是佛法巨大,尤其受到人们所信仰。人们信仰观音,认为观音能让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更能预测风云,救人免难。在北京的民俗中,信仰观音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形式。 一是敬拜观音。或到寺院里上香拜佛,或在家里设香案,供奉观音,烧香礼佛。其中到寺院上香礼佛的人最多,在北京的许多寺庙院里都建有观音殿、观音阁,里面都供奉着观音菩萨。在北京一些人的家里,也多供奉着一张千手观音像,只见那观音立于莲花宝座之上,头梳发髻,身披袈裟,戴佛冠,赤双足。面带慈祥,端庄而静雅。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 二是吃素礼佛。佛教戒杀生,所以旧京时信仰观音的人多有吃素的习俗。吃素礼佛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信佛以后再也不吃荤了,一种是短时吃素,据传观音的生日为农历二月十九日,有些人便从二月初一开始吃素,直到二月十九日为止,俗称“观音素”。 三是发愿还愿。就是在观音像前发出一种誓愿,行跪拜礼,然后读发愿文,包括求子、求财、求功名、求长寿、消灾、解难、祛病等内容。如果所祈之事灵验,就要还愿,或礼拜菩萨,或做其他法事等。 四是诵观音经。就是诵念与观音菩萨有关的经典经咒,包括《观世音经》《大悲咒》等。每天至少诵念一遍,有的人甚至一天诵念几十遍。诵念得越多,表示越诚恳,与佛的距离越近。 五是放生。观音慈悲因而戒杀生,旧京时许多信仰观音的人,有放生的习俗,所放的牲灵包括爬虫类、鱼类、鸟类等,以鱼、龟、鸟最多。其目的是以慈悲为怀,积善成德,以后必有后福。 时至今日,这些习俗依然存在,只是人们信仰观音的方式更加人文化了,充满了更多的爱心与慈善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085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