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回乡偶书有两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一,表达对旅居他乡的伤感和对阔别回乡的亲切感

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其二,表达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

帮忙采纳一下 万分感谢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其一,表达对旅居他乡的伤感和对阔别回乡的亲切感

其二,表达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

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原文 译文对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3)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4)乡音:家乡的口音。(5)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6)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7)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8)不相识:即不认识我。(9)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48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