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夏爻,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近两年来给我内心最大触动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这是继海子和朦胧派诗人之后现代诗的一次崛起。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主观意识。在看我说完这本诗集后,你如果没有爱上,那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不同。
《月光落在左手上》是一位叫做余秀华的诗人写的,里面记录了她从2013年到2015年的诗。也许,你听过这个名字。她是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妇女,因为出生时的某些原因,导致她天生患有脑瘫。看到这,我们也许就会在心里产生这样的想法,那她确实是异于常人的,她的诗歌一定是绝望的。我们暂时不想这些。她的诗歌大部分写的是因为身体的病痛而带来的自卑,还有不如人意的婚姻,绝望的爱情,所以如果你去读她的诗的话,你是能够读出来她拼命去对抗现实的欲望。
我先讲一首她整本诗集里我最喜欢的一首,这首诗的名字是《我爱你》,我相信玩微博的你们也许偶尔看到过这个句子,“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当然,没见过也没关系,下面给你看下原诗,我记得我第一次看这首诗完全是被惊艳的,阅读感受不要太好,立马就去买了她的两本诗集,一本就是我今天推荐的这本,还有一本是她的《摇摇晃晃的人间》。扯远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一首诗: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 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
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
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
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从诗的开头看,我们应该能够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写,“巴巴地活着”,她用了“巴巴”这个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会觉得这个词多么地口语化,而我们写作时似乎从来不会想到把它作为书面语来写。就这一句,多看几遍,一遍比一遍辛酸。当然别担心,这个诗人现在很火,起码她的物质生活上应该不会有多大困难了。我们再接着看,“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她写得就是日常生活,在我读来就多了一份美感,下面又写她泡着茶晒太阳,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在农村里生活过,在舒服的春天,没有农活时,泡一杯茶端个板凳几个人聊聊天是多么惬意,反正我小时候经常看大人们这样,所以这个场景在我脑海中是非常美好的。诗人也说了,这些美好的东西把她往春天上带。你要知道一个人活着,不能只有不幸,你要给自己制造快乐。余秀华的诗虽然有绝望,但是还是能窥见她的希望,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我们继续看,“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她的诗里有很多次的“雪”,很多次的“白”,这个是她的世界,是有欲望有感情的。再来看她这最后一句,“我要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你们也许会问稗子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杂草,长得像稻子的杂草。那我们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稗子春天会提心吊胆着,因为它害怕被除掉啊。这里余秀华似乎是把自己比作了稗子,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稻子,而天生患有疾病的她觉得自己是危险的,卑微的,但隐隐又暗含着她的独立,与现实的对抗,她有自己的世界,诗歌前半段就是。
整首诗没有一个“爱”字,我们却能读出来她的炽热滚烫,对生活的、对理想爱情的强烈向往。
她的成名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不知道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你们有没有读过,看到这样的名字,不要以为这是一首多么不雅的诗,它其实无关于性,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原诗: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句,她描写两具肉体的碰撞,以一种极为冷漠的语言倾吐出。余秀华在这首诗里写的并不是性,她写的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
我们看她谈了一下社会问题,政治犯、流民,接着又讲了生态问题,一路逃避捕猎的麋鹿和丹顶鹤。你也许会说,我们国家这些动物都是保护动物,怎么还有人捕杀呢?那么,我在这里告诉你,不要天真,这个世界上的法律很多条,道理千万个,难道所有人都会自觉自觉遵守?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犯罪,你看不到不代表没有。
当然,整首诗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两句: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或许正是因为她这首诗中的关键词“睡你”引来许多乱七八糟的人评价,说她是肉体的写作,而我就很想顶一句,“干你屁事!”
余秀华的诗里有两种力量在明显冲撞,一种是压抑,一种是欲望。或许我不该这么说,这还不能够算作她的特点,因为很多人的文字里都有这个特点,但不同的是,在这两股冲突的力量之外,她的诗里生命力量的象征。就好比刚刚那几句排比的力度,这就是她的特点。不能说余秀华的诗是矫情的,但是你一定可以读出她的疼痛,下面我会带你看她的另外一首诗,《渴望一场大雪》
渴望一场没有预谋,比死亡更厚的大雪
它要突如其来,要如倾如注,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
我需要它如此用力。我的渺小不是一场雪
漫不经心的理由
我要这被我厌恶的白堆在我身上!在这无垠的荒原里
我要它为我竖起不朽的墓碑
因为我依然是污浊的,这吐出的咒语
这流出的血。这不顾羞耻的爱情,这不计后果的叩问
哦,雪,这预言家,这伪君子,这助纣为虐的叛徒
我要它为我堆出无法长出野草的坟
我只看中了它唯一的好处:
我对任何人没有说出的话都能够在雪底下传出
传统诗歌里,我们看到的雪大多是以轻柔纯洁、美好愿景的意象存在的。在她的这首诗里,似乎完全是另外一个方向。她说她渴望一场雪,一场用力的雪,一场砸下来的雪,把所有的不满情绪都砸掉,下面还有一句,“我要这被我厌恶的白堆在我身上,在这无垠的荒原里,我要它为我竖起不朽的墓碑。”“白”这个颜色经常出现她的诗歌里,我没法给你们解释清楚它具体的含义,就我理解,在这里的白并不仅仅指的是她所厌恶的雪的颜色,也许她想抛弃的那些生活束缚,我个人认为“白”是她所追求的一个哲学命题。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出诗歌对于诗人的重要性,因为最后一句说“我对任何人没有说出的话都能够在雪底下传出。”诗歌就是她生命里的大雪,传递着她对于生活、对于命运的感受。
最后,再讲一首她的《我身体里有一列火车》,开头两句就很妙,来看:
但是,我从不示人。与有没有秘密无关
月亮圆一百次也不能打动我。月亮引起的笛鸣
被我捂着
但是有人上车,有人下去,有人从窗户里丢果皮
和手帕。有人说这是与春天相关的事物
它的目的地不是停驻,是经过
是那个小小的平原,露水在清风里发呆
茅草屋很低,炊烟摇摇晃晃的
那个小男孩低头,逆光而坐,泪水未干
手里的一朵花瞪大眼睛
看着他
我身体里的火车,油漆已经斑驳
它不慌不忙,允许醉鬼,乞丐,卖艺的,或什么领袖
上上下下
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
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她的这个火车是斑驳的,但是我们看看,这列火车经过的是哪?在清风里发呆的露水平原,低低的茅草屋,泪水未干的小男孩。瞧瞧!各位,不用闭眼就能想象出来的画面,是美的,天真的。可是这列火车是荒谬的,斑驳的火车开往春天是荒谬,诗人的灵魂困在疾病的身体里是荒谬,觉醒的女性意识困在保守暧昧的农村是荒谬。作者说她允许这样的荒谬。不过,我觉得吧,这不是她允许不允许的问题,因为谁的人生都有荒谬,不是因为你不允许它就不来。这同时也能体现作者的赤诚敏锐,清醒倔强。
分享这本书的原因就是,我希望各位都能学习诗人余秀华的清醒倔强。当然,我们不需要关注在她火了之后,外界对于她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有大捧她的《诗刊》编辑刘年的评价,给大家看一下,“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这样看说得很夸张对不对,但如果你喜欢她的诗的话,你就会觉得有道理。
还有当代诗坛著名诗人食指却评价余秀华的诗就是写写“喝喝咖啡,聊聊天,打打炮,完全没有写到农村生活的痛苦,”在这里,我其实不赞同食指的这种说法的。也许食指是前辈,经历过文革,农村的生活变迁,所以农村的痛苦在他心里比较重,但是换句话说,你痛苦你自己写出来就好了,难道要让所有诗人都得那么有“圣愚”意识?诗人也是普通人,个人觉得诗歌最主要的是表达情感,而不是要上升到多么高的层面,任何一部作品都经不起这种折腾。当然,食指是一位严肃的诗人,不然也不会写出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锅台,还能用灰烬写下相信未来这样充满正义感,使命感的诗了,但是诗人的使命感不该表现在要写出多大的痛苦来。更何况,我认为余秀华的诗歌是有痛苦的,是绝望与希望并存的,并不是不负责任,所谓的忽略农民苦难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今天的读书分享就到这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买一本余秀华的诗集来读。
在干净的时光里读诗,这人间琐事,恍如窗边飞过的麻雀,而光阴皎洁,你我都不适宜肝肠寸断。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月球大小的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
扩展资料: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其特殊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运动,形成了潮汐。潮汐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陆地,帮了很大的忙。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不宜人类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响,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减小了温度差,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月球在地球引力长期的作用下,它的质心已经不在其几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边,因此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势能就变得最小,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的质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边,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绳子将月球绑住了一样。
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因素。
——月球
月亮作为诗词作品的常见意象,在不同的意境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最常见的当然是象征团圆或者别离,如最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月亮;有时象征永恒,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和《春江花月夜》中的明月;有时象征相思,如“天涯共此时”中的月亮;还有乡思,如床前明月光;还有情绪寄托,如我寄愁心与明月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