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首·其一》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二首·其一》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扩展资料
第一首诗,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第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第三句,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及停歇姿势,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这篇散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对燕子的赞美之情。
根据百度文库资料,燕子最后这一段话主要写燕子停歇时轻盈、灵巧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赞美之情。
柯蓝的燕子讲了燕子忙忙碌碌,勤劳、热爱劳动的品质,赞美燕子带来春天的气息。
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乡的复杂情感。
燕子是朴素、美丽、善良、忠贞、负责的精灵!她们满足于布衣平凡、平静、平和而美丽的生活。永远为自己的小巢勤奋地奔飞着,没有奢望,没有空想,没有怨艾。
在故乡,有一种说法:燕子落户的人家,一定是和睦、美满、幸福的。而燕子最念旧情。如果今年春天在某家筑巢了,明年一定还来这家。至今犹记得小时候是如何羡慕邻家瓦房内顶住了一窝小精灵的。终于有一天,辛苦几十年的父亲在秋天里盖起了全村最美的新瓦房。幼小的我在心里盼望着春天快点来临。果然第二年春天,有一家燕子开始在我们的新房里筑巢。我便天天兴趣盎然地看那燕子怎样啄柴草、衔春泥。不到一星期,它们美丽的新房便建成了。我们的家里也像多了几个成员一样,平添了诸多吉祥和乐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