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
关于“空巢青年”,你了解多少?今年全国两会,一份关于推动“空巢青年”群体向“筑巢青年”群体转变的提案引起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据统计,2018年就有超过7700万独居状态的“空巢青年”,预计2021年,“空巢青年”数据会上升到9200万。
在走进公众视野之前,“空巢青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主动“空巢”的他们
时常有趣,也会孤独
据人民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空巢青年”是主动选择独居。其中,因“想有自己的隐私空间”而选择独居的占比475%,因“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别人不同,不想受到他人影响”而独居的占比392%。选择“一个人生活很方便”和“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单纯地想体验独自生活”的“空巢青年”分别占比335%和322%。
“对,我就是这样,不是故意不找对象、不结婚。”
生于1986年的何何,毕业后从宿舍直接出发去往丽江,开启了至今近10年的独居生活。从西安到丽江,从拉萨到济南,从太原到哈尔滨,何何每到一处就找一家青年旅舍打工,她的求职诉求就是管吃管住、月薪随意。“在青年旅舍工作就是打扫公共区域、换换床单被罩,偶尔帮忙做个饭,有大把自己的时间,而且我对物质的需求很低。”何何说,自己家中有姐妹4人,自己是老二,从小就是被“放养”的一个,所以无拘无束的生活没有引起家人太大的意见,偶尔还会收到些生活补给。
何何在一个人的旅行中也遇到过“真爱”,两人还一同开了家书店,最终因为“性格不合”分了手。“我很习惯一个人的生活,灯泡坏了就让它坏着,脏衣服丢在地上就丢在地上,不用什么事都井井有条。”何何坦言,自由散漫的独居生活让她很难配合另一个人的勤劳、规矩甚至关心,这让她觉得“麻烦”。
何何是朋友们眼中过得最潇洒的一个,不用背负父母的催婚、物质的压力。“偶尔孤独、时常有趣”是何何对自己生活的形容。孤独,多半在生病的时候。“记得有一年我在太原把腿摔骨折了,正好小姨也在那里,在小姨家住了一个多月,我才发现在家的幸福,不像独居的日子,干什么都要靠自己。”何何说。
网友“暴躁小朋友”喜欢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独居生活,独居六七年,她说“好处是自由,管好自己就行。想吃饭就吃饭,不想吃就不吃,想出门就出门,想宅家就宅家。”不过,在她每天发出的四五条朋友圈里,也会偶尔夹杂这么一条:也许有个男朋友会比较好,至少能在水管爆裂的时候给我递一下扳手。
3月6日,我们发出了关于“空巢青年”的调查问卷,受访者年龄多在25岁至35岁。他们之中,有4962%表示身边有很多“空巢青年”,4077%表示有少数。对于“空巢”的原因,4135%受访者认为他们是因厌烦人情世故主动“空巢”, 3846%认为他们是因逃避家庭责任主动“空巢”,认为他们是迫于生活压力或追寻“真爱”而不得所以被动“空巢”的分别占1346%和673%。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被迫“空巢”的他们
沉迷加班,不敢开灯
“外卖红包多到不好意思群发,发给文件传输助手自己领一下;买的食物多到一个人吃不完,总会放在冰箱坏掉一部分;爱上在公司加班到很晚,总比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和孤独作伴有意思……”
这是网友“西河”的感受。7年前大学毕业独自前往深圳创业,家境殷实的他为梦想选择“南漂”。“我一个人在深圳生活,租的房子是一室一厅,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奢侈的。”“西河”说,租个像样的房子是为了让生活显得不那么压抑。
“我的公司现在有七八个人,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独居,除了上班就是自己呆着。”在“西河”看来,现在绝大多数“空巢青年”聚集在一线城市,是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他们感觉在家乡“施展不开”,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大城市意味着房租高、消费高,养活自己都难的年轻人没有多余的财力去应对各种社交,也就只好忍受着独来独往的孤独,“我们虽然觉得孤单,但宁可单着也不想为了省钱去合租、凑合找个对象。”
张玲玲是济宁人,在济南工作七八年了,现在她已经结婚成家,但在此之前也经历了五六年的独居生活,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性,在独居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形单影只的不便、安全感的缺乏,“晚上回到合租单间都不敢开灯,越是明亮越要面对自己孤独的事实。”
“合租伙伴有两三个,但是跟空巢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人经常换。一回到合租房就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很没有安全感。”张玲玲说,尽管如此,她也没有想过随便找个人成家,而是希望顺其自然遇到可以一起生活的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孩更要自立,所以并不想依赖于别人,况且现在社会进步了,我一个人也可以赚到养活自己、改善家庭生活的收入,并不一定要跟谁捆绑在一起。”
张玲玲遇到过很多渴望结束独居的“空巢青年”,可惜单身的状态并没有那么容易突破。“好在我所见过的‘空巢青年’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去旅行、看演唱会,研究一人食、健身,努力工作,让自己在可以享受独处时光的时候变得更优秀。”张玲玲遇到与她情况类似的女孩,也总会送上鼓励,因为“空巢”并不意味着“空心”。
在我们收回的问卷中,有75%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越来越多的客观原因是婚恋焦虑,找不到合适的伴侣,6635%受访者认为经济发展,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去大城市寻找机会,另外社交变味宁可独善其身和社会进步不需要组成家庭也能好好生活,同样是大家认为“空巢青年”增多的原因。
从“空巢”到“筑巢”
关爱服务,融入城市
“空巢青年”嘴上说着“自由”“享受”,就意味着真的不需要关爱和陪伴吗?
不久前令无数人遗憾叹息的“货拉拉事件”就是个典型案例:23岁的单身女孩,一个人深夜搬家,却因与货拉拉司机缺乏沟通和信任,最终发生身亡的悲剧;今年春节,在北京过年的一位独居女孩,大年初一因浴室门锁出现问题,又没有携带手机而被困浴室长达30多个小时,趴在马桶上睡觉、渴了喝自来水,最后反复敲击管道,终于引起邻居注意,才得以脱困;2019年,一位39岁的知名网文作家,去世10天后才被人发现……还有许多独居者,过得小心翼翼:不敢给外卖差评、不敢与人争执、遇事能忍则忍,就是因为自己一个人。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十分关注“空巢青年”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他的提案就与此有关。胡卫表示,近年来空巢青年人数持续攀升,主要带来两大问题:一是“空巢青年”群体中出现身心问题的人群增加,二是持续攀升的“空巢青年”人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率和生育率,这些都对未来影响巨大——饿了吃外卖、饮料奶茶当水喝、熬夜加班、追剧、玩游戏,独居让一些青年人提前患上诸如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老年病”,甚至越来越多人年轻人面临猝死的危险。而在心理方面,空巢独居的生活方式相对缺乏家庭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存在着缺乏情感寄托、有孤独感等问题。
胡卫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半公益形式、公益组织、社区服务等模式,为“空巢青年”群体中有需要的人群提供身心健康能力服务和家庭建构实务能力服务,前者包括身体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后者包括婚恋咨询服务、个体和家庭财务管理及风控能力提升服务等,切实改善“空巢青年”群体的身心状况和婚恋难题。
市民黄振光认为,“空巢青年”之所以“空巢”,也与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有关。“除了给他们身体、心理上的帮助,还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现实难题,比如房价高、落户政策波动。”黄振光说,相关部门应该更多从现实角度出发,积极完善“筑巢青年”的易居机制,让这些年轻人下定决心落巢、筑巢。
“我觉得脱单是让‘空巢青年’变成‘筑巢青年’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应该多组织一些婚恋咨询、线下相亲,让我们找到心灵上的归属感。”独居女孩杨雨晴说,“空巢”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应该被尊重,但从社会方面,还应该积极想办法给“空巢青年”提供更多选择。
空巢青年的身心健康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大代表提出应当为空巢青年提供身心健康等服务,这个建议确实有助于空巢青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够让他们感觉没那么孤独,但是我觉得这个建议并不是特别急迫,因为即使空巢青年很孤独,但青年始终都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虽然他们确实需要别人的陪伴,但是比他们更需要陪伴的还大有人在,所以我觉得我们应当先将目光聚焦到那些需要陪伴的弱势群体身上,等到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再将目光聚焦到空巢青年身上,毕竟是有轻重缓急,应当先按着急的事情办。
因为空巢青年长时间都是一个人居住,一般来说空巢青年在同一个城市里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所以他们也就只能一个人居住,因为长时间一个人呆着,所以他们的压力烦恼都无处宣泄,也没有办法跟人吐槽,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一定的问题,大部分空巢青年在闲暇的时候都会选择待在家里,所以他们的身体健康自然也就不会太好,而代表提议建立相关的机制,确保那些需要帮助的空巢青年能够得到帮助,而且如果可以的话还要帮空巢青年寻找恋爱对象,虽然这个政策的出发点非常好,但是实施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更何况陪伴空巢老人的相关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善,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陪伴机制都不应该轮到空巢青年。
希望每一个空巢青年能够走出家门去和别人交朋友,很多青年之所以长时间独居,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很少主动和别人交朋友,而且也不喜欢出门,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一个人待在家里的话是很难交到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所以空巢青年应当主动走出家门,多出去玩耍,也可以寻找自己的同事一块出门,这样说不定就能够在公司里找到一个很好的朋友,工作之余也有人可以陪伴。
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很多年轻人都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压力,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并没有找到宣泄压力的方式,他们会将压力埋藏在自己的心里,这样压抑压力的方式,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时间一长人的心理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甚至可能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
“空巢青年”群体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生活太无聊、没有激情吧。有时候我们所说的生活激情,可能没有大到“I HAVE A DREAM”这么严重,而是需要你对你的生活是热爱的、看重的。
我们所现在的单身狗很多,但是单身狗不是成为“空巢青年”的理由,有的人也单身,但是他们却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比如他们去旅游、健身甚至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和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不只是梦想才能做到。
然而梦想难寻,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对于生活的追求每个人还是可以做到的,物质有时候不是一个成为你宅的原因,而是内心的懒散。
经常听说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觉得只要对生活是有想象和期待的,都不至于做“空巢青年”。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状态,没有对错之分,但是“空巢青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贬义词。在我眼中,“空巢青年”不会善待自己的,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宅在自己手机的世界里,看着别人的过往,抛开了这些,他们什么热情都没有,而这样的生活态度,也很难赢得女生的注意,继续着单身狗的生活,继续以手机为伴,可以说,这是一个死循环。
可能不一定所有的“空巢青年”都一事无成,但是他们绝大多数还是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抱着热情,没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和追求,才渐渐成了“空巢青年”。
全国政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推动“空巢青年”群体向“筑巢青年”群体转变的提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就是因为现在有太多的青少年缺少感情寄托和居住条件,因而他建议政府有关机构以半公益的形式为“空巢青年”提供身心健康服务和家庭构建实务服务,前面一个是指身体和心理服务,而后者是指婚姻、恋爱咨询服务,以及个体和家庭之间的财务服务,可以说能够改善“空巢青年”的身心状况和婚恋难题。
其实这个提议非常不错,因为现在有太多的青年就处于身心、感情空白期,对待社会、世界都是一副漠不关己的样子,除非关于自己的父母可能会有一些感情上面的波动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能够让他们的情绪有太大变换,说现在的青少年是“佛系”,并不准确,过度“佛系”就是情感上面的冷漠;这就是因为他们感情上面出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感情上的缺失。
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一个人做事太正常了,很多人都习惯了一个人做事情,可以说没有他们不能够做的,如果生活中突然间多了人,可能他们还会不习惯,并且出现反抗、抵触心理,这都是因为之前他一直是一个人。甚至有一些人就是因为这样,出现了抵触社会的心理,而现在能够为这群人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走出来,将他们养成积极向上、阳光般的心理。
还有就是现在感情问题是他们面临最难的一个,因为很多人一个人习惯之后,发现原来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很好,就会有不想谈恋爱、就像现在一样一个人生活,还有就是一些人可能感情上面受过伤,出现害怕心理,这样也需要帮助;太多剩男、剩女,这样并不有利于社会发展,所以要想办法解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