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社会人士的普遍认可。上至管理者,下至教师;内到教研工作者,外到学生家长等等,大家一致认为教育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课堂教育尤其如此。于是,课堂上出现了、音乐、视频等现代化的教育辅助手段,学生们学习热情有所高涨。随之而来的高度评价也是一浪胜似一浪。透过积极乐观的表象,我们能够发现什么?激发学生兴趣仅仅如此就够了吗?学生的兴趣可以持续多久呢?我们还是先从了解什么是学习兴趣,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基本问题开始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那么,学习兴趣则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及从事相关活动感到有乐趣,是属于内在动机的范畴。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语)
也就是说,学习兴趣首先是一种乐趣,是属于学生自身喜好的一部分;其次学习兴趣仅仅依靠简单、表面的刺激是不够的。它既包括课堂激励,也离不开课外激励;既需要教师调动一切合适的教学手段,也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来自师生两方面的努力,来自于课堂与课外两个环境同步激励的。 一、课堂激励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老师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喜欢老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因为这里面藏着教师对学生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可见,教师的课堂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气氛。教师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必须建立在教师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教师积极情绪的基础上。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更多的情感调动,教师就应转变情绪观,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
(二)依靠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大致可以起到三方面作用:激发情趣、激起思考、引发疑问。其中无论是情景教学法还是问题导入法,最重要的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今的课堂“满堂灌”少了、“满堂问”多了,就忽视了问题的价值,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托兰斯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留出更大的余地让学生推测和预料,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发展。”
(三)搭建教材与学生的桥梁,缩小两者距离。由于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对课本教材多多少少有一种陌生或抵触情绪。因此,语言转换、相互沟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备课时不妨注意以下几点:语言沟通是否简洁明确、情感沟通是否到位顺畅、思想沟通是否开放尽兴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转化,将课本语言转换为学生语言,进而进行交流、理解文本中存在的思想,达到师生沟通的基本目的。
(四)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关于“满堂灌”“满堂问”等教学争论激烈。其实,要自主还是要讲授,是要根据教材篇目特点与学生特点而定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学生自主离不开老师的点拨,教师的讲授同样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所以,教师需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设置特定情境或再现生活场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依据课文篇目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或是设置一定的生活场景,促使学生进入角色状态。
(六)营造良好氛围。教学过程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愿学、乐学的心境,达到会穴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1、合理调控,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2、成功评价,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心理愿望,让学生深入开掘课文思想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受到感染熏陶,而且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解读生活困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中职学生的学习意识、习惯、方法,与普高学生相比都要有所欠缺:这是大部分中职教师所了解的学生情况。于是抱怨由此而生。其实,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问题?中职学生除了上述缺点外还有思维活跃、行为活跃等特点,比如课本刚发下,很多学生会浏览;对挫折感悟较为贴近真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较为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等等。
二、课外激励学习兴趣的相关措施
课堂激励的施行者主要是教师。教师依据课本教参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外激励的施行者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他们可以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可以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持续兴趣,体会从中的乐趣。教师则需改变观念,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变成内在的推动力。
(一)关心学生成绩,不能忽视学生个体。关心学生成绩,不仅仅要看考试分数,而且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思想状况等多方面情况,即学生个体综合情况。关心学生成绩,要客观真实,既要进行横向班级成员的比对,又要注意纵向个人成长的对比。对于学生的进步或倒退,要查寻原因,尽可能地及时给予帮助。其次,要从平时学习过程中关注成绩,即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法,寻找差距与不足。
(二)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需注意学生的特长兴趣,注意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以便给予适时的帮助。
正确的爱情观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当人们面对爱情问题时,它会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不同的年代,受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爱情观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对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爱情观朦胧的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犯错误。另外,中职生即将踏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拥有正确的爱情观,对成长中的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爱情和生活。
当前,由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影视剧等互联网资源的推陈出新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使中职生的爱情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1)中职生恋爱公开化、自由化、主动性较强。目前,在对我校中职生恋爱情况调查时,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处在恋爱阶段,而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具有恋爱史。(2)中职生恋爱逐渐趋向多样化,但缺乏一定的责任感。根据调查发现,我校中职生在恋爱的过程中,普遍目的为向同学或朋友证明自己的魅力,以便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多数是感受爱情的美感、证实自身魅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教育既要育人子弟,还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发展。目前,我国中职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很少重视中职生的爱情观,这无疑是教育教学上的短板。因此,我们要遵从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爱情观教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56636育,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全的爱情观。笔者以中职语文课为例,谈谈有关爱情观的教学心得。
一 情感导入,正确认识
在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中职生恋爱成为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然。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在面对爱情观的教育问题时,常常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只有在学生犯下错误时,校方才会进行管理。这种办法不仅难以起到作用,还会激发中职生的叛逆心理。由此可见,爱情观教育对于中职生而言迫在眉睫。
结合上述,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对爱情观做出了详细的诠释,我们不妨利用这些课文进行导入,从而激发中职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爱情观,继而使他们的人格更健全、更完善。以《致橡树》为例,该首诗歌中的句子十分经典: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借此表达爱情是富有内涵的,并且诗人还利用衬托的方法表明了爱情不能做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也不能附庸高枝而沾沾自喜。正确的爱情观可以让中职生健康成长,让他们的人格更具魅力。而错误的爱情观不仅会让中职生的精神世界处处碰壁,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也会带来影响。如果将文中经典的句子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那么学生就能在一开始就被这些句子所吸引,通过后面的学习逐步感受到,在诗人的爱情观里,在爱情的世界中,应该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不能在爱情中迷失,也不可在爱情中施舍,只有这样才可实现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从而在诗人的影响下激发自己的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让爱情观教育更自然,同时还可以间接实现语文教学,让中职生的精神与能力获得双重发展。
二 主题讨论,心得共享
中职生正处在爱情观构建的黄金阶段,但对照我国实际情况,许多中职生都未能正确认识爱情,认为爱情就是两个人相爱,至于如何相爱,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恋爱,他们很少去考虑。或者说,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爱情。此外,现阶段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以爱情为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层出不穷,许多男生受到作品的影响,充满大男子主义,认为自己想的就一定是对的,很少关注对方的想法和心情。而女生,受到作品的影响,总是梦想得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充满了浪漫情节,继而忽略了现实。
为了纠正中职生对爱情观的认知,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一些与爱情主题相关的讨论活动,激发中职生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构建正确健康的爱情观。比如学习完第五单元课文中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后,为了普及爱情观教育,我开展了主题为“如何定义爱情”的讨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所阐述的理论更是层出不穷。但若仔细分析却能发现,学生们所表达的想法与《我愿意是急流》的中心思想很相似。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思维上的定式,我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抛开课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读一下爱情,你们心中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及时摆脱胆怯心理,踊跃参与、畅所欲言。比如有的女学生认为“爱情的本质在于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相敬如宾”;有的男学生则认为“爱情的真谛在于守护自己的爱人和亲人,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由此可见,合理地开展讨论活动是构建中职生正确爱情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教职人员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在遵从课文的同时抛开课文,引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并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 调查总结,点亮情感
中职生受到某些爱情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他们对爱情这一话题充满着浓厚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认知,继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此外,新课标明确提出:正确的中职教育要以知识传达、实践操作为目的,以便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妨指导中职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调查,总结中职生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想法,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相应的文章,从而让中职生得到实践锻炼的平台,点亮他们的情感。
比如在学完第五单元课文中的《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后,我以该篇文章宣扬的主题――没有爱情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指导学生创建一份调查报告,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走访式调查。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继而让正确的爱情观深入他们的内心。
记得某位名人曾说过:“真正的爱情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而是在于一种真理,一种对爱情真谛的挖掘。抛离了真理的爱情,只能是一种动物式的爱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才会完美,发展得才会全面。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之初,我们首先要从心灵教育着手,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让他们的心灵与能力共同发展。
10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我们怎样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成为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之一。为了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好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增强。把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融于教学实践中,使语文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优化中职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环境
1拓展课堂空间: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的开放性,强调把学生的学习融入社会、走进企业、与工作实际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相结合,就必须体现这种开放性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时,安排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的闭环线路。为使学生对学习语言的要求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课前就安排学生进入饭店、宾馆、旅游景区等场所,以顾客或游客等身份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语言进行实地了解和体验。完成教学任务后,再让学生回到课前的体验场所中进行实习,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那么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社会生活大课堂才能帮助他们从接触、领悟、体验到升华的蜕变过程。我们深切地感到,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把它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这不仅是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2内化教学目标: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学习《服务语言的规范和技巧》前,就安排学生去实地调查服务语言的使用要求,通过换位体验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于服务语言要求的学习。这一做法效果很好。从实地考察和上课情况可以看出,学生非常积极主动,收获也很大。过去,我们只专注于能否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当他们被动的成为接受教师的灌输容器时,几乎没有学习的热情。因为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我们没有真正确立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地位,没有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当学习成为内在需求时,他们才会认真地对待,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熟练地运用各种仿真情境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首先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语文教学一定要服务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老师的讲解固然重要,而练习到位更具实效。其次,在目前延展语文课堂、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来教学还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授《服务语言的规范和技巧》时,利用多媒体设计了餐馆点菜和导游实地讲解这两个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从简单移动课桌椅到完成了模拟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较好地运用了刚从教学中获得的知识要点,这种看似虚假的情境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在相互鼓励中表现了很强的学习欲望,使这一教学要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把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
1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工具性”是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融合的基础。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指出,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了基础。这段表述指明了中职阶段语文教学仍然属于基础阶段教育,同时也强调培养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今天把语文教学放在职业教育的大课程背景之中时,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能力也就突出其对专业技能学习所具有的工具属性,这也是语文教学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基础。也就是说无论学生将来从事哪种工作,听说读写能力都是他们学习和实践的最基本的工具。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有待加强,并进一步把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在教学《服务语言的规范和技巧》时,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力争在语文运用能力和旅游专业技能两者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旅游专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设计本课的第一层目标“服务语言的规范性”时,我们就从语言的形式规范和程序规范方面着手,要求学生做到发音准确,选词恰当,用句规范,充分体现表达能力中对于发音吐字、遣词用句的规范化要求。在另一个层次的目标“服务语言的技巧性”中,把训练重点放在语速、语气、语调和重音等基本技能上。
设计出旨在开发学生吸纳能力的教学方法。
人体要健康,首先需要吸收营养物质。培养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如此,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吸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因此,做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关注中职生对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吸纳能力,用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以“拿来”的态度,动手、动口、动耳、动脑。例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阐释哲理透彻,理解上无大障碍,而且情感充沛、文笔优美、节奏鲜明。所以,笔者设计了感知性慢读、理解性赏读和共鸣性熟读等教学环节,还腾出时间安排了当堂背诵“假如我病了,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等三段文字,并当堂竞赛。
再比如张洁的《我的四季》一文,运用象征手法艺术地写出了作者的人生。由于人生经验、文句透析能力、文意理解水平受限,中职生“一读便明白,一说难启齿”。为了解决学生理解、归纳文意的困难,笔者设计了两个办法:带学生一起寻找文本关键词和在最难读懂读透的夏季部分给学生提供了文脉导读图。同时,还将以上内容按照范读的用时标准制成PPT演示文稿,适时将文本中原有的关键词和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的关键词投影出来,让学生与作者情感对话、思维对接,深入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降低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其用脑练思、张嘴练说、动手练写。
中职语文上教学计划篇1
新学期,新的计划,为提高学生在本学期语文学习能力,特制定以下 工作计划 :
一、课程分析
本课程在专业中的性质、作用、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中职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
1、本学期所兼三个班的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差,学生学习意识差,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不再有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上课不专心,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
2、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自卑情绪,而且自信心不足。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但是自尊心又很强,他们没有普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尽管学校对学生也会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潜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但学生对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不清楚,对未来的目标很不明确。
三、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听、说普通话,并且能够写出通顺的、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各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
1、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并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3、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个性特长,但同时也应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意见或成果,养成不要轻率否定他人的严谨作风,培养自信、理解、包容的健康心态。
4、努力掌握并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5、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地方产业,注意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为学生就业需要服务。
中职语文上 教学计划 篇2
为了全面落实、充分借鉴“六步实效教学流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龙头作用,拉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相互融合,共谋发展,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看出,13个班级中寄宿班之间、普通班之间的`差距不大。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册及部分下册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庆祝第33个教师节开展师恩情深,感谢有您感恩祝福活动方案)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严格遵守教学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自觉运用于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为教学提供服务。充分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本学期我们将与团支部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书信等大赛,让学生的语文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中职语文上教学计划篇3
一、专业课程名称:
语文
二、课程分析:
本课程在专业中的性质、作用、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职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各项素质及能力的分析):
1、本学期所兼三个班的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差,学生学习意识差,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不再有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上课不专心,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
2、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自卑情绪,而且自信心不足。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但是自尊心又很强,他们没有普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尽管学校对学生也会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潜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但学生对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不清楚,对未来的目标很不明确。
3、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常常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既压抑又敏感。再加上初中阶段是学生习惯于表现自己的时期,往往形成习惯,加以不再努力学习,因此把心思用在课堂的小动作上,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4、学生认知偏差。很多学生进入职中后,就存有学习马虎,得过且过,混个毕业文凭的念头,因此他们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在学习上。
四、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听、说普通话,并且能够写出通顺的、较好的文章。 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各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设计:
1、阅读与欣赏 48课时
2、应用文写作 12课时
3、口语交际 12课时
4、综合实践 8 课时
六、教学方法及手段:
1、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并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3、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个性特长,但同时也应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意见或成果,养成不要轻率否定他人的严谨作风,培养自信、理解、包容的健康心态。
4、努力掌握并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5、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地方产业,注意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为学生就业需要服务。
七、实验实训课的培养目标:
1、注重阅读理解,对写作不作过高要求。
2、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部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实践活动、模拟场景提高学生的交往、分析、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
3、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中职语文上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在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基础上,通过适应时代和适应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扩展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因人而教,因材施教,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挥语文课的独特作用。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学生为一年级87班学生,学生的基本素养要差于普高学生,无论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还是在思维意识和认识水平上,都需要加强培养和大力提升。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均参差不齐。而且家庭和社会的一些原因,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多样性,学习习惯急需规范,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的较多,对时事社会的了解缺乏,写作和谈吐缺乏思想,文字表达贫乏,有一部分学生正确书写也是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是迫切需要。
鉴于这些原因,本学期将设法多层次、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目标任务:
1、继续培养阅读能力。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
2、引导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课外书刊,扩大阅读量。能阅读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学作品。
3、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拓展加深知识面。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能学会几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作。
5、加强学生口语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6、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让学生了解基本现代汉语语法。
四、措施与方法:
1、落实教学常规。
2、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教法。注重教学的同时随机渗透德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德操。
3、研究新教学大纲,把握新形势新动向。
4、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学习和研究。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6、树立创新意识,在课堂中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应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锻炼机会。
7、适当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8、集体讨论,认真备课(备学生),积极听课,提升教学水平。
9、开展有益的语文活动,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
略
中职语文上教学计划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电子技术应用班都春招生占大多数,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组织纪律意识薄弱、自尊心强,但我相信任何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他们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主这一机会。
他们在学习方面: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且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学习效果较好;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课堂上不能够主动配合任课教师,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个性心里品质欠缺,主动配合老师的意识低,可能个别学生思想意识较坏,给老师的上课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我准备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学生,使他们在思想和学习方面不断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
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三、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
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 教学反思 ,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二)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应了解学生
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三)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四)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了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要高度
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五)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够高,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语文课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就以近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为例,简单地谈一谈如何激发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兴趣。l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对于中职语文课来说,这一点笔者的体会尤为深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由陌生到熟悉,教师与学生之间亦是如此。在笔者看来,第一堂课的重点不在讲授知识,学习新课,而在于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尤其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所以教师第一次在教室里讲课时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书写字迹往往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新教师的第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就会七嘴八舌评头品足。西方有句谚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语文课的教学来说,同样如此。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语文课在笔者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
一、巧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
相较于传统课堂中单一的老师口授,黑板板书的教学形式,创新的多媒体教学利用电视影片播放,展示,课件展示等多元化的形使得课堂教学更得丰富和生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课文主和把握课文中心思想,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分析一:《荷塘月色》
在正式讲课之前,老师利用电视播放关于荷塘月色的景象影片,以喧声夺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月色下荷塘的联想,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体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影片结束后,老师正式讲解课文,当讲到具体描写这荷塘月色的景色段落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文中描述相符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文章的意境。文章通篇讲解完之后,老师再播放“荷塘月色”这首悠远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伴随轻柔的音乐进行文章的朗诵,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和感悟。在这样由影片,,音乐多元素交错相伴的生动课堂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更透彻和形象,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个案例说明了巧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声音,画面的补充更充实了课堂的教学层次,吸引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想象力
诗歌的语言组织与现代文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诗歌比较生硬晦涩,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诗歌情境与现实的生活场景想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情境进行扩展与联想,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兴趣进行下一步学习。
案例分析二:《石壕吏》
以《石壕吏》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离”此句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力的翅膀,扩写一则关于老妪与老翁离别时的小短文。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还能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深其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主题思想的整体把握。
以上案例,点明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发挥学生想象力。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课文理解结合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实践性的对课文以及进行个性的扩展或者改编,从而使学生感受自我的创造力以及语言知识的无限魅力,衍生出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喜好。
三、互动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案例分析三:《我有一个梦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花季年华梦想多的特点,以“梦想”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之间一切分享彼此的梦想,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小组讨论之后,老师模拟《我有一个梦想》主人公马丁参加演讲的场景,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小段的演讲。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体会《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激动昂扬的演讲情绪,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参与性。学生在这样彼此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课文知识内容,也可以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轻松有趣,从而萌生出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喜爱和兴趣。
案例分析四:《雷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雷雨》此类戏剧文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参与戏剧表演活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导演,还原《雷雨》的情节场景,并分配老师和同学各自饰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领悟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中心思想。戏剧表演之后,针对《雷雨》的感悟和体会再举行一个分享会,让老师和同学各抒己见,以此加深巩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全文的理解。这样充满互动性的课堂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中职语文教学中,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纪律性不足、好学心不强的问题非一日之寒,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但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如果能做到巧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巧借多媒体教学来丰富教学氛围;巧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调动课堂气氛。我认为中职语文教育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中职生。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教研路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力争获得更多元,更丰富、更实效的教学成果,以此提高中职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