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级美术基础知识参考题 一
一.填空题 1、美术的特点可以从 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造型性 四个方面来把握。 2、美术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 审美 功能。 3、美术也可称 造型艺术、空间艺术、静态造型和 视觉艺术。 4、美术的主要门类有 绘画、雕塑、书法、设计、篆刻、园林、工艺美术、建筑 等。 5、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 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国画 等主要画种。 6、中国画按技法的工细和粗放,分为 工笔画、写意画。 7、版画是使用刀和笔等工具在木版、石板、铜板等上面进行刻画,版画可分为 凹版、凸版、平版、和漏版等。 8、雕塑是 雕、塑、刻 三种制作方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总称。 9、绘画按描绘对象的不同,分为 历史画,风俗画、人物画。 10、三原色是指 **、红色、蓝色;三间色是指 绿色、橙色、紫色。 11、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呈现明暗变化五种,明部、暗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我们把它称为明暗五调子。 13、青铜是 红铜 加 锡 的合金,具有 熔点低 和 硬度高 的优点。 14、宋代瓷器有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定窑、哥窑、官窑。 15、历史上有名瓷都之称的是 江西景德镇 ,有陶都之称的是 江苏宜兴。 16、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说,青瓷以浙江 越窑 最为著名,白瓷以 河北刑窑 著称。 17、秦代兵俑主要艺术特点是表现手法 写实 而严谨、形象塑造古朴而生动。并注重表现形象的 性格 特征。 18、中国享誉世界的四大石窟是 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19、最早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是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人物龙风图》和《人物御龙图》这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 20、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壁画是元代山西永乐宫的《朝元图》。 21、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马家窑文化:《舞蹈放彩陶盆》。 22、“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中的黄家指的是黄笙,代表作为《写生珍禽图》。 23、《洛神赋图》是我国东晋画家 顾恺之 的杰作。 24、宋代画家崔白的代表作是《双喜图》《寒雀图》。 25、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最著名的石刻为 昭陵六骏 ,它是唐代现存最有价值的纪念性石雕,是唐代时代风格和民族气概的体现。 26、南宋画家 粱楷,开创了泼墨入画,其传世名作《李白行吟图》以飘逸简练的用笔达到笔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1 27、沈周是“吴门四家”的代表人物,传世代表作品是《庐山高图》。 28、中国花鸟画按艺术风格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其传统的分法是 泼墨、水墨、没墨、重彩、白描 等五类。 29、《杂花图卷》为明代画家徐渭所作,全卷共计十三种花卉,以 牡丹 起首,水墨淋漓,恣意汪洋,为画家逸笔草草,是泼墨的写意的代表作。 30、北宋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张择端 。 31、《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 顾闳中 所作。 32、隋代山水画家展子 的传世作品《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33、唐代山水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一种是以李思训代表的 青绿 山水,另一种是以王维为代表的 水墨 山水。 34、《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山水画家 黄公望 传世之作。 35、宋代传世真迹白描《五马图》的作者是 李公麟。 36、《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山水画家 范宽 的代表作品。 37、唐代传世纸画真迹之一《五牛图》的作者是 韩晃。 38、元代的山水画四大家是 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 39、天津杨柳青 是我国盛产木版年画的地方,在我国北方地区影响很大。 40、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是 董希文,《父亲》的作者是 罗中立。 41、“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院)首任院长是 林风眠。 42、“上海美专”的创建人是 刘海粟。 43、“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 44、文房四宝为:笔、墨、纸、砚。 45、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 楷、草、篆、隶、行 等书体。 46、《石鼓文》是现代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已知最早的汉字是 甲骨文。 47、 金文由 甲骨文 演变而来。 48、文学家把 篆书 向 隶书 的转变过程称作“隶变”。 49、篆书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金文、小篆、甲骨文 三大类。 50、《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为 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1、楷书,草书 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是以雄视千古 52、今草书可分为 小草、大草、狂草 几种。 53、书法的作品形式有 条幅、扇面、手卷、对联、中堂、横披。 54、写在书籍、书面、碑拓前面的叫 题,后面的叫 跋。 55、魏钟繇擅长楷书,被尊为 正书之祖。 56、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被称为“草圣”的是 张芝。 57、王羲之,生活年代是 东晋,行书力作《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 的行书 《季侄季明文稿》被名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的行书《黄州寒食诗》被名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58、《鸭头丸帖》书者是 王献之。王献之小楷以《洛神赋十三行》最著名。
2 59、今草书主要以“二王”为代表,“二王”指 王羲之、王献之。 60、《礼器碑》的朝代是 汉 时期,它的书体是 隶书。 61、《真草千字文》书者是 智永。《九成宫醴泉铭》书者是 欧阳询。 《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书者是 颜真卿。《神策军碑》、《玄秘塔碑》书者是 柳公权。《雁塔圣教序》书者是 褚遂良。《胆巴碑》书者是 赵孟頫 。《蜀素帖》书者是 米芾。 62、书法艺术中的狂草体,在唐代盛行。其代表人物为 怀素、张旭 最著名,成就最大。 63、李北海即 李邕,为 唐代 书家,善 行书 者。 64、宋徽宗赵佶的诗词书画都有较高的修养,其实书法被誉为 瘦金体。 65、吴昌硕、邓石如 是清代书家,苏轼、米芾 是宋代书家。 66、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 吴昌硕。 67、“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 金农 创造的,“六分半书”是 郑板桥 创造的. 68、《寒食帖》书者是 苏轼,其生活年代 宋代,《九成宫》书者是 欧阳询,起生活年代是唐代,《胆巴碑》书者是 赵孟頫,起生活年代是元代。 69、“初唐四家”指 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70、“宋四家”指 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71、“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 72、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是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 73、原始洞穴壁画以法国的 拉斯科 洞穴和西班牙的 阿尔塔米 洞穴最著名。 74、在绘画领域,巴洛克美术最伟大的代表为佛兰德斯画家 鲁本斯. 75、被誉“法国绘画之父”的画家是 普桑. 76、名作《夜巡》是荷兰画家 伦勃朗 的作品。 77、名作《拾麦穗的妇女》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的作品。 78、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为“围柱式”建筑。 79、希腊雕塑《揪铁饼者》的作者是 米隆。 80、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来临的是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三位大师的出现。 81、印象主义画派最著名的画家是 莫奈,他是 法国人 正是他的《日出印象》招来了印象主义的称呼的出现。 82、著名雕塑《思想者》是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 罗丹 的代表作之一。 83、立体画派的创始人是 毕加索。 84、欧洲文艺复兴首先在 意大利 发表并达到盛期。 85、十九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主要成员有 莫奈、塞尚、高更、修拉、雷诺阿、凡高 等人,其中 塞尚 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86、油画《马拉之死》是法国画家 达维特 的历史题材作品。 87、《大卫》的作者是 米开朗基罗,他是 意大利 人。 88、油画名作《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达.芬奇 所做,他是 意大利 人。 89、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另外法国的 夏特尔大教堂,德国的 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 米兰大教堂 也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90、巴洛克美术在绘画领域最伟大的代表为佛兰德斯画家 鲁本斯,代表作品《抢劫留
3 西帕斯的女儿》。 91、伦勃朗是荷兰最伟大的天才画家,肖像画《杜普教授的解授课》使他一举成名. 92、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注意绘画杰作。 93、俄国最伟大现实注意画家是 列宾,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该画流露出对俄国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激起人们对当时俄罗斯命运的思索。
1 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诗句主打
2 关于伯乐的诗句
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诗句主打 1与伯乐与千里马相符的诗句
白居易:被发配江洲,于是有了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李白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种豆南山下,不为5斗米折腰
陆游:身在天山,心老沧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 咏梅 》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杜甫:从为被朝廷聘用过,一声贫穷落魄
辛弃疾:投降南宋以后,再未上过疆场
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他的(满江红)
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一个人到林中隐居,当他得知自己的主张被废以后,忧郁而终(他曾经任丞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作者北宋柳永。《鹤冲天》
2关于千里马和伯乐的俗语
俗语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出自:唐 韩愈《马说》
释义: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扩展资料:
《马说》的结构十分精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从正面提出问题。然而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便从反面展开起议论来了。
第一段写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接下去便自然而然地写到了千里马的遭遇,最后,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发出了愤怒的斥责,其中有讽刺,有反问,有慨叹,抑扬反复,淋漓尽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
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语言,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太少。
3有关千里马的诗句
有关“千里马”的诗句有: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
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____傅玄《车遥遥篇》
1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____戚继光《马上作》
12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1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____李颀《古从军行》
15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____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1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____李白《送友人》
4赞美“伯乐”的诗句有哪些
1、《杂说四·马说》唐代: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2、《九辩》先秦:宋玉
原文: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译文:没有伯乐相马的好本领啊,如今让谁作评判才最公?怅惘流泪且思索一下啊,着意访求才能得到英雄。
3、《马诗二十三首》唐代:李贺
原文: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译文:伯乐朝马的前面看,旋毛在马的胸腹间。如今只是在挖掘白色的草,什么时候会去到青山呢。
4、《七发》两汉:枚乘
原文:
于是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此两人者,马佚能止之,车覆能起之。
译文:在这时让伯乐在前后观察,让王良、造父来驭马,秦缺、楼季做车右。这两个人,在马受惊时能把马制服,在马车翻倒时能扶起车。用这样的马车去赛跑,可以下下千镒的赌注,可以一日千里。
5、《咏马》唐代:杨师道
原文: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译文:这匹马羸弱疲惫,不堪运盐车的重量,伯乐看到了都要嗟叹惋惜。
5伯乐与千里马的句子翻译
解纻衣以幕之:解开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马身上。幕:盖。
忻伯乐之知己也 :因为千里马认为伯乐是它的知己的缘故。知己:就是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心的人。
中圻迁延,负辕不能上:是说千里马走到了半山腰就再也走不动而辗转不前,只驾着车辕但是却爬不上山。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伯乐遇到了千里马,跳下车来拉着它哭起来。
俯而喷,仰而鸣,声造于天:这时候千里马低下头喘着粗气,又仰起头嘶鸣,声音震动九霄云天
6关于伯乐的句子有哪些
1, 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
2, 赞美潜入耳,润物细无声伯乐相马,相中的马将产生极大自信,百里马也变千里马。
3, 别指望伯乐从天而降,拜你为上卿。能力是干出来的。
4, 我相信,成就千里马,就成就伯乐;成就了学生,就成就了自己。
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那么请做自己的伯乐。
7,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8,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马。
9,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公开民主、公道正派,天宇伯乐、亲善仁爱。
7关于伯乐的句子
伯乐一顾,价增三倍。
唐·韩愈《为人求荐书》。这两句大意是:良马一被伯乐注意,价值就大为提高。~两句比喻有才者教识得才具的人相顾看,身价就大为提高。多用于称誉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对人才的荐拔。
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为人求荐书》
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 伯乐名言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马。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韩愈《杂说四》(马说)。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善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发现有千里马。这两句说明了千里马与伯乐的依存关系。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关键在于没有伯乐去发现它。所以说有了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然即使有大量千里马的存在,因为没有伯乐,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而没有人知道它们。韩愈的《马说》以精妙的构思,贴切的比喻,对历史上世无伯乐,人才沉沦的现象作了非常深刻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当时大量有才干的人士长期埋没于下层,得不到荐拔任用的社会现实的有力抨击。一说明了能发现人才的人,比人才更为重要。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杂说四》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关于伯乐的名言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匹好马,只不过是十匹好马而已,而得到一个伯乐,却可以发现和得到更多的好马。这两句比喻说明要善于任用能够发现和举荐人才的人。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关于伯乐的诗句 1 关于伯乐的诗句
《天育骠骑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
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薄宦晨昏阙,尊尊义取斯。穷愁年貌改,寂历尔胡为。
不谄词多忤,无容礼益卑。微生尚何有,远迹固其宜。
思扰梁山曲,情遥越鸟枝。故园从海上,良友邈天涯。
云雨叹一别,川原劳载驰。上惭伯乐顾,中负叔牙知。
去国诚寥落,经途弊险巇。岁逢霜雪苦,林属蕙兰萎。
欲赠幽芳歇,行悲旧赏移。一从关作限,两见月成规。
苒苒穷年龠,行行尽路岐。征鞍税北渚,归帆指南垂。
树晚犹葱蒨,江寒尚渺弥。土风从楚别,山水入湘奇。
石濑相奔触,烟林更蔽亏。层崖夹洞浦,轻舸泛澄漪。
松筱行皆傍,禽鱼动辄随。惜哉边地隔,不与故人窥。
畴昔陪鹓鹭,朝阳振羽仪。来音虽寂寞,接景每逶迤。
朝罢冥尘事,宾来话酒卮。邀欢逐芳草,结兴选华池。
及此风成叹,何时雾可披。自怜无用者,谁念有情离。
望美音容阔,怀贤梦想疲。因声达霄汉,持拙守东陂。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渥洼徒自有权奇,伯乐书名世始知。竞走墙前希得俊,
高悬日下表无私。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珍重刘繇因首荐,为君送和碧云诗。
《赋得骐骥长鸣》
年代: 唐 作者: 陈去疾
骐骥忻知己,嘶鸣忽异常。积悲摅怨抑,一举彻穹苍。
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何言从蹇踬,今日逐腾骧。
牛皂休维絷,天衢恣陆梁。向非逢伯乐,谁足见其长。
《咏马》
年代: 唐 作者: 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
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五马图》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太仆济济唐衣冠,五马不着黄金鞍。
饮流系树各有适,未许便作驽骀看。
鬛叚萧萧绿云茸,喷沫长鸣山岳动。
世无伯乐肉眼痴,那识渥洼千里种。
官家去年搜骏良,有马尽拘归监坊。
遂令天下气凋丧,驴骡馲<;马百>;争腾骧。
只今康衢无马迹,得见画图差可识。
画图画图奈尔何,抚几为之三叹息。
2 描写“伯乐”的诗句有哪些
1 《天育骠骑歌》唐 杜甫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
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
别养骥子怜神俊。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年多物化空形影,
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
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2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北宋 黄庭坚
伯乐无传骥空老,重华不见士长饥。
从来万事乖名实,岂但药翁论蛤蜊。
3《天马歌》唐 李白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
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
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
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
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
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
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4《投知》唐 李咸用
西望长安路几千,迟回不为别家难。酌量才地心虽动,
点检囊装意又阑。自是远人多蹇滞,近来仙榜半孤寒。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
5《马》唐 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3 有关马的诗句,成语
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打马惊骡子 马后炮、一马当先、走马观花、走马上任、一马平川、意马心猿、老马识途 扬鞭跃马 李贺的《马诗》共23首,大都别有比兴寓意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革詹),谁为铸金鞭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其九 (风鹨去鸟)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其十三 宝(决左换王)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其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洒云飞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下换毛)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其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斜,金埒畏长牙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其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摘自柯又水的回答 关于马的成语 马到成功;马首是瞻;一马当先;马失前蹄;马失前蹄;龙马精神;汗马功劳;害群之马;犬马之劳;心猿意马;马不停蹄; 关于马的俗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后炮 风马牛不相及 盲人瞎马。
4 关于马说的几个问题1、表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语句是:2、
1 表明关系的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8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 有关“伯乐”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1、伯乐向前看唐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2、耳垂无伯乐唐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3、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唐杜甫 《天育骠骑歌》4、伯乐翦拂中道遗唐李白 《天马歌》5、上惭伯乐顾唐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6、况遇王良伯乐宋王之道 《醉蓬莱·正薰风解愠》7、伯乐书名世始知唐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8、向非逢伯乐唐陈去疾 《赋得骐骥长鸣》9、曾经伯乐识长鸣唐韩琮 《咏马》10、不缘伯乐称奇骨唐汪遵 《吴坂》11、伯乐相师来元马钰 《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12、伯乐祖师来元马钰 《黄鹤洞中仙 鸣鹤馀音卷四之》13、世无伯乐亦无韩宋苏轼 《韩干马十四匹》14、回看世上无伯乐宋苏轼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15、伯乐既没先秦屈原 《九章之五 怀沙》16、世无伯乐肉眼痴元王冕 《五马图》17、伯乐尝一盼宋黄庭坚 《晁张和答秦觏五言予亦次韵》18、伯乐无传骥空老宋黄庭坚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19、伯乐不举谁能知南北朝谢惠连 《鞠歌行》20、无伯乐之相善兮先秦宋玉 《九辩》21、旷世无伯乐现代陈独秀 《感怀二十首》22、瑶池路断伯乐尽宋戴表元 《题赵子昂画马》23、一顾即看逢伯乐宋方回 《次韵胡正卿》24、识骥伯乐眼宋方回 《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25、伯乐人间那易逢宋黄公度 《次韵宋永兄感旧五首》26、人间无伯乐宋黄公度 《和宋永兄爱日楼见寄八首》27、盐车逢伯乐宋黄公度 《送陈景明尚书赴召四首》28、伯乐识其外宋欧阳修 《有马示徐无党》29、振鬣长鸣谢伯乐宋蒲寿宬 《神骏歌送赵委顺就漕》30、伯乐眼空冀北群宋钱时 《喜诸子所和诗盟歌俱有可采再用韵见意》31、回看世上无伯乐宋释元净 《次韵参寥子寄秦少游三绝时少游举进士不得》32、谅无伯乐顾宋司马光 《和始平公见寄八韵》33、未能逢伯乐宋司马光 《马病》34、回看世上无伯乐宋苏轼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35、赏骏岂无伯乐者宋王迈 《黄君会景伊西上》36、伯乐一顾价增百宋王迈 《阙题》37、过者无伯乐宋文同 《送坚甫同年》38、伯乐肯回顾宋杨冠卿 《古意》39、伯乐王良无即休宋赵蕃 《呈陆严州二首》40、世无伯乐肉眼痴元王冕 《五马图》。
6 关于“伯乐”的诗句有什么
1《天育骠骑歌》——(唐)杜甫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2《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唐)元稹
渥洼徒自有权奇,伯乐书名世始知。竞走墙前希得俊,高悬日下表无私。
3《咏马》——(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4《吴坂》——(唐)汪遵
蜷跼盐车万里蹄,忽逢良鉴始能嘶。不缘伯乐称奇骨,几与驽骀价一齐。
5《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元)马钰
终日驾盐车,鞭棒时时打。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怎得长游冶。伯乐相师来,见后频嗟讶。巧计多方赎了身,得志马。须报师恩也。
6《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宋)苏轼
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得丧秋毫久已冥,不须闻此气峥嵘。
7《五马图》——(宋)王冕
鬃鬣萧萧绿云节,喷沫长鸣山岳动。世无伯乐肉眼痴,那识渥洼千里种。
8《次韵胡正卿》——(宋)方回
长途疾足讵容休,政是嘶风抹电秋。小复低回从吏隐,未应拘窘叹官囚。声名甫逐涛江起,魂梦空随沁水流。一顾即看逢伯乐,直须昼绣问刀头。
9《次韵宋永兄感旧五首》——(宋)黄公度
待价君方藏尺璧,知音谁解听号钟。渥洼天上非无种,伯乐人间那易逢。
10《呈陆严州二首》——(宋)赵蕃
精金美玉自有价,伯乐王良无即休。珠玉见褒犹美疢,药须瞑眩疾方瘳。
7 有关“伯乐”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有关“伯乐”的古诗词都有
1咏马
唐代: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
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2赋得骐骥长鸣
唐代:陈去疾
骐骥忻知己,嘶鸣忽异常。积悲摅怨抑,一举彻穹苍。
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何言从蹇踬,今日逐腾骧。
牛皂休维絷,天衢恣陆梁。向非逢伯乐,谁足见其长。
3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
唐代:元稹
渥洼徒自有权奇,伯乐书名世始知。竞走墙前希得俊,
高悬日下表无私。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珍重刘繇因首荐,为君送和碧云诗。
4骢马
唐代:李群玉
浮云何权奇,绝足世未知。长嘶清海风,蹀躞振云丝。
由来渥洼种,本是苍龙儿。穆满不再活,无人昆阆骑。
若识跃峤怯,宁劳耀金羁。青刍与白水,空笑驽骀肥。
伯乐傥一见,应惊耳长垂。当思八荒外,逐日向瑶池。
5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
唐代:元稹
渥洼徒自有权奇,伯乐书名世始知。竞走墙前希得俊,
高悬日下表无私。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珍重刘繇因首荐,为君送和碧云诗。
问题一:工笔注重什么 D细致写实
答过这题梦幻科举的答案哦
问题二:古代绘画工笔注重什么 主客合一的形态即成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典型特征。
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虽然工整严谨,但人物的形态却是既尊重客观的相对真实性,又强调主观意志。它利用线作为人物造型的基本骨架,不仅巧妙地解决了艺术创造与客观物象形态的对立关系,而且利用线的变化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很强的艺术可赏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两种基本形态。
其一为人物造型的外在形态与客观对象相对接近,强调形成在相对写实的基础上传情达意,力求塑造出的人物形态与客观对象、画家心境达到情感合一。利用严谨工整的造型,相对客观地表现人物形貌,于平和典雅中自然地表达出精神意蕴,使客观与主观、外在美与内在美融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如造型相对写实的工笔人物画即属此类。
其二为强调主观体悟,以独抒灵性为主旨,对人物造型进行大胆夸张、概括、提炼,形随意至,以神写形。形的外在表象虽然与客观对象的外型相去较远,但却于稚拙、天真中表达出一种造型的特有韵致。如造型夸张变形的工笔人物画即属此类。
以上两种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基本形态,虽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有见仁见智的不同,但外型单纯、内涵丰富却是工笔人物画造型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的造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而单纯化的工笔人物造型,由于舍弃了繁复的变化使作者的主观意向更加宜于与造型目的有机衔接,也更易于表现作者的艺术追求。因此,造型的内涵也就更加丰富。这是着意于光影变化与色彩表现的人物造型所无法比拟的。
工笔人物造型的单纯化主要是指外型与以线概括后的内在艺术表现而言,并不排除细节的刻画,而且也正是由于细节刻画所产生的丰富而微妙的变化,才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于简中寓丰富,既概括简练又十分耐看,造型特征也愈加典型。
工笔人物画的形式特征首先体现在线与色的结合上。线在色取胜的工笔人物画中具有骨架的作用。线在工笔人物画中,不仅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合而为一的意象性,明确肯定地概括表现了人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形体质感,并且具有强化内在神态特征的功能。同时,线的使用又寄托了画家的情愫,展现了画家的个性与艺术修养,使意与形汇,情与物融,当线所体现出的这种独立审美价值与色彩而为一时,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功能,而且构成了工笔人物画独特的形式特征。
问题三:工笔绘画注重什么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梗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a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绘画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绿之类的重彩颜料,因此称绘画为“丹青”,由此可见工笔重彩在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了。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
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
问题四: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什么作用 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点很重要 因为这点后代才能知道祖先的生活习性等
问题五:什么是工笔描绘 工笔简单点讲就是细致写实,一笔一笔不厌其烦地描绘。所谓描指的是白描,画者分别用浓磨,淡磨描出底稿。
问题六:古代书画按风格来讲,“工笔”绘画注重什么? 写实与笔法流畅
问题七:古代书法按风格来讲,“工笔”绘图注重? 注重严谨。~信心认真。,~工笔画需要的就是耐心,~必须有恒心,才能出好作品。
问题八: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注重当时的时代背景
还有其他几个特征:工笔重彩画与水墨写意画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足鼎立
问题一:工笔注重什么 D细致写实
答过这题梦幻科举的答案哦
问题二:工笔绘画注重什么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梗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绘画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绿之类的重彩颜料,因此称绘画为“丹青”,由此可见工笔重彩在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了。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
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
问题三:工笔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工笔画在勾线时行笔不要太快,要有节奏。勾画短线时执笔以腕肘着桌面,以手指活动为主;勾稍长一些的线应悬腕而肘着桌面,以腕部活动为主,手指执笔要实,使腕部活动灵活;勾更长一些的线应腕部着桌面而肘部悬起,线随腕动(不要随着手指动)。无论勾哪一种线,在行笔的过程中,都要摒住呼吸,不要太快,一气呵成。总之无论哪一种执笔方法,都应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 例如:白描勾线不是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书法中讲究的用笔去“写”出形象。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弱的线条。 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中锋用笔饱满而有弹性,线条圆润浑厚,结实而有力感;开始练习勾线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是在线条转折的地方,因为毛笔是圆锥形,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浮滑在纸面上,不符合要求。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擎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所以说,每勾一条线都应该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欲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上下行笔也是这样,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这样笔与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行笔中有各种变化,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要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不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 还要注意练习用线的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粗细、连断、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以达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求采纳
问题四:工笔绘画要注意些什么?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如果满意请选为最佳答案,谢谢!!)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篙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中国画用什么样的颜料?
中国画使用的颜料有植物颜料(水色)和天然矿物质颜料(石色),还有化学合成颜料三大类。植物颜料有花青、胭脂、藤黄等。矿物质颜料有赭石、朱砂、朱膘、石青、石绿、石黄等。由锌管包装的中国画颜料大都是化学合成颜料。这些统称中国画颜料。
水色(植物颜料)是透明色,可以相互调和使用,没有覆盖力,色质不稳定,容易退色。石色(矿物颜料)是不透明色,相互不能调和使用,覆盖力强,色质稳定,不易退色。石色和水色相互之间也不能调和使用。
问:中国画的执笔方法是怎样的?
答:初学者,首先要懂执笔,姿势才能正确,达到运笔用墨自如,应注意以下几点:
(1)笔正:笔正则锋正。骨法用笔以中锋为本。
(2)指实:手指执笔要牢实有力,还要灵活不要执死。
(3)掌虚:手指执笔,不要紧握,指要离开手掌,掌心是空的,以便运笔自如。
(4)悬腕、悬肘:指大面积的运笔要悬腕或悬肘,才可以笔随心,力贯全局。
中国画用什么样的墨?
墨在中国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墨有固体墨与液体墨两种。中国画的传统用墨是固体墨,因其所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三种。 油烟墨――是用桐油等油类烧制成烟制成。其黑色偏暖,用来作画,与其他透明颜色调和用很协调。 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制成,其黑色偏冷,多用于书法。 漆烟墨――用传统大漆烧烟而成,其黑色细润而有光泽,用于绘画也合适。 在选用时以质地细腻、滋润呈蓝紫色为好。以“顶、上、贡、选”为墨的等级之分。液体墨保持了油烟墨的特点,由于使用方便,现在十分普及,但用于写意画较好。其中以“天津书画用墨汁”和北京“一得阁墨汁”为好。
工笔画用什么样的纸?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现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
工笔画使用什么种类的笔?
(1)勾线笔
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笔
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3)板刷类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工笔画有哪些主要的染法?
1、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2、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
问题五:自学工笔画该注意些什么 相对于写意画来讲,工笔画的学习要简单一些。在基础阶段,相比较一下,写意画入门快,学好难,而工笔画入门慢,学会容易,这是因为二者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工笔和写意的区别在于:工笔,顾名思义就是用工整、严谨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分为白描、墨彩、淡彩、重彩、粉彩、没骨等种类。白描就是用墨线类似于现代的速写,墨彩类似于现代的素描,它和淡彩、重彩、粉彩、没骨的区别就是无设色。工笔画比写意画更加注重经营位置,做工精美,用笔工整,作画步骤清晰。工笔画多以仕女,花鸟为主。例如唐代周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工笔画的代表。工笔画是比较客观的再现物体。它的绘画时间较长,绘画过程技法比较繁琐。写意是相对于工笔来说的。写意注重用笔、墨,在笔墨中表达作者的情,意,也就是以形写神。写意画在笔法的运用上,较丰富一些,比较注重“写”的痕迹,更注重意境,写意画的特点比较大气,注重一气呵成,绘画时间较短,技法相对简洁。例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是写意画的代表。而写意画是作者对事物的一种主观的表达。
那么学好工笔画都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要细心,工笔画的笔法比较细腻,对细节的关注要多一些,作品的好坏细心尤为重要。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大致如此;
二、要耐心,工笔画的绘画过程较长,要对全程的把握和控制需要有较强的耐心;
三、有专心,初学绘画的人见了好的作品大都有立刻要画的心态,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容易见异思迁,马上要换一幅来画。如果一幅画都无法完成,何以谈学会工笔画呢?
四、要恒心,任何学习都需要有恒心,恒心是学成一件事的前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是难免的。比如时间上、精力上、体力上、经济上、能力上的问题,还有外人的不解、嘲讽等等,这都要用恒心来克服。
有了四要,就有四不要:不要粗枝大叶、不要马马虎虎,不要见异思迁,不要一曝十寒。
问题六:工笔画入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怎样沟通的问题 中国画是传统的文化,有着传统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习惯,而且是以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为作画工具的,而当代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一直都在学画西方画,从用蜡笔、彩画笔到铅笔作画,从学简笔画、铅笔画到水彩画、油画,接受着现代的艺术思想。所以他们对中国画艺术缺乏了解与认识,没有一定的中国画的基础,一般也都不会使用笔墨。如果我们急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就会出现抵触情绪,作出不良的反应,结果总是学不进去。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画的历史,中国画的特点,通过介绍中国画的艺术成就,来感悟到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与艺术精华所在,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例如在介绍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时,着重指出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独幅山水画。又当欣赏清代八达山人的作品时,可以引用了当代旅美艺术家丁绍光先生的话:“中国文人画到了八达山人时达到了最高峰,他的画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位大师的作品媲美,绝不含糊。”再如展出徐悲鸿、张大千等现代画家的作品让他们观赏。从而使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倾注于中国画上。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教学中国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当然还应该让学生欣赏我国古代民间的壁画、雕塑、年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发扬光大。一旦学生对中国画有了这样的情感和意识,他们就能重视中国画的学习,乐于去欣赏,认真去模仿,倾心去创造。 二、美术欣赏与技法训练如何结合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作为美术教师也不太清楚美术大纲上的精神要求,对教材的理解也较片面,在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美术名作。其实美术欣赏是很重要的,欣赏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会不会欣赏,会不会观察,能不能感悟美,认识美,这其实是能否提高艺术素质的根本性问题。试问一个不懂得美的学生怎么能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呢?所以在中国画的教学中,美术欣赏不可忽视。通过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画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和限界,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以及了解他们各自的表现的形式、技法。如唐代的吴道子与李思训、五代时的黄筌与徐熙、宋朝的范宽与米芾、明代的戴进与沈周,以及现代的徐悲鸿与齐白石等,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如何欣赏这些画,总得讨论一些问题,譬如形象美在哪里,神韵体现在何处?有何墨趣,怎么构图、上色的?分别属于怎样的中国画,各人的画法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艺术最本质的东西,即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和笔墨相映成趣的艺术风格。学生有了这样的体会与感受,学起中国画的技法就容易得多了。当然我们的学生大部分从小没练过毛笔字,而中国画是以毛笔作为工具来作画的,毛笔与铅笔在使用上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在技法教学上也不能贸然行事,刚开始就让学生用毛笔作画,应该先让学生学习一下毛笔的使用方法,最好是先要学生练练毛笔字,人们说的“书画同源”,就是说书法用笔和国画用笔是一致的。而且练点书法也能给画上增添情趣,题辞、落款也用得上,因此,完全可以先教点书法再教画,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般喜欢画意笔画,究其原因是学生觉得意笔画既能随意,又省时省力,他们却不知意笔画虽然简练,但艺术要求高,它还包含着作者对事物的感受与联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上更要防止片面性,应该在欣赏课中让学生了解到意笔画是在工笔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这是在作者对事物了解和认识的前提下,才能作如此大胆的概括与夸张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画画工笔画,也可以在欣赏到>>
问题七:古代绘画工笔注重什么 主客合一的形态即成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典型特征。
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虽然工整严谨,但人物的形态却是既尊重客观的相对真实性,又强调主观意志。它利用线作为人物造型的基本骨架,不仅巧妙地解决了艺术创造与客观物象形态的对立关系,而且利用线的变化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很强的艺术可赏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两种基本形态。
其一为人物造型的外在形态与客观对象相对接近,强调形成在相对写实的基础上传情达意,力求塑造出的人物形态与客观对象、画家心境达到情感合一。利用严谨工整的造型,相对客观地表现人物形貌,于平和典雅中自然地表达出精神意蕴,使客观与主观、外在美与内在美融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如造型相对写实的工笔人物画即属此类。
其二为强调主观体悟,以独抒灵性为主旨,对人物造型进行大胆夸张、概括、提炼,形随意至,以神写形。形的外在表象虽然与客观对象的外型相去较远,但却于稚拙、天真中表达出一种造型的特有韵致。如造型夸张变形的工笔人物画即属此类。
以上两种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基本形态,虽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有见仁见智的不同,但外型单纯、内涵丰富却是工笔人物画造型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的造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而单纯化的工笔人物造型,由于舍弃了繁复的变化使作者的主观意向更加宜于与造型目的有机衔接,也更易于表现作者的艺术追求。因此,造型的内涵也就更加丰富。这是着意于光影变化与色彩表现的人物造型所无法比拟的。
工笔人物造型的单纯化主要是指外型与以线概括后的内在艺术表现而言,并不排除细节的刻画,而且也正是由于细节刻画所产生的丰富而微妙的变化,才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于简中寓丰富,既概括简练又十分耐看,造型特征也愈加典型。
工笔人物画的形式特征首先体现在线与色的结合上。线在色取胜的工笔人物画中具有骨架的作用。线在工笔人物画中,不仅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合而为一的意象性,明确肯定地概括表现了人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形体质感,并且具有强化内在神态特征的功能。同时,线的使用又寄托了画家的情愫,展现了画家的个性与艺术修养,使意与形汇,情与物融,当线所体现出的这种独立审美价值与色彩而为一时,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功能,而且构成了工笔人物画独特的形式特征。
问题八:学习工笔画要注意什么 工笔画学习 这里全面地介绍了工笔画的特点和技法,使想学习工笔画的朋友对此有了基本的知识。 一、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 二、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一)线条。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二)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三)装饰性与平面感。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三、工笔画使用什么种类的笔? (一)勾线笔。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二)板刷类。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四、工笔画用什么样的纸?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现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另外各种皮纸、高丽纸、水彩纸以及亚麻布、棉布等都可以用来画工笔,但要经过适当处理才好用。 5、工笔画怎样用笔? 工笔画在勾线时行笔不要太快,要有节奏。勾画短线时执笔以腕肘着桌面,以手指活动为主;勾稍长一些的线应悬腕而肘着桌面,以腕部活动为主,手指执笔要实,使腕部活动灵活;勾更长一些的线应腕部着桌面而肘部悬起,线随腕动。总之无论哪一种执笔方法,都应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 陆、什么是工笔重彩画? 即浓重色彩的画法。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画面以色为主,设色浓重、艳丽、华贵,给人以高雅富丽堂皇的感觉。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就是指此种画法。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通之后加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重、沉着。重彩有勾填法、勾染法两种。勾染法以植物色渲染打底色然后套染石色。勾填法要留出墨线填上石色 漆、什么是工笔淡彩画? 重彩画指粉质不透明颜料的画法,淡彩指透明颜料和墨色为主的画法。淡彩强调淡雅、单纯、朴素、纯净之美,所以基本上以墨为主加透明颜料以描绘虚幻、朦胧的意境。 吧、什么是没骨工笔画? 工笔画以线为骨干,所以一般工笔画都是先勾墨线然后染色。之所以称为“没骨”就是不勾墨线,直接用颜色或墨渲染。有时画面仍然有“线”的感觉,这种“线”是渲染出来的效果或是“空”出来的效果,不是勾出来的。 9、>>
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解放前称中国画为“国画”、称中医为“国医”、称中国武术为“国术”、称京剧为“国剧”、称广东音乐为“国乐”,这些冠以“国”字的名称,解放之后都已改掉,唯有中国画仍保留“国画”的名称(50年代曾一度改称“彩墨画”)。
中国画所用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与西洋画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和矿物、植物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而西洋画所用的工具材料及画法与中国画不同。如油画是用透明的植物调合颜料,在经过加工的布、纸、板等材料上作画;版画不是用手直接画出来的,而是通过画稿、刻版、再以版为媒介,经过印刷等三个环节来完成的;水彩画是利用颜料的透明性,以水色的掺合晕接、渗透、重叠在白纸上作画;水粉画则是用水调合胶水、粉质不透明的颜料,在纸上作画。
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性,例如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西洋画风景和静物画主要是追求画面上的美,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画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中国画的景物,不重视、也不描绘物体上的光及色彩变化,而注重景物的神韵,即不重视形似而重视神似,注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西洋画受科学法则的制约,即遵照透视学、解剖学和彩色学的原理进行创作。采用焦点透视法,在平面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空间。而中国画采用多点透视法,既用散点透视,也用焦点透视。西洋画在画面上涂满色彩,不留空白,而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很注意空白的经营,使没有画面的部位,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成为整个画幅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画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用线造型。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西洋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质感、量感、空间感,线则处于次要地位,离开要表现的形体、结构、明暗等具体内容,线条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中国画的题跋印章,是中国画独有的,也是区别西洋画的最大特点。中国画善于将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通过题款用印来提高或补充观赏者的鉴赏和理解,还可以丰富画面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点缀与平衡构图的作用。
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国传入的绘画技法——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料上也不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融会在一起,无疑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画的立意
立意即一幅作品主题思想的确立。中国古代画论中,都强调作画要“立意为先”,画中才有变化、有奇意。所谓“意”是指意识、精神。唐代张彦远论吴道子的画时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也。”清代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也谈到立意与作画的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俗气。晋代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所提的作画要“巧密于精思”,也说的是“立意”的重要性。意境、神韵有的简古,有的奇幻,有的秀美,有的苍劲,有的雄厚,有的清逸……这些都是先立意后落笔而形成的。至于墨色的浓、淡、焦、润均可运用自如,表现出画家的神思妙想和笔情墨趣。
“立意”并非出自画家的苦思冥想、主观臆造,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客观现实。作为优秀的画家,除了必须有深厚的功底和文化素养,还必须深入生活。以山水画为例,若想在尺幅之中画出泰山黄河之势,片纸之上能含有秋水长天之遐想,只有以大自然为师。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山水画家的独特创造,无不从“师造化”中得来。董源、巨然画江南山水,荆浩、关全画中原、太行一带的高山峻岭,范宽、郭熙画终南、太华一带的高原景色,米家父子画雨景山水,李成画平远寒林等等,都是在获得充分素材的情况下,再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画出好的作品。五代荆浩提出“搜妙创真”,宋代范宽主张“写松万本始得其真”,明代王履画华山图并作《华山图序》说:“余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盛大士说:“诗画都有江山之助,若局促里门,踪迹不出百里外,天下名山大川之奇胜,未经寓目,胸襟何由而开拓。”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说:“造化天工熟写真,死拘皴法失形神。”上述历代名家,无不主张画家必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旅行写生,收集画材,开阔视野的重要性。
中国画的造型
美术作品的造型,通常是以点、线、面、形、色彩、形体、肌理等元素构成视觉形象。而中国画的造型是以线描为主要手段,尤其是工笔画都是以线描为先。线描大多用于人物画、双勾花鸟画和勾勒山水画中的山石、树木、房屋、车船等。后来又逐渐发展了皴、擦、点、染等多种造型手段,但仍以线描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此种方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粗细、浓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变化。例如宋代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不仅人物之须发皆现,服饰纤丽工整,维摩身下的簟席及卧榻的雕花,也都勾勒得丝丝入微,用笔严谨细致。
线描在中国画中,不仅利用它来塑造形象,表现形体结构,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受。例如水平直线能给人以平静、沉稳、安宁、舒展的感觉;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尊严和具有向下垂或向上升腾的力感。斜线给人以奇突、惊险、倾倒的感觉;几何曲线给人以呆板、紧张、扭曲和痛苦的感觉;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温柔、愉悦和飘逸的运动感。这些感觉都是由人对现实生活中的视觉经验与联想而产生的,是画家巧妙地运用笔墨变化,创造出苍劲、秀美、刚硬、柔软、洒脱、光滑、粗糙、轻飘、沉重、甜润、苦涩等各种线条,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线描是我国古代画家通过长期艺术实践的积累所创造的,从象形文字开始,我国绘画经过稚拙的原始阶段,逐渐发展,由象形符号上升为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独特艺术风格,后来又经过周、秦汉、六朝逐渐成熟,如东晋顾恺之的“春蚕吐丝”,北齐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在线的运用上已有相当的成就。南朝美术评论家谢赫在他提出评价中国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中,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条。
线描之所以能表现出灿烂多姿的形式、美感,是与用笔分不开的。我国人物画的艺术形式美之一,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形体、衣褶、衣饰的处理上。自东晋顾恺之到唐代阎立本、吴道子、韩混、以及宋代诸家都各有自己的线描笔法。“十八描”中的各种名称,早在唐以前已散见于诸书。它的全部名目见于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明代汪玉珂的《珊瑚网》和邹德中的《绘事指蒙》中,并定为《古今描法十八等》(简称为“十八描”)。并成为长期以来传统线描技法的基本程式。
线描的作用不仅是为用线勾画轮廓、表现形体,而且要通过写形来传神。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是我国最早提出绘画中对形与神的辩证关系作出理论探讨的。顾氏的“以形写神”论,开始用于人物画,后来又推广到山水、花鸟画中运用。他主张神存在于客观本体的形象之中,神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没有形,神则无从寄寓;只有形而无神,犹如有眼无珠,从形到神是万物的表象到意境的深化。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北宋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是说这种见识和儿童一样。北宋人物画家黄休复说“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以线传达形神是以画家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不同的时代、环境、身世,不同的艺术修养,即使表现同一事物时,在不同作者笔下的形象、情趣、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国绘画线描如何传情达意,这要通过作者运用笔法的疏密、抑扬、节奏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变化,从而达到“物我为一”的境地,给观者以无穷的想像和美的享受。从线描的形式美来说,只有状物传情、渗情达意的线条,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唐以后山水画的创作增多了,线的技法也逐渐丰富起来,于是产生了皴法。皴法就是以连续用笔的复线来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体感,用以调节线与线之间关系以及某些线条无法表现的内容。皴法过去多用于山水画。现代写意人物、花鸟画,也吸收皴擦的笔法来补充、丰富线的造型。
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自古以来中国画家以线造型的手法,为我国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技巧,线条对画家来说,既是画家的笔法,也是画家个性和情感抒发的手段,它决定一个画家的风格,如吴道子的飘逸,李公麟的流畅、浑厚,虚谷的含蓄,赵之谦的丰满,吴昌硕的古朴等都是以线的勾、皴、擦等手法来表达的。
我国绘画中的笔墨线条是为特定的立意而创造的,它不仅能表现动感和静感、力度和韵律感、节奏感,还能达意传神,因此线的本身具有无穷的活力和审美效能,而且是从生活中来,既反映客观生活,也表达作者主观的情感。生活给予笔墨以创造的依据,画家运用线的功能使笔墨生辉添彩。
中国画的程式
中国画历来重法度,讲程式,要求笔墨规范化,自古以来,不断创造补充和丰富了多种程式。笔有笔法,墨有墨法,画面的构成、线条的运用、形象的创造、色彩的配置乃至题款、用印都有一定的程式。如人物画的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点法、勾法,都是历代画家经过多年创作实践,对生活长期的提炼和积淀,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而形成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当然这种程式并非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借鉴外来的技法,不断地改进与创造新的程式,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使之更加完善,有利于民族艺术的发扬光大,独树一帜地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首先是作者的生活感受、形象思维、艺术理想等一系列内功的结果。艺术并不是照搬生活,而是经过作者反复提炼、概括、高度的艺术加工,苦心经营、呕心沥血、匠心独运,才有可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优秀绘画作品。为了突出主要形象,可以剪裁到一片空白“此处无声胜有声”。中国画往往以少胜多,以空为有,以虚为实,计白当黑,目的是给观者以再创造的余地。南宋画家马远、夏圭构图非常简洁,善于以简胜繁,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例如马远在《寒江独钓》上只画一叶孤舟、一老翁俯身垂钓,舷边细勾几笔有起有伏的淡淡墨线,以示江面,画面上空疏寂静,四处不见人迹、舟船,然而马远却“静”中有动,通过老翁持竿凝神于一线的动态描绘,反衬出周围自然环境的辽阔渺漠,点染出江上寒意萧然的气氛,进而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中国画不重视形象的视觉真实,摆脱时空观念的限制,去追求表现的自由,中国画强调客观把握世界,谓之“以小观大”。画家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想加以集中、概括、综合成一种宏观意识,“天地造物,随其剪裁,阴阳大化,任其分合”。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既不是特定时空中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也不是胡乱拼凑的主观随意性的任意发挥,而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思交融后,构成的超越表象的时空一体的艺术境界,也是中国画具有高度概括能力的独特表现方法。
中国画的种类
中国画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是鉴赏中国画首先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中国画的门类很多,其区别方法也不相同。如果以题材内容来分,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若以表现方法来区别,可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写意又可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按照绘画的社会功能和使用形式的不同,中国画可以分别列入壁画、年画、宣传画、连环画、组画、单幅画和插图之中。如果以作者身份来区分,宫廷职业画家的作品称为院体画,士大夫、文人的作品称为文人画(或士大夫画),画工画的作者是以绘画为专业的民间艺人(又称丹青师傅)。此外还有用手指画的指头画,用油漆绘成带有工艺与装饰性的漆画,以及界画、铁画、扇面画等多种,中国画还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式。
上述各门类、画种限于篇幅不能一一阐述,只选最常用的主要几种介绍如下: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绘画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绿之类的重彩颜料,因此称绘画为“丹青”,由此可见工笔重彩在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了。
什么叫写意画呢?这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
不过,长期以来,在画坛上也存在着一味崇尚写意画,蓄意贬低工笔画的倾向。持有这种偏见的文人画代表是明代的董其昌。后来有人阐述他的主张,说:“画有士人之画,有作家之画。士人之画,妙而不必求工;作家之画,工而未必尽妙。故与其工而不妙,不若妙而不工。”他把文人和作家对立起来,把写意和工笔对立起来,明显地表明轻视工笔的态度。这种错误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把工笔画看成是低一等的艺术,甚至一些青年人学画不从工笔着手,以横涂竖抹为能事,这是十分错误的。
壁画,中国壁画的历史,一定比帛画还要悠久得多。据历史记载,自商周到汉唐,壁画是十分盛行的。那时的宫殿、寺观、石窟、衙署、学府、旅舍以及墓室的壁上都画着图画。题材包括圣贤、忠烈、现实人物、天地鬼神、山灵海怪以及山水、花鸟、走兽,真是“品类群生”、“曲尽其情”。以后,壁画也始终是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我们能看到的壁画,最早的是秦汉的遗物。洛阳发现的一座西汉墓的壁画,是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墓主夫妇升天时的情景。
现存古代壁画,闻名于世的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开创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诸代。历朝都有建造,以唐代最盛。现在还有保存着历史壁画和雕塑的洞窟四百九十二个,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以表现佛祖释迦牟尼前身所谓“舍己救人”为题材的“本生故事”占有突出地位。如“萨埵那太子本生”的“舍身喂虎”,就是描绘释迦牟尼的前身——萨埵那太子牺牲自身去喂母虎的故事。萨埵那和他的两兄弟到山中去出游,看见一头母虎因为饥饿准备吞噬小虎,太子满怀恻隐之心,就自刺身死,投身喂虎。画面上的太子,闭着眼睛,低着头,镇静地躺在虎口下,像是完全出于自愿的慈悲心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壁画主要是用形象化的方法来宣扬佛教的教义。但是,也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社会生活,如农事、渔猎、营造、推磨、舂米、制陶等。有一幅北魏的《狩猎图》,画的就是我国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狩猎生活的一个场面。其中一个人跃马张弓,向扑过来的猛虎射去;另一个人纵马奔驰,追逐一群黄羊似的野兽,画面中还有其它许多野兽,运动感非常强,气势磅礴。敦煌壁画在艺术上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南北朝主要是佛教故事画,在风格技巧上继承了两汉绘画的传统,又明显地吸收了印度佛教美术的特点。到了隋代,外来艺术逐渐被融化为中国风格。到了唐代,敦煌壁画已发展成高度的典型的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唐代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是“经变”,即形象化地宣扬佛经故事。莫高窟就有一百多幅《西方净土变》。“西方”即指“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就是清净的佛国。《西方净土变》往往场面宏伟,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大小菩萨。此外还有伎乐、飞天和飞禽走兽、楼台殿阁,呈现出一片花团锦簇、气象万千的景象。这幅画想象力丰富,但实际上是当时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和地主贵族享乐生活的“变相”反映。
建国以后陆续发现的唐代墓室壁画,多数在陕西西安附近。李寿、李贤、李重润、李仙蕙等人的墓中有大量的壁画,内容包括人物、飞禽、走兽、山水、建筑及生活用具。其中最精采的是描绘宫廷人物的作品,它是我们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生活的形象资料。如李仙蕙(永泰公主)墓中的《宫女图》,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一群宫女的种种神态,着重表现她们丰腴、端庄、豪华、拘谨、寂寥、空虚的外貌和内心特征。形象优美,结构严谨,线条流利,色彩艳丽,在技巧上有很高的水平。
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是元代的杰作。它是我国保存较好、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古代壁画。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生长在这一带,永乐宫的壁画是表现众神朝拜老子及吕洞宾等传教施法的道教故事。画在主殿三清殿的《朝元图》规模最大,庄严宏传,气势非凡。全图分布在大殿四壁,以八个主像为中心,一共画了二百八十六人,每个人高达三米以上。在这些群像中,主像庄严肃穆,玉女温文秀丽,武士须眉飞动,真人翩翩欲仙,无不真切动人。对浩大行列的描绘,作者巧妙地处理了人物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有的正视凝神,有的转身对语,有的左右顾盼,有的侧耳倾听,使之成为一个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技巧上继承并发展了唐宋壁画的传统方法,用笔简练、圆浑、有力;色彩灿烂而沉着,富有装饰性。另外两殿有些像连环画和民间风俗画,内容具体复杂。在这些壁画中,留着作者马君祥父子、朱好古与门人李弘宜、张遵礼等人的题名。这些名人不见史籍的民间画工,很好地继承了我国古代绘画的优秀传统,并作出重要贡献!
太平天国的壁画是十分盛行的。它的内容往往是同革命联系起来的,可惜大部分已经毁去,现在南京、苏州等地还有遗迹数十处。南京堂子街的《防江望楼》、江宁方山的《守城图》、绩溪的《攻城图》、金华的《望楼》,描绘了太平军攻守时的英勇场面,歌颂了反帝反封建的雄伟气魄。
兼工带写(或称小写意):是工笔、写意二者兼用的画法,近些年由于工笔过分细腻、费工,专画工笔画的人逐渐减少,很多擅长工笔的画家,取工笔、写意两者之长,改用兼工带写作画。
人物画:以表现人物形象和事迹为主要题材内容的绘画,统称为人物画。因题材类别不同,又可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以及历史故事画。由于表现方法、样式的区别,又分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称工笔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称白描人物画;在以线描勾勒的基础上施以浓重的颜色,称为工笔重彩人物;另外以墨为主,略施淡色者称为工笔淡彩。写意人物画是以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人物意态神韵。如以简笔人物著称的宋代人物画家梁楷,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力求单纯简括,“遗貌取神”,其难度大于工笔。
我国人物画发源最早,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隋唐是人物画重要的发展时期,如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孙位等都是在中国美术史上对人物画作出卓越贡献的重要画家。五代两宋时期,由于皇室贵族及文人士大夫积极参加绘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始形成了文人画的体系。元代的绘画,由于主流转入山水和花鸟,人物画走向衰微。明清人物画中既有擅长白描人物的陈洪绶,又有华岩、黄慎、罗聘等善画写意人物的画家。晚清“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对写意人物画的风格和技法又有了新的发展。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历史名胜,宫殿楼台,舟船车马,均可入山水画。若再细分还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界画在十三科中列为“界画楼台”一科,也有把界画划入山水画支科的。
水墨山水,即是用水墨而不着色所画的山水画。水墨山水传说起源于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传为他写的《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即以水墨画作为表现自然,最能得心应手,最能小中见大,超越时空,作者可以充分挥洒,收到多姿多彩的笔情墨趣,其层次之多和意外之变化,都是任何色彩所难于奏效的。
青绿山水,又可分为大青绿与小青绿两种。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青绿山水。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把青绿山水的格式固定下来。青绿着色重在渲晕得法,薄中见厚,浓中见雅。大青绿所使用的颜料种类比较多,从主要的基调看,以石青、石绿为主色,看去辉煌庄重,有欣欣向荣、草木华滋之感。小青绿主要区别于用墨与青绿敷染的比例大小,小青绿也有在浅绛设色的基础上,部分施染青绿的。小青绿比较灵活,表现方法渐趋多样。大青绿要求工整典丽,小青绿可用兼工带写,手法轻松活泼,现在多数山水画家喜欢采用小青绿画法。
金碧山水:是青绿山水中另一种着色形式,即以石青、石绿为基础,最后在轮廓处勾金,通过这道金线,像彩绘藻井一样,把山水画装饰得更为绚丽辉煌。在描绘浓艳的夕照晚景,体现出山岩边际的一层金光,增强日照之气氛,在突出的山石表面薄罩一层金粉,或用胭脂、白粉烘托艳阳秋色,使青绿与金碧相映生辉。
浅绛山水:是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早在五代时董源的画迹中已经看到了浅绛山水的开端,到了元代黄子久又继承了董源之法,才把浅绛设色的格式全面形成。明代沈石田、清代王原祁,都专用这一格调高雅的形式作画。
界画:是以表现建筑物为其主要内容的画科,用又长又直又均匀的线条,表现亭台楼阁之类的古典建筑。只用手勾线,很难画直、画平,必须借助于界尺,故名为界画。如宋代郭忠恕,元代王振鹏、李容瑾,明代仇英,清代的袁江、袁耀,都是界画名手。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中国传统画科。再进一步细分,还可分为花卉、翎毛、蔬果、畜兽、草虫、鳞介等支科。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绘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寓意深刻的内涵。花鸟画以描绘方法的精细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由于使用水墨与色彩上的差别,还可分为白描花鸟、水墨花鸟、浓墨花鸟、设色花鸟以及设骨花鸟等。
我国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原来花鸟画依附于装饰绘画之中,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皿上常见的花卉、飞鸟、奔鹿、跳蛙、草木枝叶等各种图案纹样,但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作品。战国、秦汉的墓室壁画、画像石刻,虽以描绘人物活动为主,仍离不开花木禽鸟作陪衬,如长沙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战国帛画《人物夔凤图》就有龙凤形象出现。两汉六朝时,花鸟画初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
花鸟画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始于初唐,成熟于五代和两宋,此时曾出现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宫廷画家,为适应宫廷的需要,画风工整细致,富丽堂皇,善作珍禽异卉;在画院外,南唐徐熙擅长汀花野鸟,用水墨淡彩,富有野趣,为设骨花卉开山鼻祖。因徐、黄二人境遇不同,画风迥异,故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
元明两代文人画兴起,徐、黄二体受到冲击,失去昔日光彩。清初复古空气笼罩画坛,宫廷崇尚徐黄,绮丽甜俗,毫无生气。恽南田宗法徐熙的色粉没骨,形成柔弱婉约的“常州画派”;沈铨师黄家勾线填彩,以精密妍丽见长,影响远及日本。他们虽具功力,却缺少创新。与此同时,朱耷(八大山人)、石涛异军突起,八大的水墨花鸟简括凝练,形象夸张,风格狂怪,构图新奇;石涛笔墨恣肆,极尽变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强调要有自家的独特风格。朱、石二人反对摹古,提倡革新,为气息奄奄的花鸟画带来生机,对后世影响很大。“扬州八怪”对笔墨技巧的解放与发展,以及追求艺术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