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笔法,不能有匠气,皮毛细腻而不枯涩;二是感觉,冯老师以人性化的虎著称,其笔下的虎有感情,区别于传统的凶猛;三是题款,大刀阔斧,文采鲜明,收放自如;四是配景,冯老师当初出名之作,名曰《长白细雨》,虎融于景,自然和谐。其实,冯老师的山水比一般的写虎还要珍贵,一画难求。 如有机缘,见一次冯老师的工笔虎,自然会发现伪作的拙劣。
画家冯大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018 更新时间:2004-12-16
冯大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会理事、本溪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画院副院长、省政协委员。冯大中的祖籍是辽宁省的盖州市,1949年,冯大中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困之家。
古今社会演变证明,鼎食之家有时会造就纨绔之弟,白屋寒门却能育人中奇才。冯大中自幼聪慧,见母亲缝衣制鞋绣花描云,便跟着仿效,兴味极浓,因此,他自小就迷上画花画草画人,母亲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小时家里穷,他经常捡拾破烂换钱置笔购纸学画不辍。而当冯大中念书念到初中的时候,恰巧遇到了美术教书李笑如。李老师乃东北画坛上画虎的专家,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冯大中把学习画虎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并立志像虎一样威风八面啸傲山林。
1965年冯大中初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下乡到本溪县最偏远的山村草河掌,种田、赶车、喂猪,什么农活都干过。尽管农活繁重,也没能疲惫他求美画虎的决心。白天劳动间隙,他席地为纸,枯枝作笔,每天画虎于田间地头;到了晚上,他除了燃灯夜读,便是专心致致的学画。1968年招工冯大中应召返城,因其能写会画被安排在冶金企业工会工作,从此冯大中如鱼得水,把全部精力用在了书画事业上。在那些日子里,冯大中远涉大江南北,写生白山黑水;近到公园,早早晚晚观摩虎腾虎跃、虎立虎卧、虎食虎嬉、虎闲虎眠、虎怒虎啸,细察虎之形体虎之情绪,虎对周围环境反应和动态。于是虎形虎意、虎态虎神尽在心中,作画时主体与客体自会相通相融。自此他画虎不只画其皮,画其形,还着意画其骨,画其神,达到“以神造形,以情动人,虎我合一,去求无虎无我,意可通禅的境界。”每临创作颠狂状态,不知自己是虎是人,或亦虎亦人了。大作既毕,此谓化境之虎,非自然之虎,虎之威怒、虎之仁和、虎之友爱,也是画家临场情感、心绪之显露。画到此境,乃得真味。他不无自谦,称自己是“伏虎草堂主人”,美术圈内或圈外人也无不交口赞誉他为“东北虎王”、“神州第一虎”、“天下第一虎”。
冯大中不独画虎占圈,其山水画因所创“冰裂纹法”,使画境雄浑野逸,苍润博大,远看有势,近看有质,毫无明清以来传统国画陈陈相因的模式。三十年辛苦不寻常,一个矿工之子,终于勤学苦练,成就国画大师之才,名扬四海。1984年以来,他的画多次到国外参展,荣获各种奖项近200个。
老虎鼻子上的绒毛,脖子上的长棕毛,还有身上的斑毛都是用撕毛的方法画出来的,画的过程中注意老虎的结构及造型,先用淡墨撕毛,大的结构出来后逐步加深(注意结构)再上色,鼻子的颜色根据老虎的年龄大小各有不同要湿润一些,太干了是病虎,冯大中孟祥顺的作品你搜一下看看也许有帮助
假。你能问出这个问题可以说明你对冯老师并不了解。对绘画也不是很了解,或者说你并不是美术工作者。所以我先说一些非技法画理画论方面说起吧。
首先戊寅为98年。那时冯老师的工笔虎技法已经炉火纯青,甚至比后期的一些画更高(后期技法太过统一,不如此时期的丰富),而这幅画断然达不到那种水平。
款很生疏造作。不自然的成分多些。冯老师工笔画画期长,每幅画都是精品精心之作,所以对印章非常之讲究,而观此副画的印章过于草率。
说过了他的每幅工笔画都下很大的精力,而这幅画上折的痕迹,显然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下面背景里的三绿颜色,排的很齐,并非一个成熟艺术家所作。
胡须眉毛更是一塌糊涂,胡须眉毛为落款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个花费了大量精力的作品点睛之笔如此草率,不重视,并非一个成熟艺术家所能接受的。
另外说些技法的东西。黄毛无层次,脏,无对比。黑毛没变化,僵硬死板。白毛,更让人一眼就接受不了,根本不是生宣工笔的湿画法所成。
眼睛大而无神,斑纹完全不在虎的结构上
冯老师除了工笔虎,也是山水画里少有的大师,而此幅画的山水部分,完全达不到他的那种厚重。东西根本不耐看。技法生疏的狠。
平时我回答问题绝对不会如此精心。这次完全是符合我的口味与职业。
完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