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人体的表现形式

油画人体的表现形式,第1张

油画人体的表现方式如下:

(一)油画人体的构图表现。

构图表现是油画人创作的集中体现,通过观察一幅作品的构图,就可以看出作者采用的构图技巧和创作目的,感受到作者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借此来分辨不同画家的艺术风格,就像“V”字形构图就观者带来一种不平静和动荡的感觉。

在《舟发西苔岛》中,“V”字形的构图把画面近景和远景构成了一个时间轴,使画面仿佛处在流动中,突出了画家想要表达的感情思想。金字塔形构图和几何中三角形一样具有稳定性,能给人以稳定和安祥的感受。

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中,就采用了三角形的金字塔式的构图结构,向观者表达了大船在触礁沉没以后遇难者在竹筏上漂泊无助等待救援的场景。

锯齿形构图多用于向人传达表现一种难受忐忑和艰辛苦难的画面。乔托画的《逃亡埃及》通过构图来突出主题反映在逃亡的路上困难重重,艰辛万分,使观者感受到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感觉。

(二)油画人体的造型表现。

油画人体的表现,首先要掌握人体造型比例。因为人体创作的头与身体的比例、身体与四肢的比例都是十分重要,直接会影响画面效果。

人体表现的准确与形似是对人体造型表现的两种概括。准确的人体表现是追求写实,是从人体的结构、人体的动态,或者是画面表现出的人体形态中,都可以感受到作者要传达的一种意思,一般这是一种积极的意思,会转化成一种积极的力量传递给观者:比如感动、激动等。

而形似的造型表现,是追求极似求不似的抽象绘画,是以画家对物体的直接形象为出发点,主要是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感,不在乎客观物体形象的干扰,拒绝任何体现标志性、文学叙述性、解释性的表现手法,仅仅只是把物体的造型和画家想传达的色彩造型综合在一起。

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是单纯的形与色的结合,有点像中国画里写意画,不在乎客观的影响,用画笔直抒胸臆。

 色彩是油画中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语言,是艺术家表达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巧妙运用对于油画的艺术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从色彩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色彩在当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特征,探讨了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方式,以供参考。

 一、色彩的基本概述

 色彩是油画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更是最具视觉冲击力、刺激力和影响力的元素之一,它承载和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审美心理与观念。在油画艺术创作中,色彩是油画的血液和灵魂,油画一旦失去色彩,将会变得苍白无力,灵活巧妙地运用色彩,能更真实、准确、生动、鲜明地表现生活、反映现实,使作品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和形象感染力。

 色彩能够使人们的思维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任何一幅作品都凝聚着画家独特的艺术观念、情感思维、审美意识、主观建构、艺术感受和个性体验,从而形成画家别具一格的色彩风格。色彩可以表现自由的意象,画家善于借助自己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色彩和图像传达自己的情感理念与内心思想,突出自我精神,从而使欣赏者产生心灵共鸣,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进入审美境界。由此可见,色彩有着其他绘画语言无可比拟的艺术作用,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它服务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审美观念和主观情感,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意志、内心体会和思想理念的重要手段。

 二、色彩在当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特征

 1色彩的民族性

 油画民族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长期以来,中国油画面临着寻找出路和方向的问题,我国许多油画家一直认为,中国的油画艺术要想有发展和突破,必须探索出独特的、融入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思想、具有中国特色并能为大众所认可的绘画方向。在我国油画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民族性油画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油画事业的不断发展。如,著名油画大师吴作人的《负水女》《藏童》等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画面单纯而丰富,色彩明丽而和谐,富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画面中碧蓝的天空,大红的柱子、宫灯,金**的菊花、瓦片,崭新的紫红色地毯,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色彩的平面性

综观当代油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或多或少存在色彩平面化倾向。色彩平面化作为油画艺术创作的一种绘画语言,在我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它有着立体语言无法取代的优势,是视觉艺术中最贴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能够明确、清晰地将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呈现给受众。当前,色彩平面化是油画艺术创作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对艺术表现力的积极探索。许多油画艺术家青睐用平面化的色彩之间的关系组织和构成画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既融合了我国地域性的民族审美情感和美学原则,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倾向,又顺应了世界潮流,对于推动中国油画融入世界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色彩的写实性

 色彩的写实性强调追求自然的光感和真实感,以科学色彩原理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和空间色等条件色的综合运用,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的形体、空间、质感等方面的效果。在油画创作中,讲究色彩的写实性,有助于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增强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如,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在其油画作品《父亲》中以照相写实主义表现手法,通过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成功刻画了虽饱经沧桑,但对生活充满希望,有着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屈意志力的纯朴、善良、憨厚的农民父亲形象。画面中的色彩写实而细腻,饱和而厚实,丰满而润泽,庄重而感人,深沉而富有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面朝着的黄土、枯黑干瘦的脸、车辙似的皱纹、眉梢上灰色的汗珠、深邃的眼、迷茫恳切的目光、指甲里存有的泥土、粗劣破旧的茶碗,这些意象富有浓重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这种写实性表现手法赋予了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使父亲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更易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涟漪,点燃人们沉积已久的热情,触动人们的心弦。当我们凝视这个阳光下的父亲形象时,作品的意义已不再仅限于表现农民的力量,而是人类灵魂的象征。

 4色彩的情感性

 油画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情感,色彩是油画创作中情感意念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信息,使人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如,红色给人热情、温暖、激烈、愤怒之感;__**给人明快、活泼、高贵之感;白色给人清静、朴素、天真、无邪之感;黑色给人灰暗、消沉、阴森、恐惧之感;紫色给人神秘、忧郁、安静之感。在油画创作中,创作主体的个性不同,对色彩的理解不同,用于表达内心情感的色彩选择也会不同,因而其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如,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喜欢用辉煌的**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在其作品《向日葵》中,**、淡蓝色以及有力的笔触表现了花朵舞动的神态和葵子饱满沉实的质感,充满了律动感和生命活力。同时,凡·高更善于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特定的心理情绪。以《耳朵上扎绑带叼烟斗的自画像》为例,他在这幅自画像中借助背景的红色与衣服和眼睛的绿色、背景上部的橙色与帽子的蓝色两组互补色彩的强烈对比,抒发自己当时懊悔、苦恼、沉闷的心情。再如,中国写实性油画家王沂东痴迷用中国红表达情感,加强对主题的表达。在他的《古老的山村》《蒙山晨雾》《闹房之二吉祥烟》《冬天里的阳光》以及沂蒙新娘系列作品中均有对红色的运用,烘托了画面喜庆祥和的气氛。

 三、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方式

 1正确处理色调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是个体对外部客观生活环境的一种主观反映。油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一幅画面色调的选取,不仅仅是为了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更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地表露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会,因而可以说,色彩是油画艺术创作者内心情感和主体精神的重要寄托。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不仅要有丰富细腻、变化无穷的色彩,更要有真实的情感。许多优秀的油画艺术家善于将客观存在的物与主观情感进行自由转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研究某种色彩与人的心理情绪的必然联系,然后运用恰当的色调将这些情绪和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在油画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好色调与情感的关系,把握好色调运用技巧,然后选择恰当的色调表现有情感的画面,使油画作品富有内涵和灵魂,进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如,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晚钟》以朦胧的暖灰色调描绘了暮色笼罩着大地,在远离村庄的田野上,一对农民夫妇随着教堂响起的钟声,放下手中的农活,以虔诚、感恩的心低头默默祈祷,为平安度过一天而祝福的情景。画家将画面的暖色调处理得十分恰当,细腻而富有感情,日暮余晖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相互映衬,整个画面凝重、宁静而又安详,普通的色调突显了诚挚、敦厚、纯朴的情感。

 2把握色彩的意象感受和主观表达

 在艺术创作中,意象是指客观物体与主观感受相互交融而成的'一种艺术形象。色彩中的意象感受主要强调艺术表现的一种意境美。写意是油画创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并不看重对客观形象的真实再现,而是注重表现客观形象的内在神韵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许多艺术家在画面上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并不是完全依靠色彩再现自然物象的真实感,而是围绕作品主题努力寻找能够表达创作意图的色彩,选择画面所需要的意象,将捕捉到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象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独有的意境美。如,吴冠中的《补网》中反复出现的黑色长线,浓淡得宜,粗细相间,具有浓郁的东方含蓄之美,寥寥数笔,让人意犹未尽;《月如钩》中漆黑的天与地、弯弯如钩的小月牙、疏疏落落的芦苇、深灰色的无边无尽的江面等物象的虚实相生,深黒色与深灰色的巧妙组合,营造了凄清、萧瑟、荒寒、悲凉的审美意境,传达了作者孤寂、惆怅、伤感的心境。

 3展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油画创作离不开特定的地域环境、社会背景,因而油画色彩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在西方,油画色彩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油画色彩呈现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古典主义油画追求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严谨的造型和极致细腻的明暗色调变化;浪漫主义油画强调构图的变化丰富、画面的动态感、色彩的对比强烈、笔触的奔放流畅,讲求共性,崇尚自然,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写实主义油画讲究造型的准确、色调的真实,强调对社会生活和不同阶层人物的真实表现。在我国,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油画艺术家纷纷以油画为武器,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他们的作品色彩鲜明,体现了时代的声音,为油画艺术的突破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作人的《不可毁灭的生命》、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这些作品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共产主义情感的表达。

 与写实主义油画不同,现实主义油画更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更贴近创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作品内涵上着力反映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生活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忻东旺的《诚城》《早点》《抓鸡》等油画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新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新生代画家刘小东的《澡堂子》《婚宴》《爷俩儿》等作品均用最淳朴的色彩刻画了老百姓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真实、淳朴无华,富有浓郁的时代和生活气息。

 总之,色彩在油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创作者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应把握好色彩运用技巧,巧妙地发挥色彩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使作品富有内涵和生命活力。

这个问题很难说。因为方式太多。我的理解是,创作中的色彩应当是主观的,根据作品需要你可以把他的色彩随意变换,当然可能画面需要色彩你处理的还是比较真实,我个人喜欢色彩变化胆子大一点。情感语言其实包含很多,造型、色彩等等整个画面都可以组成。有人问画画应该画到什么程度,自己的能力用到什么程度,有些画面是不是该收一下,至今我也不想去研究这个问题。而且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毛焰说把能力用足,泥沙俱下就是好,真实就是好,我和你不一定赞同的,这可能就是他个人的语言吧。我对学院那一些表现情感的固化模式是无感的,这种东西教不得。每个人的阅历不同体会不同,表现方式都是不同的。这些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你不要全信啊。

表达主观情感。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油画以遗失童年为题的创作意义是表达主观情感,通过油画这个载体来把作者的主观情感表现在画面之中。

  中西方艺术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 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 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 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史学研究:

  油画艺术,在中国走完了一百多年的历程。这是它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和曲折成长的历史,这是它逐渐融进中华民族血液的历史。在此以前,油彩作为一种绘画技术,早在明代就已传到中国,并在宫廷的圈子内绘制皇族显贵人物肖像,那些作品有的是外国画师描绘的,有的是由他们的中国弟子完成的。它们主要以其历史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为人们所注意。一百多年来,油画艺术跟随中国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这些促进或阻挠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都给予它以洗礼,使它得到考验与锻炼。它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1937年是第一阶段。油画传到中国后立即参与社会的文化启蒙。作为外来的艺术形式,它给中国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提供新的美感的同时,推动了中国人的恩维变革与社会进步。1938——1949年为第二阶段。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因为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油画艺术不能得到发展,但已经从事这门艺术的画家们,或在斗争生活中得到了磨练,为尔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或在战事较少涉及的后方克服困难完成了一部分作品,培养了一批青年油画家。这时油画艺术处于逆境之中。它的暂时被压抑犹如正在蓬勃生长的树干受到了风雨无情的摧残,它变得扭曲但仍然保持着向上发展的生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使油画获得发展的有利时机。1949--1965年,虽然油画艺术受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干扰,艺术家的创造积极性不时受到限制甚至遭到打击,但油画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艺术家们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当然不少作品打上了为政治服务的烙印。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油画家们和他们从事的艺术受到了无情的摧残。少量允许创作的作品也大多是为"文革"的宗旨服务的。中国油画的新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1977年至今)。较为安定平和的政治环境,较为自由的艺术氛围,使艺术家们能较安心地从事艺术创造;较为广阔的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使艺术家们能更多地了解当代世界的艺术信息。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明显的改善,给艺术家们以鼓舞和前进的动力。新时期的中国油画的历程也是很不平静的,在前进中有曲折,有起伏,遇到了不少新问题,尤其是受到了西方前卫艺术激进主义的冲击和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但从艺术创作的势头来说,它是朝气蓬勃的,创作的成果也是丰硕的。逐渐趋向多元的观念和多样化的创作实践,是包括油画在内的新时期美术的重要特色。

  回顾一百年来我国走过的道路,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中国油画何以区别西洋画这个问题上,也就是说,不得不研究油画自从西方引进之后,中国人赋予它以哪些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油画艺术是世界性的语言。艺术不受国界的限制而为世界各民族的人民所欣赏。从艺术角度,很难成立诸如"欧洲油画"和"中国油画"这类说法,因为油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有共同的标准,只是因不同民族的创作者在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彼此有差异而已。因此,我们考察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也必须以油画世界性的共同标准去加以衡量。可是,什么是油画艺术世界性的共同标准呢?大致上说,油画艺术有三个层面可供考查:技术的层面,形式技巧的层面和精神内容的层面。技术必须过关,必须掌握油画技术的ABC,这一点是最基本的要求。用技术表达自己的感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个怎样描绘、怎样表现、采用什么技巧、选用什么形式的问题。作为古典写实的油画,欧洲人有雄厚的写实造型即素描造型的基础。从印象派之后,欧洲油画逐渐转向表现性,采用象征、写意和抽象的手法,但因为有具象、写实的基础,有古典油画的渊源,在空间意识上仍然和他们的传统有一脉相承的联系,给人的感觉仍然浑厚而不显于单薄,有立体的空间氛围而不显描绘的表皮化,即使在他们自觉摆脱三维空间追求平面化时,也是如此。油画形式技巧之中另一重要的环节是色彩。作为产生在欧洲的画种,欧洲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培育出了油彩艺术,欧洲的自然环境、气候决定了他们的绘画优势在于油彩,而不在水墨。欧洲油画色彩的绚丽与和谐在世界艺坛上是夺目的,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油画人的"眼睛"。采用油画技术,在色彩的感觉与运用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必须过色彩关,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方法。技术、技巧和形式,最终是为精神内容服务的。一件艺术品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与形式技巧,而在于它包含的精神容量。精神容量有较为广泛的内容,基中最主要的是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审美感觉的深度。凡是有深度的审美感觉,就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不论是写人物,还是写山水、风景和静物。

  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20世纪中国的油画艺术,我们感到有不少缺憾。技术和形式技巧尚不够完善,这是明显的事实。从事油画的前辈们因为社会的动乱和不安定,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这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还需要做补课的工作。至于我们油画作品的精神容量,就整体来说,20世纪的中国油画与人生、与现实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尽管在一个时期存在着泛政治化的倾向,那是受狭隘文艺观念与有偏差的文艺政策影响的结果。对"审美"偏狭的理解,影响了中国油画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是我们回顾这一段历程时不可回避的事实。可是,这时期的中国油画的精英创造也具有另一特色,它在描绘和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别具一格,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作品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前进时的步伐。这样说来,在20世纪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的油画艺术,基本上是经得起用世界性的共同标准来衡量的。我们给予它应有的评价和赞美,不是出自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心理。事实上,其他国家不带任何偏见的艺术界人士,也是给予中国油画以公允的评价的。

  从艺术的角度看,中国油画它最重要的特色是什么呢?现实主义。这里有两层含义,现实的精神与写实的形式。20世纪中国的现实,中国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把文学艺术视为改造社会的武器。在世纪在大半时间内,艺术家们密切地关注现实,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资源,赋予他们的作品以现实主义精神和与此相关的形式技巧。20世纪初,当油画刚从西方传入中国时,主要形态是写实的、具象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那时在欧洲已经普遍流行现代主义思潮,现实主义的油画已经开始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可供中国人选择的是带有古典色彩的写实油画和充满激进色彩的现代派油画。因为中国留学生多在外国的艺术学院学习,接受的主要是学院的写实教育,有些人(如徐悲鸿)是坚定的写实主义者,崇尚现实主义艺术。也有人曾对现代派绘画感到兴趣,并加以学习和实践,如林风眠、庞薰琴、卫天霖等,但这些艺术家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者。他们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既学习古典写实油画也对现代艺术的探索比较关注,从中借鉴表现语言,或作部分地试验,如他们的一些作品采用了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那时欧洲和日本的学院艺术教育已经接受了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一些观念与技巧。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留学生中即使坚持古典写实的画家,已经和19世纪欧洲地道的学院派有不小的区别。当这些画家回国之后,看到的是祖国的落后与衰败,是日本的侵入与蹂躏所造成的满目疮痍的景象。社会和人民大众需要的是他们可以看得懂和可以理解的现实主义美术。现实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现代主义受到抑制,这局面的形成是难以避免的。从社会学的观点看,这也许是无可非议的,而从艺术学的观点看到是很令人遗憾的现象。因为现代主义也是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并非要建立脱离社会的纯艺术殿堂。可是在文化启蒙任务尚未完成的旧中国,要人民大众接受现代主义,很难。30年代有"决澜社"等社团,想提倡现代主义艺术,都没有成功。一些热心于做现代主义艺术的油画家,也慢慢改弦易晚辙,画较为写实的画。30年代中的一个时期,许多油画家的表现手法在写实的基础上较为多样。那时,艺术环境相对宽松,对艺术创作方法较少行政干预,只是物质条件极为艰苦,艺术家们还有失业之虞。50-60年代,中国油画中的写实艺术有很强的观念性,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艺术创作紧密地为当时的政治服务。为当时意识形态认可的油画作品,一般有较强的政治内容,一些有自己艺术理想的油画家(如吴大羽等)则在主流艺术之外,做自己的探索。

  对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应作具体分析。那时,全国人民政治热情高涨,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欣欣向荣而欢欣鼓舞。许多油画家以真诚的心态和强烈的爱国热忱,歌颂祖国的繁荣富强,歌颂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歌颂工农兵英雄人物,歌颂社会新事物,并在艺术上作认真的推敲,创造出不少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形式美感的作品,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并应给予历史评价的。这些作品是新中国的艺术硕果。不用说,在为政治服务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平庸之作,一些"假"现实主义作品。50-60年代是我国现实主义油画的丰收期。30年代留洋或在国内受教育的油画家和1949年之后成长起来的油画家,都为这时期我国现实主义画廊奉献了许多优秀作品。

  假现实主义在"文革"中泛滥。从艺术角度看"文革"时期的油画,除一些艺术家冒天下之大不韪私下做的艺术探索外,公开展示的大多数作品,受制于客观的社会条件,缺乏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

  自1978年至今20多年的时间,我国油画受到的两个大冲击波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下的我国的青年前卫思潮和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艺术商品化的趋势。所谓"85新潮",实际上是广泛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青年艺术思潮,带有激进的色彩。这种思潮的主要矛头是否定假现实主义传统。它之所以产生并且有不少艺术家表示同情或参与其中,是因为它否定的有些东西正是我们应该加以扬弃的,如虚伪的理想主义、红光亮、粉饰太平,以及艺术创作方法的程式化、陈陈相因等等,它引进的有些艺术观念和方法是我们原来较为陌生的,对我们不无启发。"85新潮"与其说在艺术创作上有多大积极性的成果,毋宁说它作为一种冲击力量,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既有艺术模式的某些弊端,从而加以自觉地抑制与克服;使我们开阔眼界,看到天外有天。此外,"85新潮"一些过激、片面的口号与做法,也"歪打正着",使我们警醒、警惕,认识到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可能造成的恶果,从而自觉地保持传统中的好东西,而不在泼洗澡水时,把盆中的婴儿也抛掉。

  "85新潮"并未摧毁我国油画的现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艺术却从中受到锤炼走向更加广阔健康的道路。与此同时,现实主义以外的流派也在新思潮的推动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空间。

  商业化大潮把油画推向市场。市场的需求,使油画创作一度出现令人担心的媚俗倾向,出现了不少迎合市场、带有廉价趣味的作品。一些油画家身上存在的浮躁情绪,也和不能正确处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有联系,有人为了打入市场不得不降格以求。庸俗廉价的假古典写实和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描绘风情的作品一度充斥市场。但艺术市场本身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艺术经纪人、收藏家以及群众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不断在提高,艺术家也在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趣味和格调。国内的艺术市场,至少是有影响的拍卖行和画廊经售的艺术品的质量不断在改进。总的说来,艺术市场的出现给中国油画灌输了新的活力,随着时间转移,这种活力会愈发显示出来。所以,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仍然以现实主义为主流。但是,现实主义的面貌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实主义的观念更为开放,手法更为多样。现实主义的观念与方法与其他的流派相互辉映、相互兢争、也相互交融,出现了不少带有表现性、象征性的写实作品,出现了一些超现实的和有些荒延意味的以及有调侃及嘲讽意味的被称为"新现实"的作品,等等。进入90年代,这一趋势更为明显,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成为过去,这与艺术观念与实践多元化的进程是一致的。中国油画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

  20世纪的中国油画受到西方(包括俄罗斯)古典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在发展过程中,受本民族的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的薰陶与感染,又形成了与其他民族油画艺术不同的面貌。这面貌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有一点是明显的,那就是有无可争辩的写意性。

  艺术不同于科技,科技的引进,往往是直接的、机械的、不经变化或经过很少变化与改造。艺术的引进则不一样。它包含了两个方面:技术性的如绘画的技法,可以直接地引进采用,无须多大的变化;艺术层面的,属于创造性范畴,反映了人的审美情趣,在引进时就多少包含了创造的成分。这成分开始可能很弱,显得有些勉强不自然,但慢慢会加强,变得完善、成熟、自然起来。所以说,在艺术中,引进与创造这两者彼此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引进中的艺术创造又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引进者们身上的民族文化沉淀与积累的自然流露,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二是引进者的自觉追求,其中有艺术家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但成功与否则由其秉赋、天性、气质胸襟与修养所决定。中国油画家们从李铁夫1887年进美国阿林顿美术学校学习油画起,就由这两方面的因素其所绘作品具有不同于西方画家的一些特点。当然,这里有先深入学习的过程,即较深入地掌握技术、技巧、学习西方人表达的方式,先趋同,先"像"人家,后异于人家,先在"同"上下功夫,后在"同"中求"异"。李铁夫、还有后来的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常书鸿、庞薰琴、吕斯百、秦宜夫等,在留学期间,作品就曾得到所在学校的各种奖励。奖励的依据并非是他们作品的民族特色与个性特色,而是西方共同认定的绘画技巧标准,这就是李铁夫常常挂在口头上的"one、two、three"(一、二、三),即画面上"三度空间"的表现方法。(1)三维的,而不是平面的,这是西方古典油画在技巧上不同于中国水墨画的重要特色。在三维空间的描绘中讲究笔法上的秩序、层次、肌理所体现出来的节奏与韵律感。留学西方与日本的中国油画家在这方面均下过硬功夫,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掌握了西方油画的基本技巧之后,这些多少受过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薰陶的艺术家们,很快就会自然地将油画的表现语言与中国传统艺术加以比较,并从比较中更为深入地领悟其中的艺术奥秘。 民族艺术的写意特色及其与之相关的象征性和自由抒写的方法不可能不对这些艺术有所启发,那是有别于西方写实油画的写意体系。表面上看,这两大艺术体系南辕北辙,相互对立;而深入艺术内里则会出现,这两大体系之间有内在的联系,除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外,写实与写意的两种语言,均是为更鲜明地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达到审美的目的。它们也都是既尊重客观自然,又重视艺术家主观表现的。只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差异。自印象派始,西方人反思古典写实油画的得失,自觉地追求油画语言的变换与变异,往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的方向进展。中国学子们在西方和日本学习时,西方油画语言的变异是巨大而深刻的,这不能不给予他们以强烈的印象。这也会驱使中国油画家们在引进西方油画时有所思考。不论是接受还是拒绝西方的新趋势,中国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主张。这就决定了一些有思想的艺术家们回国之后艺术创作与活动的方向。坚持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徐悲鸿和主张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早期)观念与技巧的代表人物林风眠、刘海粟,都准确地看到了当时中国艺术脱离现实、脱离人生的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趣味低俗化的倾向。油画中的严谨的古典写实与自由表现这两种绘画语言都是中国艺术界所缺少的。引进本应该双管齐下的。因为这两种绘画语言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中国艺术的革新都有益处,对油画在中国健康地发展也都有好处。但是,这两种绘画语言在20世纪前六十年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古典写实被社会普遍地接受,现代主义的自由表现受到了冷遇。用中国人绘画观念的落后和保守来解释这种观象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中国艺术自身发展的特殊历程和当时社会的选择。文人画是中国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有其不可低估的美术价值,但文人画发展到晚清,因陈陈相因之八股风气,离现实社会愈来愈远,确实存在着"舍弃其真感以殉笔墨"(徐悲鸿语)的问题。世纪之初许多仁人志士决心改革中国画,认为引进西方绘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以徐悲鸿为首的写实派画家之何以为此执着地研究西方的传统写实艺术,是因为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绘画"最缺憾者,乃在画面上不见‘人之活动’"。他们要借西画来振兴中国艺术,提供中国画家"发掘自然之美,并使吾国传统之自然主义,有继长增高的希望"。(2)而西方现代主义转而追求表现、象征、抽象,抛弃严谨的写实,在许多方面与中国写意文人画接近,在欧洲艺术史上是最重要的变革,由此艺术家们能更自由抒发和表达面对社会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内心感受。可是对当时缺乏写实观念和技巧的中国社会来说,对这个转折则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坚持用写实方法来补救中国画的一派,认为西方美术从古典写实转向现代抽象是历史的倒退,是艺术的颓唐,中国人应该以此为训,更坚定地走面向自然的道路,用写实的方法去表现自然。而另外一派,则持相互观点,他们也看到了中国画衰落,"降至明清,有些画人专以依傍附骥为能事,自蔽其天聪而惑以终身,不能自开生面",可对中国画从写实转向写意,是采取肯定态度的,并看到这种转变与西方绘画走向的暗合。他们说,"至元而出‘四家’,以其高士逸笔,大发写意之论。其作品思想,不期而与欧西之现代艺术相合,改院体,界画为士体,而以写胸中丘壑为尚,实可以代表时代之精神"。(3)、在这派看来,"写胸中丘壑"与艺术面向自然这两者并非相互矛盾,他们认为写实与写意可以统一,可以并存。时代已掀开了新的一页,今天我们回顾几十年前先辈们面对中国艺术衰败局面的种种议论,深深地敬佩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肃的使命感。他们的不同意见纯粹属于艺术学派之争论,这种争论对人们观念之开拓和思想之推进是大有裨益的。艺术界最怕死水一潭,最忌空气沉闷,"五四"之后的20-30年代,中国的新艺术之枝芽还相当稚嫩,但由于有争鸣的学术气氛,使艺术家的思想相当活跃,感情相当纯真,创作的手法与风格也相当多样。

  好累。。。找了很多。能帮助你吗?

‍‍首先油画是从15世纪以前欧州的蛋彩画发展而来的,逐步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方式,从古典油画,近代,现代几个时期。古典油画因当时的历史及各种条件,只是写实,从解剖学,透视学,材料学,明暗分布等形成严谨的造型科学原理,成为经长期制作,高度写实的面貌。到了近代,19世纪,由于对色彩认识的变化而出现变革,如康斯太布尔凭借对自然的观察写生而发现的补色原理,从而使后来的油画增加了色彩的对比,也形成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流派,如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等。认识了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关系,色调的主观意义等。到19世纪末期开始,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变化,油画不再以纯粹写实为原则,艺术家们将油画形式作为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表现这个概念大行其道,如印象派率先离弃了传统的油画模式,创造性的使油画有了新的面貌,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到了当代,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更多流派,传统的油画语言被分拆而又强化,单方的因素都甚至走向极端,重视结构的立体主义,重色彩的野兽派,什么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流派纷纷形成。而这个发展过程中,材料,技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油画颜色的可塑性是极强,即可以透明,也可以厚堆,既可细腻,也可产生各种质地,肌理,既可多次覆盖,也可直接画法,技法上,笔,刀,手,布,擦,划,刮等方法众多,效果各异,材料上也从在古典的坦培拉到现代的发展变化具大,可使用,选择面很宽。所以油画的语言已极为丰富。‍‍

油画技法创作的初衷和表现意义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艺术行业也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艺术是人类表达思想或者是渲染情感的一个重要方式,油画是艺术的主要形式,要想借助油画这个载体,充分表达出绘画者的思想情感,这就需要绘画者具备一定的油画创作技巧。只有掌握了精确的油画技法,才有可能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品的风格与主题。

自古到今,艺术家在作品创作时的目的主要都在于情感表达,对于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创作来说也不例外,油画由于自身风格的独特性,特别注重通过色彩语言来对画面进行表现,同时,油画风景写生作品中色彩语言更是艺术家心灵的体现。本文首先对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中色彩语言对于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研究,分别对色彩在油画风景写生中不同类型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并相应地以多位油画大师的风景写生作品作为例子,对油画风景写生的不同色彩、不同调色技巧及其作者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223662htm

关键词:油画创作;风景写生;色彩语言;情感表达

油画本身是一种将色彩艺术与平面造型艺术进行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强调画中的造型和色彩,由于油画风景写生的内容都是以风景为主,而无法通过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情感,因此色彩表达是油画风景写生中最重要的表达语言。我们所处的世界五色缤纷,而用于油画的颜料只有大约100种左右,如何通过这些有限的颜料的相互配搭,绘制出能够准确、传神地表达作者真实情感的风景,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积极寻索的问题。

1油画风景写生中色彩语言对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11油画色彩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主要途径

油画风景写生创作跟其他艺术方式一样,不论东方油画还是西方油画,不同艺术家在每一个作品的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追求的东西都是各不相同的。根据艺术家对冷色调、暖色调、亮色调、暗色调以及灰色调等多种色调的单独运用或者混合使用的特点,不仅可以分析出艺术家对色彩的使用偏好和油画创作的个人特色,还能了解到作者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目的去进行油画风景写生创作的。随着油画创作的发展,人们在油画创作中越来越强调色调的搭配新颖、夸张化以及个人风格的展现,发生改变的不只是绘画工具的改进、油画色彩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思想和心境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体现,由于艺术家的观念和个性越来越多样化,色彩在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使色彩的情感表现逐渐演变成当下油画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价值体现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2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