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主持人吵架,火了“乾隆白菜”,这道菜到底算不算美食?

天津主持人吵架,火了“乾隆白菜”,这道菜到底算不算美食?,第1张

首先要从节目的主题说起,这个节目的主题是:北京不是美食荒漠。这明显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题材,会有这种题目肯定是有一些人认为“北京是美食荒漠”。争执爆发的中心点是乾隆白菜,反方说它是一道凉菜,它确实是凉菜这句陈述并没有错,言下之意就是凉菜算不得美食。正方如不同意观点应该表达“凉菜也可以是美食。”也可举例一二三。这才是辩论该有的样子,而不是像她们那样闹得不可开交。其实我觉得美食这种东西你觉得算就算,你觉得不算就不算。食物你喜欢就是美食,不喜欢就是荒漠。就有人爱麻酱这口,我吃不来,我不喜欢但是不代表我可以把这个观点输入给没有尝试过的人,我唯一可以给你输入的观点就是这菜是啥子味,这菜口感咋样。好不好吃这个由你来做决定。关于乾隆白菜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相传乾隆皇帝在微服私访的时候,在一家小馆子里吃到这道菜,吃过后对这菜大加赞赏。还有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在江南微服出访,当地的官员隐瞒了灾情,纪晓岚为了让乾隆皇帝注意灾情的事而设计一桌野菜宴。

根据乾隆白菜的做法看呢,我个人感觉就是生吃的凉拌“沙拉”,具体怎么制作呢就不去详细说了,用的材料就这些:大白菜、芝麻酱、陈醋、白糖、老抽、蜂蜜、香油、白芝麻、盐适量。我作为南方人,要不是这个新闻,我还真没听过这个乾隆白菜,我平时也不爱吃凉拌,好不好吃就没什么意义了。乾隆白菜虽然是凉菜,但如果做成热菜也不是不行,俗话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毕竟每个人口味不一样,自己觉得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这句话在清朝乾隆年间,还要加上五个字:“汉不与满斗”。所谓《官场斗》(又名《满汉斗》)只是评书或单口相声而已,借给刘墉几个胆子,也不敢跟和珅斗,他见了和珅就得下跪磕头,那倒是真的。

在和珅眼里,他需要忌惮的公爵以下满汉文武大臣只有三个,这其中当然不包括刘墉和纪晓岚。事实上按照正史记载,和珅根本就不在刘墉和纪晓岚,甚至还有点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在乾隆朝,刘墉最大的官职是工部尚书署理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直到嘉靖二年,在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一生没当过军机大臣,按照雍正以后“大学士不入军机不为真宰相”的惯例,刘墉就是驼背称呼啦圈,也没资格被称为“宰相刘罗锅”。

纪晓岚名气虽然大,但是很遗憾,他连假宰相都不是,因为他一辈子也没当过正牌大学士,直到嘉靖十年,纪晓岚才在临终前被授予协办大学士称号,一天“中堂”都没当过。

清朝大学士被称为“中堂”,那是有典故的:清朝实行皇帝直管下的六部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一部有一满一汉两位尚书。满尚书地位高能力差,汉尚书地位低本事强,此消彼长就成了平起平坐。两个尚书经常闹别扭甚至在部里吵架打架,弄得手下一帮郎中、员外郎无所适从。

为了给各部满汉尚书拉架,皇帝让大学士每人监管一个部,召开部务会议的时候,大学士居中而坐,满汉尚书一左一右,隔着大学士就掐不起来了。大学士因为居中而坐,所以被称为“中堂”。

清朝的大学士,同一时间最多只有六个(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中和殿大学士而新增体仁阁大学士,形成了三殿三阁制),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给满汉尚书拉架的工作,由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承担,比如胤禛胤祥都曾管过某一部。

和珅不但是一人监管数部的文华殿大学士(从乾隆五十一年到嘉庆四年),而且在乾隆四十八年受封一等男爵,五十三年晋升三等忠襄伯,嘉庆三年,和珅晋封一等忠襄公。

虽然位极人臣,但是和珅在朝堂上也有惹不起的人物,比如和硕和亲王弘昼、固山贝子福康安。

弘昼和福康安跟乾隆都是实在亲戚,弘昼是乾隆最疼爱的弟弟,福康安是乾隆最亲近的小辈(疑似比侄子还亲),和珅还没上班,弘昼就没了(乾隆三十五年薨,三十七年和珅入宫当侍卫),不管和珅是几等公爵,见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都是要下跪磕头的。

清朝的皇室之外有九级爵位,分别是超一品公、侯、伯,正一品子、正二品男、三品轻车都尉、四品骑都尉、五品云骑尉、七品恩骑尉,和珅一上班就是三品官(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虽然很受乾隆器重,但是却连个男爵都不是,刘墉自然也就没有恩荫世袭的爵位,也就是一个白丁,唯一能享受的待遇,就是不用参加乡试,可直接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

刘墉尚且如此,纪晓岚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前辈连个当道台的都没有,所以虽然考试成绩跟刘墉差不多(刘墉二甲第二,纪晓岚二甲第四),但是升迁却比刘墉慢得多。

在乾隆执政期间,刘墉和纪晓岚都不敢跟和珅发生正面冲突,一个是地位相差悬殊,再一个就是乾隆跟谁关系好,满朝文武都知道,聪明甚至有些圆滑的刘墉纪晓岚才不会没事找事儿去触霉头。

和珅也很聪明,他早早受封超品伯爵,最后还得到了异姓大臣的最高爵位(不算福康安,因为福康安算不算异姓大臣只有乾隆等少数人知道),但是他绝不与真正的八旗贵胄叫板,所谓和珅训斥王子贝勒,那都是小说家言,和珅奉承还来不及呢。

和珅一门两公爵(和琳也被追赠一等公),按理说对公爵以下的人,应该全都不放在眼里才对,但是我们看《清史稿》,就会发现至少有三个人很不给和珅面子,而和珅也不敢跟他们公开翻脸:

“阿桂以勋臣为首辅,(与和珅)素不相能;王杰持正,恒与忤;朱珪为仁宗(颙琰)傅,和珅忌其进用。”

这三个人,和珅当面惹不起,只好背后下绊子,但是谁都没绊倒,因为这三个人的来头都不小。

阿桂是世代将门高官之后,跟乾隆是亲戚,而且还大一辈(阿桂的女儿嫁给了允禄之子弘融),和珅直到嘉庆三年才晋封一等忠襄公,而阿桂在乾隆四十一年就受封一等诚谋英勇公,按照清朝规矩,四字封号的公爵,地位是远高于两字封号公爵的。

和珅忌惮阿桂,两个人斗了半辈子,谁也没斗倒谁,但是在气势上,阿桂一直压着和珅,和珅主动示好,阿桂也不给面子:

“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半步为一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

和珅惹不起阿桂,也不想让朱珪得势,这很好理解,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朱珪是颙琰的老师,未来和可能成为朝臣之首。

但是他还十分忌惮王杰:

“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我们看王杰的履历,就会发现他有两方面的优势,可以跟和珅叫板:第一,王杰是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郎,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属于清朝黄埔系,深得乾隆器重;第二,王杰清廉正直。

我们要是细看清史中对刘墉纪晓岚的记载,就会发现这二位虽然不如和珅贪婪,但也绝不干净,两人都有贪污或跟贪官合谋的记载,也有因此受过处分,刘墉因为下属贪污(说刘墉没份儿,估计没人相信)而被免去知府职务(事见《清史稿·列传八十九》),而且是按律当斩(没参与怎么会当斩?),是乾隆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才没有大开杀戒;纪晓岚也不是身边只有一个杜小月,而是三妻四妾一日五次不可或缺,他跟卢见曾那点猫腻,乾隆十分清楚,这才把他充军发配。

如果清朝真的撒下大网抓贪官,和珅当然第一个落网,恐怕刘墉和纪晓岚也未必逃得掉。

王杰与刘墉纪晓岚不同:

“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知道和珅为什么忌惮王杰而不怕刘墉纪晓岚了:自古邪不压正,王杰是乾嘉两朝少有的正人君子,他身上的浩然之气,令和珅望而却步。

铁齿铜牙中的纪晓岚和真实的纪晓岚有这两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是他们的外貌不同,第二是他受重视度不同。

受重视程度不同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是一个惩奸除恶,专门为人打抱不平而且每次都能够呛一下和珅这个大奸臣,让观众大呼过瘾。剧中的纪晓岚和和珅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他是与军机大臣平起平坐的人,在朝中也是有一方势力的。但是在真实历史中,纪晓岚比和珅年长二十多岁,而且他只是一个编书的,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编撰《四库全书》以及在老年时光里编写了一本《阅微草堂》。

真实历史中的纪晓岚是皇帝的作为文化宣传的对象,皇帝并不信任他,也不重用他,后来更是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小事情把纪晓岚流放了。他对于和珅而言只是和珅手下的一名小官,不可能有机会和皇帝一起下江南,更不可能有能力去对抗和珅。

外貌形象不同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张国立老师饰演的纪晓岚仪表堂堂,风流潇洒,衣袍一抖也是迷倒万千少女。但是真实历史中的纪晓岚并不是这样,纪晓岚相貌奇丑,身材矮小,而且是一个深度近视。他不帅也不威武,反而可以说他是一个渣男,根据史料记载纪晓岚一生娶妻七位,六房姨太太,一位正妻,一周七天不重样。就是这样他依然还要出去寻花问柳。

朝政,为民伸冤,为国家除奸臣这样的事在纪晓岚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他这一生的追求就三样,第一女人,第二就是大眼袋,第三是吃肉。

综上所述,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就是两个人。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后来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一提到纪晓岚,大多数人就会想到他和和珅之间的争执,两人在政治立场上不同,经常吵架,而他们的故事后来也被拍成了**和电视剧。然而,纪晓岚的文学才能、政治才能是不容忽视的,乾隆皇帝因为他的才能,所以任命纪晓岚写《四馆藏书》,事实证明,纪晓岚确实很厉害。纪晓岚在编撰《山海经》时,曾多次想将其销毁。

《山海经》是一本具有神话色彩的书,它描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山川、地质风景、文化习俗等。《山海经》的知识也很全面,如地理、物产、祭祀、医药、宗教等。但是,对这些东西的描述并不是像普通的书一样只是写下来的,它的很多内容都放在“怪物”上。例如,《山海经》中有一种鸟叫“碧方鸟”,它与普通的鸟大体相似,但羽毛是蓝色的。最奇怪的是,它只有一只脚,经常给人们的家带来火灾。关于这种光和奇怪的事物和现象还有很多描述,每一种都是难以想象的。

清乾隆年间,社会发展相对较好,康乾隆繁荣时期老百姓生活在一起。然而,尽管如此,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人们还处于相对无知的阶段。虽然他们过着小农的生活,但他们非常安静和平。因此,如果《山海经》流传于民间,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才会去探索。更重要的是,《山海经》中的生活方式与清朝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这种“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当人们的思想改变时,社会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为了防止这种变化,纪晓岚坚定地摧毁“山海经”的心。

《山海经》中有许多“异族”。例如,在书中,在西南角有一群黑皮肤的人,另外还有一个国家的人都很矮。对于当时的清朝人来说,他们不知道那些长得不像他们的人。如果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了那些“外星人”,而又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他们很可能与“神”的神话现象有关。这样一来,儒家思想的地位就会动摇,对传统思想的质疑势必会影响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此外,原本研究儒家文化的儒生转而研究“奇学奇书”,那么朝廷也会失去大量的人才,没有人才支持的国家只是一个空架子。想纪晓岚也想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山海经”一定不能停留。

和珅的官职当然是最高的,和珅不仅有一品学士,还有中堂这个地位,另外他还有干隆帝的亲封爵位。 在电视剧里,三个人在谈话时不分尊卑,给人一种三个人地位一样,官职大小一样的印象,其实不然。 我们从三位最高官职中,很快就能知道哪个比大和珅更受干隆帝的喜爱。 因此,未满30岁就成为军机、内务大臣。 还有在紫禁城骑马的权利。

和珅的官职起伏不定,但总是能东山再起,当时,干隆帝已经八十多岁了,和珅还是能和皇帝说话了,因此,他的地位相当于摄政王,俗称第二皇帝。 随着《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清代古装剧的播出,纪晓岚、和珅、刘昍等清代大臣的形象家喻户晓,但是,大家可能也有疑问,那是真正历史的这三位大臣。

纪晓岚、和珅、刘昵大致住在同一个年代,所以也曾在同一个早上当官,但在影视剧上却不太一样,刘昫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纪晓岚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 三人虽然是同一位高官,但水平不同。 分析结果还是和坤可以摧毁纪晓岚和刘昵两人的实力,在铁牙铜牙纪晓岚中,和坤和纪晓岚刘昵三人经常矛盾,纪晓岚活得比较古怪,而且还能欺负和坤。

但实际上,历史不太一样,和坤曾担任首席学士和领队军机大臣,纪晓岚和刘昵两人都比不上和坤,而且和坤是历史上深受乾隆宠爱的权贵,就连今天的二皇子也要看和坤的脸色。 纪晓岚在电视剧中经常和纪晓岚吵架,实际上纪晓岚的官职比较小,从年龄上来说,和坤当然比纪晓岚大。

  (64)纪晓岚戏和珅(之一)

  有一次纪晓岚和和珅在花园里饮酒,突然有一只狗从旁边跑过来。和珅故意惊问:“是狼(侍郎)?是狗?”当时,纪晓岚官居侍郎,和珅官居尚书。纪晓岚随口笑道:“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启示:

  辩证唯物论认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区别事物的根本标志。“垂尾”是狼的特殊性,狼的标志;尾巴“上竖”则是狗的特征。和珅为达到侮辱纪晓岚的目的,故意装作不认识狼还是狗,结果反被纪晓岚巧妙利用狼、狗的区别羞辱一番,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65)纪晓岚戏和珅(之二)

  权臣和珅新修了一所府第,为附庸风雅,他便去请纪晓岚为府第正厅题一匾额。纪晓岚既不愿意写,又不便推辞,略一“踌躇”,便提笔提了“竹苞”二字,取“竹苞松茂”之意。和珅高高兴兴拿回府悬挂在正厅,并以此常在同僚中炫耀。

  一天,乾隆皇帝到和珅家里,见匾额上的字是纪晓岚所题,心里犯疑,凝神注意,忽恍然大悟,便笑着对和珅说:“爱卿被纪晓岚作弄了!把‘竹苞’二字折开来,不就变成‘个个草包’四字了吗?”乾隆说完不禁哈哈大笑,和珅却是;哭笑不得。

  启示:

  量变质变规律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构成事物的要素在数量上没有变化,其结构发生了变化,也会导致事物性质的变化。“苞”者,丛生而茂密也。“竹苞松茂”乃松竹茂盛之意,是个褒义词,有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之意。但将“竹苞”二字分别拆开来看,则分别是由“个”“个”“草”“包”组成,连起来就成了“个个草包”,其结果就成反义词,而且讽刺意味甚浓。

  (66)三个糊涂虫

  从前,有个糊涂县官,老百姓常骂他是糊涂虫。一天,他对一个差役说:“老百姓都在骂我糊涂虫,看来糊涂虫一定不是个好人。限你三天之内,抓到三个糊涂虫。”

  差役奉命出了县城,走呀走呀,见一个骑在马上,头上还顶着一个大包袱。差役问他:“你为啥不把包袱放在马背上,而顶在头上呢?”那人却说:“顶在我头上,好让马省点力啊!”差役心想:这个人可真是个糊涂虫,就把他带回了府衙。

  差役带着那人骑在马上,刚走到城门口,又见一个人拿着一根竹竿,横着拿,竖着拿都进不了城门口,差役说:“这也是个糊涂虫,把他带回去吧。”

  三天的期限到了,第三个糊涂虫怎么也找不到,差役只好把这两他糊涂虫带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对拿竹竿的那个人说:“你不会把竹竿锯成短节节,不就能进城门了吗?!”

  差役听到这里,连忙对县太爷说:“第三个糊涂虫找到了。”县太爷问:“在那儿?”差役指县太爷说:“老爷,你也算一个呀!”

  启示:

  从第一个“糊涂虫”的作为和想法可以判断他是一个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人。从现象上看,包袱顶着他头上,好像是为马省点力,而实际则是这个重量最终却传递到马身上,马是最终的受力者。这正是骑马人成为“糊涂虫”的原因之所在。如果我们在对人的问题上只看到现象不看本质,则容易伤害同志、放掉敌人;在工作中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必然给事业造成损失,切记。

  拿竹竿的和县太爷之所以也被当作是“糊涂虫”,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正确认识事物,办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根竹竿横、竖都拿不进城门,也不必将竹竿锯成短节节。这个问题三岁孩童都能解决,就看你动不动脑子。这虽是一则笑话,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和教育意义,那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历史上,真正烧和珅华车的是御史谢振定,而我们之前说道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和《乾隆王朝》这两部电视剧里,烧华车的海升和李矩璨,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这俩人我查了查,海升,《清史稿》中还真有这人,不过这个人,他还真跟和珅发生过交往,还真有这回事。海升这个人,当时当的官是什么呢?是军机章京,军机处的,章京是工作人员,军机处的工作人员不叫笔帖式,不叫秘书。 但实际上,军机章京就相当于军机处的秘书,后来还有一个人,也当过军机章京,这个梁启超他们,谭嗣同就当过军机章京,就是军机处的普通工作人员。海升这个人,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呢? 他没有过「 ”火烧和珅华车”的壮举,历史上留给他的是一个杀妻案件。海升素来与他的妻子不和,有一次他和他的妻子吵架,一怒之下就把他的妻子给打死了。打死以后,他妻子死了,他小舅子不干,他小舅子叫贵宁,他的妻子的弟弟,贵宁不干。 贵宁就跑到军机大臣面前,海升是谁的部下,海升是军机章京,当然是军机大臣的部下,军机大臣是谁啊?军机大臣是阿桂,找阿桂那,你得给我报仇,你得给我把他判死刑。人家阿桂,就看中海升的学问挺好,至于家里事,老婆死了就死了,那算什么呀。 于是乎,没有替贵宁主持正义,贵宁不服气,不行,我这口气我憋着,我不干,我得找一个人给我伸冤。他就看中谁了呢?看中和珅了。和珅当时刚刚调到军机处,与阿桂一块儿工作,他与阿桂正闹别扭呢。 他那时候还没想把自己的弟弟派到人家手下,所以当时他想好事,借这个机会,我可以收拾收拾阿桂。其实他呢,当然我们以前也介绍过他们夫妻很好,他觉得你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把妻子打死,有这点。 但是更多的是什么?他认为这个案子,我可以借机陷害大学士阿桂,我把他踢下去。所以他就告诉贵宁,你啊!告,往上告,你就告两条:第一条:海升殴杀妻子;第二条:阿桂贪赃枉法。 你告,使劲告,我一定给你做主,结果他就告状,就写上了。那转眼你想,军机处挨着皇上很近,军机处就在紫禁城里,就在咱们故宫里,离皇上很近,所以他就往上告,结果很快,肯定上面就知道了,就要派人查案。 在派人查案的时候,和珅就问贵宁,你有什么证据没有?他说我有证据,军机处还有一个人,叫曹文植。他可以证明,阿桂偏向海升,不主持正义,你找曹文植就知道了。和珅就替贵宁找到曹文植。 曹文植一看,这边和珅这人,将来很有本事。这边阿桂老头子了,国家栋梁谁都惹不起。我,哪边是正义?我管谁是正义的干嘛?爱谁是正义谁是正义,跟我没关系,你们俩人我谁都得罪不起。 我得罪你们谁,我都没个好,算了。第二天,给皇上写了一封书信,不辞而别了。我啊!我妈老了,我回家伺候我妈去了,这辈子我不当官了行了吧,曹文植就走了。这案子没有证人啊!不了了之啊! 海升杀死自己的妻子,死就死了。别说,海升还是受到了一些惩罚,但是没有死罪。这阿桂被罚去一年的俸禄,罚去一年的基本工资。 那《乾隆王朝》里,那个湖北中丞李矩璨是什么人呢?我这个人孤陋寡闻,看了很多书,二十四史咱不能都翻遍了,咱翻《清史稿》就行了,他是清朝人,《清史稿》我翻遍了,没找到这人,这个人是谁呢?我不知道。他这个编剧,打哪儿找一个李矩璨呢?可能他们另有依据吧!我这儿是没有找到有这么一个人。 既然海升与和珅没有什么关系?李矩璨又查无此人,真正烧了和珅华车的谢振定,被和珅打击得丢了乌纱帽,和珅着实达到了杀鸡给猴看的效果。在和珅的党羽密布整个乾隆朝的这些年月里,还能有什么人敢碰和珅一下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227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