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一诗中用幽静悲凉的环境抒发作者孤寂心情的是哪句?

《宿建德江》一诗中用幽静悲凉的环境抒发作者孤寂心情的是哪句?,第1张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用环境衬托了内心的孤寂

宿建德江

唐 ·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1、自身漂泊不定的悲凉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晚年,此时的他居无定所,饱受流离之苦,在这首诗中,也通过景物“洞庭”到“岳阳楼”的变迁,表现出了作者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一生蹉跎的悲凉之感。

2、感怀时事的忧虑

《登岳阳楼》的尾联借对“戎马”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关怀,对生民的忧虑与担忧,表现了诗人虽老病孤身,却心怀天下的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抒发了作者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这首诗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抚今思昔,感慨万千。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

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一、夸张。通过“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来夸张地表现出边地的极寒。

二、互文。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三、此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四、全诗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秋兴八首》的诗眼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人到暮年,不仅一事无成,还受病魔缠身,前途无望,心中充满悲愤凄凉的情感。白天还能勉强克制,到了晚上,思家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也无法隐瞒了。进而想到统治者犹如盗贼一样,随意闯进你的家中,毁坏一切,还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听到风吹枫林,担心庭园中的枫树招来天边的横祸;看到露冷郊原,担心旷野里的兰蕙惨遭天外的凶残。这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从中看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一个人至少有两幅面孔:一幅是本真,不施任何修饰;一幅是伪装,经过层层包装,用以展示给他人。本真则是苍白而拙陋的,在精致的包装面前,是那样地不堪入目,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于是深藏起来不敢自审一眼,更不敢示人。一个人向世人只展示其伪装的一面,别人所能认识到他的也正是这一面,他自身也安于这一面,年深日久,他也把伪装错当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只为掩藏他的本真,也是蛮拼的,可以无所不用其极。通过各种手段去干扰它的躁动,藏起来还不够,仍要不断填埋,唯恐它发出芽。本真虽然一直被人刻意抗拒着,被埋藏在最深处,但是它从未死去。它会趁人最脆弱、无力防御的时候,悄悄占据人的身心,让人陷入无边的空洞与惆怅之中,从而自失、自伤、自哀、自怜。

世上那么多人,每个人的伪装不尽相同,孟浩然则以自己的诗才来伪装自己。在世人眼里,孟浩然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是一位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想必孟浩然也以自己的才名,以及诗歌作品而颇自负。纵观他的人生,时而有意归隐,时而醉心仕进,像是在矛盾中挣扎。既不能长久安于归隐,然而考取功名不就,干谒公卿无果。为了掩饰他对世俗功名的追逐,也为了抚慰自己等失意,于是他做出了另外一种伪装,开始泛舟漫游吴越,要穷极山水之乐。

孟浩然在漫游山水期间,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多是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以及自己的喜悦之情。读他的那些诗,则对他充满羡慕,佩服他通达乐观的处世态度,憧憬他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孟浩然的这首《宿建德江》诗,就是漫游山水的途中所作。不过这一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透露的氛围,与以往那些浏亮清悦的诗歌不同。

那一夜他泊舟于建德江,面对雾气缭绕的江水,突然开心不起来。夜太安静了,静得令人生畏。无边的寂寥,秋夜的清冷,一种孤寂,莫名袭来,愈演愈烈。于是无端悲起,种种愁生,黯然销魂,不能自已。

就在他这样消沉神伤,内心脆弱到无力抵御的时候,那个沉埋的本真则悄悄崛起。于是它暂时占据了这具躯体,开始主导他的思想。扯碎了层层伪装,露出真实的自己。突然看到,自己的人生原来那般惨淡,自己不过是一个失意的人,带着一颗灰冷的心,拖着疲惫的身,漫无目的地天涯流落。这样做究竟是为何呢?真实原因可能只是为了逃避。借此,蒙蔽自己,骗过世人的眼睛。

身心被那个本真占据,眼中所看到的,则都是从这个真我眼中看来。于是眼中的平野、树林、大江、明月则都呈现出不同于往日的色彩。其色彩,也正是当时心中的色彩,也是寂寥、凄清,充满忧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的客居思乡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一首五言古诗 《静夜思》。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诗人在他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月色如霜的秋夜,诗人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禁不住抬起头,看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凝望月亮,想起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照耀下,低头的动作描画出诗人处于沉思之中。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二、词句注释

1、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2、床:五种说法一指井台。二指井栏。三“床”即“窗”的通假字。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参考资料:

-静夜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1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