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满意度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情绪体验;对个人工作的评估并不一定完全是情感的,也同样包含认知成分。工作满意度来自情感体验、评价判断和有关个人工作的信念这三个截然不同的因素。
上司向全体销售人员宣布张丽刚刚拿下了本季度公司最大的订单时,她感到高兴。
杰米吃惊地听说本公司今天的股价跌了25点。
张丰认为新的技术方法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因此非常害怕。
小李很生气,因为他已经是第二次没有获得提升。
马克很讨厌地区销售经理在划分销售区域时对其同事史蒂夫的偏袒。
在紧急护理小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危及生命的紧急事件后,小王爱上了自己的这个团队。
正如上面举出的代表性例子,各种情绪都可能在工作中发生。我们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情绪总是影响我们的行为。也许生气的情绪会让你对朋友或同事发火,愉悦的情绪会让你帮助该同事和朋友。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个人决策以及很多管理/组织上的决策,都是基于情绪过程而不是理性分析做出的。例如职业抉择常常是根据快乐的情绪、情感甚至是恐惧而做出的,并不一定是对什么最有利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分析的结果。管理决策常常是由像恐惧或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驱动的,并非像传统的理性经济、财务模型所说的那样基于边际成本、投资回报以及其他类似的标准。组织中的情绪问题是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情绪问题的复杂性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管理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都很薄弱并且遭到忽视。事实上,人们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情绪,情绪总是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而这正是情感事件理论的观点。
情感事件理论(affective event theory)由Weiss和Cropanzano于1996年正式提出,他们认为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和绩效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态度和个性决定,但却受到他们在工作中每时每刻情绪变化的影响。Weiss和Cropanzano 特别提出工作环境中的事件和状况构成了“情感事件”,正是这些事件极大地决定了心情和情绪。这些情绪和心情能够导致长期态度的形成,表现在低的工作满意度和低的情感承诺上,或者离开组织的倾向。相反,积极的情感积累能够导致积极的态度,包括工作满意度和高效的工作。情感事件理论的巨大贡献在于第一次在组织行为文献中试图解决构成组织中行为基础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情绪过程。
图1是情感事件理论的概括。从图中可以看出,情绪是对工作环境中的事件的反映。工作环境包括有关工作的所有要素――任务的多样性及工作的自主性、工作要求、情绪劳动的要求等。这些环境会带来工作上的困难,或令人振奋,又或兼具两者。困难包括:拒绝完成他们分内的工作、与不同的管理人员发生冲突、过度的时间压力。令人振奋的事情包括:实现目标、得到同事的支持和获得成就认可。这些工作事件会引起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映,但是员工的人格和心境会调节他们对这些事件的反映程度。例如,低情绪稳定性的人更有可能对消极事件反映强烈。最后,情绪反映会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方面的变量,如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离职意向等。
情感事件理论最初来源于认识到工作满意度并不是一个情感状态,只不过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态度。Fisher和Weiss提出大多数现代的对工作满意度的描述仍然错误地将工作满意度等同于情感。他们认为工作满意度和情感虽然相关,但是它们在概念和操作上是完全不同的。情感事件理论研究者曾经使用经验样本法,获取到工作环境中一段时期的瞬时感受的数据,为工作满意度和情感虽是相关的,但是不同概念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Weiss和Cropanzano通过情感事件理论表明:首先,工作满意度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情绪体验;其次,对个人工作的评估并不一定完全是情感的,也同样包含认知成分。Weiss主张工作满意度来自情感体验、评价判断和有关个人工作的信念这三个截然不同的因素。
情感事件理论仍处于发展之中,但它是组织中第一个真正的多层次情绪模型。个人变量如情感特质影响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形成。在组织层面,Weiss和Cropanzano将多方面的工作环境考虑进去,包括工作特征、角色压力源、情绪劳动的要求。迄今为止对情感事件理论的研究结果是令人振奋的,但公开发表的研究还很少。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情感事件理论的中心思想:对工作中事件的情绪反映中介了随之而来的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和行为反映。
情感事件理论进一步的结果是困难和振奋累积的重要性。情感事件理论认为情绪更多地是由困难和振奋发生的频率决定的,而非由工作中态度和行为来源的主要事件的强度决定的。这个结论揭示,就消极情绪而言,人们更能处理一次性事件而非处理正在进行中的困难。对此更深的推论是消极事件的累积能够被同事、朋友和家庭的积极帮助所抵消。因而“情感片段”出现了,也就是说并非如此多的特殊事件导致结果的产生,而是在一个情感片段中积极的或消极的事件的累积决定了我们的感受。此外,Fredrickson 指出情感经历中的“高峰”和“末端”,即情感片段的结果是由两个因素分别决定的:(1)最强烈的情绪经历,(2)情感片段最后的情绪经历。因此,一个经历了一系列挫折的员工可能最后以积极的眼光看待这段片段,如果这段片段有一个积极的结果。
除此之外,情感事件理论还表明:(1)情绪片段是单一事件沉淀下来的一系列的情绪体验,包括情绪周期和心境周期的要素。(2)当前的情绪影响任何时候的工作满意度,并且还伴随对于事件的历史情绪。(3)因为心境和情绪随事件波动,它们对绩效的影响也会产生波动。(4)情绪对行为的驱动一般持续时间短,并且可变性很强。(5)因为情绪,即使是积极情绪,也会与工作所要求的行为不匹配,所以它们对工作绩效具有消极影响。
情感事件理论对于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情绪对于我们理解员工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情感事件理论我们能够了解工作场所中的困难事件以及令人振奋的事情将如何影响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情绪成为组织行为中一个特别而有挑战性的变量在于它的动态特性。与在组织行为中通常被研究的许多变量,如个性、态度、价值观等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日复一日地发生很快的变化,甚至变化于转瞬之间。员工和管理者不能忽视情绪和起源事件,即使它们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它们会积聚起来,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总之,情感事件理论对于我们未来了解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潜力。情感事件理论是组织研究文献中第一个多层次模型,它以瞬间情绪状态作为其核心,它还为组织行为的研究者提供了以前没有的解释。早期研究的发现是令人振奋的,但仍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未来亟待开展个体情绪变化的研究,必将为情感事件理论提供更有价值的洞悉。
情绪两维理论认为,情绪由效价和唤醒程度两个维度构成。
两因素情绪理论,沙赫特与辛格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即认知标记与生理唤起。
两因素情绪理论的体现:
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手心出汗、心率加快等。
2个体必须对生理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即情绪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与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这个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一、对外界信息进行知觉分析。
二、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对外部产生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期望。
三、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即认知比较器。是该模型的核心部分能够激活神经系统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情绪释义为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或指不愉快的情感,泛指感情,缠绵的情意、劲头、情况、端绪。
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外在表达方式:包括肢、语言、动作、态度、声音,一般有:喜、怒、哀、乐、愁。情绪与情感在心念思维中区别是:人之任何的情绪,都是他内心的情感,在“可见”的形式下寻求的表达。
人们期盼着能拥有并使用更为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计算机。在人机交互中,从人操作计算机,变为计算机辅助人;从人围着计算机转,变为计算机围着人转;计算机从认知型,变为直觉型。显然,为实现这些转变,人机交互中的计算机应具有情感能力。情感计算研究就是试图创建一种能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能针对人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反应的计算系统。
情感被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如情绪、心境和偏好),情绪被用来表示非常短暂但强烈的内心体验,而心境或状态则被用来描述强度低但持久的内心体验。情感是人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与人的需要和愿望符合时会引起人积极肯定的情感,而不符合时则会引起人消极否定的情感。
情感具有三种成分:⑴主观体验,即个体对不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⑵外部表现,即表情,在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姿态表情(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和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⑶生理唤醒,即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具有不同的反应模式。
概括而言,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基本情绪是先天的,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以及不同的适应功能。人有五种基本情绪,它们分别是当前目标取得进展时的快乐,自我保护的目标受到威胁时的焦虑,当前目标不能实现时的悲伤,当前目标受挫或遭遇阻碍时的愤怒,以及与味觉(味道)目标相违背的厌恶。而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情感测量包括对情感维度、表情和生理指标三种成分的测量。例如,我们要确定一个人的焦虑水平,可以使用问卷测量其主观感受,通过记录和分析面部肌肉活动测量其面部表情,并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检测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等。
确定情感维度对情感测量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确定了情感维度,才能对情感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情感维度具有两极性,例如,情感的激动性可分为激动和平静两极,激动指的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感状态,而平静指的是一种平稳安静的情感状态。心理学的情感维度理论认为,几个维度组成的空间包括了人类所有的情感。但是,情感究竟是二维,三维,还是四维,研究者们并未达成共识。情感的二维理论认为,情感有两个重要维度:⑴愉悦度(也有人提出用趋近-逃避来代替愉悦度);⑵激活度,即与情感状态相联系的机体能量的程度。研究发现,惊反射可用做测量愉悦度的生理指标,而皮肤电反应可用做测量唤醒度的生理指标。
在人机交互研究中已使用过很多种生理指标,例如,皮质醇水平、心率、血压、呼吸、皮肤电活动、掌汗、瞳孔直径、事件相关电位、脑电EEG等。生理指标的记录需要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在进行测量时,研究者有时很难分离各种混淆因素对所记录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情感计算研究的内容包括三维空间中动态情感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建模,基于多模态和动态时序特征的情感识别与理解,及其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情感的自动生成理论及面向多模态的情感表达,以及基于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大规模动态情感数据资源库的建立等。
欧洲和美国的各大信息技术实验室正加紧进行情感计算系统的研究。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飞利浦公司等通过实施“环境智能”、“环境识别”、“智能家庭”等科研项目来开辟这一领域。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情感计算小组研制的情感计算系统,通过记录人面部表情的摄像机和连接在人身体上的生物传感器来收集数据,然后由一个“情感助理”来调节程序以识别人的情感。如果你对电视讲座的一段内容表现出困惑,情感助理会重放该片段或者给予解释。麻省理工学院“氧工程”的研究人员和比利时IMEC的一个工作小组认为,开发出一种整合各种应用技术的“瑞士军刀”可能是提供移动情感计算服务的关键。而目前国内的情感计算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由人的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及行为特征信号,建立“情感模型”,从而创建个人情感计算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脸部表情处理、情感计算建模方法、情感语音处理、姿态处理、情感分析、自然人机界面、情感机器人等。
情境化是人机交互研究中的新热点。自然和谐的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的沟通能力特征包括:⑴自然沟通:能看,能听,能说,能触摸;⑵主动沟通:有预期,会提问,并及时调整;⑶有效沟通:对情境的变化敏感,理解用户的情绪和意图,对不同用户、不同环境、不同任务给予不同反馈和支持。而实现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科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的智能和情感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我们需要知道人是如何感知环境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图,人如何做出恰当的反应,从而帮助计算机正确感知环境,理解用户的情感和意图,并做出合适反应。因此,人机界面的“智能”不仅应有高的认知智力,也应有高的情绪智力,从而有效地解决人机交互中的情境感知问题、情感与意图的产生与理解问题,以及反应应对问题。
显然,情感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受时间、地点、环境、人物对象和经历的影响,而且有表情、语言、动作或身体的接触。在人机交互中,计算机需要捕捉关键信息,觉察人的情感变化,形成预期,进行调整,并做出反应。例如,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建模(例如,操作方式、表情特点、态度喜好、认知风格、知识背景等),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利用有效的线索选择合适的用户模型(例如,根据可能的用户模型主动提供相应有效信息的预期),并以适合当前类型用户的方式呈现信息(例如,呈现方式、操作方式、与知识背景有关的决策支持等);在对当前的操作做出即时反馈的同时,还要对情感变化背后的意图形成新的预期,并激活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主动地提供用户需要的新信息。
情感计算是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技术领域。通过计算科学与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的结合,研究人与人交互、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的情感特点,设计具有情感反馈的人机交互环境,将有可能实现人与计算机的情感交互。迄今为止,有关研究已在人脸表情、姿态分析、语音的情感识别和表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情感计算研究面临的挑战仍是多方面的:⑴情感信息的获取与建模,例如,细致和准确的情感信息获取、描述及参数化建模,海量的情感数据资源库,多特征融合的情感计算理论模型;⑵情感识别与理解,例如,多模态的情感识别和理解;⑶情感表达,例如,多模态的情感表达(图像、语音、生理特征等),自然场景对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影响;⑷自然和谐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的实现,例如,情感计算系统需要将大量广泛分布的数据整合,然后再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给每个用户。
情感计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通过对人类的情感进行获取、分类、识别和响应,进而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又亲切的感觉,并有效减轻人们使用电脑的挫败感,甚至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计算机的情感化设计能帮助我们增加使用设备的安全性,使经验人性化,使计算机作为媒介进行学习的功能达到最佳化。在信息检索中,通过情感分析的概念解析功能,可以提高智能信息检索的精度和效率。
展望现代科技的潜力,我们预期在未来的世界中将可能会充满运作良好、操作容易、甚至具有情感特点的计算机。
我们从小开始学习,地理、 历史 、生物、化学,学校教会了我们生存所需要的所有理论技能。然而,自始至终却没有谁教过我们如何处理两性关系,如何正确的处理两性相处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更可怕的是,当今的 社会 的发展趋势和状态,增添了更多不稳定的因素。就拿婚姻来说,每年的离婚率是节节攀升,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我国的婚姻状态大致历经了三个状态。从清末民初的一夫多妻制度到建国不久的一夫一妻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后国外婚姻观念,性观念的涌入导致的追求自由恋爱、女权提升、崇尚平等的理念。实际上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如今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及过于开放的解放思想和民主客观思想的四面压迫状态中,更多的婚姻出现了问题。
也许单独出于某一种状态,还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然而各种思潮的挤压下,又在如今物质高速发展,精神却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婚姻破灭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
婚姻尚且如此,更遑论感情了。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情感 理论的两性相处艺术。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男女在感情中的特点、两性相处的基本理论以及两性相处的基本技巧。
一 男女在感情中的特点
1 男女在感情中的思维差异
男人和女人,因为生理特性的不一样,也因为价值观观中的角色不一样,导致了男女在感情中思维是有差异的。简单来说就是男人偏理性,总是从解决问题出发;女人偏感性,总是倾向于情绪的宣泄。
简单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1) 当一个男人晚回家的时候,女人做好饭菜等他到11点。望着桌上冷了的饭菜,女人总是忍不住委屈的抱怨。其实女人抱怨的根本不是晚回家的事,也知道他有可能是公司应酬。女人想说的是她需要他的关心和爱护。而男人一般是这么表达的。男人会想一堆事来解释自己不是出去耍,是有正事。因为男人的逻辑思维是我想证明我是为了这个家在努力工作,我都是为了这个家。而他其实没有明白,女人只是想要他的关心。他什么话都不用说,只需要一个拥抱就可以了
2) 女朋友来大姨妈了,给男朋友发短信:“我来大姨妈了,好难受”只是想寻求安慰和关心。而男生一般都是这样回的:“宝贝,多喝点红糖水,好好休息”此刻女朋友心里很失望,很不爽。一般都会发点小脾气。难道她的生理期,她不如你懂的多?她要的不是这些,她想要你的关心和安慰。正确的应该怎么回答喃?这时候男生应该说:“宝宝,心疼你了,真恨不得我来替你来大姨妈!我暂时没在你身边,照顾好自己,不然我都不原谅我自己。”这时候,女生一般都会看似怒骂两句,实际心里暖暖的开了花。
这上面两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男女在感情中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很多时候各位明白了其中的思维差异,才不会好心办坏事,弄糟糕了感情,还自我委屈极了。
2 男女在感情中的需求侧重点不一样。
男人和女人,在感情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个原因也是生理特性和 社会 价值观赋予的角色。简单说来,男女在感情中的大致需求如下:
男人:信任、接纳、欣赏、崇拜、认可、鼓励
女人:关爱、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全感
这需求上的不一样,关系着双方沟通交流的基础,是日常生活甜蜜相处的基础条件。更为甚者,是能否进行灵魂交流的关键。所以,务必理解透顶。假如双方都不理解,最终的结果就是日常矛盾积累,导致感情破裂。成了我上一篇文章说的矛盾及类型感情破灭。
二 两性相处的基本理论
1 两性相处的几个关键点
1) 学会情绪的自我管控: 具体方法参考我上一篇文章。
2) 凡事要沟通和交流: 拒绝沟通和交流是埋地雷的行为,迟早有天会爆发。
3) 分享内心感受: 灵魂愉悦,才能彼此心无隔阂。
4) 共同经历一些事,共同成长进步: 人都是不断成长的,彼此一起的成长,才能内心默契。
2 两性相处的几个禁区
1) 喜欢“忍”: 忍只会积累,最终爆发。忍是把自己摆在高姿态,对方摆在低姿态,不利于成长。
2) 坚持“我是对的”: 感情中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要的是包容和爱。
3) 喜欢冷战: 冷战是最伤害感情的东西,只会把两个人的心越推越远。
4) 不愿分享内心感受: 只会让两个人形同陌路,分道扬镳。
5) 抱有托付心态: 感情不是托付,需要的是彼此的共同成长。人的成长,是人性的正常心理历程。
三 常用的基本技巧和手段
1 几个基本技巧
1) 睡前坚持30分钟交流
睡前是人最放松的时刻,也是人最能听进去话的时刻。这种情况下的双方,一定要形成交流下日常生活的要事的习惯。比如谈谈孩子,说说工作,交流看法等等。
2) 形成特定时间灵魂交流的共识
每个月抽一天的三个小时,找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彼此坦诚相待,先各自夸奖对方,再说下对方不好的地方。最后双方共同确定目标,指定共同完成的计划。
不要觉得这个儿戏或者难为情,这个做好,感情中9成的问题都能解决。
3) 每次都冲突或者矛盾时,学会先离开20分钟的习惯
每次遇见不同的看法,或者产生冲突矛盾,养成先离开20分钟的习惯,然后再回来讨论。
4 ) 定期带着孩子的家庭活动必不可少
不管工作有多忙,还是自己有什么事情,必须定期一家人集体活动。
2 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
1) 解决矛盾和冲突的第一步,是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
2) 两个人之间应该明确不要以是非来论事,而要以爱来论事的态度。
3) 适当的退步和包容,往往是以退为进。
4) 把每一次矛盾和冲突当做检测感情的查漏补缺的方法。
今天就写到这里,不是我不细写,确实框架太大,要细写的话,就不是几千字的问题了。
mbti的四个维度分别是: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生活方式。把每个维度想象成线段,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落点靠近哪个端点,就意味着这个人有哪方面的偏好。
1、注意力方向(外倾-内倾)
外倾型的人,把精力和注意力投放在外部世界,他们在交往中能获取能量,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精力充沛。他们的反应迅速,往往在还没来得及进行深入思考时就已经行动。这样的特点让他们往往能占得先机,但有时他们又过于冒失。
内倾型的人,更注重自己的内部世界,他们喜欢去对自己进行深入剖析。与外倾型相反的是,他们不太需要从外界获取能量,他们在独处时反而最能感到精力充沛。这样的特点让他们能进行深入思考,并且行事较为谨慎。但美中不足的是,有时他们又过于优柔寡断。
2、认知方式(感觉-直觉)
感觉型的人,注重事实本身,讲求事物或信息的实际效用。他们不喜欢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和想法,他们喜欢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与信息。他们重视细节,重视规矩,做事一板一眼。因此感觉型的人给人以踏实的感觉,但与此同时,他们缺乏了一些变通与灵性。
直觉型的人,注重的是事物背后的逻辑和含义。他们或许在面对一些事件时,并不关心事情本身的模样,而是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喜爱问为什么,喜爱变化,喜爱跟着直觉走。但灵性十足的同时,他们需要更沉得下心来做实际的事。
3、判断方式(思维-情感)
思维型的人更重视客观分析,他们倾向于按规章制度做事,对于事情的判断往往出于逻辑思考而不是情绪影响。也因此,思维型的人往往被认为缺乏人情味、冷漠无情。据研究,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偏好思维型。
情感型的人更重视内心情感,他们不太喜欢严格遵循规则,而是习惯于依据情感来做适当变通。相较于普适性的规范,他们更乐于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因此他们往往被认为情绪化、缺乏逻辑思考。据研究,有三分之二的女性偏好情感型。
4、生活方式(判断-知觉)
判断型的人喜欢有序的世界,他们热衷于把生活规整的条理清晰,这样会让他们感觉舒适。混乱不明的状态,则会让他们倍感煎熬。因此他们往往喜欢制定计划,并且严格执行,生活态度表现为一板一眼。
知觉型的人则喜欢开放、自由的世界,他们不喜欢困在规矩之中,喜欢随性而动。他们喜欢变化,变化给他们带来惊喜,过于条理清晰的状态,会让他们觉得索然无味。他们重视过程,重视内心体验。享受现在,是他们的人生信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