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清晨日记(绘画与心理片段分享:儿童绘画的理论研究 -02)

4.25-清晨日记(绘画与心理片段分享:儿童绘画的理论研究 -02),第1张

2 . 临床-投射的研究

      一些研究者认为,儿童会将自己的情绪和动机投射到绘画中,由此进行了一系列通过绘画来考察儿童的个性和心理适应性的临床—投射研究。麦奇欧文(Machover)将儿童绘画作为儿童“内部自我”的一种投射来研究,认为绘画反映深层人格。里德(Reed)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中也指出了绘画反映儿童的人格特征。早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绘画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绘画可以投射出人的心理状态的观念深入人心。绘画不但能反映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能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应运而生。为了评估人格,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的文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投射测验。在1940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研究。

绘画测验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测验的表现形式、内容和目的等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绘画投射测验有这样几种类型: (1)以智力测验为目的的古迪纳夫(Goodnough)“画人测验”。

图1-4 7岁小女孩画的“小公主”

儿童自述: 这是我画的小公主。她穿着最漂亮、最新的裙子,穿着金**的高跟鞋,还带了皇冠。我也想像她一样漂亮。古迪纳夫第一个尝试从儿童及青少年所画的人来判断其成熟和智力,把图画技术首次和智力评估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第一个标准化的绘画测验,它被很快传播开来,作为一种测量治疗的方法被广泛使用。后来哈里斯(Harris)发展了古迪纳夫的学说,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还修订了古迪纳夫的评分标准。他根据年龄的差异,制定了73个评分项目,具体的项目包括:是否画出了头部、躯体、胳膊、腿部分,身体比例是否正确,胳膊和脚是否靠在一起,头部是否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是否有手指,等等。

  哈里斯把儿童绘画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儿童主要画有一定形状和特征的斑点;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模仿和复制,绘画中出现个体差异和人物的细节;第三阶段,展现美感和愉悦。

(2)以获得有关人格特点方面信息为目的的测验——考克(Koch K.)的“画树测验”、巴克(Buck J.)的“房—树—人测验”。

      图1-5 儿童“画树测验”和“房—树—人测验” (左边为画树测验图,右边为房—树—人测验图)

      194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克提出的“房—树—人”(House-Tree-Person,HTP)测验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布克(Buck)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了该测验,后被许多国家引进并加以推广应用。这项测验是作为智力测验的辅助工具开发出来的。任务是画出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因为这三个物体为每一个儿童所熟悉,包括年龄很小的儿童,而且这三样东西可以诱发儿童的联想,并能将联想投射到绘画上。布克曾说:“房—树—人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的联想和无意识的联想,儿童画出的人、房子和树或其他内容可以反映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房子能反映家庭或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树能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咨询师可通过分析儿童画出的房子、树、人的特征以及画的比例、透视、颜色,对儿童心理进行评估。1969年,布克及哈姆尔(Hammer)将人物画作为投射测验的工具,探讨了绘画中的表现个体发展以及绘画投射的作用,同时还对“房—树—人”的技术及评估的方式做了介绍。1971年,哈姆尔在临床中应用了“房—树—人”的技术。

(3)以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病理等方面问题为目的的“家庭活动画测验”。

      图1-6 11岁小女孩所画的“我的一家人”

儿童自述: 这是我家的客厅,有我,有沙发和电视。爸爸、妈妈和我在吃东西。我和爸爸在家有时候会玩扑克牌。后面有音乐声,那一排排的是书和书架,上面还有小摆件。

    图1-7 8岁小男孩所画的“我的一家人”

儿童自述: 这是我跟我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去公园里面。妈妈穿得很好看,爸爸也很开心,我们在玩跳绳,我也玩得很开心。阿佩尔(Appel)把图画应用在家庭研究方面,第一次提出“家庭图”这个概念,通过图画中的内容了解绘画者家庭成员的互动信息。1942年,沃尔福(Wolff)在此方面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赫斯(Hulse)在1951年提出画家庭图的技术。后来伯恩斯和考夫曼(Burns&Kaufman)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动态家庭图。伯恩斯和考夫曼发现在一般绘画投射测验中缺少动感,因此指导儿童进行一种家庭动力绘画,并在1970年出版了《家庭动力绘画》一书,从此动力开始被引入了绘画测验中。他们要求绘画者在画中表现“全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通过动态的画面,可以得到更多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信息。家庭动态图也被应用到了学校当中,普洛特和飞利浦(Prout&Phillips)在1974年提出“学校动态图”模型。他们要求学生画出“我和学校里的人(老师、同学)”“在学校里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1982年,沙堡(Sarbaugh)对学校动态图又做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包括质和量两方面。普洛特和塞尔默(Prout&Celmer)在1984年发现了学校动态图与学习成绩有相干性,将家庭动态图和学校动态图合并成一个模型。

(4)考皮茨(Koppitz)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评分体系。

      她认为“儿童最了解的人是自己,因此儿童画的人就成为内部自我及个人态度的肖像”,她使用图画这种投射工具来探查儿童在绘画中所表现出的情感问题。她把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更注重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和那些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人物的看法以及儿童对问题冲突的态度。考皮茨的思想代表一种更为“注重现实”的观点,在分析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和情绪因素的同时,更注重分析儿童当前的心态和感受。同时她还建立了评价儿童绘画发展水平和情感发展水平的标准,并设计了5~12岁儿童的评分项目表。后来,她又对11~14岁青少年进行了研究。她在研究中发现:11岁以后的青少年,在任务绘画的细节方面并没有系统地增加——虽然年龄不断地增长。

      图1-8 12岁小女孩所画的“一家人的郊游”

儿童自述: 妈妈、爸爸带我出去郊游,妈妈和我穿了漂亮裙子,爸爸也穿了新衣服。天气很好,有太阳,草地上有树,上面结了好多爱心,草地里还有花,花也开了,天上还有很多云,云后面有大颗星星。爸爸告诉我们,树上的爱心代表love。我玩得好开心。

树人绘画心理学 连载系列:

我们心里的世界,先是以一种心理象征的方式进入的一种意象,这个意象是混乱的,无序的,用语言无法描述清楚的东西。但大家可以用图像去形容它,事实上它却远比图像更丰富复杂,我们又使用语言去加工,这个意象就变成了我们的心理世界。

然而我们知道,言语所能涵盖的信息是远比不上的,语言的局限性恰恰在于无法完整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这一点却是心理象征的优势所在。

其实房树人正是心理象征表达的一种手段,不通过言语,绕过理性的意识,直接潜意识沟通,相对比较接近现实些,如此,才能有“读心术”之称。

房树人是基于投射理论构建的心理测评工具,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去,猜测作画人的当下状态与性格特征。

房树人测验(Tree-House-Person),开始于JohnBuck的“画树测验”。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

而动态屋、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CBurn在1970年发明, 受测者需要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人在内的画。至于画面的大小,每样东西之间的距离等等都由作画人自己决定。

通过受测者的画,可以解读到他的性格特点,人格特征,与情感经历,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从整体布局看出性格 特征 !

特点

1、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特点。跳过意识层面,早期用于自闭儿童治疗。

2、了解被测者智力,不容易造成心理创伤体验。房子的层数和人物的身体比例等可以看出来。

3、再测验不会导致练习效果,有利反复测验。这是开营来大家有问到的问题。没有经刻意的训练的人,你想到的不一定能画出来,且画的改变会反向修改内心的心理世界,同一对应起来,即形成反向催眠,于是你画得还是你。

功能

不仅可以帮助咨询师与来访者快速建立信任关系、激发咨询需求、增强咨询效果,而且具有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功能。

应用

它可以被应用于潜意识探索、心理咨询和治疗、重大心理问题评估、人才测评和人才选拔,具有广阔的职业前景和市场空间。

那体验过房树人的小伙伴是怎么看待这项技术的呢?

感谢你看我默默絮叨了这么久,接下来的部分只要你认真看了,就算没有浪费这三分钟刷朋友圈的时间!

开第三期训练营的时候,我的导师告诉我,学生就像海绵,课程内容像是水,海绵吸水达到了饱和性之后,就无法继续吸水,学生也会进入一个吸收饱和的状态,所以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宜过于精细!

今天主要讲的是整体的一个分析,就是入手分析一张画的时候,第一眼应该看什么,分析什么。先总后分,先整体后细节,先大后小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总原则其实就一个词:阴阳!

由于房树人是最早用于筛选病人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房树人的分析偏向消极?

所谓的阴阳就是正反对立的矛盾,房树人分析中也离不开这两级。矛盾然后统一,归一则中庸,中庸即是健康!

这便是房树人的矛盾统一的哲学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我讲得分析对照都是相对的,在运用过程中要辩证看待,多与受测者进行沟通,才能更好的发挥测验的效果。

从这个矛盾统一原则出发有这几种分法,也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1、先根据整体的感觉

大小、多少、是否对称、是否透明、是否连续、是否详细、乐观悲观、整齐或混乱、开放或封闭、是否 擦消。

1)大小

a过大:画面超过2/3纸——显示强调自我存在、活动过度、对环境感知压力、但内心充满紧张、躁狂、妄想、攻击、好幻想、敌意、意识具有快速、精准、全面的特点。

b过小:画面小于1/9纸——不适应环境、自我抑制、内向、自尊心弱、自我无力感、自卑、焦虑不安、害羞、活动少、精神动力不足、退行。

画的很大,可能蕴含着幼稚、夸张及补偿性防御和一种觉得无力和无效的情感伪装,这方面行为的人,可能较具侵略性和恐吓性、攻击性、好动、情绪化、率直。

图像画很小,作画者可能有强烈的不适当、低自尊、没有自我感和安全感、退缩依赖、自我概念较弱、退化。一旦他们的自我意识被打破,则显得恰恰相反!

2)多少

色彩多余,内容丰富,积极乐观健康。

3)是否对称

a过分对称:强迫观念、情感冷淡、与人保持距离、压抑、冲动、理智。

b不对称:人格统合障碍、失平衡、行动化、冲动、过分活动。

4)是否透明

a透明性: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外界关系、心理混乱。

b不透明:正常。

5)是否详细

a描绘详细: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具体的意识、关心自我的处理能力、追求完美细节。

b过分详细:重点关注、对环境过度关心、强迫倾向、情绪紊乱、癔病、神经症、病态人格。

c不详细:精神动力低下、内向、抑郁、智能缺陷、不适应。

6)是否乐观

a乐观:看起来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天气晴朗。

b悲观:看起来压抑郁闷、天气打雷下雨下雪、或者泰山压顶之感、落叶等落叶有自杀倾向。

7)是否整齐

a整齐:理性、逻辑清楚、边界感强。

b混乱:感性、逻辑混乱、边界感弱。

8)是否开放

一般从门窗看,也可以从房树人的朝向看。

a房树人全正面:显示人格生硬,不妥协。

b侧面人:逃避倾向、内倾、隐敝性地与外界接触、自我防卫、过度警惕。

c背面人:对人和事的拒绝和否定、某些人表现为有特殊的关心。

d正身侧面:不能良好地与社会接触、不正直、露出欲。

e全侧人:单手单足、内向、少交际、自我隐敝、只按自我方式与外界接触。

9)是否擦消

a反复擦消:缺乏决断力、自信不足、不安、要求过高、追求完美、性格犹豫。

b部分反复擦消:对这部分强烈冲突、潜意识中的不安。

c不擦除:下笔干脆利落、性格直爽、做事急躁。

2、根据方位

1)上下

a上部:目标远大、努力追求、在空想中寻求满足、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自我与他人保持距离、难以接近、乐观。

b下部:感到自我现实的确定的目标、失败感、不安感、非协调感、抑郁、具体的事物存在于身边才能安定的想法。

c下切:内心有强烈的冲动性、压抑冲动、努力维持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对自己的冲动、敌意加以抑压时的表达、或独立自主行动时,感到受外来压力的阻碍。

d上切:多见于树、追求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满足、从而沉迷于空想、思考强于行动、求知欲强。

2)左右

a左侧画:感情世界、过去的生活、内在生活、自我意识、女性化。

b右侧画:理智世界、将来的生活、外在生活、客观意识、男性化。

c左切:对未来恐惧、或固着于过去、即想要直率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要依赖别人、反复犹豫不决、具有强迫倾向。

d右切:显示逃避过去、进入未来的欲求、能直率地表达自我情感、对过去某些经历的事感到恐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理智的控制。除树木外,切断的画指逃脱生活空间,从而不能良好适应社会环境。

3)中心

a中心画:成人提示内在的不安感、努力维持内心的平衡、控制自我、儿童具有自我中心、可塑性差、不能客观地认识环境。

PS:画在边:不够安全和自信、依赖性、害怕独立。

4)远近

a画面远近适当的存在:提示具有适切的调动感、现实感、冷静性、计划性。

b画面过分远离:提示回避现实、或过度批判的、焦虑不安、自卑感。

c画面无远近感:缺乏调整力、只看到问题表面、心理水平未成熟。

5)附视和仰视

a自上往下观(鸟瞰图):积极参加的态度、优越感、无束缚、不适应。

b自下往上观(仰视图):与环境难接近、被家庭排斥、自卑、内向、不好交际。

3、根据线条的特性

1)线条是否连

a连续:连续的直线笔触、和果决肯定的人关。

b不连接线:迟顿、犹疑不决的人、依赖性、情绪性倾向、慢吞吞、依赖性重。

c短、不连续的笔触:暗示着冲动、兴奋的倾向。

d非常短的曲线、速写笔触:暗示着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2)轻重

a笔划压力重:精神动力高、自我主张、过于自信、对行动积极。

b过重笔迹:心理紧张、病态人格、急性精神障碍。

轮廓线特别浓、尤其内部线浅淡:提示明哲保身、努力统合自我人、体验到自我内心的紧张。

人物正面时:自我意识强、癔病、参加社交欲求。

人物侧面时:内向、自恋。

c笔压力轻:精神动力低、自卑、无助感、无自信、焦虑不安、抑郁、恐怖、心理缺陷。

3)缓急

a画的缓慢:性格慢条斯理、行动慢。

b画的急躁:性格急躁、做事快、有速度不一定有质量。

4)粗细(线)

a粗:性格男性化、生命力强。

b细:女性化、生命力弱。

5)直线和非直线直线条

a直线:自我主张、攻击性、待人处事可塑性差。

b圆滑线:有关女性化、依赖性、不受束缚、健康、适应性比较好。

6)不定向线和定向线

a不定向线:无自我见解、焦虑不安。

b定向线:按既定目标奋斗、安定、有忍耐性。

特别说一下地平线过浓线:对安全感的关注、焦虑不安。

c下垂线:自我孤独、对母亲的依赖、露出倾向。

d右垂线:对未来不确定感、危险感。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7个基本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称为基本需求,其共同性质是,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缺失)性需求。把较为高级的后三层,即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称为心理需求或成长需求。

一、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包含食物、水、空气、睡眠等等最低级的活着的需求。

绝大多数人是满足这一点的。如果一个人天天吃不饱穿不暖,为了一口粮食而发愁,那么这个人很难去发展下一个需求。比如乞丐,你与他谈理想、谈未来、谈世界格局,都不如丢给他一个大白馒头实在,他也不想去听你谈那些没用的。

那会不会出现生理需求都满足不了还直接跳到更高需求的呢?

当然有!

比如革命先烈,宁愿饿死都不会投降敌军,这属于从最低级的需求直接跳到第七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二、安全需求

顾名思义,安全就是指周围环境安全,不会有人身威胁,也没有战争。

这一点,已经开始有人无法实现了。

比如说,被卖进大山、天天挨打的女孩,她的这一需求就很难满足,所以,她要么想尽办法逃离,要么在挨打中变得麻木空洞。她很难去思考更高级的需求,什么尊重,什么实现自我,在这种环境下她很难去考虑。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步入这一需求,已经超越一小部分受苦的人了。但这一需求上停留的人非常之多!

归属和爱,指的是人积极社交,追求爱情,渴望亲情,希望家庭和睦团圆。

比如说带着孩子跳楼的妈妈,她的这一需求就没有得到满足,她感受不到爱情、亲情,在她的世界只有被抱怨和经济的无能为力。长此以往,归属和爱这一需求严重得不到满足,产生了极端的念头。

很多文化水平低的老人也卡在了这一层,他们不懂如何去与人好好交流,也不懂怎么去关心爱护晚辈,到老了经常被子女嫌弃,导致他们孤独又无法宣之于口。久而久之,变得暴躁易怒,挑拨子女的婚姻家庭,而在子女眼中,这类老人被贴上无法理喻,倚老卖老的标签。

这一层如果缺失过于严重,很容易患抑郁类疾病,且十分恐惧社会交际。

当然,依旧有极少数人可以通过自救直接跳到第四层以上。比如说,一个自己带孩子的妈妈成功努力考上公务员,离婚带孩净身出户后又奋发图强成功奋斗到身价x千万。

不过,能自救的人,极少,百里不足一。如果你陷入第三层并感觉很痛苦,那么请你一定要努力奋斗自救。

从第四层开始,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了。并且这四层并不像前三层那样逐层递进,而是会出现跳跃的现象。

四、尊重的需要

这一层指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缺乏这一需求的人,性格大多是很自卑的。

但是能来到这一层,证明前三层已经“通关”,这一层的人所追求的大多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更好地发展。并对自己有自信能处理好生活和事业上的问题。

比如在工作中有一种“老好人”,不懂拒绝别人,经常免费为同事加班改稿而忙到深夜,吃力又不讨好,这种类型的人,便缺乏第四层需求。

自尊、自信、自爱,是这一层的核心。

五、认知的需求

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主动去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人可能问了:我努力学习新游戏,这属于认知的需求吗?

抱歉,打游戏带来的愉悦是属于生理需求,归属于第一层次。

而有的人为了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主动去学习英语,并成功将英语学到可以与外国人简单交流的地步,那么这属于认知的需求。

那么有人又问:我缺失第三层次,但是又主动去学英语(或者其它技能),那这属于跳跃层次吗?

这种情况也有不少人会出现,但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很多要么第三层缺失并不严重,可以继续往下面层次推进,要么就是一时心血来潮去学习,往往学不到什么东西。

六、审美的需求

这一层是对世界美的一个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比如说去捐献希望小学,让贫困山区的孩子有书念。又或者成立爱心基金,帮助有需求的人们。

这一层,可以归纳为真善美。

七、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一层是一个人的最高级目标,通常达到这一层次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是为了二两碎银而苦苦劳碌奔波。

实现这一层的人,往往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坚定信念长达十几、甚至几十年。比如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学到的周总理,他的那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一句空谈,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并成功,便是典型的自我实现的人生需求。

那如果说一个人为了挣钱而几十年如一日拼搏是否属于自我实现呢?

并不是,自我实现更多的泛指对社会的价值,而挣钱养家糊口属于前四个层次。

各层需求之间的递进关系

马斯洛认为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

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常富裕等。

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他还指出,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有助于更高层次需求的激发。

面试让画棵树心理测试

 你会怎样随笔画一棵大树呢?这棵大树又折射出你怎样的秘密?在房树人心理测验的世界(HTP),树表现个体的精神的成熟性,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历程的象征。你画怎样的树,就画出了怎样的自己。快来看看,你画出了怎样的自己吧!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承认每个人的橱柜里都有一套"面具"。虽说"面具"下的我们才最真实,但是"面具"戴久了,你可能傻傻分不清,你是真的认识自己,还是你认识的是你的"面具"。

 所有的主观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房树人测验的出发点都在此。下面我们从最简单的画树开始,看看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对自己又有新的发现吧!

 请在一张白纸上,依照你所想的,画一颗大树。不需要思考,凭直觉快速完成就好。随后你可以依照下文的分析,看看自己都发现了什么。好了,现在开始吧!(尽量不要画得艺术性太强哦!)

 自我分析从此开始:

 虽然,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对"一颗大树"有几个基本的认识原型。但每个人画出来的树还是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这反映了我们无意识的信息加工偏好。所以,我们画树,其实是画我们自己。

 跟着我一起来做吧!

 首先(如图一),把画好的树,分为(1)树枝、(2)树干和(3)树根三个部分。

 

 (图一)

 (1)树枝的部分

 代表你在现实环境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你的生活行动模式(日常表现力)。具体说来:

 1、下垂的树枝:

 你关注过去,怀旧。常常压抑情绪,对过去某些事内疚。如果你是男性有女性化倾向。

 2、树枝横向生长: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你画的横向发展的树枝,表现了你愿意滋养帮助他人,愿意主动和别人相处的一面。

 3、向上生长的树枝:画这样的树枝,代表你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进取心。说明你现在寻求积极发展,心态好,开朗,充满希望和活力。部分表现了

 你有执着的个性特征,而且易动感情,追求精神生活。如遇到挫折容易发怒,情绪化。执着性的倾向代表你可能还对某些事容易上瘾,即使清心寡欲,太执着也是一种瘾。

 4、明确路径的树枝:说明你为人计划性很强,做事有毅力,有始有终。

 5、比树干粗的树枝:说明你存在某种匮乏感,注重物质满足。

 (2)树干的部分

 树干象征生命的活力,有关冲动的表达,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人格的完整性。比如本能、爱欲及情感等。带着伤痕的树则提示个体的心理创伤的体验和不安。

 具体说来:

 1、左曲右直型:说明你可能有心理创伤,比较压抑,防御心比较重。

 2、左直右曲型:说明你有创造力,但是毅力不够,遇到挫折容易逃避。

 3、整体弯曲的树干:说明你有点享乐主义,活泼但任性,活动性强。多以自我为中心。

 4、树干在顶部扩展:说明随年龄增长,你会更有活力,产生更广泛的兴趣爱好。

 5、树干顶部收于一点:是个以目标为导向的人,会将实现目标作为生活重心。但是在目标实现以后,容易因为无法发现自己想要寻求的东西而失落。

 6、纤细的树干:成长中缺乏支持,能量不足,不够自信。渴望关爱和支持。童心未泯。如果你只用一条线代表树干,并且还画了落叶…希望你从严重的

 抑郁中快些走出来。

 7、被风吹歪的树干:暗示你可能正感到来自外界的强大压力。

 8、上下粗,中间细的瓶型树干:说明你擅长具体思维,讲究实际。勤奋努力,是踏实做事的好孩子。

 9、规则平行线的树干:说明你思想单纯,直率却固执。具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表达问题清楚客观。但你可能有些刻板,显得缺乏灵活性。

 10、树干被完全涂黑:暗示你感到外在压力,焦虑泛生,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抑郁,退行倾向。

 (3)树根的部分

 树根的象征意义是"树根诗歌活的不动的人",它在人格方面的意义是与个体早期的生活经历有关。往往象征着平时隐而不见的潜意识,也可以由此看出你的自制力。同时还表示个体与现实关系,对自己支配现实能力的一种认识。一般来说,如果你画的树缺少树根则可能暗示你是个飘飘忽忽的理想主义者。具体说来:

 1、树根暴露:提示你关注过去,需要通过过去的经验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回头看过去,可能代表你自信心不够,心态不是很成熟。同时你还不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者,常常误会说话人的意思。

 2、树根向左膨胀:暗示你可能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有恋母情结。

 3、树根向右膨胀:暗示你在人际关系中谨慎小心,不信任不合作。比较关注将来。

 4、左右都膨胀:暗示你习惯压抑自己。

 5、树根附着状:暗示你可能思想单纯,但冲动行事。比较功利,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对安全感过分渴求,又不会保护自己。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计划。

 好了,现在再把你的树分成十字形(如图二):

 

 (图二)

 (1)画越是强调树的上方,说明你越属于理智型,同时也越喜欢追求精神活动。

 (2)画越是强调树的下方,说明你意志力颇强,有冲劲,有韧性。

 (3)画越是强调树的右边,说明你可能性格外向,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颇有冒险精神。

 (4)画越是强调树的左方,说明你可能性格内向,喜欢规矩与传统,小心谨慎。

 而这棵树,画得越是上下左右均衡,表示你的性格越稳定,待人处事也较圆满。

;

房树人测验是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面屋、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

至于房树人测试对美术功底相对较好的人,也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必须要在专业测试者下测试。

房树人是根据以下几点测试人的潜意识的。

1、 纸张使用的分析

纸张选择横画或者竖画,投射作画者潜意识里希望追求平稳、保守还是追求发展、追求事业成长;挑选纸张或改变纸张大小,投射作画者希望按照自己的规则处事,或条框要求较多。

正常居中:受测者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心,有安全感。

充满画面:外向,活动能力强

而画的元素过大:投射出的是具有攻击性、好动、情绪化、率直

画的元素很小:内向、自卑、缺乏安全感、退缩依赖

画面偏左侧,可能与母亲(或女性)的支配或影响有关,投射受母亲的影响比父亲更强烈。特别是树木所在左侧的位置。

偏左:受测者怀旧、留恋过去。

偏右:还可能投射与父亲或男性的关系比较密切或受父亲的影响较大偏,或受测者憧憬或关注未来。

偏上:受测者喜欢幻想。属理想型、自我期望高、或有较高欲望、缺乏洞察力

偏下:受测者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恋母,不自信,没有安全感或对安全感较为关注,不能适应、抑郁沮丧

左下:依赖、缺乏安 全感和自信、害怕独立、抑郁或焦虑

右下:面对未来的现实焦虑

当然,房树人测试只是一个了解自身的一个辅助性测试,我们也不能完完全全相信。

这个测试,关键不在你是否有绘画基础,而在于你是否知道解读房树人的方法,如果你知道,你可以人为修改房树人的比例和细节,这样这个测试就不准了。如果他不知道,或者不有意识引导自己,只是认认真真的把图画完,那这个解读就很有意义。

我有一个群友,有一次玩这个 游戏 ,他把佛陀画得特别大,连佛陀头上的那些鼓包(专业名词叫肉髻)都画得很细。我说你追求力量,平时烦恼很多,似乎是吃公家饭的人。他说是的,他是某职业学校的校长,自己业余画画,最近事情很多,很烦。

对房树人心理测验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这张经典的房树人画。

分析这幅画,有几个特征非常明显:1)裸体男性;2)树没有树叶,树枝象匕首;3)他从房子经过,房子有两个犄角。

房树人其实反映了我们内心的投影。房子投射家庭,象征安全感。树投射自我的成长,象征生命的能量、支持系统。人投影自我形象认同,象征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人际沟通模式。

我观察周围的人画房树人,很多是从房子开始画的,画的很仔细,但画人就非常简略,不少人画成了一个火柴人。说明我们对家庭很看重,但对自己如此干枯的成长不满意。树木就是各种各样的了,代表每个人形形色色的生活。

有用,虽然来访者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会有一定的绘画定式出现,但是其受潜意识的影响,笔触的轻重,细节的展现,还是会有差别的,但是这种投射性测验,比如罗夏投射试验,房树人图测等投射性,测验,信效度其实并不高,偏向于术,因此,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临床中使用的还是比较少。大多数只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补充手段。

心理学中的房树图测试对有绘画功底的人有用吗?

绘画投射测验分析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测验方法,通过对绘画投射的信息解读,揭示被测试者的内心深层潜意识;绘画投射测验的好处是不受文化限制、没有语言障碍、没有规则约束,并且能够有效地消除心理防卫,因为被试在接受测试的时候并不知道测的是什么,也就无法防卫。

回归正题, 绘画投射实际测量的是人的潜意识,所以在采集画的时候是有要求的,要让接受测验的人员进入到潜意识状态。

拿测量人格最为准确的树木画来说,通常的做法是让被试闭眼进行冥想和放松,之后进行联想,直到眼前浮现清晰的树木形象之后,睁开眼睛将树木画下来。这时候画的树解读出来是最为准确的,我们称之为「潜意识心灵图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进入到潜意识状态,或者是画完之后用一些专业技法修修改改,那这幅画经过了意识加工,解读出来的准确性就会大大降低。

@鸵鸟说话丨画树识人,一张树木话和你的潜意识对话。

记得一句话不“艺术家都是一群疯子”,也就说在心里学上艺术家同普遍人充在着分歧。意识决定思维,当你对一件事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有绝对在思维上的超越。那么,今天我们来浅谈一下心理学的房树图测试对绘画功底的人有用吗?

人的意识潜在充在很多种不同的因素,当这些因素相互制约、支配、组合、那么就会让人潜意识的去往一方面想,从而自我诱导的做出行动上的选择。绘画本就是在原有事物本质上创作出属于画家的 情感 思想,通过在纸张上表达出来,这本就是带有思维超越、和内心世界强烈的一种 情感 。没有丰富的人生,如何创作丰满的画作。房树图上的每一个环节和因素决定着画家的心理作用,在表达内心世界其实就是在述说自己的心理。所以,直观上可见通过房树图在测试绘画功底上有着必然的作用。内心世界的描述是感性而非理性,画家的世界多数也是这样的,思想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灵魂才会有脱俗的作品。在心理学中这很容易测试出来,所以也就能觉得绘画着的优劣。

总上所述,心理学中的房树图测试对绘画功底有着必然的作用,只是在程度上的大小而已。内心世界复杂的画作必然抽象,内心世界简单的人在画作上也要单纯的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心理学了,而且大家也兴许听说过房树人这样的一个测试。那么房树人和绘画心理学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房树人既是绘画心理学的一种方式。房树人就是通过绘画的过程,然后进行研究人们的心理。由于房树人他的里面的每一个事物都代表着人们心理的或者是实际上的一些现象存在,所以通过画房树人这一种绘画,能够体现出人类的心理是怎么样?他的未来是怎么样的,以及他们的性格。所以房树人是一种绘画心理学的其中的一种。也是绘画心理学一种表现的形式

最好不要去评估自己!很多人做心里咨询帮不到个案,反而给个案造成二次伤害!把个案分析的很透彻,但是解决不了个案问题!就是不带勺子的咨询,因为没有疗愈作用!所以找心里疏导还是要找有能量经验多的!我做个案从来不测试评估,就是做疏导不讲道理,讲道理对个案没用!

房树人的分析有很多维度,我大概总结下

1、框架

包括画面篇幅和元素的丰富程度,比例大小,在纸张上的位置等等。

2、线条

线条连接形式,粗细,笔迹轻重等

3、内容

画面突出的主题,环境,各个元素之间的远近和联系等。

4、房、树、人的细节

三个主要元素中呈现出的特殊表现,重要的缺失或者某个部分的强调等。

美术生对于绘画的训练,给与了他更多更好的表达自己内心所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这对测试来说是好事,但是对分析上造成的妨碍主要有两点:

1、影响对线条的分析,打个比方说,线条的反复的涂抹我们临床上会考虑强迫或对这个部分的强调,但美术生尤其是素描,常常会有这样的笔法。

2、美术生看过太多的画面,很有可能绘画的不是他潜意识的产物,而是意识层面的临摹,那对他内心的反映就相当有限了。

总结一下,美术生的房树人测试与常人有所不同,分析结果要结合绘画特点和访谈进行。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不是玄学,再说艺术家是人吗?

房:人们成长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

画楼房:智商较高;

房子画得像庙宇:两个极端,要不就是人才,或者就是怪异的行为表达;

强调地面:缺乏安全感;

瓦片画得很仔细:追求细节和完美;

房子侧面画楼梯:想回避和间接性接触;

画烟囱:向上的直烟暗示受测者需要出气筒;向上的烟代表受测者内心的压力;一般人画的烟方向会向右,如果向左可能有精神分裂的倾向。

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

单线条的树:受测者内心忧郁,如果除了单线条的树外还画了落叶,受测者很可能在10天之内有自杀倾向;

嫩叶:受测者渴望或正在重新开始;

树干涂黑或树根呈鹰爪状:受测者潜在的攻击意识较强;

柳树:男性受测者较女性化;女性受测者则较追求完美;

女性画松树:追求成熟,较男性化;

白桦树:受测者较敏感;

画上树疤:受测者曾受过心理创伤,可以根据树疤在树干上的位置判断受创的大致年纪;

画果实:受测者童心未泯或有退行行为;

高山上一棵树:受测者可能有性行为问题或恋母情结。

人:投射受测者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完整性

符号化的人:受测者有掩饰性,说谎的能力较强;

头:头画得越大,受测者的心理年龄越小。一般12岁以后不应该出现大头小身体的样子,否则可能智力有问题;

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愿家长口罗嗦;画大耳朵的受测者如果画的不是卡通形象,可能比较敏感;

鼻子:画纽扣鼻的人可能智力有问题;成人画出鼻梁则表示对性的关注;

画牙齿:受测者有情绪、言语攻击性;

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

画眼睫毛的人对美过分关注;

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

手:一般人只画形状,画手指的人太注意细节;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但一般在90度以下;画中手放到后面的受测者一般有被动攻击行为,如果是儿童则可能经常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

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

头发:把头发画得竖起来的受测者攻击性较强;

衣服:画口袋、纽扣的受测者比较注意细节;如果很注重对称则有强迫症的倾向;

裸体人:受测者有品行障碍或显露癖;

画出内脏:受测者有精神分裂症的倾向。

房树人图在白纸中的位置:

居中:受测者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心;

偏左:受测者留恋过去;

偏右:受测者憧憬未来;

偏上:受测者喜欢幻想;

偏下:受测者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

画在角落:受测者可能有病理性疾病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赫曼·罗夏《精神诊断学》的出版,把“罗夏测试”推为了投射法的一个里程碑。30年代后期起,美国的临床心理学进一步将投射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今世界大多数地区的临床心理学家们早已普遍地使用这种方法了,我国也逐步开始见于临床。 在投射法的发展进程中,1948年美国心理学家巴克出版了关于“家·树·人测试”的着述(HTP测试)。1949年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科赫出版了《树木画测试》的第一版,仅使用“树木”唯一的主题,将树木人格测试作为一种独立的投射心理测试。要求被试者用软芯铅笔在纸上“画一颗树”,并对这副树木画做出评定。用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各种年龄和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来访者的智能和身心发展状况,也可以用于测试职业适应性、精神障碍和智能障碍的早期发现,以及确认心理治疗的效果等等。在以后的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们又逐渐地将其应用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在近几十年来,树木人格测试在临床心理学的实践中已成为更加成熟和十分流行的诊断治疗方法之一。 树木人格测试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是:让来访者在A4的画纸上用2B的铅笔“画一棵树”,并对画得这棵树木进行评定。和其他的绘图测试一样,树木人格测试能够对各种年龄和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来访者的智能和身心发展情况给予比较准确的诊断。 指导语:请画一棵树。在完成后请你介绍自己的画。在介绍时要注意介绍以下问题: 1、树名 2、果实名(如果有果实的话) 3、季节 4、作画时的心情。 观察内容: 1、画的是什么树?是现实中的树还是想象中的树?如果是现实中的树,是否有变形? 2、这棵树是否有果实?如果有,是大还是小?有几种果实?果实的名称与果树的名称是否一致? 3、这棵树生长在什么季节中?这个季节与果实有什么样的关系?是否与开花结果的季节相符合?季节与树的生命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4、作画者在作画时的心情(情绪)是什么?作画本身是否触动了作画者的潜意识中的某种情结? 5、对树的自由联想描述是什么? 附加成分: 1、山:所依附的事物。 2、路:通道和途径。 3、家:即房屋。表示渴望归属的地方。房屋形象一般代表作画者的家,或理想之家也代表身体、精神家园。如果出现人物,常表示作画者与家庭的关系,或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关联状态,以及对自我的接纳,社会关系,象征性行为与状态。 4、修饰:自我意识和期望,缺陷与不足,指向性行为。 画树测验分析: 1、 有根:表示被试与现实的关系,对自己支配现实能力的认识。 2、 无根且无横线表示地面: 缺乏自觉,行动无良好的规律,投机。 3、 树立在山坡的地平线上:把自身置于孤立、孤立自己,不愿与别人在一起,有独处意识,社会关系扰乱。 4、 树干短、树冠大:强烈自觉,有雄心,有要求赞许的欲望,骄傲。 5、 树干长、树冠小:发育迟滞,小孩图画多; 6、 树干为两平行线:斤斤计较,准确,实事求是,少想象,倔强,固执。 7、 树干为两平行波动线: 活泼,有生气,较容易适应环境。 8、 树干由断续不整短线构成:敏感,易怒、思想崇尚直觉而少推断。 9、 树干左侧有阴影:性格内向,拘谨。 10、 树干右侧有阴影:外向,乐于与外界接触。 11、 树冠扁平:由于外界压力而行为拘谨,自卑,心力迟钝。 12、 树冠由同心圆组成:富有神秘性,缺乏活动自足自满,没多大进步,内向。 13、 树枝环列的树冠:勤勉,进取,富有创造性,外向。 14、 树冠似云:富于想象,多梦想,易激动,缺乏活力。 15、 树冠由一簇勾圈组成:热忱,坦白无虑,好交际,健谈。 16、 树形似蓬,由平整树枝组成:墨守成规,拘泥形式,善自制,有建筑才能,有艺术天才。 17、 树倾向右边:好交际,易激动,对将来有信心,善表现,长于活力。 18、 树倾向左边:节制,含蓄,小心,自大,恐惧将来。 19、 树上有果实:观察良好,精于物质追求,现实主义。 20、 树叶、果实落在地上:敏感,富有感悟力,有灵性,听天由命,缺乏坚定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38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